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如何学习印度佛教

如何学习印度佛教

发布时间:2022-09-14 06:32:31

① 如何学习佛学

一、学习内容广泛:1.佛教仪轨;2.佛学概念(例如如何摆脱”贪嗔痴“三毒,怎样”戒定慧“);3.咒语; 4.手印; 5.佛教经典,例如心经、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是最基本的佛经(特别是前二者,要首先学)。心经若能够经常背诵更好,其中我很喜欢”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而体悟空性,本自具足。《金刚经》的金句:”凡有所相,皆是虚妄。“6.佛教有关书籍《了凡四训》《幸福之路》《智慧之道》等等很多,更容易入门,打下基础。
二、学习方法:自学、自修(修持戒定慧、禅定、打坐、冥想、内视、天眼)、内求、书籍(基础知识和佛经)、视频、音频;念经、念佛号、拜师(法师、上师、仁波切、高僧大德、专家学者、老和尚、老居士)
三、感觉修持、心理学、生活中修炼、人际关系考验等佛学的应用最根本最重要。
四、自性就是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就在当下,弥陀就是自己。你的意识创造你的实相。
五、佛学是最高智慧,佛学是最佳心理学。
六、赛斯书(赛斯学、赛斯文化、赛斯心法)在许多方面有所超越,读后若理解入心,当下即开悟解脱,开卷有益,令人震撼(特别是《灵魂永生》或,《时空之外》!例如,关于放生的问题、吃素的问题、因果的问题、极乐世界的问题、人生目的、灵魂转世、梦和意识、潜意识,自我、内我、外我、高我、宗教的起源和条件、外星人、宇宙起源、意识和灵魂的共性、人格的本质、个人与集体事件的关系、心灵与健康的关系等等,都有深入浅出、非常细致的说明,不读遗憾啊。
粗浅感受,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大德斧正!随喜感恩,阿弥陀佛!

② 如何学习佛教知识

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先从认识佛教开始比较好,然后慢慢的从基础的经典开始学习起,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已。

从何开始接触佛教呢?从何获得这些初级的经典、讲记呢?
推荐您到佛陀教育网络学院。
(很多说不知道学院网址在哪,其实很简单,网络打开,搜索栏输入“佛陀教育网络学院”,点击回车键,就有了)

■【学院推荐】

佛陀教育网路学院。 依照佛门大德净空法师制定的九年学佛修行体系,面向全社会公开授课(授课其实就是讲经),在学院,每个学期,我们需要和大学一样,选定自己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听经,学习,我们的修为、德行必定有所增进,这时候我们可以提交自己的修行心得报告,学院有法师给我们勘验,看是否合格,通过的话,可以有资格修学高一年级的课程。
此外,我们在注册完网站用户名之后,就成为默认的在线学员,凭借这个身份,可以免费从学院恭请本年纪修行所需要的经典,讲记等资料(他们一般用快递或邮政形式寄过来),我们在家一边看书,一边按照课程要求,每天坚持听经,听完经后,在日常生活中去历练自己,增长智慧,实践佛陀教诲,这个过程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有任何疑难问题,在学院,登陆后,回到学院首页,中间有一个学院中心,里面有生活辅导,可以提问,有法师解答。

此外,还有佛陀教育杂志的订阅,里面的文章都非常的好,订阅的方式可以在学院的首页看到。

■【课程概要】(摘自佛陀教育网络学院)

以下仅介绍基础课程,其他进阶课程您看通过登录“佛陀教育网路学院”网址查询,学院网站地址,您打开网络,直接搜“佛陀教育网络学院”即可。

首页>校务行政> 课程介绍>基础学科

基础学科修学时间两年。主修是《认识佛教》、《弟子规》、《沙弥律仪要略》、《十善业道经》、《地藏菩萨本愿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网路学院”的课程是以“净业三福”为基础。

