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分成了哪三个国家
古印度分成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这三个国家。
1、印度
印度共和国,简称“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
2、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简称“巴基斯坦”,意为“圣洁的土地”、“清真之国”。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一个多民族伊斯兰国家。国语为乌尔都语。
3、孟加拉国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简称“孟加拉国”,南亚国家,位于孟加拉湾之北,东南山区一小部分与缅甸为邻,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连,并在北方边境尚有大量飞地,全国总面积为147570平方公里。
㈡ 世界上目前有多少个国家,有多少个正在建国
世界上共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主权国家195个(新增加的科索沃在内,其已被阿富汗及大多数西方国家承认)这是不可能的。每年都有可能产生新的国家,比如科索沃。这样的新“国家”,有些国家承认,有些国家不承认。国家是否成立,跟别国的承认有很大关系。这点国际法上可以看出来。所以,要精确的写出国家的个数,这是不可能的。美国承认科索沃,中国不承认;梵蒂冈承认台湾,美国不承认,这怎么算?
以下是曾经某一时候的数据
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为193个,地区为31个。其中:
亚洲(48个国家)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5)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东帝汶 (11)
南亚: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
西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20)
注:锡金现已并入印度成为其一个邦,所以这里不出现,详细请看:
欧洲(43个国家/1个地区)
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 法罗群岛(丹)(6)
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7)
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8)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7)
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墨塞哥维那
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16)
非洲(53个国家/6个地区)
北非:埃及、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葡)、马德拉群岛(葡)(8)
东非: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塞舌尔(10)
中非: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共和国(即:刚果(布))、刚果民主共和国(即:刚果(金))、圣多美及普林西比(8)
西非: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注:未独立,详细请看:)、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爾尔、加那利群岛(西)(18)
南非: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旺(法)、圣赫勒拿(英)(15)
大洋洲(14个国家/10个地区)
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帕劳、瑙鲁、基里巴斯、图瓦卢、萨摩亚、斐济群岛、汤加、库克群岛(新)、关岛(美)、新喀里多尼亚(法)、法属波利尼西亚、皮特凯恩岛(英)、瓦利斯与富图纳(法)、纽埃(新)、托克劳(新)、美属萨摩亚、北马里亚纳(美)
北美洲(23个国家/13个地区)
北美: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格陵兰(丹)(4)
中美洲: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7)
加勒比海地区:巴哈马、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多米尼加国、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格林纳达、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波多黎各(美)、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安圭拉(英)、蒙特塞拉特(英)、瓜德罗普(法)、马提尼克(法)、荷属安的列斯、阿鲁巴(荷)、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开曼群岛(英)、百慕大(英)(25)
