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婆罗门位于印度三大种姓之首,他们有多厉害
【婆罗门】……为印度社会阶级制度中之一阶级。此一阶级之人自认为是梵天的后裔。平素读诵《四吠陀》,行祭祀,位居四姓(四种阶级)之最上位……印度以婆罗门阶级最具势力,故该国又有婆罗门国之别称。其民众所奉之宗教,称之为婆罗门教。
——《中华佛家网络全书》
最后,由于婆罗门会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苦修,所以,他们不用交税。而且就算是犯了大罪,也不能被处死。谁要是伤害了他们的肉体,那就等于是伤害了梵天的嘴,那就死定了!而且,婆罗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古印度人把向他们进献礼物,视为无上的荣耀。
2. 古印度四大等级
追根溯源,种姓最初是根据人们的肤色和从事的职业来区分的,肤色较白皙的是上等雅利安人,是高种姓;肤色黝黑的一般是下等人或达罗毗荼人,属于低种姓。祭司、僧侣阶层是婆罗门,国王和武士阶层是刹帝利,商人、手工业者阶层是吠舍,农民以及为上述3个阶层服务的劳动者是首陀罗,从事与粪便、尸体等不洁之物打交道工作的是达利特。
然而,这是几千年前的情况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劳动分工愈发细致,人民的迁徙更加频繁,种姓间的通婚也逐渐增多,又产生了成千上万的亚种姓,比如放牧的种姓,酿酒的种姓、榨油的种姓等等。
如今,仅仅靠印度人的肤色或职业来判断其种姓,并不靠谱。举个例子,印度现任总理莫迪在印度人中算是肤色比较白的,而且贵为国家元首,怎么也得是婆罗门或刹帝利阶层吧?莫迪出身于古吉拉特邦的“甘琦”亚种姓,绝对的低种姓弱势群体。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和中国、埃及、巴比伦并列为东方的四大古国。勤劳、勇敢的印度人民,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几千年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一直比较迟缓。这与印度存在着一个的森严的等级制度一种姓制度有着一定的关系。
印度的名称起源于印度河。中国汉代史籍译作“身毒”或“天竺”,直到唐代才改译为“印度。
自20世纪20年代起,在印度河谷先后发现几个古代城市遗址,着名的有哈拉巴和摩享佐·达罗,因此统称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存在年限约为公元前三千年代中叶至前二千年代中叶。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哈拉巴文化的创造者,就是印度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
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属于印欧语系的许多部落,从中亚细亚经由印度西北方的山口,陆续涌入印度河中游的旁遮普一带,征服了当地的大部分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自称“雅利安”,意为高贵者,以区别于皮肤黝黑的达罗毗荼人。经过几个世纪的武力扩张,雅利安人逐步征服了整个北印度。
3. 婆罗门在印度的地位是什么
婆罗门在印度的地位是最崇高的。
在印度这个地方,不同的人在社会上的身份地位是相差很大的,因为当地的种姓制度所以让这里的阶级分明,其中婆罗门人可以说在印度人的眼中是非常神圣的。
印度有着5种等级划分,从上到下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每个种姓之间管理的十分严格,比如禁止低种姓和高种姓通婚,保证优良的贵族血统。
在印度,婆罗门他们掌管着极大的政治权利,从小就是养尊处优,享受着最上等的待遇。
行为特权
婆罗门由于职责和地位的特殊可享有许多特权。可以免交各种捐税,因为人们认为,婆罗门已经以自己的虔诚行为偿清了这种债务,不得被处以死刑或任何类型的肉刑,因为婆罗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向婆罗门赠送礼物的人则得到保证,将在今生和来世获得一定的报答。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土地,它可以“解除赠送者的一切罪孽”。因此婆罗门占有大量地产,包括整座的村庄。
婆罗门教对缅甸文化影响较大。首先婆罗门教是缅甸人最早信奉的宗教,婆罗门教神被作为佛教的保护神而引入佛教的范畴,帝释天作为缅甸仍然信仰的37位传统神的第一位大神而备受崇拜。
其次,婆罗门教的宗教仪式被广泛吸收和应用在缅甸封建王朝的各种仪式中,缅甸历代封建王朝宫廷中都聘用婆罗门祭司,用婆罗门教礼仪主持宫廷大典和国家大典。
4. 根据古代印度等级制度国王属于第几等级
刹帝利是古印度四种姓之一。略称刹利。意译土田主。即国王、大臣等统御民众、从事兵役的种族,所以也称"王种"。其权势颇大,阶级仅次于婆罗门。乃王族、贵族、士族所属之阶级,系从事军事、政治者。释尊即出身此阶级。在现代印度,刹帝利表示职业、统治和军事阶层。
5. 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每个等级的名称是什么每个等级的职责是什么
是种姓吧?
