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二战远征军的几千辆坦克全报废在缅甸呢
首先二战期间(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根本没有上千辆坦克。中国军队在抗战前和战争期间先后从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和美国进口了一些坦克和装甲车,累计数量都没有超过1000辆。其中较着名的是1938年从苏联获得的80多辆T-26轻型坦克,装备当时全国唯一的机械化军第5军。这些坦克在1939—1940年昆仑关战役中发挥了一些作用。1942年5军作为远征军一部赴缅甸参战,因运输问题仅有少量装甲车到达缅甸。5月中国远征军兵败,日军乘势侵占滇西。溃败的远征军第5军士兵将一些T-26坦克遗弃在滇缅公路,其中有2辆后来被日军作为固定式装甲碉堡部署在松山。1944年远征军围攻松山时将其破坏。
在美英盟国的帮助下,中国以部分撤退到到印度的远征军为基础成立美械化装备的中国驻印军,包含由6个混合坦克营组成的中美第1临时战车群,其中只有1、2营是作战营,其余为训练营。1943年下半年起,这支精锐部队在史迪威的指挥下开始发动缅北反攻。1944年3月,中国驻印军战车第1营主要使用M3斯图尔特轻型坦克在瓦鲁班协同步兵攻击日军18师团前线指挥部,缴获其关防大印,一时名声大振。在后来的八莫等战役中国驻印军战车部队也为打通中印公路交通线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总之,所谓远征军几千辆坦克报废在缅甸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B. 印度军工被中国甩了十条街是真的吗
印度军工一向被人所吐槽,每次看到印度买了什么,或者要建造什么,大家都会一笑而过。中国和印度是邻居,又同是四大古文明的发源地,经常被人拿来比较,很多人都说印度军工被中国甩了十条街,这可信吗?
印度军工进步缓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能把握好资源,如果他们每次购入军火时,能够引进技术,进行仿制,才能进一步变成自主研制。相比之下,中国做的明显优秀很多,曾几何时我国的军工也在世界不够看,但是我们肯于钻研,想办法学习别人。说句稍微夸张的话,就算是个报废成渣的军事装备,到了中国专家手里,也一定想办法看出端倪,弄出属于中国自己的产品。所以说印度军工差,只能怪其眼高手低,不爱动脑。
印度加油先把子弹国产了看好三哥3年内一定成功
C. 印度每年都有大量的战机坠毁,印度空军缘何成为“寡妇制造者”
因为伴随着战机坠毁,有很多印度士兵牺牲了,所以是寡妇制造者。
D. 印度7.4万美元卖航母为啥没人要
印度50万卖航母为啥没人要?真是一个搞笑的国家
印度7.4万美元卖航母为啥没人要?理由只有一个字:怕
2019年的12月真热闹,正当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号下水服役时,印度传来一个重磅消息,维特拉号航母要拍卖了!只要拿7.4万美元保证金就能参加竞拍。结果很尴尬,挂了好长时间,居然没有人参加竞拍。印度军方只能悄悄下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为印度军事史上的骄傲,印度军方未必愿意把这艘报废航母卖给别人呢。
比如,巴基斯坦,应该挺想买的。
E. 为什么各国都会把军火卖给印度
印度能够在全世界几个军事大国买到他们想要的先进武器以及技术。这个不难解释,我们先看几张图。
这真不是看不起印度,印度空军近30年来战绩事故480余起,致死人员超200人,被讥讽为”飞行棺材”。不管经过多年战火检验的成熟机型还是最新装备的高新武器,印度人都能给你弄报废。
F. 印度看起来这么穷,为何买武器却以“亿”为单位
急着想当地区在国,又没能力自主研发。只好向几个大国购买。这样拖累了国内人民的福利和基础建设。
打肿脸充胖子。
G. 印度为何还在使用着十九世纪的“李·恩菲尔德”步枪
使用恩菲尔德步枪的主要是准军事部队,包括警察、还有什么特别警察什么的。
现在,印度军方已经不使用恩菲尔德步枪了,主要是警察一类的准军事部队使用。对于警察来说,背着一支步枪在外边一站,震慑力肯定是要超过腰里别一支小手枪,这个是人的天性使然。特别是印度这样枪支不是很普及的国家。
一般像民兵什么的准军事部队用一用恩菲尔德还是没问题的。
印度有的警察也使用FNL步枪了。
对于恩菲尔德步枪来说,本身性能还不错,使用.303枪弹在同时代的全威力步枪弹中算是威力稍微小一点的,不过也是全威力步枪弹。而且由于开闩力比较小,所以射速快,有手动半自动的称号。而且对于印度来说,过去长期使用这种步枪,所以对于如何维护步枪也是很有经验,在使用上不存在任何问题,不会出现像谷子地说的“这枪不好用”的问题。
恩菲尔德步枪在印度的地位就像中国的56式半自动,现在能用就继续用着,平时维持治安什么的还是能够满足任务的需要,所以就先用着呗。等用烂了,等有钱了,再换也不迟。
在孟买恐怖袭击事件中,使用恩菲尔德步枪的印度警察抵挡不住使用AK的恐怖分子,这个很正常。这种恐怖袭击事件就不是一般警察能解决的,这事都是给特警或者说SWAT小队解决的。
H. 中印战争胜利后为什么要把印方装备如数交还
以下几个原因。
1、表示政治上的姿态,意味着我们对印度领土没兴趣,是别人逼迫我们打的,我们做到了仁至义尽。再次表明在国际政治中,中国仍然没有掌握利益至上和丛林法则。
2、武器无法运回来。藏南的交通条件根本没法把缴获运回来,马上就要下雪封山了,预期丢弃,不如利用起来。
3、缴获的都是陆军武器,中国军队装备已经系列化,不再会用缴获武器了,没有太多尖端技术,留着用处不大,我相信需要保留和拆卸的武器已经运回了。
4、未尝没有羞辱印度的意思。
I. 中国和印度军力对比
