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如何打印印度文明

如何打印印度文明

发布时间:2022-10-20 06:37:30

‘壹’ 古代印度的文明历程

文明起源
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着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具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
古代印度
(公元前600~公元800)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佛陀时期(前6~前2世纪) 从吠陀时代末期(前600)到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400多年的佛陀时期,是继印古印度金币 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在这时期里,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大雄创立了耆那教。据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只萨罗、跋只、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在这个时期的大国里,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国君和武士成为刹帝利,祭司和教师成为婆罗门,农户和纳税者成为吠舍,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则成为首陀罗。孔雀王朝时期(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的奠基人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婆罗。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国王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为了扩大他的王国,阿育王征战了11年,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使他悔悟了。后来阿育王皈依了佛教,并在佛教和平教义的基础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国内修筑道路,扩大灌溉工程,发展国家的经济,使国家繁荣和兴盛起来

‘贰’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印度文明

印度文明与希腊—罗马文明是完全不同的,两者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因为环境不同而导致。希腊跟罗马不存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也没有杀戒、轮回、报应或者与这些类似的观念。但这些是印度文明的基础,是印度人思想与生活的决定因素,这些因素造成了印度文明的独特性。入主印度的雅利安人有跟欧洲人同样的生理特征,但是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文明,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本章要谈论的主题。

雅利安人在入侵印度河流域之后一直住在旁遮普地区,因为那里有大片草地可以放牧。后来他们依靠着极其简陋的工具缓慢地扩张到了恒河流域。随着他们在公元前800年开始使用铁器,扩张的步伐大大加快。他们的主要生产方式也从畜牧业发展为农业。恒河流域的气候适合种植水稻,因此水稻比小麦、大麦的产量高出很多。人口密度的中心从西北部转向了东部。

生产重心从畜牧业转向农业,促进了建立村庄所需的其他行业的发展,如木工业、冶金业、纺织业等等。河流充当着运输的主要交通干线,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当贸易方式从以物易物转变为使用货币交易的时候,原来的专营某些行业的村庄和贸易重地开始变成城市。

经济发展促进了政治的统一。雅利安人渐渐的由部落首领组织起来,恒河流域的部落变成了王国,旁遮普和喜马拉雅山麓的部落变成了共和国。这些早期国家中,摩揭陀王国由于地处两条商路交汇处,又有铁矿等资源,因此很快就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摩揭陀凭借自身的优秀条件,成为后来孔雀帝国和笈多帝国形成的基础。

公元前4世纪,难陀王朝成立了。难陀王朝是最早建立国家,并系统地开发了摩揭陀资源的印度王朝。他们修建灌溉工程,制定税制,为帝国奠定了基础,但却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第一个帝国。第一个帝国是由一名叫做旃陀罗笈多·孔雀的年轻冒险家于公元前321年夺取难陀王位后建立的,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帝国命名。

雅利安人的入侵使得 社会 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最开始印度的雅利安人与其他雅利安人一样,分成武士、祭司、平民三大阶级,而没有制定与 社会 等级相关的一系列制度。但是到了公元前500年的时候,种姓制度开始产生巨大的影响。虽然种姓制度的起源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普遍统一的观点是等级划分的一个基本因素是肤色。

雅利安人发现了自己与印度土着肤色上的差异,于是把土着称为达塞人,即奴隶。雅利安人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因此他们为避免与被鄙视的臣民混合,制定了种姓制度。这种制度分为四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士)、吠舍(农民)、达塞(奴隶)。达塞不能参加宗教仪式,也不享有其他的 社会 权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纯从肤色来划分地位无法适应 社会 现实。某些雅利安部落需要与达塞部落结盟,来进行与其他雅利安部落的战争。渐渐的,雅利安移民的习俗与语言开始与印度土着人的混合起来。达塞人的祭司开始成为婆罗门,首领成为刹帝利,商人地主成为吠舍,农民和劳动者成为首陀罗。肤色再也不能提高地位。

由于 社会 法令与宗教法令的共同作用,种姓制度至今仍然是印度 社会 构架的一部分。直至今天,印度 社会 的阶级仍然主要依照种姓来进行分阶。

因果报应和轮回是印度宗教重要组成部分。雅利安人最初信奉的神是自然力量的化身,当生产的中心从畜牧业转向农业的时候,开始出现了三大新神——造物主梵天、保护神毗湿奴、毁灭神湿婆。与这些新神相伴而来的是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婆罗门的手中。婆罗门依靠自己的权力,对其他阶层进行无理强征,导致了公元前6世纪印度进行了宗教改革。

