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理解不同文化中的吐痰现象
我要讲的是关于亚洲的吐痰现象。我不是来告诉人们吐痰现象多恐怖,这不是我的工作。 ■ 罗斯·孔伯在上海大学马斯托禁毒政策研究中心的演讲 罗斯·孔伯在印度看到,当地人喜欢用蒌叶配各种香料一起吃。蒌叶容易让人产生唾液,从而导致吐痰。 韩国人喜欢在街上垃圾箱旁抽烟,然后把痰吐到垃圾箱或下水道里。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罗斯·孔伯(Ross Coomber)最近自费到亚洲的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和中国调查吐痰行为,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人和社会对吐痰的态度。 我要讲的是关于亚洲的吐痰现象。我不是来告诉人们吐痰现象多恐怖,这不是我的工作。我来做讲座是想让人们了解,在不同的国家,吐痰现象是不同的,人们对吐痰的态度也存在差异。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对吐痰这个现象颇为关注,因此它也是一个学术研究的课题。 一、吐痰的涵义 想要研究这个课题,必须先理解礼貌、礼仪。礼仪就是告诉人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如何表现才是适当的行为。西方把吐痰看作不礼貌行为的象征,所以吐痰现象很少。但是在印度,吐痰现象很正常,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在吐痰。吐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人们甚至有一点“上瘾了”。印度人吐痰与嚼槟榔有关。在韩国,吐痰与抽烟有关。吸烟后需要吐痰,所以吐痰和吸烟成正比。由于吸烟者几乎都是男性,所以吐痰者也几乎都是男性。在有些国家,几乎所有人都吐痰,甚至把吐痰当作一种消遣。但由于痰具有黏稠等物理性质,在公共场合吐痰确实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吐痰不仅仅是将痰吐在地上这么简单,它有许多表现方式,内涵意义丰富。比如在西方,在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吐痰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随处可见。美国人现在不经常吐痰,但不是说他们以前就不吐痰,只是说不像其他国家那样频繁且随意。历史上,吐痰就有很多重要的象征和普遍的涵义,几乎到处可见。当代亦是如此,有时吐痰仅仅是为了吸引注意力,有时吐痰是极具进攻性的行为,有些人吐痰仅仅是个人习惯,有些则是宗教的或迷信的行为。而对许多年轻人来说,吐痰甚至只是表示“嘿,老兄,我在这儿”,没有过多的侵犯或不尊重之意。所以吐痰的类型、方式不同,它背后的涵义也就有差异。比如,在韩国,在一个新生儿身上吐痰,表示希望会带给他好运。再比如,当两个商人将痰吐在手上,然后再握手就表示达成协议。所以,吐痰不只是吐在地上,还会吐在别的地方,并且有着独特的涵义。 二、人们对吐痰态度的转变 如今,在西方社会很少会看到吐痰现象,这一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人们开始将不吐痰当作一种社会行为来规范或约束自己;二是认为吐痰可能传播疾病,比如肺结核。很大程度上,吐痰行为的减少是出于公共卫生的考虑,特别是对疾病传播和肺结核的关注所致。西方社会将吐痰视为一种禁忌,认为那是不得体的行为。 但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至少迄今还没有有力证据证实吐痰与传播疾病之间存在关系。我所指的有力证据是能系统综述疾病的传播、发展以及为其提出确凿证明的依据。我们知道肺结核、禽流感等疾病可通过空气传播,其最有力的证据是某一病毒或疾病仅仅通过表面的轻触就能传播并存活很久。而是否将痰直接吐到地上就很可能造成疾病的传播,打喷嚏或咳嗽时如若使用面巾纸,就阻断了疾病的传播? 孟买大学的Dilip Nadkarni博士,在印度发起反吐痰运动,指出吐痰并不像印度社会通常认为的那样,民众应该更好地了解到吐痰的害处,号召人们放弃公开吐痰这种恶习。他认为吐痰对人们危害很大,尤其是在疾病传播、公共卫生方面。我去印度之前就联系了Nadkarni博士,因为对于他的说法我并不是十分赞同,我需要证据,仅仅做些假设或猜想是不充分的。这开始越来越关乎道德、行为和礼貌,人们尝试去做的就是找到这其中的关联,仅靠假设说吐痰会造成危害或夸大其程度,这是不严谨、有问题的。 