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丝绸之路主要经过哪些地区主要商品是什么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作用
中国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即东汉时的雒阳),这在《后汉书?西域传》等史籍 中均有记载,丝绸之路,这个名称的出现是19世纪的德国地理学者、探险家李希霍芬, 将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由长安通往河间 (中亚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地区,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 继而延伸到叙利亚及遥远的西方,以及由成都经东南夷通往身毒(今印度)的南方丝 绸之路,今被全世界学术界所公认。 东汉建都雒阳(今洛阳东),雒阳逐渐取代长安(今西安)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 心。在雒阳的东方,青州、兖州地区适宜种植桑麻,民间丝绸手工业得到普遍发展,官 府也拥有规模巨大的丝绸手工业,这些民间或官府生产,输往西方的高级丝绸,由中原 商贾或西方商人来到雒阳采购外运。东汉丝绸之路的主要途经地点是自雒阳西行,经长 安(今西安西北)、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张掖郡稣得(今甘肃张掖西北)、敦 煌郡敦煌(今甘肃敦煌),走北道出玉门关,傍天山西行,经伊吾(今新疆哈密西)、 疏勒(今新疆喀什),过葱岭,出大宛、康居、木鹿城(此三城枸在原苏联境内),经 安息国和椟城(今伊朗达姆甘)、阿蛮(今伊朗哈马丹),斯宾(今伊拉克巴格达)至 安都城(今叙利亚非拉墓亚),然后还可乘船到大秦(罗马帝国)。东汉的丝织业比西 汉进步,以雒阳为起点的东汉丝路交通较前更加繁荣
商品:
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丝绸,瓷器.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
作用:
首先,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的铸铁冶炼,凿井等技术传入西域,促进了西域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西域的各种农作物以及动物等特有品种流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物质,扩大了食物来源。
其三,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极大的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作出了巨大作用。
第四,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各国各派使节来汉,密切了中原王朝与西域的政治联系,这对以后的汉唐实行对西域的行政管理打下了基础。
⑵ 印度有丝绸吗
印度肯定是有丝绸的。
1、印度是继中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蚕丝生产国 ,又是世界最大的生丝进口国。在中印贸易中 ,生丝是排在从华进口额达 1 0亿卢比以上的“大宗从华进口商品”的第一位。单从这条数据就可以知道印度肯定是有丝绸的。
2、丝绸起源于中国。关于起源的时间其说不一。根据历史文献,比较普遍的有两种说法:一为自伏羲开始化蚕桑为帛;一为黄帝时始有养蚕。据推算,伏羲是旧石器时代的人,而黄帝则是新石器时代的部落联盟领袖。因此,前者可能是指野蚕茧开始被利用,后者可能是指蚕开始被驯化家养。
3、印度的丝绸是从中国丝绸之路开始传入印度的,在两千多年前,在中国,有一条从内地长安经河西走廊和西域到印度、中亚、欧洲的通商贸易道路。中国的许多商品,尤其是丝绸都通过这条路运往国外,所以人们把它称为“丝绸之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条路不仅对沟通亚欧大陆的经济贸易起过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4、传说远在黄帝时期,元妃始祖就开始驯养野蚕为家蚕,取蚕丝织成做衣服的锦帛。在古老的耕织图上,已详尽地记录了古代蚕农育蚕、养蚕、绕丝、织绸的整个过程。中国是蚕桑的原产地,是世界丝绸大国,素有“东方丝国”的美称。
5、丝绸已经成为了印度老百姓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虽然印度生产各类丝绸产品,例如。服装面料,领带/女用披肩,成衣等等,还有唯一在印度生产的纱丽服。纱丽几乎是和丝绸这个词同义的。它是从古以来印度妇女的传统服装。有无数的印度文献资料提到了这种打褶形的衣服和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人群的各种着装式样。印度的纱丽服是个例子生动的展现了织布工的杰出技术。
⑶ 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主要商品有那些,往国内输入的主要商品有那些
海上丝绸之路往国内输入的主要商品有:
琥珀、珍珠、水晶、香药、沉香、安息香、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翡翠、孔雀、金银宝器、犀象、吉贝(棉布)、骆驼皮、斑布、明珠、宝石、金刚石、猫眼石、琉璃、金银器(包括白银)、珠玑、温纳齐、槟榔、兜銮、珍禽异兽等。
附: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传统意义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指从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出发前往南海和印度洋的贸易航线;二十世纪后半期,国际学术界也常常把中国到东北亚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琉球群岛的贸易航线,也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从贸易品的角度,海上丝绸之路又有“陶瓷之路”、 “茶叶之路”、“香料之路”、 “白银之路”、“宝石之路”等不同的称呼;从航线的角度,又有南洋航线、西洋航线、东洋航线等不同的说法。