印度的宗教改革最初是出现了苦行主义的风气,苦行者们疏远 社会 ,反省自身,进入出神的修行状态。这种通过内心反省与沉思的又引发了许多改革运动,其中最重要的是佛教。这个新的宗教排除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的位置。随后,不但在印度,在欧亚大陆中部、东亚、东南亚,佛教都成为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当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定居下来,政治的活动重心也就转移到了该地区。当时的印度半岛凭借同波斯文明的密切联系和其他地区相分离。公元前518年时,波斯帝国的大流士皇帝已经把旁遮普西部收编为波斯帝国的第二十个行省。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从西北入侵印度,虽然只在印度待了两年,离开后不久旁遮普的希腊殖民政权就完全消失了,但是他发动的侵略战争对印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中一个就是让印度西北部到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东部的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但是最重要的影响要数亚历山大废除了印度西北部几个王国与共和国,造成当地的政治真空地带方面起的作用。旃陀罗笈多·孔雀迅速填补了这个真空,并且建立了孔雀帝国。随后的几年中他向西北方扩展了自己的统治,统治区域扩大到了印度河流域。他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当亚历山大的继承人试图重新夺取亚历山大当年所控制的印度地区时,旃陀罗笈多毫不费力地击退了他。

旃陀罗笈多的儿子征服了德干地区,他的孙子阿育王则征服了印度东部。阿育王统治时期,孔雀帝国的版图包括了南部以外的整个印度半岛。

孔雀帝国时期的印度国富民强,政治清明高效,贸易繁荣,还拥有着良好的教育制度,吸引了无数国内外的学生。

阿育王时期,传统型的帝国统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阿育王本人的内心也在经历一场变化。残忍的战争让阿育王觉得悲伤,他开始致力于传播佛教的教义。阿育王关心人民比关心政府更多,他修建了医院,兴办了公费医疗,分配物资给各教派用于施舍,让佛教团体外出传教。

阿育王虽然提倡和鼓励佛教,但也没有迫害佛教以外的教派,而是对所有的教派都进行捐助。他宣扬以宽容来促进帝国和谐,在他统治的41年中赢得了民众无数的欢呼声。但是他去世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孔雀王国就遭到了毁灭。孔雀帝国的毁灭使印度陷入了黑暗与混乱的时期,直到笈多时代的开启。

公元4世纪时,伟大的笈多时代开始了。笈多帝国与孔雀帝国都以恒河流域为根据地,在孔雀帝国崩溃以后,笈多帝国设法维持了自己的独立,并为势力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笈多时代始于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登基的时候,笈多帝国在他孙子旃陀罗笈多二世的统治下兴盛到了极致。旃陀罗笈多二世极力扩张版图,直到他的帝国从印度河扩展到孟加拉湾、从北部山区扩展到纳巴达河流域为止。笈多帝国的统治区域在北印度,并未真正地统一整个半岛。实际上,当时的南印度被温迪亚山脉多隔绝,是与世隔绝的区域。南印度使用的语言是德拉维语,与北方人所使用的雅利安语不同。但是南方接受了印度教、佛教及其他 社会 习俗,并且将梵语作为经文和教育用语。这样南印度就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明,它把各民族截然不同的语言背景和种族习惯牢牢地结合在了一起。

笈多帝国有过非凡的繁荣,而且还在旃陀罗笈多二世进行一系列币制改革之后继续发展。当时印度不管是内部贸易还是对外贸易,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及的高度。另外,纺织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纺织品包括丝绸、平纹细布、印花布、亚麻布、毛织物和棉布。这些东西由于国内外市场都非常需要,所以得到了大量的生产。其他行业,如冶金业、制陶业、雕刻业和珠宝加工业等重要行业也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进入中国传播佛教的信徒口中可以得知,笈多帝国的统治比孔雀帝国要温和。东晋僧人显法在印度待了9年,期间他周游了很多寺院,印度的礼仪和繁荣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发现虽然笈多王朝信奉的并非佛教,但是并不歧视佛教徒。

笈多时代是梵语卷土重来的时代,在语言学和文学上面,这种婆罗门学者使用的陈旧语言被重新运用。在民间的文学与政府的记录中,梵语被广泛应用。在王室的资助下,诗歌散文欣欣向荣。后来被译成英语,搬上外国舞台的《沙恭达罗》就是在当时所作,作者迦梨陀娑更是被称为印度的莎士比亚。将《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这两部伟大的民族史诗编成定本则是笈多时代最伟大的文化成就。这两部史诗在公元前可能就有了,但是今天只能看见笈多作家编订的版本。

由于跟希腊人进行交往,使得双方的思想都产生了变化,进行了有益的发展。因此在笈多时代,科学方面的成就也十分突出。公元前476年,诞生于华氏城的阿耶波多是天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断定地球是一个球体,绕着地轴自传;月食是地球的阴影落在月亮上引起;一年的长度是365天。

