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历史上打仗最不历史的印度人凭的是什么三次击败蒙古
阿三都是骑大象,蒙古骑兵够不着。
❷ 蒙古突阙人征服印度,他们地位有没有婆罗门刹帝利高莫卧尔王朝
莫卧尔王朝是外来民族建立的王朝,这些蒙古突阙人是伊斯兰教徒,而伊斯兰教是严格禁止有种族阶级的,所以 ,作为统治者进入印度的蒙古突阙人,无疑享受着统治者的特权,可是毕竟作为统治者的突厥人人数较少,随着与当地的印度人联姻混血,慢慢就被民族融合了,形成了印度穆斯林而已,虽然伊斯兰教不允许有种姓阶级,但是印度的穆斯林长期受印度教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印度的穆斯林也衍生出了自己的种姓制度,分三大种姓,阿什拉夫,阿吉拉夫,阿贾尔,阿什拉夫又分为 四个种姓 ,分别是赛义德、谢赫 、莫卧儿 和帕坦;印度教徒在自己的圈子里面分贵贱种姓,而穆斯林则又在自己的圈子里面分贵贱种姓,相互之间并不在一起比较,而蒙古突阙人种群则随时间推移被民族融合掉了;
❸ 现在蒙古国怎么样了
蒙古帝国席卷欧亚大陆,元朝仅仅是其殖民地之一
至于说元朝是中国的朝代就更加荒唐了,蒙古不是满清,蒙古史是世界级的历史,不像满清历史一样容易纂改。
宋帝国末年,战乱四起,北方的蒙古金帐汗国势力不断扩大,东至太平洋,西至多瑙河畔,南到中国南海,北到西伯利亚,华夏民族也在蒙古人的铁蹄下亡国了,对于强悍的侵略者--蒙古,我国人民无力抵抗,沦为亡国奴。
有人说了: “中国有个蒙古族,所以蒙古历史就是中国历史。”
蒙古人的铁蹄曾经踏遍欧亚大陆,许多国家都有蒙古后裔。 蒙古族,俄罗斯有,乌克兰有,芬兰有,伊朗有,土耳其有,匈牙利有,印度有,其他很多国家都有,并非只是中国有。如果中国人要拿蒙古帝国吹牛的话,那么乌克兰人甚至匈牙利人都能这么说。中国还有俄罗斯族,哈萨克族和朝鲜族,这又怎么解释?难道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朝鲜的历史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同样道理, 汉族( Китай )也是俄罗斯的少数民族之一,按中国人的逻辑,中国历史岂不是俄罗斯历史的一部分?我们的历史人物如汉武帝,秦始皇等都是俄罗斯国籍?荒唐程度可想而知
又 有人说了:“今天内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蒙古历史就是中国的历史。”
我只能说,这种说法非常无知。今天在俄罗斯联邦中,有布里亚特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鞑靼斯坦共和国和图瓦共和国,这些共和国都是蒙古人建立的,中国才一个蒙古自治区,俄罗斯人是否比我们更有资格说蒙古是俄罗斯的?
而且,蒙古民族的发源地中亚和西伯利亚大草原,历史上也从不在中国境内。
成吉思汗的出生地斡难河 (Онон гол)位于今天蒙古国和俄罗斯的交界处。
还有很多人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不单单是汉族的国家。”
那我请问世界上有几个国家不是多民族国家?俄罗斯170多个民族,俄罗斯被蒙古统治的时候,蒙古征服中国,算不算俄罗斯人的荣耀?算不算俄罗斯统治中国?
