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古代印度怎么衰亡

古代印度怎么衰亡

发布时间:2022-10-30 09:34:28

⑴ 古印度是什么时候灭亡的

公元前187年,古印度灭亡。

灭亡原因: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1)古代印度怎么衰亡扩展阅读

古印度文明起源

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化为印度河流域文化和恒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铜时代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3200年~前1750年间,成熟于公元前2200~前2000年。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着名的吠陀时代。

古印度历史发展情况

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⑵ 古印度是被谁所灭

古印度是被普希亚密特拉·巽伽所灭的。

古印度的最后一个王朝叫做孔雀王朝,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

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在阿育王死后不久,孔雀王朝王权衰落,印度重新分裂为许多国家。

(2)古代印度怎么衰亡扩展阅读:

古印度文明起源:

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着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

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局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

古印度文明成就: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

⑶ 古印度是怎么灭亡的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公元前200~公元200)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在公元前2世纪初入侵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贵霜帝国在印度的统治。

在丘就却建国后,国势日强,侵入印度,灭大夏在印度的残部。在阎膏珍、迦腻色伽统治时期,继续入侵印度,从印度西部到恒河流域中部均归入贵霜帝国的版图。在迦腻色伽的支持与庇护下,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小乘佛教流行于锡兰、缅甸等地。

(3)古代印度怎么衰亡扩展阅读:

笈多王朝

(320~540)笈多王朝崛起于贵霜废墟。奠基于275年,统治印度北部和西部约120年。王权缩小,官职已经世袭。外贸不断萎缩。种姓种类和不可接触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庙里日益普遍。

当时文化灿烂,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剧本和较早的《往世书》均在笈多王朝时编成,此外还编纂了一些法书。在艺术方面,中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壁画丰富多彩,代表这个时期艺术的成就。

⑷ 古印度文明是什么时候衰落的

古印度文明是公元前2世纪中叶衰落的

公元前3世纪中叶,古代南亚地区在印度河流域产生了自己灿烂的城市文明,即史家所说的哈拉帕文明。这一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展到很高的水平,足以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河文明和尼罗河文明相媲美。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创作了精美的绘画和雕塑,还有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这块古老的土地还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诞生地。

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古代印度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最显着的特征是其宗教性。

(4)古代印度怎么衰亡扩展阅读:

古印度文明的创建 古印度文明的源头:哈拉巴文化

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世界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国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

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16世纪到21世纪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然后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先后传入中国、朝鲜和日本。

就地理范围而言,古印度不仅指今天的印度,还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尼泊尔等在内的整个南亚次大陆。中国在西汉时称其为“身毒”,东汉时改称“天竺”,到了唐代,高僧玄奘将其译为“印度”。

印度的远古文明直到1922年才被发现。由于它的遗址首先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所以通常称古印度文明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它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

哈拉巴文化以南部的摩亨佐·达罗和北部的哈拉巴为中心,它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已经发掘的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考古学断定,哈拉巴文化大致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750年,鼎盛时期约为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2000年。

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栽种的作物有大麦、小麦等。除田间作物外,椰枣、果品也是人们喜爱的食物。当时,人们已经能够驯养牛、山羊和各种家禽。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铜器,这表明古印度人已经掌握了对金银等金属的加工技术。从出土的各种美妙绝伦的手工艺品和奢侈品中,可见当时工匠的精巧技艺。

制陶和纺织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部门,染缸的发现表明当时已掌握纺织品染色的技术,纺织业与车船制造业等也高度发达。城市的繁荣使哈拉巴的商业盛极一时,不仅国内贸易活跃,国际贸易也特别频繁。大量古迹遗址的发掘充分证明了它与伊朗、中亚、两河流域、阿富汗,甚至缅甸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⑸ 古印度是怎样灭亡的,古印度的创立

古印度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中断了自己璀璨的古代文明。古印度由于本国长期四分五裂,北部被外族入侵,最后近代沦为英国殖民地.

