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
佛教不是释迦摩尼发明的啊,佛教讲述的是宇宙自然和人生的规律,自古以来,从猿猴年代都存在,只是没人去总结和发现而已。
所以印度也不是佛教的发源地。
佛教不是释迦牟尼发明的,是释迦牟尼发现的。就像那句小孩子的造句一样“爸爸发现了妈妈,然后发明了我”。
严格地说,现今的尼泊尔,古代的北印度,是当年净饭王之子乔达摩悉达多的出生地,他出生以后,机缘切合,发现了宇宙自然和人生的规律,当地的人称他为大圣人(也就是释迦牟尼的来历),当地的语言又将其称为“佛”或“佛陀”,意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
而这位伟大的人物,把他发现的一切规律教给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就形成了佛教,即佛陀的教育。所以佛教非科学而胜于科学,非哲学而高于哲学,非宗教而超于宗教。之所以被人称为宗教,那是“被宗教”了。
就像师傅风趣的说我们:“佛本来是要同化我们的,结果最后被我们异化了。”
㈡ 佛教起源于印度还是尼泊尔
普遍认为佛教的发源地为印度,也有少数人认为发源地为尼泊尔。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佛教的创始人为释迦摩尼,本命乔达摩悉达多,是古代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部落王子,以净饭王为父、摩诃摩耶为母。作为王子娶妻生子之后,有一天在城中行走,于一日之中见到了生老病死:婴儿、老者、大病者和尸体,生出了修行的念头,于是四处求法、苦行、冥想,最后在菩提树下静坐七日(也有记载说49日)而大彻大悟。释迦牟尼成佛后,在鹿野苑初转,向五名侍者宣说自己获得彻悟的道理,吸收婆罗门教的轮回观点和一些教义,正式创立佛教,目前信奉佛教的总人数大概4亿人。
拓展资料
汉传佛教:
印度大陆的声闻佛教和菩萨乘佛教是同时传入东土的。除大乘经典外,中国现存的印度大陆各部派的声闻乘经典也很丰富。达摩祖师西来,曾赞叹“东土汉地,好一派大乘气象!”由于中华文化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根性,汉传佛教主流为菩萨乘佛教(又称大乘佛教),声闻佛教在汉地一直不如菩萨乘佛教被接受和流行,尤其到后代,“汉传佛教”几乎成了大乘佛教的代名词。由于汉传佛教所使用的语言是以汉语为主,故也称为“汉语系佛教”。
㈢ 为什么说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
因为教祖释迦牟尼是印度人,而且佛教最初的传教以及教团的发展壮大也都是在印度,得到人民和统治者的拥护才得以兴盛并传播海外的
㈣ 为什么佛教诞生于印度
这个问题可以做多方面回答,可以从古印度恒河文化说起,可以从佛教历史说起,都会长篇大论。但是简短的说,因为佛教是释迦牟尼佛而悟道成佛而建立的三宝僧团而开始的。其背景是因为当时的新思潮流和宗教改革破除迷信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当时的阶级是四种姓,人们地位极其不平等,宗教地位居在皇族之上。并且婆罗门教是当时印度最具影响的宗教,其主导大梵论,类似后来的基督教义。并且有很多错误的思想和习俗,譬如牲畜祭祀等等。还有很多各种新型教团诞生,他们的教义都是偏绝对唯心或者绝对维物理论,学说不尽统一和达到绝对真理水平。甚至有一些教义非常极端,比如享乐主义和断灭主义。而佛教恰恰是建立在想改革统一一个真正绝对真理的交易,是佛在菩提树下所感悟的宇宙实相,打破了所有宗教哲学二元一神造论。所以是当时印度的思想以及国情和宗教团体造成的佛教诞生。