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海洋油气发展史有多久
早在1956年,印度政府就建立了石油与天然气委员会,该委员会后来成为印度首要的石油勘探公司。该公司在古吉拉特邦、阿萨姆邦打了若干口油井,1958年在坎贝地区探测到石油,后来于1960年在安克莱斯瓦尔、1961年在卡洛尔、1964年在拉克瓦、1968年在加勒基发现石油。古吉拉特邦、阿萨姆邦就成为首先产油的两个邦。虽然在泰米尔纳德邦、安德拉邦、阿鲁纳恰尔邦有一些陆上油田,但大多数陆上油田仍需在古吉拉特邦、阿萨姆邦寻找。
印度近海勘探始于1973年,目前印度的海上石油勘探能力水深已达到500米,大陆架开采水深在100米左右,现又在孟加拉湾发现了三个含油构造,两个含气构造。
印度在其西海岸附近经过广泛的近海勘探之后,于1975年发现了孟买高地油田。这是印度第一个近海油田。1976年印度开始商业性石油生产,不久印度国内石油产量大幅度增加。至1993年印度的陆上油田原油产量达1120万吨。近海油田原油产量达1570万吨,总计2690万吨。在发现了孟买高地油田之后,探明的石油储量几乎年年增加,显示了迅速的增长率。但是,探明的石油总储量于1991年达到8.06亿吨的最高点后开始下降,1992年下降到8.01亿吨,1993年为7.79亿吨。孟买油田是印度最大的油田,位于印度的西部、阿拉伯海岸,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也是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面积603平方千米,人口约有1400万。濒临阿拉伯海,是天然良港,被称为印度的“西部门户”,是印度海军的重要基地,在印度的政治、经济、金融、军事及文化等各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
印度是石油消费大国,海上石油的发现为印度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其工业的发展,为印度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障,因此印度越来越重视海洋石油的勘探与开发,其海上石油的发展步伐也迈得越来越大。
以印度最主要的石油公司——印度石油公司和国家油气公司为例展开其历史过程。
一、印度石油公司
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oration)的前身是印度政府于1958年成立的印度炼油有限公司。1959年,印度政府成立印度石油公司,主要目标是为印度国有企业提供石油产品并销售国营炼油企业的产品。1961年以后成为印度主要的石油有限公司,之后合并成立印度石油公司。
印度政府除采用上述办法减少国内石油消费量以缓和石油涨价带来的矛盾以外,主要把重点放在加速勘探和开采石油上,特别是大力开发海上油田。第六个五年计划拨款287.4亿卢比用于石油天然气委员会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工作。
印度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约为140万平方千米,水深20米以下的近海沉积盆地面积大约是38万平方千米。全部沉积盆地的碳氢化合物总储量估计为127亿吨。目前可探明的石油储量估计为40亿吨,其中陆上占40%,近海占60%。天然气93%的储量在近海。陆上油田勘探开发工作主要依靠苏联。印苏双方1980年签订合同,由苏联帮助在西孟加拉邦和特里普拉邦进行石油勘探。1981年苏联石油工业部正、副部长接连到印度访问,并将派40名技术人员帮助制订详细勘探计划。1981年经过反复谈判,英资缅甸石油公司和印度政府合股经营的印度石油有限公司由印度政府接管。印度石油工业全部实现国有化,有利于加速勘探开发工作。现印度政府正计划对最老的迪格博伊油田加强勘探,以发现更多的石油储量。
印度从1962年开始在坎贝湾进行海上油田地震勘探工作。1964—1967年在近海地区进行区域普查。70年代初期发现孟买浅海储油结构。1974年2月19日,在孟买西北90千米的海上钻探成功。孟买浅海油田的建立开始了印度石油工业的新时期。孟买浅海油田于1976年5月开始投入生产,现在成为印度石油的重要产地。这个油田现在已进入建设的第四阶段。第一阶段(1976年5月至1977年1月)达到日产4万桶(年产20万吨)的目标;第二阶段(1977年4月至1978年1月)实现日产8万桶(年产40万吨);第三阶段(1978年l月至1981年1月)除把石油产量提高到日产14万桶(年产70万吨)以外,还建成乌兰天然气田(已于1981年3月正式投产),达到日产40万立方米(年产19.8万吨)。1981年5月28日乌兰低温液化石油气厂举行开工典礼,这是印度第一个从天然气生产液化石油气的工厂,日产3.8万罐。孟买浅海油田第四阶段到1982年日产提高到24万桶(年产1200万吨)。1981年8月12日印度石油天然气委员会和法国石油公司达成协议,在4年内使孟买浅海油田的产量提高到1900万吨(1981—1982年估计产油840万吨)。印度石油天然气委员会根据协议付给法国公司500万美元的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费,生产的石油全部归印度使用,双方不进行产品分成。截至1981年3月,共钻井91口,其中56口出油,成功率较高。到1980年1月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为2.5亿吨,天然气为2700亿立方米。孟买浅海地区陆续发现新的石油储藏,主要的有1976年2月发现的北巴塞因浅海结构,在水深1714米处钻探成功。1977年9月和1979年5月在该地区分别打出油井。在孟买以东35千米的地方,发现80平方千米的油区。此外还发现南巴塞因—塔普提结构,据石油和天然气委员会估计,总蕴藏量约为2500亿立方米,每天可产气180万~200万立方米,已于1983年投产。
