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哪咤的父亲李靖不是皇帝,为啥别人还叫其“三太子”呢
李靖真的不是皇帝。在真实的历史中,李靖是唐太宗名将。由于某种原因,李靖在商代成为陈塘关的将军,后来在《西游记》中成为周朝中国军队的司令员,李靖成为托塔的国王,掌管着10万名士兵。李靖是神仙版的“变色龙”,但李靖的身份从未改变,即他是金扎、木扎和哪咤的父亲,也就是说,哪咤是李靖的三子,这很奇怪。
他叫李讷扎,后来讷扎在龙宫闹了一场,把龙王的儿子敖兵逼得局促不安,就生了老龙王的气。老龙王接受李静的惩罚,为了不让人民受苦,李静只好把哪咤交给老龙王处理。聂扎割了自己的肉,还了自己的母亲,然后自杀了。一缕哪咤的香魂飘荡到了天宫,后来仙王仙子带走了哪咤的灵魂,太乙仙人用荷花重建了哪咤,并送给他六件宝物:天地圆、天地弓、猎灵、风火轮、火矛、九龙神火面具,教他三头神功六臂哪咤成了太乙真人的弟子。从此,人们称他为“三王子”。第三,“皇帝”一词最早是由秦始皇创造的。在过去,皇帝不是皇帝,而是君主或国王。“王子”一词是和“皇帝”一词一起出现的。尼扎后来成了天上的神。他不属于世界皇帝的领袖。聂扎的神仙地位很高,他是第一个将军。人们称之为“三王子”,谁也不敢反对。
‘贰’ 李静原本是唐朝一大将后来怎么就成了天上一神明了
你好,首先给你纠正一下,你说的这个人叫李靖,而不是李静。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汉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着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去世后谥曰景武,陪葬昭陵。着有数种兵书,大多失传。
至于你说称谓天上神明,应该是指托塔天王李靖。这个人物的出现,应该也是由唐朝的历史人物李靖演化而来的。因为《西游记》、《封神演义》的成书基本都在元明时期,而唐朝李靖战功卓着,被奉为战神一般的人物,在民间影响力十分巨大,后人对其推崇备至,进行了神化,所以在神话故事中就有了李靖这一角色。
从宗教角度来说,李靖是毗沙门天王的化身,而哪咤在佛教中,是毗沙门天王的儿子,于是顺理成章地变成了李靖的儿子。所以李靖也就成为神话中的神将了。
神话只能当故事,没必要深究,因为很多传说本来就是牵强附会的。
‘叁’ 本是唐朝名将,李靖为何能成为托塔天王呢
在《西游记》中,李靖成了玉皇大帝的重臣,成了天兵天将的总司令,每次讨伐敌人时,都由他带队,而哪咤则成了他的先锋官。至于宝塔,则又成了如来所赐,还有一个十分动听的名字――“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咤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总之是“佛法无边,回头是岸”。
在这里笔者要说说托塔天王李靖手上的那个金光闪闪、神奇无边的宝塔。
大家知道,中国之有宝塔,也是因为佛教传入的缘故。如今已是无地不有,无人不识。这东西本来叫?堵波,又叫浮图或者浮屠,是安放佛物、经文,埋藏和尚的舍利子和遗物的地方,道教是没有的。因为道教主张炼丹,丹是可以令人长生不老,令人升仙,遗下的只是药炉丹灶,不是舍利子,用不着什么宝塔。
然而奇怪的是,李靖这个道教人物,手里唯一的宝贝却是宝塔。这宝塔其实即是毗沙天王手里的东西,是象征他能保护佛门的,如今却落到了李靖手里。这分明即是道士们从佛教中偷来的。至于是哪个时期的道士们的杰作,如何也已难以考证了。所以,《西游记》中的说法还是比较靠谱的,李靖还是没有完全脱离佛教的渊源,但已经和四大天王中的多闻天王是分开来了,《西游记》中多次说到了“五个天王”,其实即是指托塔天王李靖外加那四大天王。
李靖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的,他是唐初大将,籍贯陕西人。他精通兵法,常为其舅韩擒虎所称道,而韩擒虎也即是民间传说中的“四大阎王”之一,传说中死后成为阴间的主宰之一。唐太宗之时,李靖官至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李靖死后,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庙,为十哲之一。宋刻《武经七书》中,有《唐太宗李文公问对》三卷,是武学中的经典性教材。唐人小说《续玄怪录》中,也有李靖代龙行雨的故事。这样说来,李靖在唐宋之时即已被神化,成为神明。五代之时,他被封为灵显王,元末汤景贤所撰《杨东来批评西游记》中,即有《神佛降孙》一节,李天王自云:
天兵百万总归降,金塔高擎镇北方,四海皆知名与姓,毗沙门下李天王。
此时李靖即已成为毗沙门天王了,毗沙门天王由原来印度传来的“洋天王”变成了中国化的天王。
‘肆’ 电视剧 贞观之治里 李靖为什么把老虎当宠物为什么他的仆人竟是非洲人
这里的李靖取用传说中的半仙形象,历史上没有养老虎的记载.仆人取用传说中三十三剑侠中的摩勒形象,不过,摩勒应该是古印度人,而不是一些书中所说是非洲人.