释迦牟尼佛本是一位太子,由于幼年时代出游而感世间之无常疾苦之等级不平等。受生老病死困固,从而萌生修道的思想,并且给予实现,经过六年之久的苦修终成正果。在历史上这样的圣人比比皆是,譬如耶稣,老子。他们无论诞生在哪里都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教义解救苍生,阐述行上哲学最高的真谛。从神话角度来说释迦牟尼佛诞生在古印度是因为因地中的修行圆满和古印有所其因缘所以在净饭王家庭中降世。也可以这样说,是当时的那个地方的人们都有善根福德,适合佛所教化。现在的汉传佛教即是与我们中国有莫大的因缘所以才在中国发扬光大。当然以上是我自己根据多年的了解来进行的分析,不代表正确答案,仅供您提出问题中给出的分析。
㈤ 为什么佛教起源于印度,而不是中国
首先,佛教起源于天竺,而天竺不等于印度,天竺包含印度与印度周围的很多王朝国家。佛教真正起源地是尼珀尔,佛教从尼珀尔传入印度后,在印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过佛教理念和经文,有的人出家人能看得懂分得清,有的出家人看佛经就会觉得互相矛盾和狗屁不通。
于是,佛教派系不同,在印度经过多次相互攻击。而且佛教教义和印度封建王朝背道而驰,印度王朝崇尚阶级贵贱,佛教崇尚人人平等,王朝自然要压制佛教。结果搞出来了一个印度教,印度教一边奉承印度封建王朝的阶级观念,一边吸取佛教和其它教的理念,这就形成了四不像的印度教。印度残存的佛教都是打着佛幌子,到处收女人的败类,其实都是印度教的。
佛朝传入华夏后,有了很大变革的,不敢随便用人人平等的观念涉政了,要还是老一套,肯定也会被灭光。
㈥ 佛法的起源为什么只在印度
佛陀出生于印度(今尼伯尔境内)的迦毗罗卫国,佛陀既然出生、成长、出家、成道、弘法、涅盘都是在印度,自然佛教是从印度起源,佛说法49年,佛灭度后,弟子们将佛一生所说汇总,这些工作全部都是由佛的诸上首弟子及五百位大弟子完成的,保证了佛法的纯正性。
之后,因缘具足时由阿育王大弘佛教,于是佛教开始向印度周边国家弘传,当然也传到了中国,乃至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家。
所以,佛既然出生于印度,自然佛教发源自印度,自然佛经也在印度,但后来历代祖师大德辛苦努力,佛经也传到中国啦。
好比,你是中国人,出生在中国,生长在中国,除非有什么特殊情况,否则你不会把钱存到国外去吧?你说你一个中国人,会莫名其妙没有理由的把钱存到欧洲某个银行去吗?
佛既然是印度人,佛经自然在印度,这有什么好问的?
我来问你,譬如佛出生于印度,但是他却把佛经留到中国去,犹如从天而降一样,那这样的佛经你能信吗?当然是要有根据的才可以啊。
所以,您问这个问题,就很奇怪啦,那如今佛经已经不止在印度有啦,因缘条件要慢慢具备
另外,佛不是万能,也不是无所不能,佛是大能。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时间和空间都是业感缘起,佛可没说过可以时光倒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您没搞懂,就是,不是佛愿意,佛就可以。
这就是大能。因为纵然是佛也没有办法度无缘的众生。一切都需要因缘(条件)完备,才可以。
譬如,佛欲度东城的老婆婆,可是她却不愿意见佛(因缘如此),那佛和他无缘,佛知道弟子和她有缘,与是派弟子去,老婆婆就得度了。
佛是大能啊,他不是万能啊,佛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因果的法则,任何事情不可能无因而生,所以这不是佛不平等。
另外什么叫平等?很多人搞不清楚,试想佛以王子之尊,愿意去出家和奴隶平等,佛是否是真平等?
