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古代换了多少民族

印度古代换了多少民族

发布时间:2022-10-17 10:14:37

A. 古印度王朝更替过程是怎样的

阿育王死后,孔雀帝国陷入了分崩离析的境地。他的一个儿子在西北地区割地自据,一些原先被征服的国家和部族纷纷独立。大约在公元前187年,孔雀帝国大臣普沙密多罗?巽伽篡夺王位,推翻了孔雀王朝。孔雀帝国衰亡后,印度次大陆进入一个王朝更迭和小国割据的分裂时期。

普沙密多罗?巽伽(约公元前187年~前151年在位)推翻孔雀王朝后,建立巽伽王朝(公元前185年~前75年在位)。普沙密多罗出身于乌贾因地区的一个婆罗门家族。他担任孔雀帝国大臣时,曾率军击退入侵的大夏国希腊人,立下赫赫战功,享有较高的声望。他夺取王位后,曾一度企图恢复孔雀帝国往昔的势力范围,他先后出兵德干高原南部,征战羯陵迦,抗击大夏国希腊人的入侵。在普沙密多罗的努力争战下,王朝的版图南至达纳马达河,旁遮普地区的贾兰达尔和锡亚尔科特也可能被巽伽王朝所控制。但巽伽王朝的强盛只是昙花一现,时间不是很长。普沙密多罗死后,这个王朝也随之逐渐衰落了。

巽伽王朝的终结戏剧性地同孔雀王朝相雷同,约公元前75年,巽伽王朝大臣苏迪?甘华篡夺王位,建立甘华王朝(约公元前75~前30年)。据说,他利用一个女奴假扮成王后,杀死巽伽王朝末王而夺取了王位。甘华王朝领土仅限于摩揭陀地区,是一个很小的王朝。这个王朝后来被安度罗王国武力征服。

安度罗王国兴起于德干高原东部哥达瓦里河和克里希纳河下游地区,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这个王国是萨达瓦哈拉部族建立的,这个部族大概起源于雅利安人与土着居民的混种。孔雀帝国时期,这个部族是很有名的,阿育王的铭文多次提到。孔雀帝国衰落时,萨达瓦哈拉部族割地自据,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约公元前1世纪萨达加尼王在位时,安度罗王国已相当强盛。他出兵攻灭甘华王朝,入侵羯陵加和南方其他一些地区,号称“南方各地之主”。萨达加尼死后,安度罗国力逐渐衰败,又遭到外族塞人的进攻,被迫退居德干高原的东南部。直至公元2世纪上半叶,乔达米普特拉王及其子瓦西什提普特拉统治时,安度罗才重新崛起。乔达米普特拉的铭文提到,他“赶走了塞人、耶般那人和帕拉华人”。在安度罗最鼎盛时期,它的统治范围包括德干高原大部、西海岸地区、南方的克里西拉河三角州一带,又形成为南印度的一大强国。约公元3世纪,安度罗发生分裂,逐渐走向衰亡。

在南部印度,羯陵伽也是一个重要的国家。孔雀王朝后期,羯陵伽重新独立。卡罗维拉王(约公元前1世纪)统治时,国力较为强盛。他多次对外征战,击败了大夏希腊人,入侵恒河流域,占领王舍城,横扫大陆南端的潘地亚国,扩大了羯陵伽的势力范围。

南印度的南端还有一些独立的国家,比较重要的有朱达、潘地亚、哲罗等。这几个国家是古代泰米尔人建立的。泰米尔人是印度次大陆土着居民的一支达罗毗荼人的后裔。雅利安人入侵后,一部分达罗毗荼人被征服,一部分迁居偏远山区和南印度的一些地方。这几个国家虽然规模不大,但经济比较发达,尤其是海外贸易繁荣,与两河流域、西方等地区的贸易往来频繁。与此同时,各小国之间为了扩大各国的势力范围,也经常发生战争,对于古印度文明来说,这是一段集发展融洽、冲突于一身的历史。

公元1世纪,中亚的贵霜王朝兴起,在它的征战下,印度西北部成为贵霜的管辖范围,而贵霜也因此成了一个横贯中亚和南亚的大帝国。在它的极盛时期,疆土西起伊朗东部,东至恒河中游和贝拿勒斯,北至阿姆河、锡尔河和今天中国新疆的和田,南部到达纳马达河,占有中亚和北印度大部分地区,成为当时与罗马、安息、东汉并驾齐驱的四大帝国之一,它的繁荣标志着古印度史上第三次文明高潮的到来。