而在印度,最伟大的科学贡献是提出了“0”的概念和十进制。当时希腊人和罗马人的计算方式非常不方便,举例来说,希腊人的888,其中每个8都是不同的,而罗马人的888要表示成DCCCLXXXVIII。印度人所发明的数字就是我们今天用的0、1、2……9。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用来进行乘除法非常方便,这些简单的印度数字被阿拉伯学者和商人传到了西方,就有了我们今天的阿拉伯数字。尽管阿拉伯数字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是在当时却被认为是异教徒的东西,受到藐视,而且他们极易伪造,一笔就可以把0变成6或者9。虽然如此,但是阿拉伯数字还是在西方流行开来,打开了现代数学和科学的大门。

印度的发展有自己的独特性,但是与印度一样有独特性的还有中国。中国的发展十分连续,没有突然的停顿,外来的入侵者多数都被同化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文明。

‘叁’ 古代印度文明的主要表现

1.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2.宗教繁多:宗教性是古印度文明最显着的特征3.等级制度森严4.文明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共存综上,古印度文明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而独具特色。在政治上,它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在文化上,宗教文化占有重要地位,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共存。

‘肆’ 简述古代印度文明起源和演进过程

印度文明起源于南亚次大陆的文明,由于印度河流域是古代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故以此命名。
印度文明出现前很久,农业可能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彼此相距很远的地方独立发展起来了,这些地方包括热带的东南亚、亚洲的最西端(今土耳其东部、叙利亚和伊拉克北部)、非洲、以及公元前第一个千年期间的中南美洲。非洲和美洲古代农业的独立发展直到晚得多的时代才导致出现完善的书写体系和金属加工,尽管美洲农业社会最终建立大城市的时候在其他方面却仍然停留在技术落后的石器时代。与采集文化不同的是,耕种永久性农田要求有永久性居住地,这类由农民居住的村庄或小镇在公元前10000年后不久开始出现在亚洲最西端。
但文明一词的拉丁文civitas有城市的含义,它指的是多数居民不再是农民的大居留地;它的居民应该包括办事员、文牍员、行政人员、工匠、金属加工工人、店主、商人以及其他标志劳动分工并把城市与村庄或小镇区别开来的专业人员。有关这一发展阶段的最完整的考古和文献证据是在亚洲,尽管如今在非洲和美洲发现的越来越多的证据有可能改变我们当前的认识。然而看来可信的是,我们定义的文明是按照上述线索演变过来的。
从苏美尔到印度并不远,交通也方便。水路出平静的波斯湾后沿海岸航行可直达印度河河口,需要通过伊朗和郫路支很少绿洲的沙漠的陆路也很常用。在这条陆路沿线和印度河以西的郫路支边境高地,就有公元前5千纪期间出现的好几个新石器时代农业发达地区和大型村庄或小镇。虽然这些地方的发展可能与苏美尔无关,但它们大概得益于古苏美尔的成就。印度河洪泛区到公元前6千纪和公元前5千纪时也有了农业,因而大概是独立发展的。大约到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出现了真正的城市,而美索不达米亚周围高地的农业后来才扩张到河边低地。与美索不达米亚一样,洪泛区向古代农民提出了新挑战:如何控制河水泛滥、实行人工灌溉和排除洼地积水。经过长期改进各项农业技术所积累的经验,终于成功开发了低地潜在的丰富农业资源。稳定的剩余农产品为建设真正的城市而非小镇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些城市的居民有文化,会金属加工,靠剩余农产品生活,有劳动分工,在艺术、建筑和城市规划上具有丰富的经验。
