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的野生动物有哪些
印度有着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素有小非洲之称,各种动植物群落遍布各地。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庄重的大象,欢舞的孔雀,昂首阔步的骆驼,怒吼的老虎和猎豹,健壮的独角犀,凶猛的印度狮,俨然来到了非洲大草原.
印度有许多地方可以进行生态旅游,为了保护动植物资源,印度设立了70个国家公园和包括鸟类保护区在内的400个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印度的森林是自然爱好者的天堂,对猎豹、狮子、亚洲象、孟加拉虎、以及丹顶鹤等濒临灭绝的物种来说,这里的森林也至关重要。印度的保护区和林地纵横全境,西起拉贾斯坦邦的伦滕波尔国家公园,东至比哈尔邦的哈扎里巴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北起喜马拉雅山麓下的吉姆·考伯特国家公园,南至位于安达尔的六个国家公园,这些保护区和林地构筑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生物圈,没有任何个地方可以与之相比。
您在喜马拉雅地区可以见到大象、鹿、豹、野水牛、野驴、独角犀牛、豪猪、雪豹等各种动物。
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独角犀牛生存于印度。卡齐兰狩猎保护区是犀牛的理想栖息地,也是最受博物学家、环境学家以及生态旅游者欢迎的地方。
卡若拉(Karera)保护区的印度大鸨和印度羚也会吸引许多的旅游者。另一个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地方是地处历史名城瓜里尔(Gwalior)附近,旧称沙普瑞(Shivpuri)的马得海伍(Madhav)国家公园,游客们在前往瓜里尔游览文化遗迹的同时,也顺便来此一游。考伯特国家公园是印度北部最受生态旅游者和度假者欢迎的国家公园之一,在这里正在成为野生动物旅游的新热点。这些国家公园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建设为印度发展野生动植物旅游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印度对虎类保护十分重视,虎被尊为印度国兽,是力量和速度的象征。印度的虎类保护区多达二十四个。孟加拉虎是体形最大的虎类之一,也是地球上跑得最快的哺乳动物,印度人民以拥有这种动物而感到骄傲。世界上百分之六十的野生虎类生活在印度。印度最着名的野生老虎保护区位于中央邦的班德哈沃咖尔,这里被誉为印度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之首。来到这里,游客可以观赏到孟加拉虎、印度豹、猎豹、印度野牛、黑鹿,以及很多地处同一区域动物。印度对虎类的成功保护又一次地证明了这样的事实,为了使种族得以延续,我们应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耗和破坏。
印度的野生鸟类既包括本国境内的留鸟,也包括迁移来的候鸟。印度各地的鸟类共有七百多种。喜马拉雅地区是雉、秃鹰、乌鸦的自然栖息地。,位于拉贾斯坦邦,临近新德里的考拉得·加纳国家公园是最着名的鸟类保护地。这个国家公园内栖息着大量水禽、涉禽以及陆生鸟类,是观鸟的理想场所,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在多胡瓦(Dudhwa)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可以看到白鹭、苍鹭、鹳、鸬鹚等候鸟与鸭、鹅、水鸭等共同生活的情景。在安达曼地区也有许多珍稀鸟类,如印度斑犀鸟、尼科巴野鸽、冢雉等。参考资料:互联网