除孟买浅海油田外,1981年8月在东海岸考维里盆地保克海峡北部打出一口油井,日产1500桶。另外在印度东海岸安得拉邦的戈达瓦里海湾(1980年中打出一口日产650桶的油井)、奥里萨邦的马哈纳迪海湾、安达曼尼科巴群岛(1980年打出一口油气井)等近海地区也进行了勘探活动,并且发现了一些油气结构。为了解决当前石油短缺的问题,根据陆上和海上石油勘探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果,印度政府提出了争取石油自给的远景目标。印度石油天然气委员会和印度石油有限公司的官员和技术专家制订石油生产20年发展计划。印度政府决定要使油田的石油产量到1984—1985年达到300万吨,国内石油自给率达到75%。届时将生产折合40万吨原油的天然气,炼油能力将达到450万吨。印度石油天然气委员会决定在1982年对印度近海和大陆架40万平方千米地区内所有有可能蕴藏石油的地区进行地震探测工作。除此之外,印度政府还决定开放17个近海地区(约40万平方千米)和15个陆上地区(约30万平方千米)供外国石油公司投标进行勘探。最初应招投标的有67家外国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到1981年5月份仅剩下14家。
要完成石油开发计划,就必须大量增加石油勘探和生产设备。印度政府除向外国购买和租用以外,还计划发展本国的制造能力。根据现在的石油生产计划,到1984—1985年需要增加40~50架进行海上勘探的钻井机和40座海上采油平台。印度马扎贡造船厂从1978年开始制造海上采油平台,在1978年3月至1981年3月已有7座交付使用。
为了得到更多的石油美元,印度政府曾多次派人访问中东产油国家,大力发展同这些国家的经济合作。经过印度政府的努力,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国际发展基金组织已同意贷款6.72亿卢比帮助印度实行能源发展计划。其中有3.52亿卢比用于发展孟买浅海油田。贷款偿还期20~25年,包括宽限期5年,年利率3.5%~4%。印度极力争取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57亿美元的贷款,其中一部分就是用于发展国内石油工业。
从长远看,印度需要更多地发现新的、大的石油储藏结构。印度现在不惜花费巨额投资大力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工作,因此债务负担将要加重。印度虽已发现了一些有产油希望的结构,但尚未最后查明情况,已探明的油田要投入商业生产也还需要时间。所以印度要实现石油工业发展计划,特别是达到石油自给,尚需付出极大努力。
二、国家油气公司
印度在21世纪初加快了对阿拉伯海西海岸油气的勘探开发步伐,其中以国家油气公司ONGC为首,印度信赖实业集团(RIL)、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oration)、古吉拉特邦石油公司(GSPC)、Essar Oil公司、印度天然气管理局(GAIL)、印度斯坦石油公司和Phoenix公司以及一些国际石油公司如India Ltd(GAIL)公司、英国Cairn Energy公司、BG公司、埃尼和加拿大Niko资源公司等紧随其后。
这些公司以前的活动仅限于一些老油气区内(包括孟买高地),直到最近才开始把勘探开发工作的重点转移到Saurashtra盆地、Panna-Mukta-Tapti油气区、Kutch湾、孟买高地的新D-1油气田和其他一些小油气田以及阿拉伯海上的边际油田上。
目前,阿拉伯湾的油气生产能力占印度全国油气产量的71%。由于印度是目前世界上钻井密度和勘探程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因此在阿拉伯湾发现新的油气资源的可能性要高于世界其他海域。
随着油价的一路攀升,该国开始加强了深海的勘探活动。ONGC公司表示,希望在深海区域获得780亿桶石油发现。截至2007年3月,该公司在阿拉伯海坎贝湾已获得三个新发现,在孟买高地也获得了一个新发现。
2007年,孟买海上的石油产量约1.28亿桶,天然气产量6.18亿立方英尺,主要来自于五个油气田:孟买高地、Heera、South Heera、Neelam和Bassein。Bassein气田的天然气初始地质储量为9.67万亿立方英尺,位于世界最大的10个投产气田之列。目前该区域47个生产井的日产量为12.3亿立方英尺,占该国天然气总产量的一半以上。BPA平台目前的日产量为5.56亿立方英尺。
三、印度海上油气区介绍
1.Saurashtra盆地
到2008年,该区块上已经打过两口探井,第二口井1-B井在井口流压1346磅力/平方英寸条件下通过156/64英寸油嘴测得天然气流量为1860万立方英尺。该井位于256英尺水深海域,钻井总深度达7487英尺(2282米)。测试证实在中新系碳酸岩储层含有天然气。信赖实业公司是GS-OSN-2000/1区块作业者,持有其90%的权益;印度Hardy石油公司持有剩余10%的权益。由ONGC和Cairn Energy成立的合资企业完成了对海上Gujarat-Saurashtra 盆地GS-OSN-2003/1区块510千米的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工作,作业者ONGC公司持有其51%的权益,Cairn持有49%的权益。