‘伍’ 佛教乃印度人创立,为什么四大菩萨的道场会在中国
此四大名山——九华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
之所以成为四大菩萨的道场,是有典故的。
九华山
新罗国(古韩国名)国王之家,有一位叫金乔觉的高僧。在我国唐朝高宗永徽四年,金乔觉廿四岁,祝发。携白犬善听,航海而来,至江南青阳县九华山,唐贞元十年(794),金地藏在人生旅途上已度过99个春秋。作为一期应化的地藏菩萨,他开道场,度有情,功德圆满。此年闰七月三十日,他召众徒告别,天悲地泣,百鸟哀鸣,灵异异常。金地藏圆寂后,徒众将他的肉身跌坐石函中,三年后开缸,见颜色如生,撼其骨节有金锁般的响声。佛经上说“菩萨钩锁、百骸鸣矣!”徒众知是菩萨应世。但他是哪位菩萨应世呢?因为他法号地藏,长相与佛经所说的地藏相似,行持与古地藏一脉相承,便认定他为地藏菩萨示现。因为他俗姓金,便尊他为金地藏,遂建塔供奉肉身。此塔即今肉身宝殿。
金地藏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以真人真事开辟道场而独树一帜。由此开始,千余年来九华山肉身菩萨不断出现。
这就是为什么九华山被称为地藏菩萨道场的原因。
普陀山
普陀山全名是普陀洛迦,乃梵文之音,中国人不通梵语,后将普陀和洛迦拆分,实乃讹化也。
此山于佛经中早有记载,根据玄奘大师在印度的传记,真正的普陀山在印度。乃观世音菩萨应化之地。
中国舟山群岛之山之所以被称为普陀山也有一段典故。
日本僧人常慕名来中土学法。他们久闻观音大名,对观音菩萨十分崇拜。慧锷到中土来,一是来学佛法,一是来朝拜观音。他来到了当时着名佛教胜地五台山。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号称智慧第一,与观音菩萨同为佛的弟子,二位菩萨历来关系密切。当时五台山是北方佛教信徒的朝拜中心,山上梵刹林立,五台山清凉世界之名远扬天下,四方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
他在五台山请得一尊极为庄严的观世音菩萨像,准备代回日本。
帆船一出长江口,海域广阔无垠,视线豁然开朗。不久帆船驰到一处群岛附近。这群岛就是着名的舟山群岛,共有大小岛屿1300多座。相传秦始皇当年欲求长生不死之药,就认定了这群岛是蓬莱仙山,于是派了3000童男童女来到了这里。从此,此群岛被称为海上仙山。慧锷望着这些如颗颗珍珠镶嵌在碧海中的岛屿,心情十分高兴,因为,他想,很快就要从这里驰向日本,自己的愿心就要实现,怎能不兴奋激动呢?
