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国际上如何看待印度教和佛教

国际上如何看待印度教和佛教

发布时间:2022-01-13 09:25:33

‘壹’ 为什么印度人倾向与信奉印度教而不是佛教

印度是一个信奉多种宗教的国家,影响最大的是佛教,创立最早的是婆罗门教。你能否想到,印度教在8世纪末和9世纪期间,曾大大超过佛教的影响而居于优势。

印度教形成于8世纪,它是综合各种宗教,主要是婆罗门教和佛教信仰产生出来的一个新教,得到了当时印度上层人物王孙贵族的支持。印度教继承婆罗门教的教义,仍信仰梵,并对存在着造业、果报和轮回的观点,赞成和积极发挥。但并不同于婆罗门教的教义、教规等。首先,婆罗门教原是一个多神教,而印度教是一个具有相当特殊性的神教。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应以梵天、毗湿拏、湿婆三神为主神。认为,梵天是主管创造世界之神;毗湿拏是主管维持世界之神;湿婆是主管破坏世界之神。在三个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湿拏或湿婆立为一个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并都是这两个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神教。其次,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禁欲的主张,并把释迦牟尼吸收为其主神的化身之一。再次,印度教也普遍建立起僧团和寺庙。婆罗门教初无寺庙,公元一世纪左右才开始有点零星庙宇。印度教自建立起,它的祭祀活动在寺庙举行,有些庆典祭祀还有专门的舞蹈者跳祭神舞,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形成了盛大、热烈的场面。因此,产生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最后,在哲学上,是以一个更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为基础。提出这一体系的是8世纪吠檀多哲学大师商羯罗。他创立了不二论,即一元论学说,认为除宇宙精神梵以外没有任何真实的物,梵和个人精神是同一的、“不二”的。为人们指出了如何摆脱虚妄,达到真实的道路。在他看来,物质、个人灵魂、具有人性的神又都是存在的,但从总的真理的意义上来说,这一切都是幻觉,是梵以幻力进行了神秘而不可喻解的作用的结果。他认为,把幻象当成真有,是以人自身的无知无明为条件的。并强调指出:“只有智者可以透过它看到它背后除了唯一实在的梵以外无它物。”在商羯罗的眼里,人的本我,也即他的不死的灵魂,他的精神,在本性上是与最高实在梵完全相同,人生的目的,就是摒虚幻不实的物质世界,使人的本我与梵合一。至此便可以摆脱痛苦的世世轮回,进入神妙而又销魂的纯粹极乐状态。鼓吹解脱之道是在心智上进行多方面的修养,逐步做到能区分永恒的东西和无常的东西,控制自己的感官,放弃对于世间物质的执着,热心向往与梵的结合,通过冥想梵我如一的真理获得坚定的信仰。商羯罗就是以这一客观唯心论的哲学理论,引导人们崇尚印度教。他还亲自组织了一些重要的宗教活动。并在印度建立了四个圣地和仿照佛教僧团成立了“十名教团”印度教组织。这在最终击败佛教起了很大作用。

印度教为什么在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在印度的影响超过任何宗教呢?除上面所指出的吸收各教经验、革新教义和有理论作指导外,还有如下几个原因:第一,种姓制度广泛、有力地支持着它。印度教教义规定:教徒必须是一定种姓的成员并遵守有关种姓制度的规则和习惯,印度教维护种姓制度。因此,它自然得到坚持种姓制度的成员们的支持。第二,印度教教义有很大的伸缩性,因此适应性很强。一些地区的地方神本来只有地方的独特性,不属于印度教,但一下子即可解释为印度教一个主神的化身或仆从,就把它也归入了印度教。第三,支持各国统治集团,因而也得到各国统治集团的保护和支持。印度教教义宣扬,人的行为道德与否,要看与统治阶级法律要求是否相合,宣称每一个人都要按照法律对于不同人的要求行事,完成自己的社会职责。这对维护各国统治集团是有极大帮助的,所以它也就得到了统治集团的支持。第四,印度教把自己植根于印度封建社会之中,容易被人们接受。印度教除社会既成关系外,对其信徒几乎并无其它宗教束缚。这些,大概就是印度教曾在当年盛极一时和印度教至今还在印度富有生命力的原因之所在吧。

