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印度,印度人为什么很喜欢造冰块
位于赤道附近的印度,由于当地气温实在太高,为了解决炎热的问题当地居民都很喜欢制造冰块。对于印度,我们最大的印象就是肮脏的街道、污染严重的恒河,但印度最大的特色其实是制造冰块!由于当地的气温是在太高了,导致他们都喜欢喝加冰的东西;走在印度会看到很多冰淇淋、冰块或者加冰的饮料,但小编建议不要随便尝试,否则拉肚子就麻烦了。
印度温度太热,导致当地居民都很喜欢制造冰块来降温。
Ⅱ 印度超大冰棒,到底是怎么制作的
随着夏天的到来,人们已经进入一个动不动就汗流浃背的季节了,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恨不得每天都能躲在空调房里面不出门,而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冰凉的冰棒来吃,这感觉就非常的享受了,吹这空调吃这冰棒,这样才是正确的避暑方式,你们说是不是?实拍印度最大的冰棒,一根能吃一整天,看完制作过程感觉太重口味。
等杯子里面压满了碎冰之后,就可以把继续把碎冰放到杯子里面,再把做一般的冰棍放进去跟碎冰压实了,这样重复做五六次,就成为一个超长的冰棍了。最后小贩就会用各种各样的色素果汁倒在冰棍上面,这样就完成了。不过这冰棍的制作全程,小贩都是用左手来握住冰棍的,而大家都知道印度人一向是不用左手来吃饭的,所以用左手做成的冰棍,真的很卫生吗?现在想想都是很重口味的,你说是不是?
Ⅲ 天然冰片是如何形成的
状如云母,色如冰雪 — 龙脑香
龙脑香又名冰片,瑞脑。佛家依梵音译为“羯布罗”、“羯婆罗”、“固布婆律”等。
龙脑香是龙脑香科植物中的龙脑香树的树脂凝结形成的一种近于白色的结晶体,古代谓之“龙脑”以示其珍贵。
天然龙脑晶体多形成于树干的裂缝中,体积小的为细碎的颗粒,大的多为薄片状。以片大整齐、香气浓郁、无杂质者为佳。
梅花样的龙脑片,“状如云母,色如冰雪”者,为龙脑中的上品,古人称之为“梅花脑”;品级差一些的,状如米粒的碎颗粒,称为“米脑”;晶体颗粒与木屑混在一起的,称为“苍脑”;不成晶体而成油状的,则称为“油脑”。
龙脑树多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外形类似杉树,树体粗大高耸,一般都能高达四五十米以上,直径也有两三米,是热带雨林“高层空间”的重要植物。
这种树不仅出产龙脑香,其木材也是优质品种,而且叶、花及果实皆有香味。
龙脑树的树脂十分丰富,凿开树干或树枝就能引出树脂来;除了天然凝结的龙脑晶体,其液态树脂也可以利用,古代称为“膏香”、“婆律膏”。现在中医使用的冰片,就是龙脑树的干燥树脂(即古称的龙脑),或从液态树脂(婆律膏)或龙脑木中蒸馏提取的白色晶体。
其实,在古时候,人们就已经知道用加热蒸馏的方法(“火逼成片”)从龙脑树的木材中提取晶体,称之为“熟脑”。并且,对于龙脑香的存储保养古人也有专门的办法:“龙脑香及膏香………合粳米、相思子贮之则不耗。”(《唐本草》)
天然龙脑质地纯净,熏燃时不仅香气浓郁,而且烟气甚小。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历来都被视为珍品。唐宋时期,出产龙脑的波斯、大食国的使臣还专门把龙脑作为“国礼”送给中国的皇帝。龙脑香早在西汉时就已传入中国。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在西汉的广州已能见到龙脑香。(那时的海上丝绸之路已有相当的规模,印度、西亚的很多物品都已进入中国南方。)
在佛教里,龙脑既是礼佛的上等供品,也是“浴佛”的主要香料之一,还被列入密宗的“五香”(沉香、檀香、丁香、郁金香、龙脑香)。在盛产龙脑的地区,龙脑树的树膏也被用作佛灯的灯油。
龙脑在中医里名为冰片,归于“芳香开窍类”药材。中医学认为龙脑为“芳香走窜”之品,内服有开窍醒神之效,适用于神昏、痉厥诸证;外用有清热止痛、防腐止痒之功,可治疗疮疡、肿痛、口疮等疾患。在安宫牛黄丸,冰硼散等成药中,龙脑都是主要成分之一。
在《本草纲目》中,不仅记载了龙脑的一些形状特征,如“以白莹如冰,及作梅花片者为良。故俗呼为冰片脑,或云梅花脑”;还专门指出,用纸卷捻起龙脑,烧烟薰鼻,吐出痰涎,就可以治愈很多头痛病。
