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语中奴里是什么意思

印度语中奴里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11-04 14:15:32

❶ 什么是奴隶

奴隶,既无自己的土地,又无自由,其他大部分权利也没有,是属于主人的“物品”,主人有权处置奴隶。

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被占领地区原住民、负债者和罪犯,也有从非洲等地方拐卖到奴隶市场的人。奴隶制一般出现在农业社会里。
世界很多不同地方以及历史上很多不同时期都有奴隶。今天,北非一些地方仍有奴隶存在。还有巴西至今仍存在着奴隶。

主要的奴隶是黑奴。

第一章 黑奴贸易的盛行
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在古代文明发展的多极世界中,非洲占有一
席之地。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埃及古代文明。北非沿海曾经是地中海古代文明
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元7世纪以后,伊斯兰文化在北非、东非沿海及西苏
丹等地的传播,使这些地区经济文化出现了新的繁荣。在广大撒哈拉以南地
区,经过长期稳定的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黑人文化。到16世纪以前,
非洲跟欧亚大陆一样,已处于前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阶段。如果没有殖民主
义者的入侵,非洲社会将循着自己的轨迹向前演化发展。
在古代和中世纪,黑人就经由撒哈拉商道、尼罗河及印度洋贩卖到南欧、
阿拉伯世界、波斯、南亚等地。在那个时代,由于生产力太低,奴隶买卖是
普遍现象,而不是黑人所特有的,也有白人被卖给黑人为奴。奴隶贸易为西
欧资本家带来了巨额利润,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但是,近代殖民主义的入侵打乱了非洲正常的社会发展进程。随着资本
主义的兴起,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黑奴贸易发展成为一个专门
的行业,成为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数以千万计的非洲黑人背井离乡,漂洋
过海,被贩卖到美洲以及印度洋、亚洲由殖民者开办的种植园和矿井中工作,
另一些黑人在捕奴、掠奴战争及贩运途中死去。非洲人民及其社会经济生活
受到空前浩劫。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而万恶的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却
随着贩卖和奴役非洲黑人而兴盛起来。马克思曾指出,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
黑人的场所,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之一,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
曙光。后来,黑奴贸易以及美洲的黑人奴隶制又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金。因
此可以说,资本主义从头到脚沾满了非洲人民的鲜血。
黑奴贸易大约经历了四个世纪。除奥地利、波兰和俄国等少数国家外,
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美国都先后参与了这一罪恶活动。综观黑奴贸易的
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时期: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为第一时期;
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为第二时期,由于美洲种植园的发展,黑奴贸易在
这一时期走向高潮;1807—1808年英、美两国通过禁止奴隶贸易的法案以
后,黑奴贸易进入第三时期。这时奴隶贸易在法律上已被禁止,但黑奴走私
贸易却兴盛起来。直至1890年7月布鲁塞尔会议作出废除非洲奴隶贸易的决
议,黑奴贸易才算正式终止。
如果按照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决定的不同贸易性质来划分,
那末整个黑奴贸易史也可分成三个阶段:15至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的
封建王室及随后荷兰、英国、法国等以特许公司为代表的商业资本占统治地
位,黑奴贸易实行的是垄断贸易;18世纪,工业资本冲破了商业资本的垄断,
黑奴贸易进入自由贸易阶段;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近代大工业的出现而在法
律上废除了奴隶贸易,19世纪黑奴走私贸易盛行。
本章叙述16世纪至19世纪初300年间黑奴贸易的盛行,及其对世界和
非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一、十六世纪及十七世纪上半叶的黑奴贸易
1441年,由安陶·贡萨尔维斯和努诺·特里斯陶率领的一支葡萄牙探险
队,在布朗角附近沿海劫掠了10名非洲黑人,带回里斯本出售,是为黑奴贸
易的开始。在15世纪后半叶,葡萄牙人从西非沿海贩运黑奴去本国充当家务和农业劳动力,或贩运至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和佛得角群岛等大西洋岛屿新辟的甘蔗种植园中工作,每年贩奴大约500—1000名。但是,直到16世纪初,葡萄牙人在西非的黑奴贸易,其价值远远赶不上黄金、象牙、胡椒等非洲产品的贸易。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的托德西拉斯条约是列强第一个瓜分世界的条约,它确定以佛得角以西370里格为西、葡两国势力范围的分界线,两国在美洲的势力范围以西经46度为界。从此,非洲、亚洲及巴西归属葡萄牙,美洲其他地区归属西班牙。
