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最早的文字是哪种文字
现能见到最早的,是被称为“哈拉本”文字的印章文字,应早于前2000年。是一种刻划在一枚枚印章上的象形文字。至今未解。
波罗米文(brāhmī)是印度最古老的字母系统,是现代印度式文字如天城文、泰米尔文、孟加拉文、藏文的来源。最早的文献溯源于前3世纪
② 古印度所创造的文字是什么
在公元前20世纪,印度古代文字出现,这些文字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称为印章文字。
印章一般用皂石、黏土、象牙和铜等制成,大多雕有不超过20个铭文,还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浮雕。其题材主要是当时常见的动物,古代印度河流域人民狩猎、航行、娱乐等情景,以及宗教神话内容。其中很多符号是象形的,可能还处在象形文字阶段,但又因有表音节和重音的符号,所以也被认为是向字母文字过渡的表音文字。
③ 印度一共有多少种语言文字
印度共有1652种语言及方言,其中使用人数超过百万的达33种之多。印度语言主要属于四大语系,即印欧语系、达罗毗荼语系、汉藏语系和澳亚语系。印度74%的人口使用印欧语系语言,25%的人口使用达罗毗荼语系语言,0.73%的人口使用汉藏语系语言。
印度古代通用的语言是梵语(Sanskrit),属印欧语系印度雅利安语支,主要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4世纪。梵语中包括早期的吠陀语和后来规范化了的梵语。梵语有丰富的文学作品,诸如吠陀文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史诗。它最初使用的字母是婆罗迷。梵语是一种“雅语”。与它相对应的一种语言叫“俗语”(Prakrit),又称婆罗克利特语,是各地方语言的总称。它与梵语不同,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
除上述语言外,古印度还有一种语言叫巴利语(Pali),它是从公元前6世纪由吠陀语发展而来,它属印欧语系印度雅利安语支。它是一种书面语言,见于佛教经典,后来随着佛教的传播而流传到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公元6至12世纪时,北印度流行一种语言叫阿婆布朗希语(Apabhrans),是一种交际和文学语言,到公元10世纪时发展成整个北印度的语言,印地语是由它发展而来的一种语言。
④ 印度一共有多少种语言文字
印度语言主要属于四大语系,即印欧语系、达罗毗荼语系、汉藏语系和澳亚语系。印度74%的人口使用印欧语系语言,25%的人口使用达罗毗荼语系语言,0.73%的人口使用汉藏语系语言。
印度古代通用的语言是梵语(Sanskrit),属印欧语系印度雅利安语支,主要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4世纪。梵语中包括早期的吠陀语和后来规范化了的梵语。梵语有丰富的文学作品,诸如吠陀文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史诗。它最初使用的字母是婆罗迷。梵语是一种“雅语”。与它相对应的一种语言叫“俗语”(Prakrit),又称婆罗克利特语,是各地方语言的总称。它与梵语不同,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
除上述语言外,古印度还有一种语言叫巴利语(Pali),它是从公元前6世纪由吠陀语发展而来,它属印欧语系印度雅利安语支。它是一种书面语言,见于佛教经典,后来随着佛教的传播而流传到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
⑤ 古代印度最通行的文字是什么
古代的印度是个大国,幅员辽阔,民族很多,因而有多种文字,据说有64种之多,这种说法多少有些夸张。古代印度最通行的文字是婆罗谜文,即中国人比较熟悉的梵文。佛教的许多经典,都是以梵文记载,很早就传入了中国,被认为是印度的国书。梵文是一种非常规范化的文字,词义准确而高雅,因而作为印度古代官方通用的文字,官府的文件和佛经,都用梵文来书写。由于上述的原因,使梵文成为印度使用范围最广的文字。
⑥ 印度使用的是什么文字
过去或现在用于书写南亚和东南亚多种语言的数十种文字的统称。除了约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3世纪使用的佉卢文字外,该地区所有现存文字皆源于婆罗米(Brahmi)文字,中世纪阿育王的印度-雅利安石刻(公元前3世纪)是最早的证明。在阿育王以后的6个世纪里,婆罗米文字分为北方和南方两种变体。北方形式发展成所谓的笈多体文字(4~5世纪),最后发展为天城体文字(现用来书写梵语、印地语、马拉塔语、尼泊尔语)、孟加拉文、奥里雅文和果鲁穆奇文,锡克教籍文字,也用于印度的现代旁遮普语的前身。南方形式则发展成僧伽罗语、泰卢固语、坎纳达语等文字以及帕那瓦文字。后者形成其他多种文字的基础,包括泰米尔语和马拉雅拉姆语、许多东南亚文字(例如那些用来书写孟加拉语、缅甸语、高棉语、泰语、老挝语的文字),以及若干澳斯特罗尼西亚诸语言。
⑦ 印度的文字
印度社会的主流文字为印地语 संस्कृता वाक्,比汉字好写吗?哈哈,他们的电视、报纸包括街上的招牌基本都是印地语。
虽然号称官方语言也有英语,但是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懂,大街上的普通老百姓是懂一点点。
印地语在大部分地区是通行的,但印度语言种类繁多,有的邦或地区就用自己的语言,banjiabi,bangaoli。
⑧ 古印度文字
古代印度自公元前第1千年中叶至公元8世纪使用的文字。主要见于印度各地出土文物及石刻上。在此之前,哈拉帕文化时期,印度河流域曾产生过象形文字,但随哈拉帕文化的结束而绝迹。前第 1千年中叶、雅利安人建立国家,才逐渐产生字母系统的文字,此即古印度文字的开始,其记述的语言主要为雅利安语的梵语和俗语。8~9世纪时,中国造纸术传入南亚,纸写典籍逐渐增多,古雅利安语逐渐发展为近代印地语,古代字母亦为近代字母取代,古印度文字逐渐不为人知。19世纪后,有关铭文和文献陆续被发现,1837年英国学者J.普林塞普(1799~1840)释读阿育王铭文成功,同时,印欧语系和古雅利安语的研究也有重大发展,这样就奠定了古印度文字研究的基础。