‘贰’ 为什么印度人现在信印度教而不是佛教

自己简洁明暸地回答:
第一,佛教原先之所以能击败婆罗门教成为印度宗教主流,是因为它有面向大众的特点。但六七世纪之后,一来佛教的哲学逐渐向繁杂深奥晦涩的经院派发展,二来密教的流行(印度教和佛教的互相深透)又使得诡秘和色情因素声势日上,佛教逐渐使得自己与原先的群众基础隔绝开来。
第二,被打败的婆罗门教,几个世纪中一直在吸取佛教在组织和思想上的优点。到了8世纪中期,印度教哲学天才商羯罗横空出世,一方面,他吸纳了龙树等佛教哲学大家的思想,和印度教吠檀多思想加以重新提粹,综合发展起了一个逻辑上强而有力的新流派,另一方面,他学习佛教僧院的组织形式,对原本松散的婆罗门教制度加以改革。在商羯罗的大旗下,印度教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复兴运动。
第三,在佛教日益式微的同时,北方来自中亚地区的穆斯林对佛教最昌盛的北印度地区展开了入侵。几个世纪断断续续的入侵中,由于被视为异教徒,北印度佛教的寺院和僧侣都落入悲惨境地。而印度教,由于在穆斯林势力未达到的南印度有着深厚基础,虽然遭受打击,但终究保住了命脉。而佛教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十一世纪,西藏僧侣到访印度,发现印度最大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业已变成废墟。至此,佛教在古代印度彻底灭绝。

‘叁’ 佛教和印度教同源于印度,两者间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

佛教和印度教,同属于古老的东方宗教,同源于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罗门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学习和领会。然而佛陀并非毫无选择的全盘接受,而是以批评的态度,透过个人的修证体验,对于婆罗门教的主张,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说有“我”,佛教则说“无我”;印度教说“梵”为宇宙之体,佛教则说诸法因缘生灭的本体是空;印度教严格区分阶级制度,佛教则提倡一切众生平等;后期印度教的派别中出现以苦行或乐行的修持,佛教则主张“中道”为修行原则等。

佛教并不否认神的存在,但神非主宰者、非创世者、非唯一者,神虽积集福德,有神通大势力,若无通达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仍为六道轮回转世的众生之一。佛是一位圆满觉悟者,不论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或首陀罗,只要依循戒、定、慧,次第进修,同样可以成就阿罗汉、菩萨或佛的果位。

佛性即悟性,人人都具有觉悟缘起的性能,都有可能成佛,和印度教所谓的梵天创世神权之说是迥然相异的。

‘肆’ 印度教如何看待佛教

是平衡共处的。印度湿婆神教,佛教伊斯兰教,上帝二教都在印度平稳发展。

‘伍’ 佛教与印度教的区别为什么印度人不信佛教了,又回去信了印度教

12生宵赛跑最快就是火龙金属巨兽动物第二名老虎最后一个黑暗沉睡猪。

只有炽天使因为他是宇宙爆炸中心区十米正点黄土高原生活黑暗地狱众生,最高温焰焰夏日世界。此空间天界24彩虹岛区域最恐怖高层狮子座中国龙神。当时黑石天道根本不覆盖到这里他们应该是生在其他宇宙空间寒冷彩石富裕建设家园,光明正大人不喜欢真正黑色一下沉睡。属火最少要月亮黑白灰色才有生命线

拆卸车神工,一个国皇子天性规律只会成火神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火车帝所以不喜欢不懂黑石家停。二点宇宙空间规律己经固定循环千万亿颜色美元素周期表。