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已经发掘的城市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摩亨佐·达罗城,面积达260公顷,全城划分为12个街区,有整齐宽阔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统,有的住宅精美宽敞,开始迈入文明的门槛。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灭亡。
��哈拉巴文化衰落后,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西北部,逐渐向南扩张。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相传在印度形成了16个国家。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到公元前4世纪,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在这一时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国的入侵。波斯人统治印度河流域近两个世纪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才一度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征服。旃陀罗笈多领导了反马其顿起义,在驱逐了侵略者后统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国的难陀王朝,从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为强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⑹ 古印度列国时代的兴亡过程是怎样的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的初叶,古印度出现了以城堡为中心建立的国家。到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及其周围地区已经有了20多个国家,其中又以16个大国闻名,从此开始了古印度史上的列国时代。有关列国时代的史料,主要来源于早期佛教和耆那教的文献。而佛教文献更为重要些,所以列国时代又被称为“早期佛教时代”。

约公元前600年,印度次大陆各个部落大部分已经过渡到国家,其中主要的有强大的十六国,佛教文献习惯地称为“十六大国”。它们是:鸯伽、摩揭陀、迦尸、居萨罗、跋沙、阿般提、居楼、阿湿波、婆蹉、苏罗婆、乾陀罗和剑浮沙。其中乾陀罗、剑浮沙在印度河流域上游,婆蹉在拉贾斯坦,阿般提在温德亚山脉以北,阿湿婆在温德亚山脉以南,其余的都在恒河流域。这说明,随着雅利安人向恒河流域扩张,恒河流域已经取代了印度河流域成为古印度文明主要的活动舞台。十六国是指主要的国家而言,事实上,还有一些小国向国家转变的部落联盟存在,如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国、考利耶国等。所以,十六国只是一个概称。这些国家都以一个较大城市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版图包括周围农村地区,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都属于区域性国家。

就政体而论,在这些林立的国家中君主制占大多数,只有少数是共和制。共和制的主要特点是国家首脑经推选产生,重大事务由一个高级会议决定。参加这个会议的成员为刹帝利、婆罗门贵族家族首领。这是贵族共和政治,是一种向君主制转变的过渡形式。国家机器在逐步发展,部落长老会议和全体成员会议名义上还存在,但已失去作用。军队已成为领津贴的常备军,兵种有步兵、骑兵、战车兵和象军。王权神授观念开始出现,神赋予国家以神性需要婆罗门的中介作用,而婆罗门又需要国王的布施,这就为国王与婆罗门的紧密结合、互相依存提供了新的需要和可能。宗教和行政是分离的,宫廷有主祭司负责祭祀、占卜和充当国王顾问,但他并不是行政官。国王手下有分别管理行政事务和军事事务的官员。地方行政官有千村长、百村长、十村长,最基层是村。那时国家立法和司法制度初具雏形,旧的平等的部落立法已失去作用,新的法令由国王颁布,由此产生的法令具有最高权威性。婆罗门法学家也开始撰写建立在种姓制度基础上的法经法典,逐渐形成在本宗教领域内有影响的宗教法。案件由各级官员审理,国王是最高法官。判案以国王颁布法令为依据,宗教法对判案也有一定作用。

税收是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税,税率一般为总产量的1/6,所以国王又被形象地称为“六分之一享有者”。已有专门税收官员收税,一般由村社长老协助。

在不断争战中,摩揭陀在列国中脱颖而出,逐渐强大起来。至公元前4世纪,整个北部印度几乎受控于它,至此,摩揭陀成为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地域性的霸国。

公元前6世纪,频毗沙罗王(约公元前544~前493年在位)统治摩竭陀,建都王舍城。频毗沙罗王所扮演的历史角色跟中国的秦始皇非常相似,他在经济上发展农业和铁矿业,在外交上东联西并,纵横捭阖,有统一整个恒河流域的野心。

大约在公元前542年,频毗沙罗王开始了他的统一进程。为了取得南面的出海口,他选择鸯伽国为首先消灭的对象。他首先通过联姻方式与鸯伽国的邻国结盟,以孤立鸯伽国,切断它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他接连娶了3个妻子,分别来自强大的居萨罗国、跋沙以及旁遮普,这都是鸯伽国的邻国。通过联姻达到政治目的后,见时机成熟,频毗沙罗王下令大举进攻鸯伽国的都城昌巴。昌巴是一非常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市,它不仅是恒河下游的重要河港,也是通向南方东海岸的重要港口。频毗沙罗王如愿征服了这个国家,派儿子镇守。遗憾的是频毗沙罗王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他的统一大业,就被自己的儿子弑杀了。

