Ⅰ 中国和印度高等教育孰强孰弱
印度作为我国的邻国,与我国同样都是发展中国家,当然其中就会有很多的相似的地方。在很多人的眼中,印度是一个脏乱差的国家,其实往往是由于很多人看印度比较片面。
不可否认的是,印度在很多方面的研究甚者超过了很多的发达国家,就拿大学来说吧,据一位北大教授指出:有这几点就比我们强。
其五,国际性出类拔萃的人才。因为印度培养出的国际化人才说实话比我国的水平要高,他们可以与美国的企业实现很好的对接,就是因为这一个优点,可以使他们在国际化的跨国公司里如履平地,如鱼得水。
举个例子:大家还记得前几批去美国的人才吗?我国过去美国硅谷的很多人才干了这么长时间还是坐着又苦又累的技术工作,而印度的精英呢?大部分都成为了硅谷科技公司的管理人员。
综上比较:对于历来看不起印度的中国来说,值得反思。我们是不是对印度的形象有所改变呢?
Ⅱ 试比较印度、中国、阿拉伯数学与古希腊数学的异同。
印度的数学比较散乱,中国的数学偏向与实用,阿拉伯数学则在代数方面突出贡献,而古希腊在几何方面有所成绩!!
Ⅲ 本届奥数大赛比赛中国和美国并列第一,一直以来美国跟中国奥数水平相比如何
此次奥林匹克大赛由美国和中国并列第一,这是时隔第十几年之后,再次出现中国和其他国家并列第一的情况。那么不禁让大众思考中国和美国究竟谁更胜一筹。
但是很明显的,中国队的胜利是,由于常年累积的结果,从小就开始培养,再加上国民的民风,基本上都是支持奥赛,而美国的环境并没有那么的理想,开始的环境是较为恶劣比较小众的,只是一直在近年来,这个挑战人类智力极限的比赛才开始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可能美国队追赶的速度比较高,但中国队一直持之以恒的训练,也维持了其高度的专业性。
我不能妄加评论,其谁更厉害,但是中国队之所以能出现在各个国家,就说明了其专业性,而美国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内与中国持平。
Ⅳ 试比较中国数学和印度数学有何不同与相同
不同之处的话,是数学产生的基础不一样,相同之处是数学的形式
Ⅳ 中国人印度人比西方人数学好吗为什么
亚洲人的数学成绩普遍比西方人好,这是建立在学校成绩的,但是顶尖数学家大多数是西方人,因为亚洲(东亚)国家从小数学课 教更多的东西,所以成绩好过西方人。但是可能很多人对数学没兴趣,所以后来数学成绩就平平了,尤其是高考后。 西方发达国家上大学前数学都教的很简单,大学之后,跟数学有关的专业开始教的越来越深,学生也是有兴趣才学习的,所以后来顶尖数学家大多是西方人
Ⅵ 为什么中国数学算法与印度不一样
数学算法是统一
是精确的
只是方法不一样
其实结果是相同的
祝你生活愉快
Ⅶ 印度人的数学能力比中国人普遍强吗
不一定吧。
印度数学的起源和其它古老民族的数学起源一样,是在生产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在婆罗门祭礼的影响下得以充分发展。再加上佛教的交流和贸易的往来,印度数学和中国的数学便在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中前进。在某一时期或某一数学领域,确有先进的一面。例如:用9个符号和一个圆圈来表达所有数字(十进制和阿拉伯数字)就是印度人的发明。又如:85×85=? 你能瞬间算出答案吗?学习了印度吠陀数学的计算方法,2秒钟就可以给出答案。但是到了现代,中国人在国际奥数竞赛中总是领先,英国人引入中国的乘法口诀总是行不通,不得已聘请许多中国数学教师来提高英国学生的数学水平,说明中国人的数学能力仍为世界的佼佼者!
Ⅷ 中国人的奥数真的强么
一,
在今年之前,奥数中国队已经在国际奥数竞赛(IMO)中拿了151个奥数金牌。
前两天2019年奥数竞赛结束后,金牌的数量又被刷新成157!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提银牌铜牌?
因为
不值一提!
从1985年首次参赛到现在为止,中国队铜牌只拿了6个,其中还有4个是85-87年拿的,从1988年中国队第四届参赛开始,铜牌就几乎TM绝迹了!从2017年开始,中国队的奥数银牌也几乎已经绝迹了!
我知道有好几个菲尔兹奖得主都是IMO银牌铜牌得主,
但是
在强大的中国奥数培训机器面前,中国队拿个银牌铜牌,那TM都是“意外事故”了!
二,
好了,言归正传!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这些奥数金牌少年们风光无限的时刻,社会和媒体评价为“天才少年”,“为国争光”,掌声荣誉,再加上清华北大等名校伸出的橄榄枝,所有这一切都似乎预示着前途无量,前程似锦。
正可谓:
鲜花怒马少年时,一日看尽长安花。
三,
虽然几乎全社会都认定这些金牌少年们是数学天才,
但是,这些少年到底有多少数学天赋,恐怕还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
是的,能在中国这么残酷的奥数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代表国家参赛,确实非常非常不容易!
但是,这里的层层选拔是伴随着层层的培训,这种培训这种选拔还是以解题能力为主,还是局限在初等数学的范畴中。
这种培训和选拔,究竟能激发出多少真正的数学天赋,还真是个疑问!
四,
以IMO试题为例,公众一直有一个错觉,以为IMO试题一定非常灵活,非常困难,非数学天才不能做,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跟周围的学术界朋友都交流过这个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如果让一个没有奥数竞赛经历的优秀数学家做IMO试题的话,他极有可能得0分,或者一两分!
