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宗教信仰是哪个国家

印度宗教信仰是哪个国家

发布时间:2022-11-16 06:39:52

① 印度信仰什么宗教

印度是个宗教大于历史的国度,被称为宗教的博物馆,其中印度教徒占82 %,伊斯兰教12%,基督教徒2.3%,锡克教徒1.9%,佛教徒0.8%,耆那教徒0.4%,此外,印度还有数万人信仰拜火教,这些人是古代波斯的移民,为了保留拜火教传统,他们移民到了印度孟买附近,他们形成了一个非常小的少数民族族群-帕西人,另外现代新兴的宗教-巴哈伊教在印度也有大量的信徒;

② 印度信哪个教

印度号称宗教的博物馆,信仰非常庞杂,首先82%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印度教是古婆罗门教改良后的宗教;12%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印度是外来宗教,是由北方的德里苏丹国时代逐渐引进,再经莫卧儿王朝(突厥化的蒙古人)入侵印度强推而来;2.3%的基督教,是由英国殖民者影响出现;1.9%的锡克教,该教是印度独有宗教,是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融合而成的宗教,因为信教的男性有大包头,大胡子,明显的区别,于是整个宗教集团形成新的民族锡克人;0.8%的佛教,这些佛教徒并不是古代延续下来的,印度佛教在莫卧儿王朝时期已彻底灭绝了,现代印度的佛教徒只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是在北印度山区由 达 赖 及随他叛逃的一群 活 佛以及家属,追随者反传的 藏 传 佛教,第二个是印度宪法之父-安培德卡尔发起的贱民运动,反对种姓制度,呼吁贱民加入众生平等的佛教运动;0.4%的耆那教,也是本土宗教,是和释迦摩尼同时代的大雄筏驮摩那创建的宗教,新教的群体基本都是富商;此外还有巴哈伊教,由伊朗传入印度,也叫大同教,在印度有220万信众;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祆教,原属波斯国教,当波斯改信伊斯兰教后,部分波斯人不愿改变信仰,移居印度孟买,形成了帕西人(波斯的音译),他们恪守拜火教传统,经过数百年的繁衍迁徙,目前全世界帕西人不过11,2万,在孟买的帕西人有6万多,帕西人也大多是商人,印度着名的塔塔集团(積架路虎母公司)就是帕西人的公司;

③ 印度信奉哪个教

印度信奉佛教。

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


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特点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佛教由斯里兰卡传入泰国约在12世纪左右。13世纪,泰国素可泰王朝宣布奉佛教为国教。18世纪曼谷王朝诸王都笃信佛教。19世纪中叶以后,拉玛四世对佛教进行改革,形成新旧两派,绵延至今。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佛教

④ 印度人主要信仰什么宗教

印度教。全印有约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创立的婆罗门教,公元8世纪左右,商羯罗吸收了一些佛教和耆那教的教义,发展成为印度教。

(4)印度宗教信仰是哪个国家扩展阅读

主神论是印度教的主要特征之一。表面上印度教号称有3300万个神灵,但多数印度教徒只崇拜一个天神。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

梵天是第一位的主神,是创造万物的始祖;

毗湿奴是第二位的主神,是宇宙的维持者,能创造和降服魔鬼,被奉为保护神;

湿婆是第三位的主神,是世界的破坏者,以男性生殖器为象征,并不断变化着不同的形象,也被奉为毁灭之神。

在三个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湿奴或湿婆立为一个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并都是这两个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一神教。

参考资料网络——印度教



⑤ 印度信仰什么宗教

1,印度教

印度教信众超过人口的82%,也就是说多达8亿以上的人口信奉该教。印度教由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世纪的婆罗门教发展而来。印度教是多神教。据说,印度教的神有3.33亿之多 。印度教经典繁多,教义十分繁杂,它既有崇尚神明的理论,也有一些无神论的思想。

2,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在印度的地位仅次于印度教,信奉者约有1 .2亿左右,公元8世纪前后由阿拉伯传入印度。15——18世纪莫卧儿帝国时期,伊斯兰教在印度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定为国教,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伊斯兰教统治印度长达几个世纪。