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古印度文字曾使用多种字母(或字体),以记录古雅利安语(又称印度 -雅利安语)的各类语言、方言以及南印度的不属古雅利安语的土着语言,演变相当复杂。大体而言,古印度文字使用了两类字母:婆罗谜字母和伽罗斯底字母,两者皆来源于西亚的阿拉美亚字母。婆罗谜字母在印度的使用较伽罗斯底字母为早,可能为两河流域旅印的商人带入,前7~前6世纪间已有流传,但当时书写材料多为棕叶之类,今已毫无留存;伽罗斯底字母(或译卢字母)状如驴唇,又称驴唇体,大约在波斯统治中亚及印度西北边境时传入(前5世纪),仅使用于印度西北一带。现存婆罗谜字母和伽罗斯底字母的最早铭文皆见于阿育王石刻和石柱,两体并用,可见当时文字并未统一。以后婆罗谜字母又演变为多种不同字体,主要有悉昙体和蓝查体,7世纪后又形成天城体,行用至今。伽罗斯底字母至3世纪后即不再使用。此外,在印度南部还有用婆罗谜字母书写的古泰米尔铭文,其语言属于非雅利安语的土着语言(达罗毗荼语),这是20世纪有关古印度文字的新发现之一。现已知古泰米尔文铭文约76件。近年阿里卡梅杜遗址发现了20余件陶器上的题铭,对研究印度南部的历史及土着文化很有帮助。古印度文字随佛教和印度文化传入中亚、东南亚诸国,对各国文字发展有一定影响。
[古印度文字字体的演变]
⑨ 印度文字什么样
印度文字为现代印度雅利安语言,即印地语。印地语标准语有元音11个,辅音43个。54个音位中,有1个元音和5个辅音是外来音,只使用于外来语中。印地语原有的10个元音都有对应的鼻化形式。
印地语语法比梵语大大简化,名词有阴性、阳性和单数、复数的范畴。在少数代词中还保留了格的残余形式。名词格的形式已经消失。
语言背景
在现代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印度印地语的中心地带处在一个共同的王朝或统治者统治下,而印度的其他地区,东北、东部、南部和西南部是在不同的统治者和朝代统治下。
由于这个原因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虽然上面提到的所有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在各自的统治者和朝代下蓬勃发展,印地语的中心地带见证了相似文化和语言在他们共同的朝代和统治者下成长。
虽然印度的其他地区与同一地区的其他地区没有相似之处,但印地语的中心地带与同一地区的其他地区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使得印地语成为印度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因为整个印地语中心地带都使用印地语,而且印地语对乌尔都语和印度斯坦有很大的影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印地语
⑩ 请问印度现在所使用的文字是什么
印度官方所使用的文字为英语文字和印地语文字。
一、印地语文字
印地语使用天城文字母书写。天城文是一种元音附标文字,辅音自身带有一个固有的缺省跟随元音,即schwa。当辅音与其他元音拼写时,用额外的符号标注。文字从左向右书写,由顶杠把字母连接起来。
印地语标准语有元音11个,辅音43个。54个音位中,有1个元音和5个辅音是外来音,只使用于外来语中。印地语原有的10个元音都有对应的鼻化形式。辅音中不但清塞音、清塞擦音等有对应的送气音,浊塞音、浊塞擦音、闪音等也都有对应的送气音。
二、英语文字
19 世纪初,英语开始在印度得到使用,不过当时它被看作是地道的外语。早在殖民时期之初,英国政府就想对印度的教育进行渗透和改造,之后,英国殖民当局开始在当地使用英语,殖民教育政策也开始鼓励英语在印度的广泛使用。
英语已经成为今天印度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就连严肃的印度国家文字委员会也宣布印度人用英语创作的文学作品为印度文学的组成部分。
印度英语与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并列为世界三大英语。印度人讲英语十分有趣,舌头一卷,似乎要把所有单词掺和在一起,然后连拉带拽地脱口而出。
受母语的影响,印度人讲英语时分不出清浊音,容易闹笑话。比如介绍年龄时说,"我30岁了"(Iamthirty),发音却是"我很脏"(Iamdirty)。
(10)印度文字分别有哪些扩展阅读
1947年,讲着流利英语的印度人赶走了英国殖民统治者,但新政府打算抛弃英语时遇到了巨大阻力。印度的民族主义者认为,语言统一是国家统一的重要标志。1949年,印度议会制定宪法时,规定印地语为印度惟一的官方语言,并用15年的时间取代英语。
这一决定遭到南方民众的抗议,因为讲印地语的人口在北印度占96.7%,在南方却不足0.1%。南印度人担心,一旦印地语成为惟一的官方语言,非印地语地区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1965年1月26日是印度共和国纪念日,也是宪法规定放弃英语的日子,印度南方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市等抗议活动,一些印地语标牌被砸碎或涂黑,两位抗议者自焚。
借助维护地区权利和文化而迅速崛起的政党纷纷发表抗议声明,泰米尔纳德邦的德拉维达进步联盟表示,若把印地语确定为惟一的官方语言,泰米尔纳德邦将宣布自治。
时任总理夏斯特里权衡再三后做出让步。他在全印电台宣布了政府的5项决定:每个邦都有权选择自己的邦语言;邦与邦之间的交流可以用英语或附上英语译文;非印地语邦可以用英语与中央政府传递信息;中央政府机构继续使用英语;全国文官考试使用英语。
此后,印地语和英语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