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总统是达特利,印度总理是吠舍,为什么说印度局势变了
现在的印度也算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了,现在的印度还在和巴基斯坦对峙,而且自己的总理还在拜访美国期间拿了一个奖项,受到人们的舆论。虽然现在印度的总统和总理不是同一人,但是并不能说现在的印度形势有多大改变,种姓制度并不会有多大的改变,改变也只是政治上的东西。
我们知道种姓制度已经束缚了印度的发展,而种姓制度下的印度只能在磕磕碰碰中前进,受到阻碍,影响印度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那些支持种姓制度的人却一直唱反调,因为他们可以不努力就拿到最好的资源,那么为什么要改变呢。虽然印度特别想改变种姓制度,但是改变并不是很大。所以就算是总统和总理都不是高种姓人,但是印度现在的状况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改变的。
B. 印度总理幸格 怎么也穿中山服
可以仔细看下,那个并不是中山装,是印度自己改良以后的印度装,只是跟我们的中山装有些类似罢了。
中山装的造型特征
中山装由于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
C. 为什么印度要买波音777当政府专机
印度接受两架经过特殊改造的波音七七七宽体客机,作为印度版空军一号,用以替代老化的波音七四七型战机,这两架飞机将用于印度总理,总统以及其他重要的出行要求于此前印度专辑不同的是,这次购买的两架波音七七七宽体客机,将配备最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包括了大型飞机红外干扰和电磁防御装备。两架波音七七七专辑的总体改造费用约为1200亿,行动都比印度媒体城改造完成后,这两架飞机将超越美国的空军一号,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飞机去报道。两家经过改造的波音七七七飞机可能在今年9月正式交付印度政府,届时将有印度空军安排自行飞行员执飞。这两架飞机波音七七七油耗等所以相比波音七四七专机航程更长,使用成本也更低。
D. 莫迪隐婚45年,他对妻子如此绝情是为什么
说到印度总理莫迪,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莫迪的励志故事了。莫迪出身低微,在种姓制度严格的印度能够从低种姓的卖茶孩童逆袭成为一国总理,其中所付出的努力毫无疑问是不可估量的。
莫迪从政后,清廉亲民的从政风格为其赢得了不少好感。但正所谓“人无完人”,即使是人生经历励志、人物形象无可挑剔的莫迪,在世间也有对不住的人。莫迪带领印度前进的背后,是一位妻子数十年的隐忍和等待,是一位母亲几十年的期盼。莫迪的存在是印度整个国家的幸运,却也是莫迪家族的不幸。
E. 关于印度: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一项有关中国与印度市场比较的调查报告,文中指出尽管两个市场有相似之处,而且在推行经济自由化和改革方面,两国均取得了显着成绩,但中国是处于领先地位。
《经济学人》杂志这份“印度和中国专题调查”的作者西蒙·朗(Simon Long)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优胜于印度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它起步较早,此外,在为贫穷阶层提供教育和卫生保健,以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方面,中国比印度作出更多的努力。两者相比之下,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更多,因此也取得了更大的成果。
中印两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失业、地区差异和农民贫困都是首要的经济问题。两国人口众多,对资源的需求也相应提高,如何防止环境污染也是重要的课题。西蒙·朗在调查报告中认为,印度需要学习中国的经济模式。
