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胜乐金刚的基本信息
胜乐金刚又称上乐金刚,梵文 Cakrasamvara,藏语称“登巧”,蒙古语称“德穆钦格”,是藏密无上瑜伽部母续的本尊,是三世诸佛的金刚身、语、意所依,是诸佛功德的总集代表,也是藏密无上瑜伽修法中尊奉的五大本尊之一。故称为总集轮。虔诚供奉修持胜乐金刚,清净了一切众生身、语、意的细分业障。得诸佛之功德加持和句义灌顶,堪能成就佛之功德,开显平等性智,速证佛之自性身。 在无上密续中,属于母续法,胜乐也被尊称为母续之王,为亿万空行总主。
㈡ 藏传佛教五大金刚介绍,详细的
五大金刚,指的是父续的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母续的胜乐金刚、喜金刚,还有无二续的时轮金刚,都是属于四续部中的无上部本尊,而秽迹金刚则是事部的本尊。
藏传佛教各派传承不同,所修的本尊瑜伽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一些差别:
宁玛派虽然也有密集、胜乐、时轮等等的传承,但是宁玛派更加重视忿怒莲师和八大法行,尤其是普巴金刚和马头金刚,此派和新派有许多不同。
萨迦派修道果法,最重视喜金刚,据说此派的喜金刚与别派不同,属于无二续。萨迦派也重视旧派流传下来的普巴金刚和马头金刚。
噶举派也说五大金刚,但是不包括时轮金刚(不是没有,只是不包括),而代之以“摩诃摩耶”。噶举派支派众多,各派所修也略有不同,其中影响较大的噶玛噶举比较重视胜乐金刚、金刚亥母和红观音。
觉囊派重视时轮金刚。
格鲁派认为胜乐金刚与喜金刚是同一密续的不同本尊,所以不列喜金刚,而以大轮金刚手加入五大金刚。此派最重视的无上部本尊是大威德金刚和胜乐金刚,尤其是密集金刚。
即使是同一本尊,各派也有所差别。
㈢ 胜乐金刚的法系传承
在无上瑜伽密法法系中,格鲁派最注重的是胜乐、密集和大威德三尊。
胜乐属于母续法,最初由释迦牟尼佛将此法系所有灌顶、密续以及修持引导、口诀如瓶泄水般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秘密主——金刚手菩萨。然后秘密主传印度大成就者萨惹哈,下传龙树菩萨,下传夏瓦里瓦,下传胜乐大成就者鲁伊巴,下传达里加巴王,下传枳布巴,下传大成就者茹布巴,下传大成就者扎轮达惹巴,下传大成就者朗伯觉巴,下传大成就者桑瓦巴,下传大成就者朗嘉,下传大成就者帝洛巴,下传班钦那若巴,下传庞庭巴兄弟,下传洛嘉·喜饶哲,下传玛译师罗卓扎(智称),下传萨迦大师贡嘉领波(普喜藏),下传索朗哲莫(福峰),下传至尊扎巴坚赞(名称幢),下传法王萨迦班智达,下传索朗僧盖(福狮子),下传阿阇黎桑吉绷(俱胝佛),下传大德勒比罗卓(善智),下传喇嘛波顿僧盖(具德狮子),下传布顿仁青珠,下传琼波特巴·迅努索朗,下传法王宗喀巴大师。 鲁伊巴系胜乐二次第的所有教授由汤萨巴·欧珠嘉措传与成就自在师嘉样邓维多吉(文殊乐金刚),次传阿旺降巴大师。枳布巴系胜乐二次第的所有教授由班钦·洛桑确吉坚赞传与金刚持贡却坚赞,下传吉学下仲·阿旺顿振称勒(语自在持教事业),下传克珠·洛桑克准(善慧智严),下传阿旺降巴大师。