公元前493年左右,弑父篡位。有着如同他父亲般的野心,他登基后继续向整个恒河流域扩张。为了推进摩揭陀国的统一霸业,可以说是六亲不认,他首先进攻了舅舅统治的居萨罗国,并最终吞并了居萨罗国。尔后又开始进攻另一个有亲属关系的邻国跋沙,经过16年的艰难战争才占领其都城吠舍厘。还是位极富创造力的有才干的君主,他结合战争中的实际经验发明了两种先进武器:一种是能发射硕大石弹的驽炮,一次可杀死百十来人;一种是新式战车,车上系有可旋转的钉头锤,战车奔驰起来有巨大的杀伤力。依靠这两种新式武器,击败了以跋沙为首的联盟,成为了东部印度的霸主。由于新攻占的地区都在摩竭陀的北面,加上恒河水运越来越重要,继承人乌代因此将都城迁到恒河与宋河的汇合口,建立了华氏城。

摩竭陀国在难陀家族统治时期达到鼎盛,于公元前4世纪最终完成了几代帝王的夙愿,统一了恒河流域,使摩揭陀成为恒河流域真正的霸主。这时的摩揭陀领土包括整个恒河流域和部分中印度,成为印度次大陆第一强国。这时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以军事的发展最为突出。摩竭陀国的兵种分工已细化,有步兵、骑兵、战车兵和水兵,还有劳工、侦探和地方向导辅助。军队规模也颇为壮观,据希腊文献提到,摩竭陀的难陀王朝末年有步兵20万,骑兵2万,战车2000辆,战象3000头。战车一般是马拉,也有的是驴拉。步兵穿棉布军装,骑兵可能有盔甲,均执有生牛皮做的圆盾、双刃剑、长弓、铁镞竹杆箭。但摩竭陀的末代统治者丹那?难陀是一位十分残暴的国王。他横征暴敛,引起各阶层人们极大的不满,所以他的统治并不巩固。这时,一个叫旃陀罗笈多的人领导人民起义,推翻了腐败的难陀王朝,建立孔雀王朝。

随着难陀王朝的灭亡,古印度的列国时代由此划上了句号。随后孔雀帝国兴起,标志着古代印度进入中央集权制大帝国时期。

⑺ 为什么说古印度文明被中断了,是怎么中断的

因为战争而导致印度半岛分裂,古印度文明就此中断。

古印度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

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

先是中亚的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在公元前2世纪初入侵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接着又有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的入侵。其中最重要的是贵霜帝国在印度的统治。在丘就却建国后,国势日强,侵入印度,灭大夏在印度的残部。

(7)古代印度怎么衰亡扩展阅读: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

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着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具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

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到顶峰。为了扩大他的王国,阿育王征战了11年,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使他悔悟了。后来阿育王皈依了佛教,并在佛教和平教义的基础上建立了新法。阿育王在国内修筑道路,扩大灌溉工程,发展国家的经济,使国家繁荣和兴盛起来。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创作了精美的绘画和雕塑,还有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这块古老的土地还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诞生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古印度文明

