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是怎样成为英国殖民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的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这跟葡萄牙有什么历史渊源
第一句话是拿破仑说的,当时的法国正与英国争霸,英国在印度的公司为英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巴西以前是葡萄牙殖民地,葡王派太子佩德罗守巴西,然而葡萄牙是君主立宪制,佩德罗想做独裁皇帝,宣布脱离老爹独立,建立巴西,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殖民主义掠夺殖民地不得人心,必然崩溃
2. 印度对葡萄牙殖民地果阿算不算侵略,我发现印度独立后一直在侵略
当然算。
从主权角度,葡萄牙对果阿的主权无可争议,因为当时没有印度国家,而代表印度的英国承认过葡萄牙的主权
从民族自决原则来看,果阿当地人从未表现出加入印度的意愿,当时在各种反抗的,都是印度派遣人员,并非果阿居民。
所以印度的行为绝对属于侵略。
3. 谁可以介绍一下葡萄牙与印度之间的果阿事件
果阿邦位于印度南部西海岸,西濒阿拉伯海,不但地理位置重要,而且环境优美,有“印度夏威夷”之称。在这个面积比上海还小的区域里,有着数不清的美丽海滩、欧式古堡,使得果阿成为印度最引人注目的旅游胜地。然而在历史上,果阿却长期遭受着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1510年葡萄牙殖民者征服了果阿,并在1565年将果阿城定为葡属印度的首府。此后几百年间,果阿一直是英法葡等殖民者激烈争夺的地方,最终葡萄牙控制了果阿。
二战结束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纷纷兴起。趁着这个机会,1950年印度政府正式要求葡萄牙把它在印度的属地移交给印度,但是葡萄牙政府断然拒绝了印度收回果阿的合法要求。
葡萄牙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坚持它在果阿的殖民统治,是因为它有美国和北约的支持。作为北约成员国之一的葡萄牙声称,果阿是“北约范围之内的土地”,受到北约的“保护”。1951年,葡美两国又签订了《互助和共同防御条约》。之后,葡萄牙把它从美国得到的武器,源源不断地运到果阿,镇压果阿解放运动。美国则企图利用这个条约,把果阿变成它的军事基地。
为了收复果阿地区,印度政府在1955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日”)派遣了5000名没有携带武器的志愿人员进入了果阿、达曼和第乌岛,支持和配合当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葡萄牙当局竟然用自动武器对这些赤手空拳的志愿人员进行了血腥的攻击,结果打死打伤200多人。
葡萄牙当局的暴行引起了印度人民的愤怒,许多城市举行了罢工和示威。印度政府也宣布同葡萄牙断绝一切外交关系。印度人民争取收回果阿的正义斗争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1955年8月23日,在北京各界人民支援印度人民收复果阿大会上,中国代表在给印度总理尼赫鲁的电报中说:印度人民和印度共和国政府收复果阿的斗争是正义的,它受到中国人民和亚洲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同情与支援,它将一定获得胜利。
1961年1月以后,印度政府加紧运用政治、军事、外交等多种斗争形式,以期尽快收复果阿。一方面,印度组织果阿人民进行游击战争,袭扰、打击殖民统治者。4月25日,游戏队袭击了贝提姆军事据点,俘获了该据点的全部葡军,并击毙了进行抵抗的据点指挥官。紧接着,游击队又拔掉了葡军的格里姆军事据点。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给葡萄牙殖民统治者以很大的心理震撼。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又以各种非武力形式配合。1961年5月,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国大党全国委员会会议上强调,要收复果阿,但要“避免以纯军事的办法解决问题”,他“期待不久以后果阿将成为印度的一部分”。但尼赫鲁的和平愿望并没有实现。