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如何落实?我们采取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的内容,就是在家做一个孝顺的儿女,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真正将这两句话落实在生活当中。“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则落实在《十善业道经》,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在家同学至少要学习《五戒相经笺要》和三皈传授。三皈传授有录相带,也有文字教材。出家的同学一定要学《沙弥律仪要略》,最低的水平是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具足众戒”,就是十条戒圆圆满满。“不犯威仪”,是二十四门威仪落实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中。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地”是心地,“藏”是心地的宝藏。这一条就是《地藏经》的宗旨,我们要从学习《地藏经》来开发心地宝藏。这是前两年的基础课程。

佛言:“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说得多重!多么重要!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从凡夫修行作菩萨,将来成佛,真正根本的因就是这三条。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皆以此三条为基础。若无此基础,就不能成就;犹如盖房打地基一样,无论盖什么房子,地基一定要坚固,有了坚固的基础,才能学法门。

■【推荐讲记】
佛门大德净空法师曾经有讲过《认识佛教》、《三皈传授》两部讲记。《认识佛教》里面把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针对佛教的严重误解讲了出来,帮助我们破迷开悟,断疑生信,能够在当前(佛教中称之为五浊恶世,末法时代)这个纷杂的社会中,得到学佛的一条清凉正道。

■【真诚建议】
学佛,和一般世间的事情不一样,学佛,佛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智慧觉悟的意思。我们学佛就是学觉悟,觉悟什么?释迦如来当年成道时,在菩提树下说的很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就是说明我们每个人的妙明真心本没有失去,只是现在有障碍,有妄想、分别、执着的障碍,障碍住了真心本性,本性里面本有的智慧、德能发挥不出来。所以学佛和世间的学习知识正好相反,世间是学的要快,要多,才显得自己的水平,学佛恰恰相反,要学的少,学的专精,(学佛是要除去妄想、分别、执着,方向正好相反。)这样精神力才能集中,法师常讲“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学佛的基本理念。

我们刚开始学佛,很多历史背景不是很清楚,像有些人把佛法当做宗教去学习,拜佛以为是拜神,都是错误的观念,还有甚者,就是爱犯要紧的毛病,喜欢什么经典都看,别人说某某经很好,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搞到一本,读上两句发现读不懂就丢一边了,过两天又遇到某某说其他经典好,于是又匆忙找来看,佛经不是这么学的,这样学,一辈子也学不出成绩。

刚开始学习,最最可贵的,就是能真正有智慧,知道踏实下来,心不浮躁,认认真真把老法师《认识佛教》《三皈传授》《净业三福讲记》这三部讲记看完,实在无时间,只看《认识佛教》也可。(都是净空法师讲的),这是最基本的限度,因为如果连佛门的真正面目都没有搞清楚,就稀里糊涂的去学佛了,法师常讲,这叫做迷信佛法。

以上三部讲记网上很好找,这是初学的最基本的观念树立,知道这个了再进一步跟着学院的课程去学习,才一步步走入佛门。

今日能遇到佛法,乃至千百万劫的因缘,肯真心,这是最有福报的人。

如果您上网方便,登陆佛陀教育网络学院,里面都有课程的文字档下载。我现在的网络空间,也几乎每日刊登自己学习过的课程文字档,您抽空也可看看。

最后敬祝您法喜充满,六时吉祥

南无阿弥陀佛

③ 我想学习佛教,怎样才能入门谢谢!