‘贰’ 印度是不是 世界上唯一一个 有老虎(孟加拉虎)、狮子(亚洲狮)、和豹子(印度豹印度花豹、猎豹)同时存
印度的猎豹已经灭绝,除此都有也是世界唯一一个拥有野生老虎和狮子的国家。
‘叁’ 猎豹的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猎豹的名字原来是北印度语中的一个词“chita”(来源于梵语“chitraka”,意思是“有斑点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总是把猎豹和豹相混淆。当一个中世纪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使用了“豹”一词时,他通常指的是猎豹。猎豹被认为是狮子(它们具有鬃毛)和豹(它们带有斑点)的杂交后代。猎豹的幼仔确实具有鬃毛,这有利于它们在草丛中伪装隐藏。猎豹的拉丁学名(Acinonyxjubatus)就是“爪子固定,带有鬃毛”的意思。
‘肆’ 印度动物很多吗有什么特有动物
去过几次,动物很多,特有动物没见过。印度人对动物的感情,很大成分是出于宗教的原因。有印度教派相信轮回转世一说,他们认为下辈子有可能转世成动物,例如猪马牛羊等等。也有一些人认为,动物是有情感的,如果人吃了动物以后,动物身上的情感会传到人的身上,所以他们也因此而选择吃素。印度也并非没有动物传播的疾病。据印度卫生部数据显示,近三个月以来,印度总共有4382例感染H1N1病毒,其中已有490人死亡。但是并没有看到印度人有太大的恐慌,除做好医疗卫生防疫工作之外,只能是听天由命。
‘伍’ 为什么狮子老虎和豹称都称为猫科动物为什么不叫狮科或者虎科呢
猫科Felidae是猫性类中分布最广且是唯一现代可见于新大陆的一科,其中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最引人注目的动物。猫科是食肉目中肉食性最强的一科,是高超的猎手,其中大型成员往往是各地的顶级食肉动物。多数猫科动物善于隐蔽,用伏击的方式捕猎,身上常有花斑,可以与环境融为一体。而现在多数猫科动物却因为这些美丽的花斑而被人捕捉用来制作高档时装,加上栖息地破坏等其它原因,使猫科动物受到严重威胁。而猫科动物最为重要的食肉动物特别是顶级食肉动物,其数量的减少给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猫科动物起源于类似猎猫类的原始类型,猎猫类形态和性类似现在的猫科动物而较原始,以前作为猫科动物的一个亚科,现在则多作为独立的猎猫科Nimravidae。猎猫科大体占据和猫科类似的生态地位,比较多样化,多数犬齿比较发达,其中有些成员如始剑虎Eusmilus等发展出了类似剑齿虎的发达的上犬齿,是当时厚皮动物的主要捕食者。真正的猫科诞生后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只上犬齿逐渐延长,另一支犬齿趋于变小而身体比较灵活。上犬齿逐渐延长的这一只被归入剑齿虎亚科Machairodontinae,其中以晚期的剑齿虎Smilodon(右图)为代表。剑齿虎大概是所以史前哺乳动物中最引人注目的,体型巨大,上犬齿特别发达,可能以厚皮动物为食,并随着厚皮动物的减少而消失。犬齿趋于变小的猫科动物又可以分成三支,一般分成三个亚科。 