3,基督教

基督教信徒超过2000万,是除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以外信众最多的宗教。教徒主要分布在南部诸邦,其中以喀拉拉邦为最,其次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和一些大城市。相传,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时就已传到印度。

4,锡克教

锡克教是在伊斯兰教影响下经过改革的一个印度教教派。它原是印度教一个反对种姓的支派,是对婆罗门统治和教义的一种反叛,后来又在反对穆斯林的统治中形成了军事力量。它的产生受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两大文化融合的产物。

5,佛教

佛教是其诞生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达毗罗卫王国(今属尼泊尔),由始祖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佛教在印度曾获很大发展,一度近乎普及整个次大陆。

6,耆那教

耆那教创立时间与佛教相仿,也是公元前6——前5世纪前后。它是当时反对婆罗门教的主要思潮之一,后分裂为天衣派(裸体)和白衣派,中世纪时得到广泛传播,一直保存至现代。耆那(Jain)本身的意思是胜利者,是该教传说中的人物筏陀摩那的称号。

(5)印度宗教信仰是哪个国家扩展阅读:

国家环境

印度是世界宗教发祥地之一。直到现代,绝大部分印度人仍然笃信宗教。宗教与印度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深入到印度绝大多数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印度,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是工厂,还是学校,从几岁、十几岁的儿童,到几十岁的老翁,他们同你交谈之间,一定会问“你信什么教?”当你回答不信任何宗教时,许多人甚至青年学生都会感到惊奇,和不可思议。

在印度,可以说处处有神庙,村村有神池。在一些地区,街上的行人路过一座神庙,便会停下来,转身跨进庙门,举手击几下吊着的小铜钟,然后在一个容器里放一些钱,接着双手合十,闭上眼睛,祈祷片刻。之后再继续赶路。

前边若再遇到一座神庙,又会重复一番。白天,在大街十字路口的庙内或路边的庙中,总有不少信徒赤脚盘腿席地而坐,全神贯注地听祭司向他们讲述各种神话故事。

由于印度是个宗教盛行的国家,宗教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印度人看来,宗教至关重要,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生活,这种思想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人们信仰宗教,按宗教教义行事。绝大多数人从早到晚,从生到死,一举一动,无不与宗教联系起来。

⑥ 印度人信什么教

印度人信奉的绝大部分是印度教。
但是也有信奉佛教的。

⑦ 印度信奉哪个教呀

印度主要宗教有:印度教(占82.7%)、伊斯兰教(占11.2%)、基督教(占2.6%)、锡克教(占2%)。此外还有佛教、耆那教、袄教和犹太教,信徒各占1%左右。山区一些部落民族信仰原始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是传统宗教,源于本国,其余为外界传入的。

印度主要宗教有: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此外还有佛教耆那教袄教和犹太教,信徒各占百分之一左右。山区一些部落民族信仰原始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是传统宗教,源于印度,其余为外界传入的。

⑧ 印度是信奉哪个教

印度人信奉的绝大部分是印度教,但是也有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的。

印度教是印度最大的宗教,源于古印度吠陀教及婆罗门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主要流行于印度,在欧洲的英国,南亚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北美的美国、加拿大也有很多信徒。

它拥有10.5亿信徒,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印度教认为凡人一生中产生的业,决定了他的灵魂下次转世重生时,究竟是成为更高等或更低等的人,还是变成一头兽,或甚至一只昆虫。

特殊的虔诚、默想、禁欲和对永恒真理的理解,可避免转世的生命轮回,所以在印度最常看见各种苦行僧。印度人信奉的主要是印度教,也有一部分人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其它教人特别的少。

气候特征:

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天时有较明显的季风,冬天则较无明显的季风。印度气候分为雨季(6~10月)与旱季(3~5月)以及凉季(11~次年2月),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屏障影响,较无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印度。



⑨ 印度到底是信哪个教,为何寺庙那么多

其实他们信奉的教比较多,听说印度是一个很尊敬佛教的地方所以寺庙也是很多的。关于印度,根据资料显示印度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文明的发源地。这个条目是关于印度次大陆的历史。古印度文明的疆域曾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南部部分地区和尼泊尔。1947年后,印度的领土仅包括今印度共和国部分。