㈣ 胜乐金刚的介绍
胜乐金刚又称上乐金刚,藏语称 “登巧”,蒙古语称“德穆钦格”,是藏密无上瑜伽部母续的本尊,是三世诸佛的金刚身、语、意所依,是诸佛功德的总集代表,也是藏密无上瑜伽修法中尊奉的五大本尊之一。
㈤ 上乐佛是谁,属于哪个派系的
哪里听来看来的?请说明出处。
回复你的补充:
上乐佛,也有上乐王佛,属于 藏传佛教。
㈥ 请问 四臂大黑天佛像 ;释迦牟尼佛像 ; 莲花生大师佛像 能否一块儿供奉
可以啊。按佛教说法,莲花生大士是佛祖释迦摩尼入灭后乘愿再来,宣说秘法的。一般西藏密宗把莲花生大士作为密宗的初祖。大黑天是唐密的叫法,藏密叫做玛哈嘎拉。玛哈嘎拉(大黑天)有很多种类,是密宗最主要的护法神。其中,四臂大黑天是胜乐金刚所化现。而胜乐金刚则是佛祖为镇压印度教主湿婆所化现的忿怒相。综上所述,莲花生大士和四臂大黑天都是佛祖释迦摩尼的化现,故三者可以一起供奉。
我是佛家大乘密宗噶举派和宁玛派的四皈依弟子,也是位在家的居士,相信我,没错的。阿弥陀佛。晓寒合什!
㈦ 神秘的,——冈仁波齐峰
对于“冈仁波齐”来说,对于走遍大江南北旅行者并不陌生,要说跨省内地寻常百姓就比较陌生,因它是中国西部藏区间隔遥远而又神秘?它是西藏神山,有着几千年的 历史 文化,披着宗教神秘面纱,众说纷纭道不尽的精彩神话故事。
观众从2017年6月20日全国上映的《冈仁波齐》电影加予口口相传广泛熟知。影片以记叙方式讲述生活在西藏里面的藏民族一年一度,对冈仁波齐峰神山自古至今举家大小风餐露宿朝拜意义。写实了藏民族固守宗教信仰思想坚定不移,不惧千辛万苦徒步朝拜仪式,略表虔诚一步一个脚印通往冈仁波齐道路上悲天忟地记录。
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冈底斯山脉横贯在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如一条巨龙卧在西藏西部阿里广阔的高原上。它高高扬起的头,如一座大金字塔,耸立在阿里普兰的高原上,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峰是多个宗教神山。梵语称为吉罗婆山,冈仁波齐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狮泉河的发源地。相传雍仲苯教发源于该山;印度教认为该山为湿婆的居住,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认为该山是其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常年在此处转山的信徒不断。
冈仁波齐峰在尼泊尔人、印度人眼里自古至今非常尊敬,视为湿婆(印度教三尊神之一)的天堂峰。教徒、香客源源不断涌入我国藏区冈仁波齐峰转山朝拜。
冈仁波齐峰还有一个别称,名叫“须弥山”在藏传佛教中有举足轻重地位。须弥山在我国道、佛、藏传佛教宗教中各有神话故事,版本其多,众说纷纭?
冈仁波齐峰因神秘莫测?又引来国内外组团登山队跃跃欲试,但在当地人的劝说下望而生畏,望而却步。 历史 以来都没有人登到主峰顶过?