孔雀王朝解体后,印度西北部先后被希腊人和中亚的游牧民族所统治。而在中亚兴起的匈奴人,迫使大月氏人西迁,一支大月氏人占领巴立特里亚。他们当中强大的部落贵霜统一了五部落,开始征服周围地区,大有形成一个中亚大国之势。公元50年,部落首领丘鸠阙率众越过兴都库什山脉,又成功占领阿富汗大部和印度犍陀罗地区,建立贵霜帝国(约公元78~241年)。此后阎膏珍王继续着扩大领土的事业,他先灭了旁遮普的沙卡,进而向恒河流域进发,攻占拘弥、瓦拉纳西,这时,贵霜政治中心移到南亚,阎膏珍迁都至普鲁沙普罗。到迦尼色迦统治时,帝国疆域更加广阔。

贵霜人占领印度河—恒河流域后,为古印度文明所同化,并且继承和发展了古印度文明。在统一的政治形势下,印度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有利的发展机会,其中主要是工商业的发展与海外贸易的繁荣。经济发展使财大气粗的贵霜帝国兴建了许多新兴的城市,如布罗奇、苏尔帕拉卡、阿里卡梅杜等。

贵霜王国在迦尼色迦时代,迦尼色迦王笃信佛教,所以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伽尼色迦提倡佛教并广造佛寺和佛塔,虽然花费巨额钱财,这些都是当时广大印度劳动人民的血汗,但从人类文明这个角度来看,它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遗产。由于当时佛教在印度盛行,使佛教具有极强的辐射力,这个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然后由中国传入朝鲜,由朝鲜再传入日本,使佛教成为典型的东方宗教。

迦尼色伽死后不久,贵霜帝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弱,逐渐分裂为一些小的王国。3世纪时,萨珊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向中亚和西北印度扩张。至4世纪,笈多王朝在北印度兴起,灭亡了西北印度的贵霜人的小王国。中亚地区的贵霜小王国,在5世纪时被咴人所灭。总的来说,贵霜帝国的统治,对印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公元4世纪初,以恒河中游一带为中心,又有一个新的帝国出现,这就是笈多帝国。笈多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当时印度大部分地区的割据混乱的局面,使这些地区重归统一的政治统治下。这个王朝曾有过三位才智超群的君主,使印度的古典文化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的阶段。

笈多王朝的建立者是旃多罗?笈多一世。他于公元319年继承了王位,并开始了他势力扩张的征程,他在位期间,疆域包括比哈尔大部分和孟加拉部分,大致相当于孔雀帝国瓦解后的摩揭陀国领土。这片地区成了笈多帝国的核心区域。旃多罗?笈多自称王中之王。

公元335年,笈多一世指定儿子沙摩多罗?笈多为继承人,而后隐居死去。沙摩多罗?笈多即位后,把对外征服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沙摩多罗?芨多在位期间帝国疆域得到很大扩展。王朝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有很大发展,历史上有“健日王”的美称。

沙摩多罗?笈多的儿子旃多罗?笈多二世(375~415年在位)统治时期,笈多帝国进一步向南扩张。此时的笈多帝国政局稳定,贸易繁荣,文化发展。旃多罗?笈多二世又给自己加了个“超日王”的雅号。

旃多罗?笈多二世去世后,其子鸠摩罗?笈多继位,帝国继续保持和平繁荣局面。到斯坎达?笈多统治时(455~467年),占领了巴克特利亚的白匈奴人从西北部入侵印度河流域。

笈多王朝时期,古印度的宗教哲学、文学艺术达到鼎盛,被誉为古印度文明的“黄金时代”。其中尤以佛教艺术着称,那时名作迭出,流派纷呈。这个时期的建筑、雕刻、绘画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古印度古典艺术的顶峰。

公元5世纪以后,中亚民族匈奴人入侵,笈多王朝的各属国纷纷独立。笈多王朝的衰落,标志着古印度史的结束。

B. 印度在历史上被那几个民族征服过

1、雅利安人。原是南俄罗斯草原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旁遮普人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这就是印度古文献中提及的雅利安人,他们往南驱逐古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种姓制度,把雅利安-旁遮普语族的语言带到了印度。最终古雅利安人和古达罗毗荼人融合成了今天体征独特的南亚次大陆人。
2、古波斯人。公元前6世纪末期,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河平原一带。
3、大月氏人。从前2世纪初开始,大夏希腊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侵入印度;塞人的侵略尤其广泛。大月氏人成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们在北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
4、突厥人。1526年,突厥人帖木儿的直系后代巴卑尔从中亚进入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击溃了罗第王朝的最后一个苏丹易卜拉欣·罗第。巴卑尔占领了德里并被尊为“印度斯坦的皇帝”。他继而在1527年击败拉其普特人,1529年又消灭了阿富汗人的残存力量。由巴卑尔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莫卧儿帝国。
5、英国人。经营英国在印度事务的主要实体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最后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最晚被英国兼并的印度领土有信德(1843年)、锡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贝拉尔(1853年)和奥德(1856年)。