迄今发现的主要古城市集中地在今拉贾斯坦的卡利班甘(大概是印度发现的最古老的城市遗址)、巴基斯坦旁遮普的哈拉帕和印度河下游的莫亨焦-达罗。三地共有近200个同一时代的较小城镇或村庄的遗址,它们散布在从印度河流域向东至恒河上游、向南几达今孟买的广阔地域内,它们展示了相似的居住区、陶器、印章(用于标明财产所有权)和艺术品。所有这些遗址的发掘深度和地层性质都相同,这进一步表明了哈拉帕文化的同一性。这个在地域面积上超过所有其他地方所有已知古文明的文化综合体被称为印度河文明,它无疑与这条
河及其支流有密切的关系,如同苏美尔和埃及文明与河流的关系。印度河与尼罗河及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一样,也是一条不稳定的河流,即发源于多水的地方。它的多条支流从有充沛融雪水和夏季季风雨的喜马拉雅山区出发,流过旁遮普和干燥的拉贾斯坦低地,进入信德的沙漠后在今卡拉奇附近入海。所有这些低地都缺雨,而印度河流域的下游部分实际上与苏美尔一样是沙漠,因而农业必须依靠灌溉。一年一度的洪水既提供了水又带来了极肥沃且容易耕种的冲积土壤,再加上长而温暖的生长期和终年不断的日照,构成了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这些条件与促成埃及和苏美尔在掌握了管理利用洪水的方法后达到古代突出地位的条件是相同的。印度河也提供了运输粮食和建筑材料等大宗货物的廉价而方便的手段,它和少树而平坦的平原一起,创造了便利的交通,这对于互通有无和劳动分工都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看出,在纳巴达河和达布蒂河护卫下的温迪亚山脉和萨特普拉山脉,将印度拦腰截为南北两部分。印度南部另有隆起的德干高原做屏障。在北部边境,兴都库什山脉、苏莱曼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了难以逾越的壁垒。古城市遗址——卡利班甘、哈拉帕和莫亨焦-达罗——全都紧靠印度河及其支流。印度河文明瓦解后,居民区开始移向孔雀王朝崛起的恒河流域。
约公元前2500年的莫亨焦-达罗遗址出土的青铜舞女像。人物形象的风格独特,甚至有些抽象,但十分传神地表达了舞者的兴致和动态。(National Museum of India)
印度河流域居民的艺术和他们非凡的城市规划,也是全然独具特色而与苏美尔无关。他们用的印章与美索不达米亚之前或同时代的印章极为相似,而我们知道,最晚从公元前2500年起,两地之间已有贸易往来,因为这一时期的印度物品已在苏美尔发现,苏美尔的物品也在印度发现。看来十分可能的是,由于印章大概主要用于标志财产或货物的所有权,印度河的居民在与苏美尔人的贸易过程中采纳了它们。
印度河文明究竟何时出现难以确定,粗略的估计应早于公元前3000年。城市遗址,包括卡利班甘、哈拉帕和莫亨焦-达罗这三处主要遗址,都紧靠印度河或其支流,这些地方的地下水位都很高。最深的(也是最古老的)遗址如今都在今天的地下水位以下,这给考古发掘工作造成严重困难。自从这些古城市在大约5000年前建成以来,江河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洪水和沉积的淤泥已将大多数最早期的证据冲走、埋葬或淹没。与尼罗河三角洲一样,由于同样一些原因,我们没有可能再看到比我们目前所能证明的更久远的早期阶段。迄今能够确定的最古老文物的年代都集中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但它们全来自遗址较高层面,因而必然来自城市文化已经相当先进的时期。在文明开始形成的阶段,它的发展比较缓慢,因而可以设想,它应该比公元前2500年更早许多个世纪就开始了。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这一时期内,它演进并建成首批城市,达到了我们今天见到的公元前2500年的形式和水平。因此,公元前3000年这一推测较为合适,尽管仍然是一个带任意性的整数。
