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认为我们穷的印度人的“土豪农村”有多豪
就像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很多印度人眼里,中国依然是一个比较穷的国家,我们的人民生活得也不太如意。
所以,为什么印度人会产生这样一种奇怪的想法呢?
或许当你看完他们国内的这一个“土豪农村”, 你就能从中得到答案。
㈡ 作为金砖四国的印度为什么贫民窟那么多
1.城市住房紧张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18年印度人口已达13.53亿。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过多的剩余劳动力。
印度人口增长趋势 | 世界银行城市的发展需要有一定技术的廉价劳动力,这吸引着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来城市寻求就业机会。而一些农村人口也会因为其他原因搬至城市,比如教育问题。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居住在达拉维贫民窟的一个穆斯林家庭,他们原先在农村有大房子,但因为宗教原因举家来到城市。
印度识字率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一向歧视女性,所以女孩接受教育的机会有限。尤其在农村地区,女孩普遍没有上学的传统。2011年7月,印度政府在《儿童免费义务教育权利法》中提出新目标,要对儿童实行10年免费的义务教育。所以开明的农村家长,会为了孩子的前途会选择居住在城市的贫民窟。印度国土面积298平方万公里,是世界上住房最紧张的国家之一。而大量人口向城市的涌入,造成了城市的住房紧张。根据印度全国抽样调查组织的数据显示,城市居住贫困人群中有70%~80%为低收入家庭。在印度城市中近千万户家庭居住在贫民窟内,约占城市人口总数14%,而这也仅仅是城市贫困人口总量的一半,另一半则处于无家可归状态,露宿街头。2.贫富差距虽然印度贫民数量之多举世瞩目,但每年的富豪排行榜上却不乏印度人。在2019年亚洲地区的福布斯富豪排名上,马化腾以370亿美元的身家屈居第二,马云排名第三,而力压二马的亚洲新一任首富正是来自印度信诚工业的穆克什安巴尼,其身家高达482亿美元。
亚洲地区福布斯富豪榜前三名 | 搜狐网在印度的富人区,每家门口都停着豪车,院内保姆、秘书、司机等一应俱全。根据Numbeo网站查询得知,孟买内城当前售价476199卢比每平米,折合人民币接近5万每平米,已经超过杭州的平均房价了。孟买也因高房价连年连年入选全球房价最贵的前20个城市,和中国城市比,仅次于香港、北京和上海的房价。
孟买房产均价 | Numbeo虽然很多农村移民拥有较好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水平,但也无法负担正规住房的费用,所以贫富差距让中等收入以下的群体只能选择贫民窟。
印度种姓制度 | 网络印度的贫富差距不仅源于历史遗留的种姓制度(印度以种族为基础的社会等级制度),还有现实背景里的土地问题和教育问题。由于印度不像中国拥有彻底的土地革命,所以无地和少地的人口大量存在,占据农村人口的四分之三。缺乏土地,农民就没有生活的保障,这也是印度农民贫困的根源。在教育方面,印度基础教育薄弱、高等教育发达,使富人拥有良好的教育、穷人却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这也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3.政府城市规划的失误在过去的七十多年里, 印度政府对贫民窟的干预方式逐渐由以前严格的政府控制和拆迁转变为容忍、分级治理和市场化计划方案,促进了贫民窟的增长,包括允许出现新的贫民窟定居点,使非法定居点合法化,为贫民窟居民提供服务和资助等。正是这些非正式的福利提供和贫民窟居民的投票等活动的存在稳定了贫民窟,并促进了贫民窟非法产权的持续存在。而在当前贫民窟再开发项目上,其目地是增加地方收入并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忽视了贫民窟的功能,因此贫民窟重建进程是极其缓慢的,贫民窟的扩散和发展快于贫民窟的治理和改造,城市贫民窟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贫民窟的小孩4.缺乏户籍管理制度印度独立后政府的“工业化计划”使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陡然上升。这是符合发展中国家的一般规律的,但由于印度没有户籍管理,理论上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迁徙到国家的任何地方,这客观上为城市的无序扩张创造了条件。
㈢ 印度总共有多少个农村
印度总共有有27个邦(省)、6个联邦属地及1个国家首都辖区,但是只有一个农村。
㈣ 印度最大的城市是哪个
伊甸园花圃,新威廉堡,马坦公园,乔林基街,维多利亚纪念馆,这些风景名胜都来自于同一个城市,加尔各答,一个充满智慧的城市。
加尔各答 (孟加拉语:কলকাতা,英语:Kolkata / 旧名:Calcutta)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于印度东部恒河三角洲地区, 胡格利河(恒河一条支流)的东岸。属印度第三大城市(仅次于孟买和新德里)。
加尔各答还是一个拥有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城市,以其从印度独立运动到左翼和工会运动的革命历史着称,以印度共产党(马)为主的左翼阵线通过民主选举,已经在加尔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30年。
在殖民地时期,从1772年直到1911年的140年间,加尔各答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在这期间,该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迄今仍然保存有大量当时遗留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但在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该市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停滞。不过,自从2000年起,经济复苏取代了病态的衰落,该市开始重新迸发出增长的活力。加尔各答还是一个拥有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城市,以其从印度独立运动到左翼和工会运动的革命历史着称,以印度共产党 (马)为主的左翼阵线通过民主选举,已经在加尔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30年。
名称由来
1.来源于一个村庄的名字卡利卡塔(Kalikata),那一带在英国人来到之前原有3个村庄:卡利卡塔、苏多努蒂和革宾达普尔,卡利卡塔的意思是迦梨女神的土地,村外有一座供奉印度教迦梨女神的庙宇.
