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街头采访普通民众对中国的印象如何

印度街头采访普通民众对中国的印象如何

发布时间:2022-10-09 15:19:46

Ⅰ 印度街头:印度人认为中国哪个城市好

当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越来越好时,我们就会在网上看到其他国家的新闻报道,可以看见其他国家的现状。但是唯独印度这个国家的“信号”是最差的,他们总认为我国发展比他们还落后,哪怕看到现状后也依旧觉得我国发展落后,笔者就将其归结到他们爱国吧。


为了更好地认识到印度人对我们的看法,有人专门去印度访问,询问印度人中国哪个城市是最好的,没想到他的访问过程让他那么心累。



读者们,你们喜欢印度哪座城市呢?欢迎在下方留言。

Ⅱ 印度人怎样看中国

在中国的印度人,主要居住在北京、上海两等地,他们是这样看中国的:

1、上海印度人协会主席阿密特·怀卡尔认为:上海很安全

上海印度人协会主席阿密特·怀卡尔的老家是印度中部的那格浦尔。2009年,怀卡尔当时所在的一家德国企业把他派遣到上海,担任亚太区销售高级副总裁。现在,他11岁的大儿子和7岁的小儿子都在上海上学。2012年,怀卡尔被选为印度人协会主席,这个2006年由“上海印度女性联盟”和“上海印度商人联盟”合并的印度人社团,在他负责的这3年里,会员从700人增加到1500人。在印度人协会的网站上,能查到所有委员会成员的手机号和电子邮箱,协会成员的名字和手机号也都在年度刊物上公开。

怀卡尔说,印度人协会经常组织公益活动,联络在华印度人的感情,比如一年一度的印度排灯节公益晚会。此外,他们也愿意为上海市民做些贡献。去年11月,上百名印度人协会的成员在上海市血液中心参加献血。等到今年6月14日“世界献血日”时,协会还会举行这样的活动。怀卡尔说:“我们很高兴这样做。”采访中,怀卡尔再三称赞中国人的守时和勤奋,他还说:“每次遇到新来的印度人,我都会告诉他上海给我们的安全感超过世界很多地方。我们应该给上海颁一个‘安全奖’。”

普拉迪普·库马尔和太太安·丽塔住在上海世贸滨江花园的高层公寓里,天气好的日子,从他们家的客厅能俯瞰黄浦江。在这个高档社区,总共住着七八十户印度人。库马尔来自印度首都新德里,有在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的香港、上海等地做跨国企业高管的经历。2006年,库马尔看到中国咨询行业的机遇,创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同时也是另一家咨询公司的合伙人。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那时中国的GDP增速很快,相关政策使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和运营非常容易,商业发展前景很好。

上海的生活让库马尔一家感到满意。谈到在广场跳舞的中国大妈,已经当上奶奶的丽塔说:“中国老年人比印度老年人更活跃,也更快乐,退休仿佛是他们新生活的开始。”由于一家人都是素食主义者,丽塔还教会来家的钟点工做印度菜,这大大提高了他们在上海生活的幸福感。现在,丽塔是上海一家名为“米饭妈妈”的公益组织成员,她们致力于帮助上海的弱势儿童群体。丽塔说:“印度人与西方人差别很大。中国人把我们看成半个外国人,因为我们的语言、相貌,也因为我们的亚洲特性。我很高兴,当地人接纳了我们。”