在寻访了几位着名的沙门思想念家乡然而未得到满意答案之后,他毅然决然决定去实践当时沙门中较为流行的做法——苦行。过了六年的苦行没有一点成果,无奈他只能放弃苦修,吃饭睡觉来恢复体力,在菩提树下参悟冥想,终于修成正果,悟出来大道理,成为了觉者佛陀,那时候他才三十五岁。这也就是印度为什么那么重视佛教界,佛教中有着 他们的信仰,他们需要的的东西了。

⑩ 印度人民的宗教及信仰是怎样的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的社会与 文化 的每一部分。至今绝大部分印度人仍然有宗教信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印度人民的宗教及信仰,希望大家喜欢!

印度及其人民
印度是一个大陆,也是一个半岛。北方以世界最大山脉的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斯山为屏障,而与大陆的我国西藏、西康、云南接壤,又与西北方的阿富汗及东南方的缅甸为分界。但是印度的西面是阿拉伯海,东面是孟加拉湾,最南端是科末林岬,隔着保克海峡,与锡兰相望,锡兰之南即为印度洋。向北看,是大陆,向南看,是半岛。南端尖突,北部广阔,形成一个大三角形。

地理 现在,从东到西,阔有一千三百六十英里,从南到北,长则一千八百英里,海岸线长达三千英里,面积之大几占全球十五分之一,与全部欧洲(除苏联部分)相等。原来,西起东经六十二度之巴基斯坦西南边境,东迄阿萨密东部之东经九十三度,宽占经度为三十一度;北起克什米尔北端之北纬三十七度附近,南迄锡兰岛中部之北纬七度附近,长占纬度亦约三十一度。以北纬二十五度稍北,为全区的最宽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故其大部属热带,小部属温带。

印度的地域,现可分为三大地区。

(一)喜马拉雅山及其关隘地区:北起阿富汗,东至阿萨密省。西部则关隘甚多。而以基尔及(Cilgit)与白夏瓦(Peshawar)最富 军事 价值,因其与中国、苏俄、阿富汗接壤,今此二关隘,在巴基斯坦境内。印度本藉山水屏障,堪称世外桃源,可是历代外族的入侵,即是通过此等关隘而来。

(二)印度河及恒河流域地区:由印度河及恒河盆地所形成的平原,位于喜马拉雅山,长约二千英里,阔约二百英里。这便是印度文化的发祥地带,又可分为二区:①以西方印度河为中心的五河地方,其地富于水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宜于农牧。印度河的出口是阿拉伯海,其上游注入印度河的支流很多,而以五河最着。旁遮普省之名,即由五(Panj)河(ab)的古波斯语而来。印度的名,即由印度河(Ins)而来,泛称为信度(Sindhu)即是水或能的意思,首先仅用于称呼印度河流域,终于成了全印度的名称。②东南方恒河为中心的平原,恒河发源于雪山,途中集无数支流,灌溉两岸广大的平原,而以孟加拉湾为出口。

恒河最大的支流是阎牟那河(Yamuna),在此河的上流萨特雷池河(Sutlej)之间的区域即拘罗(Kuruksetra)地方,即是婆罗门文明的中心地,婆罗门所称的中国(Madhyadesa),便是指的这一区域,故又被称为婆罗门国(Brahmavara)或雅利安邦(Aryarta)。佛教所称的中国,乃是指的恒河流域中的摩羯陀地方。

(三)德干高原:此在恒河以南,又可分为:①中央高原,即起自频阖耶山、及萨婆罗山,达印度洋,拥有孟加拉湾及阿拉伯海之间一带地区。②利于耕种的东部海岸地区。③利于 工商 的东西部海岸地区。④现代国防上极有价值的半岛极南地区。

人种若详细分别,印度种族约有数百,堪称世界人种的博览场。印度是一古文化的发达之地,在雅利安人尚未来到之前,他就有了很高的文化,在旁遮普(Panjab即五河)及信德(Mahenjodaro)的发掘,看出在五千年前,这里已发展了人口众多的大城,其文化已比同时的埃及、巴比伦远高。这不是雅利安人的遗迹,可能即是后来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土着的文明。