如何理解佛教
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论他信不信佛,在日常生活及习俗之中,多多少少,均有佛教的成分在内。相对地,中国的佛教,也不全同于印度或其他国家的佛教;因为佛教到了中国之后,经过近两千年的发扬光大,早已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所以中国佛教,是外来的文化,也是中国自身的文化。可是,当佛教深入中国的民间而成为普遍化的信仰之后,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为大众所知。大众所知的民间佛教,乃是为求现世利益而供观音菩萨,为求死后安乐而供地藏菩萨,为了消灾祈福而念药师、弥陀。活着的时候,为了求财、求寿、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许愿;死了之后,即由亲属请了出家的僧尼为之诵经超度。一般人所知的佛教,大约仅仅如此。当然,这些观念和现象,站在作为宗教信仰的功用上说,佛教并不反对,只是佛教的内容和佛教的根本精神,并不仅是如此。
这也难怪,纵然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自佛教于两汉之间,由西域传到中国以来,虽有不少的人接受了佛教,且为佛教的弘扬和实践做了伟大的贡献。但是众所周知,所谓儒释道三家的优劣论争,尚在其次,而以儒家或道家的立场,主张毁佛灭释的史实,也是历历可数。他们所据的理由是“尊王攘夷”,为了维护中国的国粹,就不得不打倒或消灭来自印度的佛教。这些知识分子,大多不先要求自己理解佛教,便竖起了灭佛的招牌,例如唐代的韩愈,便是典型人物。有些是先有了儒胜释劣的成见,再来阅读佛书,并进而采用佛理来充实他们的儒学思想,但仍抱着入主出奴的观念,排斥佛教,此如宋朝的朱熹,就是典型人物。此后所谓宋明的理学家,无不走着崇儒辟佛的思想路线,他们所持的理由,总以为佛教是出世遁世之学,儒家才是人世治世之学。道家则更有趣,排斥佛教,却又模仿佛经的形式,抄袭佛典的内容,编造成道教的经典。实则,佛教传人中国之前,仅有方士而尚无道教,毋宁说中国的道教是由佛教哺育而成的中国宗教;中国的儒学也由于佛教的滋润而开出了宋明理学的新境界。所以说谁是人世治世?谁是出世遁世?根本难以分辨。如说儒者治世,中国的政治,历代多以儒学为主,可是王朝的兴替治乱,始终都在变动之中,更可以说,近世中国之衰弱,便是整个中国文化所造成的,难道儒教没有责任吗?反而是佛教始终以在野的立场,尽化风易俗的义务,未尝有政治权力的野心,却从未逃避现实。假如说佛教果真是消极避世的话,一般人信佛之后,便会脱离世俗,那么还有谁来向世俗的大众做宣化的工作呢?假如无人人世宣化佛的教法,佛教不唯不能传来中国,来了中国也不能深入民间而成为最普遍化的宗教。
当然,现代的知识分子,不会再以中国的儒家为正统而来排拒佛教;但也不是绝对没有,只是这种思想已不合时代潮流,因为儒家本身也正遭受着各种角度的攻击,我们倒要反过来同情儒学的处境了。比如今天的世界潮流中,虽有很多欧美及日本的学者研究儒家思想,但其绝不会以儒家的儿孙自居,儒家所说的“道统”观念,在他们是无法承受的。至于佛教,在世界各地都有人在研究、在信仰、在实践,虽然也有不少学者仅将佛教当做学术研究,却有着更多的人在研究佛教,也信仰佛教。
很久以来,最大的困难乃是无法使得没有宗教需求的人接受佛法。不信宗教和反宗教,有三种原因:一种是他们觉得宗教的信仰,对于自己无关紧要,不反对他人信仰,自己则不希望信仰。像这一种人,或可能当其遭遇世事的打击、变故之时,在无可告援之际,会想到某一宗教的信仰,对自己可能有用,也可能终其一生不会进入宗教之门。另有一种人对宗教抱有所谓“迷信”的成见,所以反对宗教;但当他们在求知的原则下,接触宗教的人士或阅读宗教的书物,经过一段审察的时间之后,就很可能改变反宗教的态度。如要他选择哪一个宗教作为终身的信仰,我可断定他们将会选择佛教,因为在所有的宗教中,佛教在表面上虽也不无迷信的色彩,佛教的教义却是最不迷信的。再说第三种人,乃是属于某种主义或思想的忠实信徒,他们对于宗教,打内心起就存有极深的偏见,要他们不反对宗教,甚至信仰宗教的可能性,纵然是有,也很渺茫。这是世间相的相反处,也是相成处;没有恶,显不出善,没有恶,也无需要善;宗教是为需要的人而存在的,却是为了无宗教信仰的大众而产生。有了反宗教的人,始能促成宗教精神的历练与升华;有了反对佛教的人,才能为佛教带来新生的机运,所以,在大乘佛教的立场看恶魔,恶魔乃是修持逆行的大菩萨化现。因此,在佛教的立场,唯有尽其在我地努力弘化,绝不憎恶外来的打击者与毁谤者。
以上所说的三种人,第一种人假如接受了宗教,那是不论什么宗教都有可能成为他们信仰的对象;第二种人如果接受宗教,必然是选择佛教;第三种人终身不信宗教,佛教也不将他们视作恶魔。但是,佛教徒们自己以恶魔的身份来摧毁佛法者,历史上不曾有过;因为若非大菩萨的化现,拥护佛教、修行佛法唯恐不及,岂敢破坏佛法!佛陀也曾再三叮咛:佛子爱护佛法,应当比爱护他自己的身命还重要。