猎豹亚科Acinonychinae是向着快速奔跑的路栖动物发展的一支,是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猎豹现存仅猎豹Acinonys jubatus(左图)一种,主要分布于非洲,也见于印度和中近东地区,其中印度的猎豹已经灭绝,其它地区的猎豹也处于濒危状态。猎豹的爪子不能伸缩,而起到跑鞋的作用,这在现存的猫科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猎豹的奔跑速度虽快,却不能坚持很长时间,因此虽然速度要超过其它所有动物,但却不是每次都能捕到猎物。在津巴布韦发现一些花纹特殊的猎豹(右图),曾被定为新种或新的亚种,后认定只是个体变异。 猫亚科Felinae包括现存猫科的绝大多数种类,分布广泛。猫亚科成员一般科均置于猫属Felis,也有人将其分成几个不同的属,多数成员为中等体型,又统称为小型猫类,但有些种类如美洲狮Felis concolor体型较大,美洲狮也是分布跨纬度最多的猫科动物,从北美北部到南美南部都能见到。小型猫类与大型猫类的主要区别不在于体型,而是小型猫类不发出吼叫声。猫亚科成员无论体型大小,均擅长爬树,其中有些种类是在树上捕猎的高手,如美洲的长尾虎猫Felis wiedii(右图),其习性类似一些树栖的灵猫科成员,也有些成员比较常在地面活动,擅长奔跑和跳跃,如非洲的薮猫Felis seval,体型颇似小型的猎豹。猫亚科中人们最熟悉的当属家猫Felis sivestris,被人们带到世界各地。家猫的野性强于多数家畜,逃逸后常能野化,这些野化的家猫常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未野化的家猫野可能对小型动物造成一定的威胁。家猫的祖先是野猫Felis sivestris,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中部、南部和西部,我国可见于西北地区。 豹亚科Pantheriinae成员又统称大型猫类,可以发出吼声,包括新猫属Neofelis和豹属Panthera,除了一种分布于美洲外,其余均限于亚洲和非洲,特别是亚洲。新猫属仅包括云豹Neofelis nebulosa(左上)一种,分布于我国南方和东南亚一带。云豹是体型最小的大型猫类,比小型猫类中体型较大的成员还要小些,也有人将云豹归入小型猫类。云豹也是现存比较原始的猫科动物,其犬齿比较发达,其犬齿的比例是现存猫科动物中最大的。云豹是树栖性动物,生活于森林地带,爬树技术非常高。豹属即5种“大猫”,每种可自成一个亚属,都是人们熟悉的大型食肉动物,是最强有力的捕食者。狮子Panthera leo(右图)有“百兽之王”之称,不仅体型大,而且合作捕猎,是顶级食肉动物,也是猫科动物种唯一群居的成员。狮子分布于除了热带雨林地区以外的非洲各地一起南亚和中近东地区,现在除了印度的吉尔以外亚洲其它地方的狮子均已经消失,北非也不再有野生的狮子。虎Panthera tigris(左下)是比狮子更强壮的肉食动物,其中包括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可能也是现存最凶猛的肉食动物。虎分布于亚洲东部、南部和西部,从寒冷的北方森林到热带雨林均能见到。现在西亚和很多地区的虎已经消失,其它地区的虎也均处于濒危状态。豹Panthera pars是豹亚科中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的一种,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适应从寒温带到热带的不同气候以及从森林到草原的不同生存环境。豹体型略小,比较隐蔽,是伪装捕猎的高手,善于爬树,能将猎物拉上树储存起来。豹是非洲数量最多的大型食肉动物,但是仍然受到一定的威胁,而在亚洲一些地区豹则比较珍稀甚至濒于灭绝。雪豹Panthera uncia分布局限于亚洲的高原和高山地区,是仅有的分布于高海拔地区的大型猫科动物。雪豹外形似豹而猫较长,尾巴也长,是高山上的顶级捕食者。美洲虎或称美洲豹Panthera onca是美洲仅有的大型猫科动物,体型介于虎和豹之间,花纹似豹而斑点较大,环形斑中还出现黑点。美洲虎是拉丁美洲体型最大,最凶猛的食肉动物,适应从热带森林到比较开阔地带的多种不同生存环境,现在比较稀有。