2、北京泰姬楼印度餐厅总经理麦赫诺·帕斯塔卡亚说:“印度要向中国学习

生活在中国的印度人,有时愿意把两国做对比。北京泰姬楼印度餐厅总经理麦赫诺·帕斯塔卡亚来中国24年了,1997年他娶了中国妻子,1998年在北京国贸开了第一家印度餐厅。帕斯塔卡亚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在印度创业,想出一个“工业厨房”的点子,和做外卖差不多,但不太顺利。几年后,他决定出去闯闯,曾考虑过到颇受印度人欢迎的中东地区,那里有700多万印度人,直到一个朋友问他“要不要一起去中国”。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帕斯塔卡亚对中国一无所知,但他还是做出了选择。来中国不久,就认识了会说英语的郑女士,用帕斯塔卡亚的话说:“印中文化真的有很多不同,我们认真交往、磨合了好几年,1997年才结婚。”那时候,他想买咖喱等家乡的调料要去友谊商店,但现在方便多了,网购就可以解决。说起北京的变化,帕斯塔卡亚侃侃而谈:“那时刚修完的二环路、三环路没过多久就又拥堵了。以后北京有七环也不奇怪。”对于北京的雾霾,他也会抱怨,但他觉得“污染和发展有关,哪个国家都一样,印度也有污染”,而且北京近几年已经好多了,几乎没有沙尘暴。

帕斯塔卡亚在北京开的印度餐厅很受欢迎,吸引了很多社会名流。短短几年内,他又开了两家分店。生意走上正轨,让帕斯塔卡亚更热衷于传播印度文化,他说:“很多中国人对瑜伽的印象就是减肥美体,其实它更强调呼吸冥想,是用来修身养性的。我希望能尽一己之力,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印度。”

来自印度南部城市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的珊妮,是独生女,她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字“月光”,是当年一个去印度的中国女孩给起的。月光很喜欢这个名字,来中国后,她得知“月光”有了新的含义,不过,这个开朗的女孩笑着说:“在中国发展不可能成‘月光族’的,这也是我来中国的原因。”月光说,印度人口多,很多人都有兄弟姐妹,所以像她这样的独生子女很少见。

月光的父亲曾在英国、中国香港经商,她13岁首次来中国时第一站就是香港,然后又去了广州和深圳。月光说:“你问100个印度人刚来中国时是否适应,可能99个都说不适应,因为印中的文化差异很大。可是我很适应,我想是因为从小到大我一直都和中国有联系的原因。”现在,她最喜欢的中国小吃依然是粤菜系中的虾饺。一年半前,月光到北京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MBA。谈到为什么放弃美国名校而选择中国大学时,月光说,印度以前是英国殖民地,印地语和英语都是官方语言,她在印度的商学院里学到的知识也都以欧美为范本,因此,选择去美国留学意义不大。相反,她认为,再过二三十年中国肯定能超越美国,因此,她想“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见证历史”。月光说,印度要向中国学习的地方很多,我注意到中国商场里的售货员、旅游景点咨询处和高速公路收费站等服务场所的工作人员多是女性,而这些工作在印度都是由男性来做。

来自印度班加罗尔的尼廷·达尼在意大利读研时,一次到上海实习的机会让他对中国产生兴趣。2011年毕业后,达尼来到上海,现在,他是一家名为“绿色倡议”的环保组织负责人,同时兼职做室内摄影和建筑咨询。“绿色倡议”经常组织宣传环保的活动,如每月邀请环保产业的相关专家和高管讲座,每次参加的人数都有上百人。达尼对政治话题不感兴趣,但更关注中国政府的环保举措。达尼说:“在印度,环保问题还没有像在中国这样被重视。印度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仍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大气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最近才被重视。”

达尼认为中国政府的治理很出色。他举例说:“与上海相比,班加罗尔的交通很差。10公里的路程,我需要花一小时甚至一个多小时。”但他觉得,印度在旅游业上有优势,景观和风俗仍保持原貌,但在中国,“所有的东西都被装点过,越来越西方化”。对达尼来说,他希望可以简化来中国的签证手续。

3、印度学者:“印中不要因为纠结过去错过良机”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执行秘书长苗绿博士说:生活和工作在中国的4.5万印度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着推动作用,通过人员往来可以增进了解,促进中印两国经贸、文化发展。但是人口大国印度在中国的人数还不够多。

一位在中国生活了8年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学者说:印中两国媒体有时会有关于对方国家的负面报道,如炒边境话题,其实印度普通百姓不太关注这些报道。他认为,欧美媒体也经常有对印度的负面报道,这很正常,西方不愿接受其他国家崛起的事实。说起1962年的那场战争,他认为,印中合作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因为纠结过去错过良机,就太可惜了。他还谈到,“莫迪总理对华友好访问,希望印中往前看”。以前印度的领导人喜欢把耳朵捂上自己做决定,但莫迪不是,更喜欢倾听别人的意见,比较开放,亲和力强,因此赢得很多海外印度人的心,有不少印度人为投莫迪一票而特意回国。