可是,谁也没想到,海上突然刮起了狂风,海浪翻滚,掀起冲天波涛,把船打得东倒西歪,直打转转,眼看就要翻船。慧锷想起方丈的话,急忙向观音大士叩拜求救。真是灵验得很,虽然风暴仍未停,但帆船却不再颠簸,安然无恙,海水把船托到了普陀岛的一个山岙之中,这里风平浪定。慧锷抛锚落帆,把船停下来,决定等待大风平息后再走。
第二天,风息了,浪平了,慧锷扬帆起航。可是船刚驰出山岙,海面上突然升起了一团灰白色烟雾,越升越高,像顶帘子,正好挂在船头前面,挡住了去路。慧锷抬头望望,头顶上一片蓝天,左右看看,烟雾两边都是清晰明亮的大海。没办法,只好调转船头,绕着烟雾朝前驶。可是帆船驶向左边,烟雾飘到左边;帆船驶向右边,烟雾飘向右边。船在海上绕来绕去,绕了一大圈,还是回到了普陀山的海面上。慧锷无奈,只好仍然把船驶进岙口,抛锚落帆,等烟雾消散了再走。
第三天的早晨,红彤彤的太阳从海底下慢慢爬上来,像盏大灯笼,光芒四射。慧锷走出船舱,抬头看去,朵朵彩云中间,有幢巍峨绚丽的彩色牌楼,宝幢流苏,仙女往返,珠光宝色,耀人眼目。慧锷心中大喜,合十顶礼,马上扬帆启航。可是船出岙口,天上的奇景突然消失,乌云遮住了太阳,海风抛起了巨浪,天色转眼就变了。慧锷发了急,想想在这里已经耽搁了好几天,老是这样,什么时候才能把观音请回日本啊?心一狠,船继续往前驶。
这时,风更猛了,浪更大了。没驶出多远,帆船突然停在海面上,好像生了根一样,再也前进不得。这时海上漂起来一朵朵铁莲,转眼之间,整个普陀山海面全是铁莲花,把帆船团团围在中间。慧锷大惊,静下心来细细一想,莫非观音大士不愿去日本么?他回到船舱里,跪在观音佛像面前祈告说:“如若日本众生无缘见佛,我一定跟从观音菩萨所指方向,另建寺院,供奉我佛。”
刚说完,忽然听到“轰隆”—声云散了,天晴了,太阳高高挂在天空。这时,有个渔民从山上走下来,对慧锷说:“这儿天的事情,我都亲眼看到了,你走不成呵!还是请法师到我家里住几天再说吧。”
慧锷手捧观音佛像,跟着渔民爬上普陀山。放眼看去,金光闪闪的沙滩上,海潮时退时涨;绿绿的山峰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茫茫大海;昼观日出,夜听潮声,与五台山相比,真是另有一派风光。心想,就在这里造座寺院,让观音菩萨定居在普陀山吧!周围渔民听说要把观音菩萨供奉在普陀山上,都高兴极了,有的砍树,有的扛石头,没多久,就在潮音洞旁边,造起了一座小庵堂。
这就是今天普陀山上的“不肯去观音院”意思是纪念这尊菩萨像不愿意去日本。
从此之后普陀山即开始成为观音菩萨的道场,且观世音菩萨也常常在这里示现,最后奠定了它作为中国观世音菩萨道场的地位。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
新译《华严经》说:“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也云:“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于此南赡部州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根据日本僧人圆仁大师《入唐求法巡礼记》记载,文殊菩萨常常在此山中示现。
此书是历代历史学家所重视的重要史料书籍,拥有和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同等地位。
《入唐求法巡礼记》云:昔者,大花严寺设大斋,凡俗男女、乞丐、寒穷者,尽来受供。施主僧嫌云:“远涉山,到此设供。意者只为供养山中众僧,然此尘俗乞索儿等尽来受食,非我本意。若供养此等乞丐,只令本处设斋,何用远来到此山!”僧劝令皆与饭食。于乞丐中有一孕女怀妊,在座备受自分饭食讫,更索胎中孩子之分。施主骂之不与。其孕女再三云:“我胎中儿虽未产生,而亦是人数,何不与饭食?”施主曰:“你愚痴也。肚里儿虽是一数,而不出来,索得饭食时,与谁吃乎?”女人对曰:“我肚里儿不得饭,即我亦不合得吃。”便起,出食堂。纔出堂门,变作文殊师利,放光照曜,满堂赫奕,皓玉之貌,骑金毛师子,万菩萨围遶腾空而去。一会之众,数千之人,一时走出,忙然不觉倒地,举声忏谢,而不见矣。大会之众悲泣雨泪。一时称唱大圣文殊师利,迄于声竭喉涸,终不蒙回顾,髣饭不味,各自发愿,从今已后,送供设斋,不论僧俗、男女、大小、尊卑、贫富,皆须,平等供养。山中风法,因斯置平等之式。自余灵化,频现多瑞,天下共知。今见斋会,于食堂内,丈夫一列,女人一列,或抱孩儿,儿亦得分,童子一列,沙弥一列,大僧一列,尼众一列,皆在床上受供养。施主平等行食,有人分外多索,亦不怪之,随多小皆与之也。