在军事上,首先看军事技术。印度的导弹技术大约相当中国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导弹的水平达不到中国巨浪1的水平。当时中国已经拥有洲际导弹和核潜艇,而印度到现在还不具备独立发展这两项技术的能力。印度发展的蓝天防空导弹其弹体来源于前苏联的萨姆6,三叉戟低空导弹存在严重技术问题,性能还不如中国80年代发展的红7。中国在当时高空防空已经发展了TMD的“反击”。
航空技术是印度与中国差距最小的军事技术领域。因为中国主要精力投入导弹方面,相对航空技术投入少,独立能力比较导弹和航天技术差一些。但是来自国外的技术封锁使中国的航空工业获得了非常宝贵的独立开发能力。印度航空工业一直依靠外国的技术援助,依靠外国产品生产许可证生产先进战斗机,因此虽然在一段时期内印度装备战斗机比中国先进,但是印度一直没有获得完整的航空技术能力。在开放以后得到国外先进技术的支持以后,最近10几年中国航空技术突飞猛进已经远远将印度抛在身后。这是综合国力和综合技术能力和工业能力的差距。中国出口技术给巴基斯坦的FC-1在近两年不断采用新技术升级使得其技术完全超过印度的LCA轻型战斗机,在气动设计、发动机、机载武器等方面优于LCA成为一型高性能中档战斗机。
在海军装备方面,印度根本没有一个强大的造船工业,因此印度强大的海军只能是沙滩上的大厦。印度的国产军舰必须依靠外国提供全部技术,包括设计、船体材料和建造工艺、动力、武器、雷达以及总体等等。一旦失去外国技术援助印度立即一筹莫展。如核潜艇是印度一直梦寐以求的装备,但外国由于防止核扩散条约的限制无法提供印度技术援助,几十年印度只好干等这毫无办法。虽然印度已经特许生产过先进潜艇如德国209级和俄罗斯“K”级。但是现在印度还是要依靠外国来援助才能制造潜艇。中国核潜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现在中国海军舰艇的技术水平已经基本达到欧洲的水平,超过俄罗斯。现在影响到中国军工技术水平的主要是基础工业水平。
在陆军技术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现在还不能生产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陆军不想要。进口重炮还要进口炮弹。总之在低技术的陆军武器装备上印度仍然没有自主生产能力。
总体上看,印度的军事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只是在个别的方面如计算机方面可以自己生产,当然IC还要进口。
印度的军事能力,依靠进口装备和技术,印度保持了与中国相当的军事技术装备。因为中国庞大的军队不可能迅速全部换装新装备,同时也没有这个需要。但是印度的军事力量的发展极度不平衡。中国军费使用上大致装备采购、人员开支、训练和装备维护各占三分之一。而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员和训练、装备维护的开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军费开支主要是人头费和装备采购费,而训练和装备维护费占比例不和理。海军航母舰队基本上是驻港舰队,空军飞机事故率居高不下,陆军坦克等装备的完好率极低都是这种情况的体现。印度的装备体系非常混乱,表现出缺乏军事管理能力。印度陆军光步枪的子弹就有7.7毫米、北约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种体制,而且在部队装备5.56毫米步枪以后,居然没有安排子弹生产。只好到国际市场上采购了几千万发子弹。
从历史上看,印度从来是在战争发动前突击在国际军火市场上采购弹药和武器零部件来提高装备的完好率和战备率。这样的情况使得印度非常难以应付突发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下卡吉尔冲突就是例证。印度在这样一场小规模的边境冲突中,对手还是穆斯林武装,几乎用光了库存的大口径炮弹,战后在国际市场突击采购。从这种情况来看,印军虽然装备比较先进,但后勤和管理非常落后,这在1963年与中国的边境冲突中已经表现出来了。但现在并没有显着改进,这是印军的软肋。印军没有能力进行一场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规模,甚至如上甘岭战役这样规模的战役也没有能力持续进行,上甘岭美军消耗炮弹130万发,志愿军消耗炮弹40万发,战役持续40多天。
看起来印度的战略是在印度设定的条件下,即在印度选定的战场、时间、战争规模等条件下、进行一场预有准备的中低规模的高技术战争。如甲午战争日本突袭中国、日俄战争日本突袭俄罗斯远东舰队。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在战争一开始就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后依据有利的战场形势,通过谈判和国际斡旋获得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因此印度必然采取精兵主义,从印美空军对抗演习看印度空军的精锐有着不可忽视的战斗力。但是这个战略存在着致命的缺点,就是如果对手不按照印度的设想出牌,印度缺乏应变的准备和能力。在1963年印度与中国的冲突中就发生了这种情况。中国的反应超过了印度的估计,结果印军遭到惨败。
从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实力比中国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别是长期竞争的潜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冲突中双方的技术差距不明显。但可以运用的战术方面的差距和后勤能力仍然存在着显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