如果按照这些人的逻辑,那么俄罗斯族也是今日“中华民族”56个成员之一(而且历史上曾经属于蒙古),与蒙古族、满族应该是完全平等的,那么俄罗斯与清帝国的领土争端和战争应该是“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和内战了,那又为什么说俄罗斯是侵略者?难道俄罗斯族比蒙古族、满族要低贱?这岂非与“中华民族大家庭”相矛盾么?还有,既然俄罗斯族也是中国人,那么伊凡大帝、彼得大帝等俄罗斯族的大英雄也应该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了。由此又可以延伸到,历史上蒙古人与俄罗斯人之间的恩怨也都是中华民族内部事务了。当然,中国有收复俄罗斯的义务,也是很容易推想到的。。。。
其实所谓的“中华民族”只是一个政治词汇罢了,实际根本不存在这个民族,美国几乎拥有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假如“中华民族” 都能成立的话,那么“美利坚民族”也能成立。美国几乎拥有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那么按中国的逻辑,全世界所有民族的历史都是美国历史的一部分,本拉登是美国人,萨达姆也是美国人。呵呵,千万别笑,这就是现在中国官方和大部分人的历史逻辑
说到这里,我相信仍然有人不肯罢休,甚至还有人会说:“蒙古是从中国独立出去的,所以蒙古历史就是中国历史。” 以至于现在很多人嚷着说要 “收复蒙古”。
但事实上,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蒙古属于中国领土的说法, 恰恰相反,是蒙古统治中国97年(1271-1368),经历十二代皇帝,加上清帝国296年(满蒙共治),历史上蒙古总共统治中国近400年。所以按中国的逻辑,应该是蒙古说“中国自古是蒙古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中国北边都有一个国家, 各位应该记得昭君出塞和苏武牧羊的故事吧. 显然的中国历代从未占领过蒙古, 蒙古却完全征服过中国. 明朝时两国依然交战, 明英宗皇帝被蒙古人抓走。在清国时代, 满蒙共治中国 , 满蒙贵族相互通婚,满清皇室有一半蒙古血统,当时已没有中国了。进入民国以后, 虽然北洋军阀徐树铮曾短暂的占领过库伦 (1919年11月-1920年10月,总共不到1年) , 但很快的被驱逐出去, 蒙古也趁机收复了一些失土 (以国民政府的观点那是失地)。二战结束那年, 蒙古军队曾进入张家口, 直逼北京。因此, 近百年来蒙古虽积弱不振, 但中国也处于下风。因此说蒙古是中国领土, 即使以中国的观点来看, 也很牵强, 还很帝国主义。简单地说,蒙古从来不是中国的一部分。按中国的逻辑来看,蒙古曾经征服欧亚大陆,那么欧亚大陆自古以来都是蒙古不可分割的领土,应该回归蒙古才对
更有甚者说:“蒙古人今天已经被中国文化同化了,所以蒙古历史就是中国历史。”
对于这个观点我本来不想多作解释,因为它实在是荒唐得有点可爱。但出乎我意料的是现在抱着这句话的人居然不在少数。
说蒙古被中国文化同化的人,请问今天的蒙古人都说中文吗?为什么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蒙古人仍然说着蒙古语?
蒙古人在统治俄罗斯时期大规模兴建东正教堂。然而他们对待中国文化从来都是持鄙视的态度。元帝国制度: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儒家人士比妓女低一等,比乞丐高一等。
引用袁腾飞的一段话:忽必烈有一点汉化,但也只是粗通汉语,自从蒙古入主中原之后,后面的蒙古皇帝基本上连汉语都不会说,整个是外国人统治中国。蒙古派到各地去做镇守的这些达鲁花赤们也不会说汉语。 蒙古的史书上一举例子就是波斯怎么着,亚历山大大帝怎么着,因为他在征服中国之前,已经接触了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文明,所以就不会被儒家文明征服。因为蒙古人什么都见过,什么教都信,蒙古很多皇帝都是基督徒,因此他们就抱着这样一种态度,觉得你中国文化也不过如此,也没比别人强。蒙古跟我们不是一个国家,蒙古的货币上印的是成吉思汗,我们没必要把他当作祖宗,更没必要把他的所谓西征看做是中国人的骄傲。假如当初日本人征服了中国,我们还要歌颂日本?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亡国灭种,没有什么可值得纪念的,更不能把它当做骄傲。你被别人灭了,还说真好,这属于恬不知耻。
