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印度人为什么能培植出最早的棉花
主要因为棉花原产于亚热带 所以地处亚热带的 古印度人和中美洲民印第安人比较早培植出棉花。
根据目前的材料,在旧大陆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是古印度人,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掌握了棉花种植技术,并用棉花纺线织布。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一些棉布残片,虽然做工还很粗糙,但从棉布上的各种颜色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织染技术已经有所发展。古印度的棉纺织技术到孔雀王朝时已非常发达,大量的手工纺织者和纺织商人遍布各大城市,其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成为古印度最重要的出口货物之一。后来,古印度人从中国学到了养蚕和丝织技术,到芨多王朝时他们已经可以织出薄如蝉翼的丝织品了,并配有各种色彩和图案。
但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才知道中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纺织衣服和毯子。16世纪西班牙人进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发现当地植棉业已很发达,岛民将彩色棉纺成土布,做成当地人的服装。现在占世界棉花总产90%以上的棉种都原产于墨西哥的陆地棉。
② 《棉花帝国》笔记/21.05.02
棉花不再由家庭种植并被纺成纱线织成布料,而是由数以百万计的奴隶在美洲种植园里种植,供应数千英里之外的需求极大的工厂,而这些工厂又距离布料的最终消费者数千英里;在世界各大洋装载着美国南方棉花或英国棉纺织品的蒸汽船,取代了穿越撒哈拉沙漠驮运西非棉纺织品的骆驼商队。
为什么是欧洲这个和棉花没有什么关系的地区缔造并支配了棉花帝国?
多样性中的统一性。棉花,这一19世纪最主要的全球商品,把那些似乎截然相反的事物——奴隶制与自由劳动力、国家与市场、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工业化与去工业化——联系在一起,然后以一种近乎炼金术的魔法将其转换为财富。棉花帝国依赖种植园和工厂、奴隶和受薪劳工、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铁路和蒸汽船——简言之,依赖一个由土地、劳动力、运输、制造业以及贸易组成的全球网络。
第1章 一种全球性商品的兴起
四个在基因上不同的棉花品种:中美洲的陆地棉、南美洲的海岛棉、非洲的草棉和亚洲的树棉。
棉花并不是中国的本地作物。事实上,汉字中的“棉”一词是从梵语和其他印度语言中借来的。
得益于:
劳动力的地理分工已经出现了: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的农民用这些北方运来的以及他们自己种植的原棉生产棉纺织品,其中一些纺织品还会被卖回北方。这类跨区域的贸易非常繁荣,棉布生意甚至达到帝国商业额的四分之一。
当中国人口在18世纪增加一倍达到4亿人口时,中国的棉花产业也仅次于印度排世界第二。1750年,中国的棉花产量约15亿磅,大致相当于美国内战前10年美国棉花产量的总和。
直到19世纪,在整个阿拉伯世界和欧洲,印度一直都是主要的棉纺织品供应地,古吉拉特商人和其他商人运输了大批量的布料。1647年,一位奥斯曼官员抱怨道:“有太多的财富用来购买印度商品……世界的财富聚集在印度。”
实际上,17世纪初,印度棉纺织品就已经成为了历史学家贝弗利·勒米尔(Beverly Lemire)所说的“第一种全球性消费品”。
正如印度圣雄甘地所说,当印度给欧洲供应棉花时,欧洲人自己“还沉浸在野蛮、无知和粗野之中”。
精明的观察家肯定注意到,欧洲第一批棉纺织品生产者,无论意大利北部人还是德意志南部人,失败的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征服供应他们棉花原材料的人。这是一个不会被忘记的教训。随着16世纪接近尾声,一个全新的棉花产业崛起,其重点将是大西洋,而不是地中海。欧洲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国家权力的介入才能保证在这些新贸易区中获得成功。—— 然后就开始堂而皇之的略夺。
第2章 缔造战争资本主义
对棉花产业的重铸最初并不是来自技术进步,也不是来自生产组织方式的优势,而是源于一个更为简单的原因:跨越大洋投入资本和力量的能力和意愿。
通向工业革命的第一步:武力贸易的力量使欧洲能够建立起一个复杂的、以欧洲为中心的海洋贸易网络;财政——军事国家的缔造使得力量得以投射到世界上遥远的角落;金融工具的创新——从海运保险到海运提单——使得远距离输送资本和货物成为可能;法律制度的发展给予遥远地区的投资以某种安全保障;与远方的资本家和统治者联盟,可以接触到当地的纺织工人和棉花种植者;攫夺土地和贩卖非洲奴隶创造了繁荣的种植园。
