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中东和新疆附近那几个斯坦。。。那里的人都是大胡子,既不是白人这不是黑人,还不算黄人。。。他们
首先,他们都划归为白种人,这一点没有争议。第二,这3个地区又有细微差异,尤以印度为甚。为什么这么说呢,白种人从北欧一路向南,你可以看到到非洲北部就断绝了,但是如果一路偏向东南,则能明显看出白种人的发展过度。现在基本的共识是,印度的人种是白种人向黄种人的过度,但是偏向白种。另外,印度还有一小部分区别于非洲的黑种人,人口不多,怎么出现的现在还没有定论。你可以查一下人种学
② 印度的知识
在立足南亚、称雄印度洋、争当世界军事强国的思想制导下,印度推行 “地区性有限威慑”的军事战略。根据这种战略,印度平时把45%左右的陆、空兵力部署在西部边境,突出“进攻态势”的特点;把25%左右的兵力部署在北部边境,保护其“既得利益”;把30%左右的兵力部署在纵深地区,作为战略预备队和内部治安力量。海军在沿海部署东、西两支舰队,活跃于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重点放在西部,对付与其利益相冲突的国家并保护自己的海上经济利益和石油通道。空军重点部署在西部和首都附近。
印度还推行核威慑的政策。如何保证军备发展不影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新的国策,印度防务决策层经争论达成共识:发展核的军事用途,实施核威慑。其目标:一是对拥有核武器的北部邻国实施低度核威慑;二是同巴基斯坦进行核竞赛,不仅在常规武器上而且在核武器上压倒巴,以慑服对方;三是以核武器为后盾,把驻印度洋的外国军队作为核打击目标,以达成“劝阻”外国干涉南亚和印度洋事务的目的。印度深远的考虑是把核武器发展作为谋求世界大国地位的一条终南捷径。在失去原苏联的核保护伞后,印更加强了发展核武器的信念,立场更趋强硬,不屈从国际社会的压力,拒签核不扩散条约。在核武器运载工具方面,印度除有能携带核弹的远程轰炸机外,正在研制中程导弹和洲际导弹。多次试射成功的“火” 式中程导弹射程达2500千米,打击范围令国际社会尤其是印度四邻深为忧患。
相关的国防立法,军队节日
武装部队节12月7日
陆军节1月15日
海军节12月4日
空军节10月8日
武装力量组成陆军
印度陆军总兵力110万人,编有5个军区,4个集团军12个军部35个师(3个装甲师、4个平原整编师、18个步兵师、9个山地师和1个炮兵师)以及15个独立旅(7个装甲旅、5个步兵
旅、2个山地旅和1个空降/突击旅)、1个“普里特维”地地导弹团、4个防空旅和3个工兵旅。上述部队包括59个坦克团(营)、355个步兵营(其中包括25个机械化步兵营、8个空降营、3个突击营)、190个炮兵团(其中包括1个重炮团、2个火箭炮团、50个中型炮团{内含11个自行炮团)、69个野战炮团{内含3个自行炮团)、39个山地炮团、29个高炮团)、2个地空导弹大队,(每个大队含3-5个导弹连)、15个地空导弹团。陆军航空兵编有22个直升机中队(其中5个反坦克中队)。
主战坦克:3414辆(估计有1100辆库存),其中T-55型约700辆、T-72型约1500辆、“常胜者”1200辆、PT-76型90辆、“阿琼”式约14辆。
步兵战车:BMP-1型350辆、BMP-2型1100辆。
装甲输送车:OT-62/64型157辆。
牵引式火炮:4175门(估计有600门库存),其中75毫米1115门、105毫米约1350门、122毫米约550门、130毫米750门、155毫米410门。
自行火炮:105毫米80门(估计有30门库存)、130毫米100门(估计有70门库存)。
多管火箭炮:122毫米100门。
迫击炮:81毫米5000门、120毫米1500门、160毫米700门(其中有150门库存)。
地地导弹:“普里特维”短程地地导弹发射架15部。
无坐力炮:57毫米500门、106毫米300门。
高炮:23毫米400门、30毫米20门、40毫米3200门。
地空导弹:SA-6型180部、SA-7型620部、SA-8B型50部、SA-9型400部、SA-13型45部、SA-16型500部。
直升机:300架。
车辆人员登陆艇:2艘。
反坦克导弹:“米兰”等若干具。
海军
印度海军总兵力5.3万人(含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编有东部、西部、南部和远东3个地区司令部,东、西2支舰队(分别驻维沙卡帕指南和孟买)。另编有潜艇司令部(驻维沙卡帕特南)和海军航空兵司令部(驻果阿)。装备各种舰艇135艘,其中,航空母舰1艘、潜艇16艘、驱逐舰8艘、护卫舰12艘、巡逻与海岸舰艇38艘、扫雷艇17艘、导弹快艇6艘、两栖登陆舰艇9艘、各种支援舰船26艘。
海军航空兵