16世纪,西班牙人在向西印度群岛及美洲大陆进行扩张掠夺的过程中,对土着印第安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屠杀,并企图奴役印第安人,但没有成功。西班牙人发现,印第安人不适宜于繁重的田间劳动,一个黑人奴隶顶得上四个印第安人。为了满足那里发展热带作物种植园及开发矿藏对劳动力的需求,他们决定从非洲运进黑人。1501年,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不到10年,伊斯帕尼奥拉岛就从葡萄牙运进了第一批黑奴。这是向美洲贩卖奴隶的滥
觞,也是美洲实行黑人奴隶制的开端。1518年,第一艘来自非洲的贩奴船到
达西印度,开始了非洲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黑奴贸易。到1540年,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每年运进的黑奴可能已达1万人。
16世纪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的贩奴活动主要在两个地区:一个是上几
内亚,即从佛得角群岛到塞拉利昂沿海。佛得角群岛的最大岛屿圣地亚哥岛
曾经是经营上几内亚贸易的中心。一些原在佛得角群岛定居的欧洲人陆续移
居到上几内亚沿海,甚至溯冈比亚河而上,在这一带建立了许多小据点,从
事贩奴及其他商业活动。另一个是刚果河口及其以南地区。16世纪初,不仅
葡萄牙商人,而且应刚果国王阿方索之邀派去的葡萄牙传教士、教师、工匠
(裁缝、制鞋匠、泥瓦匠、制砖工)等,都以帮助刚果发展经济为名而行贩
奴活动之实。到1526年,刚果国内局势变得很糟,以至阿方索写信给葡萄牙
国王诉说:“这个国家每个角落都有许多商人。他们将毁灭这个国家。人们
每天在遭受奴役和劫掠,甚至贵族和王族成员也不能幸免。”圣多美岛在16世纪成为几内亚湾及刚果至安哥拉沿海的贩奴基地。1493年,欧洲人开始在该岛定居;1499年,建立了第一个甘蔗种植园。16世纪上半叶,这里成为欧洲蔗糖的主要来源。16世纪20年代起,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葡萄牙商人深入圣萨尔瓦多内地,可能远至扎伊尔河上的马莱博湖
及在南方的恩东戈,从事贩奴活动。从贝宁湾、刚果、安哥拉等地运来的黑奴,或留在当地种植园工作,或被转运去黄金海岸、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和葡萄牙本土,16世纪30年代开始又直接转运去美洲,16世纪中叶成为非洲向美洲贩运黑奴的主要转运站。圣多美岛在1530—1560年间达到繁荣的顶点,是当时葡萄牙主要的海外领地之一。奴隶和甘蔗是其两大财富。柯廷引用N·迪尔的估计数认为,在整个黑奴贸易期间,圣多美运进了10万名奴隶。
1576年葡萄牙人在罗安达湾建立了圣米格尔堡作为基地,从此刚果河口以南的黑奴直接从这里贩运去美洲,而不再经由圣多美岛转运。这里逐步发展成为安哥拉和刚果的奴隶贸易中心之一。到16世纪最后25年,从非洲直接向西印度诸岛及美洲大陆输出奴隶的
南大西洋贸易体系已经确立起来。向欧洲及大西洋诸岛(马德拉、加那利和佛得角诸群岛)输出的奴隶仅占非洲输出总数的17%。1600年以后输往欧洲的奴隶,大部分也是转运去西印度的。同时,从16世纪末17世纪初起,美洲奴隶来源从西非迅速转向刚果安哥拉地区。其中至少有两个因素值得提及:第一,圣多美的甘蔗种植园面临巴西的竞争,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逐步衰落,这意味着几内亚湾本身对刚果安哥拉奴隶的需求减少了;第二,从17世纪初起,葡萄牙人开始在罗安达内地诉诸军事行动,或通过直接掠夺,
或通过同当地非洲人的贸易而获得了新的奴隶来源。但是,直至17世纪中
叶,美洲对非洲黑奴劳动力的需求量以及因此而形成的贩奴的数量毕竟有
限。
二、十七世纪中叶以后黑奴贸易兴盛的原因
在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上,美洲的直接奴隶制曾经是欧洲资产阶级
工业的基础。17世纪中叶起,欧洲由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
生活习惯的改变(例如,咖啡成为主要饮料、蔗糖消耗量激增等),对热带
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从而促使西印度及美洲大陆生产热带产品的奴隶种
植园获得巨大发展。这成为黑奴贸易兴盛的原因。
1625年第一批英国移民来到巴巴多斯,种植烟草、棉花、蓝靛等作物。
1641年首次引种甘蔗,巴巴多斯因而被称为“西印度糖岛之母”。这里运进黑奴数量便由此成倍增长。以后,甘蔗种植迅速推广到背风群岛及牙买加、安提瓜等岛屿。在甘蔗引进英属西印度殖民地后的二十多年,蔗糖占到伦敦从殖民地种植园进口总值的将近一半,超过了烟草。17世纪末18世纪初,牙买加种植园的发展逐渐取代巴巴多斯的地位,其运进黑奴的数量也超过巴巴多斯,奴隶与白人的比例高达10比1。在法属西印度,1635年瓜德罗普岛先引种烟草,17世纪中叶以后又陆续引进甘蔗、咖啡等热带作物。17世纪
末,种植园奴隶制已经成为西印度群岛的经济基础。因此,仅在17世纪后半
叶的50年间,非洲大西洋沿岸卖给欧洲人的奴隶数量就超过以前200年的总数.
奴隶贸易发生在资本主义进行原始积累的时候。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需要大批的廉价劳动力和巨额的财富或货币资本。要达到这个目的,资本家除了残酷压榨、剥削工人外,就是掠夺海外殖民地的大量财产。后来,美洲被发现,英国等殖民主义国家又把美洲作为巨额财富的来源地。大量土着居民如印第安人被成批地赶往矿井,当他们被榨干最后一滴血汗时,他们又被成批成批地埋于废弃的矿井之中。就这样,他们在用生命为资本家积累着一枚枚硬币。