C. 印度历史上曾经被多少民族入侵并且统治过

印度基本不存在土着居民
从公元前6世纪起,波斯人、希腊人对印度进行了长达200余年的入侵并一度建立政权。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许多波斯人和希腊人留在印度生活,成为如今印度众多民族的一部分。到了公元50年左右,曾经一度在河西走廊活跃的月氏人被匈奴赶到印度北部,随后建立了与大汉并称于世的贵霜帝国。
其实月氏人的仇敌——匈奴人也在印度建立了政权。早在公元前495年,一支匈奴部落就占据了印度的旁遮普地区,其统治维持了近千年。在6世纪中叶,匈奴王国才逐渐衰亡,那些匈奴人也逐渐被北印度居民同化。
在接下来的时光里,印度又迎来了许多不速之客。阿拉伯人在8世纪初征服了西北部的信德地区,突厥人则在13-16世纪建立了着名的德里苏丹国。16世纪上半叶,巴布尔又率领大批突厥化蒙古人前往印度定居,建立了着名的莫卧儿王朝。

D. 印度有多少个民族

印度有100多个民族,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亚纳邦、比哈尔邦和拉贾斯坦邦等地。除此之外,还有泰卢固族、孟加拉族、马拉地族、古吉拉特族、加拿达族等等。
印度共和国(英语:TheRepublicofIndia,India),简称“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
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印度气候分为雨季(6~10月)与旱季(3~5月)以及凉季(11~次年2月),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影响,较无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印度。

E. 印度有哪些民族

印度人种复杂,由几支组成。澳亚人是印度古代民族之一,他们从西方进入印度,以后分布开来,蒙达人、奥朗人、霍人、贡德人、孔德人和卡西人等就是他们的后代。

F. 印度有多少民族

印度有100多个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30%,其他较大的民族包括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尔族、泰固族、泰米尔族等,72%人说印度-雅利安语,25%说达罗毗荼语。
种族构成:
印度的种族主要分为五个类型,以进入印度的时间先后排序,分别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即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蒙古利亚人(即黄种人,亦称亚美人种)、达罗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构成了现今印度人口的绝大部分,一般意义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们。

G. 印度有多少民族

印度号称人种博物馆,这主要是世界性的民族大迁移,大融合的产物。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达罗毗荼人就居住在这里。此后,习惯上称之为雅利安人的游牧部落从西北部迁入;以后又有波斯人、大月氏人、厌哒人等陆续从西北部进入,形成了印度民族的复杂现象。全国现有几百个民族和部族,其中印度斯坦族人数最多,约占全国人口46.3%,主要分布在北方邦、旁遮普邦、比哈尔邦、拉贾斯坦邦和中央邦等地;次为泰卢固族、马拉地族、泰米尔族、古吉拉特族、坎纳拉族、马拉雅拉姆族、奥里亚族、旁遮普族,孟加拉族等,人口均超过1000万。

全国现有语言和方言1652种,分属四大语系:印欧语系、达罗毗荼语系、汉藏语系、孟达(南亚)语系。其中使用人数超过1000万的有15种,并被宪法列为主要语言,使用人数占总人口91%的印地语为官方用语。

宗教对印度社会有深刻的影响。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都起源于此。印度教(又称新婆罗门教)信徒占全国人口80%以上。佛教和耆那教13世纪前流行于印度,后衰落。目前耆那教仅在古吉拉特邦和拉贾斯坦邦有少量信徒。佛教则仅在东北部有少量流行。锡克教流行于旁遮普邦、哈里亚那邦和德里。伊斯兰教信徒居全国第二位(占人口11%),主要流行于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以及阿萨姆、西孟加拉、喀拉拉和比哈尔等邦。基督教(占人口的3%)流行于那加兰邦和米佐拉姆中央直辖区。还有少数人信奉犹太教和琐罗亚斯德教(即波斯教)。

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尚存在着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梵语为瓦尔纳)。印度的种姓制度由来已久,