我们不知道这些城市的建设者们怎样称呼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居住地。我们今天用的是现代地名——如莫亨焦-达罗的意思是“寂静的地方”。希腊人把他们在亚历山大时代遇到的地方称为India,这个名称起源于雅利安人给那条河起的梵语名字Sin,由此联想到India大概就是指的印度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波斯人及印度人自己用的名称是Hind,显然与Hin、Hinism和Hinstan(意思分别为印度、印度教和印度斯坦——斯坦意为“国家”)以及印度河下游的Sind或Sindh(信德省)同词根。有关印度的第一部外国人记述是波斯人在居鲁士大帝居鲁士大帝二世(CyrusⅡ the Great,公元前590/前580~约前529),波斯政治家,伊朗西北部古代国家米底的国王之外孙。在约公元前550年起兵造反,进攻他的外祖父,获胜后继承米底王位。——译者(公元前550~前530年在位,其帝国曾短暂兼并印度西北部疆土)时代所写;波斯人将Sind或Sindh改回到Hind或Hinsh,从而最后确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与苏美尔人的贸易从水陆两路进行。水路通过印度河入海口附近的洛塔尔港口,那里有石砌大码头和仓库遗迹。所有这些,都与一个显然属于哈拉帕文化(印度河文明的一个别名)的城市有关。这里及哈拉帕印度的另一些地方,都发现了苏美尔的货物,苏美尔也发现了哈拉帕的货物,而在这两地之间巴林岛上一处遗址则发现了两地的货物,看来它曾经是一个大贸易中心,是来往苏美尔的许多贸易路线的交会地。苏美尔文献谈到一个名为迪尔穆恩的地方,是从他们河流入海口向南航行数天即可抵达之处,大概就是指的巴林。那里有来自东
方美鲁哈地方的商品:象牙、孔雀、猴子、精美的石头、祭祀用的香和调味品,总之有圣经上说的“猿人、象牙和孔雀”。美鲁哈肯定就是印度,但究竟是苏美尔人到了印度、还是印度人或中间商把货物运到迪尔穆恩,则尚无定论。
印度河文明的城市米诺斯,希腊文化中克里特某个统治者或其朝代的名字。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把他发现并挖掘出土的克里特文化称为米诺斯文化。——译者
印度河文明的两件明显不同的文物:莫亨焦-达罗的祭司模样人像和哈拉帕的残缺人体躯干。风格独特的“祭司”很像米诺斯①(克里特)艺术,人体躯干则颇似古典希腊艺术。两件文物都来自印度河文明,表明它们可能制作于不同时期,因而反映了风格随时间的演变。(左:Stella Snead/Archa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右:Borromeo/Art Resoure, NY)印度河文明最惊人之处也许是它的城市规划设计,几乎每座房屋都有水井、供水管道系统、浴室和废物排放管道或排水沟。如此发达的城市建设实为古代任何地方所未见,甚至西欧和北美要到19世纪晚期才有类似规模的成就。滋养这些城市的河流供给城市的市政用水,是从上游靠自流方式引来的,这一方式后来为数代莫卧儿皇帝用来给他们在德里及阿格拉的宫殿供水。印度河文明的居民对私用水源的重视,说明印度人特别强调沐浴、洗涤以及祭祀仪式的纯洁。已经发现的宗教人物多种多样,但其中很多似乎是印度的创造及破坏之神湿婆、丰收之神、以及主管出生-生命-死亡-再生循环之神的古代形象;还有最早的瑜伽瑜伽是印度教的一种哲学,它规定了严格的精神及肉体磨炼,以求达到与宇宙精神合一。修行者,那时就已经表现为坐姿、抱臂并定睛凝视来世的形象。始祖女神、男性生殖器形象以及牛崇拜,提供了与古典及现代印度文明之间联系的另一些线索。有些学者指出,印度特色的转世及无穷生命轮回观念就曾经是哈拉帕人的信仰。确实,包括宗教及其他成分在内的大部分传统及现代印度文化的根源,都能在由印度河文化拼合成的图景中找到或推断出来。