印度自古即不断地有外来民族自西北侵入,像波浪一般,层层相继。以体质及文化的程度来看,大略可分为五类:

(一)委得人(Veddas):他们的后裔,传延到今日,他们具有最原始人类的状貌,也分布在印度最遥远南端,专门研究此种人的学者,都称之为“生存的一种原人化石”。但他们也是外来民族,或许是最早侵入印度的一支。

(二)达罗维荼人(Dravidian):五千年前在印度河流域创建文明的,可能就是此族,皮色暗黑,身体矮小,发多而卷,面较长,鼻阔平,眸黑。一般人猜想其来自土耳其斯坦,锡尔达拉河(SyrDarya)上游,侵入印度后即把先到的委得人,赶到南方去,而占据了印度的北部与中部。

(三)雅利安人(Arya):此族的体格高大,面方正,多?而鼻细高,黑眸,肤色与南欧人相似,其发祥地,一般说是来自中央亚细亚,但最早发源何处,至今尚无可靠的根据。雅利安人之到印度的时代,据古偷维得尔(Grunwedel)说,是西纪前两千年,费尔古森(Fergusson)则说,是西纪前三千年,另有一位乌法维,却主张在西纪前一千五百年,此一问题,曾有许多史学家、语言学家、考古学家,着述争论,为时甚久。总之他们战败了先到的达罗荼人,将一部收为奴隶,一部赶向南方,而自己便在那里居留下来。

(四)回教人:这一族侵入印度北部达七百年之久。此族是土耳其人与伊朗人的混血种,而保有土耳其人的成分较多,身材高大,肤白,睛黑或灰,多?髯,鼻细长而颇隆。

(五)蒙古人:此族最早侵入印度西北部的,是大月氏王丘就却,于西纪前二十六年灭了希腊王而创立了贵霜王朝。在此以前有希腊人弥兰陀王,曾将大军入印建都于奢羯罗。大月氏本为我国甘肃山谷间一小部落,以人种地理的分布而论,是属于蒙古族的西蒙人,即是厄鲁特人(Eleuts)。现在所称的蒙古人,乃系指的蒙古人、西藏人、突厥人、伊朗人、缅甸人的混血种,保有中国人的成分较多。其居于西北印的,身材高大,鼻狭窄,颇似伊朗人;居于缅甸。阿萨密省。孟加拉省。不丹。锡金、尼泊尔的,肤色黄而面部平坦,视之如中国人无甚异。

正由于许多民族相继入侵,又彼此同化,相互通婚故形成更多的混血人种。复以其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地域隔膜的缘故,印度语言之庞杂,也为世界之冠。梵文与波斯语、拉丁语为同一语系,由此演变而产生印度各种 语文 。

(二)佛教出现时,梵字已不普遍,代之而起的是各地方言,为了统一方言的标准语而有“雅语”(Sanskrit)的出现。至西元前四世纪间,梵字有了若干程度的改革而复兴,成为印度古典学者采用的文字,大本与雅语相近,中国即称之为梵语。由近代发现的古代碑铭文字及中国古代对佛经的音译推知,释尊当时所用的,现在虽不能确定,但很可能是用的一般大众的混成俗语的机会较多,此种俗语,再经若干变化,即成为巴利语,唯今日南传所用的巴利语,既非佛世的原状,亦与阿育王时的有所不同,它是经过几次变化而成的。但较梵语写成的经律,可能略早,佛陀偶而用雅语,来自各地的弟子们,则可用各自的方言,传布佛法。佛灭后王舍城第一次圣典结集,大抵是用混成的俗语,后来梵文复兴,佛教的学者们,自不免又用了梵文,近世在尼泊尔、高昌、于阗等地发掘到了若干梵文佛典,足征汉译圣典的原本是无可置疑地出于梵文。