在雅利安人最早的宗教典籍《梨俱吠陀》中,就出现了4个最初的种姓,即婆罗门(僧侣)、刹帝利(贵族和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4个等级。以后又演变为三大等级,即大体由原来的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所组成的高级种姓;由原首陀罗组成的低等种姓;第三等级是一些没有种姓身份的“贱民”,社会地位最低,即所谓不可接触者,为数竟近1亿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1/7。种姓制度的实质是阶级压迫。种姓之间,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悬殊,经常引起冲突。目前在城市和较发达地区,种姓间的隔阂有所消除,但农村中仍有很大影响。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印度的民族构成与其分布情况:

人口1000万以上的民族:

1.印度斯坦人(Hinstanis)

南亚印度民族集团之一。又译“兴都斯坦人”。约18050万人(1978),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德里邦、拉贾斯坦邦、哈里亚纳邦、比哈尔邦,以及全国各大城市。中国史籍中称其居住地为“身毒”、“贤豆”、“天竺”、“印度”等。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混有澳大利亚人种成分。一般认为印度斯坦人主要是公元前14世纪左右迁入的古代雅利安游牧部落与当地达罗毗荼人的混血后裔,故有人称之为“雅利安-达罗毗荼人”。肤色从浅褐至黑色都有,其中上层较白,下层较黑。系由许多族源相同、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接近的地区性民族集团组成。印度并不把他们作为一个民族看待。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印度斯坦语,其中包括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均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印地语以天城字体的梵文字母为基础,包含较多梵语词汇,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乌尔都语则是在莫卧儿王朝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既有印地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又有土耳其语和其他语言的词汇。其书面语用阿拉伯字母拼写。印度斯坦人主要信奉印度教,部分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公元前7世纪在吠陀教基础上形成婆罗门教,主张吠陀天启、祭司万能和婆罗门至上;把人分成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和工商业者)和首陀罗(无技术的劳动者)4大种姓,并另有贱民等级。尔后,又由4大种姓演变出许多亚种姓。种姓之间界线森严,非但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同坐、同食。8~9世纪,经商羯罗改革,逐渐形成目前的印度教,为大多数南亚人所信仰。公元前6~前5世纪,作为反婆罗门思潮的佛教和耆那教兴起,印度斯坦的鹿苑成了佛教中心。13世纪印度教复兴,佛教在印度受到排挤,但在亚洲其他地区得到广泛传播。耆那教目前信徒虽少,但还有相当势力。早期商人带来伊斯兰教。随着12世纪穆斯林征服印度,伊斯兰教势力越来越大,至16世纪占据统治地位。目前,印度斯坦人中仍有少部分是穆斯林。受印度教种姓制度影响,穆斯林中也有等级之分(有人称之为“族姓”),分为赛义德、谢克、穆格尔等,但等级界线不及印度教种姓那么严格。

印度斯坦人历史悠久,与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辉煌的印度文化。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间写成《吠陀》,成为婆罗门教以及印度教最古老的经典。后来成书的还有《奥义书》、《往世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摩奴法典》以及大量佛经,流传至今,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在天文、历算、医学、音韵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雕刻等方面也有很高成就。印度斯坦人与中国人民早有友好交往。公元前117年,张骞出使西域曾派副使前往。5世纪及以后,中国高僧法显、玄奘曾游学其地,许多印度僧人也曾前来中国讲经。

印度斯坦人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组成。印度教徒实行种姓内婚,多为父母包办。妇女地位低下,寡妇不许再嫁。寡妇殉葬之事,至今时有发生。印度教徒一般采用火葬,余烬投河。恒河是印度教的圣河,认为骨灰投入圣河是人生最好的归宿,可来世得福。为此,很多病人、老人不惜长途跋涉来到恒河岸边,等待最后时刻的降临。男子一般穿无领长袖宽衣,下着围裤或着宽大衣裤。妇女上穿浅色开襟短袖紧身衣,下围彩色纱丽,一端裹住腰身,另一端搭在肩上。纱丽与紧身衣之间袒露一段腰身。妇女首饰很多,不少人喜戴鼻饰。

印度斯坦人历史上长期遭受殖民统治。1757年爆发印度和英国的普拉西大战,印度战败,逐步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英侵占印度全境。1857年印度斯坦人与全国人民一道掀起了反英大起义,受到无产阶级革命导师K.马克思、F.恩格斯的关切和重视。1947年印度斯坦人与国内其他民族一起获得独立。

印度斯坦人主要从事农业。农村实行种姓服务制度,按传统职业分工。恒河地区是印度主要农业区之一,北部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麦和豆类;南部种植水稻、油料作物、甘蔗和棉花等。一部分人在工厂、矿山做工;手工纺织普遍,以棉纺、喇绣及金属制品等精巧手工艺着称于世。近年来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但在农村中主要是封建性小农经济。