“大分流”首先是国家权力、国家和资本所有者之间的特殊关系的分流。在这一过程中,诸多独立的棉花世界转变成了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
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美洲登陆,这是重塑全球联系的第一个重大事件。这一旅程引发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掠夺。最终,殖民者在美洲地区获得了大量土地,使得棉花的大规模单一种植成为可能。
棉花历史上的第二个重大事件发生在5年后的1497年。瓦斯科·达·伽马成功地驶入卡利卡特港,开拓了从欧洲绕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海上航线。现在,欧洲人第一次直接接触到了印度织工——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者——的产品。
随着印度棉纺织品在18世纪更为流行,替代这些进口产品的愿望成了推动英国的棉花生产强有力的激励因素,最终引起了棉织产业革命性的变化。
欧洲人的棉纺织品贸易把亚洲、非洲和欧洲紧密地联系在一个复杂的商业网络中。
当欧洲人涉足生产领域后,他们将其经济命运与奴隶制捆绑在一起。帝国扩展、掠夺土着和奴隶制这三个步骤,在建造全新的全球经济秩序,以及资本主义的最终出现中,处于核心位置。
这一新体系的核心就是奴隶制。欧洲人将数百万非洲人贩卖到美洲,这使得他们迫切地需要获得更多的棉纺织品,从而加强了欧洲与印度的联系。这一贸易还使得欧洲商人在非洲更积极地扩张。这一贸易也使得在美洲获得的大片领土具有经济价值成为可能,从而使欧洲克服了自己的资源局限。尽管这一多面的系统表现出多样性,并随时间推移而变化,但是它与此前的世界如此不同,也与19世纪出现的世界不同,因此,这一体系应当有它自己的名字:“战争资本主义”。
战争资本主义依靠富裕且强大的欧洲人,将世界分为“内”和“外”两个区域。“内”包括母国的法律、体制和习俗,有着国家维持的秩序;与之相反,“外”则受到帝国支配,丧失大量土地,其原住民遭到屠戮,资源遭到掠夺,人民遭到奴役,而且大量土地被私人资本家占据。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棉花处于中心地位,而棉花生产和分配的形形色色的诸多世界,在这一过程中逐步丧失了自己原来的地位,沦为这个新的全球范围内组织起来的等级森严的帝国的一部分。
英国人对印度次大陆的入侵意味着织工逐步丧失了定价权。
战争资本主义使得欧洲人在主导了全球棉花网络的同时,建造了新型的更强大的国家,而这些国家持续的战争需要越来越多的资源,从而拥抱了国内的产业。45帝国扩张以及欧洲人日益在全球棉花贸易中占主导地位,进一步促使亚洲知识向欧洲转移。欧洲制造商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取得这些技术,以在价格和质量上与印度制造商竞争。事实上,欧洲开始制造棉产品,是建立在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工业间谍活动上的。
第3章战争资本主义的收益
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不断变化的空间安排。第一阶段:公元前2000年—公元1600年,多极,分离。第二阶段:1600年以后,网络越来越集中在欧洲,但生产仍然分散。第三阶段:工业革命后,生产网络集中在欧洲,一个多中心的棉花产业变成单极世界。
工业革命故事的核心:它依赖全球范围内的战争资本主义体系。
我们将会看到,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可能,包括铁路网、钢铁业以及后来在19世纪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系列新产业。但是,棉花产业是先锋。正如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所说,棉纺织品领域的工业革命影响了“整个国家经济”。31直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在数字上来看,依然还是棉花的故事。
第4章攫取劳动力和土地
满足了出产充足的棉花需要的所有条件:新诞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在那里基于奴隶制的棉花种植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5章奴隶制盛行
棉花生产的扩大使奴隶制重新活跃起来。棉花生产需要不断地寻求劳动力,持久地争夺控制权。奴隶贩子、奴隶栅栏、奴隶拍卖,以及用来控制数以百万计的奴隶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暴力行为,对于美国的棉花生产扩大和英国的工业革命至关重要。
1815年到1860年间,美国出口的商品一半以上都是棉花。棉花如此主导美国经济,以至于棉花生产统计“成为评估美国经济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单位”。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上升是建立在棉花的基础上,也是建立在奴隶制的脊背上的。
