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十九世纪初什么起源于印度河流域

十九世纪初什么起源于印度河流域

发布时间:2022-11-03 05:54:35

Ⅰ 印度河文明是指什么"印度河文明"具体指的是什么

印度河文明一般指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亦称印度河文明或哈拉帕文明。
印度次大陆已知的最早的城市文化,1921年第一次在旁遮普邦的哈拉帕发现,1922年又在信德邦境内印度河畔的摩亨佐-达罗发现(现在这两个地方都属于巴基斯坦)。
后来,在喀拉蚩以西480公里(300哩),靠近阿拉伯海岸的苏特克根多尔,在喀拉蚩东北1,600公里(1000哩)西姆拉山麓的鲁伯尔,在距喀拉蚩东南800公里(500哩)西海岸南部的坎贝湾,以及在离德里北边50公里(30哩)的亚穆纳河盆地,都发现这一文明的遗迹。它比稍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分布更广。

影响范围
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个大城市以及100多个较小的城镇和村庄。两个大城市方圆都超过5公里(3哩),由其规模可推测是两个大邦的政治中心或是一个大帝国轮流以两地为京城(印度历史上原是有一国两都之制的),但也可能是哈拉帕继摩亨佐-达罗之后成为京城所在地,因为摩亨佐-达罗不止一次受到大洪水的破坏。在卡提阿瓦(Kathiawar)以及更往南的南部文化区比主要的印度河地区略迟开发,这种文化有文字,字符约有250~500个,部分已被试作解读,此种语言已暂被归入达罗毗荼(Dravidian)语族。该文明的中心时期约在西元前2500~前1700年,但在前2千纪出现的南部地区文化可能延续到更晚的时候。

起源发展
印度河文明显然是由邻近地方或古时的村庄演变而来。采行美索不达米亚的灌溉农耕方式,一则有足够的技术在广阔肥沃的印度河流域收获作物,再则可控制每年一度既会肥沃土地又会制造祸患的水灾。新文明一旦在平原区取得立足点并能应付切身问题,无疑将使人民温饱,人口数量增加,下一步当然是沿着大河道两侧向前扩展。虽然零星的商业在此出现过,人民仍赖农业为生,除了栽种小麦和六行型大麦外,也找到饲料豆、芥末、芝麻以及一些枣核和些许最早栽植棉花的痕迹。驯养的动物有狗、猫、瘤牛、短角牛、家禽等,还可能饲养过猪、骆驼、水牛。象可能也被驯养,象牙的使用颇为普遍。由于冲积平原没有矿产,矿物有时自外地运来。黄金由南印度或阿富汗输入,银和铜自阿富汗或印度西北(今拉贾斯坦〔Rajasthan〕)输入,青金石来自阿富汗,绿松石来自伊朗(波斯),另有似玉的白云母来自印度南部。
印度河流域文明发生晚于尼罗河流域文明(公元前4000年)、两河流域文明(公元前4000年).距今大概是2600–1500 BC.考古工作在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和哈拉帕(Harappa),人口都在4万以上。两个城市的中心都有一个人工堆成的土墩,用作卫城。在这个土墩上建有大谷仓,对其居民来说,这就好比中央银行,发现了古代城市的遗址,发现了大量石器、青铜器和农作物遗迹,同时出土大量印章,但印章上文字至今无人能够解读,甚至不能确定其究竟是文字还是图象符号。

