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元朝大军一口气击灭40余国,为何不敢踏进印度呢
元朝当时之所以没有对印度发出进攻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正好是七八月,印度是在南亚大陆上面的,当时正是印度全年温度最高的时候。当时印度每年都有,因为夏天中暑而死的人,所以当时元朝的将士大多数是来自于北方草原的这些将士,根本就无法适应印度的气候。虽然当时元朝军队有着非常大的野心,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要攻占过印度。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时间已经到达了七八月份,是印度温度最高的时候。由于印度处于南亚大陆,所以每到这个时候都有人因为中暑而死。这些元朝的将士已经习惯了北方草原上的气候,所以根本就无法适应印度。最后只能放弃对这个国家发起进攻。
② 元朝和日本都试图吞并亚洲,都没敢踏入印度是什么原因
元朝,是中国古代史上武备最为强盛的时期之一。元太祖成吉思汗,虽然在治理国家方面非其所长,但要论及用兵打仗,确实是古代军事家中当之无愧的第一集群的顶尖水平,一生辉煌战绩,足以和历史上任何一位天才军事家相媲美。
由此可见,元朝和日本之所以都未敢踏入印度,印度独特的复杂地形与高温多雨的气候,都对外来军队的适应性提出严峻考验,是印度得以躲过两次大规模侵略的根本原因。
③ 蒙古铁骑横跨欧亚大陆,为何偏偏没有征服印度
一·印度有神兽。
在孔雀王朝时期,印度人就会训养大象,那时候印度就有象兵,加之印度兵极其擅射,离远了射你,离近了会被大象踩踏而死。
蒙古骑兵之所以能够横扫欧洲靠的是快马弯刀长途奔袭的闪电战。
再看看大象,我们知道在所有的兵器中,利兵器的杀伤力其实不如钝兵器,你捅人一刀,他不会马上死,他还能抽刀再捅你一刀,而钝兵器照你脑壳上来一下,你当场就挂了。
人也受不了,马也受不了,还没开打就先中暑了,蒙古人又不爱洗澡,吃东西也不讲究,潮湿闷热的气候极易让人感染疾病。
故,以前人说,南方多瘴气,面对这样的环境,士兵只想回家无心打仗,那还打个p啊。
④ 历史中,元朝大军击灭40余国,怎么不敢踏进印度一步
中国古代皇帝,一般都秉承儒家中庸理念为治国大纲,提倡“怀柔远人”“以德服人”,在大部分时候,都在奉行保境安民为主的宗旨,频繁发动对外战争开疆辟土,往往会被儒生们视为“穷兵黩武”之举,饱受非议。但到了元朝,这种局面却为之一变,从保守防御一百八十度大变脸,一跃成为让整个欧亚大陆都惶恐不安的“侵略者”。
最关键的因素,是当时正值七八月间,印度所在的南亚次大陆,正值一年之中温度最高的季节,热浪滚滚,酷热难耐,时至今日,印度每年夏天都有中暑而死的很多报道,可想温度之高。来自北方漠北草原的蒙元将士,习惯了寒凉气候,根本无法适应在印度的酷暑中长途行军作战。而且此时印度也已进入雨季,连绵大雨动不动持续十天半月,给蒙元军的作战行军都带来难以克服的极大阻碍。在这种情况下,蒙元大军如果一意孤行进入印度,后果不堪设想,只怕将会匹马不还。因此元朝立国期间,从始至终都未敢进入印度一步。
⑤ 元朝为何不攻打印度
扯淡,什么只能在平原上威武。当时的两万蒙古远征军可是一直打欧洲的多瑙河,当时的欧洲已经被杀的胆寒,准备投降了,只是正赶上蒙哥大汗进攻大宋襄阳时忽然阵亡驾崩,才紧急回军争夺汗位去了。让欧洲逃过一劫。阿尔卑斯山那头的俄罗斯地区早被征服了。在忽必烈登基前,只有南亚日本逃过一劫,其它地区包括部分欧洲都是在大元帝国的版图之内的。印度打过,只是开始交手时不熟悉战法,败了一仗。而且忽必烈登基得位又不能服众,其它几大汗国都不服它,虎视眈眈,中原汉人又时时反抗,两征日本,又因为不知海上情况,船沉人亡。所以日本、印度、及欧洲才逃过一劫。要知道,当时两万蒙古军人就可以横扫天下。两征日本死的都是蒙古精锐,对于忽必烈来说可是大伤元气。