(三)印度方言总计达二百二十余种之多,主要语文有十三种,今之印度宪法规定为通用的语文者,则有印度语、巴利语奥雷萨语、特鲁古语、马拉提语、卡纳达语、塔米尔语、土鲁语、马拉雅拉语、锡兰语。印度人常因回教与印度教的信仰冲突而流血,为了保护各族的语文,也会引起战祸,可见其情况之一斑了。
印度的宗教信仰
有人语:通观印度的 历史 ,得于其中寻出世界一切宗教之模型,同时又能寻出希腊以来迄于近世之西洋哲学的重要思想;而尤足为印度?者,此等宗教与哲学,自始即保持着一体不离之关系而前进。西洋则发生于希腊的哲学与发生于犹太的__,在古代本相冲突,至中世两相调和,近世间则再分离,而与印度大异其趣。(此语见于高楠及木村合着

四吠陀印度民族众多,宗教也多,唯以雅利安人的宗教为正统,那就是根据吠陀而来的一贯思想和信仰。佛经中的婆罗门教,现在的印度教,都是由此而来。

四吠陀的大致内容是:

(一)梨俱吠陀:含有一?一七篇长短不一的祭祀圣歌,其中仅十分之一是关于一般世俗的,十分之九皆是宗教的,尤以“礼敬太阳神歌”为最重要,乃为婆罗门僧侣朝夕祷颂的一首。其内容成立的时代不一,最迟则为西纪前一千年编集而成,此一吠陀乃为考察雅利安人最古状态的唯一资料。

(二)沙摩吠陀:计收圣歌一千五百四十九首,为婆罗门僧侣于酒祭时所唱者。

(三)夜柔吠陀:此与沙摩吠陀大致相同,是教导如何施行祭礼者,所不同的,大部分为梨俱吠陀中,尚未出现的独创的祭词。

(四)阿闼婆吠陀:内容分二十卷,包括七百三十一首圣歌。此系雅利安人与印度原居民族接触之后,吸收其若干信仰的要素后集成,故其多属神咒,为控制神鬼之法,仅少数为歌颂上帝之诗,所以多含迷信色彩。

四阶级婆罗门教的三大纲领是:①吠陀天启主义,②祭祀万能主义,③婆罗门至上主义,这也可说是神教的特色。吠陀是由梵天上帝的启示而来,所以神圣无上;依据吠陀的指导而行祭祀,所以无所不能;祭祀须由婆罗门僧侣职掌,所以婆罗门阶级也是至上的。

实则,阶级制度的出现,乃至雅利安人到了印度之后,由于吠陀诗歌的渐增,祭祀仪式的渐繁,始产生专职的祭司,祭司自私,为保自姓的利益,乃主张祭司的世袭,遂因藉神职的权威而唱出四姓的阶级:

(一)婆罗门:祭司阶级的宗教师,由历代子孙的繁衍而形成一大种姓,他们是生来的僧侣,但却祗有到年老时始行林居的出家生活。(其分人生为:一 儿童 教养期,二结婚与家庭生活期,③森林期,遁世潜修期)。

(二)刹帝利:王者阶级的武士族,这是为了对内的统治,主要是为对外的抗御,而出现的武人种姓,是由于武艺的世袭,战士的专职而形成。他们要藉婆罗门的祭祀而得神佑,所以是第二阶级。

(三)吠舍:除了祭司和武士之外,尚有其他从事余农工商业的雅利安人,便成为第三阶级。

(四)首陀罗:这是被征服的先到印度达祭罗维荼人,是奴隶、是贱民。

在此四大阶级中,前三者有诵念吠陀经及祭祀的权利,死后得再投生于世,故称为“再生族”;非雅利安人的首陀罗族,既无诵经祭祀的权利,亦无转世投生的希望,故称为“一生族”,婆罗门族死时只须拜神诵经,即可归返宇宙本体之梵天,称之为顿悟法;刹帝利及吠舍族,除诵经祭祀外,尚得苦练修禅,方生梵天,称之为渐证法。

神的信仰不用说,雅利安人的信仰是根据吠陀而来。在梨俱吠陀中,分宇宙为天、空、地的三界,每一界有十一神,计三十三神,然其实际数颇多,看似多神教,唯其往往对某一主要神的赞颂,辄用最上的词句来形容,故在主要神中,亦常变更其地位,因此有人称之为交换神教(Kathentheism)。若从信者的主观状态而言,则又显然常有一神教的意味,故又被人视为单一神教(Henotheism)即在多神中只崇拜某一神的宗教。