2.达罗毗荼人 (Dravidians)

南亚使用达罗毗荼语言各民族的统称。属不同人种类型。泰卢固人、泰米尔人、马拉雅兰人以及坎纳拉人等属达罗毗荼人种类型。多信印度教的湿婆教派。对其起源,学术界意见不一。一般研究者认为他们是从地中海沿岸或小亚细亚进入印度的,使用达罗毗荼语言的布拉灰人是其滞留部分。原有相当高的文化,闻名于世的莫亨觉达罗和哈拉巴文化(现在巴基斯坦境内),即达罗毗荼人所创造。但也有人认为他们本来就是印度的土着民族,发源于今泰米尔纳德地区。游牧的雅利安人进入印度,迫使达罗毗荼人南迁或逃往其他地区。目前这些民族的经济文化均较发达。

另有一些较为原始的民族虽在不同程度上受上述民族的影响,而且使用达罗毗荼语言,但主要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中的维达类型(如托达人、科塔人、奥朗人、坎德人及贡德人等)和尼格利陀类型(如马勒尔人、潘尼安人、卡达尔人等)。他们的经济、文化均很落后,许多尚处在母系或父系氏族社会阶段,靠采集和射猎为生,保留万物有灵信仰。民族学家有时称他们为“前达罗毗荼人”,认为他们是达罗毗荼种人来到前就生活在印度的土着居民。

3.泰卢固人 (Telugus)

南亚印度民族之一。又称“安得拉人”,约5450万人(1978),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相邻各邦亦有分布。属达罗毗荼人种类型。使用泰卢固语,属达罗毗荼语系东南语族,受梵语影响很大,吸收大量梵语词汇。字母与坎纳拉文近似,系由梵文天城体演化而来。信仰湿婆教和毗湿奴教混合的印度教;一部分人信仰基督教或伊斯兰教。有人认为泰卢固人是雅利安人、达罗毗荼人和蒙古人的混血后裔。公元前3~公元3世纪曾建立安度罗国,有发达的文学艺术。19世纪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备受严重剥削。印度独立后,于1953年建立安得拉邦。

H. 古代印度有哪三大人种

今天的印度主要人种是白种人,但是在印度南部边缘有少量的黑种人,棕色种人及黑白混血人,也许还有更少量的黄白,黄黑混血人,但是已经没有纯种的黄种人了,印度的主要人种还是白种人,这大概就是印度人非常看重种族与血统的原因吧,当然也与印度教把印度人分成四种档次有着更密切的关系

I. 印度有哪些民族

印度主要民族:印度斯坦族、孟加拉族、比哈尔族、泰卢固族、泰米尔族、马拉地族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软件、金融等服务业最重要出口国。

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出口国,侨汇世界第一。印度是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9)印度古代换了多少民族扩展阅读;

印度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印度河文明。约在公元前14世纪,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并征服了当地土着。约公元前1000年,开始形成以人种和社会分工不同为基础的种姓制度。

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开始统一印度次大陆,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自11世纪起,来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断入侵并长期统治印度。

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开始沦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占领。

1857年爆发反英大起义,次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J. 印度有哪些民族

印度有100多个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约占总人口的30%,其他较大的民族包括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尔族、泰固族、泰米尔族等,72%人说印度-雅利安语,25%说达罗毗荼语。
种族构成:
印度的种族主要分为五个类型,以进入印度的时间先后排序,分别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亚人(即澳大利亚人种维达类型),蒙古利亚人(即黄种人,亦称亚美人种)、达罗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

其中达罗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构成了现今印度人口的绝大部分,一般意义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们。

阅读全文

与印度古代换了多少民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共占多少岛 浏览:956
有申根签证怎么去英国 浏览:419
印尼渔业什么时候恢复正常 浏览:59
英国脱欧利率怎么样 浏览:31
讲英国历史讲什么最好 浏览:337
越南种什么草最好 浏览:430
罗马宝贝意大利剧插曲有哪些 浏览:667
英国的薯片有多少种 浏览:106
英国租房有什么问题 浏览:274
中国男篮对希腊徐杰得多少分 浏览:439
越南打表多少钱 浏览:334
电脑版越南服怎么改模组 浏览:266
中国什么省最有钱 浏览:962
印度有多少红茶 浏览:207
中国做了哪些努力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浏览:103
印度香蕉怎么煮最好吃 浏览:477
印尼花梨木多少钱 浏览:672
意大利语有了一点点基础该怎么学 浏览:941
英国禁用什么塑料 浏览:938
印度为什么屠宰牛 浏览: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