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甜珍珠怎么做喜欢吃并对印度料理有研究的童鞋请回答!谢谢! 很喜欢的一道印度甜点!求做法!!!
最正宗的印度做法是:
原料:
400克椰奶
400克牛奶
37.5克白糖
64克印度香米(Basmati Rice)
35克葡萄干
5克豆蔻粉
5克玫瑰露
35克美国大杏仁片(熟)
35克开心果碎片(熟)
把香米在牛奶和椰奶中煮熟(约20分钟),加入葡萄干,豆蔻粉和玫瑰露,再煮几分钟,最后装入容器中,上面撒上熟的杏仁片和开心果碎片。糖的多少可根据口味调整。
简化的做法就用牛奶、椰奶、香米、葡萄干和杏仁就好了。
② 印度玛莎拉是什么东西
印度玛莎拉是印度咖喱。也就是各种香料混合起来的调味粉,也可以泛指各种咖喱酱料,印度人都不用“咖喱”这个词,都是用玛莎拉来形容。
玛莎拉以姜黄为主料,另加多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复合调味料,其味辛辣带甜,具有一种特别的香气,主要用于烹调牛羊肉,鸡,鸭,螃蟹,薯仔,汤羹等,是中西餐常用的调味料,在印度,玛莎拉调味粉可以放入可乐奶茶冰淇淋水果等众多食物中。
(2)印度料理里面的博拉格是什么扩展阅读
搭配咖喱的主食,随着地方所盛产农作物的不同而改变。如西印度多配以玉蜀黍、栗等所造成的面包;北方盛产麦子则多食面包;南方或东南方则以米食为主。印度咖喱成功的秘诀在于香料的组合与烹煮次序,而不在于炫丽复杂的烹调技巧。
直到近代,并没有任何专门的咖喱食谱,因为咖喱的本质强调的是个人风格与创造性。没有固定食谱,反而令许多印度料理得以跻身世界级美食之列。正因为没有食谱,令咖哩即使在同一区域内,味道、外观都有着显着的不同。
对于咖喱的普遍印象,很多场合都会把焦点集中在印度咖喱(印度早期并没有所谓的咖喱)。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基于印度咖喱其实就是所有咖喱的延伸,假如会制作印度咖喱,其它种类的咖喱就只是再加工或转换材料而已。在印度提到咖哩,大多指以肉汁或酱汁搭配米饭或面包的一种主食。
③ 咖喱是什么是海产品吗
不是海产品
咖喱的简介
咖喱,印度话叫masala;要认识masala,要先认识辣椒——印度话叫mirch,红的叫lal,绿的叫hari,只有红的用来煮咖喱,但煮出来的不只红色,还有黄有绿、有橙有啡,大中小辣兼而有之,务请各位享受时点红点绿,由最唔辣吃到最辣,才能领教到其中的层次同深度……
咖喱的种类很多,以国家来分,其源地就有印度、斯里兰卡、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以颜色来分,有红、青、黄、白之别,根据配料细节上的不同来区分种类口味的咖喱大约有十多种之多,这些迥异不同的香料的汇集在一起,就能够构成各种咖喱的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浓郁香味。
咖喱是香料的结晶品,据说香料组成咖喱,是源于印度最初肉食以膻味极浓的羊肉为主,单一种香料不能去其膻味,因此就用多种香料粉末组合而成的浓汁来烹调。这就是咖喱的来源。后来香料、咖喱传入了以肉食为主的欧洲各国,为了方便储存和运输,香料便以干货形式输出,粉末香料盛行至今。
最早出产香料的国家包括有印度、印尼、中国等,而当中的佼佼表者就是印度。困境中每每走出一条新血路,为什么印度能在香料中的成就如斯伟大,相信是因为他们终年闷热潮湿的天气所致。天气炎热,除了令人食欲大减之外,也令食物容易变坏及滋生细菌。将食物配入香料,能增加食物色香味之外,也能促进胃液分泌,令人胃口大增,同时更能令食物保存更久,正适合印度的天气。香料组成咖喱,是源于印度最初肉食以膻味极浓的羊肉为主,单一种香料并未能僻去其膻味,故便以多种干香料粉末组合而成的浓汁来烹调,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这便是坦米尔“卡利”(Curry)咖喱的来源。“卡利”的意思是“以不同香辛料制成的酱汁”— 就是现在我们中国人翻译过来的“咖喱”了。
