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理工有多牛
相信在大部分国人眼里,印度人一直有种“迷之自信”的感觉。作为全世界人口数一数二的国家,印度和我国确实在诸多方面相似。并且,印度也一直将我国视作竞争对手,想要在各方各面超越我国,问鼎亚洲霸主。
尚且不说这么多年考印理工花费的成本由谁买单,在2007年之后,印理工还出台了新规定,每人一辈子只允许考2次印度理工大学,但凡满2次后,便永久取消录取资格。
正是因为这些条条框框,印度理工多年来一直被视作全球最难考的大学之一。在很多电影里,我们都能见识到考印理工的难度,譬如早些年火遍全球的印度电影《三傻大战宝莱坞》,便将其难考的程度完整呈现在了世界观众面前。
Ⅱ 印度理工学院:印度学子的“终极殿堂”,难考程度远超哈佛,为何这么说
做人难,做学生难,做高考生更难,做印度高考生超级难,作为要考印度理工学院的高考生最难!有多难呢?难于上青天!
印度人口数量在近15年内急剧增加。长此以往,对印度而言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不是一件难事。人口过多与之伴随而来的就是学龄儿童人口数量激增,生存空间紧张,资源短缺,就业压力大,升学压力更大!
虽然印度的学龄人口增加很多,但是印度的教育水平,教育能力,甚至学校数量并没有太大提升与发展。由此可知,在印度上学的难度一定是相当之大。
一、印度娃咋上学?
从学生角度看,出国寻求出路是很合理的。但是从国家角度看,就十分痛心。人才流失,国家发展受阻,社会建设缺乏优质人才。所以,近几年印度造飞机摔飞机,造桥桥塌,好不容易自主研发的高铁,交通部长想要发视频庆祝还得把视频二倍速,"手动"给高铁提速。
Ⅲ 印度理工大学it人才是不是像排名那样牛啊,连美国人都敌不过印度人吗
你好我是美国人。我也是it行业。认识了不少很聪明印度人,也认识了不少就那样吧。我很喜欢印度人,但是有一部分美国人不太喜欢印度因为他们觉得印度人在把美国人的工作给抢走了。这个现象叫outsourcing and offshoring. 意思一般指的是公司通过H1B签证把工作给工资较低的员工或者把整个部门移到印度去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一部分美国人也不太喜欢中国。所以美国H1B签证政策正在被政府修改中。总之我个人认为水平很接近,只是他们it人才比我们多的很多。
Ⅳ 印度理工学院的影响成就
IIT毕业生最爱前往的国家是美国,也因此成为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重要来源地之一。加州大学帕克莱分校副教授萨克斯恩对美国高科技企业集中地硅谷的新移民企业家进行了一项调查,在约2000个新起家的企业之中,约有四成是由印度人开办的。而当中一半是IIT培育出来的人才。
IIT毕业生大批涌至美国,始于70年代。他们进入美国的名牌大学如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卡内基大学的研究院深造,然后加入美国的高科技企业,继而在风起云涌的八九十年代,在电脑、金融、跨国公司等领域尽领风骚。如今,这些来自印度工院的精英分子,已在世界上形成一个庞大的“兵团”,除了反馈祖国和母校,还对西方的企业文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2003年,IIT在美国硅谷盛大庆祝创校50周年,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盛赞它是具有全球影响力、“令人不可思议”的学校,并称它对计算机产业帮助匪浅。曾有人计算过,在全世界所有大学中,IIT学生成为百万富翁的比例最高。信息系统创办人、升阳计算机共同创办人、麦肯锡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沃达丰集团执行长、网威科技长等,都是具有全球知名度的IIT校友。
IIT的成功传奇,从美国企业的董事会议上,传颂到华尔街股票市场,甚至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像是传说IIT学生在学会开车之前,就已经能够解开各种复杂的科学难题。不论是大学或企业,美国人疯狂着迷这些“咖喱脑袋”。例如,美国华盛顿特区的George Mason大学,每年主动奉送60个全额奖学金给IIT毕业生,另外还补贴住宿费,付钱让他们到美国企业去实习。
在这段科技产业腾飞的黄金时期,IIT每年70%的毕业生会出国,且大部分都落脚美国。过去50年,IIT总共产生了17万毕业生,留在美国的就超过3.5万人。印度曾经有一则笑话,说进入IIT,是一只脚踩在印度土地,另外一只脚踏进印度航空。
Ⅳ 印度理工学院究竟是有多厉害就连麻省理工也得俯首称臣吗
印度就是一个十分自信的中华民族,所以经常有令人震惊的言语,可实际上,他们还是知道一些分寸感。印度理工学院做为印度中国一流名校,所以不少印度人都是期待进到这所名牌大学,进而更改自己的人生。印度理工学院做为印度国内顶级学院,想要进入这所学校一定要投入平常人难以置信的勤奋,才可以实现理想。
印度理工学院是印度中国一流名校,全部许多印度人觉得务必全力支持自身我国顶尖名校,因此才会有“没考上印度理工学院,所以去麻省理工大学”观点,事实上印度人若考入麻省理工大学,选定或是麻省理工大学,而非印度理工学院。
发展至今,印度理工学院在全国已开设了7所教学区,各是德里理工学院、坎普尔理工学院、卡哈拉格普尔理工学院、马德拉斯理工学院、孟买理工学院、瓜哈提理工学院与卢克里理工学院。
印度理工学院在1964年却被我国列入重点院校,并赋予单独的学术现行政策、独立招收及学位授予权,在课程与经济管理上,由隶属中央和印度理工学院委员会所管。
那么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发表你的看法和想法!
