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和印度的边境争端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国和印度的藏南边境的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针对印度媒体关于中印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对峙(外交词汇称“相持”)的报道,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迅速做出了回应。类似事件不是第一次发生,在中印边界划定之前也还会可能再次发生。中印边界争议显然已经成为维护中印边境地区和平稳定的潜在威胁,也对两国之间发展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成挑战。
但相比于以前类似对峙事件,这次边境对峙事件有所不同,释放出一些危险信号。一是这次印军越境是在双方有共识的无争议边界地段。按中国外交部说法,印度越境的中印边界锡金段已由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并由印度政府多次以书面形式确认。印度违反条约和共识,既违反了印度承担的条约义务,也破坏了国际法上的“禁止反言(estoppel)”原则。
㈡ 中印举行第10轮军长级会谈,具体说了什么
2月20日,中印两军在莫尔多/楚舒勒会晤点中方一侧举行第十轮军长级会谈。
㈢ 中印问题的三步走战略是什么
中印问题的三步走战略是:先确立解决边界问题的指导原则,再确立落实指导原则的框架协定,最后在地面上划界立桩。
㈣ 中国与印度的关系
中印关系(Sino-Indianrelations),现代意义上指位于东亚中华民国及其继任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位于南亚印度共和国之间的关系,二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和相邻国家,其关系伴随着冲突与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印度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1954年两国总理实现互访,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由于二国近2000公里的漫长边界和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领土纠纷,最终导致1962年的边境战争,之后关系冷淡;接着就是中、苏对抗和印、苏结盟。1976年二国恢复互派大使,双边关系逐步改善和发展。
(4)印度中印共识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印中贸易自2000年以后才获得较快增长。双边贸易额从1991年仅有的2.65亿美元,上升至2001年的35.96亿美元。
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期间,二国签署<全面经贸合作五年规划>,制定双边贸易额到2008年达到200亿美元或更高的目标,到2006年双边贸易达到248.6亿美元,提前实现预期目标。
印度成为中国第15大贸易伙伴(按照经济体排序),中国对印度出口145.8亿美元,主要出口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塑料及橡胶、陶瓷及玻璃制品等;
自印度进口102.8亿美元,主要进口铁矿砂、铬矿石、宝石及贵金属、植物油、纺织品等。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目前双方投资规模较小,仅限于部分领域,印在华投资256个项目实际投资1.72亿美元,中国对印投资(非金融类)仅为1700万美元。
中印贸易增长迅速。2007年双边贸易额38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5%。目前,中国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中国对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塑料及橡胶、陶瓷及玻璃制品等。中国自印度主要进口商品有铁矿砂、铬矿石、宝石及贵金属、植物油、纺织品等。
㈤ 中印两军举行第十轮军长级会谈,会谈的内容都有什么
双方对前期班公湖地区一线兵力实现脱离接触给予积极评价,认为这是一个重要进展,为解决中印边界西段实控线地区其他问题提供了基础。双方就西段实控线地区其他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双方同意遵照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继续保持沟通对话,稳控现地局势,稳步有序达成双方都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
有分析认为,中印官方21日晚发布的新闻稿表明,双方目前尚未就上述问题达成一致方案,但是双方有信心和耐心可以达成目标。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钱峰21日对《环球时报》表示,2月10日双方达成脱离接触共识以来,多方信息表明双方都在认真履约执行,现地指挥官白天都在会晤研究部署具体落实情况并在次日“对表”确认。鉴于班公湖南北岸地区是此次对峙最易爆发冲突的关键地区,当前该地区一线部队脱离接触已经实现。未来双方在其它地区的撤军进程还会延续这个势头。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西段长600公里,中段长450公里,东段长650公里。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印边界全线从未正式划定,各段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争议,争议区共有8块,争议总面积约12.5万平方公里。其中,西段3块,争议面积3.35万平方公里,除一小部分由印度侵占外,大部分一直由中国管辖。中段4块,争议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大都在印度手里。东段争议面积最大,约9万平方公里,均在印度控制之下。