库马尔表示:“民间层面,印中两国之间可以说相互信任。但在政府层面,彼此有些过于谨慎。我之前想把一些中国公司带到印度,但印度政府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相关程序。在中国,美国公司注册很容易,我的公司在中国注册时也很容易。”他认为,中国稳步增长,印度也迅速发展,“两国应以新的思维方式实现共同繁荣”。

在华印度人体验中印差异 感叹中国机会多更安全--国际--人民网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415/c157278-26846086.html

Ⅲ 印度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呢

虽然说现在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看,但是我们对于别的国家若不亲身体会,是无法了解的全面的,他国对于我国也是一样。那么身为邻居的印度人看中国的话,他们又是什么感觉呢?似乎印度人看中国总是很喜欢把中国当做竞争对于,从而进行各个方面的对于。

印度人看中国的印象

其实对于印度人看中国的印象如何,这也是需要分差别的。那就是来过中国的印度人,和没有来过中国的印度人。对于没有来过的印度人看中国的话,大部分可能都是从网上所知道的讯息,所以对于中国经常是一种鄙夷的态度,认为中国某些地方完全比不上印度。

曾有个人去印度孟买出差,感慨了一句孟买真漂亮,而那个人的印度客户则回答了这样的一句话:“不用担心,十年后上海也能发展成这样。”emmmmm??估计无数上海人都想说一句mmp吧,这就是偏见时印度人看中国的印象。

但是若是来过中国的印度人,大部分都是十分客观的,能够充分知道两国之间的差距。顺便偶尔感慨一些中国的物价比他们国家要贵上一些,这也是印度人看中国的印象之一。当然了,其实更大多少的印度人,对于中国一无所知。

大多数的印度人仅仅能通过报刊杂志和媒体了解中国,所知道的东西,甚至不多于诸如成龙、长城和中餐等。不过一些印度人看中国时,仍旧持有积极态度,或对中国倾向于中立的观点。我们不妨来看看一个十分可观中立的印度人,对于中国方方面面的印象。

印度人中国可观的评价与对比

1、对中国人的印象:我们认为中国人是非常勤劳智慧且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一群人。中国人非常乐于献身于国家,且常常把国家置于优先位置。而在印度,你可能常会在一些节日遭遇诸如因为工资原因而引起的罢工或者是长时间的假期,这些因素都对出口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经济和文化:很多印度人对中国多年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表示赞赏。对印度的民主制度来说,想要重复同样的经历可能要用很多年。我们体会到中国文化是相当美丽的,当人们表演中国独特的民俗文化时,他们展现了适时地同步性。我们发觉诸如武术、舞龙这样的运动真的很美且令人着迷。

3、中国的产品:尤其是涉及到电的,都在印度很普及。我们在印多尔有Jail Road,同样地,大多数的印度城市都有专门销售中国商品的地方。像金立、小米、OPPO、VIVO这样的手机牌子在工程师当中也很受欢迎。但不幸的是,有时中国制造常常被认为是劣质、便宜、山寨的同义词。

4、教育与娱乐:像成龙一样的明星在印度非常受欢迎,中国的动作电影我们都喜欢~我们觉得中国对于各种体育运动“从娃娃抓起”的态度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印度的教育从来不把目光聚集在学术能力之外的其他事上。

Ⅳ 印度人对中国的评价:环境好厕所也干净,但是有一点比不上印度,为什么

引子

药石知良医,乐饵止过客。仁言可绅书,善应知响集。—[宋] 李弥逊《和何斯举戒食牛》

印度是南亚大陆的重要国家之一,位于我国领土的西南部,与中国同为四大文明古国,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构成。常年生活在热带季风气候环境下的给印度居民,有着独特的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