由于印度试图用谈判方式解决果阿问题终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印度人民要求收复果阿的呼声日盛一日。1961年12月18日,印度政府出动3万余军队,在空军的配合下,对果阿地区的葡军发起了猛烈攻击,经48小时战斗,至12月19日全部收复了果阿、达曼和第乌,俘获葡军3000余人,结束了葡萄牙对果阿400多年的殖民统治。
4. 葡萄牙占领过印度吗
没有,他们最初只是占领几个城市,例如印度的果阿,而英国和法国几乎是同一时期登上印度半岛,在英法争夺殖民霸权的战争中,英国把法国赶出了印度。
从15世纪早期起,葡萄牙人一面沿非洲西海岸不断向南探航,一面在沿岸建立据点,建筑堡垒。达·伽马远航后,葡萄牙每年派武装船队到东方来掠夺。16世纪初,葡萄牙已侵入非洲东海岸的许多地方。由于国小力弱,葡萄牙不可能征服地广人多的亚洲国家,就在许多地方建立据点,开辟商站。
1507~1511年间,葡萄牙一度据有红海口的索科拉特岛,1514年占据波斯湾入口处的霍尔木兹,1509年,在印度西北海岸的第乌岛附近击溃了阿拉伯舰队,巩固了在印度洋上的地位,1510年,强占印度西海岸的果阿,把当地居民屠杀一空,并把果阿作为在印度洋上进行侵略的主要根据地。以后,葡萄牙人继续向东推进,1511年占领马来半岛南部的马六甲,1512年起在摩鹿加群岛上建立据点。占领马六甲之后约5年,葡萄牙人来到中国的珠江口。根据当时中国人的记载,葡萄牙人强行进入珠江,放炮示威,并且在沿海“剽劫行旅”,“掠卖良民”,“杀人抢船,势甚猖獗”。他们因此激起了中国人民和明政府的反对,被打得狼狈退去。他们转到福建的漳州和浙江的宁波等地进行种种罪恶勾当,还勾结日本海盗骚扰中国海岸,遭到中国军民的痛击,在宁波一仗就被打死800人。不久,葡萄牙人又到广东,1553年骗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557年竟私自筑城设官,对澳门实行殖民统治。但是明政府仍然坚持对澳门行使领土主权。
在南美,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尔因在非洲西海岸遇风暴,漂泊到今天的巴西,当即宣布南美洲东部归葡萄牙所有。1530年,葡萄牙派殖民头子德·苏沙带领约400人到巴西拓殖,1532年建永久性的殖民据点,以后短期内占领了巴西的广大土地。葡萄牙在殖民地大肆搜刮。
从15世纪末到1600年的大约100年间,葡萄牙殖民者从非洲运出黄金27.6万千克,占领马六甲时,抢走约100万金币的财富。他们廉价从印度贩运香料、大米、糖、丝织品、棉织品、宝石、珍珠;从印度尼西亚贩运香料、大米、珍贵木材;从霍尔木兹岛贩运珍珠;从中国和日本贩运茶叶和瓷器。商品运到欧洲,高价出售,例如胡椒,在里斯本的售价要比在印度的售价高10多倍。15世纪40年代,葡萄牙人就从非洲运黑人到欧洲当奴隶。
5. 葡萄牙人为了在意识形态上奴役印度人民用了哪些手段
葡萄牙人不仅在经济政治上统领着印度,而且还企图在意识形态上奴役印度人民,在他们的占领区内实行疯狂的宗教歧视政策,用种种手段强迫当地人改信基督教。不仅如此,他们的行径也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他们到处拆毁印度教寺庙,甚至把受到南亚和东南亚佛教徒普遍崇拜的佛牙捣碎,扔到海里。1550年,宗教裁判所成立,最初只针对穆斯林,后来又加上了印度教徒。他们把污物塞进阿拉伯商人的嘴里,再用猪肉堵上,或者把婆罗门的耳朵割去,缝上狗耳,以此侮辱折磨不肯放弃原有信仰的人。对于反抗者,他们用尽残酷手段,或把他的肢体砍去,或者杀死。派驻印度的葡萄牙官员由于薪饷不足,大多玩忽职守,而把精力集中于个人经商,根本无心管理,也不管印度人民的死活。
6. 冷战时期的印度有多厉害,为何敢对欧洲强国葡萄牙动武
冷战时期的葡萄牙并不强大,可以说是非常菜,才被印度打败。
冷战时期,印度之所以能够打败葡萄牙,其实也是因为葡萄牙太菜。在当时印度沿海有不少地区属于葡萄牙,后来脱离了英国的印度,想让葡萄牙归还属于印度的领土果阿,但是葡萄牙不愿意,最终发生了果阿大战。在这场战争中的赢家是印度,而印度之所以能够打败葡萄牙,其实也是因为当时葡萄牙的实力并不强大,与印度根本无法相比。
正是这些原因,印度毫无疑问地收回了果阿,也结束了葡萄牙对印度的统治生活。
7. 郑和离世地,为何又引发印度葡萄牙之战
郑和七下西洋,其实是为了帮助朱棣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只是无意之间丰富了与世界各国的海上贸易,并将中华民族的先进文明远播世界各地,成就了明王朝的航海大业,所以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发展,而郑和死后多年,葡萄牙人达伽马来到了郑和离世地——印度卡利卡特,他在印度发现了大量财富,将印度发展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因为不堪被奴役、剥削,最终引发了印度和葡萄牙之间的战争。
