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视剧中国远征军中韩绍功的原型,哪个历史人物和他最接近
韩绍功的原型:最接近者,莫过于李鸿将军!!无论是战功还是事迹。而历史真实的李鸿的战功远远超过了剧中的韩绍功。只是没有剧中那些艺术的戏剧化罢了。他在远征作战中获得了美国罗斯福总统授予的总统勋章。被喻为“东方的蒙哥马利”、“常胜将军”。缅甸八莫市区的中心马路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李鸿路”。命名那天,八莫市民公推代表100余人,向李鸿献上一柄缅刀。开创了以中国军人名字命名的新纪元;洗刷了近百多年来,只有外国列强以征服者的名字命名中国街道使中国蒙羞的耻辱!面对这些显赫的荣誉,已经毫无疑问,这是他实实在在在战场上的赫赫战功换来的。
李鸿,湖南人。1926年4月考取黄埔军校第五期。远征作战之初为38师114团团长。38师师长孙立人属66军军长郑洞国部。几月后,郑率军部入印,新成立新1军,38师便归属新1军,李鸿仍然为114团团长。后李鸿升为38师师长。回国后任过副军长、军长。88年病逝于台湾。
史料记载:1942年8月,新38师调往印度中部兰姆伽镇整训。10月,蒋介石把驻印部队改编为“中国驻印军”,由美国史迪威将军担任总指挥。李鸿仍任114团团长,并是38师的主力先锋团,在蓝姆伽接受整训,部队接受了全新的美式装备,进行了全套的美式训练。
着名战役和卓越功绩,网上可查证。这里只简单说说他最初对日军的作战。多次打败过日本最强悍的王牌部队,被誉为“亚热带丛林之狐”美称和“常胜师团”称号的日军第18师团。第一次与日军18师团相遇作战,还是李鸿任机枪连长的时候。当时,日军大规模进攻上海。有个名载千秋的英雄事迹:当时李鸿率机枪连坚守阵地,面对几十倍兵力和火力,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壮烈的一幕是:李鸿率领全连剩余官兵再次与日军展开了最为壮烈的肉搏战。在追击敌军时,李鸿腿部负伤,血流如注,他叫一位排长解开他的绑带,用劲绑住伤口,然后挺身站起来大呼:“湖南骡子(李鸿连大部分为湖南兵)决不投降!弟兄们,杀呀!”随着李鸿的喊声,全连官兵奋力拼杀,再一次打败敌人。 后日军占领上海后,日师团司令默默地站在李鸿誓死保卫过的阵地上,双手合十,为他的战死者祈祷,并下令立石碑一块,上书:“遇华军最激烈的抵抗于此 ”。后来,李鸿在远征军作战的战场上又遇到了日军118师,并且每次交战都打败日军。
㈡ 孙立人是怎么突出重围打到印度去的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成立,下辖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4月,孙立人率新38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
1942年4月17日,西线英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立人奉史迪威之命派113团团长刘放吾率团星夜驰援。18日凌晨,孙立人亲自从曼德勒赶往前线指挥113团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1个大队,解了7千英缅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1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7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后复掩护盟军转进,转战经月。1942年5月27日走出林区,抵达印度,军容整肃,锐气不减。
㈢ 关于中国远征军的历史
中国远征军是1942-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打通抗战“输血线”而出征滇缅印、抗击日本的英雄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征战的彻底胜利,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对亚洲太平洋战场和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遂于1938年初修筑滇缅公路。来自滇西28个县的20万民众在抗日救国信念鼓舞下,自带口粮和工具,风餐露宿,劈石凿岩,历时10个月,在高山峡谷激流险滩上,沿滇西,缅北990公里的山野,用双手和血汗修筑了滇缅公路。其间因爆破,坠岩,坠江,土石重压,恶性痢疾而死去的不计其数。滇缅公路于1938年底通车,从此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抗战开始后,日本谋图以武力强迫中断“第三国”的援华活动。1939年冬,日占我南宁,断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