我想讨论的是人们对于吐痰行为的态度转变,依据西方社会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诺贝特·埃利亚斯(Norbert Elias)在《文明的进程》一书中的观点,礼貌、礼节、礼仪等我们在社会中应有的行为是经过很长的时间形成的,是千百年间通过两样东西塑造出来的。 同样,珍妮·艾布拉姆斯(Jeanne E. Abrams)也认为,权势之人会率先做出决定再影响社会中的其他人。过了很多年,这些行为就变成普通的日常行为。但是艾布拉姆斯还指出,如果我们看美国20世纪前期的反吐痰运动,很容易发现它与肺结核医疗问题联系在一起。 联系到印度的吐痰问题,有时人们大部分会关注那些缺乏权力的人,通常是工人阶层和一些被认为不懂礼节的人,并认为社会精英不会做出那些不得体行为。这种情况在中国也存在。所以,社会学家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会指出,危险行为和人们不喜欢的社会行为常常与你不喜欢的那个阶层的人有关。 此外,政府在强制推行政策时常常用到恐惧心理。对于那些讨厌吐痰的人来说,“恶心”二字应该是对其吐痰行为所持态度的最好概括。而吐痰也与恐惧相关,有人认为,因吐痰而造成的死亡甚至大于一颗原子弹所造成的危害。因此吐痰对社会来说往往会被认为是危险的。所以,有人认为应该根除吐痰这种极不文明的行为。 三、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反吐痰运动 在座各位有多少人知道这个运动?我在路上没有见到禁止吐痰之类的标语。其实我来之前很期待,因为很多西方人都知道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期间有反吐痰运动。那中国是否将反吐痰运动宣传到了西方?有的人会说,随地吐痰与国家的经济实力不相符,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更容易向外界暴露自己的问题。另外是希望通过奥运中更好的表现,来鼓励中国人参与、贡献和享受自己。还有就是将随地吐痰和不文明联系在一起,认为吐痰和外界的看法有关。 上海在世博会时开展了这样的改进公民行为运动,上海的人们想改善、或者说他们希望外界和到上海来的人看到他们改善了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变得更加文明。减少吐痰行为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减少插队、穿睡衣上街、嚼口香糖等行为。这并不是上海特有的不文明行为,但是这些事情被重点关注了。 在印度,反吐痰运动是非常有限的,我看到那里的人们到处、随时吐痰,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这样,也有很多人认为吐痰恶心而不会这样做, 但许多人还是会吐痰。随地吐痰已经成为印度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印度人喜欢嚼蒌叶。蒌叶与口香糖不一样,它根植于印度文化。 如果是因为人们抗拒改变,这又是为什么? 吐痰行为是如何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中的?可见,随地吐痰应当被理解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一些文化中根深蒂固。比如有位中国女性接受我的问卷调查,听说我在研究吐痰时,她笑了,她说中国人并不认为随地吐痰是一个问题。她认为这种情况在中低阶层的人中比较常见,比如工人、农民。 这位女性在国外受过教育,在她的童年时代,她从不认为这是一件不好的事,她的态度转变与她20多岁时在海外留学7年有关。也有很多接受我调查的人说中国人现在将吐痰视为一个问题。那是不是只有暴露于国际背景下,人们才会说这是一个问题?人们受到越来越高的教育,出国并且看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看待吐痰的观点,或许他们会放弃原有的观点。 四、反吐痰运动的实质 我一直在努力的是,尽管如世界各地的许多人一样感到吐痰是恶心的,但是你对它的感觉如何并不重要,不要把情绪带到这里。我试图了解,吐痰如何随着时间而变化,我们如何理解吐痰,。在亚洲,我看到不同文化中的不同吐痰现象,它展现出不同的形式。你可能注意到当你过马路时有人随地吐痰,但你不会感到惊讶,你可能会想其实我不喜欢那个人这样做,但你可能不会注意到吐痰的其他方式并不影响你个人。