㈥ 中印军长级会谈达成共识,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后续会如何发展
第一,此次会谈持续时间较长。从早上九点半一直谈到晚上十点多,虽然中间有安排时间休息、用餐、协商,但总体而言长达12小时的会谈时间在中印两国的谈判中确实是较为罕见的现象,而长达12小时的会谈时间说明了许多问题。一方面,双方谈论的具体问题确实比较多;另一方面,也说明尽管双方存在诸多问题。
第二,此次会谈的问题确实较多,正如前文所述,正因为问题太多,谈判时间才会长达12小时。双方必须交换各自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并且还要讨价还价,一来二去肯定会耗费更多时间。在具体的诸多问题中,必然会涉及中印边界西段实际控制区内中印双方军队的问题,按照目前媒体的公开报道可知,中方已提出建议。
第三,此次军长级会谈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与巨大分歧矛盾,但总体而言仍达成基本共识,双方都同意管控风险,防止中印边界出现颠覆性后果。在第16轮军长级会谈地新闻简报中也能够看到这一内容,自2022年1月以来,双方已经展开过3次军长级会谈,分别于1月、3月、7月举行。
㈦ 中国与印度边界问题是怎么回事
中印边界问题,指中国与印度的边界争端问题。
中印有争议的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由于锡金段不存在争议,故不含锡金段) 。西段长600公里,中段长450公里,东段长650公里。1962年10月,尼赫鲁向印度军队下达了“将中国军队赶出去”的命令,中印边界战争全面爆发。
几十年来,虽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寻找公平、合理解决边界争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是为推动中印边界问题解决而专门成立的高级别会谈机制,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先后举行过十七轮。
正是在这一会谈机制的作用下,中印双方于2005年达成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迈出了解决边界问题的第一步。2018年11月,应中印边界问题中方代表、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邀请,印方特别代表、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将于来华举行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二十一次会晤。
(7)印度中印共识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中印边界问题的由来:
中印自古相邻,习惯边界是喜马拉雅山南麓,基本没有争议。但自从英国占领印度后,英印政府试图将西藏从中国领土中分裂出去,为后来的中印争端留下隐患。
1914年,由英国政府代表亨利·麦克马洪与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换文的方式制定了“线”,即着名的“麦克马洪线”。1947年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后,尼赫鲁便开始实施他的“大印度联邦”狂想,并在西藏问题上做了不少手脚。
1947年3月,当时的印度临时政府曾怂恿尼赫鲁在会场上悬挂的巨幅亚洲地图竟将西藏置于中国的版图之外,后经国民政府代表郑彦的强烈抗议,尼赫鲁才给予更正。1947年5月,印度临时政府还向西藏葛厦提出“继承并保持英国在西藏的特权和利益”备忘录。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施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于是,在“团结一切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的口号中暂时搁置问题。但印度总理尼赫鲁却对中国的这一外交策略不买帐,沉醉于“大印度联邦”的战略构想。
1951年2月2日,印度军队乘中国在朝鲜激战无暇西顾,派兵占领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达旺地区。此后,中国政府经过多方交涉表明态度,印方明目张胆的军事活动才有所收敛。然而印度政府不仅不肯退出占领的中国土地,反而加紧了蚕食的进程。
1954年10月,尼赫鲁访华回归,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竟立即出现在印度官方地图上,以此迫使中国接受这一事实。印度政府还支持西藏反动农奴主叛乱,公开否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尼赫鲁甚至指责中国“没有遵守西藏同中国关于自治区的协议和对印度提出的保证。”