‘陆’ 侄子问我为什么秦朝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老虎、狮子、猎豹非常多,如何回答比较通俗易懂
当时人少,森林多,这种野生动物的活动区域大,食物广泛,自然多
实际上直到60年代,国内很多地方还要狼,老虎和豹子
也就是日后随着城市化,森林没有了,这些动物也没有了
‘柒’ 到底是狮子还是老虎是兽中之王豹子为什么不能称王
世人公认的两种最厉害的猫科动物是狮子和老虎。但是它们相比哪个更厉害?这个问题大家都感兴趣,而且众说纷纭,那么我今天就来详细地说一说吧。
世界上现存的老虎有许多亚种,比如华南虎,西伯利亚虎(东北虎),孟加拉虎,苏门答腊虎,印度虎等。其中西伯利亚虎最大,成年雄虎体长可达3.3米,体重300公斤以上。我记得看过一个资料,最大的老虎是在原苏联中亚一共和国捕获的,体长4米,体重780公斤,是普通狮虎的两倍!所以论体形,老虎是最大的猫科动物。
而目前狮子只有两个主要亚种:非洲狮和印度狮。(常说的美洲狮其实是美洲山猫之误,美洲狮是最大的猫属动物,它跟我们的家猫是同属一个属,亲缘关系更近。)其中印度狮体形较小,且数量已几近灭绝,我们常见到的是非洲狮。成年非洲公狮一般体长在2.3——2.7米,体重在250公斤左右。
由于动物的体形通常决定了他们的力量,所以成年东北虎,西伯利亚虎的绝对力量胜过大多数非洲狮。从外形而论,它们都有骇人的尖牙利齿,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有强大的颚、裂齿,在咬合的时候有巨大的力量,而这巨大的力量就能用来杀死大型的动物。而细细论来,狮子,尤其是雄狮,其头脸由于鬃毛而夸张,身段反显得单薄;老虎的体魄雄浑,头面却稍嫌精巧。非洲公狮看上去十分威猛,全因一团鬃毛的缘故,所以视觉上头特别大,但是猎捕技能比较差,耐力速度也都很缺乏。而威猛的老虎成年后也有类似长毛,颜面颈脖处生出长毫,外形不输给公狮。而且从个体捕猎技能上来看,老虎力量速度兼备,能上树游泳,单独捕猎成功率很高,狮子则是群体作战,母狮的效率大大高于公狮。健美运动员身上的肌肉是非常非常结实,但是中国科学家在解剖东北虎的时候,发现它的肌肉一打开之后,比最好的健美运动员的肌肉还要好看,还要结实,肌纤维极为粗,浑身上下,很少能找到多余的脂肪,几乎很难见到脂肪,强壮的骨骼附有强大的肌肉,证明这种动物有极强的爆发力。虎的爆发力有过实证,在北京动物园狮虎山兽舍的水泥地面上有一道被东北虎抓裂的裂痕。剥掉皮的狮虎惊人的相似,而从解剖中发现,老虎心脏容量大于非洲狮。
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狮子老虎不同的战斗风格和作战策略。广袤的平原上,适合发挥群体的力量,锁定目标,以逸待劳。而丛林中,猎物容易闪避、躲藏和逃逸,对个体的搏击技能要求更高。狮子是战略家,老虎是战术家。