很多时候,人们会将印度的社会发展情况与人民生活同国内做对比,其中就有不少让人们难以置信的印度习俗,比如印度人的对恒河之水的"热爱"与独特的上厕所方式。

这是我们国家应该引以为鉴的,提高我国的医药生产水平与增强民用率,才能避免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悲剧发生,避免出现有病无药,有钱难买药的事情。尽管就目前而言,我们国家的医药制造水平逊色于印度,实际上中国和地区的人民可以得到的医疗卫生水平远高于印度,对普通民众而言,绝大部分药价还是合适的,纵然仍有问题存在,相信未来会更好。

Ⅳ 印度人怎么看中国人

有不少印度人参与其中总结自己同中国人交往时的只字片语,想总结出其中大致的轮廓。

一些经常往返于中国和印度城市的印度人纷纷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人喜欢看印度宝莱坞的电影,比如说《三傻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等电影在中国知名度很高,但是中国人认为印度女性很不安全,印度的种姓制度制约了印度的发展。在中国人的眼里,印度有宝莱坞出品的优秀电影,盛产全球知名科技公司的CEO,IT行业比较发达,印度人英语水平高以及在印度女性很不安全。

印度人

发言中大部分印度人不太相信中印能够发生战争,但是中国人有部分人会有军事教训印度的想法。但是实际上,两国都知道爆发战争意味着什么,因此这不是一个可行的选项。

印度人坦言,印度媒体总是告诉他们,中国是他们最大的敌人,中国的媒体总是在辱骂印度。但是实际上,中国并不怎么关注印度,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真正的对手美国,中国的媒体也能如实专业的报道印度发生的事情,比如印度废钞的举措和印度成功发射卫星,但是在社交媒体,中国网友总是在嘲笑印度,甚至是不屑于嘲笑。

事实是,印度对中国的关注远超于中国对印度的关注,这种不成比例的关注度,不仅在中印两国国内如此,在美国网站上也是如此,对中国感兴趣的印度人远超对印度感兴趣的中国人。印度人认为,中国人对印度了解的不全面对他们有利,因为这是印度向中国展示自己的一个契机。

Ⅵ 印度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怎样的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在不断发展与壮大,跻身进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国人在解决温饱之余,开始注重起精神方面的享受,只要在空闲时间就会选择出门旅游,旅游已经成为当下非常兴盛的休闲方式之一,小到周边游玩,大到出国旅游,只要能出去走走逛逛,人们就会感觉自身压力得到释放。

不少网友之前也听说过印度人对中国人的这一种印象,纷纷表示:文化差异太大了,才会造成这样一种误解。不过投稿的网友也跟印度女孩解释了情况,她也表示自己长知识了。不知道你们喜欢将黄金戴在身上吗?欢迎留言一起分享!

Ⅶ 印度人到中国旅游,感叹中国贫穷,大街上连一辆摩托车都没有,真相如何

现在随着国和国之间的交往是比较密切的,而且人们在有空闲的时间都会选择到国外旅行。现在也有非常多的外国人会来到中国看一看,同样的也有一些中国人会往外跑,在国外定居或者是结婚生子。

印度人是非常喜欢骑摩托车的,他们觉得摩托车很拉风,而且在印度只有中产阶级以上的人才能购买摩托车,所以他们也觉得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于是这位印度富豪来到中国之后才会觉得中国人是贫穷的,家中居然没有摩托车

当然中国人就哭笑不得了,说我们没有摩托车,但是我们每一户人家都有私家车,这样子就不能说我们贫穷了吧。印度人的摩托车也是非常奇幻,在一些电视上或者是亲自到印度的朋友,就会发现他们的摩托车上可以坐非常多的人。

中国现在有一些城市已经开始限制骑摩托车了,因为骑摩托车对于空气的污染是比较严重的,现在已经被电动车取而代之了。但是印度却还是始终坚持使用摩托车,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他们的路况原因。因此由于两国的交通情况不同,所以有时候也会产生一些误解