三、不堪剥削的印度人,最终奋成反抗,与葡萄牙人爆发了战争
葡萄牙人的贪婪引起了印度人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与葡萄牙人斗智斗勇,多次改变交易之地,导致葡萄牙人在印度的贸易额以及税收渐渐变少,于是葡萄牙人妄图击沉卡利卡特人的商船来违护自己在印度的利益,最终引发了印度和葡萄牙之间的战争。
8. 果阿地区是怎么被印度收回的,葡萄牙人为何不反抗
印度独立以后,尽管英国和法国纷纷放弃在印度次大陆的殖民统治,但是葡萄牙却拒绝放弃葡属印度殖民地:果阿、达曼和第乌。从1950年起,印度就希望与葡萄牙展开关于印度次大陆上的葡属殖民地前途问题的谈判。但葡萄牙政府认为这些地区并不是殖民地,而是宗主国的一部分,拒绝与印度谈判。葡萄牙认为,印度根本没有权利对这块土地提出领土要求,因为当葡萄牙对这块土地进行统治的时候,印度这个国家还根本不存在。
英国表示对印度渴望统一果阿地区的理解,但是强烈谴责印度政府使用武力来达到政治目的。巴基斯坦则声称印度入侵果阿的行动是“赤裸裸的军国主义行为”。印度出动海陆空三军,在36个小时内就打败了葡萄牙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代价仅仅是战死22名士兵。从这次武力吞并果阿的军事行动中,印度尝到了甜头。1962年又重操故技,打算在中国身上捞一把,结果这次让印度狠狠的摔了个鼻青脸肿。
9. 印度在独立之前的领土有没有不是英国殖民地的地方
如果我问一个问题:印度独立之前是哪国的殖民地?
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是英国,这当然没错,而且可能很多人还知道,英属印度不仅仅包含了现在的印度,还包括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也就是几乎整个南亚次大陆,甚至还包括了一部分的缅甸。
但是还有一个知识就少有人知了:其实印度并不是全境都在英国人手里,葡萄牙人也在印度有地盘。
这是咋回事?
首先在历史上大家知道,搞大航海和殖民掠夺,葡萄牙人可是英国人的先辈,早在1498年5月20日,首位抵达印度的葡萄牙人是瓦斯科·达·伽马就在在卡利卡特(即现今的科泽科德)登陆,之后葡萄牙人一直把这个地方当成殖民据点。
1815年拿破仑战争后法属印度的领地 (白色)
1947年10月,印度取回位于默吉利伯德讷姆、科泽科德及苏拉特的补给地lodges的主权。其后法国与印度于1948年达成协议,由法属印度各地人民投票公决其归属前途,1954年11月1日,其余四个法属印度地区由印度接管。
除了法国其实还有丹麦这个小国在印度有殖民地,不过他们只在泰米尔纳德的特兰奎巴建立了一个贸易根据地,然而此贸易站一直无足轻重,并于1845年卖了给英国。此外尼科巴群岛也曾于1755-1868年成为丹麦殖民地,最后被售予英国。
10. 印度在近代是如何逐渐被殖民的
最早从海上到印度的是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他在1498年进行探险,带着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的港口卡利库特。达·伽马是一个探险家、航海家,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在于发现开通了从欧洲到亚洲的海上航线。他又是一个骄横跋扈,狂暴凶残的人,习惯用武力解决问题。他最早到达印度,但印度最后并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一方面与葡萄牙的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达·伽马和在印度的葡萄牙人狂暴凶残有关。最后,达·伽马就死在了印度的卡利库特。
第一次看到从海上来的外国人,着实把印度人吓了一跳。印度小国林立,根本对海上经济没有概念。当时的马拉巴尔这个地方的国王热情友好地接待了达·伽马,允许他以后来经商。达·伽马从印度运回了大批丝绸、香料、象牙和宝石等,赚翻了。1502年,达·伽马再次来到印度,这一次就不是文质彬彬地做生意了,而是发挥海盗的本能,在海上抢商船、在陆地抢地盘。他们要把别的力量赶出印度,尤其是阿拉伯人。