1940年春,日本对滇越铁路狂轰烂炸;6月迫使法国接受停止中越运货的要求。尽管如此如此,日寇并不罢休,9月,日本侵入越南,并与泰国订友好条约,滇越线全面中断。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于英军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过于高估自己,又不愿外国军队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预定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只好停留在中缅边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开进攻后,英缅军一路溃败,这才急忙请中国军队入缅参战。中国成立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取消),开赴缅甸战场。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这主要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对保卫缅甸完全失去兴趣,而是一再撤退,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但是,中国远征军却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棠吉)收复战等胜利。
在仁安羌援英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之力与数倍于己之敌连续英勇作战,以少胜多,解救出被围困数日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1师,轰动英伦三岛。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屡建奇功,掩护了英军的平安撤退,后在翻越野人山对敌作战中不幸受伤殉国。战役结束后,英美政府高度颂扬并给孙立人与戴安澜将军追赠了功勋章。
缅甸失守给以后作战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使中国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一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以后不得不开辟从印度飞越驼峰(在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线。日本也可以直接威胁印度。但是,也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意义,掩护了英军撤退,赢得了时间保存了力量以保卫印度。也消耗、阻滞了日军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以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这次远征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他们弘扬了中国人民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一次缅战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远征军伤亡5万余人(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
缅甸作战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分退入英属印度。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指导下,以退入印度的新38师、新22师在兰姆珈训练营受训并进行整编,于1943年8月改编为中国驻印军,用美援物资配备全副美式装备英国提供给养,大批知识青年在蒋中正“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踊跃参军,利用从驼峰返航的飞机空运到印度,士兵的素质有了大大的提高,驻印军的战斗力大为提升。
同时,中国鉴于缅甸的重要性,积极酝酿反攻缅甸,在滇西重新组编并整训第二批远征军,于1943年2月设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辖第十一和第二十集团军,严阵以待,随时准备与英美军队协同反攻缅甸。
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代号为“安纳吉姆”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10月新30师调入缅甸编入驻印军。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