RIL公司在Saurashtra盆地SR-OS-94/1区块发现储量可观的天然气田。作业者信赖实业公司持有该区块70%的权益,OIL公司持有剩余30%的权益。
2.Panna、Mukta和Tapti油气田
由BG公司、RIL公司和ONGC组成的财团投资5.2亿美元进一步开发Panna、Mukta 和Tapti油气田,旨在将其天然气日产量提高30%,由当时的4.59亿立方英尺提高到2008年的6亿立方英尺。此前ONGC公司曾投资2亿美元将其石油日产量由29000桶提高到42000桶。ONGC持有该油气田40%的权益,BG和RIL公司各持有其30%的权益。该财团宣布在49~131英尺水深海域发现石油可采储量约3000万桶的油藏。另外,海上Gujarat油田目前石油日产量为45000桶。
3.孟买高地和D-1油气田
孟买高地油气区位于印度西海岸110~200千米处,一直是印度主要天然气生产区,也是世界上低硫和轻质原油高产区。由于该地区产量曾下降40%,ONGC公司在2001年宣布采用新技术对该区域的北部和南部进行二次开发。该项目将在未来30年内使油田的采收率提高4%,增产石油4.5亿桶。该油田的估计储量近120亿桶。
继该油田平台在2005年发生火灾造成重大损失后,ONGC公司投入了6.5亿美元用于修建新的处理平台联合体。2010年5月竣工后,其液体日处理能力可达255000桶,包括日处理石油48000桶,日处理天然气2.401亿立方英尺,大火烧毁的13个生产平台已经全部升级并修复后投入运行。Mum High North和South油气田位于孟买西北部160千米处,其石油日产量占该国日产量(682000桶)的一半以上。
于1976年发现的D-1油田石油可采储量约1.35亿桶,但由于各种困难和离岸较远等原因直到最近才得到开发。
D-1油田于2006年开始投产,最高日产量达3000桶。其生产期到2015年,该油田原油总产量预计可达1.32亿桶。该油田位于孟买西南部约200千米处,有255千米的延伸区域,其南部和北部分别有隆起,油藏主要在南部,因此目前主要开发南部区域。其二期开发项目2009年完工,包括6口井的作业。
4.Kutch湾和小型油气田
ONGC公司曾在2008年3月份要求政府允许GX Technology公司获取Kutch湾区块的三维地震和探井数据资料。该公司希望印度国防部准许GX Technology公司采用其成像专利技术开展GK-28/41和GK-3区块上300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勘测。
ONGC公司目前正在阿拉伯海开发28个小型和边际油气田,希望可以在2008年实现石油产量3500万~5600万桶,天然气产量达到5.3亿~7.06亿立方英尺。该公司已经开始在大型处理平台联合体附近着手一些边际油气田的开发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的工程包括B-22边际油气田群的开发工作(包括South Bassein大气田西部的BS-12、BS-13和B-149区块),但这些气田主要为酸性气田。该油气田群的开发工作主要包括打10口气井和6口油井。其中两口井位于South Bassein气田BF平台附近。
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一个油气集输处理平台,两个三脚式生产井平台,一条长56.5千米的不同口径的海底管道,以及对BB平台和BF平台的修建工作等。该工程计划于2009年9月份完工,有望于2020年石油最高日产量达到6700桶,日产凝析油8200桶,日产天然气1.589亿立方英尺。
据悉,剩余资金将用于另外三个大项目:B-22边际油气田群的开发项目、一条新的Uran-Trombay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以代替原管道),以及海底集输管道铺设项目(包括在Mum High油气田平台安装海底电动泵)。
总结印度石油产业政策的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积极推进石油产业市场化改革,如对外资和私人企业开放油气勘探领域并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允许外资进入炼油和管输业务,允许私人企业进入油品销售业务,逐步取消政府对油品价格的管制;二是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如增加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确保这些地区的消费者能够获得石油产品,要求销售公司公布最高零售价格,并对牟取暴利的行为进行纠正,对价格承受力差的部门进行补贴;三是政府的职能从直接管制逐步向监管和服务转变,如明确市场准入条件并进行监管,制定作业规范并确保施工安全,维护石油工业相关数据库以对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支持,健全监管法制并明确监管主体;四是构建国家石油安全和战略体系,如加强国内油气勘探确保石油安全,建设石油期货市场牟取石油定价权。
我国目前面临石油产业逐步走向市场化和维护国家石油安全的双重挑战,印度的改革经历无疑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B. 印度有石油资源吗
有石油资源,印度矿产资源丰富,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463.89亿吨(不含焦煤),铁矿石97.54亿吨,铝土22.53亿吨,黄金86吨,石油8.96亿吨。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