佛已经成就无上的佛果,但他却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大家也能成佛,他并没有觉得我是佛,是最大的,是最高的,你们都应该在我脚下,你们都应该向我赞美,你们都应该是我的奴仆,佛并没有这样说过,佛才是真平等。
不要只看表面,如果只看表面,男女生下就不平等,生理构造就不同,你能用这样的理由反对男女平等吗?所以不能只看表面。
众生欲得佛法,需要因缘和福报,不是佛自己一箱情愿就可以的。
㈦ ...为什么说佛教起源于印度印度古称天竺,包括当今的尼泊尔吗
佛教脱胎于印度教的前身婆罗门教,是古印度东部地区一个国家的王子(储君)乔达摩·悉达多,出家创立,这门宗教反映了早期婆罗门教时期四大种姓中的婆罗门与刹帝利的权力争夺,也就是神权与王权的争夺,佛教正是王权争夺权力的一个体现,其基本思想除了众生平等没有种姓之外,与婆罗门教基本相同,但废除了原来的神。
所以佛教起源于印度。
那时的印度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是一个地区的总称而不是一个国家,古印度地区从来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国家,即使是莫卧儿也没有。可以说,古印度也就是天竺包含现在的整个南亚次大陆,也就是南亚的陆上所有地区。
㈧ 佛教为什么诞生于印度而不是中国
1 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为什么降生在印度,不降生在中国?因为当时的中国人还没有出世的意念。
2 你看儒家、道家,这在中国可以说学术思想顶尖的,他们所讲的顶多讲到天,并没有超越世间这个观念,佛要降生到中国来,他没有法子说这个佛法,他说要超越三界,我们中国人还没有这个想法,还不想超越三界,那他来没有用处。
3 但是,印度那边不一样,印度在当时,他们的学术思想比我们发达,他们的研究比我们深刻,他们的境界比我们高。在印度一些宗教里面,他们能够看到饿鬼道、地狱道,能够看到欲界天、色界天,乃至于无色界天,他们提出了涅盘,他们有追求涅盘这个欲望,但是达不到。
4 所以佛就降生在印度,帮助他们突破这个境界,超越六道,帮助他们成就。那一个地区根性成熟的众生多了,佛就应身来了,所以佛应化在印度,这是有道理的,不是佛偏心,这正是《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
㈨ 为什么说佛教起源于印度
佛教不是印度人的宗教,哪里的众生机缘成熟,那里的众生就能得闻佛法。释迦佛直传的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也来到了中国。
佛教虽然起源于印度,并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迅速传遍整个东南亚,同时也传到了中国。但在波斯帝国时期,波斯人占领印度,焚烧经书,杀害僧侣,宣扬伊斯兰教义,从此佛法在印度断灭。
现再的印度人以信仰印度教的伊斯兰教为主,之所以印度教能够迅速复苏,是因为当时有很多的印度教僧侣在深山中修行,得以躲过杀戮之难。
㈩ 关于佛教起源于何地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那么,佛教起源于何地?
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国,而佛教最初的发源地就在距瓦拉纳西有200多公里的菩提加雅(Budhigaya)。2500多年前,印度北方的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29岁,出家开始苦修而不得其所,35岁那年,他在一棵菩提树下徘徊了37天,终于恍然大悟,悟出了佛学真道,那个地方后来被称为菩提加雅,而那棵菩提树下他徘徊留下的脚印也成了一朵朵莲花。
传说 中的那棵菩提树早已在伊-斯-兰教统治印度的时期被当柴木砍伐了,但从那树上压枝而成活的新菩提树目前还在斯里兰卡枝叶茂盛。悟道后的王子来到了距离瓦拉纳西16公里的鹿野苑,向跟随他出家苦修的五个侍卫开始了他首次传教,五位同伴被他悟出的道所征服,拜他为师,从此,佛教有了成道的佛陀,有了教义,佛教诞生了,王子成了佛祖,有了另一个2500年后我们熟知的名字——释迦牟尼。
佛教辩证思维
相关图片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主要是天主教、____、伊斯兰教等)的论述颇多,但专门涉及佛教的甚少,发现的仅有两处。一处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谈到的:“辩证思维——正因为它是以概念自身的性质的研究为前提——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上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这里,恩格斯明确肯定了佛教徒是“相对高级发展阶段上的人”,具有辩证思维,另一处则是马克思对于一部佛学专着的关切和评定。1861年5月10日,马克思在伦敦致信当时在曼彻斯特的恩格斯时提到:“在柏林还访问了弗里德里希·科本,发现他在柏林还访问了弗里德里希.科本发现他丝毫没有改变,只是发胖了,而且有点‘难看',我和他在一起单独喝了两次酒,对我来说真是一大乐事。他赠送给我两卷他所着的《佛陀》── 一部很重要的着作。”
科本是德国的政论家、历史学家、史专家,着有《北六神话导论》、《弗里德里希大帝和他的反对者》等着作。马克思称为“很重要的着作”,《佛陀》一书,全名为《佛陀的宗教》,第一卷记述佛陀的生平与阐述南传佛教的纲要;第二卷阐述西藏的密宗。德国是西方国家中最早洞察佛教教义并明显赞美佛教的一个国家。科本《佛陀的宗教》是德国出版的第一部佛学专着。1848年(戊申年)9月1日恩格斯致科本的信中深情的写到:“马克思可能已经对您说了我们在那被驱逐出境的不眠之夜,常想起您,我可以肯定的说您是我们在柏林唯一怀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