南美洲(12个国家/1个地区)
北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法属圭亚那、苏里南(5)
中西部:厄瓜多爾尔尔、秘鲁、玻利维亚(3)
东部:巴西(1)
南部: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4)
㈢ 印度的建国过程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印度河文明。约在公元前14世纪,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并征服了当地土着。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形成以人种和社会不同分工为基础的种姓制度。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开始统一印度次大陆,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自11世纪起,来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断入侵并长期统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开始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1857年爆发反英大起义,次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㈣ 印度历史上有哪些王朝﹖
一、从十六国到四雄争霸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北印度开始了从小邦林立到统一的政治国家的进程。较强的一些王国不断吞并邻邦,从喀布尔河流域到哥达瓦里河两岸,逐渐形成了十六国。它们是鸯伽、摩羯陀、迦尸、憍萨罗、弗栗特、末罗、车底、跋沙、俱卢、般阇罗、婆磋、苏罗婆、阿湿波、阿盘底、犍陀罗和甘蒲阇。其中犍陀罗和甘蒲阇两个国家在西北印度,婆磋在拉贾斯坦,阿湿波和阿盘底分别位于文底耶山脉以南和以北,其余十一国都在恒河流域。在政治上,九国为君主制,七国为共和政体。这两种制度并非互相排斥,也有从一种政体转化为另一政体的,如甘蒲阇就从君主制转变为共和政体。
到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随着兼并的加剧,北印度形成了四国争雄的时代。它们是阿盘底、跋沙、憍萨罗和摩羯陀。
二、孔雀帝国的继承者
公元前183年,时任军队总司令的普什亚米多罗谋杀了孔雀王朝的最后一王,创建了巽伽王朝。巽伽王国初期曾拥有几乎整个恒河流域和西北印度的部分地区,但由于抗击希腊人和羯陵迦的入侵日益衰落,公元前73年被甘华王朝所取代。甘华王朝碌碌无为,统治权力勉强维持,约公元前28年,被萨塔瓦哈那王国所灭。
同时期的东南,曾被阿育王重创的羯陵迦重新崛起,在国王卡罗毗拉的统治下,征服了德干西部;打败了摩羯陀国,占领王舍城;攻击了印度西北的希腊人;横扫了南部的潘地亚。但这一切只是昙花一现,卡罗毗拉去世不久,羯陵迦就被萨塔瓦哈那所灭。
萨塔瓦哈那,中国古籍称之为“安度罗”,是操泰卢固语民族建立的政权,雄踞于德干高原中部,公元前1世纪建国初期,在西穆卡和萨达加尼一世时期实力强盛。灭亡了甘华王朝和羯陵迦王国,萨达加尼一世去世还抗击了北部入侵的希腊人和塞人,征服了南方后,他举行“马祭”,宣告强权帝国成立,但他死后不久,萨塔瓦哈那便衰落了。
但公元2世纪,萨塔瓦哈那重新崛起,打败了希腊人、塞人,达到极盛。但在2世纪末,由于地方长官纷纷要求独立,萨塔瓦哈那衰落,终于被婆腊伐所灭。
公元3-6世纪,伐卡塔卡崛起,于公元5世纪达到鼎盛,征服了马尔瓦、羯陵迦、安度罗、古吉拉特等地,此后迅速衰落,6世纪时遮娄其所灭。
三、泰米尔三邦
印度南端自古以来是泰米尔三邦称雄,它们是朱罗、潘地亚和其罗,公元前3世纪,三邦就出现在阿育王的铭文中。其中朱罗位于泰米尔半岛的东海岸,潘地亚在朱罗的西南,其罗在潘地亚的西北,具有西海岸的控制权。
三国中最强大的是朱罗,公元1-4世纪,国王加里加尔在文尼战争中取胜后,朱罗取得了半岛南端的霸权,力压潘地亚和其罗。但公元4世纪以后,朱罗遭到婆腊伐和潘地亚的攻击,一度衰落。
公元9世纪,朱罗王国重新崛起,并达到历史鼎盛,以后再详细介绍。
四、西北外族
孔雀帝国灭亡后,安息人、大夏人、塞人、月氏人都曾入侵过印度,公元前2世纪,大夏人进入旁遮普,顺印度河流域挺进三角洲地区。公元前175年,大夏以兴都库什山脉为界,分裂成南北两部分。20年后,北大夏亡于塞人。而南大夏则统治了200多年,他的首都设于五河流域的奢羯罗,在米南德时期,南大夏打到恒河流域,进攻巽伽王朝,盛极一时。公元1世纪后,南大夏为贵霜帝国所吞并。
约公元前88年,塞人通过波伦山隘,拥入印度河流域,定居西印度。约公元前80年,进入印度的第一位塞人国王毛伊斯在犍陀罗建立政权,此后他们分而治之,在西北印度形成了许多相对独立的小国最远达到临近于德里的马土腊,印度人称他们为塞人州长。公元4世纪,笈多帝国将它们一一征服。
嚈哒人于约公元458年第一次进入北印度,但被犍陀罗打退。5世纪末,打败了波斯人的嚈哒人卷土重来,占领了西北印度大片土地。嚈哒人在印度以原来南大夏的奢羯罗为首都,对北印度大肆劫掠,过着富庶的生活。屡遭劫掠的印度各邦,终于携手组成联军。将嚈哒人赶出平原,后来西突厥和萨珊波斯合计嚈哒人,公元565年嚈哒人彻底被打败。