发现过程
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但在18世纪之前,人们根本没有想到这条藏身于沙漠,人迹罕见的河流曾有过堪与古埃及相媲美的璀璨昨天。而且与其它古代文明相比,完全是史无前例的。
印度河文明最早引起人们注意是18世纪哈拉帕遗址的发掘。在这里发现了大都市残址。19世纪中叶,印度考古局长康宁翰第二次到哈巴拉时,发掘出一个奇特的印章,但他认为这不过是个外来物品,只写了个简单的报告,此后50年,再也无人注意这个遗址了。不出所料,以含哈拉帕在内的旁遮普一带为中心,东西达1600公里,南北1400公里的地域内,发现了属于同一文明的大量遗址。这个发现震动了考古学界,因为涵盖范围如此之大的古文明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192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人们发现了位于哈拉帕以南600公里处的摩亨佐-达罗遗迹,这里出土的物品与哈拉帕出土的相似,人们才想起了50年前哈拉帕出土的印章,考古学家开始注意这两个遗址间的广大地区。这些遗址位于印度河流域,所以被称为印度河文明。据考证,遗址始建于5000年以前甚至更早的年代。然而令人激动的还不仅是它的面积和年代,不久,人们就发现虽然这些遗址属于同一文明,但生活水平并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

消失之谜
印度河文明何时结束及为何结束仍未能确知,如此广布的文化实在不必假定它有一致的结束时间。不过,摩亨佐-达罗的灭亡是知道的,且带有戏剧性和突发性。它在前2千纪中期遭到入侵者袭击及洗劫而去,在原地留下这座死城。侵入者为谁,仍有待考证。这一段历史似乎在时空上可与古书《梨俱吠陀》(Rigveda)提及的古代雅利安人攻打印度河地区相符。其中描述新来的人攻击原住民的“有围墙的城市”或“堡垒”,雅利安战神因陀罗(Indra)破城“就像时间消蚀一件袍子般”。可以确知的一点是,摩亨佐-达罗在遭受致命一击之前,经济与社会状况已经严重衰敝,大洪水不止一次淹没大部地区,房屋建筑越来越粗劣,而且有过分拥挤的现象。致命一击似乎来得突然,但这个城市确实已在凋零中,有实据可以证明,继该文明之后的印度河流域文化极度贫瘠,小部分汲取次印度河文化的遗产,也汲取来自伊朗与高加索山方面的成分;实际上,总的来说是受到雅利安人入侵的影响。有数百年之久,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城市文化是死寂的。
然而,南部的卡提阿瓦以及再往南的情况似乎大不相同,这里仍然可见晚期印度河文明与铜器时代文化间的实际文化衔接,此种文化衔接也是西元前1700年~前1000年印度中、西部文化的特征。这些文化在原来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与前1000年左右在印度发展的铁器时代文化之间,构成重要的桥梁。
印度河文明衰落的起因和详情尚不清楚。迄今为止,普遍认为主要由于雅利安人入侵才衰落;不过,曾经有人提出,这一文明也许实际上是为泥浆所淹没的。按照这种说法,地下的火山活动使大量的泥浆、淤泥和沙子涌出地面,堵塞河道,形成一个很大的湖泊,把摩亨佐-达罗全给淹了。几十年后,堵塞河道的堤坝渐渐磨损,河水流过堤坝,大河又恢复原来的水道,不过,摩亨佐-达罗的城市已遭毁灭。从摩亨佐-达罗一层又一层的淤泥判断,这一灾难至少发生过五次以上。最后,给印度河文明的中心带来了无可挽救的损害,使北部的边沿地区十分虚弱,不能抵抗雅利安人的侵略,使南部的边沿地区过于衰弱,不能抵挡本土文化的同化。

Ⅱ 哈巴拉文化是印度河流域自身独立发展的吗

印度河流域非常适合发展农业,因为这里的水源充盈,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滥带来大量的富有养分的淤泥,覆盖沿河地带,土地十分肥沃。农民不需要复杂的生产技术就能收获庄稼。不过,河水泛滥也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而面对来势凶猛的洪水,靠小村落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农民逐渐在较大范围组织起来,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平原地区出现了一些大的村镇,古印度也随之开始了向城市文明的过渡。约公元前2300年,这里产生了早期印度最早的文明——哈拉巴文化。

虽然现在看来古印度文明有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但它的光芒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被人们发现。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古印度文明的发现,与欧洲人对印度的侵略密切相关。14、15世纪时期,欧洲列强看准了印度的黄金、珠宝,对印度展开了侵占和掠夺。其中在印度河谷拉维河的冲积平原,绵延2.5公里的地方,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和破碎的泥砖。尽管英国人已经占领了这块地方,但没有人去注意这些破碎的泥砖下埋藏着什么。

