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的手机软件有哪些看看我手机上有吗,如果有我就卸载了
没有,即便是有也没那个必要,这种盲目爱国显得很愚蠢。
Ⅱ 都说印度IT产业很厉害,那么他们到底开发出了什么软件呢
印度是做软件开发外包业务的,都是揽的欧美国家的企业的外包生意,自己没有署名,不是印度国家的企业,所以你不知道。印度还出口软件人才,比如硅谷很多CEO和高级软件工程师都是印度人,举例微软的CEO就是个印度人。
Ⅲ 印度软件很厉害吗常见的软件哪些是印度的
印度不是软件很厉害,是软件外包很厉害,印度没有几乎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不过大家所熟知的WINDOS确实主要是印度人写的,只不过微软拿下之后占据了主导地位,大家对这些不了解而已。
一分为三看待中美印IT互联网行业总体来说,美国是软件行业厉害、互联网行业也厉害,美国人不论是做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或者我们换个话说,就是不管是做行业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应用生态搭建,美国都是当今世界工业水准最高的。这得益于美国强大的教育和人才引进计划,全世界的顶尖人才都愿意前往美国学习、生活、工作。
我国是传统软件一般,互联网网厉害,这跟我们不善于创新但善于模仿有很大的关系,加上我们国家是拥有1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这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同时我们在互联网行业采用相对封闭的政策,这就让很多国外的互联网巨头比如Google、Facebook就不能很好的进入中国市场发展,反过来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很好的模式创新,所以我国互联网发展好。传统软件创新难度比较高,因此我们也很难发展起来。
印度是传统软件很强,但互联网一般。印度传统软件很强的原因是印度的外包很厉害,反过来印度采用相对开放的互联网策略,国际巨头进入印度市场之后不受政策的限制,巨头扎根之后,创业公司就很难从这些领域杀出来。因此印度传统软件行业不错,但是互联网行业一般。
印度是软件“富士康”,准确地说是外包厉害印度的软件行业就跟我们国家的代工厂一样,在性质上有类似的地方,只不过从产业结构来说,软件产业更像是智力密集型企业,而代工领域更像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印度的软件外包厂商,比如大名鼎鼎的TCS、Infosys、Wipro、HCL等等,都是行业里非常着名的,可以说就是软件领域的富士康。
经过40年的发展,印度已经成为美国之外的第二大传统软件生产基地,全世界最大的外包软件生产基地,行业收入规模在2014年就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金,占到了当年印度GDP的7.5%,这些收入占比中,海外收入占到了691亿美元。
在美国微软、甲骨文、IBM等众多传统软件巨头的影响下,美国软件行业基本上很难诞生太多原创软件巨头,只能尽可能寻求做巨头的外包,做行业的补充,这一点跟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一样。同样由于印度采用的是相对开放的互联网策略,导致了印度很难发展起来自己太多的互联网企业,这一点印度跟除我国之外的国家也类似,Google、Facebook、Amazon等巨头已经在印度很好的扎根,很难杀出一个竞争者。
印度有个大名鼎鼎的IIT、印度擅长培养职业经理人不是说印度理工真的比美国名校强,但是印度理工的教学体系和美国无缝连接,同时印度理工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师文化,这让印度人在美国硅谷如鱼得水。
印度之所以擅长培养软件和互联网人才,主要还是因为印度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IIT,印度理工是全世界录取率最低的学校之一,在印度有个谣言说,只有没办法被IIT录取的学生,才会去美国的MIT、Stanford、CMU、UCB等着名的IT名校。即使是谣言,这也侧面反映了印度理工在印度人民眼里的地位。
IIT之所以强,主要还是两个因素,印度是全英文授课,甭管人家读音多么怪异,他们的学生都是直接使用英文教材,缩小了跟英美教育的差距。同时IIT有着强大的工程师文化,几乎就是以培养工程师为主要目标,印度的工程师文化是要远远超过国内的,甚至很多方面比美国还要疯狂,要知道工程师文化在MIT、Stanford已经很强了,但是这一点在印度更为明显。在印度人眼里做工程师,就意味着可以去美国硅谷改变自己的人生。
在不少的印度人眼里,在印度IIT、班加罗尔大学为代表的学校读完本科,接着去美国Stanford、MIT为首的名校读个硕士,最后在去一些商学院拿个MBA的学位,基本上就是沿着工程师向职业经理人转变的过程。微软CEO纳德拉、Google CEO皮扎伊都是印度人。
生活在中国的吃瓜群众其实很多时候看不上印度的,但是不得不说在软件领域,甚至IT领域,印度挺厉害的。且不说微软、谷歌等知名的互联网公司CEO都是印度裔人(这点上就已经领先中国,目前没有华人或者华裔担任全球市值前十的互联网 科技 公司CEO),更重要的是据说美国的软件50%交给了印度外包。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印度人,美国软件公司会停业。
但是网络上却有另外一种声音,说印度的软件业发达是一种虚假的繁荣,很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泡沫。
为什么这么说呢?