❷ 吠陀是否出于古印度人之手或者说有没有提到了古印度人的内容

呵呵。

吠陀,是雅利安人的学术,与上古印度人无关。不但吠陀,包括奥义书,五部书,都是雅利安人的文明。这些书的内容相当广泛,传播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哲学。

事实上,上古印度人,是一种矮黑人,他们在遥远的年代---一万二千年以前,建立过文明。在四千年前,被雅利安人所征服。这是从物证上反推的,事实上关于一万年前的印度文明,并无史料记载。血统纯正的雅利安人,金发,蓝眼、身材高大而白。但是与现在的白人不同的是,他们的金发是直的,并无弯曲。可以看看西特勒的将领们,无一卷发。

雅利安人征服古印度之后,实行种性质度,象吠陀这些书,只有雅利安人才能学习。这些书用的语言,都是梵语。而梵语是雅利安人的古老语言,也是一种雅语,相当于中国的文言文,普通印度人是无法看懂的。

雅利安人在远古曾经在中国定居。后来被中国古代当权者逐出中原,他们只好背井离乡,翻越喜玛拉雅山,征服了印度,其残留之余部,曾经一次次梦想回到中原,比如后的来的凶奴人,突厥人。当然他们跟古印度人是这样说的:“我们世代居住在喜玛拉雅山”。借此来恐吓古印度矮黑人,掩盖他们的战败史。

雅利安人早在七千年前,就广泛使用铁器,而中国的说法是:中国人直到三千年前,才会使用铁。我们先祖 ,用什么方法,把雅利安人赶到荒凉炎热的印度,这个目前很难考证了。因为记载这段历史的上古书《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这些书都被秦始皇烧掉了。

但是这些,并非无法考证。只要形成一种务实的考据之风,考证上古史,也不是很难。

❸ 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奴隶属于哪个种姓

首陀罗,还有更贱的不可接触者
首陀罗又译为旃荼罗和一生族,是指印度种姓之一,地位最低。这个种姓的人是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
旃荼罗(或旃陀罗)是比首陀罗更低的种姓,多从事屠夫和刽子手等职业,被称为不可接触者(untouchables)。