南方的种植者深信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核心角色,他们兴高采烈地宣布,他们掌握着“控制现代文明命运的杠杆”。正如《美国棉花种植者》在1853年所说的:“迄今为止,美国的奴隶劳工给世界带来了,而且仍在带来难以估量的福祉。如果这种福祉想要持续下去,奴隶劳动也必须继续下去,因为说什么用自由劳动力为世界供应棉花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棉花从来不曾由自愿劳动力耕作成功过。”
第6章工业资本主义起飞
1780年后棉花的历史有一个确定的方向也就不足为奇了:生产率更高的机器取代了人类劳动,从而完全颠覆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
工业资本主义的核心特征是技术不断创新,这个概念已经蔓延到英国的边界之外,这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壮大的标志。
工业资本主义最终会变得强大起来,在19世纪60年代的大危机中减少对战争资本主义的依赖。
资本家和政治家拥抱工业资本主义所带来的最伟大的制度创新之一就是发明了新形式的劳动力动员体制。资本主义在美洲所需要的广大劳动力是通过奴役非洲人来满足的,制造业巨大的劳动力需求是通过建立一个强大的新的受薪劳动体系来实现的。虽然受薪劳工并不是不存在法外胁迫,但这是动员大量劳动力的新方法。它把劳动者和劳动力放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法律、社会和制度基础上,而这样做的能力是使世界上一些地方不同于另一些地方的下一个因素。
第7章动员劳动力
世界机械化棉花产业的扩张,不仅要依赖配置新技术和取得资本和市场,还要依赖资本家把成千上万的人变成无产者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突破阻力强加一种全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能力。
从工厂到种植园,自由的扩张都依赖工人的组织和集体行动。在现代经济学教科书中被理想化了的劳动力市场往往是罢工、工会和骚乱的结果。
第8章棉花全球化
棉花市场不再是一群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自发地相互作用的场所,而是日益成了一套在市场之外形成的制度运转的场所。
一系列集体表达的公约的结果,一个现代棉花市场正在形成,以利物浦商人的私人协会为核心。资本正在改变着我们看待棉花的方式——它很快就会改变植物本身。资本密集型工厂生产的无休止的压力更移向了棉花种植本身那一端,把资本的逻辑强加于自然的逻辑之上。
棉花标准与另一项发明一起出现,而且事实上带来了这项发明:销售尚未到端口的棉花。
种贸易的日益抽象化在美国内战期间开始繁荣起来,真正的期货交易开始出现。可量化的、稳定和持续的机械化生产的需求鼓励其基本原料的投入越来越抽象,保护厂家免于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以使他们在全球市场制定成品价格。
③ 17世纪,哪个国家的印花棉布由亚洲传入欧洲
印度
1600年左右,东印度群岛的公司用金条将他们的船只运往印度,以换取精美的棉纺织品。英国人认为,由于印度生产的纺织品质量如此之好,展现出如此繁荣的未来,最好建立他们称为“工厂”的商业站。
来自孟加拉的染色真丝围巾以成千上万的布料销售,供水手,农场工人和其他工人使用。还有许多其他印度语仍在使用英语,这些词来自纺织部门的大规模商品推销时期,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商,印有丝绸布料,棉花和棉花混纺数千人将丝绸,围巾,领巾和餐巾送到英格兰。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670年至1720年期间平均每年进口约1500万码印度棉布。这些色彩缤纷的纺织品可以抵抗洗涤,并且不会因光线而褪色,这是商人和顾客都非常喜欢的东西。它们作为非常时尚的布料或具有异国情调设计的现成服装出售。直到十七世纪晚期,一系列法律行为都宣称要保护欧洲的羊毛限制,然后完成印度棉布的贸易,加工或消费。
④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棉花从古老文明的摇篮印度走出来,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
(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种植棉花渐广”、国家“置木棉司”、黄道婆传授技艺、“农书推广植棉和纺织技术”等,都使得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2)读图可知,英国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的影响,全年多雨,光照不足;英国所处纬度较高,热量不足.这两个条件限制了其棉花种植.