不过,已如前述,中国人之信仰佛教者,占的比例很大;真正理解佛教者,占的数目则很少了。原因是一般人所接触的通俗的佛教信仰,已经变为神佛混淆,甚至被贬为低级的或原始宗教的鬼神信仰;加上少数的知识分子在文字上对佛教加以歪曲的描述。所以,纯正的佛教信仰是什么?虽已有着佛教的三藏教典,历代大德做过极多的解释功夫,然对现代的一般人而言,读通佛教的经论,固属不易,读完三藏教典,也没有必要。因此,有许多人,希望以最经济的时间即能理解佛教,对佛教得到一个基本的认识,这种概要性的、通俗性的佛教着作,以前不是没有,唯其多局限于中国佛教的宗派介绍,或仅就某一个观点介绍,或仅以某一阶层的人作为介绍的对象而着笔。那些书,当然都是值得阅读的文字,所感不足的是未作通盘性的介绍;因为,我们要理解佛教,最好从佛教之所以发生在印度的社会及时代背景为始,然后认识佛陀的人格、佛陀的思想、佛陀的教团,以及教团的发展和演变,历史的传流与扩张。佛陀的教义,经过长时间的传述及注释,加上广阔的繁衍及发扬,本质虽然未变,形态却因时、地、人物的不同而有了各式各样的表现;在这些形态之中,确有真正的佛教教义,不过也有不少是和真正的佛教并不相应的东西,我们应向读者承认这些事实,并指出这些事实。
以下将根据近世佛教学界所得最新的研究成果,用中学生即可看得懂的通俗笔法,写出十万字左右的一册书来,以提出问题和解答疑问的方式,将自印度开始的佛教教主、教理、教史、教仪等,作扼要和明确的介绍。
佛教为何出现在印度
一、释迦牟尼
在古代的印度,一个小小的城市国家,迦毗罗卫城,降生了一位王子,名叫悉达多,后来出家修道,成了无上智慧的彻悟者,也成了无量福德的圆满者,更成了最高人格的究竟者,所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因为他是出生于释迦族(Sakya)的一位圣人,故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二、何谓佛教
自从佛陀创始了教团之后,到目前为止,大致上分成两大系统,在世界各地传流下来。南方的小乘系统,有锡兰、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北方的大乘系统,有中国(包括西藏)、朝鲜、日本等。它与世界性的犹太教、基督教和回教,并称为四大宗教之一;但是,佛教与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点,在于“无神”的教义。不论任何宗教,若非崇拜多神的偶像,便是信奉一神的主宰;实际上,犹太教、基督教、回教,同出于一个根源,同属于一神信仰的宗教。唯独佛教,别树一帜,主张因缘与因果,否定神的权威;因此,普通人以为,不信神的主宰,便会落于唯物的思想,站在佛教的立场,既不偏向唯神论的迷信,也不走向唯物论的论断,主张以合理的身心,促进个人以及协助他人的人格之完成。谁能达到这个目的,他便是成了佛陀的人。佛陀将他自己成佛的经验和方法,告诉他的弟子们,弟子们一边照着佛陀的话来修行,同时也辗转地告诉他人,这便是以成佛的方法,教化人类大众的佛教了。
佛教既然不同于唯神论和唯物论的两端,所以是平易近人的宗教,更是宽容博大的宗教。为了理解佛教之所以出现在印度,不妨把佛陀出生以前的印度介绍一下。
三、印度的民族
印度这个民族,自古以来,便相当神秘且复杂,在宗教信仰方面,尤其复杂而繁多。但在八世纪之初的回教徒入侵印度之前,印度尚未发生过宗教的战争,当回教徒以武力征服之后,和平与慈悲的佛教即首遭灭亡之祸。经过两三个世纪回教王朝的统治之下的印度,下层社会的民众之间,也有不少人成了回教徒,起而与其原来的印度教对立,此后,印、回两个宗教之间,战祸连绵,迄今未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印度从英国统治了三百年的殖民政府之下获得了独立,但却在印度领土之内,割出了一个新的回教国家巴基斯坦,纵然在印度境内的回教徒们有了自己的回教政府,印、巴两个政府之间依然时起战端。
至于印度教,乃是佛陀降生之前印度民族的固有信仰,先是婆罗门教,经过历代的变迁而成为现在的印度教。
印度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至公元二千年间,即已有了属于青铜器时代的都市文明,当时的印度人民,在以农业为主而兼营工商的情形下,已在衣食住方面,享受到了高度的生活水准,此从一九二二年,印度河流域的莫恩求达罗的遗迹发掘之中,已被证实。然而此一都市文明,于公元前一千五百年之时,由于来自西北方的印度雅利安民族之侵入,便受到了破坏,此一新来的民族,相信也曾受到原住民族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以雅利安民族为主流的印度文化。