至于“大元”这个词也是蒙古人弄出来忽悠中国人的。在蒙古占领中国,中国成为蒙古的一部分之后,为了愚弄中国人的正统观念,就取了一个“大元”的别名来忽悠中国人。但在蒙古人内部,依然称其为“拖雷汗国”,正如其他的察合台汗国等。蒙古人真是英明,忽悠一群蠢人居然忽悠了700年。。。。
2004年蒙古乌兰巴托大学教授额日德雷根在访问日本时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时针对当年亚洲杯足球赛上中国球迷的抗议日本活动说到:“中国人把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伟大英雄,征服过他们的帖木贞当作他们的祖先和英雄,把我们对他们的殖民历史当作他们最强大的历史,这样一群拥有白痴一样逻辑的民族,又有什么资格去抗议你们国家民族的历史观呢?又有什么资格去抗议你们民族的英雄,当年侵略过他们的所谓‘甲级战犯’呢?我认为他们没有那个资格。”
蒙古人建立的是大蒙古帝国(THE GREAT MONGOL EMPIRE),这是全世界皆知的,当时的中国只是在蒙古人铁蹄下灭亡的无数国家之一,只是一块殖民地,仅此而已。蒙古帝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就好像大英帝国和印度的关系,成吉思汗和中国人的关系,就好像维多利亚女王和印度人的关系,大英帝国曾经占领过印度,印度成了它的殖民地。中国人把蒙古帝国说成是中国的一个朝代,把成吉思汗说成中国人,这种行为就好比印度人说大英帝国是印度历史上的最强朝代,维多利亚女王是印度人一样的荒唐。。。如果中国人要说成吉思汗是中国人,那么蒙古四大汗国的所在地,俄罗斯(金帐汗国)要说成吉思汗是俄罗斯人?伊朗(伊儿汗国)要说成吉思汗是波斯人?中亚诸国(察合台汗国)要说成吉思汗是他们国家的人?
那么忽必烈算中国人吗?忽必烈第一次在中国建立起蒙古人的政权,在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之前,他不是中国人,也就是如果他是中国人,他便是在元朝建立的那一瞬间成了中国人的。因为成了中国的统治者,他就成了中国人。这个逻辑成不成立?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我们可以得出成吉思汗是蒙古人、俄罗斯人、阿拉伯人……这成立吗?显然不成立,所以我们上面的逻辑也就不成立,所以即使忽必烈都算不上中国人。如果说忽必烈是中国人的话,拔都就是俄国人了,旭烈兀就成了波斯人了。成吉思汗更是不知道其实哪国人了。各位觉得这些想法荒谬吗?为何用到自己身上就如何正确了?
鲁迅在《随便翻翻》中说过 : “幼小时候,我知道中国在‘盘古氏开辟天地’之后,有三皇五帝..... 宋朝,元朝,明朝,‘我大清’。到二十岁,又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其实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国,我们做了奴才。直到今年(指1934年-引者)八月里,因为要查一点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罗思’,侵入匈、奥,还在征服全中国之前,那时的成吉思还不是我们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资格比我们老,应该他们说‘ 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国,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的。 ”
蒙古国和俄罗斯是蒙古帝国传承者,中国不是
蒙古统治俄罗斯250年,在之后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和俄罗斯人大量混血,欧洲国家至今还称俄罗斯人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欧洲有句俗语“Scratch a Russian and find a Tatar.”意思是剥开一个俄罗斯人,就会看见一个鞑靼人(蒙古人)。俄罗斯人彪悍尚武的民风就是深受蒙古的影响,直到19世纪西方还畏惧的将俄罗斯称为“白色蒙古”。