‘陆’ 信印度教的人比信佛教的还多,为什么不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所谓“世界三大宗教”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范畴。在西方(如果你用英文搜索),很多文献就是把三大宗教定义为基督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把世界三大宗教规定为基督宗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只是中国的一个通俗说法,之所以有这个说法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人对印度教太不了解,很多人以为到现在印度还是一个佛教国家。
当然佛教的地域性还是比印度教广泛,这是因为印度教有强烈的民族种姓因素,“外人”是很难加入这个宗教的,犹太教也是这样。
所以如果我们说世界上敞开大门的三大宗教,那佛教应该是其中之一。

至于信仰的目的,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任何一个宗教都有虔诚的和不够虔诚或者别有用心的信徒。

‘柒’ 印度教比佛教人数多为什么不是世界宗教

印度人学识不高。所以才会受到印度教的洗脑。
宗教信仰说白了就是个精神寄托。
可是印度教的宗旨却是把人分为四个等级。
高贵的婆罗门是最高等级。说白了就是神职人员。
第二等级就是皇室与官员。
第三等级就是平民。
第四等级是奴隶。
你看看关于印度的新闻。
环境脏乱差,民众学识不高。
活埋女婴,是因为女孩还会带来不幸。
外籍女学生被强奸,社会舆论没有谴责过强奸者的过错。反而认为是女孩子不应该穿得太暴露。
像什么圣女啊。基本上就是寺庙僧人的玩物,
一个文明的毁灭,并不是外来因素。
而是文明本身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捌’ 印度教与佛教, 哪一个的世界影响力大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有大约十亿信徒,其中的九亿五百万居住在印度[1],仅次于拥有超过20亿信徒的基督宗教和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所有的印度教派别都以撰于公元前1500年的《吠陀经》作为经典教义。在此之外,各派别还各自信奉其他不同的经文。

佛教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在亚洲国家的影响最深,佛教思想已经融入信仰佛教国家的人民的生活中。但是在印度,佛教的影响力却日趋衰落,佛教徒只占印度人口的0.71%[1],分布也很零散。佛教对盛行的国家和地区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包括文化、艺术等许多领域。并且是建设在极严密极忠实的认识论之上,用巧妙的分析法解剖宇宙及人生成立之要素及其活动方式,更进而评判其价值,因以求得最大之自由解放而达人生最高之目的者也。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宗教都是“有神论”,印度教同样也相信神,主神是梵天;但是佛教却是“无神论”,很多人认为佛就是神,这是对佛教的误解,佛教”中的“佛”都是传说和神话后的历史人物,并不是神,这点与其他宗教差别很大。从十二因缘中也可以看出“佛教”并没有承认造物主的存在,但是佛却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那就是释迦摩尼。

总体而言印度教在印度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佛教,但是佛教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印度教。

‘玖’ 印度教信徒远超佛教,为何不能普及世界各地

在1993年的时候,印度教徒就已经达到了10.5亿的庞大数量,仅次于15亿以及11亿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对于佛教的三亿信徒,却早已远超。如果说宗教的庞大与否在于信徒的数量,那么信徒的数量就代表了宗教的影响力,可就算如此,印度教也不能成为三大宗教之一,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三大原因。

而且在印度教中,会鼓励人们苦修,特别是对痛苦的种种做法,基本上标志了其不会普及全世界,毕竟谁也不想在自己身上的肉中穿个洞扎个孔什么的。

所以虽然印度教信徒庞大,但是其本身却有很多的地方与现代文化有着矛盾话,导致不能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拾’ 佛教和印度教究竟有何本质区别

佛教和印度教,同属于古老的东方宗教,同源于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罗门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学习和领会。然而佛陀并非毫无选择的全盘接受,而是以批评的态度,透过个人的修证体验,对于婆罗门教的主张,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说有“我”,佛教则说“无我”;印度教说“梵”为宇宙之体,佛教则说诸法因缘生灭的本体是空;印度教严格区分阶级制度,佛教则提倡一切众生平等;后期印度教的派别中出现以苦行或乐行的修持,佛教则主张“中道”为修行原则等。