Ⅵ 印度理工学院实力有多强为什么评价那么高
印度理工学院它的实力非常强,可以和耶鲁。麻省理工大学世界排名前几位的相媲美。从他这儿毕业的学生。不管你是什么种姓,你踏入社会,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收入都是特别高,在世界上任何一个it公司去应聘,都是可以优先考虑的。
Ⅶ 印度理工学院诺贝尔奖人数
5名。共有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毕业于印度理工学院分别是:泰戈尔(1913年获文学奖)、喇曼(1930年获物理学奖)、霍拉纳(美籍印裔,1968年获生物化学奖)、昌德拉塞卡(美籍印裔,1983年获物理学奖)、特雷萨修女(印籍葡裔,1979年获和平奖)。
Ⅷ 印度理工大学有多牛
印度理工学院在学术界享有世界声誉,被称为印度“科学皇冠上的瑰宝”,是印度最顶尖的工程教育与研究机构。这所学校的厉害程度可以从其世界排名和毕业生提现出来
一、世界大学排名
1、2000年,《亚洲周刊》评选亚洲最佳理工学院时,印度理工学院以7所分校中的5所占据了前十强的中的半数。
2、2006年,《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行榜上,印度理工学院综合排名前50,工科排名全球第三。
3、2017年11月22日,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发布了2018QS金砖大学排行榜,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院排名第九。
二、毕业生情况
1、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生为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重要来源地之一
加州大学帕克莱分校副教授萨克斯恩对美国高科技企业集中地硅谷的新移民企业家进行了一项调查,在约2000个新起家的企业之中,约有40%是由印度人开办的,其中更有半数来自这所学校。
2、留学美国
印度理工学院每年70%的毕业生会出国,且大部分都落脚美国。这所学校总共产生了17万毕业生,留在美国的就超过3.5万人。
印度理工学院考试和学习:
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学生慕名而来,但想进印度理工学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悉每年有超过30万名学生报考印度理工学院,但学校每年共招收4000多名新生,入校需参加联合入学考试,录取率却不到2%。2004年开始增加了约2000名入学名额,当年有17.5万人参加了JEE,但只有2.6%的人获得入学资格。
在教学和经济管理上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印度理工学院委员会管辖,印度人力资源开发部是该委员会的主席,每个分院各设董事会负责全权管理。董事会负责各院校的学术政策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审核及成绩考核,所以各分院都有权调整本校的专业设置。
例如德里分院侧重工程学;坎普尔分院在侧重工程学的同时,还特别强调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自学能力;孟买分院强调培养专家研究型人才,实行工学硕士和博士论文的公开答辩制度;卡拉格普尔分院重视工程专门理论的学习与技能操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马德拉斯分院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工程制图训练,主张学生要多参与当地业界的活动,以与业界保持互动。
印度理工学院的核心课程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科技人文科学及工程科学中的学科,师资比为为1:6至1:8,而且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意愿自主设计并实施教学或科研计划。
入学以后,每5个星期举行一次全校性大考,成绩全校排名。从大一开始,每学期都要修6门理工课程,以及两三门实验课;在学校的安排下,所有学生至少要到一家企业实习过。毕业前要修满180个学分,其中必须有20个基础科学学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印度理工学院
Ⅸ 印度大学办3D毕业典礼,都有哪些知名人物露面致辞了呢
近日,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印度孟买理工学院举行全3D毕业典礼,每个人都有写实专属虚拟人物。没错,这是一场与众不同的毕业典礼。这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学生们通过虚拟现实模式获取学位。
除了孟买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也采取了类似的毕业典礼。南京邮电大学学生机器人创新团队在国内外各大机器人竞赛中屡创佳绩。学校为了给毕业研究生一个完整的毕业典礼,在校学生机器人创新团队特意借助机器人,并云连线10位毕业研究生,帮助他们在现场接受学位授予。
Ⅹ 印度的哪一所着名大学,考上了就是世界精英
印度现有人口近13亿,是仅次于我国的世界人口大国。由于其人口体量太大,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其高考竞争异常惨烈。因此,印度的高考被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高考难度甚至超过了中国。
据统计,印度25岁的年轻人数量占了整个人口的三分之一,每年高中毕业的学生近千万,但最后能顺利进入大学学习的考生还不足三分之一。
(微软行业的印度精英)
据统计,像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他们的年薪通常是是普通院校毕业生的20多倍。而且大都就业于大型信息技术公司,比如微软、英特尔等。许多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成为了公司里技术上的领头人。
因此,印度学生为了能考上一流大学,也会拼命地参加各种补习班,上各种形形色色的补习学校。他们不得不每天早上3点就起床,在参加完各种补习班后匆忙赶到学校,应付一天的学习生活。
由于补习市场需求旺盛,因此,印度学生的补习费用并不便宜。在一些大城市里,理科一年的补习费用高达4000美元,这笔昂贵的开销,就连印度的中产阶层都不堪重负,更不用说家境贫寒的家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