(3)英国是世界上工业化最早的国家,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先进;该国多优良港湾,海上运输便利;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原料供应充足.但是,大量的棉花、棉布的进出口,增加了运输的负担和运输成本
.故答案为:(1)棉花种植业的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
(2)纬度位置较高,气温偏低;受西风带和大西洋暖流影响,全年多雨,光照不足.
(3)优势:机器设备与生产技术领先;市场需求量大;原料(棉花)供应充足;优良港口多,利于棉花、棉布进出口运输.
问题:大量的棉花和棉布进出口增加了运输成本.
⑤ 棉花原产于哪里,什么时候被传入我国的
我国古代有丝绸之路,为了丝绸出口而开拓,更是以丝绸文明世界,但是如今我们更多的是使用棉麻制品,那么其中的棉花是从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呢?原产地又是哪里呢?棉花原产于印度和流域,在我国大概元代时期开始普及。
棉花虽然原产于印度,却在汉魏时期流入我国之后,经过元明清等千百年朝代的繁衍种植,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植被之一,我国更是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棉花供给国。
⑥ 概述10世纪前欧洲棉花和棉织品传播的特点
概述10世纪前欧洲棉花和棉织品传播的特点为规避价格风险也会将中亚棉花进行套期保值。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它的原产地不在中国,其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棉与欧洲 材料二 欧洲原本没有棉纺织业。17世纪下半叶之前,欧洲上流社会
大约在这个时期,棉花和棉布传播到了地中海沿岸一带,欧洲人形象地称棉花为“植物中的羔羊”。
正在棉布上手工印花的印度人 与此同时,亚洲棉也从印度河流域向东传播,经越南、柬埔寨。
⑦ 古代印度前两千年前种植棉花了吗
是的。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大约9世纪的时候,摩尔人将棉花种植方法传到了西班牙。15世纪,棉花传入英国,然后传入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而其实中美洲原住民也早已懂得用棉花纺织衣服和毯子。16世纪西班牙人进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岛,发现当地植棉业已很发达,岛民将彩色棉纺成土布,做成当地人的服装。
⑧ 印度是否出口棉花,对国际棉花价格有影响吗多大谢谢
印度棉田面积占世界棉田总面积23%左右,世界三大棉花生产地区之一,是全球第二大棉花出口国,也是我国重要棉花供应国。印度政府3月5日宣布禁止棉花出口,国际棉花协会(ICA)周三表示,国际棉花协会对印度禁止棉花出口感到沮丧,因为印度的决定给世界棉花贸易带来“严重后果”。
⑨ 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国家是印度。
棉花,是锦葵科植物的种籽纤维,原产于亚热带。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国家是印度,古印度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棉花种植者,由于最早种植棉花,古印度也成了棉花纺织的发源地。我国棉花产区主要分布在江淮平原、江汉平原、南疆棉区、华北平原、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棉花的种植条件
1、光照条件
棉花是喜光作物,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高,据测定棉花单叶的光补偿点为750~1000勒克斯,光饱和点为7~8万勒克斯,一般情况下棉花叶片对光强的适宜范围为8000~70000勒克斯,此范围下光合强度随光强增加而提高。
2、水分条件
棉花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各生育阶段生理需水要求不同,播种至出苗0~20厘米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苗期0~40厘米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宜,初蕾期0~60厘米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65~75%为宜。
盛蕾期后0~80厘米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不能低于60~65%,吐絮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55~70%为宜。根据有关研究,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2/3的水分消耗于蒸腾,1/3消耗于土地蒸发。
3、土壤条件
棉花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所需的温度和空气部分取自土壤,同时需要土壤的机械支撑才能生长。棉田土壤的理化、生物属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盐碱含量、质地等均对棉花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4、热量条件
棉花生长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对热量条件反应最敏感,播种至出苗大多需要7~20天,需要活动积温160~320℃,当棉花播种后气温维持在20℃以上时7~8天即可出苗。如果播种后气温不稳定,虽平均在15~17℃,大约需要20天才能出苗。日平均气温越低,播种至出苗需要的积温就越多。
开花至吐絮阶段热量条件不但影响棉花的产量,而且严重影响棉花品质,同地区、同品种当开花至吐絮阶段间隔日数明显延长的年份,这个阶段积温偏多,则棉花产量和品质就明显下降。
⑩ 疫情下印度最大棉花出口商停止对华出口 美棉迎来“利好时分”
日前,印度最大的棉花出口商Kotak表示,考虑到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中国港口和银行或将推迟业务,该企业将停止向中国出口棉花。 据了解,该公司将会在国际市场上寻找其他海外买家,如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以弥补对中国出口的损失。印度棉花出口商认为,棉花对中国的装运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给刚刚从近3年低点复苏的国际棉价带来压力,同时也会导致中国国内市场供应紧张。
那么,印度最大棉花出口商停止对华出口,对各方究竟影响几何?