1944年3月,我驻印军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的主力,缴获其军旗、关防、大量文件及各种武器。继而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
1944年3月初日军纠集其15军8万兵力进攻印度英帕尔英军基地,英帕尔吃紧危及整个东南亚战局,4月初驻滇西的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54军第14师、第50师急调入缅甸编入驻印军增援牵制日军,新30师第88团、第50师第150团与美军拉加哈特部队合编组成中美联合突击队随即对密支那发动进攻。5月11日,滇西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血战高黎贡山拉开滇西反攻序幕。新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经过近三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缅甸战场的主动权从此转入盟军手中。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两条被阻断的运输线——中印公路同滇缅公路的连通指日可待,危险的“驼峰航线”从此载入史册,空军可以从东南部更安全、更便捷的航线飞往昆明和重庆,中国西南战略形势根本改观,抗日大后方真正有了稳定感;而日军对缅甸的占领日期已屈指可数,其在亚洲大陆的全面进攻,也从此演变成节节防御,最后彻底崩溃。
自从我驻印军先后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
6月4日,滇西松山大战展开,滇西远征军71军、第8军轮番进攻,至9月7日以阵亡8千余人、伤者过万,击毙日军千余惨重代价收复松山。7月2日,第二十集团军进攻腾冲,至9月14日光复腾冲城,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参与攻城战役,我军伤亡5千余人,击毙日军3千余人。6月4日,滇西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进攻龙陵,至11月11日克复龙陵全境,此役歼灭日军13000余人,我军伤亡2万余人,日军被驱赶到芒市一带自此无险可守。9月初,日军在英帕尔遭受惨重失败,盟军在滇缅印战场进入总进攻的战略阶段。
驻印军在密支那休整约两个月后扩编为新1、新6两军,向日寇发动了最后的攻击,用缴获的日军文件上的一句话来说:“支那军归国心切,锐不可挡”。密支那休整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发动进攻。一路上过关斩将,所向披靡。12月初因国内战事吃紧新6军急调回国增援,随后,新1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滇西中国远征军胜利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中国驻印军旋即南下,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戌,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
反攻缅北、滇西历时一年半,史载中国驻印军伤亡2万多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滇西远征军伤亡6万余人击毙日军2.1万余人,合计毙敌7万余人。中国远征军完成了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滇缅印战区亦是抗战历史上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唯一取得完胜彻底击溃日寇的战区。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抗战取得最终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日本在中缅印战区投入兵力总计30余万,被歼灭18万5千余人。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和辉煌的一页,壮哉中国军人,壮哉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及盟军编制表
(一)中国远征军第一路指挥系统表(1942年3月至8月)
第一路司令长官 卫立煌(未到任)罗卓英(继任)军事委员会参谋团团长林蔚
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
第5军杜聿明(军长)
第200师 戴安澜(师长)新22师廖耀湘(师长)新96师余韶(师长)
新兵训练处黄翔工兵团李树正装甲兵团胡献群炮兵团朱茂臻
汽车兵团洪世寿骑兵团林承熙辎重兵团杜洪范
第6军甘丽初(军长)
第49师彭壁生(师长)第93师吕国铨(师长) 暂编第55师 陈勉吾(师长)
第66军张轸(军长)
新38师孙立人(师长)新28师刘伯龙(师长)新29师马维骥(师长)
另司令长官部直辖36师李志鹏(师长)
