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玄奘西行印度是什么王朝

玄奘西行印度是什么王朝

发布时间:2022-09-21 05:51:59

① 玄奘西行时的唐朝皇帝是

唐朝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玄奘西行是公元627年秋,唐贞观元年八月唐玄奘离开长安(自长安出发),公元六三一年 玄奘终于到达 摩揭陀国那烂陀寺。

玄奘西行:
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俗名陈袆。贞观元年,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玄奘在印度期间,在当时的佛教中心的那烂陀寺向戒贤学习,成为了着名的佛学家,以其在佛学的学识上受人钦佩。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玄奘共翻译佛经75部、1335卷,并受命酱《老子》翻译成梵文,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玄奘西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发现唐朝许多佛经的释义有许多,并且不同的释义所表达的意思相差极大,这一点对于佛教思想的弘扬是十分不利的。醉心于佛学知识的玄奘不愿看到将来佛学的没落,所以就下定决心要西去学习佛经的准确含义,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翻译能够得到更多的汉文佛经。正是在这样的决心下,才会孤身一人出发,经历十九年的时间去西行取经。
而玄奘的确做到了这一点。西行回国之后,带回了许多印度的佛教典籍,其中包括526策、657部佛经,这对佛教研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外游历多年的玄奘,精通梵文,所以所翻译的佛经比从前人们半知不解的翻译更为准确和浅显易懂。在玄奘的努力下唐朝的佛教文化发展越来越兴盛。

② 玄奘是哪个朝代的

唐朝的额。玄奘(602~664),名陈炜,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滑国故城)人。玄奘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个有多重贡献的高僧,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遍学了传入中国的各家经论,但也看到其间所隐含的相异之处,特别是在同一个瑜伽行派的体系里,在中国佛教中又形成摄论学派和地论学派的重大差别,而在地论学派里,又分化出南北二道。隋唐诸宗,立宗的趋势是侧重一点而融合各家,玄奘也想解决这些分歧,他选择的也是西行求法的道路,希望在印度能找到统一国内诸家异说的经典。玄奘带回并译出大量经典。组织法相唯识理论,而有法相宗的创立。玄奘13岁出家。贞观三年(629),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历经4年至印度那烂陀寺,拜名僧戒贤为师,研习《瑜伽师地论》等佛经。十九年携大、小乘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后在太宗、高宗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组成译经场,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多用直译,世称“新译”。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和弟子窥基等人创立唯识宗。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等译成梵文传入印度,另译有《大般若经》。着有《会宗论》、《破恶见论》,和由他口述、门徒辩机记录的长达12卷的游记《大唐西域记》。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小说《西游记》都源自他的故事。玄奘圆寂于长安玉华寺,葬于白鹿原。 幼年出家玄奘家贫,父母早丧。10岁随哥哥进入佛门,13岁剃度出家,21岁受具足戒。前后遍访佛教名师,先后从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玄会等学《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以及《大般涅盘经》等经论,造诣日深。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贞观元年(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长途跋涉十余万里。 贞观二年正月玄奘到达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曲文泰的礼遇,并结为兄弟。后经龟兹(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素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今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在此从僧称(或作僧胜)学《俱舍论》、《顺正理论》及因明、声明等学,与毗戌陀僧诃(净师子)、僧苏伽蜜多罗(如来友)、婆苏蜜多罗(世友)、苏利耶提婆(日天)、辰那罗多(最胜救)等讨信纸佛学,前后共2年。以后,到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从一老婆罗门学《经百论》、《广百论》;到至那仆底国(今印度北部之菲罗兹布尔地方)从毗腻多钵腊婆(调伏光)学《对法论》、《显宗论》;到阇烂达罗国(今印度北部贾朗达尔)从旃达罗伐摩(月胄)受《众事分毗婆沙》;到窣禄勤那国(今印度北部罗塔克北)从阇那多学《经部毗婆沙》;到秣底补罗国(今印度北部门达沃尔)从蜜多犀纳受《辩真论》、《随发智论》;到曲女城(今印度恒河西岸之勒克)从累缡耶犀纳学《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 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备受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即精通五十部经书的十名高僧之一)。前后听戒贤讲《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及《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兼学各种婆罗门书。 历游五印贞观十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访师参学。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两年,悉心研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论》及《摄正法论》、《成实论》等,然后重返那烂陀寺。不久,又到低罗择迦寺向般若跋陀罗探讨说一切有疗三藏及因明、声明等学,又到杖林山访胜军研习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无住涅盘、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切磋质疑,两年后仍返回那烂陀寺。此时,戒贤嘱玄奘为那烂陀寺僧众开讲摄论、唯识抉择论。适逢中观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师师子光也在那里讲《中论》、《百论》,反对法相唯识之说。于是玄奘着《会宗论》三千颂(已佚),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的学说。同时参与了与正量部学者般若多的辩论,又着《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已佚)。还应东印迦摩缕波国(今印度阿萨姆地区)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讲经说法,并着《三身论》(已佚)。 接着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会后归国。