1 .缺乏巨头公司和顶尖人才
不管是微软还是谷歌,或者阿里巴巴等,都不是印度的公司,而是中国和美国的。而且在顶尖人才这块,不管是谷歌的CEO,微软的CEO,其实都只是印度裔,并不是印度人,说到底已经算是人家美国的了,不是印度的。
印度虽然号称“世界的办公室”,软件业确实非常的发达,服务于世界。但也不要过于拔高,毕竟从事的基本都是一些低端的软件外包业务,缺乏核心竞争力。
2 .要称霸软件业,不仅是外包,更要看产业链资源
简单讲,想要再软件业领跑全球,必须吸引真正掌握软件核心技术的人才,以及培养或者孵化出像微软和谷歌这样的软件公司。同时对软件业的产业链掌控能力也要够强,比如软件业息息相关的半导体等产业。但实际上,而要完成这些对中国来说都困难重重,更何况印度呢,简直就是难于登天了。
3. 人才外流到美国非常严重
印度确实能够年产数十万软件行业人才,尤其是码农,但是可惜的是,印度并不具备匹配的软硬件欢迎吸纳人才,往往顶尖的人被吸引到美国去了,甚至未来还可能被吸引到中国来。
培养人才和能用到人才是两码事,前些年不也在讨论中国人才外流到美国去,但实际上对着中国经济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有回流了,甚至还将研究院建到美国。但目前印度还做不到,还需要时间。
4. 但并不意味着印度没有优势
尤其是在美国,印度人和印度裔更团结,喜欢抱团作战,这其实是一大优点。
简而言之,一个国家的产业水平和综合国力密切相关,只有经济实力强的国家才能培养和留住人才,毕竟教育交通和医疗的配套,甚至是居住环境都和经济实力密切相关,这也就是为什么印度软件业不能形成气候的根本原因。
上初中那会,地理老师给我说,你们千万不要小瞧印度。实际上,我们中国就硬件厉害,反而没有印度在软件方面的优势。 确实,印度的软件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颇有地位的存在。甚至于,你会发现,微软,谷歌等等CEO都是印度人,并且还毕业于很出名的一所印度学府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IIT!