19世纪初年,一个叫詹姆斯·刘易斯的英国人怀着对神秘东方的向往,应征来到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的军队,开始了他非同一般的印度之旅。他生性散漫,喜欢漂泊,对如何镇压当地人以及个人的仕途并不感兴趣,而是热衷于寻古与探险。不堪军队刻板生活的他索性开了小差,从军队逃了出来,开始了他的探险考古生涯。詹姆斯·刘易斯伪装成一个美国工程师,化名查尔斯·迈森,打算漫游印度实现自己的长久以来的愿望。1826年,刘易斯在穿越今天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地区时,被这里的一片山丘上的废墟深深吸引。在这里一块不规则的多岩石的高地上,尽管岁月侵蚀,仍然依稀可见砖石城堡的废弃的城墙,到处散落着的东方风格的壁龛,以及建筑物的遗迹。在夕阳的照耀下,这一片废墟闪烁着神秘之光。他仔细查看这些断壁残垣后,直觉告诉他这可能是一座已经废弃的古城,并摩亨佐·达罗出土的国王——祭司像猜想这可能是古罗马的历史学家曾经提到的东方之城桑加拉。他在日记中对古城遗迹作了生动的描述,并为此地取名叫“哈拉巴”。正是他的发现和记载,人们才知道了哈拉巴的存在。但是,刘易斯毕竟不是考古学家,他对哈拉巴的造访,也就到此为止了。令人遗憾的是,迈森的发现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11年后,又一位年轻的探险家亚历山大·伯恩斯再次造访了哈拉巴。除了那些裸露的断壁残垣,他也没有新的发现。此后,英国在印度的考古队在1853年和1856年两次勘察了这一地区,他们一致认定,这里曾经出现过一个古代城市,但对它的年代和重要性的探究,并没有突破性进展。迈森以及伯恩斯等人的考察,给后人的考古发掘提供了重要线索。直到19世纪70年代初,当旁遮普成为英帝国统治下最繁荣的农业省时,英国政府意识到印度的地下文化宝藏可能价值连城,于是,便将印度古文明的考古发掘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随着对印度宝藏探寻热情的升温,英国殖民当局于1873年成立了印度考古研究院。亚历山大·坎宁安被委任为考古局长。他首先探访了迈森日记中提及的哈拉巴。但是,当他来到这片废墟时,已经再也无法找到城堡的任何遗迹了。原来,英国当局为了修建纵贯这一地区的铁路,将哈拉巴遗址那些做工精致的砖石大部分用来铺做路基了。坎宁安得知后痛心疾首,为抢救这个遗址,他决定进行发掘。由于遗址破坏严重,发掘独角兽印章工作进展缓慢,被迫停工。他的唯一收获是发掘了一枚石制的印章。印章用黑色的皂石制成,上面刻着一头公牛和六个无法释读的文字。这是一枚公元前3000年古印度河文明的典型物件。

遗憾的是坎宁安也与哈拉巴文化失之交臂。当时坎宁安作出了一个错误结论,认为这枚印章是从外国传入印度的。尽管如此,前人的发现特别是坎宁安发掘的黑色印章,仍为后来的考古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1902年,踌躇满志的约翰·马歇尔来到印度后,继任为印度考古勘察总监。他根据坎宁安等人留下的线索,指挥各支考古队在哈拉巴等地继续进行发掘,但一直没有进展。

研究员J·H·弗利特给马歇尔的事业带来了转机。弗利有印度河文字的印章特仔细研究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哈拉巴出土的印章文字,正确地判断到:印章文字绝非婆罗迷字母系统,也不同于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它的年代必定比人们的想象更为古老。

