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为什么总是无法忘掉1962年的中印战争
因为1962年的中印战争,是由印度事先准备好发动的战争,在战争中使用了它最精锐的一个旅,战中开始没几天该旅长被击毙。士气被瓦解,要不是中国本着友好的目的,可以直接进入印度本土。那是的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印度一直记恨中国。祝你生活愉快
B. 印度怎么看待1962年中印边境战的惨败
很不甘心,很不服气,处心积虑地想找回场子来。
C. 62年印度战败的原因它们不是有美国和苏联的支持吗
我觉得印度失败原因不用太多讲,主要就是印度军队战斗力太差,无数次的战争已经表明了印度很难打胜仗。
D. 都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为何印度对62年战争依旧耿耿于怀呢
因为那场战争彻底地挫败了印度人的士气,在结束了两百多年英国的殖民统治后,印度也开始有了成为世界大国的梦想。以至于开国之初,就提出了要做一个超级大国的目标。所以当时印度蒸蒸日上,发展稳定,而且国土广大,人口众多,还领导了不结盟运动,在南亚的对外战争中气势雄厚,打败了葡萄牙,法国等。
在世界现代史上,发生了几百场战争,所以对于1962年的这场小规模的战争,世界史都懒得关注。毕竟只打了一个多月,而且军队数量都不大,快速开打,快速结束。所以在国际上都将这场战争看作一场小规模的边界战争,不足为道也,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也是非常小的而且对我国来说,在历次战争中规模也不大,所以基本上就是一场小战。距离现在都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时间也是很久远了,更加应该冲淡战争带来的影响。但是对于印度来说,却并不是如此,印度至今都对这场战争耿耿于怀,而且提到这场战争,都是满脸的可惜和沮丧。甚至很多人还在为这场小规模战争,印度的惨败而难以接受……
E. 印度为什么输掉了一九六二年战争
公认的原因是:
尼赫鲁是理想主义者,那个年代,第三世界国家是以印度为首的,不结盟运动也是印度发起的,中国只是积极响应。尼赫鲁这个人不是很成熟,可以说整个印度因为是非暴力独立的,所以都比较理想化。
理想化的例子一个是甘地曾经劝说让犹太人全部自杀以唤醒希特勒,还劝蒋介石不要抵抗日本。另一个例子就是尼赫鲁的前进政策,他当时用这招逼走了荷兰的殖民者,就想当然地认为在中国背后安插几个哨所中国就能知难而退,完全不顾及“中国朝鲜战争面对美国都不曾后退,何况印度!“这个事实。所以中国反击的时候印度完全不知所措。
种姓制度:印度军队很奇怪,一旦军官或者上级部队被俘,下面的人不抵抗也不逃跑,就是不知所措,然后被俘。
然后就是印度作战经验匮乏,朝鲜战场的李维而评价中国是,中国能把最简陋的武器最大程度的利用,战术层面感觉任何国家都搞不过GCD。何况印度根本没有独自作战过,国内连个兵书都没有,全部历史都是哲学史。
原因还有很多,不一一举出,这场战争沉重打击了印度的民族自尊心,其第三世界领头羊身份的威望大减,此后50多年,直到今天,还活在中国的阴影之下。PS:印度民族自尊心比任何国家都强烈,强烈到其最初外交政策就像朝鲜一样,对任何国家包括援助印度的西方国家都颐指气使。直到中印战争将其打醒。
F. 印度人怎么看待1962中印战争
派驻印度的美国军事专家理乍得·安德鲁斯准将对外称:这是一场中国形势的“歼灭战的开始”。我们在韩战中多次领教过这种手法。印度通往前方的军事补给线,完全被中国军队切断。士兵们在缺乏食物的战斗状态下,开始出现大面积涣散。随即,中国军队抓住有力战机,开始发起“中国形式的”歼灭战。短短8个小时。印度号称“东亚1,2旅的”2支主力部队被尽数歼灭。此时,中国军队继续向前推进。其先遣部队,已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围50公里处。其深入印度作战达212公里。但是,此时中国政府作出了让印度人惊讶的决定,中国军队开始快速回撤。中国在后期正式宣布:中印自卫战争结束。而且,中国方面归还了包括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在内3968名战俘,以及全部缴获的印度军队的武器装备。
中国军队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 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击毙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 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1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1524名)。
由于受战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限制,这场战争基本上是双方的步兵部队参与,在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双方的步兵装备。中国军队步兵武器是新换装不久的56式系列班用武器(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56式班用机枪),而印度士兵手中是二战英国军队制式装备李-恩菲尔德步枪和司登II、III及斯特林L2A3 冲锋枪,印军使用的轻机枪是布伦MKII、III轻机枪。其他的不谈,印军武器装备还停留在1947年的水平上,而我军轻武器比印军的要先进2代,比英美援助印军的先进1代。战场上,中国军队战士对大量缴获的还没开箱的英美自动武器根本就不屑一顾。双方士兵的战斗素质也没有在一个档次上,除了廓尔喀这支雇佣兵部队,印度人从来就不是英勇的战士。