葡萄牙人在印度抢了许多地盘,到16世纪中叶还控制了锡兰岛,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于是,他们在此任命了总督,更加疯狂地排挤外来力量,还大肆迫害印度教徒和佛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他们到处拆毁印度教寺庙,他们把污物和猪肉堵上阿拉伯人的嘴,把印度婆罗门的耳朵割掉,缝上狗耳朵,对于反抗者,他们或者砍去四肢,或者直接剁碎。
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都来分一杯羹
荷兰人其实也是很早就在印度做生意,他们真的就是在老老实实地做生意,因为国力不强吗,没法像葡萄牙这么高调。17世纪初,荷兰的尼德兰革命成功,荷兰的工商业和航运业飞速发展,荷兰也成了享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国力也超过了葡萄牙。1602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成立,雄心勃勃地要垄断东方贸易。这个东印度公司实际就是国家的一个抢劫集团,他们被授权宣战、签约、占领土地、修筑要塞等。残暴地葡萄牙人在印度名声太臭了,荷兰人很轻松就从他们手里抢到许多地盘,葡萄牙逐渐被赶出了印度。
法国人、英国人也来了,他们的实力可比葡萄牙和荷兰强。1664年,法国政府一下子在印度成立了“西印度公司”和“东印度公司”两个公司,这架势就是要一口吞下印度;英国人当然不会落后,1600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授予英国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特许状,给予他们在东方的贸易垄断权,还有“修筑要塞、建立军队、对非基督教民族宣战、媾和以及统治所征服的殖民地等政治和军事特权”等等一堆权力。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的范围可不止在东方,他们在印度东海岸、西海岸和孟加拉、比哈尔建立许多的商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欧洲列强所谓的公司、所谓的生意,背后都是国家行为。他们嘴里的贸易就是在抢劫。这些欧洲国家内部也矛盾不断,为了独霸生意,也争斗不休。荷兰就是被英国打出印度的。能统治印度贸易的到是把世纪中期,只有英法两国了。为了利益最大化,英国人毫不客气地驱逐法国。1758年,他们通过三次卡尔那提克战争打败法国,彻底把法国排除出印度,留下的人只能老老实实做生意,想控制印度,哪怕一个小港口都办不到。
一家独大的英国公司开始征服印度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在印度一家独大,这时的印度是莫卧儿王朝后期,基本就是个空壳子,国内都是些地方王公贵族的小国,他们每一个小国都不是东印度公司的对手。就这样,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南征北战、东打西伐,控制了印度大部分地区。注意,这时是“东印度公司”管理印度,严格来讲,不是英国的国家行为。
东印度公司牛得不得了,他给那些小国订规矩,比如他们不准莫卧儿王朝最后的皇帝称“皇帝”,不准小国的国王称“国王”;他们改了小王国接班规定,比如有些印度小国王没有子女,可以用亲近家族的子女继位,但“东印度公司”不准。东印度公司在小国内部拉一派达一派,扶植傀儡进行统治。这时的印度要多惨有多惨,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统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英属印度”,由东印度公司直接管理;另一部分为“印度土邦”,他们数量众多,由公司间接统治。总之,一切都由英国人说了算,英国人在印度是没有法律能管的。1774年10月,东印度公司给印度任命了一个“全印总督”瓦伦·哈斯丁斯,从此,“印度土邦”也由英国人直接统治。
1784年,英国首相庇特提出一个关于印度的法案,这个法案的内容是:
(一)、英国在印度的领土由东印度公司和英国政府共同管理;
(二)英国政府成立管理局,批准、审阅一切关于印度的文件;
(三)管理局对印度的管理高于东印度公司董事会;
(四)国王有权召回董事会任命的总督。
这个法案有意思的说出了“英国在印度的领土”,司马昭之心。从此,印度真的就是英国政府在管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