也许对外面的世界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问题,但如果外界将历史和文化的因素考虑在内来理解这件事,那么就不会令人感觉到不舒服,像中国或印度这样的国家,可能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人们认识的转变,这种行为会逐步减少。 (本文为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罗斯·孔伯教授日前在上海大学演讲的整理稿,略有删节,原标题为“亚洲吐痰:一种文化现象”。由上海大学历史系、马斯托禁毒政策研究中心乔晶花、陈璐翻译整理,上海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马斯托禁毒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勇安教授校译)
Ⅱ 古印度人把一年定为多少日
古印度人把一年定为360日。
古印度人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一年共360天,所余差额用每隔五年加一闰月的方法来弥补。《鹧鸪氏梵书》将一年分为春、热、雨、秋、寒、冬六季;还有一种分法是将一年分为冬、夏、雨三季。
基本简介: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公元前1500年至前1200年,雅利安人迁入,他们带来了雅利安文化,成为印度教以及印度文学、哲学和艺术的源头,开始了恒河谷地文明。
约公元前6世纪,出现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性,为奴隶制度的萌芽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是印度文化史上灿烂的阶段,形形色色的哲学流派和社会理论蓬勃涌现,产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
Ⅲ 印度人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啊
印度人的平均年龄是26岁。
印度人口总数已经12亿,全国的平均年龄仅26岁,是个非常“年轻”的大国,劳动力十分丰富,用工很便宜。因此认为印度蕴藏着经济发展的爆发力,是有道理的。
印度有分离主义、宗教和种族冲突等很多政治问题,它的腐败很严重,一些地区的贫困问题突出,社会不公平要远比中国严重。然而这些问题的爆炸性奇迹般地在这个国家被慢性释放了,浮在种种不协调之上的印度反而呈现出大的稳定。
(3)印度人吐痰最高多少年扩展阅读
经济学家普拉萨德认为,“与中国相比,印度拥有更廉价且更年轻的劳动力,这些或将提升它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到2021年,印度近2/3人口会成为适龄劳动人口。到2020年,印度人口平均年龄将只有29岁,比中国人口“年轻”8岁。
联合国2015年统计显示,未来30年间世界劳动力市场此消彼长的受益者将是印度。从劳动力数量占比看,印度将从原先的17.8%上升至18.8%,从而超过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劳动力市场。从劳动力价格看,目前印度普通工人工资只有中国同行的1/4到1/5,人力成本优势明显。
从劳动力年龄构成看,虽然尼日尔爾利亚、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的年轻人口比例也将快速提升,但受教育水平及就业环境显然同印度还有差距。总体来看,印度人口数量庞大且年轻人居多,印度劳动力充足这一“人口红利”将在未来30年间逐渐显现。
Ⅳ 近年来,印度人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啊
第一,印度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过高,为每年1.5%(中国是0.7%)
第二,印度人的平均寿命比中国少7年,不足61岁
Ⅳ 印度人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根据资料显示,印度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过高,为每年1.5%,中国为0.3%,印度人的平均寿命比同期的中国人少七岁,所以平均寿命是61岁左右。
(5)印度人吐痰最高多少年扩展阅读:
1、印度人,南亚印度民族集团之一,又译“兴都斯坦人”,主要分布在印度的北方邦、中央邦、德里、拉贾斯坦邦、哈里亚纳邦、比哈尔邦,以及全国各大城市,在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也有分布.