2.城市的名称渊源于kali(孟加拉语,意为运河)和kata(孟加拉语,意为石灰),因为其最初的居民点是位于一条运河边上,并且以燃烧贝壳,加工贝石灰着称.
发展历史
在加尔各答附近发现的一个考古遗址,证明了在2000年前这里已经有人居住。莫卧儿王朝阿克巴大帝的租册和孟加拉语诗人比普拉达斯的作品《摩纳娑颂》中都提到加利各答的名字。
该市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开始于1690年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到达,公司的代理人约伯·查诺克在这里建立贸易站。查诺克在此以前在胡格利河口与莫卧儿帝国官员发生争持而不得不离去,随后他企图立足于胡格利河下游其他地方,但未成功。莫卧儿王朝的官员因不希望失去他们从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中获得的利益,所以允许查诺克回到原处去,查诺克便选择加尔各答作为他活动的中心。
这一地点是经过仔细选择的,西有胡格利河,北有河湾,东面4千米处有盐湖,因而受到保护。敌对的法国、荷兰和其他殖民国家的根据地处于胡格利河西岸,因此从海上进入加尔各答的通道不受威胁,而在胡格利港则不然。而且,胡格利河流经加尔各答处河面宽阔,河水也深,唯一的缺点是这一地区有洼地和沼泽,有害健康。此外,英国人来到之前,从上游被淤塞的萨德冈港迁来的印度商人已选定在当地的三个村子定居。查诺克选择加尔各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这里出现了这批商人。
到1696年,因附近的布德万发生叛乱,莫卧儿王朝的行省当局对着块日益发展的殖民地变得友好起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官员要求允许其贸易站或工厂筑堡防守,他们得到可以实行自卫的一般许诺,叛乱者被莫卧儿王朝迅速镇压下去,但殖民者的砖土防御工事保存了下来,这就是1700年被命名的威廉堡(旧威廉堡)。
1698年,英国人获得了授权书,可以购买上述三个村庄的柴达明尔权。
1717年,莫卧儿帝国皇帝法鲁赫·西亚尔准许英国东印度公司自由贸易,交换条件是该公司每年交付3000卢比;这一措施极大的促进了加尔各答的发展,印度商人蜂拥而至。该公司的官员打着公司的旗号进行免税的私人贸易。
1742年,来自西南方向的马拉地族人开始侵犯孟加拉西部各地的莫卧儿人,英国人得到孟加拉纳瓦布阿里·瓦尔迪·汗的允许,在城镇北部和东部挖掘壕沟以便在陆地一侧开护城河,这道壕沟因而被称为马塔拉沟,此沟虽未能一直挖到殖民地的南端,却成为加尔各答的东部边界。
1756年,面对与法国武装的频繁冲突,英国人开始升级他们的防御工事。孟加拉行政长官西拉杰·乌德·达乌拉对这样军事化的举动提出抗议,但却无人理会,于是他袭击并占领了威廉堡,把英国人关进着名的加尔各答黑洞。
1757年1月,罗伯特·克莱武率领公司的一支印度兵和英国兵在次年又夺回了该市。6月,在普拉西战役击败了西拉杰·乌德·达乌拉的军队,此后便确立了英国在孟加拉的统治。在这期间城市周围的沼泽被排干,戈宾达布尔的森林被砍伐一空,在其现地址上修建了新的威廉堡,该堡俯视着胡格利河河岸,称为英国军事优势的象征。
地理位置
加尔各答位于印度东部的恒河三角洲,北纬22度33分,东经88度20分,海拔高度介于1.5到9米之间。该市沿着胡格利河河岸,呈南北向伸展。该市许多地方原来是大片的湿地,花费了数十年才将其改造成适合市民居住的地方。孙德尔本斯国家公园将该市与南面154千米处的孟加拉湾隔开。
如同印度河-恒河平原大部分地方一样,这里主要的土壤类型是冲积土。城市的地基由4层沉积物构成:粘土、淤泥、粗细不同的各种沙子,和沙砾。这些沉积物夹在两层淤泥之间,下面的一层深度介于250与650米之间,而上面的一层厚度介于10到40米之间。
根据印度标准局文件,该市在四个地震等级分区中被划为三级地震区[16]。而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报告,该市在风暴和旋风分区中属于“高度损害危险”等级。
气候气象
加尔各答气候加尔各答属于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6.8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从19°C到30°C。夏季炎热潮湿,在5-7月最高气温经常超过40°C。冬季持续只有2个半月,在12月和1月,气温会下降到12°C–14°C。有记录的最高气温是43°C,最低气温是5°C。初夏时节常有雷暴雨伴随狂风,断断续续袭击该市,对缓解湿热很有帮助。这种雷暴雨当地称作Kalsakhi(西北强风)。