由于狮子、老虎不在同一地域环境中生活,似乎很难进行较量,就像相声里说的关公战秦琼。在西方,狮子向来有兽王之称;而在中国,兽中之王则是老虎。据说古罗马时代,人们曾让狮子和老虎在竞技场中进行格斗表演,结果,每次都是老虎战胜了狮子。曾有前苏联科学家试验让两只同性同体形的成年饥饿的狮虎相斗,结果老虎胜出。有的地理学家和动物学家提出:我国云南一带远古时期也有狮子。但为何现在匿迹消踪了呢?老虎奋虎威将狮子逐出了生活条件舒适,方便的山林,将其赶到印度西北部、阿拉伯半岛和非洲的荒漠、草原上去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从地理分布来讲,老虎以西伯利亚为基地足迹遍布欧亚大陆直至南亚次大陆,发展为孟加拉虎亚种、高加索虎亚种和华南虎亚种,只有大海阻止其进入美洲。部分个体跨过南海进入印尼群岛,发展为苏门达腊虎亚种。从极寒到极热显示顽强的适应力,虎单独活动,只有繁殖期雌雄才有几天相聚,由雌虎独立抚养幼崽。说明虎的生存能力强于狮。非洲狮从非洲大陆北上进入阿拉伯半岛又进入南亚次大。历史上在印度发生过狮虎的竞争,虽然没有留下文字记载,但是狮子最终退让到印度西北一隅(称亚洲狮),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亚、东南亚是最终结果。
老虎选择西伯利亚虎为代表,有时提提印度虎-孟加拉虎、中国虎-华南虎;狮子以非洲狮为代表。
先比较体形和重量。
西伯利亚虎在老虎中体形最大,也比非洲狮略大。资料记载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是前苏联中亚共和国猎取的西伯利亚虎,雄性、体长5米(不计尾巴)、体重760公斤,是普通西伯利亚虎或非洲狮的两倍。
孟加拉虎次之,也比非洲狮略小。孟加拉虎体重300公斤,体长3米。
华南虎更小,体长2.5米,体重200-250公斤。但性情最暴烈。
非洲狮:雄性体重350-400公斤,身长3.5米。
再比较捕食技巧和在食物链中的地位。
西伯利亚虎在所有猫科动物中捕食技巧最高,这是因为其栖息地高寒恶劣,野牲稀少,无法承受捕食失败。西伯利亚虎在当地食物链中无可争议处于顶点,其猎物包括所有食草兽和食肉兽,大型且性情暴烈的食草兽如:马鹿、亚洲野猪。食肉兽如:亚洲棕熊、豹、亚洲黑熊、狼、猞狸、獾、狐。由于豹与虎食物相同,所以在虎的领地绝不允许豹存在,因此捕食豹的几率很小,但有资料显示西伯利亚虎的粪便中发现豹的毛发。亚洲棕熊尽管体形庞大也不是东北虎对手,雄性棕熊被虎偷袭的记载很多。而黑熊更不行了,在冬季冬眠的黑熊经常被虎从洞中挖出甚至没有机会抵抗。在北亚狼群个体数量少,一般不超过7只,因此只能躲避虎。当然有很多传闻雄性野猪战胜东北虎,不过野猪是防御方,不被捕杀是胜利,能击毙西伯利亚虎的记载太少。而且受伤致死的虎一般是老年、残疾虎(缺犬齿)或年青幼虎,无法捕食其他野牲,才不得不攻击战力很强的雄野猪。由于西伯利亚虎(我国称东北虎)与人类生活区较远,所以西伯利亚虎对人类一般主动避让,不去招惹陌生的东西。
孟加拉虎和华南虎栖息地野牲相对丰富而与人类重叠,因此其捕食成功率不如西伯利亚虎,但是对人类危险最大。与人类斗争经验最丰富的是华南虎。华南虎是中国独有,与国人奋斗2000年,对如何攻击和躲避技巧最丰富,所以处境最危险。50-60年代中国大规模捕杀华南虎,现在是比大熊猫还危险且珍贵的物种。杀人最多的记录保持者是在印度的孟加拉虎,与印度人素质和当地环境有关。在当地食肉兽中豺对孟加拉虎和华南虎构成威胁,豺攻击力不如狼,但群体比狼群更多且坚韧又没有种族之分,不同豺群会配合攻击虎豹。在印度曾有20只豺群攻击一只成年雌性孟加拉虎,虎在第一次对抗中杀豺7只,伤6只,摧毁豺群的进攻力。但是残余豺群立刻召唤邻近领地的另一支豺群-26只豺加入对虎的攻击,虎在第二次抵抗中杀4只,伤2只后,开始逃跑。豺群追击40公里,第三支小豺群加入堵截,最后近40只豺捕杀这只孟加拉虎。虎被吃掉一半,在最后战场又有7只豺被杀。中国也有传说-豺是虎克星。但是亚洲象和亚洲犀牛、野牛不是孟加拉虎的对手。成年雄性亚洲象可以自保,但绝不主动攻击老虎与非洲象相反,而且雌性亚洲象无力抵抗孟加拉虎。