西藏叛乱的失败,使尼赫鲁划西藏为印度战略缓冲区的妄想成为泡影,但“大印度联邦”构想仍然使他不能平静。他公然向中国政府提出,把有争议的12.5万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划归印度,中印关系随即恶化。尼赫鲁完全阻绝了中国政府防止边界冲突的各项建议,继续侵占中国领土。
1962年10月,尼赫鲁向印度军队下达了“将中国军队赶出去”的命令,中印边界战争全面爆发。
㈧ 中印边界争端最优解决方案
一、教训印度
如果想给印度一个教训,事情的结果是明摆着,因为中方的战斗力毋庸置疑。但无论如何,谁也不愿意真走到战争那一步。应对疫情、拯救国民生命,应是印度的当务之急。
二、和谈
那么和谈呢?中方已经明确表示,要求印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回到对话和谈解决分歧的正确轨道上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同印度外长苏杰生通电话时也强调,双方应按照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通过中印边界特别代表会晤机制、边防部队会晤机制等既有渠道,就妥处边境事态加强沟通协调。
但前提是印方要端正态度,严惩肇事责任人,严格管束一线部队,立即停止一切挑衅性举动。在事涉中国领土主权的问题上,别再搞这种耍无赖的小把戏。
(8)印度中印共识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延伸阅读
9月14日中印外长在莫斯科签订五点解决分歧方法时刻,莫迪却对当前的中印边境对峙发表了最新讲话,他在讲话中呼吁印度议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支持正在前线部署的印度军队,莫迪表示国家将与前线士兵共进退。16日,外国记者质问中印外交部发言人,为何中印外长答应解决分歧,中印边境军队却没有分离?
1962年中印战争就是10月打的,越往后,中印越紧张,越可能冲突。中印之间经过2017年洞朗对峙,2020年边境斗争,双方和平的基石已经失去了,印度此时撤军就算中国不“击其惰归”,民粹主义印度国内,莫迪也无法交代。再晚一些撤军,印度那糟糕的后方交通,应该会损失不少生命的。
据说班公湖第四指,中国已经建好永久营地,印度必须留下一些军人与中国做伴,否则来年2月,未定国界,中国一定会前出一定距离,这是印度不可接受的现实。
㈨ 中印边界问题,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其实这个就是敌不动我不动的原则更好吧。
其实我个人觉得还是说敌不动我不动原则更好吧,因为谁都不想去破坏现在的和平状态,不是说谁能不能打过谁的问题,而是战争造成的不仅仅是证据的动荡,经济的倒退,还有就是人民的安全状态吧。
所以说保持中立,然后把所有的原则,退步还有让步都说好,接着就是看印度怎么选择的。
因为我们国家现在主要还是发展经济的,谁没事都不想好好的不发展,非要去打仗玩的啊。
其实看看国内每年出去的维和部队,和平没有战争才是最主要的。
㈩ 中印关系
中印关系的历史:
中国与印度两国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西、中、东3段。西段约600公里,中段约450公里,东段约650公里。作为金砖四国的两个大国,有着这么长的边界的两个邻居势必无法相安无事的长久下去。
友好阶段:印度曾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政府也给予了热情的回报。在抗美援朝最为激烈的1951年,毛泽东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出席印度驻华大使的国庆招待会。
反目阶段:好景不长,1951年之后,印度不断蚕食我国领土,并在1962年,印度总统尼赫鲁向印度军队下达了“将中国军队赶出去”的命令,中印边界战争全面爆发。
矛盾不断阶段:虽然中印战争中印度彻底失败,但是中国单方面停战后印度又重新强占中国领土,并向美国靠拢。以致后来中印关系一直存在不和谐的因素。
直至2003年6月23日,瓦杰帕伊总理访华期间,印度政府首次公开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重申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进行反华政治活动,为重开对话开创了新的起点。
中印关系的现状:
在政治上:两国近年来友好关系不断深化,双方领导人互访不断。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也越来越多。中印都主张世界多极化,在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南南合作等许多重大问题上持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两国对维护亚洲和平、稳定与繁荣都负有重要责任。此外,两国民间交往也在快速增长。在军事和安全领域:两国间近年来的合作有了突破性进展。
中印关系的未来:
为了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需要双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本着互谅互让精神,照顾两国人民的民族感情,通过和平谈判,公平合理地解决边界问题。
近年来,两国高层来往频繁。将中印关系提升到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度。这为两国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以及在解决之前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构建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