后来香料、咖喱等传入了以肉食为主的欧洲国家,贵族们都视如珍品,甚至有说为了方便输入更多香料所以大量造船,促进了航运的发展,干状的咖喱原料-不同的香料就是在那时期变得更加流行。因为船运需时,免令香料变坏便以干货形式输出,时至今日,香料粉末仍大行其道。随着时代进步,煮咖喱变得越来越方便,以往要晒干磨粉再混配、调味,现在固体的咖喱块甚至加热即可进食的包装咖喱已随处可见,咖喱已是一种方便不已的经济快捷又健康的食品。
咖喱的传播
咖喱的种类很多,有红、青、黄、白之别;食用咖喱的国家很多,包括印度、斯里兰卡、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越南等。却不知道不同国家、不同咖喱到底有何不同。直到集合了被采访厨师的各种介绍,才理清个中端倪。
咖喱首先在南亚和东南亚等地传播,到17世纪,欧洲殖民者来到亚洲时把这些香料带到欧洲,继而传播到世界各处。咖哩在世界各地结合不同饮食文化而演变出各种不同风格和吃法。
咖喱(curry)的专有名词是从“kari”演化而来的,在泰米尔语(Tamil word)是指一种酱,是在南印度的多种菜肴的总合,用蔬菜或肉类做成且经常与米饭一起食用。咖哩这个词已经被广泛的使用,特别是在西半球,几乎任何加有香料的,加有酱料的菜肴或带有南亚和东南亚洲风格的菜肴都叫做咖哩。这个不严密的伞形结构的词,是英国统治主要所留下来的东西。这是一般的误解,认为所有用咖哩粉末或是用各种肉类、蔬菜做成的菜肴都是咖哩。在印度,咖哩这个词事实上是很少用。大部份菜肴包含了豆类(lentils)的菜叫“dahl”,意指这是一种用做备用的香料。肉类或是蔬菜做成的菜肴同样地给予特定的名字,用以区别烹调的方法或是特殊的香料使用。然而北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的菜肴的名字的确叫做咖哩(curry or khadi)——这包含了酸奶酪(yoghurt)、酥油(ghee)、印度酥油。
印度咖喱
印度可说是咖喱的鼻祖,地道的印度咖喱会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黄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调配而成,由于用料重,加上少以椰浆来减轻辣味,所以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度强烈兼浓郁。
搭配咖哩的主食,随着地方所盛产农作物的不同而改变。如西印度多配以玉蜀黍、栗等所造成的面包;北方盛产麦子则多食面包;南方或东南方则以米食为主。印度咖哩成功的秘诀在于香料的组合与烹煮次序,而不在于炫丽复杂的烹调技巧。直到近代,并没有任何专门的咖哩食谱,因为咖哩的本质强调的是个人风格与创造性。没有固定食谱,反而令许多印度料理得以挤身世界级美食之列。正因为没有食谱,令咖哩即使在同一区域内,味道、外观都有着显着的不同。
对于咖哩的普遍印象,很多场合都会把焦点集中在印度咖哩(印度早期并没有所谓的咖哩)。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基于印度咖哩其实就是所有咖哩的延伸,假如会制作印度咖哩,其它种类的咖哩就只是再加工或转换材料而已。在印度提到咖哩,大多指以肉汁或酱汁搭配米饭或面包的一种主食。
在印度,几乎每一个家庭的厨房都有许多香料,但却很少人使用咖哩粉,因为咖哩粉大都是要使用时才特意研磨的。另外有一种使用率极为频繁的调味料“garam masala”,其中“garam”意为辣,“masala”则为香料之意。
泰国咖喱
泰国咖哩分青咖喱、黄咖喱、红咖喱等多个种类。其中青咖哩最辣,不习惯的人进食时容易流眼泪。
泰国咖喱当中加入了椰酱来减低辣味和增强香味,而额外所加入的香茅、鱼露、月桂叶等香料,也令泰国咖喱独具一格。红咖喱是泰国人爱用的咖喱,由于加入了红咖喱酱,颜色带红,味道也较辣。泰式青咖喱大虾,由于用了芫茜和青柠皮等材料,所以咖喱呈青绿色,也是泰国驰名的咖喱,同样鲜美。
马来西亚咖喱