在马歇尔和沙尼在哈拉巴发掘的同时,R·D·班纳基也发掘了死亡之丘——摩亨佐·达罗。两地都发掘揭示出一种相同的古代城市文明,即学者们所谓的“哈拉巴文化”。

至此,马歇尔可以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他与同伴们发现了一种极为古老而独特的伟大文明,而且它是在印度河流域自身独立发展起源的。

摩亨佐·达罗出土的国王—祭祀像

Ⅲ 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哪里这一时期的文明又叫做什么

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文明是印度各类文化的源头。由于对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最初是在哈拉帕发现的,因此,这一时期文明也称做哈拉帕文化。

Ⅳ 简要分析古印度文明兴起于印度河流域,而不是恒河流域的原因。

印度早期文明中,影响最深远的是哈拉巴文明(Harappa)。该文明兴于印度河谷(也就是今天的的旁遮普省)北部的拉贾斯坦邦和拉提瓦半岛一带。是古印度文明历史的开端。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创作了精美的绘画和雕塑,还有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这块古老的土地还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诞生地。

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古代印度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最显着的特征是其宗教性。

就地理范围而言,古印度不仅指今天的印度,还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尼泊尔等在内的整个南亚次大陆。中国在西汉时称其为“身毒”,东汉时改称“天竺”,到了唐代,高僧玄奘将其译为“印度”。

印度的远古文明直到1922年才被发现。由于它的遗址首先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所以通常称古印度文明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它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

古印度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消亡。它来得突然,去得更突然,以致日后印度文献对它一笔带过。哈拉巴文化衰落之谜,仍有待后人去破解。