从语言学上考察印度雅利安民族,和今日欧洲语系的各民族有其关联,所以统称之为印度雅利安语系的民族。其中的雅利安民族,是由中央亚细亚的高原,通过阿富汗,到达印度河流域,再向南侵而至恒河流域,结果,完成了以印度河流域为中心的婆罗门教,以及以恒河为中心的许多新宗教,佛教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大新兴的宗教。
可是,印度除了白种的雅利安人,尚有肤色黑暗的土着达罗维荼人住于南方,另有一支接近中国边界的蒙古族。释迦牟尼的降生地,现在也从印度分裂出来,成立了一个仅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小王国,叫作尼泊尔,以其现在的居民而言,与蒙古血统的黄种人无异。因此,近世的学者之中,例如英国的历史学家史密斯氏(Aancent A.Smith)。以为释迦牟尼即是蒙古系的黄种人,但是,依据佛典中的记载以及传统的见解,佛陀是雅利安族的白种人。
四、婆罗门教
所谓婆罗门教,是雅利安人的宗教,这个宗教的形成,是在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居于印度河流域的时代,后来,恒河流域产生了耆那(Jina)教,特别是佛教等新宗教,经过长时间的相互影响,婆罗门教本身也发生了革新运动,故到近世以来,称之为印度教。但在本质上说,印度教与婆罗门教的意味,并无差别。所谓婆罗门,是雅利安人之中世袭的祭师阶级,他们在宗教上占有无上的权威,故将他们的宗教称为婆罗门教。
若从文化史的背景上考察起来,婆罗门教的根源,并非产于印度,而是印度欧罗巴诸民族的共同信仰,例如印度与波斯的宗教之神大致相同,印度的善神为提婆(Deva),恶神为阿斯罗(Asura到佛教之中称为阿修罗);在波斯的祆教中,善神为阿诃罗(Ahura),恶神为阿劣曼(Ahriman)。印度教祭火,火神为阿耆尼(Agni);祆教也拜火,火神是阿脱尔(Atur)。同时,这两个宗教,均用一种叫苏摩(Soma)的草制成的酒,当做祭神的圣物;也均用动物作为供祭的牺牲。由此可以明了波斯的祅教和印度的婆罗门教之间,有着共同的渊源关系。即古代的希腊、罗马和日耳曼人的诸神之信奉,也是基于同一个起源,后来被基督教征服之后,欧洲各民族才和他们原有的宗教告别的。
五、阶级制度
婆罗门教的主要特色,即是以圣职为中心的阶级制度(Caste),以及圣典之神圣的两点。这个阶级制度是世袭的,永无变更之可能。这是由于由西北方侵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在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依赖宗教来解决的问题,占了极大的比重,凡事均不敢不考虑到和诸神的关系,奉献供物,祈求诸神息怒,并且给予恩宠。因此终日以祀神为务的祭师们,在智慧上能够理解宗教的神秘,尤其熟悉祭神的仪礼,无形之中,即在人民心中自然取得了很大的权威和崇高的地位。他们在印度住定以后,大概没有多久,这个以婆罗门为最高阶级的观念即已形成。第二阶级为从事治安及保卫人民的武士,称为刹帝利。第三阶级为从事农工商业的一般庶民,称为吠舍。第四即是最低阶级的奴隶或贱民,这是以被雅利安人所征服的原住民为主的,称为首陀罗。
这种阶级制度,当然是不合理的、不公平的。佛教之所以能在婆罗门教的国土中得到发展的机会,原因当然很多,反对阶级制度,主张四姓平等,乃是主要的因素之一。可惜,当佛教被回教消灭之后,印度教再度抬头,阶级制度依然存在。而此阶级制度的规定,即载于他们的圣典《吠陀》(Veda)中,所以相互为因,根本无法废除。
六、《吠陀》
婆罗门教的第二大特色,是把他们来自天启的圣典,视为绝对的真理之所在,共有四类,总名为《吠陀》(意为知识),即是他们的四大根本教典。
(一)《梨俱吠陀》(Rg-veda)。这部书不但是印度最古的文献,也是全体印度欧罗巴民族中最古的文献,总集了一千多首宗教赞歌,在其中可以看到雅利安人到了印度河流域的五河地方,率直地吐露了他们对于宗教的感情,对于种种神明的奉祀与祈祷,其中有关苏摩酒的供养之处很多。这些赞歌由祭师阶级的婆罗门代代相传,且为以口传口,不以文字记载,被视为无上的神圣。
(二)《莎摩吠陀》(Sama-veda)及(三)《夜柔吠陀》(Yajur-veda)。在内容方面,此二《吠陀》不出《梨俱吠陀》的范围,乃是为了使用于各种不同的祭典编集而成。
(四)《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大致也和《梨俱吠陀》类似,所不同者,其中有着很多用于各种场合的咒术及魔术,这是它的特殊之处。所以近代学者之中,有人以为《阿闼婆吠陀》或许是反映出了雅利安人受到印度土着民族的民间信仰之影响,才有这样的圣典出现的。