❹ 吠陀本集

吠陀,又译为韦达经、韦陀经、围陀经等,是婆罗门教和现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是印度人世代口口相传、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 “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吠陀"用古梵文写成,是印度宗教、哲学及文学之基础。

包括的经典“四吠陀”

它包括很多具体的经典,通常的说法包括“四吠陀”,分别是:

《梨俱吠陀》(ṛgveda),
《娑摩吠陀》(sāmaveda),
《耶柔吠陀》(yajurveda),
《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

更广义的说法,还包括其他经典。如“奥义书(Upaniṣad)”、“薄伽梵歌(Bhagavad Gītā)”等。

着作时间

吠陀分为四部。《梨俱吠陀》最古,其大部内容在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大概已经形成,全部编成大约不晚于公元前1000年代初。因此,这一段时期通常称为梨俱吠陀时代或早期吠陀时代。 《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大体形成于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阿闼婆吠陀》则最晚集结完成;这一段时期通常称为后期吠陀时代。 着作吠陀经的时代被称为印度的吠陀时期。它使用比印度梵语更为古老的语言,被称为吠陀梵语。

《梨俱吠陀》,意即“智慧之诗”。这是一部由公元前1500年到前900年间的1000多首诗组成的总集,它们是献给雅利安诸神的。诗歌从敬畏与冥想的极致写到世俗的生活,表达了欣喜满足之情。生动而富有色彩的语言描述了因陀罗惊天动地的事迹,他是位“劈开大山之腹”,让水流奔涌而出的“舞动雷霆的人”。一首优美而率真的圣诗祈求黑天女神的保佑,因为她的光辉能“驱走黑暗”。这些上佳的诗歌形象地展现了早期吠陀时代的生活情景。 从这些诗篇中,还有对雅利安人的描述。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许多操印欧语的部落出现在印度河中上游旁遮普,他们自称为雅利安人,意为“出身高贵的”。雅利安人说当地人是黑色的,“没有鼻子的”;并称他们为“蔑戾车”,意思是野蛮人,或称为“达萨”,意为敌人。 由于在吠陀文献中有许多描述雅利安人对达萨战争的片断,这样就产生了哈拉帕文化被雅利安人灭亡的假说。但是这种假说并没有充分的事实作为根据,因此现在还无法断定哈拉帕文化灭亡的真实原因。关于雅利安人本身,也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一般认为他们在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从中亚侵入印度,但这同样也还是一种假说。 早期吠陀时代的雅利安人与哈拉帕时期的居民不同,他们没有城市,依畜牧为生。向神祈祷的主要内容是愿神赐牛,把战争称为“瞿维什提”,意即“渴望得牛”。除牛以外,雅利安人已驯养绵羊、山羊、驴、马和狗。雅利安人杀牲畜吃肉的时候不多,养牲畜主要是为了取得乳汁并用它制成奶酪。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流域以后,逐渐学会农业,用牛拉木犁耕地,收割谷物时使用镰刀。他们也学会了灌溉。狩猎在早期吠陀时代还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手工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已经有了金属用具,如锅。金工所用的金属称“阿雅斯”,可能是铜或青铜。也有了皮革工,用牛皮制成桶、弓弦和皮带。木工有细工匠、造房匠和造车匠。交换已经出现,不过还没有货币,牛、黄金和装饰品是交换媒介。 雅利安人生活简单。他们的衣服是用羊毛织成的,食物主要是奶酪、蔬菜和果实。只有在祭祀和宴客时才杀牛,在盛大的节日和家族集会时可能也吃肉类。 《梨俱吠陀》已经提到丈量土地。父亲是一家之主,男子在社会上已占重要地位。女子管理家庭,地位不低。吠陀中的颂歌有些就是妇女编的。一夫一妻制是当时的主要婚姻形式。社会已经出现不同行业,但是行业还未成为固定和世袭的,人们并未因行业不同而分成地位不平等的社会集团。在《梨俱吠陀》的末卷、也是形成较晚的一卷里,第一次提到社会地位不同的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雅利安人逐渐把一些被他们征服的达萨变成奴隶,因此,“达萨”一词在印度语中又具有奴隶的意思。雅利安人的氏族部落组织仍然存在。部落制度居于统治地位,部落以下有“格拉玛”,意即“村”。村可能由同氏族的若干家庭组成,以后逐渐变成农村公社。氏族部落组织中还存在着民众会议,在部落遇到大事时召开。部落的首领由民众会议选举,不过实际已经世袭。首领的职务主要是军事的,其权力在不断的战争中日益增长。部落中还有村长和正在萌芽中的专门祭司阶层,他们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