气候特征:
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围可以分为如下五种:
1、点燃式发动机燃料有航空汽油、车用汽油等。
2、喷气式发动机燃料(喷气燃料) 有航空煤油。
3、压燃式发动机燃料(柴油机燃料) 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气燃料即液态烃。
5、锅炉燃料有炉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C. 全世界石油储存分布
海洋石油比中东的还多
D. 加里曼丹岛石油储量
加里曼丹岛石油储量较大。
因为加里曼丹岛属于东南亚,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的东部、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及缅甸的中南部。石油为主的采矿业是印尼的重要经济部门。
近年印尼石油工业发展很快,是东方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石油也是印尼居首位的出口商品,印尼对外出口的液化天然气居世界首位。印尼地理位置优越,具有邻近远东石油销售市场的有利条件,且油质优良,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较强。
印度尼西亚相关情况:
印度尼西亚约有60个沉积盆地,73%位于海上(其中的31%分布在深海区),27%分布在陆上。目前已勘探的36个含油气盆地主要位于西部地区,主要的含油气区有苏门答腊油气区、爪哇油气区、东加里曼丹油气区。印度尼西亚70%的天然气储量位于海域。
据美国《油气杂志》2007年终报道,截至2007年底,印度尼西亚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5.99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0.3%,居世界第25位;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26589.66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5%,居世界第13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加里曼丹岛
E. 世界上石油储存量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王国(英语:Kingdom of Saudi Arabia,阿拉伯语:مملكة عربية سعودية),通称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台湾译为沙乌地阿拉伯),简称沙特。沙特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巴林、卡塔尔等国接壤。
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
(5)印度原油700吨储存在哪里扩展阅读:
沙特阿拉伯地势西高东低。全境大部为高原。西部红海沿岸为狭长平原,以东为赛拉特山。山地以东地势逐渐下降,直至东部平原。沙漠广布,其北部有大内夫得沙漠,南部有鲁卜哈利沙漠。
沙特阿拉伯除西南高原和北方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外,其他地区均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高气温可达50℃以上;冬季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不超过200毫米。
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达5亿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罗纪生成。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
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
F. 世界大国石油分配大体情况。。。
世界各国、各地区石油分布如下:
巴西深海油田
2007年年底以来,巴西在被称为“盐上层”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系列大油田。所谓的“盐上层”地区,延伸数百公里,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深海石油储备区 域。2008年4月,巴西又在大西洋巴西海域发现了一个巨大油田,国际地质学家预计该油田的最大埋藏量为330亿桶,可能成为历史上发现的第三大油田。
南美地区的常规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254.1亿吨,占世界总量的8.2%.截至1999年底,南美地区共有剩余石油探明储量121亿吨,占世界总量的8.7%;1999年石油产量达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9.5%.其中以委内瑞拉石油资源最为丰富,其次为巴西。