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航线和贸易规模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品也有不同。战国秦汉时期,地处华南的南越国就有十分繁盛的海外贸易,这在南越王墓等考古发掘中得到实证。南越国的输出品主要是:漆器、丝织品、陶器和青铜器。输入品正如古文献所列举的“珠玑、犀(牛)、玳瑁、果、布之凑。”主要的贸易港口有番禺(今广州)和徐闻(今徐闻)。
到了汉代,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武帝灭南越国之后,规模有进一步的扩大。东汉(特别是后期)航船已使用风帆;大秦(罗马帝国)已第一次由海路到达广州进行贸易;中国商人也到达了罗马。这标志着横贯亚、非、欧三大洲的、真正意义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随着汉代种桑养蚕和纺织业的发展,丝织品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输出品。
唐宋时期以迄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进一步发展,总体而言,当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含铜钱)四大宗,往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宝石、象牙、犀牛角、玻璃器、金银器(包括白银)、珍禽异兽等。中国官方海外贸易在明初郑和下西洋时,发展到巅峰。郑和之后的明清两代,由于实施海禁政策,我国的航海业有一定衰落,进入西方的大航海时代以后,西方殖民者进入东亚贸易圈,中国海外贸易航线逐步被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所蚕食,这条曾为东西方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渐消亡了。
⑷ 海上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主要商品有哪些
出口:自中国出发之货物主要以丝绸、茶、瓷器、金、银、五金、书籍等等。
进口:自西方来货物包括:琉璃、猫眼石、明珠、象牙、香料、宝石、水晶、玛瑙、琥珀、骆驼皮、乳香、没药、安息香、沉香、檀香、芦荟、胡椒、温纳齐等。
贸易的对象有许多:
1、朝鲜、日本、琉球;
2、位于今中南半岛上的国家;
3、东南亚沿岸岛屿;
4、南亚;
5、伊斯兰世界;
6、欧洲各地,因为此海上丝路多只到阿拉伯,因此其他到欧陆的物品一般由经由阿拉伯人转运。
海上丝绸之路,也叫陶瓷之路、香药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又为了解决陆路的不便性,因为陆路受地形影响,前往西域会经过许多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又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陆的方便性。
尤其于两宋年间,游牧民族盘据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在古代中国即有此项交流,尤其是中国东南沿海的居民而言,更是显着。
(4)丝绸之路印度主要出产什么扩展阅读:
航海技术
一、造船
宋代舟船的主要特点是:船体增大。宋朝出使朝鲜高丽王朝的“神舟”,载重达一千五百石以上,大的海船,载重万石,载船员数百人,能装载一年的口粮。
船上还设有市井(商店),还可以养猪、酿酒、织布。船舵长达三仗至五丈,船体结构合理:使用铁钉造船,船体两侧下削,有龙骨贯穿首尾,船底成V字型,便于船的破浪行驶。船内采取密封隔舱,加强了船的安全性。
行船工具的进步:使用了多樯多帆,便于利用多面风向。大船上附设小船,以备运输、救生、抢险之用。船上有大小两只锚,有探水设备。船舶开始使用了指南针,航海也就有了全天候的导航工具,较之此前凭借日月星斗来导航,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宋朝的造船和修船,已经开始使用了船坞,还创造了滑道放船下水的方法。这一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二、针路
据中国古典文献记载,在宋朝元符年间(1098年-1100年),中国海船已经用罗针导航;到了南宋中期,海船普遍用罗针导航;当时掌管船只航行方向的舟师都备有秘密的海道针经,详细列出从广州或泉州往返西洋各地的针路。
⑸ 丝绸之路引进了哪些物品
印度的医学,西亚的天文历法(主要是伊斯兰国家的,也称回回历)以及数学.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物产传入:中亚、西亚的特产如胡桃、石榴、芝麻、黄瓜、胡萝卜等.大宛的汗血宝马、非洲的鸵鸟、狮子
天马,汗血马,葡萄,石榴,核桃,的植物,歌舞和乐器传入中原
⑹ 丝绸之路上的商品流通有哪些
丝绸之路上的商品流通,以中国丝绸为主要商品,“丝绸之路”即因此而得名。
我国丝绸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丝路开创以后,中亚及西亚各地时行衣着丝绸。罗马帝国时期的欧洲,中国丝绸被广泛地使用。在丝路上,中国除大量出口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漆器等,还有中国的经济作物杏、桃和甘蔗等。西方通过丝路输入中国的物品也十分丰富,有毛织品、玻璃、宝石、香料等,特别还有从大宛输入的汗血马。中亚地区的农作物和经济植物,如葡萄、苜蓿等也经丝路传到中国。
丝绸之路上,东西方往来频繁,除了商品贸易外,其他的交流也十分广泛,尤其是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往来。
中国的生产技术与文化传入西方,对西方各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自汉至唐传入西方的生产技术主要有养蚕、缫丝、织绸、凿井以及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印刷术及火药。在文化方面,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医学和数学很早就经丝路传到阿拉伯及欧洲各地,同时中国的音乐及绘画艺术也传到西方。