(二)中国远征军指挥系统表(1943年初至1945年3月)
司令长官 陈诚卫立煌(1943年冬继任)副司令长官黄琪翔参谋长萧毅肃
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宋希濂副总司令黄杰
第2军王凌云(军长)钟松(副军长)
第9师张金廷(师长)第33师杨宝(师长)第76师夏德贵(师长)
辎重团段寿涛
第6军黄杰(军长,史宏烈继任)
预备第2师顾葆裕(师长)新39师洪行(师长)
辎重团郑殿起通讯营冯行之战车防御营梁中介
第71军钟彬(军长)陈明仁(副军长)
新28师刘又军(师长)第87师张邵勋(师长)第88师胡家骥(师长)
辎重团吴涛
另集团军直辖第36师李志鹏(师长)第200师高吉人(师长)第5军炮兵营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霍揆彰副总司令方天
第53军周福成(军长,赵镇藩继任)
第116师赵镇藩(师长,刘润川继任)第130师张玉挺(师长,王理寰继任)
辎重团刘宝华
第54军方天(军长,阙汉骞继任) (1944年4月第14师、第50师调入缅甸,同年8月编入新6军序列)
第14师龙天武(师长)第50师潘裕昆(师长)第198师叶佩高(师长)
另集团军直辖高炮第49团3营第8军山炮营辎重团 雷震波工兵第2团林松通讯部队
远征军司令部直属部队
第8军何绍周(军长)李弥(副军长)梁筱斋(参谋长)
荣誉1师汪波(师长)第82师王伯勋(师长)第103师熊绶春(师长)
第93师吕国铨(师长)炮兵部队指挥部邵百昌 工兵部队指挥部傅克军
通讯营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部郑坡
(三)中美联军、中国驻印军指挥系统表(1942年至1945年5月)
联军总指挥史迪威(索尔登继任)参谋长柏特诺
中国驻印军郑洞国(军长,1944年8月升任联军副总指挥)参谋长舒适存
新38师孙立人(师长,兼副军长)新22师廖耀湘(师长)
新30师胡素(师长,新30师于1943年10月调入印度)
中国驻印军新编第1军军长 孙立人(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组建)
新38师李鸿(师长)
新30师唐守治(师长)
第50师潘裕昆(师长)(1944年底新6军新22师、第14师奉调回国,第50师编入新1军序列)
中国驻印军新编第6军军长 廖耀湘(1944年8月攻克密支那后组建)
新22师李涛(师长)
第14师龙天武(师长)
第50师潘裕昆(师长)
直属部队战车指挥官白朗上校
中美混合突击支队指挥官黑格准将
第一支队队长(新编第38师第88团)肯利生上校
第二支队队长韩特上校
美军第5307混成旅(加拉哈特部队)指挥官梅利尔准将
(四)美国空军
第十四航空队(即飞虎队,1943年3月正式改编为第十四航空队)指挥官陈纳德少将
辖2个中型轰炸机中队3个战斗机中队
第十航空队
(五)英缅军指挥系统表(1942年3月)
英缅军总司令胡敦(前)亚历山大(继任)
英缅军第1军团斯利姆(军团长)
英缅军第1师斯科特(辖第1、2、13步兵旅)
英印军第17师史密斯(辖第16、46(后改名48)步兵旅、澳军第63旅)
直属装甲第7旅(战车约150余辆)驻缅空军部队(战斗机30架,轻型轰炸机15架)
(六)英印军指挥系统表(1943年10月至1945年5月)
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蒙巴顿
英印军第14集团军斯利姆(军团长)
第4军梅塞维第33军斯托普福德第15军克里斯蒂森
㈣ 国民军38师师长
最早是孙立人将军,前身是财政部孔祥熙的税警团。全部德国装备,财政部最有钱,伙食,弹药,训练,武器装备,都和1936左右德军没有什么区别。战斗力非常强。在淞沪会战,滇缅远征军解救被鬼子包围7000多英国军人,侨民,传教士。孙立人被英国女皇伊丽莎白授勋。后来38师去了印度蓝母嘉被美国人史迪威将军,整编受训,全部美国装备,汤姆逊冲锋枪,坦克,M1加兰德步枪,机关枪,打的鬼子抱头鼠窜。后来就东北战场的国民革命军新一军。本来去日本当占领军,驻防日本的。
㈤ 杀日本鬼子最多的将军
杀日本鬼子最多的中国将军--孙立人
孙立人(1900-1990),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字仲伦,安徽庐江人。曾率领38师(新一军)在印度兰加接受全副美式装备以及训练,战斗力极强,后入缅甸与日军作战,新一军在历时两年的第二次缅战中,共击毙日军3个联队长以下3万3千余人,伤日军7万5千余人,俘虏大尉以下323人。缴获大炮186座,战车67台,汽车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一军伤亡1万7千人。没有任何其他一个中国军的战绩能和新一军相比。
1937年10月,孙立人率部参加凇沪抗战。在蕴藻浜一线的阻击战中身先士卒,负伤十三处。次年伤愈后又率部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斗,两次立下战功,从此便在军界崭露头角。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财政部成重组税警总团,孙立人晋级少将总团长,率部迁移到贵州都匀练兵。经过两年严格的训练,这支非正规部队成为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1941年12月,税警总团改编为新38师,隶属于第66军,孙立人任少将师长。