5000余人(含舰载海军航空兵2000人),装备37架作战飞机、72架武装直升机、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若干枚。编有2个攻击机中队、6个反潜直升机中队、3个海上侦察机中队、1个通信机中队、1个搜索与救援直升机中队和2个训练机中队。
海军陆战队
编有1个团(包括3个大队),约1000人。
空军
印度空军兵力11万人。
装备各型飞机约1400架(其中作战飞机777架)、直升机180架(其中武装直升机34架)。
计有17个攻击战斗机中队(53架米格-23BN/UM型、88架“美洲虎”、148架米格-17型、79架米格-21MF/PFMA型);
20个战斗机中队(69架米格-21FL/U型、169架米格-21bis/U型、26架米格-23MF/UM型、64架米格-29型、35架“幻影”2000H/TH型、8架苏-30MK型);
3个攻击直升机中队(32架米-25/35);
2个侦察机中队(8架“堪培拉”、8架米格-25R/U型具有作战能力);
12个运输机中队(105架安-32型、43架D0-228、28架BAe-748型、25架伊尔76型);
11个运输直升机中队(74架米-8型、37架米-17型、10架米-26型);
1个要员专机中队(2架波音737型、7架BAe-748型、6架米-8型);
以及7架“美洲虎”海上攻击机、397架教练机(其中14架 “美洲虎”B型、9架米格-29UB型具有作战能力)、24架教练直升机(其中2架米-35型为武装直升机)、4架海上侦察与测量机、6架“堪培拉”电子干扰机、4架波音707和波音737型电子侦察机。
此外,还编有38个萨姆导弹中队,装备萨姆-2、萨姆-3、萨姆-5地空导弹以及空地导弹和空空导弹若干枚。
据俄罗斯方面称,印度打算购买苏-30战斗机的生产许可证,并在2010年之前自行生产约100架苏-30MK战斗机,预计该合同的金额将达10亿美元。此前,印度已向俄罗斯购买了40架苏-30战斗机,价值15~20亿美元,其中8架已于1997年交付使用。
③ 印度二十世纪六十年推行什么政策
20世纪50年代,印度政府以温和的方式倡导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该国也是发展中国家最早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家。1941年到1951年十年内,印度人口年增长率均控制在1.3%以下,政府规划人员乐观地相信未来的人口增长率会与这一数据持平。20世纪50年代,印度政府并没有进一步鼓励计生用品的使用以及家庭规模的控制。以至于60年代,较高的人口出生率被政策制定者认为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70年代中期,政府开始加大力度控制人口出生率,希望能将现有千分之四十一的出生率降至千分之二十到二十五。印度于1976年出台的人口政策反映了当时的政策制定者已经达成了共识:人口政策取得的效果不大,除非仅仅把它作为提高全民整体福利项目的一个部分。20世纪80年代,印度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下,增加了大量的计划生育项目。农村地区通过医疗中心及其分布的网络体系,令这些项目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普及。1991年,计划生育项目提供的公共医疗机构已经达到15万所以上。尽管公共医疗机构的发展对计划生育项目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1991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印度仍然是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最快的国家。据估计,1981年到1991年十年间印度年人口平均增长率在2%左右。1992年的粗略人口出生率是千分之三十,相对于1981年的千分之三十四仅有较小的进步。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直至80年代,印度的人口增长率都趋于平稳状态。印度中西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正在积极降低本地区的人口出生率,但收效甚微。如此看来,到2060年的时候,印度将打破人口平稳增长的态势。迄今为止,印度并没有全国统一的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是各地方政府制定的。目前,印度有四个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省份,如马哈拉施特拉邦是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省份之一。马哈拉施特拉邦目前拥有9300万人口,从2001年5月起,该邦政府工作人员最多只能生育两个孩子。