古印度有五个种姓,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达利特(话说我念书那会的世界历史课本上讲的还只有前四个)
婆罗门——宗教祭司。能一定程度影响国家施政,通过宗教控制人心,左右民意。
刹帝利——国王与贵族世袭武士。需要强调的是古印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大部分时侯都分裂成数十乃至数百个国家。国家一多,国王就不值钱了。例如说大唐贞观年间,唐将王玄策引吐蕃兵灭掉的就是中天竺。当时印度分裂成数十个大小国家,以东南西北中五天竺最强,占据了今印度约70%以上的疆域,五国中又以中天竺最强。王玄策灭中天竺之后顺手把敢于遣兵援助中天竺的东天竺敲打了一番,最后古印度因为最强的中天竺灭亡而陷入混乱,诸国开始为了争夺中天竺的土地(灭中天竺后唐、蕃军已撤回国)和统一天竺而争战不休,经过约百年的战争后分裂成“三千方国”现代印度人的历史学家一般认为只有几百个,不知为什么自称三千国。
吠舍——拥有人身自由的平民,从事畜牧业的农民或牧民,军队士兵。
首陀罗——婆罗门或刹帝利的管家、高级佣人、各类工匠,还有一些“高级”奴隶阶层也是。
达利特——最低等的奴隶、贱民,走路要避开其他种姓的人,不能居住在村子里,子女不能上学。不过现在好像可以了,但要到专门为这个种姓设的学校接受教育。
6. 婆罗门在印度的地位是什么
非常的高,在四种姓中婆罗门为最高等的种姓。
而婆罗门主要负责祭司事宜,这表明祭司活动对雅利安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且祭司阶层在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婆罗门特殊的社会地位我们在吠陀文献《梨俱吠陀》中也能明显地感受到,因为那时代的圣歌除了大祭司外,几乎没有提到国王的高级官员在民政事务中担任任何职能。
婆罗门的权利
婆罗门由于职责和地位的特殊可享有许多特权。他们可以免交各种税,因为人们认为,婆罗门已经以自己的虔诚行为偿清了这种债务,他们不得被处以死刑或任何类型的肉刑,因为婆罗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向婆罗门赠送礼物的人则得到祝福,他们将在今生或者来世,获得一定的善报。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土地,它可以“解除赠送者的一切罪孽”。因此婆罗门占有大量地产,常常是整座村庄。
7. 印度分为哪4个等级分别有什么权力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7)印度国王和婆罗门哪个大扩展阅读:
如何分辨一个印度人属于高低种姓,从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来看,根据印度人的一些特征是可以分辨出他们是高种姓还是低种姓。
1、根据皮肤颜色分辨高低种姓
早些年根据肤色分辨种姓高低很容易,因为白皮肤的雅利安人属于高种姓人,而平民则都是棕色肌肤,同时统治者明文规定高低种姓禁止通婚,若有违反可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气候和生活习惯也影响人种的基因变化,当年煞费苦心想出种姓制度的入侵者一定会傻眼,因为不同种姓人的肤色在接近,最终都向棕色靠拢。现在印度街头的白皮肤人已不再是雅利安人,而是英殖民者的后裔。
2、根据是否会说英语分辨高低种姓
世人都以为英语是印度的常用语,其实只有高种姓人在说,也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大部分低种姓人和贱民则压根不会说,因为没有学习英语的机会。可见一个印度人会不会说英语,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他属于高低种姓的哪一边。
3、根据职业分辨高低种姓
高种姓人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和教育机会,他们中许多很多人前往发达国家学习,练就一口地道的英语,做着收入高体面的工作,是人们眼中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那种人。
低种姓人就很悲催,压根没有受教育的可能,为了生活只能从事伺候高种姓人的工作,收入勉强维持生活。贱民最惨,蜗居在卫生条件极差的贫民窟,平时都不能出入高种姓人的家里,更别说有个体面的工作了。
乘坐印度航班的亲都有所闻,印度空姐肤色普遍偏浅,基本都来自高种姓,许多低种姓的印度乘客都不敢让她们为自己服务。看来种姓制度虽然灭亡,可是深植印度人心中的阶级观念一时半会难以化去。
总的来说,印度的种姓制度充满了阶级歧视和不公待遇,在历史前进的洪流中势必被淘汰出局,同时也需要千千万万身处底层的平民和所谓的贱民觉醒反抗。当他们开始不再虔诚卑微的仰视高种姓人时,种姓制度才会从真正意义上彻底消亡。
8. 印度最高种姓,天生贵族的“婆罗门”到底有多厉害
其实大概就和我国古代的皇帝是一个地位,印度的婆罗门也是他们当地的最高权力,享受的也是最高级的待遇。
印度也是一个文明古国,他们的文化也是值得人瞻仰和学习的。当然了,在当时文明越发达,也就越容易出现等级制度,就像中国古代一样,印度的等级制度也是很森严的,除了贵族种姓便是贱民。而这些种姓之中婆罗门是最高级的,形象说说可以理解为是站在食物链最顶端的那种。
不过在文明如此开化的现代,婆罗门的地位也确实没有以前那样尊贵了,而贱民也不想以往那样卑微了。这可能也是一种好的现象,我想在不久的未来,说不定他们也会慢慢地淡化那种阶级感,婆罗门的地位将越来越没有那么重要,就像我们国家现在一样。
9. 皇帝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还是首陀罗
属于刹帝利
第二个瓦尔那是刹帝利(是“力”、“权力”的意思)。它是从“罗阇尼亚”发展而来的。刹帝利的基本职业是充当武士。国王一般仍属于刹帝利瓦尔那,但是刹帝利瓦尔那并不限于王和王族。刹帝利是掌握军事和政治大权的等级。
10. 国王属于印度种姓制度的哪个等级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