通常地说,雅利安人崇拜太阳、天、雨、空气、火,这五种天然力量的神格化。但对天之神婆楼那(Varuna)及雷雨之神因陀罗(Indra),特别崇敬。由对于因陀罗的特重,致有人以为印度之名,即由此神之名而来。

吠陀的神,是先由天神、空神而渐重地神。其原始的神为特尤斯(Dyaus),此神与希腊的宙斯及罗马的丘比特,同为由发光(dyu)之语根而成的神名,乃由光明而神化者。吠陀神界最有力的是婆楼那,其出现稍早于空界的主神因陀罗。火神阿耆尼(Agni),则为地界的主要神。

不论如何,吠陀的神数虽多,当他们礼拜各种神?之时,并不忘怀宇宙的主宰,所以梨俱吠陀中说:“虽然,世人称其为因陀罗,密多罗(Mitra此神乃表太阳的恩惠者),婆楼那、实则只是一个,不过诗人给予各种不同的名字而已。”
印度的哲学
印度哲学的分期根据已故的印度总统,罗达克立须那博士(Dr.S.RadhaKriishnan)所着“印度哲学”,对于印度哲学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一)吠陀时期:自西元前一千五百年至西元前六百年顷,各森林修道院发生于此时,印度的唯心主义亦肇端此时。此为人智初期状态,迷信与思想,两方正相斗争之时。吠陀中附属的歌颂、梵书、奥义书、即于此时记录而成。

(二)史诗时期:史诗系指罗摩所行傅(TheRamayana)及大战诗(TheMahabharata)两部长诗,自西元前六百年至西元后二百年,此八百年中,始自奥义书的初期,终于各派哲学的发展期。各宗教如耆那教、佛教,(印度教的)湿婆派及维修奴派的成立,亦在此期中。六派哲学与初期的佛教同时,惟其六派书籍的写定,乃是后来的事。

(三)经典时期:是指各宗派的学说之有文字记录而成为经典的时代,此自西元第二百年之后。在此之前,多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记诵其教义思想。

(四)注疏时期:这与经典时期,不易严格划分。有了注解,即有字义之争,故此为重文字而轻思想的时期。

印度的三大圣书在漫长的吠陀时期中,包含有一个梵书时代,其时间大约是从西元前一千年至五六百年。婆罗门教的“三大纲领”,即在此时树立。其基础则为当时经他们之手编纂的梨俱吠陀、沙磨吠陀、阿闼婆吠陀的各集本。夜柔吠陀开其梵书时代思潮之序幕,梵书(Brahmana)则为圆熟此一思潮的神学书。梵书乃将夜柔吠陀的特质极力发挥,对关联于祭典的事项,一一附于因缘、 故事 、来历,而以散文来解释它们。

在印度哲学史的分期上,梵书、奥义书,均列于吠陀时期。在此所要介绍的三大圣书,吠陀时期的即占其二。现在分述如下:

(一)吠陀经:即是四种吠陀的集本。吠陀哲学的开出,是在梨俱吠陀的末叶,由于对向来所崇拜的 自然 诸神之怀疑,而在诸神之上,立一最高唯一的原理。从来未有独立的神名,此时则出现了;从来未说宇宙的创造,此时则将 抽象 的唯一最高原理,予于生主(Prajapati),造一切主(Visvakarman),原人(Purusa)等的名。以此作为有情与非情的本体。宇宙即为此原理所统一而发生者。此在其无有歌(Nasadasiy

Sukta)、生主歌(PraiapatyaSukta)、造一切歌(VisvakarmanSukta)祈祷主歌(BrahmanaspatiSukta)、原人歌(PurusaSukta)各篇中表达出来。

