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为什么一直挑衅中国
因为有利可图:
其一、对内可以获得大量支持,印度国内支持对外强硬,不管是对中国还是对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
其二、对美国日本方面可以获得足够的支持,暗地里的利益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
其三、对华方面可以占多少就占多少利益,反正是白得的,内外两方面都已经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了。而且印度判断中国现在的外部环境使得中国不会轻易反击。
1962年我们的外部环境比起现在都差多了,我们不惧战争,我们爱好和平。朋友来了有酒喝,敌人来了有武器。
⑵ 中国和印度为什么会闹纠纷
主要是边界领土的争端产生的争端:
整个中印边界全长1700余公里分西、中、东三段;
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
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我们手中;
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
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90000平方公里,即网上常说的藏南地区,现全部控制在印度人手里;
在整个中印边境争端中,东西两段是争议重点,1962年的边境冲突也是在这两段打的。
⑶ 印度为何四处树敌,他们就那么不珍惜邻国关系吗
在印度人看来,枪杆子底下出政策,要想称霸南亚,首先要学会怎么去欺负人,要让这些人习惯被自己欺负。无论现在有没有制霸南亚的实力,至少得先把“老大哥”的姿态摆好。
因此,珍惜邻居关系?不存在的……
不过印度人从来不长记性,他们总觉得自己站在南亚、甚至亚洲的“最高峰”,对周围的一群小国家指手画脚、耀武扬威,摆出一副“老大哥”的架势,向他们收取“保护费”。
谁要是不听话,就恨的咬牙切齿……
搞得周边的小国家也越发不满,开始组团跟印度翻脸,摆脱他们的控制。印度用“枪杆子”制定的持续多年的南亚秩序,如今已经摇摇欲坠。
在他们的政策中,没有珍惜邻国关系的先例,像中国与巴基斯坦这样的友谊,永远不会发生在印度人身上。即便那些曾经依附过印度的国家,也时常享受的是被欺压的待遇。
这群人天生就有好战、欺凌弱小秉性……
不过在我看来,印度是野心大过实力,典型的眼高手低……频繁与多国交恶,只会让他们偏离“称霸南亚”的梦想越来越远。
⑷ 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仇恨,为何会愈演愈烈
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仇恨并没有多么深刻,只是这两个国家的利益产生了冲突,主要包括克什米尔地区的以及巴基斯坦和印度宗教矛盾,而且这两个国家,都没有想要放弃的意思,所以矛盾日益凸显,导致巴基斯坦和印度产生越来越激烈的冲突。
由此可见,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很久以前其实是一个国家,是因为宗教问题以及英国殖民者的决策,导致这两个国家分裂成了两个国家,所以这两个国家的人民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有的只是高层领导人决策以及国家利益问题,所以,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仇恨,还是无法化解。
⑸ 揭秘:尼泊尔为什么突然跟印度翻脸全面倒向中国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与西藏隔山相望;东西南三面则被印度包围。面积14.7万平方公里,人口2600多万。从地形上看,国家由北到南,依次为山脉、河谷丘陵和平原草场,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小国。
但打铁还得自身硬。如果印度的大规模工业化不能见效,其与中国的国力差距将不断拉大。这种差距悬殊到一定程度,中印在尼泊尔的均势状态将不可避免。届时,纵然印度心有不满,亦只有徒唤奈何。尼泊尔长期以来建立中立和平国的努力,也就可以大功告成了。
⑹ 印度为什么会敌视中国,处处和中国比较。
这类问题一般都涉及到地缘政治。中国被印度敌视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在亚洲,中国是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然而印度作为新兴的政治,军事,经济大国,中国可以说是印度最大的对手。两个国家之间存在很多竞争的交叉领域,竞争敌对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历史上中国和印度一来就存在领土争议,而且也爆发过局部战争。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可谓是给了印度狠狠一击,打败了自认为亚洲第一的印度军,也因此在印度人心中流下了敌视的种子。
还有,印度非常希望成为能够影响甚至领导亚洲或世界的大国,但其本身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很多领域仍处于落后状态,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自然就成为了印度追赶比较的对象。
最后,印度这个国家的民族庞大繁多,思想各有差异,当然敌视中国的印度人应该不占主体吧
⑺ 印度为什么仇华
经济上的自卑加上1962年的惨败,让印度人对中国极其极其的仇/恨,如果印度ZF不能正确引导这股错误的思想潮流,后果可怕。无论如何,中国的PLA和中国人民绝对不怕,我们有强大的国力做支持,而印度就不同了,USA新总统上来后肯定对中国更友好,因为他们欠我们钱,另外USA民/主/党更擅长经济而不是ZZ。俄罗斯的梅氏对中国也是友好的,至于欧洲不用管他,让事实来说话到底谁求谁。 所以印度前途堪忧。早点清醒吧,免得死的很惨。 印度永远争不过CHINA,民/族/性决定的!