④ 美国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部长级会议结束,此次会议达成了哪些共识
这次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战略框架,已经在洛杉矶结束了两天部长级的讨论。目前这些国家们在4个领域达成了相关的目标包括贸易,防半导体等重要物资的供应链断裂,推行去碳化和粮食安全保证。具体来分析主要是集中在贸易,清洁能源,公平竞技以及供应链。不过在这个中间发生了一点插曲,印度以目前看不到利益为由,拒绝加入贸易领域。
⑤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印度公约是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印度公约是国际鸦片公约。根据查询相关信息得知,《国际鸦片公约》(InternationalOpiumConvention)是第一份国际禁毒条约,于1912年1月23日在海牙签署。美国协同其他13个国家就国际鸦片公约于1909年在上海召开会议,会议就加大谴责国际鸦片贸易取得共识。国际毒品顾问委员会于1925年2月19日在日内瓦签署了修订后的《国际鸦片公约》,签约国包括美国、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荷兰、伊朗、葡萄牙、俄罗斯、暹罗。
⑥ 印度军队的国防政策
在立足南亚、称雄印度洋、争当世界军事强国的思想制导下,印度推行 “地区性有限威慑”的军事战略。根据这种战略,印度平时把45%左右的陆、空兵力部署在西部边境,突出“进攻态势”的特点;把25%左右的兵力部署在北部边境,保护其“既得利益”;把30%左右的兵力部署在纵深地区,作为战略预备队和内部治安力量。海军在沿海部署东、西两支舰队,活跃于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重点放在西部,对付与其利益相冲突的国家并保护自己的海上经济利益和石油通道。空军重点部署在西部和首都附近。
印度还推行核威慑的政策。如何保证军备发展不影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新的国策,印度防务决策层经争论达成共识:发展核的军事用途,实施核威慑。其目标:一是对拥有核武器的北部邻国实施低度核威慑;二是同巴基斯坦进行核竞赛,不仅在常规武器上而且在核武器上压倒巴,以慑服对方;三是以核武器为后盾,把驻印度洋的外国军队作为核打击目标,以达成“劝阻”外国干涉南亚和印度洋事务的目的。印度深远的考虑是把核武器发展作为谋求世界大国地位的一条终南捷径。在失去原苏联的核保护伞后,印更加强了发展核武器的信念,立场更趋强硬,不屈从国际社会的压力,拒签核不扩散条约。在核武器运载工具方面,印度除有能携带核弹的远程轰炸机外,正在研制中程导弹和洲际导弹。多次试射成功的“火” 式中程导弹射程达2500千米,打击范围令国际社会尤其是印度四邻深为忧患。
⑦ “双面印度”说的是真的吗
“双面印度”说的内容虽然很多都可以达到颠覆我们三观,但内容基本说的都是真的,不用过多的去怀疑,其实很多国家或者团体都存在双面性,毕竟一个国家的复杂性的存在就必定有双面的情况,可印度的双面性是特别突出,对外他们总是喜欢说自己是一个“强大”的文明、公平的国家,有数一数二的科技、医药技术,是民主执政,可对饥饿率也一直排名前几的情况置之不理,用荣誉麻醉自己,用谎言麻醉民众,对反抗的人群乘车碾压,还是民众罪无可赦,就很虚伪。
这就造成了少数人接受的官方正规制度与大多数人生存其中的民间非规范制度的基本体制矛盾。综合来看,在这样体制下的印度尽管出现资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很难惠及民间大众。
“双面印度”之公平民主
种姓制度让印度的虚伪体现在每一个角落,比如演讲中提到的,印度以“素食”为荣,但是却疯狂的打压种植蔬菜的农民。强奸之国,因为民众自己都在骗自己,白天尊重妇女,晚上却在黑夜里犯罪。一边沾沾自喜的说公平民主,一边碾压着反抗的民众。
一个真实的声音从印度传出来,却要面对“叛国”的罪名,走向被逮捕的命运,或许在这里只有“繁荣”的谎言才可以存在和被尊重,印度作为一个人口众多、民族也多的国家,在一些方面的矛盾特别突出,我相信很多人都能理解,但是不敢去正视自己的两面性就很不能让人理解,一个坚持活在谎言中的国家又怎样去发展呢。
⑧ 急!!!印度人口政策 具体的!