龙脑不仅用于熏香和医药,还被用于美食。中国的宫廷御宴里,就有燕窝配龙脑的“会燕”;在南亚地区,夹有龙脑的槟榔是当地贵族阶层的上等食品;宋代以前,人们就开始在茶饼(由茶和米压制而成)中掺和香料做成“香茶”,所用的香料大多都是龙脑,或在压制茶饼之前以龙脑窨茶,或以龙脑浸水直接洒在茶上,也称为“龙脑茶”。
Ⅳ 印度冰川断裂已致32人死亡,冰川为什么会断裂
冰川为什么会断裂?此次断裂的冰川属于南达德维(Nanda Devi)冰川的一部分,南达德维山是印度第二高山,拥有大量原始冰川。冰川破裂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气温上升、水压升高、雪崩、山体崩塌以及地震。当大量冰川破裂掉入冰川湖后,水位大量上升、水压升高,最后湖泊堤坝崩塌。冰川湖多是高山湖,巨量湖水倾巢而下,而且急速流动中还会夹带泥沙碎石以及还未融化的冰块,破坏力惊人。
该研究还警告称,类似克达尔那斯的悲剧可能会在喜马拉雅地区再次发生。
积雪因自身重量将空气挤压而出,后成冰粒最后变成了坚硬的冰川冰。所以冰原表面看起来都是雪,其实底下都是冰。因此,冰川绝对不仅仅是一大块冰,也不仅仅是一块冰那么简单。冰川是活着的,而且是不断变化的。而冰作为一种冷胀热缩的存在,从来也不是铁板一块,不同的冰块彼此挤压变形,很多冰川表面上看起来就是一块冰实际上内部可能已经被冰河掏出各种冰窟和暗洞。因此冰川充满了危险。在清朝的时候,就有记载,清朝官员在新疆的木扎尔特冰川,晚上住宿的时候,就有非常奇怪的声音,好像是奏乐,也好像是其他什么。其实就是冰川在互相进行挤压的声音。
在冰川上,不一定所有地方都是多少米厚的坚固冰层,也有那种非常薄的冰层,下面就是冰窟或者暗河。同时,冰川也在消融与坍塌。在这里,每天都能看到冰川断裂、坍塌。在海洋型冰川所处地区,年降水量却高达1000-3000mm。因此补给非常快,融水渗浸到粒雪周围再冻结成冰。囤积有大量激流,印度北阿坎德邦就属于海洋性冰川。但是,无论怎么说,在2月冬季,爆发大规模冰川断裂山洪爆发,都是让人难以理解和解释的。
还有一个就是,印度救援队和印度军队在几个小时以后赶到现场进行挖掘,还能找到活着的人。看图像应该是水电站工人,那么他们是怎么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被活埋几个小时还能逃生的呢?估计是在施工现场,有地下空间。只要还有一点氧气和水就能坚持。
Ⅳ 海冰形成有哪几个阶段
海水和大气相互作用形成海冰,其形成大致经历5个阶段。一是海面气温下降,表面海水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海水里又有利于形成冰的雪粒等凝结核,海水表面层就开始结成纵横交错的冰针或小冰片。二是海面温度继续降低,大量的冰针或冰片聚集起来,形成覆盖海面的薄冰,薄冰破裂成一个个大小相当均匀的圆盘状冰饼。三是海面温度进一步下降,圆盘状冰饼互相冻接起来,形成有一定厚度的、面积相当大的冰盖层。四是海面温度再下降,冰层膨胀龟裂,大片冰层就形成破碎的冰块。五是海水的运动,促使冰块叠加,各个冰块之间又冻接起来,形成面积更广阔的大冰原。冰原再互相撞碰,重叠,就形成山峦般起伏不平的大冰群。这时,冰厚可达15~20米。
在极地附近,冰川的一部分滑行至海洋中,断裂成一个个巨大的冰山。冰山形状奇特,千姿百态,有的宛如平台,有的陡峻尖削,有的波浪般起伏……冰山大小不一,小的面积不足1平方千米,大的面积却有几百甚至5000平方千米,海冰高出海面100多米,犹如海岛一般,但露出水面的通常只是冰山高度的1/5或1/4。在北极海域,曾有一座台状冰山,长55千米,宽30千米,露出水面的部分高达30米。在南极海域,曾有过一座巨大的冰山,长350千米,宽40千米。南极海域的冰山约有22万座,约为北极冰山数的4倍。冰山寿命很长,一般是4~11年,有些长达13年之久。在移居海洋的数年中,冰山漂移流浪,远离它的故乡。格陵兰岛附近的冰山,经加拿大东部海域向南移动。可越过北纬48度。南极冰山向北移动,可到达大西洋南纬35度、印度洋南纬45度、太平洋南纬50度。冰山漂移到温暖的水域,水线腰部日益细瘦,及至有一天支撑不住上截而翻倒下来。翻倒激起的巨浪会给过往附近海域的舰船造成巨大的威胁。