④ 玄奘 会说 印度语 吗不然是怎么学习印度佛法

玄奘大师是着名的译经三藏法师,也是唯识宗的祖师。

玄奘大师会梵语、也会写梵文。

古代佛经都是悉昙梵文的,为方便东土众生故,译之为汉文。

现在悉昙梵文版的佛经已经失传了,但真言咒语还是悉昙梵文的。

只要是佛弟子都应该学习悉昙梵文。

⑤ 你好、莪现在想学习佛、诚心的信佛、第一步需要怎么做了解佛还是看经文

首先,搞清楚佛教历史的流传,古代佛教以及现今佛教的差别。可以看许楚群的略述印度佛教史,渥德尔的印度佛教史。
2.理解释迦佛陀本人。 可以看亲近释迦牟尼佛--从巴利经藏看佛陀一生。作者髻智比库。

弄明白了以上两点,在了解佛的过程上才可以以最短以及正确的理解去了解佛。

接下来才是三皈依五戒,禅定,修慧。 如果只是把佛法当做一门学问,而不是把佛法视为‘真理’,那么搞懂以上两点就好了。如果是要修学佛法,深入佛陀的教导,那么持戒,禅定,修慧才是重点。

南传大般涅槃经--第四章

04 佛陀在班达镇时亦向诸比丘如是宣说圆满法语:“此为戒,此为定,此为慧。修戒则定有很大利益与果报,修定则慧有很大利益与果报,修慧则心从漏得解脱--欲漏、有漏、见漏及无明漏。”

没有持戒,禅定,修慧,只凭着看佛教理念,那只是看佛,而不是学佛,修佛。 那种感悟只是‘误’,而不是‘悟’。

修行要避免这四个极端,要记得:第一过度的感性;第二过度的理性,第三过度的精进,第四麻木不仁,也是过度的心无活力。要避开这四个极端,行于中道。修行要靠三样:正确的目标,正确的方法,还要正确的心态。这三样如果都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用功就很能够得力。