五、笈多帝国衰落到戒日王时期
从笈多王朝衰亡到公元7世纪初戒日王崛起,北印度是小邦林立,其中有五个主要王国:后笈多诸王、穆克里、坦尼沙、梅特拉卡和高达。
所谓后几多诸王并非笈多王族后裔,实际上是季度完成的封臣,他们见中央逐渐衰落而纷纷宣告独立。他们先盘踞在摩揭陀地区,后被穆克里王国逐次逐出,迁至马尔瓦地区。
梅特卡拉源出于伊朗,统治着古查特拉地区,直到8世纪中叶才屈服于阿拉伯人的攻击。
高达位于东边的孟加拉地区,它后来一直是戒日王在东印度最强劲的对手,直到619年一仗后,势力才削弱。
穆克里控制着以曲女城为中心的周围地区,坦尼沙占据着德里北方。这两国建立联姻同盟,穆克里的国王娶了坦尼沙的公主,穆克里的国王被高达击杀后,坦尼沙王国的戒日王统一两个国家。后戒日王在公元647年左右短暂了北印度。
六、拉其普特时期
戒日王时期结束后,印度在一次陷入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公元7世纪后,拉其普特人占据了主导地位。拉其普特人是公元5世纪随嚈哒人进入西印度的外族人。三强争夺曲女城是这一时期北印度的主题。
普拉蒂哈拉是拉其普特人的一支翟折罗的后裔,公元8世纪,国王纳加巴塔一世在成功组织了阿拉伯人的入侵之后,就向东扩展,他的侄孙弗少王曾把势力扩张到孟加拉,但后来被拉喜特拉库塔击败。8世纪末,弗少王的儿子纳加巴塔二世时期,普拉蒂哈拉重新崛起,从波罗王朝手中夺过曲女城,但最终败于世仇拉喜特拉库塔的戈文达三世。纳加巴塔二世的儿子波阇王时期,普拉蒂哈拉达到鼎盛,力压拉喜特拉库塔和波罗,击败了孟加拉的高达,阻挡了阿拉伯人的入侵。波阇王死后,普拉蒂哈拉就走向衰落,公元1018年被突厥人所灭。
波罗王朝位于恒河下游的富庶地区,控制了孟加拉和比哈尔的大部分。8世纪末,达摩波罗征服了曲女城,虽然他的儿子提摩波罗丢掉了曲女城,但对邻国的的征服也有所收获,此后波罗王朝衰落。到摩西波罗时,波罗王朝重新崛起,但他生不逢时,盛极一时的朱罗国王拉金德拉远征孟加拉,将波罗王朝击败,此后,波罗王朝衰落,12世纪让位于犀那王朝。
拉喜特拉库塔于公元8世纪中叶在德干高原上崛起,9世纪成为德干地区的霸主。10世纪拉喜特拉库塔进入恒河流域争夺,916年攻取了曲女城,但在南北冲突中,拉喜特拉库塔耗尽了力量,973年被后遮娄其所取代。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印度并非只有这三国,还有很多重要的小国,如迦湿弥罗、迦摩缕波、沙希亚,及拉齐普特族的帕里哈尔、乔汉、索兰克、帕瓦尔。
七、中世纪南印度
6世纪中叶以后,位于巴达米的遮娄其和位于康契普拉姆的婆腊伐以德干高原为主战场,展开了长达300年的冲突。6世纪中,遮娄其击败伐卡塔卡并取而代之,以德干高原西部为基地,进而扩展到高原大部分地区。补罗稽舍二世挡住了戒日王的进攻后,向东征服羯陵迦,击败婆腊伐。但晚年却被东山再起的婆腊伐重创,首都瓦达比被毁灭。之后遮娄其的超日王一世统一了王国,与婆腊伐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双方损失惨重。后来,超日王二世一雪前耻,攻入了婆腊伐的首都建志城。
婆腊伐和遮娄其都曾兼并对方,但都无法抱住对方的疆域,可见双方军事上是势均力敌的。但8世纪中,局势发生了变化,泰米尔半岛的潘地亚加入了这场争斗,并击败了一蹶不振的婆腊伐。
9世纪中期,朱罗再次崛起,罗阇罗阇一世时期,朱罗王国进入全盛时期,他攻击其罗、锡兰、潘地亚三国同盟,向西征服了其罗和潘地亚,向北占领了羯陵伽,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渡海征服锡兰国,摧毁了锡兰的首都,他还发动过对马尔代夫群岛的进攻。其子拉金德拉一世时期更上一层楼,在陆海两路上所向披靡。他击败了后遮娄其王国,基本控制了南印度,还挥师北上远征恒河流域,占领恒河三角洲地区,把恒河圣水带回了朱罗首都。他利用强大的海军,与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室利佛逝王国争夺印度洋东部的霸权,曾占领了沿马六甲海峡的许多战略要地,甚至缅甸南部的勃固地区。
此后,朱罗被霍伊萨拉王国、卡卡提亚王国和亚达瓦王国联军击败,而这三国都是遮娄其的封臣,朱罗削弱了遮娄其而使它们独立。后来潘地亚给予朱罗致命一击。13世纪,潘地亚取代朱罗,成为泰米尔地区的支配力量。
八、德里苏丹的北地方政权
德里苏丹国统治了以德里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但对外围地区常常鞭长莫及,在北印度的地方政权中,较强大的有七个。
德里苏丹奴隶王朝的建立者艾伯克的恩主穆罕默德,曾派其另一猛将伊克迪亚尔远征孟加拉,在艾伯克建立奴隶王朝时,孟加拉已建立独立的穆斯林政权。后来德里苏丹图格鲁格王朝征服孟加拉,但在1345年,孟加拉重新独立,直到1490年,孟加拉一直伊利亚斯王朝统治,在1490年被阿比西尼人夺权。1493年,萨伊德·侯赛因夺权,并一度开疆拓土。他死后,孟加拉衰落下去,并最终于1538年被舍尔沙征服。
1301年,印度教王公苏诃提伐建立了克什米尔统一国家,1339年,沙·米扎尔夺权,建立起伊斯兰政权。克什米尔值得一提的统治者有两个,锡坎达尔和扎因·乌尔·阿比丁,前者使克什米尔全境完成了伊斯兰化,后者减轻税负、整顿治安、实行宗教宽容、发展文化艺术,人称“克什米尔的阿卡巴”。巧的是,克什米尔最终正是被阿克巴所征服。
古查拉特位于西印度,曾在艾哈迈德·沙、贝加尔哈、巴哈杜尔三位骁勇善战的君主的统治下,开疆拓土,达到鼎盛。但后来被胡马雍击败,最终被阿克巴大帝征服。