在印度河文明衰落后,在恒河流域又兴起的文明就叫“恒河文明”了。

Ⅳ 古印度早期文明遗址

古印度早期文明断灭
印度次大陆这个地方从地理与文明上说都算东方。从历史资料看,印度次大陆也算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的,据说旧石器时代就有梭安文化和马德拉斯文化。到中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较为广泛的分布。西历前5000年左右进入新石器时代。比较西亚前9000年到前8000年左右进入新石器时代要晚。比中国前10000年左右新石器与陶器已经出现就更晚。那么,你就知道进入新石器时代又是东方之正中华最早的,帝出乎震的表现是有不同时代表现的。但是,总归印度这个地方是有不同时期的人类活动的,文化发展还算有时间递进层次。
一般所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是指再后两千多年,到前2800年左右,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现命名的哈拉帕文明出现。这个时间大约也是中国良渚文明出现之后。鼎盛期在前2200年至1800年,相当于中国尧舜时代到夏代初期。
资料说哈拉帕文明东西达1600公里,南北1400公里,遗址有250余处。但这应该不是见方的,大家看印度河流域,是个斜长的形态。文明遗址结构包括城市和村镇,这更类似中国的邦国。这个哈拉帕文明,其中以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为有规模和着名。两个古城发掘出的古物很相似,好像两个姐妹城。遗址显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加贸易的,又可以证明古文明的起源农业是有重要经济基础意义的。
哈拉帕文明城市规模比较大,城市建设给人印象比较深。如摩亨佐-达罗,全城划分12个街区,有整齐宽阔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统,有的住宅精美宽敞。城内居民住房家家有井和庭院。房屋的建材是用烧制过的砖块建造的。除了完善的公共设施之外,还有通向印度河、阿拉伯海的港端口。但是,不要以为这里在当时就那么先进得不得了,文明形态是有差异的,据说这里的遗址显示住房水准都一样,没有宫殿、神殿一类的建筑,整个摩亨佐-达罗没有防御系统和攻击武器,也没有精美夺目的艺术作品。
这里的烧砖是值得文明比较一下的。古埃及的建筑物用的是石头。两河流域的建筑物用太阳晒干的砖,没有经过烧制。印度河流域这个文明用的是用窑内烧的砖,而且尺寸一致,显示了一定组织能力。说道这里,国人应该会关心中国那个远古时代的建筑材料。在考古挖掘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新街遗址过程中,考古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几件烧结砖残块与一件未烧制的土坯砖块,材质为泥质红陶,经检测砖的年龄已经超过5000年。也就是说是目前发现的
世界上最早的烧制砖。检测发现土坯砖块边缘整齐,推测应该是采用木制模具成形的。检测烧结砖块,烧成的温度在850-900℃。另外发现一件龙山文化时期的砖,经检测年代在西历前2880年-前2490年时间范围。
不仅有烧砖,还有瓦片。在宝鸡市陈仓区桥镇遗址,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筒瓦、板瓦、槽型瓦。专家鉴定这些瓦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是我国发现的最早建筑陶瓦,堪称华夏第一瓦。那也就是说比印度河流域文明更早中华已经有了烧砖,大约同期还有了不止一种建筑用瓦。
摩亨佐-达罗的城市规模是比较大的,据说面积达260公顷,周长约有5公里。之前或大约同期的中国古城有多大?良渚古城是290公顷,周长6.6公里。比摩亨佐-达罗时间还早。大约同期宝墩古城扩建最大时300公顷。陶寺,280公顷。石峁,425公顷。
大家看看,把印度河流域遗址叫文明,把中国二里头甚至商朝以前都叫文化,合理吗?专家们不讲给大家,一概用文明一词屏蔽,不是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掩盖和贬低吗?
对于印度河流域这个遗址一般都称为文明,在这个遗址发掘出不少印章,印章上有刻划符号,在天青石、陶土、象牙和铜制成的约2500件印章上说是共有文字符号500个左右。按说印章上的符号应该是不构成句子的,更不成文章。有的资料说不能确定是文字还是图像符号,那么,怎么又有人说是文字了?为何不叫刻画符号呢?中国7000年前的双墩遗址630多个刻画符号不是都叫符号吗?这个叫法的差异是谁、怎么定的?印度这些所谓印章文字,据说学者做了各种努力都未能解读。这又给我们一个深深的思索和疑问。印章文字未能解读,中国甲骨文还有不少文字未能解读。那么,古埃及、苏美尔的所谓文字怎么都解读了?
哈拉帕文化遗址据说考古发现存在多种金属冶炼,包括铜、锡、铅、金、银等。能用熔蜡法铸造铜锡合金及铜砷合金。能制成斧、凿、刀、矛、箭头、锯等工具。还能制成镜子、灯、蜡台以及人物、动物雕像等艺术品。但我读的书中未见有具体介绍。而且,这个介绍似乎又与有的资料说没有防御系统和攻击武器,也没有精美夺目的艺术作品有些许矛盾。该遗址有不错的纺织业,哈拉帕人精通棉、毛纺织技术。懂得从茜草中提取紫红色染料,发现有染缸,有纺织品染色技术。
哈拉帕遗址有制陶业。家用陶器已用陶轮成批生产。烧制工艺很好,但大多是素陶,造型缺乏美感。一些遗址中也发现有上秞彩陶。中国大地湾文化遗址已经发掘出距今7800年的彩陶。中国“彩陶文化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从距今8000年左右到距今3000年左右,绵延了5000年左右。跨越老官台、仰韶、马家窑、大汶口、屈家岭、大溪、红山、齐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历史中艺术成就最高。”
哈拉帕文明似乎是不怎么有发展的。据说它在前2500年左右达到成熟期在以后的一千年中实际上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且据说这些城市每遭到洪水毁灭性破坏后,重建的新城市总是跟原来的城市一模一样。这个说法给我们一个重要提示,就是印度河这个地方没有受到与它比较近的两河流域的什么影响吗?如果有,那么为何长期不变?交流是一定有变化的。而如果印度河文明都没有受到两河文明什么影响,那么,有人说中国文化受到什么西来文化影响,而且企图说成长期的影响,那不是存心胡说吗?
看印度史,可以了解到那一个地区不断受到不同民族的入侵。似乎是那个地方的宿命,有书中说上古印度河流域这个地方似乎也是文化与族群有过变化、更替的。人类学家把居住在南亚次大陆的原始土着人称为原澳型人,他们被描述为身材较矮,头发卷曲,肤色较黑,鼻子扁平,嘴唇宽厚的样子。新石器时代后期,新民族进入,就是达罗毗荼人。他们是一种身材稍高,肤色浅黑,圆颅钩鼻的族群。据说创造哈拉帕文明的人种就是以达罗毗荼人为主的混合人种。这个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延续到前18世界灭亡了。灭亡的原因据分析一种可能是外族入侵,另一种可能是地质学和生态学因素。还有一种就是神话般的解释,说叙事诗摩诃婆罗多中记述的战争景象类似核爆炸,猜测哈拉帕文明类似这样的因素被毁了。那很神奇,拍电影可以。据说雅利安人于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西北部这个后来证明不断有他族入侵的门户之地,逐渐向南扩张。哈拉帕文明衰落后,雅利安人在印度创立更为持久的文明。也就是说这个哈拉帕文明没有形成印度文明的直系传递。印度次大陆的文明发展不是持续不间断的。但也有一种解释是说在印度中西部有一定印度河文明与后来的印度发展的文化衔接。但是,总归还是主脉断了。