印度经济发展被超越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才超过印度。此后,两国经济均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印度GDP每年平均增长5.6%,在1991至2003年每年平均增长5.8%。中国的增长幅度相当,但其起点更高,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GDP增长平均每年为9.3%,在1991至2003年则为9.7%。
由于印度人口增长较快,两国的人均GDP差距便更大。在1990至2003年期间,中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长8.5%,而印度为4%。2003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达1,100美元,而印度仅为530美元,换算为人均购买力后,中国比印度富裕70%。
在国际贸易方面,中印的差别更加明显。1990年,中国占世界出口和进口的份额分别为1.9%和1.6%。到2003年,中国占世界出口和进口的份额增至5.8%和5.3%。去年,中国的双向贸易增长36%,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然而,印度的双向贸易额还不到世界总额的1%。
由于经济迅速增长,中国的贫困水平显着下降。在1981至2001年期间,中国日收入低于1美元的人数大约减少4亿。在1977和2000年期间,印度贫困人数减少6,900万。现在,35%的印度人日收入低于1美元,而17%的中国人日收入低于1美元。
世界看好中国经济
导致中印两国经济增长速度有别的主因是“外国直接投资”(FDI)。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去年,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600亿美元,是印度的12倍。中国对外国投资者有两大吸引力:巨大的潜在国内市场和便利的出口环境。
据一家跨国公司估算,中国可支配消费收入的人口达3亿人,这远远多于印度的5,000万人。此外,中国拥有优越的基础设施,例如它的高速公路总长3万公里,是印度的10倍。同时,中国每1,000人拥有的移动和固线电话数量是印度的6倍。
印度的优势仍然是其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层和法律、机构和金融市场等“软基础设施”。在高端市场上,印度有大量英语流利的技术人才,而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方面,中国工人则在基础教育方面有很大优势。
随着更多外国投资者青睐中国,有利投资者的合作项目日益增长,中国加入WTO也令其经济活动自由化进程比印度快得多。
工业和农业
尽管印度有知名的IT专长和繁荣的外包产业,但这与广大群众并不相干。整个IT行业大约只有100万名从业人员,其产值仅占印度GDP的4%。西蒙·朗认为,印度制造业增长速度远低于服务业,而且提供很少就业机会,这是令人担忧的现象。2002年,印度制造业只吸纳了620万劳动人口,而中国制造业却有1.6亿名从业人员,中国已经成功地变成了世界工厂。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这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为新的乡镇企业输送数千万员工。印度不可能发生这样的奇迹,但是它仍需努力令农民从农场转往工厂工作。
目前,印度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而中国农村人口占60%。中印两国面临着同样的农业问题:生产率低、农场规模小、农民在改进生产方面作投入的能力有限。
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
事实上,中国和印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虽然印度可能以中国为标准衡量其经济增长和国际影响,但中国是以美国为比较对象。另外,中国与印度的关系正在变化。目前,两国外交关系十分友好,并且双边贸易繁荣。西蒙·朗估计印度和中国将成为“竞争性合作伙伴”。印度担心中国可能取代它在IT服务和外包输出方面的领先地位,只需几年,中国就能够造就与印度数量相当的软件工程师和会说流利英语的大学毕业生。鉴于它在全球经济中的巨大影响,中国可能会取代印度这项毋容置疑的竞争优势。