尽管在学说上彼此各成体系,但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与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也丰富了印度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当古印度中的四姓阶级转信佛教,悟道证果,乃至在印度中期,印度教藉佛教壮大自宗,都显而易见佛教的出现为印度教的过去提供了深刻的反省,也为印度教的未来指出了宽阔的走向。

印度教的简介

西元前十六世纪,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开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就像其他原始部落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与崇拜,雅利安人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也必须膜拜、礼赞、歌颂一切自然神只,且将赞歌编为圣典,相互传颂。到了后期,与人们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神只,受到最多的崇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渐转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为了与神沟通,祭祀便成为一件大事,司祭者拥有无上权威,能为自己祭祀、为他人祭祀及教授圣典。于是,在阶级制度严格划分的社会里,司祭者被尊为最高阶级的婆罗门,他们依着“祭祀万能”的神圣职权,开启了神权色彩浓厚的婆罗门思想。

婆罗门教主张:“梵”是宇宙现象的本体,人的生命现象为“我”,宇宙万物皆因“我”而生,故“梵、我”本来不二,凡人不解此理,只好轮回受苦,唯有体证梵我合一,才能得到解脱。此思想弥漫在当时的印度社会,直到西元前六世纪,出现了反婆罗门教的思想家,他们反对祭祀,主张透过禅定、苦行或享乐来完成解脱。鉴于当时修苦、修乐思想的充斥,佛陀提出了不偏于苦,不偏于乐的中道观,做为修行的根本原则。

印度教的三大主神:梵天L、毗湿奴L、湿婆L(从左至右)

阿育王及迦腻色迦王时期,佛教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婆罗门教便相形式微;公元四世纪时,婆罗门教受到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又进一步杂糅了佛教及其他学派的思想,于是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而以“新婆罗门教”自居,企图恢复旧有地位,这就是今日所说的“印度教”。在印度教的许多流派中,又以毗湿奴派、湿婆派及性力派为主。八世纪以后,印度教的主要思想家商羯罗,依据婆罗门教的根本教义,又吸取耆那教及佛教的优点,使印度教宗教实践的成份加大,原有繁琐的理论淡化,印度教遂一跃而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直到伊斯兰教入侵印度以后,佛教遭受严重迫害,印度教却因为与伊斯兰教的思想有所交融,而在某些区域仍旧保持着很大的势力。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传入,印度教掀起了广泛的宗教改革,反对古印度教中存在的种姓制度、偶像崇拜、繁琐宗教仪式、寡妇殉葬等愚昧现象。但至目前,印度教仍是印度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大多数人多信奉此教,其种族阶级的不平等待遇及寡妇殉葬等诸多民间陋习仍然未能完全被革除。

佛教与印度教思想的差异

佛教与印度教同样都产生于以婆罗门阶级为中心的印度,因此,许多人误以为印度教就是佛教。事实上,印度教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为三大纲领,夹带着浓厚的神权色彩;佛教却否认印度教原有的万能之说,主张四姓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以现实人生的考察,着重实际的修持与体证。于是,两教不同的诉求方式,形成各自独特的思想体系。

信仰不同

印度教信奉吠陀思想,与婆罗门的无限权威——透过祭祀,使人和神可以直接沟通;人们崇尚自然、歌咏自然,尤其崇拜神格化的自然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神。人们之所以崇拜他们,是因为三大主神各司其职,共同主宰宇宙的一切,梵天创造宇宙,主宰人类的命运;毗湿奴维护宇宙间的和平,展现赏善罚恶的大无畏精神,故最得人们敬仰;湿婆神不但能毁坏宇宙,同时能降伏妖魔,繁衍(生殖)世间的活动。所以人们只能服从神的权力,崇拜主神赐给人们的生活,而严格遵循既有之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受限于神权宗教的思想底下。