实际上,印度软件虽然在很早之前表现出色,然而现在的印度软件事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曾经的优势已经渐渐的消失。
虽然,在1999年印度成立了IT产业部,也就在那几年,印度造就了各种软件奇迹。
然而,你必须要看到,印度看似软件出色,实际,印度只是软件外包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为有无数个软件产业园,全球各大软件巨头遍布于此,主要承包软件开发业务,这并不是他们软件厉害,只是形成了产业规模。
可是,我可以给你说:
实际上,印度的fosys、萨迪亚姆计算机服务公司和HCL技术公司,基本都是印度的外包软件公司,确实他们很强,可惜就像富士康一样,天天在给外国品牌打工而已。 我实在找不到,我熟知的印度软件。
前段时间印度封杀上百款中国的APP沸沸扬扬,很多印度人那时发现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那就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那么多的常用软件背后居然都是中国血统,印度本土企业居然连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不过不得不承认印度的软件产业还是相当具有实力的,但是也只局限于项目外包,至于其他方面则是烂的一塌糊涂。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主要有下面三个原因。
本土经济依旧非常落后如果大家对互联网行业关注比较多就会发现,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科技 的进步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比如我们最有优势的移动支付,如果不是4G网络以及手机走进千家万户,那么我们很多人依旧只能使用现金,移动支付也很难发展的起来。
印度国内目前是什么情况呢?从整体上看经济建设依旧十分落后,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还处于没电的地区;不少人还在贫困线附近挣扎,每天只能维持温饱;截止到2019年,印度的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也不足30%,买不起智能机的更是占据绝大多数。没有智能手机和电脑,那么这也就意味绝大部分的印度人都无法成为印度互联网公司的有效用户,
这个因素严重的制约了印度互联网企业的发展。
如果本土企业不能在国内站稳脚跟,并且积累到足够的用户资源以及资金,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实力向国外发展,这也是其他国家很少有印度软件的重要原因。
印度的人才大量流失这也算是印度本土网络企业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人才大量的流向国外。据相关数据显示印度是全球人才外流最多的国家,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才流向了国外,并且大部分都不再回来了。人才的流向主要是美国,许多行业巨头内部都有印度高管的身影。
其实这也比较好理解,一个人才如果留在国内,本土的企业基本上没几个像样的,最多也就是把一个外包公司做大做强。如果去国外呢?不止意味着更高的薪酬,并且还有更大的舞台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两者取其一的话,肯定是出国更加让人心动。
不过这也算没办法的事情,现在摆在印度面前的就两条路,选择快速发展本国经济或者是给人才提供足够多的福利政策。不过从目前的形势上印度并没有对人才流失表现出足够高的重视,自然也就对这两条路兴致缺缺。印度的互联网人才如果不想在国内做外包,那就只能出走国外,那么人才流失的现象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印度本土企业缺乏创新其实从大局上看印度的软件外包虽然每年从国外赚取了足够多的利润,但是也对印度互联网行业造成极大的伤害。
软件外包这个行业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缺乏创新性。只需要拿到客户的需求,全部按照要求来就完事了,完全没有什么需要创新的地方。印度互联网企业参与外包的数量越多,能够自主研发的企业自然越少,空白的国内市场自然给过其他国外的企业可乘之机。