印度人口控制计划目前是由印度国家人口控制委员会进行策略制定的以期通过政策鼓励来控制印度人口的政策计划。[1] 这项计划被印度认为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压倒一切的目标。[2]
由于印度中央政府对各地区管理力度较小,事实上只有马哈拉施特拉邦,拉贾斯坦邦,中央邦,安德拉邦4个省(印度实际占有包括藏南地区在内28个邦,6个联邦属地,1个首都)施行有自己的人口控制计划。
印度的人口控制计划是在1952年开始提出的,这使印度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将人口控制作为国家计划的国家。计划目的是以“把人口和国民经济稳定相符于同个阶段内”(“to stabilize the population at a level consistent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national economy”)。而1952年以后随着医疗卫生的发展,印度人口死亡率急剧下降,出生率并未伴随着同时下降是被印度政府认为人口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000年5月11日印度预计已有10亿人口,即占印度将用占2.4%的全球陆地面积负担16%的世界人口总数。依照目前趋势继续,那么可能会在2045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尽管全球人口在本世纪从20亿增长为60亿人口已增加了三倍,但是印度更是同期从2.38亿人口剧增到了10亿人口增加了近5倍。
1952年提出人口控制计划。
1976年印度修改了宪法,英迪拉·甘地总理开始进行强制性的人口控制,绝育人数从1974-1975年度的130万升至1976-1977年度的810万。
1977年1月提前举行的大选中,英迪拉·甘地因政见及推行强制性的人口控制计划而败选。印度人民党当选后实行了以自愿和政策鼓励为导向的家庭幸福工程。1975年的35.2‰人口增长率下降到1977年的33.0‰的出生率,又开始回升到33.3‰。
1980年,英迪拉·甘地重获权利,但是国大对人口控制相关无实际行动。
1981年普查表明,印度人口继续以2.2%的速度增长。国大党随后宣布了健康政策并提出了新的人口政策。
1991年人口普查表明,印度人口持续增长势头。
2000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提出人口政策2000及推动设立全国人口控制委员会。
2001年再次人口普查,数据验证了增长势头会推动印度在21世纪中叶成为第一人口大国。
[编辑]人口普查和男女失衡
约两百万人口普查官员于2001年2月28日完成了三周的印度2001年的人口普查,他们约在5千多个城镇和60多万个村庄中访问每户家庭。而当时1月发生于印度北部古吉拉特邦发生的大地震使当地部分人口普查工作停滞。官方将提高普查工作中的计算机使用率,并保证相关数据有98%的准确率。
1991年的普查数据表示,印度人口男女比为1000:927,BBC报导“对女孩照顾不周、堕女胎及杀害女婴等因素促成了男女比例失调”。[3][4]而在2000年的世界人口日(7月11日),联合国人口基金也发表了报告批评印度的男女人口失衡,报告指出了印度对国内存在的女性胎儿堕胎和杀害女婴的问题处理上似乎根本“不在意”,而这些问题正使印度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 [5]
[编辑]相应措施
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星期六(2000年7月22日)主持印度新成立的全国人口控制委员会的首次会议时也宣布成立行动论坛,针对人口迅速膨胀的主要五个北部邦制定控制人口计划。 印度新的全国人口控制委员会由一百多名成员组成,他们包括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代表、家庭计划专家和医疗专家。
[编辑]公众支持
大力推行小家庭范本,以个人为例,通过政治、社会、商业、行业、和宗教领袖以及影视体育明星、舆论制造者,将提高全社会的接受程度,而政府则要积极争取有影响力的他们有具体行动的支持。
[编辑]新构架
[编辑]国家层面
国家人口控制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Population)由总理主持,各个邦或联邦属地的首席部长,家庭福利部(Department of Family Welfare)部长和其他相关部门的中央部委,例如妇女和儿童发展部(Department of Woman and Child Development),教育部,社会保障部(Department of Social Justice and Empowerment)的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发展部,环境和森林 部,和其他必要的,着名人口学家,公共卫生专家及非政府组织作为委员会成员。该委员会将负责监查政策地执行,而委员会秘书处将由家庭福利部组建。
