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从这3方面告诉你,为什么印度越境走到头了
印度越境有段时间了,最近或许迎来转机,他们的一把手换人了。
首先,印度全国民主联盟提名候选人考文德20日战胜反对党提名人、印度国会下院前女议长库马尔成为该国新一任总统。这位考文德的出身极其卑微,其家族所属种姓“科瑞”(音:Kori)被一些媒体视为“贱民中的贱民”。媒体称,考文德十分注重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质的法律援助,这位新总统更加注重印民众的生活,不会像原总统那样没有脑袋,国内经济不行就搞点外交小动作转移国内视线。
在中国商人看来,印度商人有两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特点——爱“占小便宜”和过分“自来熟”。浙江商人陈先生向《环球时报》记者回忆了一段往事:“几年前我在新西兰和一个印度人谈路由器买卖。本来商量好83新西兰元一个,结果见面时他突然说要60元一个。我很生气,也就没有谈下去。”,民间经济尚且这样了,可见中印之间经济的优劣差距有多大。
这样的印度,还有信心再和我们对峙下去吗?印度越境走到头了,还是趁早滚回家去吧。
Ⅱ 印度人怎么看待1962中印战争
派驻印度的美国军事专家理乍得·安德鲁斯准将对外称:这是一场中国形势的“歼灭战的开始”。我们在韩战中多次领教过这种手法。印度通往前方的军事补给线,完全被中国军队切断。士兵们在缺乏食物的战斗状态下,开始出现大面积涣散。随即,中国军队抓住有力战机,开始发起“中国形式的”歼灭战。短短8个小时。印度号称“东亚1,2旅的”2支主力部队被尽数歼灭。此时,中国军队继续向前推进。其先遣部队,已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围50公里处。其深入印度作战达212公里。但是,此时中国政府作出了让印度人惊讶的决定,中国军队开始快速回撤。中国在后期正式宣布:中印自卫战争结束。而且,中国方面归还了包括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在内3968名战俘,以及全部缴获的印度军队的武器装备。
中国军队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 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击毙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 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1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1524名)。
由于受战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限制,这场战争基本上是双方的步兵部队参与,在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双方的步兵装备。中国军队步兵武器是新换装不久的56式系列班用武器(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56式班用机枪),而印度士兵手中是二战英国军队制式装备李-恩菲尔德步枪和司登II、III及斯特林L2A3 冲锋枪,印军使用的轻机枪是布伦MKII、III轻机枪。其他的不谈,印军武器装备还停留在1947年的水平上,而我军轻武器比印军的要先进2代,比英美援助印军的先进1代。战场上,中国军队战士对大量缴获的还没开箱的英美自动武器根本就不屑一顾。双方士兵的战斗素质也没有在一个档次上,除了廓尔喀这支雇佣兵部队,印度人从来就不是英勇的战士。
这次战争一举粉碎了印度的“前进政策”,维持了中印边境近40年的和平局面,超过当时“1场战争管30年”的估计。最重要的是中国军队击败了来自当时世界上军事两大最强大阵营,北约以及华约联合支持的印度。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即便是在现在的先进条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Ⅲ 越境中国,印度究竟在打什么鬼主意
第一,挑衅中国,中印之间素有领土争端,虽然过去两国相安无事,但印度总是对藏南虎视眈眈,这次事件就是挑衅。第二,配合美日围堵中国,这点毫无疑问,一个强大的中国不符合印度的利益,所以他需要对中国有一些动作。第三,印度国内有社会问题,他需要通过这些事件来转移国内注意力。第四,对于三角关系达到一些平衡,这只是我的个人猜想,印度常年与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交好,其国内有各个国家的装备,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也经常拉拢印度来对付彼此,但有趣的是,无论是俄罗斯,还是西方国家,他们拉拢印度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就是制衡中国,这就需要武装印度,而印度人傻钱多,那些国家既可以赚钱,又可以淘汰老式军火,还可以制衡中国,简直不要太爽,印度不想得罪双方,找找共通点就是对付中国,所以他越界还可以找借口多买些装备,所以这次事件也是有预谋的。纯手打,望采纳。
Ⅳ 为什么印度明目张胆的知道是中国的领土,胆敢进入,是什么原因,目的是什么。
你这个说法的第一句是不对的。印度从来没有觉得,那是中国的领土,而是觉得,那是印度的领土。所以他一直在这个区域制造摩擦,甚至在历史上还发生过多次战争。
中国地图上那条边境线,是我们自己承认,而印度不承认的。印度要的,是当初英国殖民者搞得那个麦克马洪线。这是当初英国殖民者搞事情,往中国内部渗透,画的一条侵权的边境线,后来英国人走了,把这个给了印度人,那印度人自然以英国爸爸的为准。这就造成了12.5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目前中国控制约3.3万平方公里,但是印度依然认为是他们的地方,所以总是在这里制造摩擦。
实际上,不只是中印之间,包括中东地区的很多边界冲突和民族冲突,都是当初欧洲列强的殖民地问题的遗留。殖民者留下争议,拍屁股走人,给各方留下的全是矛盾。
如果是早些年,即使是争议地区,印度也不一定敢进来,毕竟当初中国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敢和联合国军开战。更是在1962年,打的印度几乎迁,都。但是现在,我们变成了穿鞋的,同时为了国际影响,在印度不开火造成武装冲突的情况下,也只能语言谴责,这也是印度现在敢于越境的原因之一。
Ⅳ 阿三越境 !!