莫斯科和克里姆林都是蒙古人的杰作。鞑靼蒙古统治之前的俄罗斯中心在基辅,当时的莫斯科只是一片田野和森林。在蒙古的统治下,莫斯科渐渐掌握了它在俄罗斯的地位及财力,成为俄罗斯的新兴势力,克里姆林也随之扩张,成为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中心。“克里姆林”的字源来自蒙古语,意为“要塞”。“乌克兰”一词也是由蒙古语而来,意指“边境”。
卡尔·马克司说:“莫斯科的兴盛是由于鞑靼枷锁,而现在的俄罗斯,就是莫斯科的延伸。”
俄罗斯帝王,对西方称为“沙皇”,对东方称为“扎根汗”(蒙古语,意为“白色大汗”),边利用蒙古帝国的权势,开拓中亚和西伯利亚的疆土。
喀山汗国,阿斯特拉汗,西伯利亚汗,克里米亚汗,诺盖汗的蒙古鞑靼贵族们后来都供职于俄罗斯公国,成为很多大公,王,贵族的姓氏起源。沙皇家族有蒙古血统,伊凡大帝的母亲椰列娜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一直到彼得大帝脸上还有明显的蒙古特征。列宁有着四分之一卡尔梅克蒙古血统。蒙古鞑靼人不仅把血统形式传给了俄罗斯人,而且把政治制度,税收制度,海关制度和军事制度也传给了俄罗斯人,蒙古人为俄罗斯贡献了鲍里斯和费德尔戈杜诺夫两位沙皇。六位皇后:所罗门尼娅·萨布洛娃;椰列娜·格林斯卡娃;伊琳娜·戈杜诺娃;纳塔利娅·纳雷什金娜马尔法·阿普拉克希娜;叶夫多基娅·萨布罗娃。蒙古鞑靼人还把驿站和军事战略战术传给了俄罗斯人。如着名的尤里·梅谢尔斯基汗将军,安德烈·谢尔基佐夫,叶尔莫洛夫,多赫图洛夫,马秋什金,莫尔德维诺夫,叶潘钦,比里列夫,日林斯基,谢尔巴切夫等将军们以及科学巨匠们如门捷列夫,梅奇尼科夫,巴甫洛夫,季米里亚泽夫,历史学家坎捷米尔,卡拉姆津以及极地学家切柳斯金,奇里科夫等人都有蒙古鞑靼血统。俄罗斯谚语说,如果深究俄罗斯人,就会出现鞑靼(蒙古)人。”德迈斯特也说过:“抓伤一个俄罗斯人,就等于抓伤一个鞑靼人。” 蒙古鞑靼人对于俄罗斯民族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以至于形成了这样的观点:俄罗斯人是西方的东方人,是东方的西方人。此外蒙古鞑靼人对于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和艺术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在俄罗斯文学方面三位最伟大的小说家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屠格涅夫就有蒙古血统,也只有蒙古血统的屠格涅夫才能写下《白净草原》这样举世无双的对草原的深刻理解和体验的小说。舞蹈家有乌兰诺娃;安娜·巴浦洛娃都拥有蒙古鞑靼血统。 ------摘自《游牧文明史》
俄罗斯才有资格说蒙古,中国人连吹牛的资格都没有。
还历史真相
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不是中国人,他们与中国人确实也有血缘关系,因为他们和他们的后人,弓虽女干,杀害,侮辱过我们的祖先,我们身上还流着他们的血。蒙古帝国在中国境内的种族灭绝,是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受害者的人数,被作为世界记录,放在《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1985年版。综观中 国历史,就是屈辱史,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是处于事实,但也是一种羞辱,不过不要为了逃避这样的羞辱,就认蒙古人和满人为祖宗,这样更加可耻。不要因为历史上中国长期被虐,心里被打击,看见书上写着某人曾经出去打仗多么的牛B,连对方是哪里人都没搞清楚,就跑过去往他大腿上抱。
假若当年抗战失败,日本人在中国建立了"和朝",那我们岂不是要拜东条英机为统一“中华民族”的大英雄?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内战?抗日军队是阻碍民族统一的汉奸?认为元朝是中国的人们,你们整天喊着要日本向中国道歉谢罪,那你们怎么不先为元朝侵略日本而向日本人民道歉谢罪呢?