马来亚咖喱一般会加入芭蕉叶、椰丝及椰浆等当地特产,味道偏辣。当地华人、马来西亚人及印度人对咖哩的煮法都各尽不同,印度人的咖喱通常都不放椰浆,配料多是蔬菜、鱼类等,这与印度人平常吃素有莫大的关系。当地华人的咖哩料理叻沙面和咖喱面包,前者是把面放入咖喱汤内,配上黄豆芽、蚶、鸡肉、长豆、羊角豆等,由于马来咖哩面为“laksa”,因此称为“叻沙”。而咖哩面包就是把咖哩鸡装入面包里的简易料理。
新加坡咖喱
新加坡邻近马来西亚,所以其咖喱口味与马来西亚咖喱十分雷同,特别是味道较淡和清香。此外,新加坡咖喱用的椰汁和辣味就更少,味道颇为大众化。
斯里兰卡咖喱
斯里兰卡咖喱与印度咖喱同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斯里兰卡出产的香料质量较佳,做出来的咖喱就似乎更胜一筹。斯里兰卡咖喱肥牛粒煲,运用到的香料很丰富,难怪香浓非常,但辣味就较印度咖喱淡,而吸收了咖喱精华的肥牛粒,每一口都能令你充分体验咖喱的独特香味。
日本咖喱
除了印度及与其邻近的各国外,日本也是酷爱咖喱的国度,看看现在摆在超市货架上出售的各种咖喱粉、块咖喱,绝大多数的外包装上都打着日本风味的印记,差点要让人误以为日本才是咖喱的发祥地。其实,日本与印度虽然同处于亚洲,但日本人吃的咖喱却是到了明治维新时期才由欧洲传入的。似乎无论什么东西,一经传到日本,便转型为更加精致、细腻、温和的事物,与其本土文化巧妙地融为一体。咖喱传到日本后,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日本咖喱一般不太辣,因为加入了浓缩果泥,所以甜味较重。虽然日式咖哩又称欧风咖哩,事实上还是由日本人所发明的。之所以称欧风咖喱,是因为其所用的稠化物为法式料理常用的奶油炒面糊(roux),多用来制作浓汤,而且香料取材也多倾向南印度风格。欧风咖哩虽然较为浓醇,但与印度相似料理比较起来,香料味还是明显不及。咖哩除了可以伴饭吃外,还可以作为拉面和乌龙面等汤面类食物的汤底,这方面和其他地方的咖哩有较大分别。北海道札幌地区有一种汤咖哩。
咖喱到了日本人手中,出现了可以大规模生产的咖喱粉与咖喱块。虽然不再像印度家庭自制的咖喱那样味道千变万化、自在随心,但胜在够方便,节省时间。不必上餐馆,不必费力气学厨艺、买材料,只要稍微加热,淋在米饭上即可食用。咖喱也因此成为了一种普通人可以随时享用的美味。
英国咖喱
英国曾经殖民统治过印度这片土地,当年结束殖民统治撤退之后,也一并把印度的料理烹调习惯一并带回大不列颠的土地上。有人打趣的说:全世界除印度这块次大陆以外,就属大不列颠这块土地的印度料理最为地道了。由此可知印度料理在英国的地位。
台湾咖喱
台湾咖喱承袭早期日本殖民台湾所遗留下来的风味,这是日本人当年前往英国学习科技等技术时,在船上看见印度籍船员,烹调时所见闻到的,从而带回日本,其特征为使用大量的姜黄所以色泽大多为鲜艳黄色,与淡淡的小茴香(cumin)气味,在台湾也有人使用咖喱粉直接添加于白米饭中作为炒饭食用。
④ 印度马萨拉是什么
印度马萨拉是指一种调料。
1、马萨拉全称葛拉姆马萨拉(印地语:गरममसाला,直译为“香辛混合料”)或姆马萨拉,俗称印度咖哩粉,由多种调味料磨成粉末混合而成,常见于印度北部和南亚烹饪中,可以是单独或配以其他调味料使用。葛拉姆马萨拉是辛辣的调味料,但不像辣椒那么强烈。
2、葛拉姆马萨拉的配方按地域或厨师而各有差异,而且不会说某一个配方才算是正统,比较常见的材料有白胡椒、黑胡椒、丁香、柴桂、肉豆蔻、黑孜然、孜然、肉桂、草果、小豆蔻、花椒、芫荽籽等等。
⑤ 印度人的胃是“铁打”的吗
首先从生理结构上来说,印度人的胃其实和我们的胃都一样,题主之所以这么问,大概是对印度人们看上去似乎并不那么 健康 和卫生的饮食生活习惯感到惊讶和疑惑。
一说到印度人吃东西,首先浮现的情景就是他们手抓食物的情景。印度人进餐一般就是一只盆子,一杯冷水把米饭或者饼放在盆内,菜和汤浇在上面,进食时不用刀叉或勺子,直接用手把菜饭混合在一起送进嘴里。
再者,印度人似乎并不害怕高糖分,高热量,印度的甜食可以说是名副其实,每一道甜食都甜得要命,而且多数印度人都非常喜欢吃甜食,吃完饭也不管胃消化的怎么样,很快就上床睡觉了,所以印度人大多都发胖得厉害。