有隆肉的公牛。印度人对牛的尊敬起源于印度河文明。(Jehangir Gazdar/Woodfin Camp & Association)这些古城市的房屋惊人地相似,说明社会分工还不很细;房屋沿着规则的街道排列成半格栅式图案。有少数较大的建筑,而大多数城市的较大建筑中都有一间公共澡堂,可算是最大的单一结构体;另一些较大建筑可能是市属粮仓或栈房。我们尚不认识的这些城市居民留给我们的艺术,不仅品质高超而且形式极其多样。多样性可能表示它们是在一个艺术风格发生了变化的很长时期里创造的,恰如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在1000年内风格的变化:抽象派、现实派、理想派,等等。最吸引人的艺术品是大量形态各异的泥土或木头制造的儿童玩具,其中有极小的牛拉的极小的车和会爬绳的猴子。这说明当时的社会已经繁荣到能够生产这类非必需品——这是灌溉农业高生产力的贡献——而人也具备了受钦佩的价值。另外,这些遗址中很少见到武器或其他战争迹象,看来那里的文明是平和、仁慈、有高度组织的高级文明。印度的土产棉花也是在这里最早用于织布制衣,这一创新晚得多才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动物雕塑和浅浮雕,包括很多印章上的作品,工艺极其精良,其中大量牛科动物形象多为我们熟知的弓背牛,说明从那时起牛已经受到尊敬。这些以及其他证据使我们相信,早在哈拉帕时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非暴力要求,这些都是印度人一贯强调伟大生命链条和万物同源的标志。
印度河文明居民的主要食用农作物是小麦,它最初可能是从西方地区引进的;作为补充的有大麦、豌豆、菜豆、油用种子、水果和蔬菜以及家养牛和羊的奶产品。工具用青铜、石头和木头制造,较晚的若干世纪中出现了铁,并被用于制造比如车轮轴的销钉。只是到了印度河文明末期,水稻才以次要作物出现,那是通过与恒河流域交往而从东南亚原产地输入的。甘蔗也是印度土产,并在印度河流域最先人工种植,但今天在灌溉系统更优的恒河流域种植更多。在印度河地区,靠近河边的地块不但必须加以灌溉,而且一再遭受无规律的、偶尔灾难性的洪水之害。相继建造的堤堰遗迹说明,甚至保护城市本身免遭洪水或河流改道之害的努力并非总能成功。在这片平坦、半干燥或甚至沙漠地区,没有可用于建筑的石料,城市是与苏美尔一样用晒干的土坯或烧制的窑砖建造的。烧砖用的燃料或取自河边的树丛(很快就消耗殆尽),或从林木更茂盛的丘陵或河流上游多山地区运来。哈拉帕的废墟最早在1850年代由一位英国军事工程师进行了考察,他敏锐地注意到,承包铁路道渣的印度人给他送来的砖块和其他碎片的尺寸很奇怪,同样奇怪的还有某些碎片上的符号,其实那就是印度河文明的书写体实物样品。这位工程师追根溯源一直追到哈拉帕遗址,并且意识到那些都是比当时已知印度文明更古老的一种文明的遗物。
到公元前第三个千年之末,印度河文明开始衰落。尽管只能推测衰落的原因,但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耕种或灌溉的土地和城市所占地区的面积都逐渐缩小。洛塔尔港口约于公元前1900年前放弃,其他大居住中心维持的人口也比原先大为减少,且拥挤在衰败城市的某个小区域中。在某些遗址上也发现了暴力迹象:灰烬和未掩埋或无头的尸体,大概是遭匪帮袭击的
受害者,因为那些城市基本上无力抵御掠夺。任何文明存在很多世纪后,都可能出现衰退迹象,但印度河居民遇到的却是由他们的沙漠或半干燥环境引起的一些特殊的、短期内即可变成难以克服的问题。任何干旱地区经长期灌溉后,必然逐渐积累因水蒸发又无雨水有效冲刷而留下的盐碱。灌溉使地下水位提高,甚至可能上升到作物根部。当积累的盐碱达到对作物有害的水平,或作物根部被淹,农业就可能相当突然地宣告完结。就是今天我们也能在很多包括美国在内的干燥灌溉地区看到这两个问题造成的影响。
在印度河流域古代耕种过的地区中,有大片地块看来就是由于这些原因而被放弃的,因为古代耕地表面有白色沉积物。另外,一再发生的洪水和江河改道,不但直接威胁城市,而且所携带的淤泥破坏或堵塞给农田供水的灌溉渠道而间接危及农业基础。江河改道也可能使城市或灌溉区失去水源。所有这些都是发源于山区然后流经少树沙漠地带的不稳定河流的行为特点。没有气候变化的证据,尽管有人无视相反证据而断言如此,但有不少证据表明曾经造就了城市、滋养了艺术的剩余农产品减少了而终至消失,残余人口居住在一度辉煌的城市废墟中,靠他们从幸存的、生产能力远为低下的农田榨取的些许收获,再加上狩猎和采集,过着比较简单的生活。在这种衰退状况下,他们越来越无力保护自己免遭外来人的袭击。后来抵达这里的雅利安移居者,从未看到过印度河文明的鼎盛时期,因而不可能是它瓦解的原因。创造了印度河文明的人或他们的后代,随身带着他们的文化和技术,大概向东疏散到恒河流域或向南迁徙到了印度半岛。