非洲狮捕食能力很差只能依*群体伏击,只有在旱季走头无路时才攻击非洲象、犀牛、野牛,一般10只以上非洲狮一拥而上分割象群,由母狮在大象、野牛背后袭扰,雄狮正面攻击。雄狮单挑的几乎没有。单独非洲狮无力生存,被狮群驱逐的老年雄狮一般被狗群捕杀或被三色豺捕杀。?狗群是报复,三色豺是谋杀-战术很象亚洲豺。伤人最多的非洲狮是修建铁路时的狮群,此狮群6-7只共捕杀200多名工人(有误),最后被消灭只留下两只哺乳期的幼狮被送到动物园。
比较齿、爪等硬件。
犬齿大小、颌骨硬度相差无几;爪的尖锐度相当。但是有学者推崇虎的爆发力,在北京动物园狮虎山兽舍的水泥地面上有一道被东北虎抓裂的裂痕。剥掉皮的狮虎惊人的相似,基本无法区分。从解剖中发现,老虎心脏容量大于非洲狮。
自然界中狮虎相遇的结果。
西伯利亚虎以西伯利亚为基地足迹遍布欧亚大陆直至南亚次大陆,发展为孟加拉虎亚种、高加索虎亚种和华南虎亚种,只有大海阻止其进入美洲。部分个体横渡南海进入印尼群岛,发展为苏门达腊虎亚种。从极寒到极热显示顽强的适应力,虎是单独活动,只有繁殖期雌雄才有几天相聚,由雌虎独立抚养幼崽。说明虎的生存能力强于非洲狮。
非洲狮从非洲大陆北上进入阿拉伯半岛又进入南亚次大陆。历史上在印度发生过狮虎的竞争,虽然没有留下文字记载,但是非洲狮退让到印度西北一隅(称亚洲狮),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亚、东南亚是最终结果。
中国稀有虎种
最有传奇色彩的是中国黑虎又称兰虎。清末被传教士发现于西苑(与中国麋鹿同地),后向看守官员行贿得到两张黑蓝色虎皮。但一直不能得到活体,被认为是皇家圈养的变异个体,随麋鹿在中国灭绝或不承认黑蓝虎的存在。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一农民在京郊十三陵发现一只黑蓝色成年虎,70年代末在京郊密云山区发现两只黑蓝虎幼崽,说明经过近70年战乱在北京居然保存下黑蓝虎种群,令人不可思议。可惜再没听说黑蓝虎的后续消息。当地山民认为黑虎是明清皇陵的守护神,增加几多神秘……。
真实战例
狮虎格斗是有真实战例的。1995年10月,我国沿海某市一开放式动物园曾发生过东北虎咬死非洲狮的事件。某夜,分隔狮虎笼的闸门因故障打开了,出于大型食肉兽间的竞争原则,实力相当的食肉兽相遇后要么互相退让,如果没有退路就必须背水一战,结果,当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非洲雄狮已倒毙在虎区正中央!经调查,非洲狮是经充分准备后入侵虎区的,但结果却是让东北虎一击致命,东北虎首次攻击就击中非洲狮的咽喉要害,根本没给对手还手的机会!击毙对手后,东北虎还拖着比它重一倍的狮子走了30多米。
西伯利亚虎(东北虎)是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首先在体格上胜狮一筹。从捕猎技巧上说,虎向来是独来独往,捕猎都是*自己,单兵格斗能力自然很强;狮子的生存之道则是结群捕猎(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真正群居的动物),讲究协同作战能力,因此,一对一打,狮子决不是虎的对手。
在历史上,虎的分布一度远达土耳其,有西伯利亚虎、华南虎、印度虎、孟加拉虎、黑海虎、新疆虎、苏门达腊虎、爪哇虎、巴哩虎等亚种,但今天仅存前四个亚种。狮子的分布一度也很广,除非洲和印度外,还有希腊狮和伊朗狮两个亚种,其中伊朗狮和黑海虎还发生过激烈的生存竞争。
一般地说,食肉兽只捕猎体型小于它或与它相当的动物,对于与其实力相当的食肉兽,一般采取回避的原则,如虎遇到熊,尤其是最大的食肉兽――棕熊,一般都互相避让,但在印度,虎有时会捕猎鳄鱼,印度虎甚至能从鳄鱼嘴里抢食物 呢!
不多说了肯定是老虎厉害~啦!如果老虎打不过狮子那就是天大的笑话了。哈哈!