更重要的是,印度是否能在出口型劳动密集制造业方面与中国分庭抗争。这是印度经济增长赶上中国在过去20年达到的水平的唯一途径。印度希望成为出口大国,但在发生重大变革之前,它不可能达到这个目标。
在今后几年,中印两国都面临着解决地区差别的巨大挑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将有助于决定它是否能够保持目前的高增长率。对印度来讲,这也将决定着它是否能够提高目前的增长速度。西蒙·朗指出,假如印度不着手第二度大刀阔斧的变革,它不可能达到中国的增长速度,更谈不上赶上中国的发展水平,这种改革目前看来不大可能,但并非绝不会发生。
资料:《经济学人》杂志
F. 莫尔穆成印度第二位女总统,印度第二位女总统有何来历
2022年7月21日,绝对能写进印度历史,这一天相信印度人民高兴坏了。
就在当天,印度总统大选结果出来了,莫尔穆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竞争对手,成功当选印度第15任总统,而且是印度第二位女总统。同时,也是首位出身部落地区的总统。
这位64岁的女政治家,一生都在为穷人努力,或许因为自己就是一个穷人吧。
其父是检察官,本人是法学院毕业的,早年是律师,和甘地家族联系非常密切。
2012年7月24日,普拉蒂巴卸任印度总统。
此次印地的这位第二位女性总统肯定是被寄予厚望的,百姓们都希望这位女总统能帮他们争取更多的权益,特别是女性们,因为女性的地位在印度简直不可想象。莫尔穆的路任重而道远。
G. 在印度,看到身穿白色克塔衫头顶饭盒的人,为什么要避让
因为在印度,那些身穿白色克塔衫头顶饭盒的人是背负重要任务的存在。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忙去送一些重要的物品,也就是相当于外卖小哥的存在。这些人工作态度认真严谨,任劳任怨。得到了印度人民的高度认同,他们就是这个城市的人工运输工具,在印度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接包裹
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自己上班不带饭过去呢?其实是因为印度交通比较拥挤,而且我们也知道现在的印度人口非常的膨胀,所以就只能劳烦这些外卖小哥帮忙了。达巴瓦拉这种职业非常稳定,从事这个职业的印度人是不会跳槽的。甚至有些人从年轻做到了年老,还有些人子承父业,将这个作为家族的职业了。尽管这个职业收入不是非常的可观。
H. 如何评价印度总理莫迪
曾经有媒体将莫迪称为“非典型印度政客”,他是印度极少数从未卷入过贪污丑闻的政客。在莫迪的支持者眼中,“高效、果断、廉洁、以解决问题为己任”这些和印度政客丝毫沾不上边的形容词正是对莫迪最好的诠释。
《时代周刊》评论说,纳伦德拉·莫迪是一位坚定的实干家领袖,他的发展道路将令印度繁荣,使之与中国不相伯仲。 《金融时代》在一篇题为“莫迪让古吉拉特邦走上高速发展之路”的文章中,高度赞扬了古吉拉特邦的发展速度,称该地是“印度最受欢迎的投资地,发展速度以两位数持续增长着”。美国着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常务总经理威廉·安提奥斯也在文章中指出:“莫迪是位有管理天赋的杰出领导者”。莫迪广受企业家的欢迎,塔塔汽车集团董事长塔达曾经这样评价莫迪:“莫迪的领导具有示范性。古吉拉特邦为全国提供了领导榜样”。
纳伦德拉·莫迪的反对者认为,他是一名怀有宗教仇恨的“独裁者”,包括《撒旦诗篇》作者拉什迪在内的十几位印度知名艺术家和学者曾经联合给英国《卫报》写信,称“莫迪将加深印度的宗教仇恨状态”。此外,莫迪独断专行的强人风格也招致了许多不满。行事风格也被许多媒体和同僚斥为“独裁”、“恐怖统治”。
I. 为何印度高种姓都那么白,他们是什么人种
印度接近80%的人口信奉印度教,而印度教明确规定了种姓制度。按照印度教的种姓制度,主要分为四大种姓,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首陀罗与吠舍。在四大种姓之外,还有所谓的不可接触者。按照印度教的规定,婆罗门主管宗教事务,而刹帝利主管世俗政权,算是统治阶级,也是高等种姓。在电视报道或新闻媒体中,看到的印度种姓皮肤都很白。那么,印度高等种姓是什么人种?其实,印度前三个种姓,也就是婆罗门、刹帝利与吠舍都是雅利安人,而首陀罗则是被征服的印度土着居民。
伊朗女性
当然,印度的血统问题比较复杂,不仅仅有白色人种,还存在着黄色人种、黑色人种与棕色人种。所以,印度有非常复杂的宗教问题、种姓问题与民族问题!