文殊菩萨常在此处示现,不胜枚举。
峨眉山
四川峨眉县西南约七公里处。为普贤菩萨显灵说法之道场。又作峨嵋山、蛾眉山。佛教称为光明山,山脉由岷山伸展而出,岗峦叠起,气势如虹,蜿蜒一百八十余公里,周圆五六百公里。全山突起三主峰,称为大峨、中峨、小峨,一脉相连,主峰万佛顶海拔三〇九九公尺。与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等,共称我国四大灵山。自山麓至山顶五十余公里有七十余寺院、四十余山洞、百余石龛。其中圣寿万年寺为普贤菩萨示现之中心道场;其起源乃因晋时蒲翁见普贤菩萨显现,遂于此山建白水普贤寺,后历经各朝代重修。明万历年间,改称万年寺。寺中铜铁佛像,造型优美,铸造精良,为珍贵之佛教文物。此外另有伏虎寺、报国寺、清音阁、黑龙江栈道、仙峰寺、金顶、光相寺等,皆极着称。
‘陆’ 大唐的名将李靖,是如何一步步穿越到殷商当上的托塔天王
大唐的名将李靖“穿越”到殷商当上托塔天王,他的“穿越”经过了两步,分别是民间故事渲染和作者的捧场。
三、综上所述
唐朝名将李靖“穿越”成为殷商偷塔天王,其中步骤有两个,一个是民间故事的渲染,让李靖的形象逐渐神化,另一个是作者们对李靖十分捧场。
‘柒’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里的托塔天王是谁演的
李靖 张兆辉 托塔天王。
‘捌’ 李靖原是唐朝人,为何现在变成了托塔天王呢
因为李靖在他的戎马生涯中战无不胜,美名天下扬,恍如神助,获得了陪葬昭陵的高级待遇,甚至成为了国家级祭祀对象,加上后来文学作品中对他的层层美化,他就完成了从人到神的蜕变。从宋元时代开始,李靖就开始越来越神了。特别在宋朝,被民间和官方承认和尊崇,越是国力衰微,军事败退的时候,大家越是想念那些骁勇善战的良将。他不仅骁勇善战,还忠君爱国,这就更加得到了诸君青睐。
其实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历史中非常常见,由于很多传说和故事都是口口相传,抄本也免不了受到岁月的磨蚀或是人为的破坏,故事中的主人公人名与其身份经常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传着传着就变了,有时甚至能把死的说成活的,凡人说成神仙。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更加为这些人物添加了神秘色彩,从而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玖’ 享受高官厚禄的李靖,为啥是个没有真本领的权贵
话说孙悟空嫌弼马温官小,一气之下反下天宫之际,就是这位李天王,出列请兵降此妖怪。于是玉皇大帝便降旨意,着李天王做了降魔大元帅,兴师征讨花果山。
但李靖的故事,也就到此为止了。可历史推转到宋元时代,西游记的最早作者群体便寻思了,这么多天兵天将,总归要有人来做元帅管着他们啊。而说神佛小说的人,往往又是兼说历史的,反正这两个行业都挺火,于是一凑活,得!就让红拂女的老公李靖来做这托塔天王吧,至于那毗沙门,你就专职做多闻天王,不要分心管那么多。至于原本是多闻天王的儿子哪咤,也一并划归李靖门下,做了李天王的儿子。只不过名字不好改,依旧叫哪咤,要说他姓李叫李哪咤,那就是后世吃饱饭闲得没事做的文人干的事了。
‘拾’ 哪咤父亲是唐朝的李靖,为什么封神演义里也有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还来看小编的文章,你在,或者不在,小编都在不停的敲键盘,只为等会欣赏小编文章的您到来!小编会一如既往的给大家分享各类美文,观看辛苦了,谢谢,祝您阅读愉快,天天有个好心情,健康生活每一天,喜欢小编的动动你的小手关注小编吧。
此李靖非彼李靖。