Ⅵ 印度文明起源于哪里

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文明是印度各类文化的源头。由于对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最初是在哈拉帕发现的,因此,这一时期文明也称做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属于青铜器文化时代,大约指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700年这一时期。这时哈拉帕已出现早期奴隶制城市文明,哈拉帕人已学会进行各种金属的冶炼和制造各种生产工具,也有了一定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中的排水系统、建筑技术已达到很高程度。城市中有象征政治和宗教的城堡,还有大砖砌成的城墙,城墙外有壕沟,城内有浴池、粮仓、居民住宅等。它的兴起还有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它早早开始了海外贸易,通过海路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等流域以及西方国家进行交往,出口的商品有木材、棉花、香料、象牙、珠宝等。进口的商品有铜、银、宝石、大麦、食油和羊毛纺织品,城市的文明和商业贸易使印度河流域出现最早的一批城市,并出现了早期奴隶制社会制度。与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比,古印度不像那两个地区那么富裕。

Ⅶ 早期人类产生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的规律

世界上早期的人类文明是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

古埃及文明起源与尼罗河流域
古巴比伦文明起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河恒河流域
古中国文明起源于长江和黄河流域

他们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附近
世界上早期的人类文明是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

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古埃及文明起源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起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没有恒河),古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没有长江)

其分布规律:都分布在大河流域而且都是在北纬20度~40度之间

历史书上有图,答案绝对正确

Ⅷ 印度起源于印度河我一直以为是恒河

呃,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但印度不是起源于印度河。
印度和印度文明是两个概念,印度文明包括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家都属于印度文明的一部分。古代是没有印度这个国家的,印度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印度次大陆是英国人统一的,1946年英国的印度殖民地独立后,印度抢用了印度这个国名,而印度次大陆的另一部分建立了巴基斯坦。印度河主要属于巴基斯坦,而印度的主要河流是恒河。

阅读全文

与十九世纪初什么起源于印度河流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到印尼雅加达机票多少钱 浏览:297
武汉比英国小多少 浏览:81
英国封国怎么改善自己 浏览:180
现在去伊朗旅游多少钱 浏览:249
意大利哪里可以买被子 浏览:145
坐火车到越南要注意什么 浏览:262
中国舞董老师如何下竖叉 浏览:821
中国哪个县城不娶女不嫁 浏览:555
印尼不能带什么入境 浏览:269
意大利黑面酱怎么做 浏览:900
英国的羊肉怎么样 浏览:659
越南订机票怎么样 浏览:909
伊朗人与中国人有什么区别 浏览:613
越南女人怎么吃猪血 浏览:252
香港去印尼泗水机票多少钱 浏览:426
哪个药店买伊朗白斑膏 浏览:768
意大利披萨怎么捏边 浏览:150
遨游中国倒车镜怎么放大 浏览:843
为什么印尼不入侵东帝汶 浏览:233
中国为什么喷子那么多 浏览: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