⑻ 印度为什么出现大规模抗议呢
新德里冬天的寒冷没能阻止印度农民抗议的激情。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郊区,越来越多的印度农民在此集中,抗议政府今年通过的三大农业改革法案。
这些农民大都来自印度的北方邦、哈里亚纳邦、旁遮普邦等。这些地区都是印度主要的农业产区,也是印度农业人口的主要分布区。从2020年11月下旬开始,成千上万的农民开着拖拉机、坐着马车、甚至徒步,向首都新德里进军。农民预期他们关心的问题不会得到快速解决,出发时就准备好持久抗争:干粮、炊具、帐篷、被褥等,随身携带。在抗议的间歇,这些农民会就地生火做饭,晚上就睡在拖拉机上,或者蜷缩在简陋的帐篷中,条件相当简陋。但为了今后更好的生活,这些困难也就无所谓了。
印度农民如此大规模的抗议,要做到中规中矩,不越雷池,几乎是不可能的。为引起政府的注意,这些农民已经数次试图进入首都新德里,频繁与当地警察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据印度媒体报道,在参加抗议的印度农民中,因为道路交通事故、寒冷、冲突等方面的原因,已有数十位农民丧生。
但抗议的农民没有因有人伤亡而退缩。“我们不会回去,除非政府撤销改革法案。”参加抗议的印度农民说。
(在孟买举行的农民抗议集会)
为减少此次抗议事件的影响,印度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和农民代表进行了至少10轮会谈,但尚未取得结果。最新进展显示,2021年1月,印度政府表示,可以暂缓农业改革法案实施18个月,但前提是农民代表必须和政府就法案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办法。印度政府总理莫迪2020年9月份在农业改革法案通过时,曾表示,这是印度农业产业发展的“分水岭”,对于国家向前发展是“历史性和必要的”。但农民代表对此不认同。“这事关我们农民的利益,政府为啥就不征求我们的意见,就推出这些改革法案?”
尽管印度农民抗议运动已经历时两个月,尚未没有看到平息迹象。而印度的其他一些农业产区的农民也开始对北方农民的抗议进行声援。2020年12月份,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的农民分别在孟买等城市进行集会,呼应首都新德里的农民抗议运动。
⑼ 印度人为什么老是对中国不服气
在80年代以前,印度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动荡不安、贫困潦倒的国家,印度几乎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所有指标都超过中国,所以,根本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到了90年代,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崛起,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里,全面超过印度,而且把印度甩得越来越远,印度人自然很不服气,因此,印度人把这种不服气的情绪转化为与中国的比较热,他们希望通过比较,找出差距,然后奋力赶上。
说白了,就是以前的自我感觉太过良好,现在看到真实情况了,又不愿意接受
⑽ 向来以“两个民族,一个社会”,着称的印度和尼泊尔,为何突然翻脸
2020年6月,一支印军尝试进到争议地区卡拉帕尼地域,尼泊尔部队在警示失效的状况下,向印军开枪。大战之后,彼此都有死伤。尼印两国素来以“2个中华民族,一个社会发展”而出名,现如今彼此忽然撕破脸皮,令全球哑然。
尼泊尔一瞥尼泊尔坐落于东亚内地北边,北京首都加德满都,全国各地占地面积147181平方千米,与辽宁省面积非常,尼泊尔除北边以喜马拉雅山为中尼纯天然边界外,东、西、南三面与印度交界。地形北高南低,全球十大高峰有八座坐落于中尼边境线,故有“山鹰之国”的美名。
2016年,尼泊尔出口贸易总金额8522.9亿卢比,折合80.14亿美金,在其中对印出入口总金额711.4亿卢比,从印进口总金额4875.97亿卢比,占出口贸易总金额的65.56%。从这组数据信息能够看得出,尼泊尔在经济发展比较严重依靠印度,贸易往来存有极大贸易逆差,并且印度还能够根据进口关税现行政策和操纵换取外汇交易等对策,轻轻松松把握尼泊尔的支柱行业。
从实际看,印度曾一度挥动经济发展棒子,导致尼泊尔经济发展大损。1989年,尼印政冶环境恶化,印度单方关掉尼印边界,造成 尼泊尔经济停滞和社会动荡。尼泊尔画蛇添足,转口贸易向我国等地域扩展迁移,解决了出口贸易风险性,获得了一定实际效果,可是,这种对策仍未从源头上摇摆不定印度在尼泊尔的贸易主宰影响力。尼印矛盾为印度重新启动经济制裁造就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