马克司哲学告诉我们: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事物。也就是说,尽管某些时期人类的意识是错误的,但最终,真理将被人类认识到,中国人终将认识到元清侵略者的事实,还历史以客观。
❹ 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很长的时间,为什么印度人几乎看不到蒙古血统
莫卧儿王超,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突厥化,就是已经带了许多中东人血统,还是后裔,那就更不用说了。几千年的进化,那几个蒙古人先是去了中东,在那儿血统已经只剩下几分之一,又去印度,早就稀释的快没了。(摘自网络)
❺ 印度人怎么看待莫卧儿帝国
1,印度处于南亚次大陆,与其他地区相对隔离(东方是森林,南方是大海,北方是高山,西北是沙漠),具有独特的文明。但印度在实在太大了,地理上没有一个适合的中心,以在文化政治经济上统治整个印度。因此印度在古代多数时期是大分裂状态,类似欧洲,只有东汉时期阿育王短暂的统一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因此,古代的印度人没有统一的概念,更没有统一的印度国家概念。
2,在商朝甚至更早的时候,印度受到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文明因此中断。雅利安人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和种族歧视制度,被称为“种姓制度”。(一般来说,肤色偏白的是雅利安人的后裔,肤色偏黑的是古印度本地人的后裔。)种姓制度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极大的加深了印度人的奴性,这种奴性进入骨髓。使得印度人对待一切都逆来顺受。所以,印度在历史上被很多国家侵略。如波斯人(宋朝时期)、蒙古人(明朝)、英国人(民国之前)等。经过多次轮番被外国侵略,多数印度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忍受亡国奴的待遇。
3,印度人和回教徒有世仇。原因就是回教徒多次入侵印度,莫卧儿帝国在他们看来就是外国占领时期。因此有的印度人发誓不赶走回教徒就不刮胡子,这些人后来渐渐演化为“锡克人”。在英国消灭莫卧儿帝国后,印度人对回教徒进行了报复,而回教徒也不断回击印度人。印度因此分裂。二战后,在英国人的安排下,印度分为以印度人为主的印度联邦和以回教徒为主的巴基斯坦国。到现在,两国成立后,存在大量的争端,并多次爆发战争。印度甚至肢解了巴基斯坦国(东部是印度扶植的孟加拉国,西部还是巴基斯坦国)。一直到现在,很多争端还没有解决。
4,在解放前,中华民族就是汉族,汉族就是中华民族。其他民族都是异族,都不属于中华民族。在民国建立之前,中国人专指汉族。其他民族不属于中国人。例如,满洲人属于清国人。蒙古人也仅仅在民国成立后才成为中国公民。(但当时很多蒙古人不愿意当中国公民,而倾向独立,因此在沙俄和苏联的扶植下才有了后来的蒙古国和内蒙古自治区。)宋朝时期,蒙古人是外国人,是侵略者。它们建立的“元朝”是外国政权在中国建立的殖民地。中国那时候是彻底的亡国。至少在当时,没有一个中国人(包括帮助蒙古人的汉奸)认为元朝是中国人自己的朝廷。蒙古帝国不说中国话,不写中国字,不尊重中国的习俗,甚至把中国人当作第三等第四等人歧视奴役。因此即使到现在,也有相当多的人不认同蒙古帝国的“元朝”,认为那是中国被外国占领时期,是亡国时期。
❻ 横扫亚欧的蒙古骑兵,为什么会被印度人的长
1:气候原因,湿热的气候是蒙古骑兵的大敌。
2:遇上了战象部队,虽然不是决定性作用,但也占了很大比重。
3:战线拖得太长,加上当地的气候环境也不适合蒙古骑兵保障后勤。
❼ 蒙古国和印度,哪个文化习俗和中国差别更大
你好!从历史学上来说,蒙古国和印度两个国家,印度的文化习俗和中国差别更大。
蒙古国,在元朝统一了中国的时候,蒙古就划进了中国的版图,明朝以后,虽说是蒙古国统一了,但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又将蒙古国收回来了,一直到1946年蒙古国的独立。从上述这些事情来说,蒙古国的文化习俗和中国差别不大。