隋末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历史上确有其人,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赫赫战功。军事技术突出,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后人对其评价很高。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李靖名列其中,位于第八名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就有李靖。[80]至清代,李靖的塑像还被请到太庙中,成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与历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
有两个儿子,李德謇、李德奖。
然而,《封神演义》中的李靖,是虚构的,整部《封神演义》都是虚构的。
李靖,出现于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等,家住陈塘关。后修道成仙,晋升仙班。因为左手中常托玲珑宝塔,又被称为“托塔李天王”。为道教的守护神。
身穿铠甲,头戴宝冠,左手托塔,右手宝剑。这是他经典出场形象。
帮助武王伐纣,后被姜子牙封为托塔天王,位列仙班。
这是陈塘关总兵,他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金咤、木咤、哪咤。《西游记》认为长子金咤为灵山前部护法,二子木咤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的大徒弟,三子哪咤在自己的帐下效力。
哪咤就更是神话人物了,家喻户晓的。金刚圈混天绫火尖枪风火轮三头六臂,经典的形象深入人心。
两个李靖不是同一个人,只是名字相同而已,《封神演义》的作者是明代道士许仲琳(一说为陆西星)所着的神魔小说。或许是后世人对唐朝李靖的尊崇,所以以他为原型,虚构到武王伐纣的时候了。
哪咤,从名字看就知道是外语音译而来的。他本是佛教中的神灵,从印度传入我国的。根据《佛所行赞》记载,哪咤是毗沙门天王的儿子(一说为孙子),“今王生太子,设众具亦然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即哪咤)。”《毗沙门天王仪轨》云:“天王第三子哪咤太子,捧塔常随天王。”毗沙门天王,即北方多闻天王,他和东方的持国天王、西方的增长天王,南方的广目天王,并称为“四大天王”,是佛教的重要护法神。
【哪咤】
但是我们在《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看到的都说哪咤是李靖的儿子,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由于李靖与毗沙门天合并所致。李靖原是隋末唐初的着名武将,战功彪炳,在唐朝时封为卫国公。后世逐渐被神化,最晚到元代时已经和毗沙门天合二为一了。元代刊本《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卷下“鬼谷下山”一节云:“独孤角独战四将,五匹马混战,如黑煞真武贤圣斗毗沙门托塔李天王”。
【毗沙门天】
然而,到了明清小说中,这位托塔李天王又和毗沙门天王拆开了。《西游记》写道:“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咤太子,??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毗沙门天王属于四大天王之一,由此段看,显然李靖又和毗沙门天王分家了。分家还不打紧,最关键的是哪咤这个儿子从此却随了李靖。
从时代上看,《封神演义》的时代背景设置在商周之教,从现实角度看,哪咤和李靖都不可能出现在那个时代。但是神灵是脱离历史现实的。尽管一个神灵是在历史上的某个时代被创造出来的,但是在人们的信仰中,他不一定就出生于那个时代,反而可以追溯到更久以前。