佛教并不否认神的存在,但神非主宰者、非创世者、非唯一者,神虽积集福德,有神通大势力,若无通达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仍为六道轮回转世的众生之一。佛是一位圆满觉悟者,不论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或首陀罗,只要依循戒、定、慧,次第进修,同样可以成就阿罗汉、菩萨或佛的果位。佛性即悟性,人人都具有觉悟缘起的性能,都有可能成佛,和印度教所谓的梵天创世神权之说是迥然相异的。

印度教的三大女神:拉克什米,帕尔瓦蒂,萨拉斯瓦蒂

业报轮回思想

印度教以为,生死轮回的根源,来自于业。业,是行为善恶的造作,产生于人们无限的“爱欲”与无始以来的“无明”。于是“以无明为始,依欲而成意志,由意志而有业,由业而受果”的轮回圈子于焉形成。此外,印度教以为,“我”是生命轮回中的主角,人的身体因“我”而生,人的活动也由“我”而起,所以“我”是恒常存在的,现世人生的苦,由前世行为招感而来,今生行为的善恶,同样也会连带前世的业缘,影响到下一世的人生。由此可知,婆罗门教的轮回观和业力说是恒贯三世,建立在“实有”我思想上,与真我论相结合。

佛教否认“恒常有我”的理论,认为业力并非依附在固定的“我”上,而是一种生命继起的动力。也就是说,轮回中的“我”,是众缘和合而生,由外在具有形体的身躯,与受想行识等内在精神的作用组合而成,而且每一因缘又是其他众缘的和合所得,所以在缘起性空中不断地刹那转变、聚灭,无法令人随心所欲,故无永恒不变的“实我”存在。如同燃烧中的薪火,尽管一个个的火焰刹那窜起,又刹那熄灭,火的本身仍以一种焚烧的状态继续蔓延。而这个由众缘和合,假名为我的生命,也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承受自己过去的业报,流转于六道之中。所以佛教的轮回观,是在无限时空循环中的三世因果里,建立“自业自得”的业报思想。

佛陀菩提树下开示

修行解脱思想

就形式而言,佛教与印度教主张透过修证的方式,完成身心的苦恼束缚解脱;但在内容上,印度教主张“梵我一如”即是解脱。解脱的方法,除了要学习吠陀、祭祀、布施、苦行之外,更须舍弃名利、妻儿亲朋,出家修习瑜伽禅定,使心寂静;由此认识自我,才能得到“梵我一如”的正智,体悟“梵我一如”的真解脱境界。佛教的看法则不同,在修持实践上,强调自我觉照的工夫,认为解脱必须经由四圣谛的亲身体悟,在缘起思想的前导下,依八正道行持,证入“无我”自在的究竟空性中。

就持戒而言,印度教实行人生的四个行期:梵行期、家居期、林栖期与云游期;按照每个阶段规定的义务,致力履行祭祀、祈祷、持戒及禁欲等,以求解脱。佛教除了在家信徒之外,更有戒律严谨的僧团组织为圭臬。二者虽同样奉行“五戒”,但佛教着重生活的实践,令人容易遵行。

相较于印度教的苦行、祭拜的种种苛刻条件来说,佛教认为诸法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因此采取不偏于苦,不偏于乐的中道修持,与慈世济物的利他行。

佛教对印度教的影响

在婆罗门教的圣典中,记载种姓制度中的婆罗门是由梵天的口生出,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分别由梵天的双臂、两腿及足下生出。种族之间不能通婚,而且只有前三种姓才有资格加入婆罗门教。这种在种姓制度下形成的种族歧视,直到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提出“四姓平等”的主张,才给数千年来被奴役的印度人民带来光明。