还有一点,就是不得不提到的印度恒河,恒河是印度的圣河,是印度人心目中的母亲河。但是由于环境的污染,河水变得脏臭不堪,而且印度人会选择在恒河边火葬和水葬,恒河上也经常会看见浮尸。尽管如此,到恒河洗浴,饮用恒河圣水,以及死后葬于恒河,仍然是印度教徒们的三大夙愿。居民还把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废水排入恒河当中,他们相信恒河有自净能力。
其实印度人的胃在适应着这些生活的同时,不得不说明一点的就是这样的生活习惯存在许多 健康 的盲区,不然也不会出现居民饮用恒河水而经常引发霍乱,肝炎,伤寒等疾病的事情。
我们去外地出差、 旅游 ,肠胃敏感的人就很容易遭遇“水土不服”,上吐下泻什么的,其实是因为去到外地,喝的水水质和吃的东西不一样了,肠胃里原本平衡的菌群生态被打乱,所以拉肚子。这么想来,印度人的肠胃之所以能扛得住我们并不十分认同的饮食习惯,大概也是肠胃里那群“看不见”的卫士在起作用。由于地理, 历史 ,人文条件各地千差万别,造就了印度人独特的饮食习惯,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生土长的印度人大概真的有一个比较厉害的胃吧。
提到印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就餐全是直接用手抓,方便后还是用手撩水洗,做饭时仍然用手。可以说,印度人将手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但这样的生活方式真的能保证卫生吗?
如果有幸去印度,这个国家的小吃还是品种多样,非常丰富的。但卖小吃的摊点卫生状况看起来就非常差,根本难以引起什么食欲。如果你感觉非常饥饿,或者你对卫生条件不怎么在乎,你的胃口又特别深的话,在路边摊点上购买了这些东西吃,对不起,你就等着拉肚子吧。
同样的条件,同样的食品,印度人吃了则没有任何反应。印度多数地区还很贫穷,冰箱之类的保鲜器具普及率还非常低,而这里一年四季天气都非常炎热,这对食品的保鲜预防变质就是相当严峻的考验。但印度人就不信这个邪,什么食品保鲜呀,摊点上卖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快餐形式,就是一块做好后慢慢卖,卖不了一般也不倒掉,第二天接着卖。这在别的国家的人看来,真是难以想象,但印度当地人吃这些东西确实很少有人拉肚子。
当然,印度人在制作食品时,为了预防腐败变质也会采取一些措施,那就是添加大量的香料和有刺激味的佐料,比如他们做菜时一般都要放上洋葱,而洋葱确实具有一定的杀菌功能。不过,这些防腐措施毕竟效果有限,印度人怎么吃都没事,外人就不要轻易尝试吃这些东西了。
还有一点能证实印度人胃功能强大的是,印度人认为恒河的水是圣水,他们都争相饮用。但恒河的水质这些年变得越来越差,生活垃圾、动物粪便随意倾倒,甚至动物和人的尸体都扔到里面,导致水体浑到不能再浑。但是,印度人不经过处理,仍然在乐此不疲地去喝,而且喝后居然什么事没有!
难不成印度人的胃真的是“铁”做的吗?这当然是不可能了。但不可否认,印度人的胃确实是比其他国家民众的胃功能更强,尤其是抵抗病菌侵袭能力真的无人能及。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生活习惯和环境能改变人,也就是说,印度人在长期的艰苦条件下,已经非常适应这种不讲卫生的生活了。
不过,无论印度人的胃有多强大,但吃这些不卫生甚至可能腐败变质的东西毕竟对身体没什么好处。所以,印度虽然实行全民免费就医制度,但人均寿命在世界上排名都很低,仅为68岁多一点,比我国少了7、8岁,从这一点上不就很说明问题吗?
印度人的胃是铁打的吗?令中国人难以理解的印度 美食 !
美食 ,是很多人都喜欢的,特别是中国的 美食 ,更是受欢迎。中国的 美食 即使在国际上也是很有名的食物,每年都有不少外国人来中国品尝 美食 ,但是除了,中国的 美食 ,其他国家的 美食 也是各有各的特色的,都是很好的,但是也有一些国家的饮食就比较受争议了。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印度人的饮食。印度人的胃是铁打的吗?令中国人难以理解的印度 美食 !