‘伍’ 《文明6》印度文明特性及打法详解

《文明6》中的印度是一个具有宗教、人口等优势的文明,使用得当的话是十分强势的,不少玩家都想知道印度具体的文明特性及打法是怎样的的,下面是“内卷小黑”带来的《文明6》印度文明特性及打法详解,一起看看吧。

文明定位

宗教自由/大陆图优势/宗教优势/征服优势/种田流/人口优势/全能选手

(征服优势主要指笈多,但是甘地也不弱)

LA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

所遇到的文明(包括印度)已创特色能力建了宗教且不在战争状态,均会+5信仰值。与甘地交战的文明获得双倍厌战情绪。

一个标准地图最多有5个宗教在场,大地图6个小地图4个,也就是说多数情况下靠LA白嫖到的信仰值最多在20-30这样,往多的说这抵得上六七个信物;往少的说,就只是几个圣地加神社的产出,不到中期产出的1/10,而且想要互相保持和平太难了,往往只有15信仰是可以稳定收入的。所以只是前期非常缺信仰的时候能帮上点忙,神学单位或者平民单位价格一上去这点加成除了就没什么太大用了,每9回合可以多买一个小兵难道能扭转战局?

运气好如果巨石ai是邻居,很早就能拿到+5信仰/t,而如果大家相对相安无事,古典的进了黄金就能迅速将这信仰收入转换成开拓工人,对甘地前期节奏有非常大的提速。按照上面说的假设有常驻15额外每回合信仰,相当于额外能换15*0.7(雄伟壮丽下1锤比0.7信仰)=10.5锤,50回合就是520锤,相当于标准速度下白嫖7匹骑手(虽然这个信仰前期不能拿去买小马),收益还是很可观的

LA

旃陀罗笈多-政事论

解锁军事训练市政后可宣布领土扩张战争。宣布领土扩张战争后的10回合内+2移动力、+5战斗力。

虽然可以更早解锁领土扩张战争,但说实话领土扩张战争和正式战争的区别就在于可以给民族主义开个尤里卡,以及只能对邻居们发动而已。关键是领土扩张战争提供的+5力和+2速(很奇怪的是这+5力和情报的+3力不能叠加,都显示为动向情报加成)让印度可以像波斯和蒙古一样发动闪击战,还是那句话兵贵神速,即使是笨重的战象也能健步如飞,这让印度在古典时期进行大范围高强度的征服战争成为可能。

UA

达摩-万律合一

从城市中的每个宗教(其须拥有至少1个信徒)获得信徒信仰加成。城市从每个宗教(须有至少1个信徒)获得1点宜居度。传教士的传播次数+2。来自贸易路线的宗教压力+ 100%。

第一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城市里有什么宗教就能吃到什么宗教的其中一个buff。实战中发教收益很大程度上集中在追随者信条,毕竟这个产出非常实用且稳定。至于有哪些收益组合就直接去看下面的表格吧,不管什么教条只要能拿到三个都已经非常赚了。此外,国内大城市有3到4个宗教的信徒就可以不用建 娱乐 中心了,哪怕到了厌战的地步也不至于太担心叛乱。

商路加100%宗教压力既帮助己方宗教传播,也顺便把其他宗教拉了回来,这是印度短期内让各国宗教进驻的最快方法。

信徒信仰总表

UU

战象

古典时代的印度特色单位。与其相邻的敌方单位战斗力-5。

40(+4对比骑手,-8对比骑士)力 120(+40对比骑手,-100对比骑士)锤需。不需要战略资源。可升级为坦克,但不能升级为骑士。(高棉也有战象,不过是远程攻城单位)

为什么说战象弱,因为战象造价高还笨重,但攻城伤害和剑客差不多,时代到了中世纪却不能升级为骑士去打仗还吃着高昂的维护费。对面出了一排弓箭就打不进去

那为什么战象强,因为只要开局畜牧再建个牧场触发骑术尤里卡就能解锁,不消耗战略资源又能提供强大的输出和支援,特性配上ZoC能把对面骑手围在羊象圈里打。挂上演习政策造价也不高,前期没围墙的时候3个战象1个棒子可以把刚刚探到的首都踩扁。时代过了也能在河流树林丘陵地形当个卡子恶心人。第一次升级把战马铠甲出了就有47的远程防御力,而弓箭就25基础力(最多+5齐射+7风暴之箭),4箭之内不可能射死战象,但是战象一脚能踩死弓箭,操作不失误就不是劣势对局。而且别忘了大前期所有人的敌人-野蛮人,一只战象没政策加持也足够踩死一窝了

远古rush方面虽然没办法和金闪闪战车和砍二勇士比,但是防御力远比这俩强,甚至可以说专克这俩(除非你解锁的实在太晚),能打到反向让他们赔款和解。

最次也能提供早期的时代分,和ub给的分能为印度前期进黄金时代靠信仰大开拓提供巨大便利

UB

梯井

解锁建造者建造印度特色改良设施梯井的能力。

提供+1点食物并+1住房。如与圣地区域相邻,+1信仰值。如与农场相邻,+1食物。随着 科技 和市政的发展,其将提供更多住房、信仰值和食物。干旱期间可防止食物损失。不能建在丘陵上,不能建在另一一个梯井旁。

注:梯井不管相邻几个农场圣地都是+1产出

封建主义解锁后+1信仰.职业 体育 解锁后+1食物.卫生设备解锁后+1住房.

UI的产出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是很实用的,只可惜(幸好)不产锤(不然别的UI哭死了),每几个城中间铺几个可以在缺住房的时候互换,,新城市改良个梯井基本可以不用锤粮仓,沿海城也更容易补充住房。

只要会规划用地,梯井的产出是非常高的,最次也能拿来提供住房。和大部分的农场UI不一样的是,梯井既可以建在沙漠上也可以建在冻土上,直接赋予了印度超强的生存能力。即使ui在 游戏 进程中仅仅只能起替代农田,在这个人口非常重要的资料片中的发挥是非常好的。另外同样早期能给到时代分帮助进黄金。