在印度封禁我国数百款APP后,印度出现了大量的山寨APP,不止在功能上完全相同,甚至连产品的logo都大体一致。比如我图片中展示的就是我们熟悉的茄子快传的山寨版,基本上十多个APP在logo上都没明显变化。能这么没脸没皮的完全复制,也就是没创新性的印度企业能干的出来了。
总的来说印度能出现互联网巨头的概率远小于中国,除非未来印度国内的互联网环境能够得到极大的改善,企业也能更加注意国内市场,否则他们的互联网企业永远都是被外包的打工仔。
印度软件外包业务很多,在美国很多 科技 签证给了印度的IT工程师,微软和谷歌有不少印度的IT工作者。印度软件主要于出口销售。由于大力发展外包软件,本土很少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
常用的软件,windows有印度编程人员参与开发。
印度的软件并不厉害啊,软件设计流程中比较重要的架构和函数库印度都不行,软件相当于盖房子,中国的高级程序员做的是设计、规划、架构方面的工作,但这些工作做完了,还需要和水泥、需要搬砖、需要垒砖、需要抹灰……这些工作谁来做呢?当然就交给印度的程序员来做。
为什么印度人搬砖会发达呢?全靠欧美给印度定向做的产业转移,把软件搬砖业外包给印度来做,而且是给印度的班加罗尔做,其它地区的人民也得不到什么好处。
即便如此印度人干得也并不怎么样。从产品角度来说,苹果的iOS和Mac OS外包给印度人开发之后bug满天飞,被用户戏称为咖喱味系统。从答主本人的生活经验来说,印度码农简直就是灾难,代码写得一点都不标准,维护难度直接上天,沟通又十分困难,操着奇怪的口音,态度又十分懒散,发他们邮件,从来没有当天回的,拖个二三天不是个事,即便联系上了也是各种扯皮,说真的,印度人恐怕是世界上最没有契约精神的种族。
至于在硅谷的地位,例如在微软,写程序的不是代码写得好就行了,同时还需要处理好和团队成员沟通并且向上级主观解释自己工作价值的任务。阿三哥程序员代码写的虽然不怎么样,但人家阿三哥能够在职业上一心往上爬,会表达会展现自己,而且非常抱团和排外,只要有一个阿三混到了高层,马上手下就会全部变成阿三。阿三的IT工程师编程能力不强没关系呀,人家只要会和上面的高层领导做好沟通,然后按照理解把这些任务具体分配给底层的码农去完成就OK。
很多人对印度的印象就是脏乱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印度的教育尤其是精英教育极其出色。
据相关数据统计:硅谷的工程师中三分之一的都是印度裔,美国的高 科技 公司中有7% 的总裁就是印度人。
全球500强的企业中,印度籍的CEO是外籍CEO中数量最多的。包括谷歌、微软的CEO。而印度人在硅谷创建的公司占硅谷公司的比例是15.5%。
印度的大学;印度理工大学,世界上最难考的大学之一,只是很多毕业生毕业后都去了美国硅谷深造。
印度的软件公司,大多都是外包,从事着软件外包的工作。比如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中很多部分都是印度人开发完成的。也就造成了印度软件的落后。
印度比较大一点的软件公司有Infosys、萨迪亚姆计算机服务公司和HCL技术公司等。但是其软件产品却是不怎么出名。
正好对你这一行比较了解。
印度的IT行业比较发达,而且例如新加坡、美国很多IT企业的高管、部门的Leader也都是印度人。印度人一个特点是无论英语说的怎么样,非常敢说,而且比较抱团。
再说说印度的IT,他们贫富差距比较大,这个行业也是比较赚钱,而且能往外走的行业,所以有些大学生甚至高中生会参加IT的培训。学习努力刻苦。但他们开发软件的效率不如中国,一个很小的需求要很多天才能完成。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的速度是远远快于他们的,无论是从电商还是从社交等方面的软件来看。
那常用的软件中国人用的比较少,他们的软件开发的交互体验,不一定适合中国本土的用户。
印度是软件服务业发达。
windows等美国软件或许就有印度程序员编写的代码,但windows并不属于印度软件。以程序员身份进入软件公司编写软件代码,和作为公司老板经营一个软件品牌,完全是两码事。
中国国内确实没有见过印度品牌软件。中国是制造业大国,本身有很强的it需求,用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这些都是由中国本土it企业完成,没印度什么事。
印度所谓的软件业其实就是欧美软件公司的苦力,干最脏最重最没技术含量的活。
Ⅳ 印度现在能用的中国软件有哪些
没有了,估计2021年以前不会有了。
Ⅳ 印度宣布将永久封禁59款中国APP,印度有什么着名的APP吗
印度着名App,我知道一个,它就是Quick Heal。