印度人的饮食比较出名的就是咖喱了,这是印度的一种主流的菜肴。这样的饮食都是比较辛辣的,看起来也是黄色的糊糊状,吃起来的口感也总是怪怪的,闻起来的味道也是很浓郁的辛辣味道,很呛鼻子,所以,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很少有人能够接受的了这种味道,喜欢吃的人就比较少了。不过印度的饮食都是这种带着辛辣的味道,对于普通人,比较难以接受这种味道。
还有就是在网上还有关于印度的料理的话,就是“印度人民多奇志,万物皆可为糊糊”,这样的话里可以看出,印度人民的饮食不管原来是啥样的,到了印度人民的手上都可以变成糊糊,这就是印度料理的终极形态。有很多的我们国家的 美食 到了印度人手里就会变得面目全非,根本看不出来原来的样子,都是变成了糊糊的样子。
比方说是四川炒饭吧,炒饭这在我们这里就是一道很简单的食物,但是到了印度人的手里做完之后,那就是不叫炒饭了,看到那些食物简直能让你怀疑人生。还有的就是煎饼了,这也是我们平常吃的食物,在印度人手里就是饼皮包糊糊了,有时还得蘸着糊糊吃,真是万事万物皆可为糊糊,这话说的真是一点都不冤。
除了这些之外印度人的饮食中用的香料也是不少,做出来的成品的颜色要不就是单调的黄色系,要不就是五彩缤纷,总之就是看上去各种的可疑。不过印度人的饮食虽然简单,但是工序也是比较麻烦的。不过印度人饮食在卫生上榜也是有点堪忧的,特别是在街上的那些小吃,有很多人在吃过印度的食物后,都会拉很长时间的肚子,这也是让人很无奈的一种。
是不是铁打的?不知道,但是他们的胃消化功能是很强大的。
欢迎来印度。
前提是备好治拉肚子,消炎的药,另外必须带好蚊帐。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随时随地随处都有苍蝇和它的小宝宝。
喔,还有一拖箱的卫生纸,不是说印度没卖的,是印度的卫生间普遍没卫生纸。
一般酒店里的卫生间是配一根水管,部分酒店有卫生纸
如果可能还得备把遮阳伞,这里随随便便就到摄氏40度以上。
最高记录46度,觉得在外面呆两小时都有可能因头脑过热变痴呆。
外出饮用水请自备,外面饮料类的不要轻易尝试。
因为文字的缘故,在印度只喝可乐,其它真不敢。
外出请自备餐食,街头油炸类食品虽然经过高温处理但不保证不致癌。
吃了一个,差点拉到回不了国。(那个在网上说这好吃的?)
女生最好360度全身覆盖,防止因皮肤外露引发的国际案件。
印度是全球强奸案件的高发区。
开车的请自备后视镜,印度车普遍没有后视镜。
基本上跑的车都没后视镜,很不习惯。
晚上十点后请避免上街,神牛、老鼠、流浪狗可不认识外国人。
这里是老鼠的天堂,真的到处都是。
随身物品请收好,猴子已经超小偷。
除了偷吃偷包,有时连报纸都不放过。
印度香料气味大,不要轻易用在身上。
饭菜里也加很多,味道怪怪的。
始终保持微笑,因为印度人对外国人随时会宰客。
注意这个托托车,宰客最狠。
看了以上这些,相信你能理解印度人的“胃”了,不单单身体的“胃”是铁打的。很多时候“胃口”也是铁打的。
那一天这些所谓“百毒不侵”“胃口强大”的敢犯我天威!
虽远必诛!
每次看到印度游记里提到当地饮食,说起自己在印度时肠胃蠕动活跃的经历,总让我怀疑:印度人的肠道应该是有什么过人之处的。
大部分印度料理看上去都很好消化,品相也是相对整齐且统一,参考江湖上流传一句话:
“印度人民多奇志,万物皆可变糊糊。”
2017年破纪录的米豆粥/MIG
但不乏很多见过世面、经验丰富的中国胃,到了印度也要“先拉为敬”。
1. 大部分印度料理的终极形态
说起印度料理中总能找到糊状的东西,咖喱角觉得不公平,虽然里面的馅料其实也是扎实一点、有颗粒感的——糊糊。
不是,不过是从小在恶劣的环境下长大。什么都吃过,怎么会有人的胃是铁打的呢!
相信朋友们,在网络上看过一句话。“来!干了这碗恒河水,来世再做印度人!”这句话调侃的是印度的恒河。那么这条恒河究竟有脏?