2、印度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的小民族,人口10亿,仅次于我国,居世界第二位。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约有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官方语言。
3、印度人的饮食也于我们不太一样,他们的主食主要有米饭和一种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饼,还有一种油炸的薄饼,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的教徒是绝对不吃牛肉的。
4、还有其他21种地方性的预定官方语言,包括了马拉雅拉姆语、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卡纳达语、孔卡尼语、马拉地语、乌尔都语、古吉拉特语、奥里亚语、旁遮普语、阿萨姆语、喀什米尔语、信德语、尼泊尔语、梵语、曼尼普尔语等,另外登记的还有超过1600种语言。
查考资料:
网络--印度人
Ⅵ 印度人最多活多少岁
最多130岁 印度发现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 据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布朗村的居民讲,生活在这座村子里的老太太戴弗吉·黛维已经至少130岁高龄了。如果她的年龄能够被证实,那么她将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比已知的世界上最长寿的一位中国妇女还大14岁。 昌迪加尔市律师迪内希·库马尔日前对媒体说,尽管黛维没有出生证明,但从她的家史推算,她至少130岁了。他说,黛维25岁时生下大女儿,大女儿20岁结婚,28岁生下儿子凯沙夫·拉姆,而现在拉姆已经80岁了。 库马尔说,他三个月前开始调查黛维的家史,有两个很重要的证据可以证明她的年龄。首先,她的一个孙子已经80岁了。其次,她的一个健在的儿子已经102岁了。 黛维现在的身体依然很结实,她现在还能自己上山捡柴火。她说,自己每天喝两杯牛奶,吃一个小米面包,一辈子只去过两次医院。(新华社) 没有人能够永生。即使我们找到了永葆青春的秘诀而不会衰老,也会因为传染病、凶杀、事故等种种原因而死亡。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以青春期的少年死亡率最低。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为每年0.05%。这意味着即使我们能终身永葆青春,每年也会有0.05%的人因为种种原因而死去,只有95%的人能活到 100岁,50%的人能活到1000岁。 但是反过来看,衰老无疑是导致我们死亡的最主要的因素,它使得我们没有人能活到1000岁,而只有极少数非常幸运的人能活到100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的千古绝唱,可以转化为一个千古难题:人究竟能活到多老?这个问题,又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人类最长寿命是多少?人类平均寿命是多少?每个人的预期寿命又是多少? 尽管一直有人试图推算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长寿命,这些推算,不管是出于迷信还是号称根据科学,都站不住脚。事实上,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存在一个可以活到但又必死无疑的年龄上限。自然选择不可能进化出这样的“设计”。虽然每个人都终将会衰老而死,但衰老是一个使生命“机器”逐渐磨损的过程,并不存在一个在逐步逼近的上限。我们可以确定地说,没有人能活到千岁、万岁,但是无法确知多少岁是人能活到的最高年限。打个比方,就像汽车厂推出了一款新车,我们知道它一直使用下去终将会报废,我们也可以根据当初的设计估计其使用寿命,但是除非我们特地设计了一种装置让它在达到该使用寿命时自动报废,否则在过了使用寿命后,肯定还会有一些车可以继续使用。我们无法推知它们的最长使用寿命是多少,唯一的办法是调查所有这款车的使用寿命,找到某一辆寿命最长的,就把它当做这款车的已知最长寿命。人的最长寿命也是如此。我们无法从理论上推算,而是把有史以来寿命最长者,做为人类的已知最长寿命。 谁是有史以来最长寿的人呢?大家可能马上会想到中国寿星的象征彭祖。据说他生于夏代,到商末时已800岁。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正式的历史记载,也即所谓“正史”或24史,要可靠一些。明朝谢肇浙在《五杂组》一书中曾做过统计:“人寿不过百岁,数之终也,故过百二十不死,谓之失归之妖。然汉窦公,年一百八十。晋赵逸,二百岁。元魏罗结,一百七岁,总三十六曹事,精爽不衰,至一百二十乃死。洛阳李元爽,年百三十六岁。钟离人顾思远,年一百十二岁,食兼于人,头有肉角。穰城有人二百四十岁,不复食谷,惟饮曾孙妇乳。荆州上津县人张元始,一百一十六岁,膂力过人,进食不异。范明友鲜卑奴,二百五十岁。…… 此皆正史所载。”其中“洛阳李元爽”,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九老图诗序》一文中提到的。他晚年定居洛阳,74岁时与八位年纪比他大的老人组织了一个“九老会”,其中最老者就是李元爽,时年136岁。按照这些记载,活过120岁者代不乏人,甚至有的活到二百多岁。 国外也有类似的传说和记载。犹太《圣经·创世记》声称在大洪水之前,人类的寿命都长得不可思议,长寿冠军是玛土撒拉,活了九百六十九岁。这当然也是无稽之谈。