印度棉花协会:
本国棉花价格优,易寻市场以代之
作为全球最大的棉花进口国之一,中国是印度棉花的最大买家,每年进口的棉花达到20万吨以上 。 具体数据显示,截至本年度,印度已经累计向中国装运了60万包~70万包棉花(约170公斤/包),其中还有75%正在运输途中。 原本印度出口商还预测到今年2月底还将继续装运30万包,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这一出口目标恐怕很难实现。
不过,印度棉花协会(CAI)认为,中国的疫情对印度棉花出口不会有严重的影响,印度棉花价格便宜,找到其他买家并不困难。 本年度至今,印度已累计出口200万包棉花,到3月底可能达到350万包。
经了解,印度棉的确是目前全球市场上最便宜的棉花,在中国和越南的价格为75美分/磅,孟加拉国为76美分/磅左右。 ICE期货上涨对印度棉价格影响不大,印度棉基本上是定价交易而不是基差交易。 而且,印度卢比汇率下跌也对印度棉出口有帮助。 据估算,今年1~2月装期的签约量已经有至少50万包,而且大部分是S-6,因此进入第三季度印度国内的高等级棉供应将会紧张。
中国投资机构:
北美棉花可代之,印度将失大买家
印度最大棉花出口商停止对我国出口,我国国内有投资机构认为,印度可能面临失去一大买家的难题,毕竟本年度印度棉花丰产,库存压力较大为不争事实。
据印度棉花协会预测,2019/2020年度印度棉花产量为3545万包,远高于上年度的3120万包,出口量为420万包。 2019年10月~2020年1月,印度棉花供应总量为2348.9万包,其中新棉上市量1928.9万包,进口量100万包,期初库存由235万包上调至320万包,消费量为1060万包,出口量200万包,截至1月底的库存为1088.9万包,其中纺织厂库存380万包,其他渠道库存708.9万包。 综上数据,印度棉花产量预估值为近三年的新高,库存压力较大。
业内人士认为,受国内疫情影响,国内棉纺企业复工时间延后,国内棉花的短期需求有限。 纵然面对供需缺口,对于棉花进口大国的中国来说,如果不采购印度棉的话,还可以采购更多的北美棉花。 加之2020年1月15日签订的中美第一贸易协定,我国或将提高美棉进口量。
美国投资机构:
利好美棉价格,需求仍待观望
美国投资机构认为,如果中国不采购印度棉,或将会采购更多的美棉,这对美棉价格有利,但中国对美棉的需求有多少还是未知数,ICE期货已经有了不小的反弹,现在扩大采购可能有些不合时宜。 目前,印度棉花价格在71美分/磅左右,美棉价格要高15%。
国内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2019/2020年度我国新疆棉花总产量虽与上年度持平或稍有下滑,但品质、等级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国储棉库存已下降至警戒线且棉花品质难以满足纺纱需要,我国棉花进口量高企的现象或将在2019/2020年度继续保持。
由于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全球棉花消费将逐渐步入回升轨道,我国或提高美棉花进口量,从而减少从巴西与印度进口的棉花量。 2020年我国棉花进口总量预计将突破200万吨。
此外,印度除了对华关闭棉花市场之外,甚至还对医疗物品采取了“限制出口”的措施。 1月31日,印度外贸总局官网发布通告,在肺炎疫情期间,印度禁止出口口罩、防护服等个人保护设备。 不过,印度官方并没有给出实施禁令的原因。
来源: 中国纺织报
关注同花顺 财经 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 财经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