③ 求印度历史发展顺序 例如中国的夏商周秦汉。。。。。这样的顺序

我国最早知道印度是西汉张骞通西域的时候,最初称印度为身毒,后来称为天竺、贤豆等。唐代高僧玄奘西行之后在其着作中始称印度,这一称谓沿用至今。

公元前324年,印度建立了统一的王朝。因新国王旃陀罗崛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农民家族中,故称这个王朝为孔雀王朝,又称孔雀帝国(公元前324—187年),

笈多帝国(梵语为gupta)是印度人创建的一个大帝国。 其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前期为公元320~534年 ;后期为公元535~730年。

德里苏丹国 (Delhi Sultanates1206~1526),共存在了320年,是13~16世纪突厥-阿富汗军事贵族统治北印度的伊斯兰教区域性封建国家的统称,以其建都德里得名。1526年,德里苏丹国被莫卧儿王朝取代

莫卧儿王朝(1526~1857) Mughal Dynasty 1526~1858年统治南亚次大陆绝大部分地区的伊斯兰教封建王朝。又名蒙兀儿王朝、莫卧儿帝国。

④ 唐玄奘是哪个朝代的

唐玄奘是唐朝的僧人。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着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 ,其先颍川人 ,俗家姓名“陈祎(yī)”,“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着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⑤ 唐玄奘是那个朝代的

唐朝啊 玄奘(602~664),名陈祎,洛州 缑氏(今河南偃师 滑国 故城)人。梵文名:摩诃耶那提婆奴(大乘天奴),在印度辩经胜利后,更名为:摩诃耶那提婆(大乘天)。世称三藏法师。三藏是佛教典籍的三种形态,经藏是佛说的佛经,律藏是戒律,论藏是后来的弟子们来着书立说,解释佛经及戒律等是了不起的着作,只要精通经藏,律藏,论藏的人就可以被称之为三藏法师,除玄奘大师外中国的三藏法师有很多,例如比较熟的就有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三藏法师是对精通此三藏者的尊称,而当今佛教界为了尊重古德先贤,故即使今天也有法师通达三藏也不用这个名号,21世纪的现在没有三藏法师之名以尊重古德,但不乏有三藏法师之实者之高僧大德存在,大多云集在台湾,及中国大陆,新加坡,日本等地)。 大雁塔相传是玄奘大法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亲自督造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 玄奘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个有多重贡献的高僧,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遍学了传入中国的各家经论,但也看到其间所隐含的相异之处,特别是在同一个瑜伽行派的体系里,在中国佛教中又形成摄论学派和地论学派的重大差别,而在地论学派里,又分化出南北二道。隋唐诸宗,立宗的趋势是侧重一点而融合各家,玄奘也想解决这些分歧,他选择的也是西行求法的道路,希望在印度能找到统一国内诸家异说的经典。玄奘带回并译出大量经典。组织法相唯识理论,而有法相宗的创立。 玄奘13岁出家。贞观三年(627),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历经4年至印度那烂陀寺,拜名僧戒贤为师,研习《瑜伽师地论》等佛经。十九年携大、小乘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后在太宗、高宗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组成译经场,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多用直译,世称“新译”。 与鸠摩罗什( 344 ~ 413 )、真谛(499—569)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另说还有义净(700—711)(又说为不空(743—774))并称为四大译师。 和弟子窥基等人创立唯识宗。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成梵文传入印度,另译有《大般若经》。着有《会宗论》、《破恶见论》,和由他口述、门徒辩机记录的长达12卷的游记《大唐西域记》。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小说《西游记》都源自他的故事。玄奘圆寂于长安大雁塔,葬于白鹿原。