有趣的是,和《五杂组》一样,《创世记》也让上帝把后人的最高寿命定为一百二十岁(“耶和华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然而他的日子还可到一百二十年。”)。不过西方历史上,也有活过这个神定年限的记载。最着名的是英国老寿星托马斯·帕尔(Thomas Parr)。此老是什罗郡的农民,其教区纪事录记载他于1483年受洗。法律文件记载他于1518年继承了其父的遗产(一个小农庄)。结婚纪录称他于 1563年首次结婚,时年80,后生下一子一女,均夭折。在他100岁时,由于对妻子不忠并生下一个私生子,他在教堂穿白衣服赎罪。在结发妻子死后10 年,他于1605年第二次结婚,时年122岁。1635年,阿伦顿尔伯爵在视察什罗郡时,听说了帕尔的事迹,便将他带到伦敦晋见国王查尔斯一世。此时帕尔已失明20年,但以其机智颇得国王的欢心,受到良好的款待,并为其画像。不幸几个星期后,在享用宫廷大宴时,当场死亡。血液循环的发现者、御医哈维解剖了其尸体,将其死因归咎为“因不习惯豪华饮食引起的急性消化不良”。查尔斯一世下令将帕尔葬在只用于埋葬国王和伟人的威斯特敏士特教堂,坟墓至今犹存,墓志铭称他“活了十个王朝,……享年152岁,于1635年11月15日葬于此。” 但是这些历史记载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其准确可靠。在尊重老人的传统社会,人们有意无意地倾向于夸大自己的年龄,因此对他们的说法,值得怀疑。例如对帕尔而言,我们知道其准确的死亡年份,甚至他的死亡鉴定书至今也保留着,但是却没有可靠的资料证明他的确生于1483年。最可靠的出生纪录是出生证书,而这是在近代才出现的。我们可以确认的、有确凿的文件证明的、有史以来的长寿冠军是一位法国女人詹妮·路易·卡门(Jeanne Louise Calment)。她的出生证书表明她出生于1875年2月21日。她送走了她的丈夫(死于1942年),他们的独生女(死于1934年)和独生孙子(死于1963年)。在1965年,一位律师和她签署了一项协议,每个月给她500美元生活费,以便在她死后继承她居住的公寓。这位律师当时才47岁,而她已 90岁,这笔买卖对律师来说看来很合算。不幸的是,30年后,这位律师在支付了184000美元、超过了该公寓市场价的一倍后,以77岁高龄去世,却还没能将该公寓收为己有,因为卡门夫人还活得好好的,而根据协议,律师家属必须继续每月支付卡门夫人生活费。在85岁的时候,卡门夫人开始学击剑。100岁的时候,她还在骑自行车。110岁时才搬进养老院。121岁生日时,她发行了一张名为“时间主妇”的唱片,内容为在音乐背景下回忆往事。这时她已双目失明,耳朵差不多聋了,也离不开轮椅,但仍然精神饱满、智力正常。1997年8月4日,她在养老院去世,享年122岁164天。最长寿的男人是日本人泉重千代,于1864年6月29日出生于鹿儿岛县德之岛的伊仙町,卒于1986年2月21日,享年120岁237天。他一直工作到105岁。 卡门夫人去世后,生于1887年1月21日的美国密歇根州的毛德·菲里斯-路斯(Maude Ferris-Luse)夫人成了长寿冠军。她在2002年3月18日去世后,长寿冠军的称号转授给日本鹿儿岛市女性北乡门真,1887年9月16日也出生在伊仙町。健在的男性最长寿者是居住在日本福冈县小郡市的中愿寺雄吉,出生于1889年3月23日。能够活到114岁以上的人极少,据估计每21亿人中才出现一个。没人知道这些人的寿命是否能超过卡门夫人。我们现在只能把人类最长寿命定为122岁。但是这个纪录在将来肯定会被突破,特别是随着人口膨胀,参与长寿赛跑的人数增多,而且随着医疗、营养条件的改善,有越来越多的人得以活到其天然年寿,那么出现破纪录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 没有人能够知道任意一个人的寿命能有多长。但是我们可以用统计学的方法预测某个人群的平均寿命,这叫做人均预期寿命。如果我们要知道某个人群的预期寿命,最直接的也最准确的办法是在他们全部死亡后,计算其平均寿命。但是这种做法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要等待一个世纪以上才能做统计。在实际上,人口学家采用的是一种间接的、较不准确然而要简单得多的统计办法。多年以来,许多国家的政府都统计每年出生和死亡人数,以及死者的年龄。人口普查也统计在每个年龄还健在的人数。这些信息综合在一起,使得人口学家可以计算每个年龄的人的死亡危险性和活到下一年的概率。这一生存概率组成了一张“生命表”,显示对任一年龄的人群的预期寿命的估计。这种估计被称为“周期性预期寿命”,它会根据每一年的统计结果而有所变动。200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1.8 岁,而1981年为67.77岁,20年间增加了4岁。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仅有35岁。据联合国人口处公布的《世界人口前景:2000年修订版》,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为75岁,而发展中国家则为63岁。这表明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个别地区已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例如根据上海市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处的统计,2000年上海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8.77岁,其中男性为76.71岁,女性为80.81岁。 不同年龄的人的预期寿命就组成了一张“生命表”。生命表一般将男性和女性分开,并包括三栏:平均余命年数、平均余命天数和活到下个生日的概率。