海水的破坏力是非常巨大的。首先是冰的膨胀力。淡水随温度降低而密度增大,4℃以下,随着温度下降,水的体积却要加大,这就是水的反常膨胀。小瓶中的水结冰,往往把小瓶胀裂就是这个缘故。海水也有这个反常特性,只是海水呈现最大密度的温度不是4℃,而是随海水盐度的高低而变化,一般要在-2℃以下。以这个温度为分界,气温再下降就会引起海冰的体积膨胀。此外,海冰膨胀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海冰中的“盐泡”。在海冰形成过程中,海水中的盐大都析出来,进入未结冰的海水中,但也有少部分盐被冰包围起来,形成一个个“盐泡”。随着气温的降低,海冰中大量的“盐泡”也冻结成冰,致使冰的体积更加胀大。冰的膨胀力十分惊人,能把船体挤压得变形,使船舱破裂进水,甚至破坏港口、码头和海中的军事设施。
其次是海冰在风和海流作用下产生的推力。这是海冰破坏力的主要形式。有些海中建筑物在冻冰时倒于海中,就是海冰的巨大推力造成的。
Ⅵ 世上最纯净的冰块,为什么在印度,有何故事
世上最纯净的冰块,在印度的恒河水,因为他们认为恒河水有非常多的神力,为当地的人们带来了一些方便,而且恒河水在他们的心中非常的神圣。
Ⅶ 南极洲的冰块都是怎么形成的
南极并不是一直就在地球的最南端,科学家已经在地层中找到了证据,南极大陆还是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时.即队3亿年前到2.5亿年前之间,就已经出现了冰盖,但这和现代南极大陆的冰川和冰盖完全是两回事.冈瓦纳大陆从1.5亿年前开始分裂,在7000万年前南美、非洲、印度、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分离出来,5000万年前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又进一步分离,这时的南极大陆开始发育冰川.最近研究表明,距今3000万年前南极大陆便形成冰盖并覆盖了地面.在300万年~250万年前期间,南极冰盖再次退缩.海面上升,东南极洲被海水淹没.人们推断这个时期南极洲也是相当温暖的.南极大陆现在的冰川始于距今5000万年前.在3000万年前形成非常大的冰盖.其后经过了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变化.从250万年前大体上变成现在这样.
Ⅷ 地球南北极冰层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北极没有大陆,附近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80%以上冰层覆盖,南极是有大陆的;北极的冰是海洋冻结形成的,岛屿上的是降水冻结形成的,南极的冰是南极大陆上累年降水冻结形成的,大陆周围有海水冻结的冰层;北极的冰在什么纪形成没有确切概念,南极大陆的冰盖形成大概在3000万年前,第三纪。南极大陆的形成可追溯至冈瓦纳大陆1.7亿年前的分裂(三叠纪),约7000万年前南美、非洲、印度、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分离出来(白垩纪),5300万年前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又进一步分离(第三纪),这时的南极大陆已开始发育冰川,3900万年前澳大利亚与南极洲最后分离,并且南极半岛与南美洲分离,形成德雷克海峡,南极大陆形成。
Ⅸ 南北极的冰是如何形成的
南极并不是一直就在地球的最南端,科学家已经在地层中找到了证据,南极大陆还是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时.即队3亿年前到2.5亿年前之间,就已经出现了冰盖,但这和现代南极大陆的冰川和冰盖完全是两回事。冈瓦纳大陆从1.5亿年前开始分裂,在7000万年前南美、非洲、印度、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分离出来,5000万年前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又进一步分离,,这时的南极大陆开始发育冰川。 最近研究表明,距今3000万年前南极大陆便形成冰盖并覆盖了地面。在300万年~250万年前期间,南极冰盖再次退缩.海面上升,东南极洲被海水淹没。人们推断这个时期南极洲也是相当温暖的。南极大陆现在的冰川始于距今5000万年前。在3000万年前形成非常大的冰盖。其后经过了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变化。从250万年前大体上变成现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