俄罗斯-中亚地区俄罗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相当丰富。2000年底的剩余探明储量达75亿吨,占世界的5.3%.2000年该地区石油总产量达到3.88 亿吨,占世界的10.8%.俄罗斯剩余探明储量67亿吨,占世界的近5%.生产石油3.2亿吨,约占世界的10%,在世界产油国中列第二位。出口原油 1.2亿吨。
马拉开波湖
马拉开波湖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湖泊,总面积1.4344万平方公里。马拉开波湖也是世界上产量最高、开采历史最悠久的石油湖,开采历史已有90多年,委内 瑞拉的石油工业诞生在这里。在马拉开波湖东南部500多公里,是全球有名的奥里诺科重油带,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委内瑞拉政府和石油专家估计该地区 蕴藏着2350亿桶重油。
墨西哥湾
在美国东南角近 海地区,墨西哥湾上钻井平台星罗棋布,717个海上平台每天生产130万桶原油、2亿立方米天然气,占全美国原油产量26%、天然气产量11%。墨西哥湾 也是墨西哥石油工业的集中地。2006年,墨西哥在墨西哥湾西部尤卡坦地区坎佩切湾的坎塔雷尔巨型油田每天生产原油370万桶,占墨西哥原油总产量 80%。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共和国拥 有和管理的水闸型运河,经过狭窄的巴拿马地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由于巴拿马航道的影响,只能通过载重6万吨至8万吨的油轮,因此,能够顺利通过巴拿马 运河的油轮被称为巴拿马型油轮。巴拿马型油轮既不是大型原油轮也不是小型成品油轮,在国际石油贸易中占据的份额虽然不大但地位却举足轻重,已成为国际海运 中一种标准的油轮类型。
加拿大油砂
在常规石油资源 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占全球石油资源70%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成为世界性的话题。世界上所探明的油砂资源有95%集中在加拿大。其已探明的油砂和 重油资源多达4000亿立方米(合2.5万亿桶原油),相当于整个中东地区的石油蕴藏量。目前,加拿大在阿尔伯塔省共有26个油砂项目投入生产,总生产规 模达到每天83万桶,占加拿大石油产量的43%。
松辽盆地
中国最大的石油 生产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非海相沉积盆地。位于此的大庆油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及石油化学工业基地。在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之际,大庆也即将迎来油田50岁华诞。50年间,大庆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的“三个第一”:原油产量第一,上缴利税第一,原油采收率第一,主力油田采收率已 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0至15个百分点,1976年到2002年实现持续27年原油年产量5000万吨以上。
我国石油资源赋存条件差。陆上有35.8%的石油资源分布在高原、黄土塬、山地、沙漠、沼泽和滩海等较恶劣的环境中;56%的石油资源量埋藏在 2000~3500m之间;西部埋深则以大于3500m的为主。我国非常规石油资源量占比例较大,陆上重稠油占16.4%(113.5亿吨)。海上重油 资源的比率更高,占33.3%.就我国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而言,低渗或特低渗油、重油、稠油和埋深大于3500米的占50%以上。而待探明的可采资源量 中大都是埋深更大、质量更差、边际性更强的难动用资源。
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位于 印度洋北部、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东连南海,西接安达曼海,是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上桥梁,也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相互往 来的海上枢纽。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之一,每年经过这一航道的5万多艘船只,运载着占世界运油量一半的原油,即占世界贸易量三成的产品,而且 这些数字每年还以8%的速度递增。马六甲海峡是亚太许多国家或地区必经的运油航线。如日本、韩国石油供应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进口的90%来自中东,需要 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目前,马六甲海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安全隐患。过分依赖这条“咽喉水道”的问题,已引起相关国家的关注。
东南亚