1942年2月,中国组成远征军,下辖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4月,孙立人率新38师于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4月17日,西线英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立人奉史迪威之命亲率113团星夜驰援,18日凌晨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1个大队,解除了7千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百余人。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1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10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之后,蒋介石给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罗斯福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帝国司令"勋章,孙立人是第一个获得这种勋章的外籍将领。
仁安羌战后,新38师掩护英军撤退。4月下旬,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逃往印度。中国远征军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绝了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命令,决定率军向北撤回云南。孙立人奉命率新38师为第5军殿后。5月9日,杜聿明见滇缅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军占领,急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云南,并要新38师继续殿后。孙立人当即表示反对,认为绕过密支拿经野人山路途较远,且道路艰难,渺无人烟,给养样困难。而目前远征军尚有4个师,不如集中兵力,趁敌立足未稳,夺回密支拿,沿滇缅公路回国。杜聿明不听。孙立人便拒绝服从杜的命令,而按照史迪威和司令官罗卓英的命令,率新38师向西撤往印度。撤退途中,他亲自端起冲锋枪率领士兵冲锋陷阵,打垮日军多次阻击。部队装备不但没有损失,还收容了数以千计的难民和英印散兵。
5月底,孙立人率新38师到达印度边境。不料英驻印边防军竟要中国军队解除武装,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孙立人见英国佬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顿时怒火填膺,下令部队准备战斗。刚巧,被新38师在仁安羌解救过的英军第1师师长正在该地医院治病,闻知情况后,警告当地英军将领说:"这支中国军是能打仗的,不信你去看看再说吧!"英军将领将信将疑来到新38师营地,孙立人拉出一支仪仗队,在营门口迎接。200名精壮士兵,往营门口一站,就是一堵墙。士兵们军装是破了点,但枪支雪亮,个头是矮了点,但精神饱满。仪仗队前头,摆着2门小钢炮,4挺重机枪。英军将领大为惊异,他见过从缅甸败退回来的英军,为保老命,不用说枪炮,连衣服裤子都扔掉了,只穿件裤衩跑了回来。而中国士兵硬把钢炮和重机枪都扛了过来,真是不可思议。英军将领问中国机枪手是如何把重机强扛过来的?中国兵立正大声回答:"武器是我们的生命。人在武器在。"英国佬听后,明白了个中道理:武器是中国士兵的生命,你要缴他的枪,能答应吗?孙立人接着领英国人参观营房,并安排了军事表演。英军将领看完后肃然起敬,态度为之一变。第二天,新38师军容整齐地开进印度。英军仪仗队列队奏乐,鸣炮10响以表欢迎。
1942年8月,先后到达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和新22师进驻印度兰姆珈训练基地,番号改为中国驻印军。开始装备美械和训练。10月,中国驻印部队改编成新1军,郑洞国任军长,下辖孙立人新38师和廖耀湘新22师。1943年10月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向缅北大举反攻。
~~期待满意啊~~
㈥ 中国驻印军的进驻印度