❺ 种姓制度中奴隶属于哪个等级还是像贱民一样排除在外

种姓制度一般是指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其中受压迫的是吠舍和首陀罗,一般来说吠舍是只贫民,首陀罗才指奴隶。但种姓制度到后来。没钱还债或是交不起杂税的吠舍也会变为首陀罗即奴隶。首陀罗中如果有做出突出贡献者也可升为吠舍即贫民。

❻ 奴里印度语中是什么意思

Noorie :冰雪一样洁白无瑕

❼ 奴隶是什么

广义地说,奴隶就是被限制太多的人为奴隶主无偿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引申为被奴役被压迫的人。婢仆。奴役,役使。 相关描述
1、奴隶愿意服务主人,无条件遵从主人的命令,并取悦于主人。 2、无论主人是否在奴隶的面前,对于奴隶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让你的主人感到快乐。 3、奴隶要崇拜主人的身体。 4、当向主人汇报的时候,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和隐瞒,奴隶的语言必须详细和准确。 5、奴隶相信主人的技巧、欲望和需要,并相信主人关心奴隶的安全、情感、心理、社交、性别和肉体。 6、奴隶只是让主人获得快乐的工具,奴隶的肉体和思想都归属于主人所有,无论奴隶要做什么,首先要得到主人的同意。 7、无论奴隶的主人是否在面前,奴隶都将服从,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环境下及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奴隶都将时刻准备满足主人的要求。 8、当主人不在身边时,如果需要奴隶做什么,奴隶将在主人所允许的界限和原则下尽力完成。 10、当主人吩咐的时候能毫不迟疑的采取适当的行动。 11、奴隶最恰当的位置就是跪在主人的面前,成为她的奴是奴隶的荣耀和特权。 12、当主人用不到奴隶的时候,奴隶会到主人所指定的位置等候召唤,奴隶将毫不犹豫的服从主人。 13、除非得到主人的允许,否则奴隶将在所有的季节里都赤身裸体。 14、在安全的范围内,只要能让主人感到快乐,奴隶将忍受各种痛苦。 15、奴隶的安全词,无论是口头的还是其它方式,在奴隶受到惩罚时都自动失效。奴隶必须记住奴隶本来是可以避免受的惩罚的,惩罚将有助于奴隶改正错误,避免再犯。 16、隐私对奴隶来说是一种恩赐,即使是奴隶用浴室的时候,奴隶也得向主人请求,并接受主人的决定。 17、当奴隶犯了错误时,必须立刻向主人坦白,主人会决定奴隶应为此受到怎样的惩罚,奴隶必须接受主人的决定。 18、如果被要求,奴隶将在到达主人家之前按照主人的要求赤脚,如果奴隶没有完成,我将请求主人的惩罚。 19、当站着的时候,奴隶应该双腿并拢,两手放在头上,把头低下。坐着时,腰部挺直,双腿并拢,双手放在背后。在主人训话时保持安静。 20、在主人调教的时候,奴隶将认真的听主人说的每一句话,只有尽力去了解主人,才能更好的理解主人。 21、如果主人喜欢看着奴隶颤动的肌肤,在受到各种严厉的鞭打时,即使奴隶已被打得喘不过气来,奴隶也不能将身体蜷缩起来。 22、奴隶愿意成为主人的私有财产,奴隶个人不拥有对身体和精神的所有权,奴隶是主人最大的财富。 23、奴隶坚信主人会让奴隶超越奴的极限,奴隶的每一个极限都是一种挑战,主人了解奴隶的愿望,那就是使奴隶在奴的生涯中不断的达到极限的边缘。奴隶将按主人需要的那样增强自身的忍耐力,以扩展自己的极限,能为主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24、为了成为一名举止得体有教养的奴,奴隶必须按主人的安排努力学习,为了 成为主人合格的奴,奴隶愿为此接受任何锻炼与惩罚。奴隶将从训练和惩罚中学会正确的行为。 25、一旦主人开始说话,奴隶将立刻保持安静,一边清楚的了解主人的旨意,奴隶不可以打断主人,除非主人提示了如果奴隶需要的话应该如何向主人表达,奴隶首先得获得主人的允许,主人有权决定奴隶说话的对象和内容,然后奴隶才能说想说的。 26、对所有对奴隶感兴趣的主人来说,奴隶的价值在于我是个奴。