(二)奥义书:奥义书的梵名为UPZ+NI+SAD,乃“近坐”的合 成语 ,为肝胆相照的对坐之意,其目的在于教人不知的秘密教义。奥义书在形式上仍是婆罗门教正统的产物,而为梵书的一部分,它的最古部分的时代,则在西纪前七百至五百年间所作,这是由于时代思潮的所趋,自由思想抬头,尤其是王者的权力升高而予以鼓励,故其内容有露出反传统的锋芒。此书有两种集本,一是五十二种本,一是一百零八种本,均可称为全集。此书内容之佳,叔本华曾说:“余得是书,生前可以安慰,死后亦可以安慰”。可见其价值之高。从本体论的梵=我,到现象论的梵之显相,而到其结果的轮回解脱,何颖而深邃,其对印度哲学思想的启迪极大。

奥义书与佛陀的时代虽相连续,然佛陀是否知有此书,则殊属疑问,唯其开明的内容,似已成了当时时代思潮的通途。

据说,__也受有奥义书不少的影响。

(三)薄伽梵歌(TheBhagavad?Gita):这是史诗的一部分。大约创作于西元前四百年至二百年之间的时期。当时的佛教正以新气运的发展而压倒了婆罗门教和其他教团,吠陀经的学者们更将奥义书的思想,平民化于薄伽梵歌中,并把不合理的,重加组织,把矛盾的,调和起来,赋予新力量及新路向。经过长期的潜流,婆罗门教终于复兴而为印度教,仍取佛教的地位而代之。此书甚至被享波尔(WilliamVonHumboldt)描写为:“最美丽,甚或是任何已知言语中唯一的真正哲学之歌。”尼赫鲁则说:“这圣歌的宣说不是宗派的,或者说是宣示给思想上的任何一个学派的。”此圣歌在印度教徒心目中的重要,犹如新约之于

_

以上三书在中国尚未见有全译本,仅有糜文开编译了一册“印度三大圣典”的节本。

六派哲学所谓六派哲学,即是产生于史诗时期之末,与佛教初期阶段相近的婆罗门教哲学,其名称即是:

一、尼夜耶派(TheNyayaSchool)

二、僧?耶派(TheSankhyaSchool)即数论派

三、毗舍迦派(TheVaisesikaSchool)即数论派

四、 瑜伽 派(TheYogaSchool)

五、弭曼差派(TheMimamsaSchool)

六、吠檀多派(TheVedantaSchool)

此六派不但信仰梵天的存在,并且承认吠陀的存在价值。唯其前四派的立论不以吠陀为根据,后二派的立论则以吠陀为根据。

由奥义书激发的主要学派,为数论派、瑜伽派、有神派(以梵天为中心而产生维修奴与湿婆=自在天的信仰者)三潮流,吠檀多派亦属其正系而成立较前三流为迟。瑜伽派较佛陀为迟;佛陀时代也尚无如今时僧?耶颂所传之数论派;与奥义书系思想相并,而认为是梵书系哲学思想的弭曼差派、胜论派、尼夜耶派,其除尼夜耶派于间接关系上尚有讨论之外,其余诸派之成立,均较佛陀为迟。

猜你喜欢:

1. 中国人信仰什么教最多

2. 最新国宗教事务条例2017全文

3. 印度宗教有哪些

4. 印度主要宗教与风俗习惯

5. 印度宗教的主要教派是哪个教

阅读全文

与印度宗教信仰是哪个国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惠普中国官网是哪个 浏览:173
为什么说咖啡是起源于意大利 浏览:173
台湾什么时候属于中国的 浏览:869
中国粮仓储备粮食够中国人吃多久 浏览:741
中国到哪里到国外是最远的 浏览:669
越南为什么不改回小面额货币 浏览:576
印度人为什么没有蚊子 浏览:531
中国哪里一天只吃两餐 浏览:901
英国人种怎么样 浏览:422
印度孟买冬天多少度 浏览:135
印尼卢比英语怎么读 浏览:501
伊朗和瑞典哪个国力强 浏览:855
中国哪里产翡翠和玉 浏览:267
印度传说中的众神之车是什么 浏览:258
航运从美国到中国需要多久 浏览:824
越南小米手机有哪些 浏览:803
1000美金多少印尼钱 浏览:383
中国目前援助了哪些国家 浏览:418
越南华人什么意思 浏览:376
印度长途汽车怎么下 浏览: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