具体打法

印度出生地一般都是在低纬沿河的雨林地区,香蕉咖啡水稻等等资源很多,多数情况下最好先制陶术→灌溉,一方面可以建种植园开采奢侈品和香蕉,另一方面可以收获水稻移除沼泽来快速提高人口数,配合同时解锁的梯井提供的住房,大前期就能叠出一个7+人口的城市(即使出开拓也能稳定在6人口), 科技 和文化有着7*0.7≈5的基本产出,再有咖啡丝绸提供的文化,茶叶提供的 科技 ,大前期即使没建学院和纪念碑,市政或 科技 的速度也很快。接着出圣地(如果想抢大仙或者首都沿山脉)或者军营(如果要砍雨林需要铸铜,点了铸铜就顺便出个军营加生产力)就看情况了。

万神殿首选应该是河神,毕竟印度沿河出生又必出圣地所以选河神收益很高的,配合UBUA基本不会缺住房而且宜居度很高,人口就疯狂往上涨。城市基本产出增加而且移民的减益相对降低,另一方面可以建更多的特色区域,区域建筑的几个政策收益也更高,顺便还能拿人口相关的时代分。

征服方面笈多可以参考波斯的打法,把握时机和效率。灌溉点完就往铸铜走然后建军营,解锁政治哲学就上寡头,军槽放演习出战象,万能槽放大将军,等到军事训练研究完就宣战,接着继续给对方的邻居来个领土扩张战争。领土够大时就要注重发展规划和战略防守了。

甘地可以参考毛子的打法,前期慢慢种地改寺庙,建完骑士礼拜堂后大规模买兵买炮,运气好抽到了能当医疗兵的使徒就更好了。肝帝打仗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慢慢肝,一定是对面的宜居度先崩溃,到时候对面的城市主动叛变都有可能。

战术上印度有着特殊的战象支援打法(其实毛利也可以,但是托阿出现太晚了导致不常用):几匹战象与其他作战单位间隔排列,推进战线时,先让战象贴到要消灭的单位旁边削弱其战斗力,后方一侧1至2个友方单位对其进行绞杀或用战象补刀,再让另一侧的友方单位前进到战象之前准备展开下一轮攻势。最好的配置是骑手+战象+破城锤,最好再带几个剑客杀枪兵。

PvP的话注意一下海防,印度的海军力量是没什么加成的,而且特性也是在大块陆地上发挥得更好,所以很容易忘记组建海军进行防守。pvp人均斯大林希特勒,守不住占领下来的沿海城也能给你掀了。

宗教方面我觉得不是为了宗教胜利才搞,而是因为印度玩宗教的加成太高了,圣地提供的文化值可能比剧院广场都多,食物可能比香蕉园还多,所以我觉得通过宗教审判和使徒对殴来确立宗教优势并不是很值得。不过最开始都说了印度是有宗教优势的,我不是在打我自己的脸,而是想说印度传教最好多利用传教士和商路这两个东西,他们是印度传教最凸显的优势,还可以适当的把外国宗教引入来提高国内产出史称印学西用。如果嫌宗教麻烦又无聊的话还是当辅助手段吧。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

‘陆’ 如何揭秘古印度文明

很多人都在想象中把古印度和现在的印度混同起来,其实它们几乎是两码事。古印度因其神秘,使得人们很难看到它的真实面目!

‘柒’ 印度文明的内容简介

探秘:看啊!“死亡之丘”在埋葬的,是曾经多么鲜活的生活!
历史:在这里,它是一条孤独的河,远远流过了,人们才听到水声。
宗教:一声佛号,一掬恒河水,是生者的图腾,也是死者的祭礼。
文化:如一首玄妙的诗,浅吟低唱中,不知身在天国,还是人间。
艺术:它挣扎在人与神、欲与灵之间,时而美得狂乱,时而美得平静。
建筑:经年的青石上,褪尽了帝国的余晖,却还残留着天国的光影。
习俗:民间,珍藏着古老的记忆;祖先们的气息,还在这里游移!

阅读全文

与如何打印印度文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中国人比印度人团结 浏览:121
越南山里做什么好吃 浏览:353
印度为什么技术落后外包产业好 浏览:337
中国的长城印度的东埔寨是什么 浏览:986
印度人为什么要讲话 浏览:945
印度是哪个国家的军工 浏览:916
印度左右逢源是怎么回事 浏览:68
欧陆战争意大利第一关怎么打 浏览:653
印尼电信广告什么歌 浏览:30
中国入境可以带多少手机电脑 浏览:267
怎么看待伊朗捐款事件 浏览:512
越南富安有什么好玩的 浏览:376
外国人到中国定居有哪些条件 浏览:983
印度到印尼要多少钱 浏览:17
意大利有什么的手表品牌排行榜 浏览:770
过去几年中国有多少人口 浏览:702
非洲美女要多少钱才肯嫁到中国 浏览:964
越南的火龙果要怎么运到中国 浏览:274
伊朗官方语言英语怎么说 浏览:294
中国到越南火车经过多少站口 浏览: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