网络-古印度

⑻ 古印度文明为什么会消失

公元前2500年左右,也就是人类第一个文明在苏美尔出现约1000年之后,在印度河两岸又出现另一个文明。这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文明,独自存在到约公元前1500年,然后由于一些不十分清楚的原因,逐渐消失。后来,这一文明被完全遗忘,以致印度人以为,他们的历史是从约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时开始的,就象古典时代的希腊人以为,他们的历史起于公元前776年,即举办第一届奥林匹克竞赛会的那一年。20世纪20年代,印度河下游区一块被当地人称为摩亨约·达罗即死者之地的荒凉地方吸引了各地的考古学者。那里有几座古坟,这些古坟已遭到劫掠;进行劫掠的不仅有取用那里无穷无尽的砖的当地居民,而且还有寻找砖块作道碴的拉合尔-摩耳坦铁路的施工人员。尽管摩亨约·达罗已遭到劫掠,发掘结果表明,它是一系列曾十分繁荣的城市的遗址;这些城市的每一个都建立在前一城市的废墟上。随后又对印度河流域其他地方和周围地区进行发掘,结果发现,这一古代文明的分布范围比埃及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要大上好几倍。它地括一块每边长约1000哩的三角形地区,以印度河口以北、以南海岸为底边,朝东北延伸到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麓丘陵地带。
对这一文明的了解尚处于初步阶段,进一步的发掘也许会使目前的设想完全改变。追溯这一文明的起源可以发现,它是由本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村社与公元前三千纪初叶从俾路支山区向南迁移到印度河流域的外来农人共同创造的,兼备两者各自的特点。一般认为,这些移民的到来使当地人了解到苏美尔的城市和其他方面的情况,促进了印度河文明的出现,就象早先在尼罗河流域发生的情形那样。考古学者已在这一伟大文明的三角区内发掘出两座大城市、六七十个市镇和村庄。可以预言,随着进一步的发掘,将会有更多的古代居住地被发现。
和所有其他古代文明一样,印度河文明主要是农业文明。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和大麦,不过,当地居民还种植紫花豌豆、甜瓜、芝麻、椰枣和棉花——印度河流域是最早用棉花织布的。已经驯养的动物有狗、猫、牦牛、水牛,可能还有猪、骆驼、马和驴。与外部世界也有了相当的贸易关系;其中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在那里属于公元前2300年的废墟中发现了印度河流域的印章。在波斯湾的巴林岛上还发现了一些别的印度河流域的产品,这表明巴林岛是美索不达米亚与印度河流域之间进行海运贸易的一个中间站。
这一文明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达到成熟期,在以后的1000年中,实际上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且,甚至达到这样的程度,这些城市每遭到洪水毁灭性的破坏后,重建的新城市总是造得跟原来的城市一模一样。如此一贯、连续的传统世上从来没有过,即使在埃及也没有,因而,产生这样一种假说:控制这一纪律严明的社会的也许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没有军事装备,没有城防工事,也为这一假说提供了证据。但是,这一切毕竟只是推测,而且,在发掘更多的古城遗址,并能释读印度河流域的文字之前,始终只能是推测。印度河流域的文字为象形文字,上一行由左往右读,下一行由右往左读。这种写法也为早期希腊人所仿效,被称为“由左而右,复由右而左交互成行之书法”——“就象牛犁地一样”。
印度河文明衰落的起因和详情尚不清楚。迄今为止,普遍认为主要由于雅利安人入侵才衰落;不过,最近有人提出,这一文明也许是为泥浆所淹没的。按照这种说法,地下的火山活动使大量的泥浆、淤泥和沙子涌出地面,堵塞河道,形成一个很大的湖泊,把摩亨约·达罗全给淹了。几十年后,堵塞河道的堤坝渐渐磨损,河水流过堤坝,大河又恢复原来的水道,不过,摩亨约·达罗的城市已遭毁灭。从摩享约·达罗一层又一层的淤泥判断,这一灾难至少发生过五次以上。最后,给印度河文明的中心带来了无可挽救的损害,使北部的边沿地区十分虚弱,不能抵抗雅利安人的侵略,使南部的边沿地区过于衰弱,不能抵挡本土文化的同化。

⑼ 古印度文明为什么会消失

公元前2500年左右,也就是人类第一个文明在苏美尔出现约1000年之后,在印度河两岸又出现另一个文明。这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文明,独自存在到约公元前1500年,然后由于一些不十分清楚的原因,逐渐消失。后来,这一文明被完全遗忘,以致印度人以为,他们的历史是从约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时开始的,就象古典时代的希腊人以为,他们的历史起于公元前776年,即举办第一届奥林匹克竞赛会的那一年。20世纪20年代,印度河下游区一块被当地人称为摩亨约·达罗即死者之地的荒凉地方吸引了各地的考古学者。那里有几座古坟,这些古坟已遭到劫掠;进行劫掠的不仅有取用那里无穷无尽的砖的当地居民,而且还有寻找砖块作道碴的拉合尔-摩耳坦铁路的施工人员。尽管摩亨约·达罗已遭到劫掠,发掘结果表明,它是一系列曾十分繁荣的城市的遗址;这些城市的每一个都建立在前一城市的废墟上。随后又对印度河流域其他地方和周围地区进行发掘,结果发现,这一古代文明的分布范围比埃及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要大上好几倍。它地括一块每边长约1000哩的三角形地区,以印度河口以北、以南海岸为底边,朝东北延伸到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麓丘陵地带。

对这一文明的了解尚处于初步阶段,进一步的发掘也许会使目前的设想完全改变。追溯这一文明的起源可以发现,它是由本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村社与公元前三千纪初叶从俾路支山区向南迁移到印度河流域的外来农人共同创造的,兼备两者各自的特点。一般认为,这些移民的到来使当地人了解到苏美尔的城市和其他方面的情况,促进了印度河文明的出现,就象早先在尼罗河流域发生的情形那样。考古学者已在这一伟大文明的三角区内发掘出两座大城市、六七十个市镇和村庄。可以预言,随着进一步的发掘,将会有更多的古代居住地被发现。