J. 历史(4):印度总理甘地夫人遇刺身亡【原创】
【首先说明,甘地夫人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圣雄甘地并无血缘关系,她的父亲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是圣雄甘地的追随者和得力助手,也是印度第一位总理。在他任上,1962年爆发了中国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
1984年10月31日,印度总理甘地夫人取消了上午的一切约会,原因是她的两个孙儿即长子拉吉夫的14岁儿子拉胡尔和12岁女儿彼莉安嘉,前一傍晚在一次轻微交通意外中受了惊,甘地夫人要留在家中陪伴、安慰他们。
尽管这样,这天上午甘地夫人仍决定要履行一次约会。63岁的英国舞台演员兼影星彼得·乌斯基诺夫预约了采访甘地夫人,以便摄制一集20分钟时事记录电视片,而甘地夫人非常欣赏这位导演的幽默与才华。
预约的采访时间是当天上午10时,地点是甘地夫人办公室外。但9时开始,乌斯基诺夫便率领爱尔兰电视摄制组到达,在办公室外架起摄像机,准备进行采访。
上午9时18分,甘地夫人待两个孙儿吃过早餐之后,对他们说要办一点事儿。然后,甘地夫人便离开住所,前往办公室,商议采访内容。
印度的总理府在德里南区,占地10亩,住宅部分与办公室部分的面积大致相等。住宅坐落在总理府的东半部,办公室在西半部,两部分之间由一列矮灌木林分隔,灌木林中央有一座布满类似我们三角梅的九重葛的拱门,有活动木栅权充闸门。
陪同甘地夫人前往办公室的,是两个锡克教的卫士,一个穿制服,另一个穿便服。穿便服的名叫本特·辛格,33岁;穿制服的那个叫萨特万特·辛格,年纪较轻,21岁,手持轻机关枪。
自从2月下令军队攻进旁遮普邦阿姆利则的金庙,血洗锡克教的至高圣殿以来,负责甘地夫人安全的警卫首长已把原以锡克教徒为主的特别警卫队撤换大部分,只留下少数锡克教徒。这些获得留在总理府特别警卫队中的锡克教徒,都被认为是忠心耿耿的人。甘地夫人也特别指示留用部分锡克教警卫,以拉拢、安抚印度的锡克教民众。
本特·辛格和萨特万特·辛格是留用的少数几个锡克教徒之二,两人不仅获得卫队指挥官信任,也获得了甘地夫人的信任,尤其是本特·辛格,担任甘地夫人的贴身保镖已将近八年。
这天,本特·格陪同甘地夫人走过住宅的草坪,走向30米外的办公室。萨特万特·辛格则在拱门站岗,甘地夫人与本特·辛格走过拱门的时候,萨特万特·辛格把平向的手提机关枪竖起,尾随的其他警卫以为他在向甘地夫人致敬。
这时候,原在甘地夫人身旁的本特·辛格步伐加快,超越甘地夫人之后,猛然转身,伸手到头巾内取出一支左轮枪,而萨特万特·辛格也把刚竖起的手提机关枪平放,扫射甘地夫人。甘地夫人倒地的时候,本特·辛格朝她开枪,弹尽之后弃枪举手。甘地夫人中16枪,倒卧在血泊中。
其他警卫立马一拥而上,制服并逮捕了这俩个辛格,这俩辛格也知道无可幸免,向警卫喊道,“我们已做了要做的事,现在来做你们所要做的吧”。押到警卫室后,本特·辛格突然扑向一个警卫,企图抢夺这个警卫手上的轻提机关枪,而萨特万特·辛格也同时从头巾中取出暗藏的匕首。在场的警卫随即开枪,本特·辛格当场中弹死亡,萨特万特·辛格则伤重垂危。
甘地夫人的亲信助理库马尔·达万和长子拉吉夫·甘地的夫人索尼娅早已从住所赶到。在达万的指挥下,警卫们执行操练得纯熟的应变计划。4个警卫扛起血流如注的甘地夫人,由另外6个警卫团团围绕,与达万和索尼娅一同跑向一辆白色的“大使”级房车。这辆由印度出产的 汽车 ,特别为甘地夫人而制,除了防弹装甲之外,还有防弹轮胎。在车上,索尼娅让甘地夫人枕在膝上,搂着她的头。房车由警摩以警笛开路,飞驰到附近的全印医学研究院,这是印度最现代化、设备最完善的医院。一个有12位医生组成的医疗小组,早已接获总理府警卫负责人的通知,甘地夫人一抵达,立即被送到8楼的外科手术室。