当时蒙古人的权力构架制度及习俗,决定了它们不可能始终保持中央大一统。尤其在分封四大汗国,忽必烈靠蒙汉联军强行继位之后,更是众叛亲离,各大汗国就像春秋战国时期一样,名义上都是蒙古人的大元帝国下属,实际上都已经自立门户,还经常互相攻伐。
⑥ 元朝为什么没去攻打印度
1.从某种程度上讲 蒙古马的耐力和战斗力虽然很好 蒙古西征时有一支部队为了追逐花揦子膜王子扎兰丁到了印度河 但也还是不能打败骑大象打仗的印度。
2.在征服了花揦子膜以后 大蒙古国宰相耶律楚材为了说服成吉思汗早日东归,捏造了一个让成吉思汗东归草原的谎言 当时耶律楚材说在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只神兽 口里喊着貌似 “东归”的声音。当时蒙古正有意攻打印度 但当成吉思汗听了这个谎言的时候 就决定班师 所以印度才逃过了被亡国灭种的危险。
⑦ 为什么当年的蒙古国乃至后来的元朝都没有征服印度
蒙古帝国的后因征服了印度。
之所以说蒙古征服过印度,是因为印度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莫卧尔帝国。在印度所有外来的统治者中,莫卧尔王朝可以说是最伟大的一个王朝。这个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王朝的建立者就是蒙古人。
莫卧尔帝国的前身是帖木儿帝国。莫卧尔帝国的建立者是帖木尔(1335—1405年)。关于帖木儿的身世,他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但并没有得到历史学家的认可,但是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是一位突厥化的蒙古人。
帖木儿在位期间,除了中国,他打败了亚洲几乎所有的大国。入侵印度是帖木儿一贯的目标,帖木儿以德里苏丹政权容忍它统治下存在人数众多的印度教徒为借口发兵,以此掩饰他对富庶辽阔的印度的垂涎。而德里苏丹国这时正出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同样无力抵御生机勃勃的帖木儿帝国。1398年,同历史上众多从西北渡过印度河的侵略者一样,帖木儿在朱木拿河畔战役中大败德里苏丹马茂德。沙之后(在这场决战之前,他屠杀了10万印度俘虏),昂首挺进德里的苏丹的宝座。在大肆破坏之后,扶植了印度斯坦人赛义德家族的希兹尔汗作为代理人,便一走了之。
帖木儿攻占德里,主要是为了掠夺,并没有建立统治。建立统治的是他的第五代孙巴布尔。巴布尔机智、勇敢、力气过人,他的奶奶是元太祖的一个亲戚,这样,他继承了元太祖和帖木儿两方面的血统。1526年,即巴布尔22岁时,以一支12000人的精锐骑兵部队,击败了土尔其人依卜拉欣君王的10万大军,杀死数千名俘虏,占领德里,建立了莫卧尔王朝。
⑧ 元朝在历史上为什么没有成功的攻下印度
元朝根本没有去攻打过印度,何来攻没攻下印度?即便在成吉思汗时期,如果告诉你,是因为一个童话故事,你信么?
成吉思汗的大军打到印度河的时候,突然发现河水像煮开额一样沸腾,从河里冒出一个巨大的怪物,任是弓箭都也射不透,还发出人声“汝主早还”。经通古博今的耶律楚材翻译过来,这个怪物叫甪端,是上天派来警告成吉思汗为了保全性命尽早回家的,于是成吉思汗便顺应天意回去了,回去了。
虽然大明的历史上很少提到帖木儿,但实际上,帖木儿也不愧为一代战神,在中亚、西亚和南亚非常有影响力。在朱元璋问鼎中原的时候,帖木儿在中原以外的地方,差一丢丢就恢复了蒙古帝国的荣光,但实际上没有中原,蒙古帝国何来荣光?
⑨ 元朝时,成吉思汗开疆扩土,可他为什么没有进攻印度。
成吉思汗攻下大半个欧亚大陆,惟独不取印度。而史料记载,这与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的怪兽有关。这种叫角端的怪兽到底为何物?