在印度的恒河流域,就有许多人直接舀起水喝。恒河是印度人们的母亲河,但现在的恒河脏到什么程度了你应该无法想象。
恒河流域的地形平坦,沿岸有很多的大城市。这里的人口密集,全国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恒河边上。
印度恒河每年都有众多的朝圣者虔诚而来。也有大量的印度教徒将亲友的尸体焚烧后推进恒河里,以期涤荡此生罪孽,换取来生的幸福安康。
在印度教徒的眼里,恒河是净化女神恒迦的化身,而恒河里的水就是地球上最为圣洁的水,只要经过它的洗浴,人的灵魂就能重生,身染重病的人也可以重获 健康 生命。
工业废水都往恒河中排放,造成了水质很差。甚至污染了地下水源,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恒河的水质而犯病。
这里每天有无数具尸体在焚烧,焚烧后的尸体推入河中,已经严重影响到恒河水质。
加上恒河沿途垃圾污染和城市污水污染,恒河已经变得很脏了。
每次看到印度游记里提到当地 美食 ,总让我怀疑:印度人的肠道应该是有什么过人之处
大部分印度料理看上去都很好消化,品相也是相对整齐且统一,参考江湖上流传的一句话“印度人民多奇志,万物皆可变糊糊”但不乏很多见过世面、经验丰富的中国胃,到了印度也要“先拉为敬”。
1,大部分印度料理的终极形态
说起印度料理中总能找到糊状的东西,咖喱角觉得不公平,虽然里面的馅料其实也是扎实一点,有颗粒感—糊糊。
煎饼,可以变成饼皮包糊糊,这都在情理之中,毕竟我们吃煎饼也要把鸡蛋和佐料抹匀,但有时候乍一看好像是个正经煎饼,最后却是满怀虔诚的请您蘸糊糊享用。另外,印度人民对于色彩的运用是出神入化的。
2,可疑的颜色和香料
印度的饮食里,香料确实占据重要的地位:芫荽、孜然、芥菜籽、胡卢巴、罗望子、肉桂、丁香、小豆蔻和青红辣椒—这才是基本的。
而实际情况是,长期炎热的天气里,如果没有冰箱,是很难保持食物的新鲜、防止腐败变质的。
3,别怪咖喱,印度没有咖喱
我们常常用咖喱来概括印度饮食,将它作为印度菜的代名词。而咖喱只是印度食物的一种形式。
体质不好的就不要去了
⑥ 为什么说印度汤圆 Gulab Jamun真的是黑暗料理
印度汤圆 Gulab Jamun:是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和阿拉伯常用的一个甜品。是喜庆和节日常吃的东西。之所以叫做玫瑰果,是因为以前都是用玫瑰水做的,现在就多数用藏红花(Saffron做的了)。
口感更是无敌,进嘴一样的齁嗓子,同时又像是掺了油的薄荷生姜味儿驱蚊液,又硬又松软,这里要说一下,这个“松软”不是咱们平时吃的汤圆那种绵糯的松软,而是松散的粉末渣,面团子放干了再用糖浆泡透的那种松软。
可以想象的是,这已经不是可用黑暗料理来形容的食物了。
⑦ 为什么说印度人的胃是铁打的
每当在印度的旅行记录中看到当地饮食时,谈到在印度路途的肠胃蠕动的经历时(吃印度美食),总是怀疑印度人的肠子是非同寻常的(就像是铁打的胃)。大多数印度美食似乎都被很好地消化了,并且外观相对整洁而均匀。用江湖上的话来说,“印度人民饭菜的独特,在于一切都可以做成糊糊的样子。”
还有就是印度人直接饮用河水,水中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却没有任何事情,但这也是因为印度人天生就喜欢吃葱,无论做什么菜都要放入葱花一类比如大葱、洋葱、毛葱!而且且印度的村内食品一般都非常的辣,也有很强的杀菌效果,所以印度人每天都食用大量的细菌也毫无影响,有杀菌的效果,这也是印度人,直接喝河水却没有事情的真正原因,也是被大多数外国人认为他们的胃是铁打的。
⑧ 咖喱里面放什么食材
薯仔、牛肉、胡萝卜、洋葱、白菜等。咖喱饭中的牛肉,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且还可以促进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和合成,从而有助于紧张训练后身体恢复。
咖喱里面放薯仔、牛肉、胡萝卜、洋葱、白菜等。咖喱饭中的牛肉,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且还可以促进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和合成,从而有助于紧张训练后身体恢复。
