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半岛的冬季风是怎么形成的
、中国西南地区和印度一带。
这一地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冬季主要是海陆间热力差异造成东北季风。
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到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偏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为西南风,这就是西南季风。
这一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
② 当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时,印度半岛为什么盛行东北风
当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时,地球正处于近日点,此时北半球属于冬季。
亚洲大陆上盛行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应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
风向高压→低压,所以为东北风。即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
③ 印度冬季节盛行西北风和东北风吗,原因是什么
盛行西北风的是中国
印度冬季节盛行东北风
冬季--旱季,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向南移动,该地受东北信风和由亚洲大陆吹向海洋的并在低纬度地区偏转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共同影响结果;
夏季--雨季,因夏季气压带和风带的向北移动,该地受到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来的西南季风和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由海洋吹向陆地季风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 印度两种季风的成因是什么
印度两种季风的成因:一个就是海陆热力差异;另一个是全球风带中的信风带影响。
东北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相对太平洋散热快,气候冷,在亚洲北部形成亚洲(冷)高压.以此为中心,按地转偏向力原理而成.
西南风是由东南信风按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而成的。
⑤ 印度的东北季风从哪里吹向哪里它的特点是什么东北季风给气候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印度的东北季风来源于西伯利亚、蒙古,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它的性质特点是低温干燥,所以东北季风给气候带来的影响是旱季少雨。
⑥ 印度为什么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
印度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东北风和西南风
⑦ 为什么印度冬季吹东北风怎么判断冬夏季吹什么风的啊
因为冬季亚洲高压,气压差导致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是因为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就会向北移,跨过赤道,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风,纯属手打,不是复制过来的,求采纳
⑧ 亚洲季风一月份为什么形成东北风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人类居住与生存。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每年9月至次年4月,干寒的冬季风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来,寒冷干燥,南北温差甚大。每年的4月至9月,暖湿的夏季风从东部和南部海洋吹来,普遍高温多雨,南北温差甚小。中国从南至北呈现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六个温度带;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异很大,东南沿海可达1500毫米以上,西北内陆只有200毫米以下。
形成原因
关于季风的成因问题,有人认为是海陆间热力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季节变化造成的;有人则认为是由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所致。我国的一些气候工作者认为,季风现象是海陆分布的热力作用、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和具体地形等三因子共同影响下的综合现象。例如印度季风之所以特别显着和稳定,是由于海陆分布所引起的季风和行星风带的季节变化正好是一致的。冬季印度在冷高压的南面,又处于信风带的位置上,因此印度东北季风特别稳定;夏季印度在热低压的南面,又处于赤道槽北移时西南风经过的地方,因此,西南季风也特别稳定。
由于亚洲是位于地球上最大陆块一亚欧大陆的东部,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以及高空行星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亚洲特有的季风环流系统。冬夏海陆热力差异,引起海陆大气活动中心(即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使季风风向发生有规律的季节转换。
冬季,亚洲陆地辐射冷却很快,形成干冷的西伯利亚高压(又称蒙古高压),在北太平洋面上为冷湿的阿留申低压,二者都非常发育,尤其是前者势力十分强大,几乎控制全部亚洲大陆。它是大陆反气旋的中心和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源地,也是冬季大陆季风的源地。由于冬季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连成一片,二者复合,势力强大,成为亚洲大陆冬半年气候的主宰。高压干冷气流向外吹散,在太平洋沿岸冬季盛行西北风,印度洋沿岸为东北风,这就是东亚和南亚的冬季风,具有晴朗严寒、干燥等冬季高压天气特征。冬季风为干燥陆风,一般不易降水,但吹到日本的西北风,能形成大风雪。侵入长江以南地区的暧海变性极地大陆气团,能形成冬春阴暖或降雨天气。青藏高原,冬季阻挡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势。由于高原北面高压脊的存在,十分有利于冬季风的南下,使冬季风影响加强,造成我国冬季的寒冷气候;而高原南面的低压槽,由于槽前带来大量的暖湿气流,对我国南方天气气候的影响也很大。又由于高原的阻挡,使高原北侧的南疆和河西一带,冬季干冷;而南侧印缅一带冷空气活动少,冬季干暖。青藏高原在冬季又是个冷源,这将加强高原邻近地区的下沉气流,从而也就加强了冬季季风环流。