马尔瓦被德里苏丹征服后,趁帖木儿入侵印度之际独立。1436年,马尔瓦的王位被大臣马茂德夺取,马茂德在位期间,连年征战,但鲜有胜绩。马茂德死后,马尔瓦衰落下去,并最终为古查拉特所征服。
趁帖木儿入侵印度时独立的,还有江普尔。在易卜拉欣沙统治时期,江普尔曾一度成为北印度伊斯兰文化中心。1479年,江普尔重新被德里苏丹征服。
与上述国家不同,美华尔是印度教国家。这个国家有作为的君主有拉纳·古姆帕和拉纳·桑加,前者崇文,留下很多建筑和文学作品,后者尚武,一度击败古查拉特和马尔瓦,但最终被巴布尔所灭。
拉瓦尔建立的迈华尔也是印度教王国,在乔达国王时期一度强盛,后于1520年左右解体,最终都归于阿克巴之手了。
这应当是印度最全面的历史了。
㈤ 印度历史上有哪些王朝
史前印度 (公元前600年以前) 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化为印度河流域文化(又称哈拉帕文化)和恒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铜时代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2350~前1750年间。成熟于公元前2200~前2000年,最为主要的城市有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消逝于公元前1750年左右(见印度河文明)。但是哈拉帕文化在古吉拉特、拉贾斯坦及北方邦北部等仍有遗留。
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着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属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
古代印度(公元前600~公元800) 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佛陀时期(前6~前2世纪) 从吠陀时代末期(前600)到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时期,是继印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在这时期里,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雄创立了耆那教。据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祗萨罗、跋祗、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在这个时期的大国里,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国君和武士成为刹帝利,祭司和教师成为婆罗门,农户和纳税者成为吠舍,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则成为首陀罗。
孔雀王朝时期(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娑罗。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国王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
外族入侵时期(公元前200~公元200)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大夏希腊人在公元前2世纪初侵入印度西北部。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贵霜帝国在印度的统治。在丘就却建国后,国势日强,侵入印度,灭大夏在印度的残部。在阎膏珍、迦腻色伽统治时期,继续入侵印度,从印度西部到恒河流域中部均归入贵霜帝国的版图。在迦腻色伽的支持与庇护下,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小乘佛教流行于锡兰、缅甸等地。
萨塔瓦哈纳时期(公元前100~公元200) 萨塔瓦哈纳王国300年的历史使德干文化与北方文化互相结合 。那里的国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罗门,并且对部落地区实行军事统治。
笈多王朝时期(320~540) 笈多王朝崛起于贵霜废墟。奠基于275年,统治印度北部和西部约120年。王权缩小,官职已经世袭。外贸不断萎缩。种姓种类和不可接触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庙里日益普遍。当时文化灿烂,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剧本和较早的《往世书》均在笈多王朝时编成,此外还编纂了一些法书。在艺术方面,中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壁画丰富多彩,代表这个时期艺术的成就。
戒日王时期(606~647) 戒日王是古代印度最后的一个着名皇帝。当时,外贸萧条,货币短缺。政体沿袭笈多,但更加分散。都城从华氏城迁曲女城,即从一外贸城市迁至一军政要地。戒日王死后,北印度表面统一的局面又告结束。