印度、中国、埃及、巴比伦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这四大文明古国,各有各的文明文化、各有各的风俗习惯,他们都有着不同的传承。所以说,印度相比蒙古国来说,和中国的文化习俗差别更大。
❽ 印度人怎么看待莫卧儿帝国的
Mowo’er Wangchao
莫卧儿王朝
Mughal dynasty
1526~1858年统治南亚次大陆绝大部分地区的伊斯
兰教封建王朝。
王朝的兴衰 1526年,中亚封建主蒙古-突厥族后
裔巴布尔入侵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巴特战役中战胜洛迪
苏丹,宣布为印度斯坦皇帝,标志着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
的开始。之后,巴布尔又经过1527年的坎努战役和1529
年的戈格拉战役,统一了北印度。1530年,胡马雍继位
(1530~1556)。1540年,胡马雍在曲女城战役中为比哈
尔阿富□酋长舍尔沙击败,流亡波斯和阿富□,莫卧儿
王朝在印度的统治暂告中断。1555年,胡马雍重征印度
平原,占领德里和亚格拉,恢复了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的
统治。1556年,阿克巴继位,实行了进步的内政改革,采
取宽容的宗教政策,扩大了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的社会、
政治基础。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开疆拓土,统一了次大
陆广大地区,推动了印度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到查罕
杰(1605~1627在位)和沙·贾汉(1628~1658在位)
时代,莫卧儿王朝国势日盛。文化艺术亦进入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是民族传统与中亚及
波斯艺术相结合,举世闻名的泰吉·玛哈尔陵,可以作
其典型代表。(见彩图泰吉·玛哈尔陵)
奥朗则布统治时期,向南印度进行军事扩张,王朝
版图几乎囊括了整个南亚次大陆。但他强制推行政教合
一的政治体制,并恢复对印度教臣民迫害的政策,因而
引起拉杰普特封建主、锡克教徒及马拉特人的激烈反抗。
奥朗则布死后,各省总督纷纷独立割据,莫卧儿帝国陷
于四分五裂。1740~1761年期间,德里的莫卧儿皇帝先
后成为入侵印度的波斯人、阿富□人及马拉特封建王公
的傀儡,莫卧儿王朝名存实亡。1764年,莫卧儿皇帝阿
拉姆沙在布克萨尔战役中投降英国东印度公司,莫卧儿
王朝沦为英国殖民者的附庸,名义上存在到1858年。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莫卧儿王朝通过阿克巴的内政
改革,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军事官僚政治体制。
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由 4名重要的大臣辅助。他们是
掌握军事的“米尔·巴克希”,主管宗教、司法的“萨
德尔-乌斯-苏杜尔”,掌握财政、税务的“迪万”,管
理工厂、仓库的“米尔·萨曼”。此外,还有私人秘书
等重要官员。仍保留宰相“瓦齐尔”的职位,但无实权。
全国划分为15个“苏巴”(即省,奥朗则布时扩大
到21个)。主管省政府的省督称“苏巴达尔”或“纳瓦
布”,有 4名重要官员协助工作。各省的财政、税务和
民事审判官“迪万”名义上由省督管辖,实际上起中央
政府监视省督的作用。“帕尔加纳”(县)是农村行政
的核心,其行政首长为“阿米勒”。省与县之间设置管
辖若干县的“萨尔卡尔”(专区),由执行军事、行政、
司法和警备任务的长官“福吉达尔”主管,他在贾吉尔
达尔征收田赋时提供军事支持,镇压农民。(见彩图莫卧
儿王朝)
莫卧儿王朝的行政制度实行军事化。从阿克巴开始,
将所有文武官吏分为38级,按军事方式编制,其俸禄按
品级高低领有大小不等的贾吉尔——军事封建领地。
封建土地制度的发展 莫卧儿时期有 3种土地占有
形式,即直属国王的封建领地、贾吉尔达尔的非世袭领