印度咖喱地道的印度咖喱会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黄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调配而成,由于用料重,加上少以椰浆来减轻辣味,所以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度强烈兼浓郁。
搭配咖哩的主食,随着地方所盛产农作物的不同而改变。如西印度多配以玉蜀黍、栗等所造成的面包;北方盛产麦子则多食面包;南方或东南方则以米食为主。印度咖哩成功的秘诀在于香料的组合与烹煮次序,而不在于炫丽复杂的烹调技巧。直到近代,并没有任何专门的咖哩食谱,因为咖哩的本质强调的是个人风格与创造性。
没有固定食谱,反而令许多印度料理得以跻身世界级美食之列。正因为没有食谱,令咖哩即使在同一区域内,味道、外观都有着显着的不同。
对于咖哩的普遍印象,很多场合都会把焦点集中在印度咖哩(印度早期并没有所谓的咖哩)。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基于所有咖喱都是印度咖喱的延伸,假如会制作印度咖哩,其它种类的咖哩就只是再加工或转换材料而已。在印度提到咖哩,大多指以肉汁或酱汁搭配米饭或面包的一种主食。
⑨ 印度料理的五大“咖哩”基底
最近真是有点迷恋咖喱,特别是楼下不远处的一家尼泊尔风味的咖喱。尼泊尔风味的咖喱比印度风味味道更加柔和,连挑剔的小孩子也很喜欢。但是真的不便宜呢,所以决定研究一下咖喱体系的菜到底是怎么制作。 网罗汇聚一下各种资料,遂后一一实验一下:
此文转自:https://nommagazine.com/%E5%8D%B0%E5%BA%A6%E6%96%99%E7%90%86%E7%9A%84%E4%BA%94%E5%A4%A7%E3%80%8C%E5%92%96%E5%93%A9%E3%80%8D%E5%9F%BA%E5%BA%95/
Does Indian Cuisine Have Mother Sauces?
印度料理博大精深,东南西北有着上百种菜系,绝对不只有“咖哩”与烤饼而已。更别提咖哩这个字其实是英国人殖民印度时创造的,用来统称“混合香料、蔬菜及肉类一起制成的料理”。
面对如此庞杂的料理体系,是否能够编列出类似“母酱”的基本架构呢?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各大媒体专栏作家 Pooja Makhijani 接获 FOOD52 的提问时不禁迟疑了。她想,母酱是法国料理的根基,包含贝夏梅酱 (béchamel)、褐酱 (espagnole)、白酱 (velouté)、红酱 (sauce tomate)、荷兰酱 (hollandaise) 五种。若将来自西方的架构硬是拿来套用在印度菜上,无疑过于简化了,况且印度料理压根就没有酱料的概念。“虽然每一口印度料理都跟世界上任何一种‘备受推崇’的料理一样充满技巧、精致、复杂,但它处理食物的逻辑就是不一样。”印度料理书籍作家兼 Food Network 节目主持人 Aarti Sequeira 接受 Makhijani 询问时表示。
话虽如此,Makhijani 倒是不排斥动动脑。她心想如果撇除“酱汁”的概念,印度料理是否有不可或缺的、每个厨师都该知道的基本“咖哩酱”或是“加上香料与香草煮成的肉汁”?“我认为咖哩是有几大类,而且所有人都在这些基础下延伸发挥,我想这和‘母酱’是同样的概念。”Sequeira 说。
于是,Makhijani 向她的家人、朋友与许多印度料理专家请教,除了 Sequeira;还有印度食谱书《Vibrant India: Fresh Vegetarian Recipes from Bangalore to Brooklyn》作者,同时也是小量生产印度调味料的品牌 Brooklyn Delhi 创办人 Chitra Agrawal;以及另一本印度料理书《Indian for Everyone: The Home Cook’s Guide to Traditional Favorites》作者 Anupy Singla;统整归纳出五大印度咖哩基底。
有如开头所说,“咖哩”一词只是统称;Makhijani 表示这五种料理基础中,提到“咖哩”两字,她指的都是“以肉汁为基底的蔬菜或肉类料理”,当然印度菜中也有“乾咖哩”,不过本篇介绍将以浓稠的液态料理为主。
番茄“咖哩”