东南亚国家盛产 石油的主要有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东南亚的原油和天然气(以原油当量计算)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5%~7%。油气开采业是文莱、印尼和马来 西亚三国的经济支柱。近几年,东南亚国家油气勘探获得累累硕果,预计到2012年之前至少有170座新油气田投产,分别位于文莱、柬埔寨、中国南海、印度 尼西亚、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合作开发区、缅甸、菲律宾、泰国和越南。
霍尔木兹海峡
位于亚洲西南 部,介于伊朗与阿拉伯半岛之间,东接阿曼湾,西连海湾,呈人字形,是往来波斯湾各港的油轮必经之地。霍尔木兹海峡素有“海湾咽喉”之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 略和航运地位。海湾沿岸产油国的石油绝大部分通过这一海峡输往西欧、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等地,合计承担着西方石油消费国60%的供应量,西方国家把霍尔 木兹海峡视为“生命线”。
波斯湾
亦称阿拉伯湾油 区、海湾油区。这里集中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资源,被誉为“世界石油宝库”,世界上的19个大油田中,这一带就占了14个。石油储量约占全球的58%,达 500亿吨之多。石油年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38%。这里的原油约70%用于输出,每天外运的原油达200万吨,占世界石油总贸易量的60%。
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是一 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从俄罗斯、南欧和阿尔及利亚的炼油厂主要 运往印度的石油必经此道,中东地区出口到西欧的石油,70%经由苏伊士运河运送。1993年,埃及拓宽和加深苏伊士运河,进一步增加运河深度,使25万吨 级油轮从此能够顺利通过,以此吸引更多的大型油轮使用苏伊士运河。
几内亚湾
几内亚湾是近年 来发掘的新的石油富集地区。据估测,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蕴藏量的10%。这里的尼日尔爾利亚和安哥拉是非洲最大的两个产油国。几内亚湾的石油含硫量少,属于 提炼成本低的高品质油,而且距美国较近,运输成本较低。与战乱不断的波斯湾相比几内亚湾相对比较平静。几内亚湾实际上已经逐渐变成美国能源安全供应的后勤 基地。
北非
石油发展前景十 分看好,至2008年,探明石油储量已近630亿桶。利比亚是北非重要的产油国,石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70%,石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 苏丹1999年开始生产石油,目前日产量已达30万桶,并计划把日产量提高到50万桶。突尼斯是北非的一个很有远景的油气区。
非洲和南美地区截至2000年底,非洲地区共有剩余石油探明储量10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7.1%.石油年产量达3.7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0.4%.该地区的油田一般油层较厚,油质优良,勘探成功率很高,预计西非将很快成为欧佩克以外的世界原油主要增产地。
里海
里海含油气盆地 是世界第三大油气资源富集区。据美国能源部估计,在里海水域面积为38.64万平方公里的这块土地上,石油地质储量约为200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 18%。里海西岸的巴库和东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岛地区,以及里海的湖底,是重要的石油产区。里海湖底的石油生产,已扩展到离岸数十公里的水域。随着海洋石油 开采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球石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里海近年再度掀起“淘金热”。
北海
欧洲重要石油、 天然气产区,已知储量石油约47亿吨,天然气约1.5万亿立方米,年产原油已超过8630万吨。北海油气资源丰富,海底石油储量仅次于波斯湾和马拉开波湾 而居世界第三位。20世纪70年代开始产油,80年代起大规模开采,使英国成为世界重要产油国之一。挪威其次,产量除满足本国需要外并大量出口。
季曼—伯朝拉
位于俄罗斯欧洲地区东北部的高纬地区,地处能源短缺的西北区,距耗能高的中央区也比较近。原油生产主要集中于科米自治共和国,乌萨为该油田最大采油区。
伏尔加—乌拉尔斯克
伏尔加—乌拉尔 油田,位于乌拉尔河和伏尔加河流域区,又称“第二巴库”。储油区面积近70万平方公里,产量占全俄产量的1/5以上。该油田位于俄罗斯经济发达地域,原油 加工与石油化学工业发达,区内有大型炼油厂10多座,年加工能力达1.5亿吨,原油与油品管道纵横交错并通往外区。
西西伯利亚
俄罗斯主要油气 产地,目前70%的俄罗斯原油开采自西西伯利亚。这里也是世界最大的油气田之一。该油气田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上,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这里的石油低 硫、低石蜡、汽油馏分含量高易挥发物质含量高,油品质较好。在西西伯利亚有数十个大油田,大部分油田位于秋明州。秋明州可采2.2亿多吨原油,占整个西西 伯利亚开采总量的90%强,整个俄罗斯开采总量的55%强。