❽ 在印度首陀罗和达利特都是奴隶吗

不是奴隶,只是在印度教种姓制度下被歧视、被压迫的低等人。但低等人也有区别,首陀罗是种姓制度下的最低的第四等级人(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除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或“达利特”,他们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贱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种姓之列。



瓦尔那
1.婆罗门:最高的瓦尔那,也是整个阶序的核心。婆罗门本为祭司,根据《摩奴法典》规定,可从事教授吠陀经、司祭与接受奉献这三样工作,但在8世纪以后司祭逐渐不受重视,洁净便取代前者,成为婆罗门最主要的特征。此外,婆罗门享有许多特权,如不可处罚、不可杀害、可领回部份充公遗失物等。
2.刹帝利:次高的瓦尔那,《梵书》(Brahmanas)称其具有与婆罗门共享“管辖一切生物”的权利。刹帝利是战士和统治者,掌握实际的政治与军事权力,但被排除在完整的司祭过程之外,因此不具有宗教上的权力。此外,其负有保护婆罗门之责。
3.吠舍:第三等的瓦尔那。吠舍是农人或牧人,任务是生产食物,并提供各种祭品。 《瞿昙》(Gautama)规定吠舍可从事农耕、商业、畜牧与放贷的工作。
4.首陀罗:最低的瓦尔那。首陀罗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奴仆,负责提供各种服务。
在当时,首陀罗是奴仆,但也不是奴隶。

❾ 奴隶的各种意思

奴隶的转移方式
①赠赐。春秋以前,王、侯或其他大贵族赏赐臣下以奴隶比较常见。战国时,国家曾把奴隶赏赐给有功者。私人间也馈赠奴奴隶市场隶。秦简《法律答问》部分曾提到“妻媵臣妾”,即娘家陪嫁的奴隶。国家间有时也馈赠奴隶。如《左传》成公二年记鲁国赂入侵楚军以“执■、执针、织纴”各一百人。

②买卖。西周时期的曶鼎铭有用马和丝等物赎回五个奴隶的记载,这还不能算真正的奴隶买卖。真正的奴隶买卖的出现大概不会早于春秋时期。战国之际,“卖仆妾售于闾巷者,良仆妾也”,反映出奴隶买卖已极其普遍。公家、私家之间也进行奴隶买卖。《国语·吴语》记越王勾践在伐吴前下令说,军士因不听命被斩者的妻儿要没为奴隶卖给私家。秦简《封诊式》的“告臣”爰书说,士伍甲由于其臣“骄悍,不田作,不听甲令,谒卖公,斩以为城旦,受价钱”。可见私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把奴隶卖给公家。 此外,如国家没收犯罪者的奴隶、私人用奴隶为官奴赎身、国家间或私家间掠夺奴隶、占有他人的逃亡奴隶等等,也都会使奴隶变换主人。 春秋以前,奴隶基本上掌握在大夫以上的贵族手中。到战国时,由于旧制度的崩溃和奴隶买卖的发达等原因,占有奴隶者的范围扩大。从秦简《封诊式》的“封守”爰书看,一个并不富有的无爵的士伍也占有着一臣一妾。上引“告臣”爰书所说的奴隶主也是一个士伍。

奴隶身分的解脱在一般情况下,奴隶身分是终身不变的,而且还要传给子孙。

解脱奴隶身分的途径
①逃亡。殷墟甲骨文中有不少讲到奴隶逃亡的卜辞。《尚书》、《左传》、《墨子》及云梦秦简中的《日书》等,都记有奴隶逃亡的史实或“逃臣”一类的词语。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先秦时期的统治者对奴隶逃亡问题非常重视。周文王有“有亡荒阅”之法,规定如有奴隶逃亡,就要进行大搜查。战国时卫嗣君为了显示法令的尊严,甘愿用一个叫左氏的邑去换回一个逃亡到魏国的胥靡。可见奴隶逃亡要获得成功并不容易。