1942年5月底,新38师尾随着溃不成军的英军散兵,以严整的军容地越过印缅边境,进入因帕尔盆地外缘的普拉村,成为到达印度的第一支中国军队。英国当局对待这支盟军的态度十分矛盾,既想把他们作为拱卫印度的有生力量,又担心他们的到来会对印度的独立运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英印军诸将的见解也并不统一。印缅边境的驻防军司令官艾尔文不赞成一支他国的败军进入自己防区,因为他目睹英军败逃入境的狼狈相,而脱胎于满清的中国草鞋军的名声更是一塌糊涂,担心这样一支军队溃散而入会给自己的辖区带来大堆麻烦,于是上报印度总督韦维尔,准备将中国的“败兵”全部缴械。
在新德里的亚历山大上将闻讯立即去见韦维尔,告诉他在两个月前英军之所以没有在缅甸全部溃灭,就是得益于这个中国师;刚退入因帕尔的英国第1军军长斯利姆则直接去见了艾尔文,首先劝告他不要恩将仇报危害救英军脱离危难的友军,然后再忠告他不要与这支友军发生冲突。司利姆的理由很简单:当地英军的战斗力根本不能与眼前这支中国军队抗衡。
因为两个月前,司利姆亲身体会过这支中国军队的力量。1942年4月16日,撤退中的英缅军第1军第1印度师主力7000余人在缅甸任安羌被日军相近人数的一个联队截断了退路,英军动用了坦克大炮强攻两天也没有撼动日军阵地,而日军第55师团主力正在源源包围上来。第1印度师士气下降到极点,师长斯高特连续向斯利姆求救无果,也丧失了信心,准备下令投降。就在走投无路的绝境里,居然来了救星。19日凌晨,应斯利姆的请求,孙立人亲自指挥新38师113团的1100多人从数十公里外徒步赶到,开始猛攻优势日军阵地,用了一个多小时在包围圈里打进一个楔子,紧接着徒涉拼墙河发起全面进攻,彻底消灭了夹在中英两军间的日军穿插部队一个大队,并击退当面敌军主力,成功地营救了英军,同时夺回了被俘英军和西方记者、教士等500余人,以及100多辆坦克汽车,敌人损失达1200人之多。从战斗开始到结束,费时13个小时,而新38师这个团所使用的最好的武器,除了最初那一小时英军提供的10辆坦克的援助外,不过就是一些迫击炮。中国军队的表演使英军将军目瞪口呆。
大吃一惊的艾尔文马上前往中国军队临时驻地访问。在普拉村,他与那位能讲流畅英语的中国师长见了面,临时主人的态度热情而强硬;他还看到村里村外驻满了兵,情状紧张但秩序井然,所有军官和士兵都镇定自若,一点不像传说中经常被几门外国大炮轰破了胆的中国军队;他们不但不扰乱地方治安,反而把他们的驻地管理得井井有条,居民没有丝毫畏惧这些中国人的意思,连条条大道小路都变得十分整洁,与先前所见的印度村庄截然不同。中国人把阵地都选择在能保证水源的制高点上,俯仰自如,进退可据。联想到自己那些由整天颐指气使的英国军官和松松散散的印度士兵组成的军队,司令官感到背上一阵阵发凉,正如司利姆所言,这是一支随时准备打仗的精锐,而且,他们警戒的方向,不但向着东边的日军,也同样对着北边的英军。 新38师的渊源要从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建立的财政部税务警察总团说起。这个部队的武器由财政部自己采办,多来自捷克等欧洲国家,干部也由税警总团自己的干部学校训练,部队里没有黄埔的毕业生,因此是一支不折不扣的“杂牌”军,抗战前陆续建立了六个团之众。该部队名义上是警察,实质却是野战军,所有训练都是针对未来的中日战争来进行,财政部甚至一度试图为它配备英国制袖珍坦克。
在1932年南昌行营的比武中,税警总团大出风头,参赛部队总计120个团,涌现出的10名神枪手中竟然有7名来自税警总团第四团。而这个税警四团的团长,正是孙立人。凇沪抗战中,税警总团奋勇作战,其战力远远超过大部分友军,战后被整编为陆军第44师,并入胡宗南集团,从此再无建树。战斗中身中13块弹片的总团长孙立人出院后,得到宋子文和行政院长孔祥熙的支持,依靠治愈伤兵和少量来归旧部,按照原税警总团的编制重建部队,又承颇讲江湖义气的云南土皇帝龙云慷慨相助,新招云南兵员万人,集中到贵州都匀练兵。三年之中,孙立人再次训练了6团精兵,新军名为财政部缉私总队,实际上与原税警团一个性质。正在扩充自己实力的戴笠垂涎这支武装,处心积虑想全部收归帐下。把这些精锐野战部队拿去做缉私用途,那是大材小用,与创建者的用意背道而驰。经孙多方奔走,才终于在最后关头得到了这样一个结果:由于组建入缅远征军,云贵一带已无部队可供调配,着缉私总队二、三、四团组建为66军新38师,参加远征军序列入缅抗战;五团、六团和战力最强的一团,被编组成了军统缉私队留在了国内。戴笠身手果然不凡,这一口毕竟还是咬下了该部队一半力量。 入缅之后,训练有素的新38师在任安羌一战成名,而后又被用于掩护盟国军队转移,杜聿明率军撤退时,其他部队都有汽车乘坐,独新38师徒步殿后掩护第5军三个师,抵挡日军第33和55师团机械化重兵追击,还要一直走完野人山,其路程大约800公里。这种希奇古怪的任务,实在叫人瞠目结舌。这支部队除了进入印度,没有其他任何出路。
孙立人这位有着极强民族自尊心的将领,在进入印度的那一刻,就在估计英国当局做出不义之举的可能,他命令全师整理着装,保养军械,占领阵地,若英军要胡来,就坚决自卫,一定不能使殖民军看不起中国军队,任由他人宰割。孙立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又曾到美国维吉尼亚军事学院进修,深知西方国家和军队的优势和毛病,是一位集中西军事思想大成为一身的优秀军人。他率军进入印度原不过是保全部队的权益之计,其目的不是去寻求洋人的保护,而是想将这支他自己亲身训练的精兵转道印度再作回国抗日的打算。他在1942年6月10日给蒋介石的汇1报信里说:“英人之自尊自大,平日奴役印民,更甚于缅;若一旦有事,安能望其协助乎?”