佛陀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并不赞成婆罗门教的种族制度。虽然他本身是刹帝利的王族,但他并不想用刹帝利的权威去统治人民,压迫人民。相反的,佛陀用慈悲平等的真理,毅然的向阶级森严的社会宣战。所以他在菩提树下成道时,宣说了“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的平等主张,告知当时受到种族制度压迫的人民:命非天定,即使上天也没有办法使我们成为贩夫走卒,今天我们之所以会有这些差异,都是由于自己往昔身口意的造作,没有谁能够主宰我们,能主宰我们的,还是我们自己。既然是由我们自己种种的造作,成为种种不同的遭遇,也就明白的告诉我们,宇宙万法没有所谓“固定的”、“不能改变的”,或是“永恒存在的”因素,一切事物皆在刹那刹那中变化。因此,其本质是“空性”的,不可能永远是同一种族,四姓人民皆是平等的。

所以,首陀罗不可能永远是首陀罗,婆罗门也不可能永远是婆罗门。例如:优婆离本是一个首陀罗族中的剃头匠,后来在佛陀的弟子中被尊为是十大弟子中的持戒第一。摩登伽女是首陀罗族中的一名贱民,她为了爱恋阿难的美貌,受佛陀的感化出家,而后证得阿罗汉。尼提原是首陀罗族中的一名粪夫,出家后精进,证得罗汉果。佛陀的十大弟子中分别是智慧第一和神通第一的舍利弗和目犍连,原是婆罗门教的领袖,因听闻佛陀所说法:“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皈依佛陀的座下,并证得大阿罗汉的果位。

由于这些事实证明,外在的阶级区分并不能决定人们的解脱与否,每一个人只要透过佛陀所说缘起性空的教法,依着去实践,必定能够到达涅槃解脱的彼岸。

此外,印度教吸收了许多佛教的习惯和信仰,如果没有佛教,印度教永远不会有当前的状态,诚如圣雄甘地所说,佛教给予印度教新的生命、新的意义、新的解释。譬如印度教过去认为杀羊宰马,甚至杀人做为祭神供养的牺牲品,自己便可以获得幸福,后来由于佛教业力思想的主张,使他们以不杀生为第一美德;又德拉维达地区的寺院组织和僧侣戒律以及在商羯罗的哲学中,和在纯宗教范围以外的印度逻辑学的发展中,也都同样可以发现到佛教对印度教的影响。

从以上的论说,我们不难发现:佛教的教义是超越其他宗教的。印度教传统以来的天神信仰,终究无法解决人类身心的苦恼束缚,获得究竟解脱,反而在恪守严格的种姓制度中,泯灭了众生既有的平等尊严。而佛教则着重开发自我内心的觉性,这个“觉性”穷究至极,即是佛性的完成。所以佛教主张: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这种平等的对待,来自于佛陀觉悟到:宇宙万法都在缘起之中,彼此互为因缘,就像因陀罗网,一一网珠映现无量光彩,无量光彩又同时摄于一网珠中,彼此互相交摄,重重无尽。所以,没有一法能单独生起,法与法之间是同体而共生的。此缘起无自性的道理,与印度教“梵我”为永恒的主张,是截然不同的。

了解缘起无我之理,则知万物一体,我即众生,众生即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若能彼此尊重、包容,便能进一步发展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大乘菩萨思想,是为佛教真精神所在。

阅读全文

与国际上如何看待印度教和佛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爸爸妈妈怎么读 浏览:428
在意大利得了皮肤病怎么办 浏览:625
印度马邦到底有多少人 浏览:647
伊朗是什么亚地区 浏览:34
意大利贸易公司怎么样 浏览:552
为什么伊朗和沙特是世仇 浏览:905
中国哪个整形医院好 浏览:350
伊朗主要人口是什么民族 浏览:52
意大利picf什么意思 浏览:893
印度防疫神器在哪里 浏览:900
意大利松木有什么不一样 浏览:676
中国口罩哪个地区的多 浏览:548
印度认为的争议地区有哪些 浏览:594
伊朗大型城市有多少 浏览:986
英国疫情反弹轻症多少 浏览:338
越南印度尼西亚的英语怎么说 浏览:746
中老铁路越南为什么反对 浏览:311
哪里回收印尼红土镍矿 浏览:959
印度医院怎么治疗脑血栓 浏览:79
越南正月哪里有庙会 浏览: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