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的生命表,在2000年出生的男婴和女婴,他们的平均余命——也就是从2000年到死亡的平均寿命——分别是73.5年(26000 天)和79.6年(29000天)。如果你在2000年是一位35岁的美国男性,这张表表明平均来说你还有14902天(40.8年)可活。注意平均余命是平均值,也就是说,对35岁男性而言,约有一半的存活天数将超过14902天,另一半则活不到这么多天。这张表还告诉你活到36岁的可能性是 99.8%。 仔细观察生命表中活到下一个生日的概率,可以发现各个年龄段的概率不同,少年儿童的概率最高,在60岁以前这个概率都保持在99%左右,之后开始逐步下降,90岁后急剧下降。对110岁的老人,能活到下个生日的概率还不到一半。这个概率,反映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的死亡率的差异。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是 19世纪一位名叫本杰明·贡培兹(Benjamin Gompertz)的英国保险统计师。1825年,贡培兹在为英国一家保险公司工作时,试图找到一个估计各年龄段的死亡率的简捷办法,这对人寿保险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收集、统计了他所在地区的死亡率后,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规律:婴儿有较高的死亡率,随后每年都下降,直到10-15岁青春期时死亡率达到最低点。青春期之后,死亡率急剧增加,大约每10年翻一番(也就是25岁死亡的可能性是15岁的一倍,35岁是25岁的一倍,依此类推),这个趋势一直持续到80岁。贡培兹接下来调查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英国、法国和瑞典的死亡率,都发现了同一模式。于是他认为他发现了一个自然规律——“死亡率定律”。后来的研究者发现,这个定律也适用于其他动物:在性成熟时期,动物的死亡率达到了最低点,之后开始成指数增长。贡培兹定律的背后有其生物学原因。自然选择是通过生殖起作用的,如果体内有害的因素(例如致病基因)再生.
采纳哦
Ⅶ 印度人口有多少人2021年
截止2021年4月,印度人口13.24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全国共有100多个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30%,其余分别为: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纳达族占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
印度的种族主要分为五个类型,以进入印度的时间先后排序,分别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即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蒙古利亚人(即黄种人,亦称亚美人种)、达罗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构成了现今印度人口的绝大部分,一般意义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们。
(7)印度人吐痰最高多少年扩展阅读:
印度人做菜喜欢用调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姜、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还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黄和茴香等20多种香料调制而成的一种香辣调料,呈黄色粉末状。
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饮食习惯也不同。印度教徒绝对不吃牛肉,因为他们把牛奉为神牛。穆斯林不吃猪肉,但大啖牛肉。
Ⅷ 刑法最高刑期为多少年
法律分析:判刑最高应当是25年。依据我国刑法规定,有期徒刑的期限,在一般情况下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但是如果出现数罪并罚的情况,有期徒刑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九条 数罪并罚的一般原则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Ⅸ 受不了中国人吐痰 印度人吐痰吗
不管是哪里人,只是随地吐痰我都讨厌,看着心里就不舒服。
Ⅹ 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最高刑期是多少年
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刑法 第六十九条【判决宣告前一人犯数罪的并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 拘役和管制 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第七十条【判决宣告后发现漏罪的并罚】判决宣告以后, 刑罚执行完 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 第七十一条【判决宣告后又犯新罪的并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