由于伤口太多,血如泉涌,医生不断地为甘地夫人输血。很快,全印医学研究院血库的血用完,其它医院赶送过来的血用完,另外还向聚集在医院四周的群众征集献血。这时,一名锡克教的高级警官试图维持秩序时,惹来一片辱骂,因为群众已辗转知道了行刺甘地夫人的是她的锡克教警卫。
上午10时40分,甘地夫人的肺和肾终于停止功能。到了下午2时30分,医疗小组正式宣布她死亡。宣布死讯时,在医院会议上等候消息的内阁部长们,初步反应是不相信,继而痛哭流涕,如丧考妣。甘地夫人终年67岁。
根据事后调查,这次刺杀事件是锡克教徒为了甘地夫人下令军队血洗位于旁遮普邦旧首府阿姆利则的锡克教金庙,而进行的报复行动。
参与行刺阴谋的全是锡克教徒,大约有6到12人。行刺的目标包括甘地夫人、其长子拉吉夫和总统宰尔·辛格。其实总统本也是锡克教徒,他之所以被列入暗杀名单,是因为激进的教徒指责他事前并未制止血洗金庙的行动,事后不仅未支持锡克教,反而站在甘地夫人那边。
锡克族是印度的少数民族,他们信奉的锡克教是仅次于印度教的另一个主要宗教,教徒有2000万人,主要生活在印度的旁遮普邦,圣城是阿姆利则,朝圣地是被称为“神之所在”的阿姆利则金庙。锡克教徒终生不理发,不刮胡子,甩长巾裹头,锡克人名字后面都有“辛格”二字,意即“ 狮子”,象征勇敢凶猛。需要说明的是,解放前上海租界的那些红头阿三,基本都是锡克族人。
1982年以来,旁遮普邦的锡克教政党阿卡利党要求开展更大自治运动,并与印度教徒不断发生流血冲突,暴力事件达到1200多次,死伤10000多人。
同年10 月,锡克教领袖宾德兰瓦勒,在锡克教徒的活动中心阿姆利则金庙设立了总部,公开向印度政府叫板,要求建立独立的“卡利斯坦国”。总理甘地夫人曾多次同他们进行谈判,但得到的回答都是:“除非印度政府同意锡克人独立,建立卡利斯坦国,否则战斗永不停止。”
1983年10月,甘地夫人下定了决心,宣布解散旁遮普邦政府,实行总理治理,并调大批警察进驻该邦,决定军事解决锡克教问题。随后,宾德兰瓦勒就在金庙的集会上,针锋相对地号召锡克教徒开展“不合作运动”,拒绝粮食外运,“迎接这一挑战”。
1984 年6 月5日,7万名全副武装的政府军警在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向阿姆利则金庙发动了猛烈攻击。一时间,枪声震天,血肉横飞。锡克教武装分子在宾德兰瓦勒的指挥下,各就各位,利用塔楼顶部的有利地形拼死抵抗。经过两天一夜的战斗,在炮击掩护下,政府军才攻克了这座三层楼的建筑,完全控制了金庙。宾德兰瓦勒等1000多人被打死,另有7000余人被逮捕。
政府攻打金庙的这一军事行动,被锡克人视为对锡克圣地的严重亵渎和对锡克人的屠杀而怀恨在心。金庙事件后,甘地夫人警卫本特·辛格曾经回家探亲,在听到众多亲友和邻居关于家破人亡的哭诉后,本特·辛格怒不可遏,他认为保卫8年的这个女人,才是真正的恶魔。
与此同时,锡克族的极端派也找到本特·辛格,试图给他10万美元作为酬劳,让他杀死甘地。让极端派吃惊的是,本特·辛格一口答应了要求,却分文不取:我杀她,不是为钱,而是为了所有锡克人!
本特·辛格事后死于警卫枪下,而萨特万特·辛格则被判死刑。
事发的时候,甘地夫人的长子拉吉夫·甘地正驱车前往西孟加拉出席一个竞选集会。一辆警方吉普车拦住了他,只说总理府出了事,要他立即赶回新德里。拉吉夫立刻告诉助理改往最近的机场。在机场等候直升机接他到加尔各答转乘飞机时,他听到了英国广播电台报道甘地夫人垂危。
当他抵达新德里后,知道了他母亲已去世。
这时候,印度中央政府实际上已瘫痪,印度急切需要一个新的领导人。尽管拉吉夫没有思想准备,而且他也说过他甘于站在母亲的影子下,没兴趣接受母亲的任务,但为了收拾残局,印度国大党的元老们推举拉吉夫为新领袖,拉吉夫接替了母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