阿拉斯加
位于美国西北 角,是全球最大的飞地。虽然临近北极圈,极度寒冷,但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尤以石油、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阿拉斯加仅石油的蕴藏量就在50亿桶至 160亿桶之间。主要产区位于普鲁德霍湾油田,每天原油的运输量高达180万桶,通过阿拉斯加管道向外输送。美国一直以保护环境为由限制石油公司开采阿拉 斯加州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在世界的各个地区,原油品种有很大差别。按重度分,有轻、中、重三种;按含硫量分,有低硫、含硫、高硫三种。原油品种可分为低硫轻油、含硫轻油、含硫中油 和重油、高硫中油和重油等。低硫轻油经济价值最高,是原油中的佼佼者,主要集中在非洲、北海和东南亚。含硫轻油为数较多,主要分布在中东和俄罗斯。含硫中 油、重油和高硫中油、重油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中东和拉美。
现在,各国和各石油公司对资源的竞争与合作在不断加强,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经济与技术实力是取胜的重要条件,地缘政治与外交政策常常是重要保证。资 源的稳定供应与安全保障已成为各国的重要政治与外交政策。石油在新世纪前50年仍将不可能被大规模替代,而且仍将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军事装备现代 化的动力基础,对世界经济运行仍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着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一)中东波斯湾沿岸
中东海湾地区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枢纽位置,原油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油库”。据美国《油气杂志》2006年最新的数据显示,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1804.9亿吨。其中,中东地区的原油探明储量为1012.7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在世界原油储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东国家占了五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其中,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储量为355.9亿吨,居世界首位。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86.7亿吨,居世界第三位。
(二)北美洲
北美洲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加拿大原油探明储量为24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原油探明储量为29.8亿吨,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加利福尼亚湾沿岸,以得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最为着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产区。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但因消耗量过大,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石油。墨西哥原油探明储量为16.9亿吨,是西半球第三大传统原油战略储备国,也是世界第六大产油国。
(三)欧洲及欧亚大陆
欧洲及欧亚大陆原油探明储量为157.1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其中,俄罗斯原油探明储量为82.2亿吨,居世界第八位,但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2006年的石油产量为4.7亿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也是该地区原油储量较为丰富的国家,已探明的储量为41.1亿吨。挪威、英国、丹麦是西欧已探明原油储量最丰富的三个国家,分别为10.7亿吨、5.3亿吨和1.7亿吨,其中挪威是世界第十大产油国。
(四)非洲
非洲是近几年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被誉为“第二个海湾地区”。2006年,非洲探明的原油总储量为156.2亿吨,主要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湾地区和北非地区。专家预测,到2010年,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