古代南印度(公元前200~公元750) 在南印度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几个藩属,每个藩属都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行政系统和收税机关。最南部分国家的历史,从1世纪开始。古代南印度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第一时期是公元前200~公元300年;第二时期是300~750年。
中世纪印度(750~1757) 印度教早在4~5世纪(笈多王朝时)就以新婆罗门教的形式从各地政权出发向部落地区发展,对部落居民进行同化。至8世纪,印度几个重要地区的部落的同化过程基本告成。印度教寺院在土地、商业、财政方面具有雄厚实力。8世纪的商羯罗(788~820)创立了吠檀多哲学,恢复了佛教之前的对梵天的信仰。多种有神论教派由此派生。信奉湿婆神者为湿婆教派,信奉毗湿奴神者为毗湿奴教派,统称印度教。印度教寺院为培养婆罗门种姓子弟的最高学府。印度教不仅是中世纪形式的宗教,而且是区域王国的政治经济支柱。梵文作为古代书面语在中世纪仍没有灭绝。在民间开始流行区域性的语言文字。区域语言相传至今,成为现代按语言划分行政区域的基本依据。
㈥ 印度分成了哪三个国家
老印度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退出后,老印度分裂成印度、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1946年发生印度皇家海军起义。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
印度在1971年赢得了第三次印巴战争,但也付出了落入苏联手中的政治代价。印度在1975年吞并了锡金王国,并将前王国建立为所谓的锡金邦。21世纪初,印度已成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
行政区划
印度一级行政区包括28个州(省)、6个联邦领地和1个国家首都区。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民选政府,而联邦领土和国家首都地区则由联合政府任命的行政官员管理。此外,尽管印度在南极洲没有自己的土地,但它在南极洲也有两个科学基地:Dakshin Gangotri和maitri。
印度首都是新德里,总人口1675.3万(2011年)。德里位于印度恒河支流亚穆纳河畔。它是一个中部地区,包括新德里、旧德里和农村地区。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46.3平方公里)。它是印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铁路和航空枢纽。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印度
㈦ 印度建国多少周年
74年。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印尼语:Republik Indonesia,英语:Republic of Indonesia),简称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是东南亚国家,首都为雅加达。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接。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马来群岛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别称“千岛之国”,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面积较大的岛屿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
㈧ 古印度共建立了多少个王朝,分别是谁在几时建立的,在几时后又为何被替代,古印度和古中国那个发达些
史前印度
(公元前600年以前) 古印度
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化为印度河流域文化(又称哈拉帕文化)和恒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铜时代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2350~前1750年间。成熟于公元前2200~前2000年,最为主要的城市有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消逝于公元前1750年左右 。但是哈拉帕文化在古吉拉特、拉贾斯坦及北方邦北部等仍有遗留。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着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局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
古代印度
(公元前600~公元800)
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佛陀时期
(前6~前2世纪)