Quick Heal是一款安全软件。 Quick Heal 的实时监控功能十分强大!它拥有七大防护模块:网络防火墙防护、标准的本地文件读取防护、网页防护、即时通讯软件防护、邮件收发防护、P2P软件防护。这么完善的防护系统,定能让你的系统练就一副金刚不坏之身!任意开启各项保护模块能够查杀流氓软件,比如3721。升级很人性化。
正是因为它这些特点以及优点,使得研发它的公司获得VB100Award奖项 。VB100Award奖项是英国着名的独立病毒测试中心Bulletinx以世界性组织Wild List病毒资料库作为病毒来源,对世界各国的防病毒软件进行测试后,诊断率100%、误诊率0%时赋予的奖项.这个奖项足够说明Quick Heal是一个着名的APP。
Ⅵ 印度有什么社交软件中国也能使用
嗯印度有中国社交软件呃用呃印度人不少也用qq嗯快手还有抖音嗯印度跟中国的关系非常的好所以是快手的抖音呢她们都在用就连微信现在也有不少印度人在用嗯印度是我们的友好国家
Ⅶ 都说印度软件发达,但也没有见过几个游戏或软件是印度产的
印度软件主要是在商用和军用方面,但也没到世界先进水平,就是近几年政府加大投入,发展比较快,印度的游戏产业发展较慢
Ⅷ 印度的软件业发达指的是什么
一,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处于闭关锁国的境地,然而,“印度的软件之父”柯理却把软件概念引入印度。70年代,许多国家、企业集中精力开发电脑硬件,对于软件,当时人们认为是附加的、免费的而且不能获利的。但是,柯理认为软件具有巨大的无形价值,“软硬件是一体的,硬件达到某种规模之后,软件势必有大量需求。”同时,柯理发现开发硬件需要基础设施和资本,而印度没有足够的条件来开展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因此,印度的贫穷迫使它不得不从事软件开发,因为印度人“有优秀的数学头脑,绝对可以编写出最好的软件。”根据《开启印度信息革命》一书的介绍,当时印度全国电脑不超过20部。今天,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印度开始以软件开发作为国家的支撑产业时——的艰辛状况。
第二,印度的落后体制与先进的信息科技相互碰撞。我们都知道,印度仍然处于僵化落后的管理体制下,正如旅行文学大师奈波尔所描写的,“官僚体制与种性制度共同交织成的幽暗国度”。可以说,印度软件业的发展是不断地突破僵化管理体制的历程,比如柯理游说政府解除电脑硬件进口的管制。1991年印度软件协会主席米塔锲而不舍,登门16次,才与财政部长会面半小时,为软件业争取到租税优惠。这种不断的碰撞,终于使政府意识到信息科技的重要性,反过来政府倾力扶持软件业,1999年印度成立了IT产业部,当年有16个省的省政府宣布IT政策,有7个省成立专职工作小组或委员会。事实证明,这些机构不是摆设,而是印度软件业发展实实在在的引擎。
第三,两极分化下催生软件王国。印度的两极分化有目共睹,去过印度的人都有感受,在摩天大楼的下面,成群结队的乞丐肆无忌惮地乞讨,甚至抢夺游人的提包。正如诺贝尔奖得主帕兹所形容的:印度充满“两极化对照形成的歧异”。因此,国内许多IT名流据此认为印度的“软件大国”地位不足挂齿。
印度有70%的人口是文盲,而同时它有41万软件技术人员,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印度全国有1832个教育性科研机构和理工学院,每年大约培养7万个计算机软件专业人员。如今在美国,1/3的软件工程师是印度人,有25万人深入硅谷,这足以让世人吃惊。有人形象地比喻,印度是依靠金字塔尖的2%的精英带动98%的平民。难怪比尔·盖茨在第一次访问印度后,就断言:在未来几年中,“印度有希望成为一个软件超级大国”。尽管文盲、人口与贫穷仍然是印度当前的三大难题,而印度政府的目标是在2008年造就“百万软件人才”。
第四,软件业的外销策略的成功应用是印度软件业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环节。印度发展软件业主要有两种外销策略,第一种是所谓的“到岸服务”,即由印度软件公司外派工程师,驻扎在国外客户处,完成设计;第二种是所谓的“离岸服务”,即在印度完成软件程序开发,传输到客户端进行测试、安装。这两种业务分别占印度软件产值的57%和35%。换言之,印度提供的主要是定制式的软件服务,有品牌的套装软件占的比例很小。所以,有人称印度的软件业模式是“软件代工”,类似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的加工业。