【托塔李天王和哪咤】
另外《封神演义》是一部神魔小说,而不是史书,就连历史小说都算不上,所以允许自由创作,不必严格遵守历史事实。所以,它可以把后世才产生的这些神灵,放到商周时候去写。事实上,《封神演义》所出现的大部分神灵在商周时代都是不存在的。
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当年悟空大闹天宫,地狱和天界档案尽被悟空所毁,个神各仙的出生证明不复存在。地狱生死薄没有了,恶人可以肆无忌惮,好人受欺。天界没有了档案,个神一片混乱。李靖,太上老君李耳第五子,娶妻百花公主,这在李氏家谱中有详细记载。至于后来档案年龄偏小,原因是李靖年长百花公主父亲许多,百花公主与李靖成婚,全是其父千里眼百老星君为巴结太上老君。婚后,百花公主嫌弃李靖年老,夫妻不合,太上老君才打招呼,让人给李靖改了档案年龄。后来百花公主游花果山,偶遇学艺归来的孙悟空,百花公主一见钟情,与孙悟空在花果山度过一段难舍难分的恩爱时光,百花公主怀上悟空的孩子,孩子出生,李靖恼羞成怒,一掌打死。
百花公主从此与李靖势不两立,抛下年幼的哪咤,一去不回,天兵天将围剿花果山,悟空被逼大闹天宫,其实也有很多私人恩怨。李靖和哪咤死克孙悟空,太上老君把孙悟空装火炉焚烧,若无深仇大恨,身为人人敬仰的一代仙君,不会做出如此惨无人道的事情。孙悟空能在八卦炉中躲过一劫,是百花公主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孙悟空,百花公主化为琼浆玉露,罩住悟空周身,七七四十九天,虽然悟空安然无恙,百花公主只剩下一缕青烟。花果山至今有百花公主墓,孙悟空为怀念百花公主所建。后来李靖爱上老鼠精,那首古谣【硕鼠】,就是记载李靖怎么对老鼠精放任自流,危害民间的,可以看出,李靖并非男人本色,只是色,百花公主不爱他也是咎由自取。其实李靖改档案不是一次,李靖生于唐,只是为了掩盖这段家丑。
看了这里的回答,都在纠结于年代顺序,认为此李靖非彼李靖。其实商朝陈塘关总兵李靖就是唐朝三原李靖,这里涉及到一个历史人物神话的过程。比如春秋时的老子为什么会穿越到上古成为太上老君。
众所周知,三原李靖,大唐名将,战功卓着,彪炳史册。后世历代加封,并逐步神话。宋代随着佛教汉化的过程,佛教的天王毗沙门逐步与李靖合二为一。
唐人卢弘正《兴唐寺毗沙门天王记》中有明确记载:“毗沙门天王者,佛之臂指也,右扼吴钩,左持宝塔,其旨将以摧群魔,护佛事”。托塔天王的形象顿时活跃纸上。
元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平话后集》卷下“鬼谷下山”,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独孤角独战四将,五匹马混战,如黑杀神真武贤圣斗毗沙门托塔李天王”。就这样,毗沙门天王这一出自印度的神仙,彻底中国化了,毗沙门天王和李靖彻底融合,李靖变成了托塔李天王。
进入明朝之后,在各种话本、小说、演义里,三原李靖就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就是三原李靖。
当然,《封神演义》中陈塘关总兵李靖正是借用了这一形象入书。
话说陈塘关有一总兵官姓李名靖,自幼访道修真,拜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学成五行遁术;因仙道难成,故遣下山辅佐纣王,官居总兵,享受人间之富贵。元配殷氏,生有二子,长曰金咤,次曰木咤。殷夫人后又怀孕在身,以及三年零六个月,尚不生产。
因此,商朝陈塘关李靖就是唐朝三原李靖,唐朝三原李靖就是商朝陈塘关李靖,二者是同一人。
神仙可以长生不老,封神榜里的李靖哪咤是肉身成圣位列仙班的,至于什么时候成仙的封神榜也没写,即使是李靖在唐朝成圣位列仙班也是合理的。封神榜是小说其作者许仲琳是明朝人那时神仙中有托塔天王李靖哪咤三太子,许仲琳把他们写入封神榜不会受李靖是唐朝人的拘束,八仙里的汉钟离还是汉朝人在唐朝才成仙呢,商周时期的李靖在唐朝因为战功卓着功德圆满才成仙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