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上都有哪些影响力比较大的宗教他们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
世界三大宗教,按影响力说,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虽然信众也很多,但毕竟是印度本土的信仰,并不是影响全世界的。就像中国的道教,只是我国本土的宗教,并不是影响世界的。南无阿弥陀佛(合十)
B. 据说印度人信仰最多的不是佛教,是真的吗
不,印度人大部分信仰的是印度教,也就是这个教形成的种姓制度让印度到现在都无法摆脱,是印度的第一大教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罗门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学习和领会。然而佛陀并非毫无选择的全盘接受,而是以批评的态度,透过个人的修证体验,对于婆罗门教的主张,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说有“我”,佛教则说“无我”;印度教说“梵”为宇宙之体,佛教则说诸法因缘生灭的本体是空;印度教严格区分阶级制度,佛教则提倡一切众生平等;后期印度教的派别中出现以苦行或乐行的修持,佛教则主张“中道”为修行原则等。
尽管在学说上彼此各成体系,但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与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也丰富了印度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当古印度中的四姓阶级转信佛教,悟道证果,乃至在印度中期,印度教藉佛教壮大自宗,都显而易见佛教的出现为印度教的过去提供了深刻的反省,也为印度教的未来指出了宽阔的走向。
印度教的简介
西元前十六世纪,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开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就像其他原始部落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与崇拜,雅利安人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也必须膜拜、礼赞、歌颂一切自然神只,且将赞歌编为圣典,相互传颂。到了后期,与人们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神只,受到最多的崇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渐转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为了与神沟通,祭祀便成为一件大事,司祭者拥有无上权威,能为自己祭祀、为他人祭祀及教授圣典。于是,在阶级制度严格划分的社会里,司祭者被尊为最高阶级的婆罗门,他们依着“祭祀万能”的神圣职权,开启了神权色彩浓厚的婆罗门思想。
婆罗门教主张:“梵”是宇宙现象的本体,人的生命现象为“我”,宇宙万物皆因“我”而生,故“梵、我”本来不二,凡人不解此理,只好轮回受苦,唯有体证梵我合一,才能得到解脱。此思想弥漫在当时的印度社会,直到西元前六世纪,出现了反婆罗门教的思想家,他们反对祭祀,主张透过禅定、苦行或享乐来完成解脱。鉴于当时修苦、修乐思想的充斥,佛陀提出了不偏于苦,不偏于乐的中道观,做为修行的根本原则。
阿育王及迦腻色迦王时期,佛教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婆罗门教便相形式微;公元四世纪时,婆罗门教受到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又进一步杂糅了佛教及其他学派的思想,于是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而以“新婆罗门教”自居,企图恢复旧有地位,这就是今日所说的“印度教”。在印度教的许多流派中,又以毗湿奴派、湿婆派及性力派为主。八世纪以后,印度教的主要思想家商羯罗,依据婆罗门教的根本教义,又吸取耆那教及佛教的优点,使印度教宗教实践的成份加大,原有繁琐的理论淡化,印度教遂一跃而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直到伊斯兰教入侵印度以后,佛教遭受严重迫害,印度教却因为与伊斯兰教的思想有所交融,而在某些区域仍旧保持着很大的势力。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传入,印度教掀起了广泛的宗教改革,反对古印度教中存在的种姓制度、偶像崇拜、繁琐宗教仪式、寡妇殉葬等愚昧现象。但至目前,印度教仍是印度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大多数人多信奉此教,其种族阶级的不平等待遇及寡妇殉葬等诸多民间陋习仍然未能完全被革除。
这里可以知道佛教和印度教的关系
C. 佛教发源于南亚地区,但对其影响力却明显不如东南亚地区。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
佛教虽然产生于古代印度,但是其发展和得到广泛的传播却是在古代中国和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东方国家,象日本、朝鲜、东南亚国家等。反而在其发源地印度,佛教却没有成为主要的宗教。印度的第一大宗教是由婆罗门教改革后发展的印度教,甚至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可能都比佛教在印度要广泛。究其原因可能是印度教更加符合印度的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厚的社会基础。到了近代,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印度教也进行了广泛的宗教改革。使得印度教成为印度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印度大多数人信奉此教。而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随着阿拉伯波斯帝国和西方殖民主义者对印度的入侵而得到传播的,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基础。特别在由印度分出的巴基斯坦等国家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
佛教虽然在古印度到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成为了国教,佛教得到了极大的弘扬。但是到了9世纪以后,印度教经过改革后逐渐兴盛,而佛教僧团内部派系纷争不已,从而日趋式微。到12世纪阿拉伯民族的大规模入侵,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人进入印度,统治者排斥佛教,很多佛教的重要寺院被毁。到13世纪初,印度的佛教终于一蹶不振趋于消亡。直到19世纪末,在印度沉寂了约700年的佛教又出现了复兴。1891年锡兰(今斯里兰卡)的达磨波罗在印度首创摩诃菩提会,恢复了一些佛教胜地,重新建立了一些寺院。特别是1947年印度独立后,佛教有了新的发展。1956年印度政府举行释迦牟尼涅盘2500年的国际性大规模纪念活动。同年10月,印度首任司法部长、宪法起草人安培多伽尔在那格浦尔组织了一个有50万“贱民” 参加的改信佛教运动,以后又有几百万“贱民”陆续由印度教皈依佛教。在印度,虽然佛教徒只占印度人口的0.6%,但是佛教思想在印度的思想文化界颇有影响。特别是下层民众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D. 为什么佛教在世界能跻身三大宗教之一,而在其母国印度却只能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宗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出生于印度,在印度曾经非常的流行,只是到了公元13世纪由于外族入侵,导致佛教在印度灭亡,所以现在佛教在印度只是不入流的小宗教。但是佛教传到中国,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E. 世界上哪几个宗教影响较大
一、世界三大宗教:
1.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三大支派;
2.伊斯兰教,包括逊尼派、什叶派两个派别。
3.佛教,包括巴利语系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汉语系佛教(汉传佛教)、藏语系佛教(藏传佛教)三个系统;
(*^__^*) 嘻嘻……
F. 在众多宗派中哪个宗派在印度佛教中占统治和主导地位
这个要看具体的历史时期。
一般按学术界的区分,印度佛教史可以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小乘并立时期的佛教,和密教时期。
原始佛教时期,没有宗派的分裂,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
部派佛教时期,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后来陆续分裂为二十部。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恐怕当属上座部系统的的“说一切有部”。
大乘兴起后,说一切有部仍然具有很强大的势力。印度大乘佛教主要有三个宗派,中观,唯识,如来藏。总体来说,中观学派应该是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印度佛教被伊斯兰教冲击,直至灭亡后,逃亡西藏的论师,多数是中观学派的。
晚期密教,无论是什么宗派,都收到密教化影响。
因此你的这个问题,要看具体的历史阶段,很难笼统的一概而论。
其他朋友的回答,估计是没看清楚楼主的提问吧。楼主问的是印度佛教中的宗派,怎么扯到印度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