1999年有一件震惊中外的离奇事件发生!来自国外四名探险队不听当时喇嘛僧交待,擅自登山后果不堪设想?在登冈仁波齐峰途中,发现个人身体衰老非常快,疲劳与呼吸急促好像细胞加速分裂,浑身无力软绵瘫倒下来。
四人望而生畏连滚带爬促放弃登山迅速下山,回到家中四个外国人不到一年莫名奇妙生严重疾病,无一幸免死亡。
㈧ 《冈仁波齐》——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修行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神山圣湖并不是重点,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修行。
———题记
7月2日晚上10:53分,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起点再低也有成长,成长再慢也有进步,进步再小也有收获。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微笑]”一位朋友在凌晨1:36分评论说:推荐你看《冈仁波齐》。
我是早晨醒来后才看到,奇妙的是,朋友圈里诗人碑林路人老师也发了一条关于《冈仁波齐》的感悟:“看了电影岗仁波齐,回过头再来听听这篇文章居然就又被自己感动。西藏,绝对值得我们一次又一次去用心感受的地方。我去西藏不想去任何景点,就想每天在布达拉和大昭寺转街,看那些虔诚的人们,感受他们最简单的喜悦。我喜欢坐在藏餐馆靠窗的位置,喝着酥油茶,让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那时候什么都不用想,就会觉得自己很幸福......”那是曾经去过西藏的她对于西藏的感言,名为《西藏,擦肩而过的距离》。
西藏,是我一直以来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但冈仁波齐这个名字却是头一次看到。请原谅我知道的东西太少。
于是,便网络“冈仁波齐”: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冈底斯山脉横贯在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如一条巨龙卧在西藏西部阿里广阔的高原上。它高高扬起的头,如一座大金字塔,耸立在阿里普兰的高原上,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峰是多个宗教中的神山。梵语称为吉罗娑山,冈仁波齐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狮泉河的发源地。相传雍仲苯教发源于该山;印度教认为该山为湿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认为该山是其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常年在此处转山的信徒不断。
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中国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传佛教、 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
虽然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充满敬意。于是,便买了中午12:50的去影院探个究竟。
中午的影院不出所料的空旷,偌大的场地在座的只有5个人,借着屏幕在播的广告的光射过来,隐约看到坐在我前排的是两位四十多岁的女士,她们一直不断的在谈论着什么。
我安静的坐下来,满心期待影片的开始......
影片的开始记录着藏族人平凡的日常,女人在屋里做饭,男人在山头放牛羊,大大小小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每个人手里捏着糌粑,喝着酥油茶,平静的没有太多言语表达。
而坐在我眼前的两位女士却一直在喋喋不休,实在是破坏了影片中美好安宁的生活。我忍不住轻声提醒:请安静一点,好吗? 这时,她们环顾了一下四周,似乎才意识到自己在影院,终于安静了.....
“普拉村”村民72岁的杨培老人在山头放羊的时候对同伴说:我哥哥去世了,他一直想去冈仁波齐没去成,我年龄也大了,我们一辈子跟在牛羊屁股后面转,我想去趟冈波仁齐朝拜......
尼玛扎堆(杨培的侄子)于是决定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完成父亲的遗愿。据说佛祖释迦牟尼的生肖属马,马年转山一圈相当于其他年份转山13圈,且最为灵验和积长功德。村庄中的11人加入了这支队伍,有怀孕半年的孕妇,有因为屠宰而内心不安的屠夫,有身患残疾的少年,有盖房子遭遇家人死伤的中年夫妇,还有他们懵懂的9岁女儿......他们准备好羊皮衣、手持的手板、晒干的牛肉、一路要用的被褥一同踏上历时一年,长达20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当载满他们行装的手扶拖拉机被摇醒的时候,掌舵人尼玛扎堆坐了上去开着它出发了,当送行的人们还近在咫尺的时候,跟在拖拉机后面朝拜的人已经开始一个个匍匐叩首的动作着实让我内心震撼.....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即为五体投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我们常常用五体投地形容对一个人佩服的程度,我却从未想过他们会以这样的方式从芒康的普拉村出发去冈仁波齐,这遥远的一路上他们会遭遇怎样的艰辛?
他们就这样几步一叩首,从天亮走到天黑,饿了累了坐下来用小刀削牛肉干吃稍作休息,天黑了在路边停下里徒手搭起帐篷生起火,在停下来的夜里一起笑着分享路途中的艰辛,一起由长者带领着开始念经,一起在有风的夜晚一个挨一个裹紧身上的被子坦然入睡......
