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印度的"因明"逻辑学为何没得到发展
有明显缺陷,所以被屏弃
‘贰’ 为什么欧洲和印度逻辑学比中国强
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逻辑学家。以西方这样的逻辑学来检查中华文明传统当然不会得出中国古代有所谓逻辑学的结论。即便最有可能被大家认为讲了逻辑的《墨辩》和名家的名学也都不是逻辑学,“因为它们都没有系统的研究命题的一般结构和有效的推理形式”。上述是作为逻辑学家的金岳霖、殷海光、刘福增师生三代人的共同看法,他们都是以狭义、严格的西方传统(或现代)形式逻辑学为出发点和参照系,来审视中国古代是否有此种意义上的逻辑。不仅中国现代有不少逻辑学家认为中国古代没有逻辑,而且许多非逻辑专业的学者也持中国古代无逻辑说:被称为近代中国的“文化怪杰”的辜鸿铭认为,由于中国人追求的是一种心灵的生活,其“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力那样僵硬、刻板,你不能指望心也像头脑和智力一亲,去思考那些死板、精确的东西”。另一位着名学者林语堂也同样认为,中国古代没有西方意义上的逻辑。他的理由与思维路向几乎与辜鸿铭相同,而且更为充分。林氏认为,在中国“逻辑从来也没有被发展成一种科学,所以他们也不仰仗逻辑,而是靠自己或许是更健全的庸见”。传统逻辑的五种基本义,它们中没有哪一种基本义不是为满足文化的需要而产生的,都是基于欧洲言语系统而产生的,而中国语言不合此系统,自然也就与此种逻辑有格格不入的地方。但中国古代虽无逻辑但也无悔于中国文化,今日中国人也无须自卑。
‘叁’ 西方逻辑是怎样产生和发展
早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代中国、古印度和古希腊就产生了各具特色的逻辑学说。中国的名辩、印度的因明和西方的逻辑,三大逻辑流派各自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在世界逻辑史上鼎足而立,交相辉映。
20世纪30年代,逻辑学相继取得了三个划时代的成果(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塔斯基形式语言真理论、图灵机及其应用理论),为现代逻辑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可以说,这个时期是逻辑学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随着现代逻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日益广泛的应用,逻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现代逻辑学是相对于由亚里士多德建立,经过中世纪予以完善,包括近代归纳逻辑在内的传统逻辑学而言的。现代逻辑学广泛采用数学方法,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了传统逻辑学。现代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逻辑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现代逻辑主要指数理逻辑和在数理逻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逻辑。数理逻辑是研究数学推理的逻辑,属于数学基础的范畴。目前,现代逻辑学已从单一学科逐步发展成为理论严密、分支众多、应用广泛的学科群。现代逻辑学的基本理论是多方面的,大致包括数理逻辑、哲学逻辑、自然语言逻辑、逻辑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研究、现代归纳逻辑、逻辑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现代逻辑学的发展趋势,从已有的成果来看,现代逻辑学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多元化。数学化。应用化。
‘肆’ 逻辑学三大发源地是什么
逻辑学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发源地有三个,即古代中国、古印度和古希腊。
1、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产生了称之为“名学”、“辩学”的逻辑学说。
2、古印度的逻辑学说称为“因明”,“因”指推理的根据、理由;“明”指知识、智慧。
3、古希腊学者对逻辑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形成了独立的系统理论。
(4)印度的逻辑学怎么样扩展阅读:
逻辑学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提供识别有效的推理、论证与无效的推理、论证的标准,并教会人们正确地进行推理和论证,识别、揭露和反驳错误的推理和论证。
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推理或论证的学问。它主要研究推理的有效性或正确性问题。推理的有效性或正确性是指推理形式的有效性或正确性,因此,逻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推理形式及其规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逻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