当然,看到印度软件业奇迹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正视印度软件业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比如:人才流失;高附加值产业链无法形成;过于依赖产业导向的教育,导致研究失去前瞻性;官僚机构的低效率;各邦之间在推动软件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恶性竞争,导致资源浪费;以及其他深层的社会问题。我们呼唤中国的“柯理”,我们不希望我们今天所说的IT,仅仅是指“印度的明天。
1989年印度软件业总产值为2000万美元,1999年达到40亿美元,绝大部分是出口,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国。
据麦肯锡预测,印度IT服务业在未来五年将增长五倍,年出口额超过500亿美元。目前印度的软件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超过了印度全国出口总额的20%,在全印度GDP份额超过了2%。
印度有一批大型软件公司,前四名分别为TCS、Infosys、Wipro和Satyam等,这些公司规模都超过万人。TCS是印度头号财团Tata下属的咨询公司,财团总资产超过100亿美元;Infosys于1999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印度公司,全球500强之一;Winpro是一家相对集权的公司,创始人阿芝姆·普莱姆杰拥有超过八成的股份,普莱姆杰也成为印度首富;Satyam是它们中第一个在中国投资的。
“四大金刚”在中国落户,还处于观望状态,投资也不大,像Infosys在华投资尚未定案,不过另外两家来自印度的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和APTECH却几乎垄断了中国的IT长期培训市场。NIIT成立于1981年,是全球惟一教材开发达到CMM 5级的教育机构。这两家公司用类似于培训中国厨师的方法培训软件工程师:招生、培训,直到学生毕业、找到工作,两家公司的学费也一样:1.8万元。
在软件开发和出口创汇方面,印度与中国相比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基础的IT培训方面,印度人更是杀到了中国家门口来。目前,中国的IT企业只有华为在印度有一家规模不大的软件公司,该公司甚至因为被诬陷“为塔利班编写软件”而被印度政府调查,事实证明纯属莫须有。
分析一下印度软件模式的成功因素,关键在于引进CMM认证,CMM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学会搞的一套软件工程标准,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能力成熟度模型)共分五级,印度人对此标准异常热心,全球获得CMM5认证的软件公司不过几十家,印度占了60%以上。
前两年,一批中国软件企业老总去印度考察一番,回国后掀起了一股CMM初级认证热潮,很多中国人对CMM认证也不以为然,但有一点无法回避,那就是CMM是硬文凭、是护照,没有它,连软件国际市场的门都难以迈入,它实际上也是美国标准。
不过,印度模式是处于全球软件业价值链的最底层,在孟加拉的女工为沃尔玛的血汗工厂努力工作时,班加罗尔的程序员们也在为来自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软件订单埋头苦干。这些订单可能已经被倒手好几次,利润被层层盘剥,而且这种代工受美国经济影响很大,一旦美国经济不景气,班加罗尔的工程师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所以,对西方列强而言,班加罗尔是软件业的血汗工厂,而中国连成为“血汗工厂”都很艰难,因为中国的软件业是一盘散沙,各有各的标准,标准太多则造成没有标准的现实局面,照搬CMM是一条路子,但不妨换个思路,能不能制订中国自己的软件业标准?毕竟中国是21世纪最大的市场。
Ⅸ 印度软件大国;有哪些世界级的“大咖”
印度是吹牛逼大国!
2021年前11个月,中国软件收入高达85371亿元(1.340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8.3%
2021年IDC报告:印度软件市场规模为82亿美元!
这就是印吹嘴里的印度软件大国,要不要再说说印度制药大国是怎么来的?!
印度所谓仿制药是用印度人试药换来的,各大制国跨国公司才对印度仿制药不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