他们就这样几步一叩首,从大雪纷飞走到绿草如茵,逼仄的山路、流淌的河流、石子路的泥洼、雪路的湿滑、飞滚而下的落石都没能阻止他们朝拜的脚步!此刻我觉得语言很难表达他们的境遇,我更愿意用图片记录和分享这一切.....
这一路上,在我认为是磨难的时候,他们却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生活的乐趣,他们所传递出来的平和安宁让我很是惊讶。他们在奔波了一天之后在湖面上用斧子凿开冰块取水,他们拉着9岁的女儿在湖面上溜冰嬉戏,他们在太阳好的时候在路边的石头上晒被子,他们帮帮助他们的人耕地犁田还愿,他们在途中受人邀请喝茶后途中遇到其他人也会邀请他们停下来喝茶聊天分享他们的食物,他们在潺潺流水的草地边欢乐的围圈跳舞,他们一路欢迎别人也被别人欢迎,一路被被人送别也送别别人... 当我把这看作为朝圣的路途中的故事时,他们却把这一路过成了平凡的每一天,一切的一切就那样的发生着,自然、平静又那么的顺理成章....
怀孕的次仁曲珍分娩,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也体味着疼痛后的喜悦!没过几天,她便又加入到一步一叩的朝圣中,新生的孩子命名为“丁孜登达”,寓意着一生幸福、长命百岁。他就那样在襁褓里安静着,饿了哭闹时尼玛扎堆会将正在叩拜的孩子母亲叫回车上给他喂奶,奶完又开始朝拜.....
他们的拖拉机被车撞的侧翻在了路边的渠道里,轮子都断了,而面对撞他们的车上有两个人受伤时,朝圣的他们没有任何纠缠,让那辆车先走,而他们自己却不得不将车头丢弃,男人们用绳子扛在肩上拉起车箱前行,让人意外的是,在他们拉着车厢前行一段路程之后,放下车厢,走回拉车的起点,几步一叩,补回未叩首的路...... 那一刻,我不由自主的从心底对他们的虔诚肃然起敬!
当他们拉着车上一个很长的坡时,没有半句怨言,没有任何人喊累,当拉车的男人说需要女人助力推车时,那个9岁的女孩扎扎第一个跑上来跟在车后推,他们一边吃力的前行一边唱起了歌:“我往山上一步一步的走,雪往下一点一点的下,我和雪约定的地方,想起了我的母亲,我们都是同一个母亲,但是我们的命运却不一样.....”
35岁的屠夫家徒四壁,因为平日里的杀生而有深深的罪恶感,他说喝酒后心里才能好受一点,为了赎罪,他加入了这次的朝圣,当他又一次的匍匐在地时,半晌没动,我还揪心他会不会因为劳累而突发状况生病时,旁边的同伴爬在他旁边关心的问他时,他说自己的前面有个虫子...... 他在为虫子让路......
当他们坐下来说想家的时候,小女孩儿扎扎给家里人打电话,单纯到只有几句话,你在干什么?你想我了吗?我特别想你们! 好像傻傻的我,在最想表达爱的时候,只会说我想你了!
经历了一年的季节更替,他们终于远远的看到了布达拉宫,远远的双手合十祈祷,他们匍匐叩首在布达拉宫的脚下,虔诚的在神像前顶礼膜拜,接受喇嘛的哈达和对新生命的洗礼......
他们因没有路费而在布达拉宫的小旅馆里住下,去工地上干赚盘缠、帮旅馆的老板转山磕头而免去两个月的房租,她们像往日生活里一样平静的洗衣做饭等干活的男人们归来.....
两个月后再次出发去往神山冈仁波齐,这时的丁孜登达已经在母亲的背上开始匍匐朝圣了,而年老的叔叔杨培却在冈仁波齐的山脚下安静的离世......尼玛扎堆说,老人在深山脚下去世是福分,是和神山有缘。他请来喇叭,将老人背到离神山最近的地方进行了简单的天葬仪式.....