持戒,禅修,修慧的资料,在下的空间都有。可以去看看。

⑥ 如何学习佛法

佛陀的根本教法,是纯正完美的解脱道,是烦恼及苦的止息,即四圣谛:苦,苦集,苦灭,灭苦之道。实践四圣谛,是亲证涅槃的唯一捷径:八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核心是正见,如实知见,亲证四谛,时时彻知五蕴的三相:苦、无常、无我,以戒律为根基,止禅(修定)为助缘,观禅(修慧)为实践。

要学习佛法之前,需要内正思惟。 从佛教历史开始,了解印度佛教和现今佛教的区别。 看略述印度佛教史--许楚群。 30分钟就看完了。 然后是看亲近释迦牟尼佛--从巴利藏经看佛陀的一生。

只有内正思惟之后,再谈学习佛法。

⑦ 我想快速正确的学习 印度/婆罗门教与佛教之间的知识 我该怎么做

宗教不是知识,除非你是研究比较宗教学的学者,当然不是,不然不会在这里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不想打击你的热情,如果你真的对这个方向感兴趣,建议先在这里面逐一地研究一下吧。只有对研究对象有了深刻的了解之后,才能谈它们之初蝗关系。

⑧ 如何正确学习佛法

世界着名的净空老法师曾经说过:“解决21世纪问题唯有大乘佛法与儒家学说”,又说:“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那该如何有效系统地学习佛法呢?
工具/原料
《弟子规》
《楞严经》
《无量寿经》
方法/步骤
1
学佛之前应该先学会做人,人都还没有做好怎么能学佛呢?就像读书一样,先从小学学起,然后才中学,大学,万丈高楼平地起,先把基础打好,推存从《弟子规》入门,里面有讲许多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兄弟互爱,等等许多做人的道理,如果能将《弟子规》做到,是一个道德很好的人。

2
三皈依
三皈依是踏入佛门第一步。 有了三皈依才是正是成为无量无边的佛弟子之一。
3
学习戒律两年
佛陀快要入灭度时,阿难问佛:“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时,以何为师”佛陀回答阿难说:“以戒为师”。所以戒律很重要,如果人人都守好五戒,这个世界会变得吉祥安宁。
4
学习《楞严经》
《楞严经》是正法眼藏,教人如何分辨正法与邪法,以及五十种阴魔。

5
学习《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是最圆满的一部佛经,这部佛经度过很多人。
以上佛法学习先后次序,是听法师讲经然后做参考,希望能带给佛学界的师兄有帮助。

⑨ 佛学初学者应该先学什么如何选择宗派

一、佛学的初学者应该先看一看简介佛教的书籍,这样也是入门者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以下三本书可供参考:《认识佛教》《正信的佛教》《佛学入门》;尤其是最后一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章节如下:第一讲释迦牟尼佛简史第二讲释尊八相示现佛陀的族姓简释印度佛教圣地佛历与佛旗卫塞节或佛陀日的意义构成佛教三要素简表吾人应有之警觉第三讲三皈依佛法总纲佛法大意缘起的人生宇宙业力的因果律因缘与果报宇宙有情概况第四讲宇宙器界概况方便五乘佛法人天二乘和五戒十善略论八关斋戒第五讲六根本烦恼声闻乘简释四圣谛简释三十七道品间表略释四念处实践八正道五蕴浅说缘觉乘和十二因缘第六讲菩萨乘及六度四无量心四摄法与四宏誓愿佛教基本教理第七讲佛经的四次结集印度佛法的三个时期佛法传入中国佛门分宗的理由佛教徒的类型第八讲教团生活的准则佛教服务的人生观学佛的目的与任务佛教是佛陀至善圆满的教育第九讲法相名词及佛教常识。二、关于如何选择佛教宗派简介如下:中国大乘佛教的宗派有八个首先必须明白,宗派是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由中国修学大、小乘佛法的。祖师大德依其所研习的经论为名而创立的。中国大乘佛教的宗派,有八个之多,再加上小乘的俱舍宗、成实宗,总共是十个宗派。这十个宗派,就是: 1.俱舍宗-以俱舍论为主。 2.成实宗-以成实论为主。 3.禅宗-以《金刚经》、《六祖坛经》为主。 4.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 5.华严宗-以《华严经》为主。 6.密宗-以《大日经》、《金刚顶经》为主。 7.法相宗-以《解深密经》、《瑜咖师地论》、《成唯识论》为主。 8.净土宗-以《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为主。 9.律宗-以四分律为主。 10.三论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主。以修行法门来说,注重一门深入,心念专一,比较容易得定。而以末法浊世的众生根器来说,应该选择净土宗做为一门深入的依据。当知“净土”,不是中国大乘某宗所专有,而是在整体佛法的成佛法门中,最有利于“初学菩萨”直接亲近佛、听闻佛法,获得不退转境界的方便修行法门,是任何一个走向成佛之道的凡夫学佛者所应选择、修学的法门,除非你不是凡夫学佛者,若是而不研读大乘经典,修学净土,就是不认识自己的“根器”。我们看古今有高根器的法师转修净土的实例,足以做为我们应当修持净土的借镜。