另一方面,域外文明也经丝绸之路,被导入中国,对我国也产生过重大影响。如中亚游牧民族的养马法、骑兵战术、西方的家具桌椅等。丝路也传进了西方的音乐、绘画、杂技等艺术。而中西文化交流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丝路将西方的宗教传入中国。公元前1世纪末,大月氏人把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传入的还有祆教、景教、摩尼教以及伊斯兰教。这对于宗教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⑺ 香料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货物之一、产地都是哪儿,都有什么古代香料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香料有丁香、肉桂、豆蔻、胡椒、乳香、没药、姜等等,新航路开辟之后,早期殖民国家如葡萄牙和荷兰等曾先后侵入香料产地,通过不平等的贸易或直接的掠夺将大批的香料运入到欧洲市场,来获取暴利。
甘松香,最初指印度甘松香,来自喜马拉雅西部高山地带;香膏,麦加或约旦香膏产自阿拉伯南部或东非;番红花产于小亚;苏合香来自南欧、小亚和黎凡特;芦荟生于阿拉伯南部;豆蔻一般被认为是印度北部的植物,等等。
⑻ 丝绸之路主要商品是什么
丝绸之路的起源是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促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出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经鄯善(今罗布淖尔附近),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今和田)、莎东、蒲犁(今塔什库尔干),逾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罗马共和国),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度);北道是自玉门关(今敦煌西北)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经焉耆、疏勒,逾葱岭,至大宛。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这条横贯欧亚的大路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因此被称为“丝路”或“丝绸之路”。
(1)货物的交易输出输入: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铁器、打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土特产、乐器,印度的佛教等也传入中国。中国以盛产丝织品而闻名世界,被称为“丝国”。通过丝绸之路,大量丝帛锦绣不断西运,同时,西域的“珍奇异物”也被输入中国。 中国着名的陶瓷,也经由这条交通路线销往各国,西方的香药也通过这条路贸易的范围十分广泛:线输入中国.丝绸之路同时又有"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香料之路"的称呼.
贸易的范围十分广泛:
中国商人用丝绸,茶叶、糖、蚕丝、瓷器、纸张、珍珠母、樟脑、肉桂、铜、明矾、金银、丝制品、漆器、植物油、竹器、大黄等商品,换回欧洲人,阿拉伯人带来的棉花、羊毛及制品、阿拉伯马,铁、铅锌、钻石、雕像、珊瑚、琥珀、鱼翅、珍珠、米等商品.
中国商人的货物主要是漆器、瓷器、铁器、茶叶等等;而由此路东传的物品有西方的玻璃、宝石、葡萄、石榴、胡桃、芝麻、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等,以及大宛马、无花果等。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版印刷术)也经由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而西方国家的文学、艺术和宗教等也相继传到中国。
"无形的货物"
(2)丰富的文化的遗产:
中国段丝绸之路沿线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主要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保存释迦牟尼佛骨的法门寺、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长城嘉峪关和汉代烽燧遗址、着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丝路重镇高昌故城遗址,沿途还发现了一批制作精美的铜器、骨器、陶器、石器、动物骨骼及炭化了的农作物果实等。
丝绸之路是汉唐千余年间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⑼ 丝绸之路最占有地位的商品是哪些
丝绸之路最占有地位的商品是丝绸、玉石、香料。
丝绸之路也叫玉石之路、香料之路。
除了丝绸,同时丝绸之路上另一件着名的商品,产自今阿富汗巴达克山的青金石早在公元前13世纪就开始出现在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这意味着中西亚地区的商旅贸易开始的时间要比这一地区部分国家的诞生还要早些。之后不久,青金石的贸易开始传入印度的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哈拉帕(Harappa)。后来成为佛教七宝之一。
⑽ 中国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起源,主要运送哪些货
丝绸之路的起源是张骞出使西域。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铁器、打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土特产、乐器,印度的佛教等也传入中国。中国以盛产丝织品而闻名世界,被称为“丝国”。
通过丝绸之路,大量丝帛锦绣不断西运,同时,西域的“珍奇异物”也被输入中国。中国着名的陶瓷,也经由这条交通路线销往各国,西方的香药也通过这条路线输入中国。
贸易的范围十分广泛:
中国商人用丝绸,茶叶、糖、蚕丝、瓷器、纸张、珍珠母、樟脑、肉桂、铜、明矾、金银、丝制品、漆器、植物油、竹器、大黄等商品,换回欧洲人,阿拉伯人带来的棉花、羊毛及制品、阿拉伯马,铁、铅锌、钻石、雕像、珊瑚、琥珀、鱼翅、珍珠、米等商品.。
中国商人的货物主要是漆器、瓷器、铁器、茶叶等等;而由此路东传的物品有西方的玻璃、宝石、葡萄、石榴、胡桃、芝麻、胡瓜(黄瓜)、大蒜、胡萝卜等,以及大宛马、无花果等。
(10)丝绸之路印度主要出产什么扩展阅读: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着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古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