影片的结尾,在一片茫茫的雪山脚下,朝圣的人们依然在路上,连同他们纯洁的心.......屏幕全黑的一瞬间,有人说:我们念经吧......
坐在我前排的两位女士平静如水,直至所有的字幕结束她们才起身离开.....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再从头至尾的讲述一遍的时候,会觉得它并不有趣,没什么太大的戏剧冲突和剧情,只是不停地走、走、走,磕长头、扎帐篷、念经,遇山翻山、逢水过水,娃出生了去医院,老人死了来安葬,偶尔欢快地唱唱歌、跳跳舞,享受片刻生活的美好,而后继续出发,磕长头、扎帐篷、念经... 甚至连几句经典的台词都没有,连一首背景音乐都没有,但是,我却感觉到自己在整个安宁的过程中变得更平静、更豁达、更宽容.....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多么伟大、没有多么荣耀、没有什么特别,只是生活中坚持、坚持中生活,就像朝圣者的日复一日一样。
我们每个人都怀揣着梦想,走在各自的路上,会有不同的艰难坎坷,有人放弃有人坚持,有人欢喜有人悲伤,有人孤独有人喧哗,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我们是否会像朝圣者一样平静的接纳生活所赐予的种种境遇?我们是否能像朝圣者一样在喧嚣的生活里保持内心的纯净尊重每一个生命安静的找到内在的自己?我们是否能像朝圣者一般有足够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不畏险阻,坚定跋涉?
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修行!在孤独的凝视中赋予时间以力量,我们在路上,又会有怎样的故事?
㈨ 佛教中印度八十四大手印成就者是哪几位
出家修行的大成就者:
1 集密香底巴派创始人:香底巴
2 大乘八派祖师:龙树菩萨
3 胜乐金刚印度三大传规之一:那波巴
4 六严二圣之一:圣天菩萨
5 那洛六法传承祖师:那洛巴
6 噶举派第二祖师:帝洛巴
7 “伟大行派”传承上师:寂天菩萨
8 超岩寺西门师:丹马巴
9 胜乐金刚印度三大传规之二:甘帝巴
10 宁玛派传承祖师:莲花生
11 密教付法第四祖:龙菩提
在家修行的大成就者:
12 高贵的享乐主义者:黎拉巴
13 骑虎国王:宗比巴
14 大手印法门始祖:萨惹哈
15 丧妻的大成就者:吉嘎力巴
16 鱼腹中修行12年:米那巴
17 牛的守护者:果阿嘎
18 被继母迫害的王子:卓朗卡
19 琵琶师:韦那巴
20 年迈的织布工:登底巴
21 得天神帮助的鞋匠:札马力巴
22 获宝剑成就的小偷:嘎卡巴
23 经常说谎的人:达卡那巴
24 尸林中修行的“狼人”:夏力巴
25 持书行乞的人:札查巴
26 富有的婆罗门:巴查巴
27 用破布做衣服的人:杜甘帝
28 无用的胖子:阿卓基
29 身材美好的瑜伽士:嘎拉巴
30 获大成就的洗衣匠:多毕巴
31 戴金手钏的国王:甘嘎那
32 舂米的大臣:丹吉巴
33 财神中尊贵者:班德巴
34 散尽家财的赌徒:当底巴
35 脖子上长瘤的农民:古吉巴
36 狂妄自大的人:玛希巴
37 听闻佛法却不知修行的人:达玛巴
38 贪财的木材商人:阿津达
39 从水中得到牛奶的人:巴巴希
40 金刚乘的创始者:因渣菩提