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低压中心在印度西北、伊朗南部和阿拉伯,且与赤道低压连为一体。这时夏威夷高压西伸北进,势力最强,范围最大,因此就形成了从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边缘吹向亚洲东部的东南季风。这就是东亚的夏季风,它是源于热带海洋气团的暖湿气流,夏季时对亚洲大陆影响最大。亚洲南部,这时由于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跨越赤道后转为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当西南季风到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进时,受阻于青藏高原而分为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向西,进而维持了印度西北部的热低压;另一支沿山脉走向,流向我国,扩大了西南季风对我国的影响范围。夏季时青藏高原对周围自由大气来说是热源,这必然要加强高原邻近地区的季风低压,从而起了加强夏季风的作用。
回答者:油漆工 - 举人 四级 3-17 16:39
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暖热,冬季寒冷。因此,气温年较差比海洋气候大。最冷月出现了1月,表现出大陆性气候特点,最热月出现在7~8月,秋季气温高于春季气温,又表现出海洋性气候特点。例如长沙,年较差24.6℃,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4.7℃,最热月为7~8月。从月平均值来看,7月平均为29.3℃,8月平均28.7℃,7月只比8月高0.6℃,实际上在1951~1980年的30年中,有1/3的年份是8月温度高于7月,况且从平均最高温度看,则以8月最热,为31.2℃。再以南京为便,年较差为26.0℃,1月最冷,平均2.0℃,最热也在7~8月,7月平均28.0℃,8月平均27.8℃,从1951~1980年30年间,有14年是8月平均温度高于7月,平均最高温度也是8月最热,为30.5℃。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雨。例如长沙年降水量1390毫米,3~8月就占71%;南京年降水量1031毫米,4~9月占74%;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量的多少,雨季的早晚,完全决定于季风进退的早晚和强弱。例如,长沙的雨季就比南京早一个月,到华北,雨季只6~8月,甚至只有7~8月是雨季。雨季的长短与夏季风控制有关系。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雨量极不稳定,逐年变化很大。在长沙,多雨年比少雨年的雨量多两部,南京则多三倍,北京更超过五倍。所以,在季风气候条件下,水旱灾害频繁,是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极不利的一面。
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虽然不免有闷热难熬之苦,却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应。
⑨ 那西南风和东北风对印度的影响是怎样的
印度处在较低纬度,冬季,东北信风带南移,受此影响,盛行东北风。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全国大部盛行西北风,高压反气旋,北半球逆时针辐散(地转偏向力影响气流运动方向)。
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因此,风来自北方叫做北风,风来自南方叫做南风。气象台站预报风时,当风向在某个方位左右摆动不能肯定时,则加以“偏”字,如偏北风。当风力很小时,则采用“风向不定”来说明。
风向的测量单位,我们用方位来表示。如陆地上,一般用16个方位表示,海上多用36个方位表示;在高空则用角度表示。用角度表示风向,是把圆周分成360度,北风(N)是0度(即360度),东风(E)是90度,南风(S)是180度,西风(W)是270度,其余的风向都可以由此计算出来。如左图所示。
为了表示某个方向的风出现的频率,通常用风向频率这个量,它是指一年(月)内某方向风出现的次数和各方向风出现的总次数的百分比,即:
风向变化=某风向出现次数/风向的总观测次数×100%
由计算出来的风向频率,可以知道某一地区哪种风向比较多,哪种风向最少。根据观测发现,我国华北、长江流域、华南及沿海地区的冬季多刮偏北风(北风、东北风、西北风),夏季多刮偏南风(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测定风向的仪器之一为风向标,它一般离地面10-12米高,如果附近有障碍物,其安置高度至少要高出障碍物6米以上,并且指北的短棒要正对北方。风向箭头指在哪个方向,就表示当时刮什么方向的风。测风器上还有一块长方形的风压板(重型的重800克,轻型的重200克),风压板旁边装一个弧形框子,框上有长短齿。风压板扬起所过长短齿的数目,表示风力大小。现在,气象台站普遍采用得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EIJ型电接风向风速计。
⑩ 印度为什么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
亚洲东南部地区是世界季风气候最显着的地区,原因在于它背靠最大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大洋太平洋。
在亚洲东南部季风区,冬季风发源地位于西伯利亚和蒙古地区,夏季风发源地为太平洋和印度洋。
如下图所示:印度位于印度洋北部,西伯利亚西南方向,故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而中国在太平洋西岸,故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亚洲季风的成因
在亚洲,夏季,太平洋海面温度低,气流下沉,地面附近气压高,而亚洲大陆温度高,气流上升,地面附近气压低,所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东南季风 冬季,太平洋海面温度高于陆地,所以海面气压低于陆地,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西北季风。
季风气候的特征
积极影响;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消极影响;夏季风带来大量的局部降水可造成洪涝。夏季风来得晚,退得早可造成旱灾。冬季风带来寒潮,沙尘暴,降温天气。下雪等灾害天气。
亚洲的季风区分布
亚洲的季风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以及南亚,具体的来说就是我国东部季风区以及日本韩国,中南半岛,以及印度半岛这一系列的区域,总的来说就是整个亚欧大陆的东南部,而冬季风是从北边来的,夏季风主要为东南风或西南风,显而易见,是和夏季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