地——贾吉尔和柴明达尔制度的世袭领地。直属国王的
封建领地约占全国耕地的1/2,主要在德里和亚格拉地区。
其收入主要用于维持皇室、宫廷官员和卫队。
贾吉尔制度早在德里苏丹国家时期就已实施,那时
称“伊克塔”。16~17世纪中叶,贾吉尔成为莫卧儿印
度土地占有的基本形式。在查罕杰统治时,贾吉尔约占
全国耕地的70%,贾吉尔的持有者称贾吉尔达尔。17世
纪中叶,莫卧儿印度共有8210个贾吉尔达尔,分上中下
三层,分布全国各地,上层68个,由王子和贵族组成,中
层 587个,下层7555个。他们彼此之间无隶属关系。贾
吉尔达尔对其贾吉尔没有所有权,只有征收规定的田赋
和名义上非法实际上合法的各种杂税的权利。贾吉尔达
尔持有贾吉尔必须以服军役为条件。贾吉尔是非世袭的,
甚至是非终身的。但是到奥朗则布统治时期,贾吉尔同
柴明达尔制领地渐趋一致。
社会经济的发展 莫卧儿社会仍以农业经济为主,
农业中商品生产扩大,出现商品粮和棉花、生丝、蓝靛、
烟草等经济作物的专业化产区,产品远销欧亚市场。
莫卧儿时期的手工业十分发达,主要手工业生产的
技术水平超过当时欧洲先进国家。手工业生产的主要形
式是封建制经济的作坊和家庭手工业,大型官营作坊的
优质产品主要为满足宫廷和贵族奢侈生活的需要,其次
才供出口。在一些港口城市,包买商通过预付款项、提
供原料并收购其产品等手段来控制手工业者的小型作坊
的生产,但尚未出现先进的工场手工业。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商业和外贸的发展。16~18世
纪印度的一些主要城市虽仍是封建统治的政治中心和贵
族的消费基地,但已开始起着工商业中心的作用。德里、
亚格拉、拉合尔、阿默达巴德的城市规模可与当时北京、
巴黎、伦敦相比。活跃的商业贸易逐步打破了各地区的
闭塞隔绝状态。沿着陆路和水路商道形成许多区域性的
国内市场。孟加拉和古吉拉特则是对外贸易最发达的地
区,商船往来欧亚非各地及中国。
商品经济和货币交换的发展促使商人资本的兴起。
拥有雄厚货币资本的钱商在各大城市开设钱庄、银行,经
营存放款业务。发行期票和汇票。财力雄厚的班尼亚商
人种姓充当皇室、贵族及官方的御用商人和财政金融经
纪人。但印度这时期的商业资本尚未转化为资本主义性
质的产业资本。
❾ 印度很长的时间,为什么印度人几乎看不到蒙古血统
不能这么说,印度的莫卧儿王朝就是蒙古后裔建立的朝代。
只是这些蒙古后裔的血统几乎被同化了
❿ 很长的时间,为什么印度人几乎看不到蒙古血统
是您不知道而已。成吉思汗确实没有打下印度。但印度历史上重要的国家莫卧尔帝国是蒙古人建立的。莫卧儿,又称蒙兀儿,是波斯语“ 蒙古 ”的转音。
莫卧儿帝国(波斯语: Shāhān-e Gūrkānī;乌尔都语: ;英文:Mughal Empire,1526年-1858年),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自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建立的帝国。“莫卧儿”意即“蒙古”。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陆,以及中亚的阿富汗等地。帝国的官方语言是波斯语,但是统治者是信奉伊斯兰教、有察合台汗国贵族血统的突厥化蒙古人。
泰姬陵就是这个帝国后来的国王沙尔贾汗(shahjahan)建立的。
东北七邦和中国藏南接壤,再包括后来印度侵占的锡金,通过一条狭长的西里古里走廊与印度本土连接,走廊最窄处只有约20公里。印度东北部与中国、不丹、缅甸、孟加拉国接壤。在人种、语言、文化等方面都与印度本土部分有着显着区别,古代从未与印度本土统一,直到英国殖民时期才被并入印度。在印度东北,生活着约200多个不同民族群体,有基督徒、印度教徒、穆斯林和原始宗教信徒等。除了蒙古还有历史上包括西藏等中国或雅利安人等逐渐进入印度的各种人种。自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这里成为印度民族和宗教冲突最激烈的地区。特别是1992年以来,这里每年几乎都会爆发一场大规模民族与种族冲突,已经有1.4万多名平民、安全人员和“武装分子”丧生。
现在印度北部还有大约3000万蒙古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