蒙古人西征100年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所建立的四大汗国四分五裂,一盘散沙。14世纪末,成吉思汗的后裔帖木儿横空出世,重建起成吉思汗时期的大蒙古帝国。他立志了却成吉思汗征服印度的心愿。1398年12月,帖木儿部队与印度军在德里附近上演了一场蒙古骑兵对仗印度象阵的战役。
据《元史》和《耶律楚材传》记载,促使成吉思汗回马班师的原因与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种叫角端的怪兽有关
成吉思汗为了追击扎兰丁一直攻到印度河北岸,但是事实上成吉思汗很快撤回了阿富汗,并未攻入印度境内。进入印度境内的八剌率领的2万蒙古军沿途攻下一些城市,但盘查了几个月,一直找不到扎兰丁的踪迹。当时耶律楚材婉言劝说成吉思汗放弃追击,从印度撤出。但是成吉思汗不但要继续追击扎兰丁,还要乘机攻下印度这块陆地。这时传来哲别部队进军高加索山,战胜钦察援军,进兵阿罗思(俄罗斯)的好消息。于是成吉思汗更加坚决地下令渡河南行,接应八剌,平定印度,尽快完成他的帝国大业。
但为什么强大的蒙古骑兵未能踏入印度境内,很快撤军了呢?据《元史》和《耶律楚材传》记载,促使成吉思汗回马班师的原因与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种叫角端的怪兽有关。当年成吉思汗的部队攻到印度河,遥见河水蒸气磅礴,日光迷蒙。将士们口干舌燥,纷纷下骑饮水,可是河水热度似沸,不能入口。这时将士上下怨声不断,恨不得立刻驰归。耶律楚材正想再次进谏,忽见河滨出现一大怪兽。成吉思汗命令将士准备弯弓射杀,忽然听到响声,酷似人音,仿佛有“汝主早还”四字。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乘机对成吉思汗说这种瑞兽名叫角端,是上天派来儆告成吉思汗为了保全民命,尽早班师的!成吉思汗于是奉承天意,没有行进,回马班师。八剌亦即日北归。会师后,成吉思汗率军返回蒙古。
关于这段史实的记载有人认为是一个神话,但有历史学家认为,奇形怪兽是可能的,而且印度地方有些兽类蒙古人并未见过。至于把怪兽的叫声说成是“汝主早还”的话,那是耶律楚材牵强附会,借怪兽的叫声规劝成吉思汗班师的手法。虽然耶律楚材的话未必是真,但手法可谓善谏。
蒙古骑兵虽战无不胜,但有两个大弱点
一个只有100多万人口、10多万军队的民族战胜了拥有几千万人口、数百万大军的金国、南宋、花剌子模和欧洲联军。蒙古骑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秘密是什么?
《黑鞑事略》记载,蒙古人“其骑射,则孩时绳束以板,络之马上,随母出入,三岁以索之鞍。四五岁挟小弓、短矢。”
蒙古骑兵长于闪电战,他们的行进速度惊人,一天能行进数百里,乃至上千里地。这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蒙古军的胜利。马是蒙古人特有的资源优势。马既是他们的生产资料又是他们的生活资料,既是他们的交通工具又是他们的作战工具。蒙古军队“出入只饮马乳,或宰羊为粮。只要有供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给。即使一时缺乏马乳和羊肉,还可以射猎作为补充。在作战中,蒙古骑兵就是依靠马匹和畜群来给养的。这在后勤上大大减少了军队行进的辎重。
但蒙古骑兵也有两个大弱点。一个是善骑好射、策马急袭的蒙古骑兵在江河湖泊面前显得毫无用武之地。可是,这一点毕竟可以解决。1220年,成吉思汗建立了水军。在西征时,就有一个月内造船百艘,载蒙古骑兵渡过漠兰河的记载。但是另一个弱点是蒙古骑兵解决不了的,生活在蒙古高地草原和西伯利亚干寒地带的蒙古人惧怕湿热,不耐高温。这一点在攻占南亚、东南亚一带的战役中就显露无疑了。
高的战象达到2.7米,这使得架在它背脊上的塔楼可以居高临下地向敌军射箭投枪
在众多的动物中,印度人对大象怀有特殊的感情,印度人称呼大象为“哈第”。在印度人看来这种动物是力量、智慧和善良的象征。经过驯象人的训练驾驭,大象成为了人们的好朋友。
大象力大无穷,而且又可以驯化,如果在战场上排上象阵将会起到所向披靡的效果。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军事力量就已经主要依靠战象了,现在出土的钱币上就有战象的图样。据记载,孔雀王朝还支援伊朗王朝和亚历山大大帝500头战象,帮助他们战胜马其顿王朝。
大象与马能配合得很好,象马并肩作战,有象开道,马就能冲锋陷阵;有了马冲锋,象就可以冲杀践踏。根据印度文献记载,当时印度的部队包括4种,象兵名列旗手,其次是马兵、战车兵、步兵。
英国人侵犯印度和阿富汗时就利用大象拉大炮、战车。二战期间,日本人在缅甸也利用过大象。大象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它的高度。高的战象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