这次战争一举粉碎了印度的“前进政策”,维持了中印边境近40年的和平局面,超过当时“1场战争管30年”的估计。最重要的是中国军队击败了来自当时世界上军事两大最强大阵营,北约以及华约联合支持的印度。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即便是在现在的先进条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G. 为什么会输掉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
中印战争最为人注意的是战斗大多发生在恶劣的环境下,尤其是在高海拔的情形下,不少大规模的冲突都发生在超过4250米以上的高度,中印双方同时也存在着物流和补给不易的问题。这场战争普遍聚焦在陆军的战斗上,因为地形的关系,双方的海空军几乎没有参与这次战争冲突。
中国政府以亚洲和平和中印友谊为重,对印度的武装侵占活动一直采取克制忍让态度,并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而印度媒体总结说,那场战斗发生在海拔4250米以上地区,又是冬天,印度军队缺乏冬天作战的装备,又深陷中国人海战术的包围。更致命的是,尼赫鲁和他的国防部长梅农误判了形势,要求部队在中印边界执行“前进政策”,不断安插据点的他们相信中国不会动手,结果伤了心的尼赫鲁在1964年5月去世。将此次战争作以“一个月阵亡3770人”的代价输掉了“天堂门口的战争”
在1962年输掉与中国的战争之后,尼赫鲁在印度上院发表陈述,指出本国在这场战争中认识到今日的世界不会有弱国的位置。事实上,在那之后的四十五年里,印度官方和民间一直在进行反思。
最近,专栏作家特贾斯·帕特尔(Tejas Patel)在印度NDTV的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为什么印度输掉了1962年边境战争》(Why India lost the 1962 border war?)的文章,他认为正是当时的印度领导人导致了本国的失败,总理尼赫鲁和国防部长梅农过于自信,自认为能够通过外交手段化解危机,他们相信即使推行“前进政策”,中国也不会敢于攻击印度。帕特尔还认为当时的情报局负责人穆里克(B.N.Mullick)也应该为此负责。
H.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印度军队为何损兵折将如此大败
因为他们轻敌了。印度军队觉得中国的解放军队伍武力不强,是支不入流的军队。内心一直觉得自己会获胜,既没有战略部署也没有中方军队的详细情形,两眼摸黑地上战场,输是必然的。一味地轻敌自然只会造成战争的失败。
看得出来,1962年印度军队的失败是必然的。当他们从一开始就轻视对手,不去了解对手的军事情况,没有对作战方略进行统一的部署,甚至连针对高原地区的相应措施都没有,这就已经注定了印度军队的失败。骄兵必败,这句中国的古话适用于世界上所有的军队。而这一次的失败也让印度人耿耿于怀。
I. 1962年中印战争的得失。
这场战争打击了印度的侵略势力,鼓舞了人心。稳定了中国边界的局势。
我军战果
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军队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击毙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缴获:飞机5架、坦克9辆、汽车437辆、88mm加农炮13门、88mm榴弹炮36门、75mm山炮12门、106.7mm迫击炮27门、106mm无后座力炮6门、81mm迫击炮142门、51mm迫击炮144门、轻重机枪631挺、长短枪5,772支、火箭筒112具、枪榴弹发射器(掷弹筒)32具、枪弹4,120,591发、炮弹79,720发、手榴弹16,921枚、地雷14848枚,电台(报话机)520部,炮兵观测仪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我军损失情况
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524名)消耗:炮弹22,976发、枪弹701,342发、手榴弹7,080枚、爆破筒64节、炸药2,050kg,喷火油料677L,损坏122mm榴弹炮1门、机枪18挺、长短枪81支、40mm火箭筒2具、电台(步话机)5部、汽车12台。
J. 印度人怎么看1962年的中印战争
官方一直说自己是被偷袭了,造成了失利,然后基本上这个心态“不是国军太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
其实边境线上一直都有摩擦,双方高层也都很清楚,这次的对峙不过是洞朗地区太重要了,一旦这条道路修通,就真没三哥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