和所有其他古代文明一样,印度河文明主要是农业文明。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和大麦,不过,当地居民还种植紫花豌豆、甜瓜、芝麻、椰枣和棉花——印度河流域是最早用棉花织布的。已经驯养的动物有狗、猫、牦牛、水牛,可能还有猪、骆驼、马和驴。与外部世界也有了相当的贸易关系;其中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在那里属于公元前2300年的废墟中发现了印度河流域的印章。在波斯湾的巴林岛上还发现了一些别的印度河流域的产品,这表明巴林岛是美索不达米亚与印度河流域之间进行海运贸易的一个中间站。

这一文明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达到成熟期,在以后的1000年中,实际上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且,甚至达到这样的程度,这些城市每遭到洪水毁灭性的破坏后,重建的新城市总是造得跟原来的城市一模一样。如此一贯、连续的传统世上从来没有过,即使在埃及也没有,因而,产生这样一种假说:控制这一纪律严明的社会的也许是一种精神上的力量。没有军事装备,没有城防工事,也为这一假说提供了证据。但是,这一切毕竟只是推测,而且,在发掘更多的古城遗址,并能释读印度河流域的文字之前,始终只能是推测。印度河流域的文字为象形文字,上一行由左往右读,下一行由右往左读。这种写法也为早期希腊人所仿效,被称为“由左而右,复由右而左交互成行之书法”——“就象牛犁地一样”。

印度河文明衰落的起因和详情尚不清楚。迄今为止,普遍认为主要由于雅利安人入侵才衰落;不过,最近有人提出,这一文明也许是为泥浆所淹没的。按照这种说法,地下的火山活动使大量的泥浆、淤泥和沙子涌出地面,堵塞河道,形成一个很大的湖泊,把摩亨约·达罗全给淹了。几十年后,堵塞河道的堤坝渐渐磨损,河水流过堤坝,大河又恢复原来的水道,不过,摩亨约·达罗的城市已遭毁灭。从摩享约·达罗一层又一层的淤泥判断,这一灾难至少发生过五次以上。最后,给印度河文明的中心带来了无可挽救的损害,使北部的边沿地区十分虚弱,不能抵抗雅利安人的侵略,使南部的边沿地区过于衰弱,不能抵挡本土文化的同化。

⑽ 古印度文明为什么会消失

古印度文明会消失是因为当时强大的古印度王朝——孔雀王朝的覆灭,导致印度区域一带不断被外族和外国所入侵。而这些国家入侵后,却都积极地把自己国家的文化和思想输入了进来,而古印度文明则不断的受到排挤

同时,伴随着中亚地区阿富汗境内的突厥人的兴起,就在1001-1026年间,该王朝就曾经先后17次侵入北印度。虽然,他们最终并没有在印度建立起其有效统治,但他们所信仰的伊斯兰教在印度区域的影响力却在不断扩大,从而使古印度文明在最终遭受到了彻底的、毁灭性的打击之后,走向了灭亡。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产生时间约为公元前3100年,由达罗毗荼人(或叫哈拉巴人)组建城邦,发展社会生产。

而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着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

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具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

阅读全文

与古代印度怎么衰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印尼不入侵东帝汶 浏览:231
中国为什么喷子那么多 浏览:39
宇宙和中国哪个伟大 浏览:124
伊朗有什么好的饮料 浏览:468
嘉年华和意大利面哪个好 浏览:820
中国在疫情帮助哪些国家 浏览:637
英国坦克是什么颜色 浏览:436
意大利潮牌是什么意思 浏览:211
印度种姓性质怎么样 浏览:359
印度跟中国哪里 浏览:798
英国出产什么车 浏览:262
外国人怎么看中国用筷子 浏览:806
希腊与伊朗哪个强 浏览:823
伊朗瓷砖怎么样 浏览:585
如何上好中国近代史这门课 浏览:302
意大利旅行哪里好 浏览:634
人民币9000对印尼多少钱 浏览:667
一块印尼放点什么都软了 浏览:288
中国有哪些技术领跑全球 浏览:859
越南对外战争有哪些 浏览: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