41 挖藕为生的人:那力那巴
42 眼球充血的宗师:梅果巴
43 疲惫的铁匠:甘巴力巴
44 无家可归的农民:多杰巴
45 持燃者:杂兰达热巴
46 返老还童的大成就者:拉呼拉
47 拿着容器的人:多卡力巴
48 帝洛巴的传承上师:玛当吉
49 疲倦的农夫:梅帝尼
50 猎鸟者:葛鲁拉
51 因痛苦而独居的人:鲁吉卡
52 贪睡的人:札鲁吉
53 供养多玛食子的人:札雅南达
54 毫无德相的人:尼古纳
55 亲见观音的乞丐:巴札力巴
56 因花而得名的国王:赞巴嘎
57 乞食的人:毕夏拿
58 富甲一方的油商:帝力巴
59 陶器工:古巴力巴
60 变人为石像的大成就者:札巴力巴
61 穷困的裁缝师:甘大力
62 被放逐的高声谈话的人:嘎拉嘎拉
63 编结草绳的人:达忽力
64 妻子皆亡的平民:嘎巴拉
65 飞行大成就者:邬笛力巴
66 暴食者:沙瓦巴嘎
67 好战者:吉拉巴拉
68 做娼妓仆人的国王:达力嘎巴
69 制作铃鞋的工匠:巴拿哈
70 在芒果园中享乐的国王:过卡利巴
71 傲慢的美男子:阿南科
72 黑誓愿金刚:小黑行者
73 长生不老的大成就者:加利巴
74 采珠人:萨木札
四方行脚的大成就者:
75 胜乐金刚印度三大传规之三:卢伊巴
76 道果传承祖师:毗瓦巴
77 山丘之人:夏瓦日巴
78 帝洛巴四大语旨传承之一:拉瓦巴
79 喜爱狗的人:古古力巴
80 四处朝圣的平民:卓吉巴
女性大成就者:
81 家庭主妇:玛尼巴札
82/83 姊妹大成就者:梅卡拉与嘎拿卡拉
84 俱生乘创始人:拉克希米迦罗
㈩ 三只眼的神仙
和孙悟空不分上下的三只眼的神仙是二郎神。
二郎神是民间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他自幼拜倒在名师玉鼎真人门下,十七岁已经炼成可以傲视干坤的神通。
为救因嫁给凡人被玉帝惩罚压在桃山下的母亲,他一刀劈开桃山,救出瑶姬。玉帝得知之后,放出九个太阳想要给瑶姬一点儿惩罚,但是还是一不小心晒死了瑶姬也就是杨戬的母亲。
杨戬一怒之下挑起大山就去追赶太阳,很快九个太阳有八个被他压在了山下,剩下一个吓得腿一软跌进了西海。
传说杨戬有三只眼,除了寻常的双眼外,他还有一只眼立在额头。这传说中的第三只眼已知技能包括:具有攻击力,参见封神演义;可以看破变幻之术,不为幻想所迷,时刻明了真我,洞悉千里之外。
(10)胜乐金刚在印度教叫什么扩展阅读:
在神话故事中有三只眼的神仙除了二郎神杨戬以外还有一个神仙有三只眼睛,那就是马王爷。
马王爷传说是天上的天驷星,长有三只眼,分别是火之精、火之星、火之阳,是火神的象征,《南游记》称其三眼华光,又称三眼灵光、三眼灵曜,中国多地都有祭祀马王爷的马神庙。
马王爷是谁,有着不少传说,一说他是殷纣王之子殷郊,就是《封神演义》里的纣王的儿子。一说他是汉武帝时候的大臣、匈奴王子金日磾,归化汉朝之后,养马非常出色,被奉为马王,后来成为受遗诏、辅助幼主汉宣帝的重臣。
马王爷三只眼一般民间传说是:鲁班修好赵州桥并完成剪彩仪式后,被张果老等人进行了一场蓄意的破坏性实验,鲁班不认识张果老,觉得有眼不识泰山,越想越惭愧,就玩起了自残。
把自己一只眼睛挖了出来,放在赵州桥边走了。后来马王爷从赵州桥路过,把这只眼睛拾起来,不客气的安在了自己脑袋上,马王爷就成了三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