今年参赛的600多个选手中,就有一百多个选手就是得零分,或者一两分!
这些选手可都是一个国家中选出了不到6个的中学生精英啊!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其实IMO试题也有套路的,对试题题型的熟悉程度可以占到绝对的优势,绝对!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优秀数学家和一百多个选手会得零分,或者一两分,因为他们对题型完全不熟悉。
所以,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一再强调,当大规模,系统化,高强度的赛前培训介入时,这个比赛就完全没有意义了。就像中国队那样,连TM拿个银牌铜牌都是意外事故!
因此,我们无法断定,这一百多个得零分,或者一两分的选手,他们究竟有多少数学天赋。
同样地,我们更无法断定这些经过层层选拔层层培训的金牌少年们,他们究竟有多少数学天赋。
Ⅸ 中国人的奥数真的强么
人们习惯了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的学生在数理方面拥有绝无仅有的巨大优势,尤其是在国际数理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不断蝉联奖牌与总数的榜首。这虽然与至今为止没有获得学科诺贝尔奖的尴尬现实形成了巨大反差,但是至少在中学阶段的成绩是令国人欣慰的。
但是,对于某些无所事事而又喜欢搬弄是非的人,比如说我来说,对此的解释便是,这一众所周知的常识一定存在问题。凡事都要用事实说话,于是我查了一下英文维基与国际奥数委员会网站关于国际奥数的资料。结果出现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数字和例子,证明了我一向坚持的一个观点:人们想当然的事情,往往事实依据不是那么牢靠。
首先,中国确实是至今为止总分及奖牌总数第一次数最多的代表队,从1985年参赛以来分数第一总共有17次,而全队金牌数有11次之多。(金牌是按照人数比例分发,前12分之一参赛者获得金牌。)
但是,这并不是说明中国队能一直保持不败,近年来中国的总分在2003年被保加利亚超过,2007年被俄罗斯超过,而美国在2011年也就是去年得到了历史上第二次全队金牌,与中国平起平坐。
其次在国际奥数史上有一些非常吸引眼球的杰出参赛者与参赛队,但是我翻看了半天,没有半个中国人的影子,至多有点华裔。
国际奥数历史上唯一一次全队满分的纪录是美国队在1994年创造的,本来卢森堡队也在1981年创造过一次,但是那次卢森堡队只有一人参赛。
而说到个人参赛者,这些人的事迹可以把你闪瞎。
美国的Reid Barton是首位获得四次金牌的参赛者(1998, 1999, 2000, 2001),此人还获得过四次Putnam Fellow科学奖,另外是历史上唯一一名同时获得国际奥数以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金牌的人;而且信息学的金牌人拿了两次,2001年的那次总分第一(580分,满分600),比第二名多出55分。此人后来参加MIT的ACM竞赛队,得过一次第二一次第五。
另外两名获得四次金牌的参赛者为德国的Christian Reiher与Lisa Sauermann,前者另获一块银牌,后者另获一块铜牌。罗马尼亚的Ciprian Manolescu 是奥数史上唯一一名得过三次满分(1995, 1996, 1997)的人,他也得过三次Putnam Fellow。苏联的Evgenia Malinnikova则是女性最高分数得主,得过两次满分(42分)与一次41分,是Manolescu 之前的最高分。澳大利亚华人陶哲轩是IMO史上最年轻的铜牌,银牌与金牌得主,分别取得于10岁,11岁与13岁。Noam Elkies是最年轻的满分得主,1981年年仅14岁。
我在大学里与熟悉情况的同学讨论过这个问题,中国的奥数队伍选拔方式与参赛机会都有问题,并不是针对所有年龄阶段放开的,被选拔上之后也只能有1-2年的参赛机会,因此不可能出现外国低龄参赛,以及高达5枚奖牌的情况。IMO历史上获得三枚以上奖牌的,只有一人来自香港,根本无人来自中国大陆。
但是我觉得,如果觉得奥赛的体制阻碍了你的才能的话,大学以后的阶段总是会有让你放开手的机会(况且你又怎么解释那个蝉联信息学奥赛的猛人?)。历届奥数参赛者中有40名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高德纳奖、哥德尔奖等各大科学奖得主,为什么除了陶哲轩是澳洲华裔之外仍然是没有一个中国人呢?我看没有得到诺贝尔奖也不是时运不济,是因为这些头脑杰出的学生们,毫无真正的科学追求。
而且,在151名参加过奥数的中国学生中,只有7名女生,是不是有点小小的性别歧视呢?因为获得过5枚奖牌,其中4枚金牌,在去年得到唯一的一个满分的德国选手Lisa Sauermann,也是个妹子啊。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队在奥数比赛中的成绩是优秀的,但是被人们有点过分的夸大,而且这优秀的成绩是属于国家与集体,不是个人自由追求的结果,制度也不允许出现过分杰出的个人,因此,中国队的奥数成绩,事实上与令人失望的诺贝尔奖等国际科学大奖成绩是相符合的,一旦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不以参赛队的成绩而是如诺贝尔奖一样以个人的杰出表现与创造能力评奖的话,中国很有可能也如诺奖一般一败涂地。
Ⅹ 印度和中国综合实力哪个更强
经济总量印度比不上中国,但人均创造出的价值,人均的可支配收入,印度远远高于中国,这也是印度内功强于中国的主要表现,中国要想在综合实力上超过,得花上最少20年的时间,而且前提是印度经济发展原地踏步,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