②赎身。指有关的人或公家把奴隶赎为庶人。《吕氏春秋·察微》说:“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指其他诸侯正在作坊的古代奴隶国),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其他国家不知是否有类似规定。秦律允许人以爵级或用“丁粼”(不知是否为丁壮之意)男子赎取隶臣妾。一般隶臣用两人赎取,达到“免老”年龄的老隶臣和高五尺以下的小隶臣以及隶妾,用一人赎取。用来赎取的人则成为隶臣。估计一般被用来赎取隶臣妾的人都是私家奴隶。此外,秦律还允许百姓以“戍边五岁”而不抵消应服之役的条件,赎取当隶妾的母亲或姐妹一人为庶人。

③立功。为奴隶主或国家立功,也是免除奴隶身分的一个途径。晋国栾氏??条件,取得执政者焚烧“丹书”(用朱砂书写的奴籍)免除其奴隶身分的允诺。在晋国贵族赵氏与范氏、中行氏的斗争中,赵简子也曾在一次战斗前提出“克敌者……人臣隶圉免”的允诺,来激励属下奴隶们的斗志。从秦国的《军爵律》可以知道,隶臣斩得敌首就可免除奴隶身分(一般人斩一首获爵一级,隶臣应是斩一首获免,斩二首始获公士爵)。

此外,奴隶身分的免除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例如战国晚期秦国取得新领土后,有时把奴隶免为庶人迁居到那里去。

❿ 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和奴隶制有什么区别呢

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和奴隶制是有区别的。奴隶制讲的是阶级关系,即奴隶和奴隶主这两大阶级之间的关系;而种姓制讲的是等级关系,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这四个种姓之间的等级关系。但这两者又不能截然分开。在四个种姓中间有奴隶与奴隶主之分。反之,在奴隶与奴隶主中间也有四个种姓之别。一般来说,作为奴隶主的主要是由婆罗门、刹帝利和大商人吹舍中间的一些人组成;而奴隶,主要是由首陀罗和贫困吠含中间的一些人组成,特别是首陀罗,在这个种姓中间有相当数量的人是奴隶。但这不是说只有低级种姓才成为奴隶,而高级种姓不会沦为奴隶。因此,种姓制和奴隶制这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残酷的奴隶制和森严的等级制必然要引起奴隶和平民大众反抗贵族奴隶主的斗争。关于这一斗争,我们从佛教文献和法典的一些教谕式的故事和条文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反映。

例如释迦牟尼在为波斯置王圆梦时曾说:“王梦见狐上金床,食用金器,后世人,者当贵,在金床上坐,食饮重味,贵族大姓,当给走使,良人作奴婢,奴婢为良人”(《增一阿含经》)。在《摩奴法典》中也有同样教谕式的条文:假若国王不善于运用惩罚,则“乌鸦就要啄食供神的馅饼”,“下层人就会占据上层人的位置”。这些教谕式的记述,无疑是现实阶级斗争的一个反映。

阅读全文

与印度语中奴里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每天生活都吃什么 浏览:438
用越南服怎么登录真实视频 浏览:157
越南人来中国要办什么证 浏览:464
红的印尼哪里有卖 浏览:146
印度尼西亚的物品是多少印尼 浏览:287
中国交通频道怎么直播 浏览:477
法国和意大利哪个城市化水平高 浏览:203
越南媳妇怎么申请华侨 浏览:477
北京八中国际怎么样 浏览:557
有什么软件可以识别越南歌曲 浏览:358
中国人对越南的误解有哪些 浏览:7
越南养殖什么前景最好 浏览:938
印尼为什么是莫斯林 浏览:568
印尼总是粘印章怎么办 浏览:49
越南和伊朗哪个国家强 浏览:124
海运中国到留尼汪岛需要多久 浏览:452
养印尼虎鱼最低多少度 浏览:92
印度哪些地方需要放烟花 浏览:103
英国大学专业怎么样 浏览:460
意大利西西里岛有什么工厂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