我现在怀疑你要不就是印度人,要不就是标准的汉奸。保持固定的领土完整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基本要求。而且如果与他打胜不了,那么你说的也是个办法。但是真实的恰恰相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最强的大国,印度在大多经济等地位就不如中国。而在国际影响力上中国比印度更高。在军事实力上,中国是世界军力第三的大国,而印度呢?自己查去吧!而你所说的让阿三放我们一条生路说的对吗?我们是一个主权国家,绝不会割去任何的合法领土!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为边疆的士兵做坚实的后盾,而不需要你这种话来泄气。
Ⅵ 中印战争印度人怎么评价
1. 印度的历史教科书里面好像并没有刻意地重点关注这场战争。
2. 但是这场战争在民众之中影响奇大,简单来说相当于他们的甲午。
3. 一般印度民族主义者会把此战定性为中国对印度的“侵略”,并同时强调当时印度没有出动空军,否则可以逆转局势。
4. 普通印度人无论立场,基本上认为尼赫鲁的领导力缺失是败战的罪魁祸首。(此战过后,尼赫鲁在印度国内声誉一落千丈,并且很快病逝了。)
5. 这场战争深深影响了印度对中国的信任。战争之前宣传的“中印是兄弟”,战争过后成为了中国背叛了印度的证据。
6. 今天印度人普遍对中国抱持戒心,但并非敌意。这场战争是今天印度不信任中国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和印度最大的敌人巴基斯坦的关系实在好得是一塌糊涂。
Ⅶ 中印对持,看印度人怎么评判,印度学者,说出了大
中印对持!看印度人怎么评判!印度学者,说出了大实话!
2017-07-26 18:38 印度
近日,中印边界对峙一直稳居国际新闻热点位置。日前,印度火线网站记者就此视频采访了印度观察家基金会资深学者、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前成员、印度政府智囊团成员马诺吉·约什。马诺吉·约什在采访中终于说清了谁才是理亏的一方。
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在采访中,约什以翔实的史料和自己的研究向记者解释了印军越界进入中国洞朗地区事件的原委。
印度学者给印度观众讲明白了一个道理,印度现在的无理取闹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其所谓的说辞也完全站不住脚,印度政府和媒体自然是无话可说了。
现在印度明知错了,还拒不认错,越往后,越没有台阶下。约什在最后奉劝,印度现在除了默默撤军,还有别的路可走吗?选一借口,悄悄撤回去……
但或许连约什也没想到,这次长篇访谈在转化成火线网站文字稿时,竟被冠以如下标题:一个尼赫鲁主义者是如何成为中国特工的?该文章质疑,为何约什的说辞与中国外交部如此一致?
那是因为,如果讲道理,只有一种推导结果:那就是印度绝对理亏!
来源综合:环球时报 人民日报
Ⅷ 在中国与印度边境,印度军队是不是像电视剧那样越境
你电视剧看多了吧,当然越境肯定有,印度人瞧不起中国人,而且在边境这种更多的是“神圣的主权不可侵犯”的国际原则做主而不是更强的边境军事力量做主的地方,印度怎么会学乖呢?
(中国在边境的军事建设还需加强)
Ⅸ 在中国定居的印度人,都是怎样看待中国的
在国内定居的印度人,他们是如何看待中国?可能会让你感到意外!
这几年来,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快,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国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国内也相继涌现出一批经济强市。很多外国友人都对中国的发展感到十分好奇,纷纷前往中国旅游,见识中国的变化。
对此驴友们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说说自己的见解!
Ⅹ 印度军队越境挑衅背后动机为何对亚太局势带来怎样影响
印军越境,其目的有三个:一是阻挠中国修路;二是想乘机捞点好处;三是配合美国,在西线牵制中国,美国在东线(东北亚、朝鲜半岛)联动,让中国处于两线作战,美国有可能对朝鲜动武。
由于印度实力无法与中国抗衡,冒然越境,处于骑虎难下的处境。加上联合国、东盟不敢插手,美国迟迟畏缩不前,反倒三十万大军被中国五万人马,牵制在中印边境的中线段,进不得,退不得。曾谋求与中国谈判,遭到中国政府拒绝。
印度面临三个抉择:撤军、被俘、全歼。中国在八月份可修好公路,达成既定的目标与事实。九月初,印度不撤军,九月中旬,铁定要用武力解决。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美国畏缩,造成印度的被动,有迹象表明,印度被美国卖了。以印度的军事实力,中国要揍它,支撑不了一个星期。十月份高原地区寒冷降临,因此,战争会在几天内解决。对东南亚局势不会受到影响,速战速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