由洋葱、姜、大蒜、红辣椒与番茄组成,风味温和而丰富,也不会过于复杂。香料部份可以选用印度综合香料 (garam masala)、香菜籽、小茴香与姜黄,以及香气芬芳的小豆蔻、肉桂、月桂叶与丁香等。用量只要稍微变化,就能做出数百种不同的咖哩。“身为印度人,我明白我应该要说,印度香料烤鸡咖哩 (chicken tikka masala) 不是正宗的印度菜,但它的根源是真正道地的印度料理奶油鸡咖哩。”Sequeira 说。Singla 会用这种以番茄为底的“咖哩”,做成豌豆与印度起司咖哩 muttar paneer,或鹰嘴豆咖哩 chana masala 等各种料理。
焦化洋葱“咖哩”
Rogan josh 是北印度喀什米尔的着名菜肴,是用焦化洋葱或红葱、印度优格、辣椒、姜和颗粒完整的香料,包含丁香、月桂叶、小豆蔻与肉桂等做成的酱汁,将香煎过的整块羊肉慢炖而成。这般风味组成也常见于我的家乡信德省,我奶奶会用这种浓郁辛香的酱汁来炖棒棒腿。
香草“咖哩”
通常以芫荽与薄荷为底,或二择一,色泽鲜绿,有着香草与土地的气息。另外再加入洋葱、大蒜、姜与各种香料。(看到这里,是否发现某种规律呢?)Sequeira 认为这与阿根廷青酱 (chimichurri)、青酱 (pesto) 与普罗旺斯青酱 (pistou)”可说是非常类似。北印度菜薄荷烤鸡(hariyali murgh masala) 是莫卧儿地区的版本;另外还有 papletcha hirwa kalwan,或来自西岸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鲳鱼绿咖哩。
椰奶“咖哩”
这种做法在印度南方非常普遍,结合洋葱、大蒜、姜、黑芥菜籽、红或绿辣椒、咖哩叶,搭配椰奶创造出甜甜的、充满香气的菜肴。比起泰国椰奶咖哩,印度的椰奶咖哩汤汁较少,风味也比较温和。椰奶鸡肉咖哩 (Mangalorean kori gassi) 与鱼肉椰奶料理 (Keralan meen moily) 分别延伸为两个地区的地方菜。
优格或鲜奶油咖哩
北印度的 korma“咖哩”,指的是用优格或鲜奶油、洋葱、大蒜、姜与各种整粒香料,来炖煮肉或蔬菜,风味馥郁、温和、滑顺、充满坚果香。Korma 是在皇宫御厨里诞生的料理,于印度蒙兀儿帝国(约 16 到 19 世纪)时期供应给贵族,鸡肉 korma 与九种蔬菜 (navratan) korma 就是常见的两种料理。Agrawal 有一道小黄瓜咖哩 (majjige huli),来自印度南方卡纳塔克邦,这道菜的“香草味鲜明、清爽、滋味丰富,与辛辣菜肴搭配起来相得益彰,”,就是南印度优格类咖哩的特殊变化版。
世界上所有饮食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没办法使用同一个系统归纳,这也是料理迷人之处。不过,面对遥远国度的菜肴我们总像是雾里看花,有了这样的分类基础,就好像有“师父领进门”,接下来更深入的认识就要靠自己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吃万顿饭了!
⑩ 网红印度脆球饼怎么做,才能空心酥脆,配方比例是什么
网红印度脆饼。中筋面粉500克,鸡蛋一个,小苏打3克,食用油40克,盐5克,清水260克。泡打粉8克。
我们在印度电影中摔跤的爸爸里应该都看到过吧。两个小女孩特别爱吃这种的饼。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怎么做才能使他的空心比较酥脆,印度街头有很多料理小吃,印度简直就是料理王国。在印度这种网红脆球饼随处可见,只要有一个小吃摊儿就会有他的出现。在印度网红脆球的名字叫做pani puri,它是什么意思呢?pani是水的意思puri的意思是馅儿,所以这个名字指的是他那种用油炸出来的小脆球。我们在电影或者现实中见过的话都会知道他那种小脆球里边会有很多馅料。每个商贩或者每个商家他的口味,质量都不一样。有的会放一些洋葱香菜和一些薯仔泥,有的会放一些玛莎拉,辣椒和一些其他的东西。有的会放一些薯仔咖喱什么的。
印度脆球顶外面空心酥脆,最主要推测应该是由面粉经过油炸来制作而成。外面那种脆脆的皮像是油炸油条一样的脆皮,所以要想制作应该就是主要用面粉和油。尽量加一些小苏打或者是碱面儿。是它的口感更加丰富,外壳更加酥脆。当然这种还是不是特别建议吃外面的,毕竟有的会有一些不干净不卫生的现象,如果是自己在家里做,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印度街头的美食,一些小吃摊或者小摊贩卖的。吃了不少人会有肚子疼闹肚子的情况。所以如果想吃的安全,吃的健康,吃的安心,还是自己在家里尝试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