⑥ 唐僧是那个朝代的

唐僧是唐代着名高僧,指玄奘,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6)玄奘西行印度是什么王朝扩展阅读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译典着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玄奘进一步发挥了印度戒贤一系五种姓说,即把一切众生划分为声闻种姓、缘觉种姓、如来种姓、不定种姓、无种姓。认为根据人的先天素质可以决定修道的结果。玄奘在此总赅印度诸家的学说,对五种姓说作了系统的阐述。

⑦ 历尽艰辛,才最终到达今天的印度那烂陀求取真经的唐僧,是哪个朝代的人

唐僧是唐朝人,历史上确有其人。
玄奘(602年~664年)在世 皇帝是 唐太宗 (李世民) ,唐代着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 ,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着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⑧ 这次圣僧唐三藏是哪个朝代的,是否真是存在

唐僧原型为唐代高僧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

玄奘是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曾祖父陈钦,曾任后魏上党太守;祖父陈康,以学优出仕北齐,任国子博士,食邑周南(河南洛阳);父亲陈惠,身高体壮、美眉朗目,平时潜心学问,博览经书,为时人之所景仰,曾做江陵的县官,后来隋朝衰亡,便隐居乡间、托病不出,当时的有识之士都称赞他的志节。

(8)玄奘西行印度是什么王朝扩展阅读

正月初九日,玄奘病势严重,至二月五日夜半圆寂,朝野达百万余人送葬者将其灵骨归葬白鹿原。唐总章二年(669年),朝廷为之改葬“大唐护国兴教寺”。唐肃宗还为舍利塔亲题写塔额“兴教”二字。

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唐政府鉴于寺塔损毁严重,曾重修塔身。至于玄奘灵骨,一般认为唐末,天下大乱,为求保全,寺僧遂护携灵骨至终南山紫阁寺安葬。至赵宋端拱元年(988年),金陵天禧寺住持可政朝山来此,在废寺危塔中发现法师顶骨,遂亲自千里背负,迎归金陵天禧寺供奉。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寺僧守仁及居士黄福灯等将法师顶骨由长干寺(即天禧寺,后更名为大报恩寺)东岗迁至南岗,建三藏塔安奉。清咸丰六年(1856年),该寺毁于战火。清末此地建江南金陵机器制造局,民国改为金陵兵工厂。

⑨ 印度历史。

“印度”一名来自印度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印度河,古代印度的地理概念指整个南亚次大陆。我国最早知道印度是西汉张骞通西域的时候,最初称印度为身毒,后来称为天竺、贤豆等。唐代高僧玄奘西行之后在其着作中始称印度,这一称谓沿用至今。
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灿烂辉煌的城市文明——哈拉帕文明。但在自然灾害和外族入侵的双重打击下,哈拉帕文明逐步消亡。约公元前14世纪,来自南俄草原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地区征服了当地土着,于公元前一千纪初期在印度逐步建立奴隶制国家,从而形成高度发达的文明。婆罗门教形成于这一时期,以神的名义制定的种姓制度一直影响到今天。
公元前6世纪之后,印度内战频繁,并出现了反对婆罗门教统治地位的沙门思潮,佛教、耆那教随之兴起。内部的纷争也招致了外部的入侵,波斯、希腊人相继攻入印度。公元前323年孔雀王朝统一了北印度,伟大的阿育王皈依佛教并大力推广佛教。孔雀王朝于公元前185年灭亡,印度进入列国时代。直到公元4世纪,古代印度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笈多王朝兴起,带来了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在笈多时期,从古老的婆罗门教演化出来的印度教兴起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古代印度文化达到了颠峰。
从公元8世纪开始,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不断侵入南亚次大陆,同时也将伊斯兰教传入此地,使印度文明增添了新的色彩。伊斯兰教与印度教成为古代印度的两大宗教,佛教与耆那教日渐式微。1526年,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突厥贵族建立了莫卧儿帝国。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逐步控制了南亚次大陆,使这里成为大英帝国最重要的原料供应地。19世纪末期开始,印度人民开展了不屈不挠的独立运动,其中以甘地为首的不合作运动为民族主义事业赢得群众支持做出了重大贡献。1947年,印度终于独立。之后经过两次印-巴战争,南亚次大陆形成了目前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个国家。
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一直存在争端,但是自2002年开始的双边会谈和互信措施的建立正在减弱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在目前印度的经济成就引人注目,然而也面临了多项挑战,例如严重的人口过剩、环境恶化、大量的贫穷人口以及印度国内的种族以及宗教冲突。印度的经济在过去十年已经大幅度地扩大规模。