从吠陀时代末期(前600)到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时期,是继印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在这时期里,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雄创立了耆那教。据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只萨罗、跋只、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在这个时期的大国里,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国君和武士成为刹帝利,祭司和教师成为婆罗门,农户和纳税者成为吠舍,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则成为首陀罗。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孔雀王朝时期
(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婆罗。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国王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为了扩大他的王国,阿育王征战了11年,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使他悔悟了。后来阿育王皈依了佛教,并在佛教和平教义的基础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国内修筑道路,扩大灌溉工程,发展国家的经济,使国家繁荣和兴盛起来。
外族入侵时期
(公元前200~公元200)
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大夏希腊人在公元前2世纪初侵入印度西北部。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贵霜帝国在印度的统治。在丘就却建国后,国势日强,侵入印度,灭大夏在印度的残部。在阎膏珍、迦腻色伽统治时期,继续入侵印度,从印度西部到恒河流域中部均归入贵霜帝国的版图。在迦腻色伽的支持与庇护下,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小乘佛教流行于锡兰、缅甸等地。
萨塔瓦哈纳时期
(公元前100~公元200)
萨塔瓦哈纳王国300年的历史使德干文化与北方文化互相结合。那里的国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罗门,并且对部落地区实行军事统治。
笈多王朝时期
(320~540)
笈多王朝崛起于贵霜废墟。奠基于275年,统治印度北部和西部约 吉祥天
120年。王权缩小,官职已经世袭。外贸不断萎缩。种姓种类和不可接触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庙里日益普遍。当时文化灿烂,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剧本和较早的《往世书》均在策多王朝时编成,此外还编纂了一些法书。在艺术方面,中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壁画丰富多彩,代表这个时期艺术的成就。
戒日王时期
(606~647)
戒日王是古代印度最后的一个着名皇帝。当时,外贸萧条,货币短缺。政体沿袭发多,但更加分散。都城从华氏城迁曲女城,即从一外贸城市迁至一军政要地。戒日王死后,北印度表面统一的局面又告结束。
古代南印度
(公元前200~公元750)
在南印度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几个藩属,每个藩属都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行政系统和收税机关。最南部分国家的历史,从l世纪开始。古代南印度分为两个历史时期:第一时期是公元前200~公元300年;第二时期是300~750年。
㈨ 印度到底有多少个邦
印度有28个邦。印度行政区划中的一级行政区域包括有28个邦(省)、6个联邦属地及1个国家首都辖区。每一个邦都有各自的民选政府,而联邦属地及国家首都辖区则由联合政府指派政务官管理。此外,虽然印度在南极洲并没有拥有土地,但在当地亦建有二个科学基地:Dakshin Gangotri及Maitri基地。印度28个邦名列表安得拉邦 阿鲁纳恰尔邦 阿萨姆邦 比哈尔邦 恰蒂斯加尔邦 果阿邦 特里普拉邦 曼尼普尔邦 喜马偕尔邦 梅加拉亚邦 喀拉拉邦 古吉拉特邦 贾坎德邦 北安查尔邦 旁遮普邦 卡纳塔克邦 米佐拉姆邦 奥里萨邦 哈里亚纳邦 锡金邦 泰米尔纳德邦 拉贾斯坦邦 马哈拉施特拉邦 那加兰邦 中央邦 查谟-克什米尔邦 北方邦 西孟加拉邦从现实角度看,印度东北部的曼尼普尔、阿萨姆等邦始终在坚持武装斗争,要求获得独立建国的权利。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也长期不属于印度范围。北部的克什米尔,东部的西孟加拉邦,也有非常强大的分裂势力。
与民族问题纠结在一起的是语言问题,印度主体民族是印度族,占总人口50%左右,但印度官方语言印地语却只有30%的国民在使用。
㈩ 印度有那些国家
印度本身就是一个国家,全称印度共和国。南亚次大陆又称印度次大陆,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7个国家。
印度行政区划中的一级行政区域包括有28个邦(省)、6个联邦属地及1个国家首都辖区。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