[编辑]省级层面
各个邦和联邦属地都可能考虑组建自己的人口控制委员会。委员会应由首席部长主持,其他事宜应类同国家人口控制委员会,如同样监查人口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
[编辑]人口计划委员会协调小组
计划委员将会有一个对各部门间的协调以加强效率的协调小组,尤其是在邦或联邦属地需要特别注意人口统计和人类发展中不利的指标。
[编辑]家庭福利部技术特派团
为了提高工作能力,尤其需要是那些在目前人口统计指标低于平均水平的省,家庭福利部的技术特派团(Technology Mission)将建立起能提供关于生育,儿童健康以及信息教育交流(IEC,Information, e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活动项目方案的设计监测的技术支持。
[编辑]全国人口稳定基金会
印度政府2003年2月正式建立了全国人口稳定基金会,由总理瓦杰帕伊亲自担任基金会主席。该基金会由来自政府、工业界、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团体代表组成,从慈善机构、民间组织等各个渠道筹集资金,目前总金额已达10亿多卢比(约合2130万美元),将为印度各邦控制人口增长、降低生育率、推广避孕措施以及保障妇女儿童的医疗健康提供财政援助。[6]
[编辑]印度人口数据对比
主条目:印度人口
根据2000年的印度人口政策报告,对比印度1951年和1999年的相关数据:
粗出生率(crude birth rate)由1951年的40.8降低为1998年的26.4。
婴儿死亡率由1951年的146每1000名活产婴儿降低至1998年的7每1000名活产婴儿。
夫妇保护率(couple protection rate)由1971年的10.4%提高至1999年的44%。
减少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从1999年的25降低至1999年的9.0。
人均寿命从37岁延长到62岁。
⑨ 中国和印度的边境争端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和印度的藏南边境的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针对印度媒体关于中印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对峙(外交词汇称“相持”)的报道,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迅速做出了回应。类似事件不是第一次发生,在中印边界划定之前也还会可能再次发生。中印边界争议显然已经成为维护中印边境地区和平稳定的潜在威胁,也对两国之间发展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成挑战。
但相比于以前类似对峙事件,这次边境对峙事件有所不同,释放出一些危险信号。一是这次印军越境是在双方有共识的无争议边界地段。按中国外交部说法,印度越境的中印边界锡金段已由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并由印度政府多次以书面形式确认。印度违反条约和共识,既违反了印度承担的条约义务,也破坏了国际法上的“禁止反言(estoppel)”原则。
⑩ 印度造不出“好东西”,他们为什么把问题归咎于中国人
印度也是当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而且近些年来在经济领域不断的发展,虽然现在一谈论起印度来,我们大多数都是贬低的意思,但是却绝对不能小觑印度,要知道印度在各方面的技术力量其实是很先进的,而且作为大国之一,印度也是亚洲范围内最早拥有航母的国家,虽然他们的航母仅仅只是买来的。
但实际上呢,印度从未自己找过自己身上的原因,其实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资源整合能力,中国的资源整合能力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这使得商家能够更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充分实现生产的高效,反观印度,他们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生产每一个零部件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时间一长他们发现自己生产实际上还不如直接进口来的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