⑩ 想学佛学,应该怎样学如题 谢谢了

想知道佛教的基本教义,就看《金刚经》,但你若只遵守教义,而不明白这些教义的内涵和体现的思想,那是形式主义。 而真正想感悟佛学的深邃思想,我推荐看禅宗的书,例如《六祖坛经》,禅宗是中国本土佛教,印度佛教过分最求形式,反而不及禅宗那么宽宏和令人神思。 真正懂佛的人,从不会被“佛”这个字禁锢,因为佛法乃是修心养性之法,解决的是人精神问题。 想学佛学,谨记“佛说一切皆空”。也就是说,佛本身就是空,不要钻牛角尖,死认为只有佛才能救人,你自己本身就有佛性,你只需要慢慢挖掘自己的佛性,你就是佛。 现在你可以看一些佛教的书,除此也能看看道教的,佛道两家虽一直争斗,但实质早就互相融合。只看市面上的佛教的书,很容易让你思想变得狭义,反而落为下成,远离佛家真意。因此也要多看其他的思想流派。 若附近有寺庙,多去看看,在寺庙里,你能感受到很多体会,对你修身有益。 至于什么学佛要缘分,此话不假。 但缘是什么?? 镜子能照东西,除了因为镜子本身就具备这样的功能,还必须需要有光,这光就是缘。 这光到处都有,你能有心去学佛学,即使不能成为什么大师,但既然佛学是修心养性之法,何必介怀那么多?你喜欢学就去学,学不学得到并不重要,什么与佛无缘,无从下手,都是想得太多了,我就是在厕所大便,也能感到有无尽禅意道理,怎么无从下手? 最后一句话,你去找些禅宗的书看看,就知道自己怎么办了··· 佛说一切法, 为渡一切心, 我无一切心, 何须一切法。 我从不信佛,吹大话也厉害,不过我怡然自得··

阅读全文

与如何学习印度佛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咖喱餐怎么做 浏览:713
中国每天平均出生和死亡多少人 浏览:378
越南岘港岛的温度是多少 浏览:276
接了英国电话怎么回事 浏览:64
印度仿制一条街在哪里 浏览:183
8月去越南穿什么衣服好看 浏览:474
伊朗的方舱医院是什么 浏览:818
印度土地制度怎么样 浏览:977
英国快餐店利润怎么样 浏览:668
越南胡志明市是哪个民族 浏览:959
中国的高铁如何使世界惊叹 浏览:166
伊朗总统每年工资多少 浏览:447
在越南住酒店多少钱 浏览:585
英国签证有效期过了怎么办 浏览:227
中国的富二代有哪些 浏览:674
中国为什么禁止脸谱网 浏览:812
伊朗包机为啥什么要直飞甘肃兰州呢 浏览:423
苏联为什么打中国 浏览:868
美国为什么解冻伊朗油 浏览:722
英国二手车一年多少钱啊 浏览: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