⑩ 玄奘所去的天竺国,现在是什么国家

玄奘所去的天竺国是现在的印度。玄奘西行5万里,历时17年,到印度取真经,并穷一生译经1335卷,其足迹遍布印度。

玄奘俗称唐僧,洛州(今河南偃师)人。他的高祖、曾祖和祖父辈都做过官,父亲陈惠一度也做过官,后来辞职搞起儒学研究来。

他因为小小年纪就对佛学有了研究,后来云游各地,精通各家学说,被誉为佛门千里马。但他深深感到佛学的各家学说差别太大,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求法,搞清到底什么是佛法的真谛。

唐贞观三年(629年),二十七岁的玄奘,踏上了西行取经的征途。从此五年间,玄奘全面理解了佛教之渊源。

在此期间,他怀念自己的祖国,于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带着657部佛典和舍利佛像启程,于贞观十九年返回故土。

(10)玄奘西行印度是什么王朝扩展阅读:

当时印度在地理上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史称“五天竺”。玄奘游历的顺序是北、中、东、南、西,最后回到中天竺。

他一面朝拜圣迹,一面访师参学。在庄严辉煌的那烂陀寺,他拜当时印度有名的高僧戒贤为师,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攻读佛经以及许多古印度的重要典籍,佛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他还在那烂陀寺开讲佛经,撰写了《会宗论》三千颂,沟通了佛教瑜伽、中观两大学派的隔阂,获得了戒贤等佛学大师的赞许。

印度有个摩揭陀国,国王戒日王虔诚地信仰佛教。他听说了玄奘的事迹后,请了印度十八个国家的国王和三千多名高僧、学者到会,推选玄奘作为大会的论主,请与会者参加辩论。

大会开了十八天,大家对玄奘的精彩演讲没有一个不心悦诚服的。玄奘从此名震全印度,成为最有影响的佛学大师,声望和学问都超过了他的老师戒贤。

阅读全文

与玄奘西行印度是什么王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发生火灾是什么时候 浏览:955
意大利金顶奖是什么 浏览:645
同志在中国有多少 浏览:180
意大利的衣服店是什么样 浏览:843
如何养中国海棠 浏览:630
意大利滑板车补助怎么申请 浏览:109
为什么伊朗出口石油有很多欠款 浏览:384
到印尼马古鲁省需注意什么 浏览:131
英国硕士留学多久收到回信 浏览:327
英国街头有多少个会中文 浏览:266
英国灵活用工率是多少 浏览:96
伊朗为什么设最高领 浏览:235
美国和伊朗发生了什么新闻 浏览:413
印度版非布司他片哪里卖 浏览:784
越南快递多少钱越南专线 浏览:722
伊朗拥有多少核武 浏览:990
欧洲为什么要执意反对美国制裁伊朗 浏览:381
中国和伊朗什么时间开始足球比赛 浏览:201
中国寄东西到美国多少钱 浏览:801
越南青芒果怎么分辨熟 浏览: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