Ⅷ 直到现在为止,印度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人的

印度是个非常神奇的国家,在印度国内有众有多的神,牛神、猪神等只要是我们能想到的动物,在印度几乎都有人把它们奉作神灵,这是人家的信仰,我选择尊重。如果你是外国游客,走在印度的大街上 ,你需要买东西,印度的小商贩看见你是外国人会漫天要价。在印度人眼中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 他们把钱看在第一位,没有一点人情味。印度人根本没有资格评价中国人,在印度生活过的外国人看来印度人才是天生喜欢赚钱的机器,对金钱的崇拜程度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和中国人待久的印度人他们会认为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人比较肤浅,因为很多中国人总是喜欢买昂贵的衣服,买最新的数码产品,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真实收入并不足以支撑这样的消费,多数都是从生活费里扣除,或者找父母要甚至是借钱来满足自己的消费。


Ⅸ 印度人对中国人的印象

印度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
所以对中国人,由于教育程度,文化接受程度,以及对周围世界的理解程度的不同,也有很大区别。
印度高种姓阶层,由于见多识广,对中国印象,至少从事实上来说,比较客观,但在态度上尤其憎恨中国,把中国当作假想敌,这和中印之间的战争,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态度,以及领土纠纷是有密切关系的,更重要的是,印度和中国在土地,人口上过于类似,一山不容二虎,中印之间的关系,在高层看来,就像历史上德法的关系一样,除非有一天彻底和解团结,否则根本不可能融洽。

其第二种姓以及部分第三种姓,多为军人,中小商人,手工业者,学者,知识分子等中产阶级,这类人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态度最恶劣,最不符合实际,即便用愚蠢来形容他们也不为过,由于多受政府喉舌的蛊惑,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类人最容易受到负面消息的影响,将中印之间做不切实际的比试。
而且由于这类人种姓较高,早期到印度的中国移民多从事所谓下贱的皮革行业,所以被他们瞧不起,进而对整个中国印象都不好,这类人也是最封闭的,最不愿意接受有关中国好的信息的一类人。

大部分第三种姓,以及第四种姓的平民都是较贫困甚至赤贫阶层,这些人对中国基本没有什么太特殊的感觉,中国队他们来说是另外一个世界了,其很多人连自己所在的邦也没有出去过,报纸电视都买不起,更别说中国了。

要特别指出一点,在印度北部的贫困地区,活跃着一群毛主义者,他们实际控制了北部农村。由于极端的贫困与种族压榨,部分接受了毛泽东思想的人开始反抗种姓以及政府,这是印度政府最忌讳的问题。这些人对中国的认识也不切实际,一方面崇尚六七十年代均贫富的中国社会和领袖,另一方面认为当今的中国是走资派当权。
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但对于当地人来说,至少从我们的角度看,也是无奈的。

Ⅹ 在中国定居的印度人,都是怎样看待中国的

在国内定居的印度人,他们是如何看待中国?可能会让你感到意外!

这几年来,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快,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国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国内也相继涌现出一批经济强市。很多外国友人都对中国的发展感到十分好奇,纷纷前往中国旅游,见识中国的变化。

对此驴友们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说说自己的见解!

阅读全文

与印度街头采访普通民众对中国的印象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从江苏运货到英国海运走哪里 浏览:245
英国富人区租房多少钱 浏览:176
香道是如何从中国来的 浏览:578
印度为什么大规模停电 浏览:486
明天伊朗长什么样 浏览:547
二万越南盾值多少人民币 浏览:813
为什么日本媳妇比越南少 浏览:489
中国的城市道德体系该如何兴起 浏览:289
中国传统绘画远近处理有哪些特征 浏览:992
伊朗华人现在有多少 浏览:674
印尼岛上吃什么 浏览:996
华为手机英国买多少钱 浏览:825
人民币换越南盾去哪个银行换 浏览:5
为什么中国之前没有民法典 浏览:547
为什么中国疫苗比国外慢 浏览:982
印度防空武器怎么样 浏览:131
育英国际学校小学学费多少 浏览:382
中国人行报名照片怎么弄 浏览:555
越南人买东西带多少钱 浏览:921
来印度旅游的女性发生了什么 浏览: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