利比亚、尼日尔爾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苏丹排名非洲原油储量前五位。尼日尔爾利亚是非洲地区第一大产油国。目前,尼日尔爾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埃及等5个国家的石油产量占非洲总产量的85%。
(五)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委内瑞拉、巴西和厄瓜多爾尔尔是该地区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2006年,委内瑞拉原油探明储量为109.6亿吨,居世界第七位。2006年,巴西原油探明储量为16.1亿吨,仅次于委内瑞拉。巴西东南部海域坎坡斯和桑托斯盆地的原油资源,是巴西原油储量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厄瓜多爾尔尔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北部,是中南美洲第三大产油国,境内石油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东部亚马孙盆地,另外,在瓜亚斯省西部半岛地区和瓜亚基尔湾也有少量油田分布。
(六)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原油探明储量约为45.7亿吨,也是目前世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原油探明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分别为21.9亿吨、7.7亿吨、5.8亿吨和4.1亿吨。中国和印度虽原油储量丰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新兴的石油生产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最重要的产油国,越南也于2006年取代文莱成为东南亚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马来西亚近海的马来盆地、沙捞越盆地和沙巴盆地是主要的原油分布区。
G. 西亚石油集中分布区
中东海湾地区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枢纽位置,原油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油库”。据美国《油气杂志》2006年最新的数据显示,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1804.9亿吨。其中,中东地区的原油探明储量为1012.7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在世界原油储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东国家占了五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其中,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储量为355.9亿吨,居世界首位。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86.7亿吨,居世界第三位。
亚太地区原油探明储量约为45.7亿吨,也是目前世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原油探明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分别为21.9亿吨、7.7亿吨、5.8亿吨和4.1亿吨。中国和印度虽原油储量丰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新兴的石油生产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最重要的产油国,越南也于2006年取代文莱成为东南亚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马来西亚近海的马来盆地、沙捞越盆地和沙巴盆地是主要的原油分布区。
H. 原油的世界分布都在哪里
包括美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等;¨北美洲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美国原油探明储量为309亿桶;¨欧洲及欧亚大陆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挪威、英国、丹麦等;¨非洲是近几年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湾地区和北非地区,集中分布在利比亚、尼日尔爾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苏丹、埃及等国家;¨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委内瑞拉、巴西和厄瓜多爾尔尔是该地区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