‘捌’ 为什么会有狮虎兽,狮子和老虎之间没有生殖隔离吗
物种定义的关键内容之一就是生殖隔离,但在一小部分物种之间,特别是亲缘关系很近,属于同一个科目和属的物种,也有个别局部成功的例子。
像马和驴生出骡,狮和虎生出狮虎兽或虎狮兽。但这些局部成功的例子在生物进化的意义上而言又不一定完全成功,如果这些杂交后代绝育,在物种进化上就没有意义。
在一般情况下,自然界动物的杂交,特别是一些高等动物之间的杂交,在物种已经形成之后,一般不能形成新的物种。但并不能说它们不试图去杂交,这种倾向在一部分物种之间是存在的,只是最后是否能出现新的物种要看许多偶然的条件。
(8)印度为什么有狮虎猎豹扩展阅读:
狮虎兽通常被认为是不能生育的,但是据说雌性可以生育,传闻在印度一家动物园中,一只雄狮和一只雌狮虎兽就有过后代,而雄性就不可以了。
经过抽血鉴定,发现狮虎兽的染色体数量是19对,38条,据专家分析,染色体呈两倍体存在的动物,其保存稳定性会更好,这也是传宗接代的基础。
第一只狮虎兽诞生于法国。经过4年的感情培养,雄非洲狮哈里与母东北虎珍珍于 1981年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下生出它们的宝宝“利利”。“利利”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20年,于2001年9月病死。
21世纪初,中国有好几个动物园开始在这方面进行尝试,但结果都不太令人满意。相继出生的狮虎兽和虎狮兽存活时间都不够长,而且都没有繁殖能力。
2007年10月22日,再次发生了惊人的一幕: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拍摄到的一组珍贵画面:雄兽平平竟然与雌兽安安交配了。这样的场景让所有人感到振奋,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这里将诞生另一奇迹。
2012年9月19日,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动物园,一个月大的狮狮虎宝宝凯拉首次对外亮相。凯拉的爸爸是狮子,妈妈是狮虎兽,它是世界上首只狮狮虎兽。
‘玖’ 为什么只有印度有老虎和狮子
老虎是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狮子排名第二,这是科学事实。八个老虎的亚种个头大小不一,但是老虎的平均体重高于狮子。史上最大的东北虎体重达384公斤(这已经是阿拉斯加棕熊和北极熊的重量级),也远远大于有记录的最大的狮子。中型的老虎亚种如华南虎、孟加拉虎(雄)体重大约200公斤,而这在雄非洲狮中已经算是比较大的了。体形最大的狮子是西非狮,和老虎相近,但是已经灭绝。狮子集群狩猎,因此在争夺栖息地方面的确有优势。雌狮是主要的猎手,但是打架还是主要靠雄狮。经常看到两头雄狮就将一群有七八头雌狮的狮群赶走的场景。
单打独斗很可能是老虎获胜,因为老虎体型更大,体力更强,而且搏斗和捕食的技巧更高超。在自然界中很难预料结果,因为在正面冲突的时候狮子的集群优势未必能真正在搏斗中起作用。但是狮群的合作使得其捕食效率更高,因此在争夺栖息地上会有很大优势。
狮子曾经出现在亚洲,最后退出了老虎的领地,不一定是由于老虎竞争的原因,而很有可能是人类的因素在起作用。因为狮子的习性使其不擅长隐蔽(也不喜欢避开人类),非常容易和人类发生冲突;换句话说,在一个地区只要有人就不会有狮子。而老虎单独行动,深居简出,性情谨慎和怕羞,总是将虎穴隐藏的很隐蔽,如果不是特殊情况(病虎和年迈受伤),老虎总是避开人类。因此人类还没有这么强大的时候,在人类的活动不是很频繁的地方,老虎和人类是可能共存的。这可能是狮子后来推出亚洲而老虎留下来的原因之一。当然主要的原因应该和这两种动物的起源地点和环境因素有关。
‘拾’ 印度同时拥有狮子与老虎,那么野生狮虎还存在同域分布吗
可能是受贵州“神秘声音”事件的影响,最近人们对野生动物的热情提高了许多,问我问题的人数也多了起来,其中有几个问题令我印象深刻,比如有一网友问:印度是全世界同时拥有野生狮子与老虎的国家,我们都知道,狮子与老虎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两种生物,体型相当,实力相当,食性趋同,那么在同一片栖息地中,它们不会打起来吗?问题很有意思,但我想说的是:无需太过担心!
亚洲狮群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点,那就是狮群食量巨大,势必对大型猎物的丰富度有一定的要求,而森林生态系统下无法承载那么大体量的兽群,所以狮子也不会贸然进入密林去生活,即便是在森林中,狮群也选择在林中的开阔地带,且靠近水源的地方生存及活动。
总的来说,在全新世初期狮虎存在同域分布的情况下,二者相遇的几率都不大,更何况如今狮虎已不在同一片区域中生活了,所以,在野外环境下,狮子与老虎是见不了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