孙立人在普拉村为来访的艾尔文举行了一场阅兵式。士兵们穿着设计得十分丑陋并早已磨旧的军装,手中保养很好的武器发出逼人的寒光,他们迈着同生死共进退的步伐,从中国、缅甸走到了印度。这支威武雄壮的部队彻底镇住了英国边境高级官员,也为后来纵横缅甸战场的壮举赢得了光明的开局,新38师终于在印度站稳了脚跟。很快,从新德里来了命令,他们获得了一个休养生息的地方——雷多。
㈦ 中国驻印军有怎样的补充训练
1943年春季,中国驻印军的补充训练基本完成,打通中印公路的时机基本成熟。为了及时做好反攻缅甸的准备,新编第38师第114团,独立工兵第10、第12团等部队通过铁路输送,进入印度东部的利多,协助美军2个团又3个营的工兵部队修筑道路。这些部队从利多的东南方向开始,在人烟稀少的野人山上劈山筑路,遇水架桥,逐步向缅甸北部推进。3月20日,新编第38师第114团进入缅甸北部。
㈧ 蓝姆伽在印度是什么意思
蓝姆伽是印度北部的一个小地方,60多年前,中国远征军在这里重整旗鼓,新38师在这里接受了美军的训练,并配备上了先进的美式装备,一群中国勇士在这里铸造成一双丛林铁拳,发起了向日军宣战、收复缅甸的第一声号角。
㈨ 中国远征军的后来
我说一下主要部队 1军 6军
这两支军队是在异国他乡建立起来的,并在海外奋勇杀敌,名震中外。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人缅作战失利后,一部分部队辗转撤至印度。1942年6月,蒋介石批准史迪威关于在印度训练10万中国军队、在滇西装备训练30个师及反攻缅甸的计划。新38师和第22师奉命于6月底和8月开赴兰姆伽军营,改换美式装备,实施美式训练,于是兰姆伽军营成了新1军的摇篮。1942年10月,蒋介石下令在印度部队改编为中国驻印军。1943年初,中国驻印军改编为新1军,郑洞国任新1军军长,辖新38师和新22师。
1943年3月,新38师开出兰姆伽军营,重返前线。是年秋,该师被调往中印缅边境的列多地区驻防,并于12月打通了入缅的门户。驻印军为迅速打通中印公路,随即向缅北推进,新38、新22师分别担任左右冀,进军胡康河谷(在当地被称为死亡地带)。1944年3月,我驻印军占领孟关,消灭日本最精锐的第18师团主力,继而两师又乘胜进军,一鼓作气,攻占缅北重镇孟拱,再次告捷。此前,由国内于1944年春先后空运至印度接受美式装备和训练的新30师(归新1军建制)、第14师、第50师,先后转运至缅甸密支那,随即对其发动进攻。第38师在孟拱战役结束后,也进军密支那。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战斗,8月初密支那终于被攻克。自从我驻印军开出兰姆伽后,连续作战,屡创强敌,战斗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这是日军做梦也想不到的。他们弄不清楚这支两年前曾败在自己手下的中国军队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成了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猛之师。
1944年8月,入缅作战的中国军队休整扩编,成立两个军:新1军(军长孙立人、潘裕昆继任)——辖第38师、新30师和新6军(军长廖耀湘、李涛继任)——辖新22师、14师、第50师。至此国民党五大主力前身全部诞生。
蜜支那攻克后,中国军队休整了约两个月,随后新1军、新6军分左右两路向八莫的日寇发动最后攻击,势如猛虎下山,一路所向披靡、锐不可当。
1944年11月,日军进犯独山,贵阳告急,蒋介石匆忙把新6军军部及新22师、第14师空运至云南沾益,以保卫重庆(后新6军空运至湖南芷江,参加雪峰山战役)。剩下的第50师仍与新1军配合作战。新1军先后攻克八莫、南坎,并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远征军会师。驻印军和远征军会师后,在畹町城举行了中印公路通车典礼。
不久,为配合英军攻占曼德勒,新1军又先后拿下了新维、腊戌,第50师攻占了缅甸。此时日军因在菲律宾失败,收缩战线,全部撤出缅甸。至此,缅甸战事全部结束。1945年春,新1军在腊戌附近准备回国,第50师正式编人新1军。
新1军和新6军这两支在国外战场上诞生的“新生儿”,经过两年的辗转奋战,已变成一支能征善战的生力军,并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抗战胜利后,他们被蒋介石双双运到东北战场,就再也没有什么“光辉的传奇”了。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我东北野战军直取锦州。锦州危急,蒋介石急令沈阳的廖耀湘组成“西进兵团”(由新1军、新6军等5个军组成)援驰锦州。10月15,“西进兵团”被东北野战军围困于黑山、大虎山至沟子帮之间。西进不成,南撤受阻,只好北返沈阳。当廖耀湘兵团抑留在大虎山、黑山进退维谷之际,我锦州东北野战军主力9个纵队迅速北上,昼夜兼程,通过黑山、大虎山,于26日完成了对廖兵团的包围。新1军、新6军等其它5个军被围在黑山、大虎山附近约12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经过激烈战斗,至28日拂晓,战斗结束。包括新1军(缺暂编53师)、新6军在内的廖兵团5个军12个师共10万人全部被歼。几天后暂编53师在东北野战军3个纵队、6个独立师进攻沈阳时开出城外投降。至此曾经战功卓着的新1军和新6军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