东南季风从6月到9月,给这座城市带来一多半的年降雨量,1,582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8月季风时节(306毫米)。每年该市的日照时间为2,528小时,日照时间最大值出现在每年3月。污染是加尔各答的一个主要问题,悬浮颗粒物(SPM)水平高于印度其他大城市,定期造成烟雾。
城市结构
城市一角由加尔各答市政当局(KMC)管理的加尔各答市面积为185km²。而加尔各答大都会区则仍在继续不断的扩张,到2006年,其面积已经达到1750km²,包含72个市和527个村镇。加尔各答大都会区的郊区合并了北24区、南24区、豪拉县、胡格利县和纳迪亚县的一部分。
市区东西方向的尺度很狭窄,大体上西到胡格利河,东到大都会东部旁路,跨度仅有5–6千米。南北向延伸的城市可以粗略分为北区、中区和南区。北区是该市最古老的部分,拥有19世纪的建筑物和狭窄的小街。该区的气氛令人回忆起老加尔各答往事。南区主要是在独立以后兴建,是精英分子的居住地。加尔各答东北部的盐湖城区域是该市的规划部分。在该市东北边缘规划发展了新镇。
中区拥有环绕B.B.D.Bagh区的中央商务区。作家大厦、加尔各答邮政总局、加尔各答高等法院,一些其他政府和私人办公室位于此处。马坦公园是位于该市心脏的巨大开阔地,在此举办一些体育赛事和公共集会。一些公司已经在公园街以南区域建立了办公室,那里已成为第二个中央商务区。
㈤ 印度的耕地面积有多少
印度耕地面积比中国大6428万公顷。
1、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拥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
2、中国现有耕地约9572万公顷,为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7%,占世界第4位;仅中国北部和西部的牧区与半农半牧区的天然草地约3.17亿公顷(另一数字为3.53亿公顷),为世界草地总面积的10%,居世界第3位;中国有林地面积约1.25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4.1%,居世界第8位。
区域位置
印度地处北半球,位于北纬8°24′~37°36′、东经68°7′~97°25′之间。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地形地貌
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0%,山地只占25%,高原占1/3,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0米。
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在热带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印度、网络——中国土地资源
㈥ 关于印度: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了一项有关中国与印度市场比较的调查报告,文中指出尽管两个市场有相似之处,而且在推行经济自由化和改革方面,两国均取得了显着成绩,但中国是处于领先地位。
《经济学人》杂志这份“印度和中国专题调查”的作者西蒙·朗(Simon Long)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优胜于印度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它起步较早,此外,在为贫穷阶层提供教育和卫生保健,以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方面,中国比印度作出更多的努力。两者相比之下,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更多,因此也取得了更大的成果。
中印两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失业、地区差异和农民贫困都是首要的经济问题。两国人口众多,对资源的需求也相应提高,如何防止环境污染也是重要的课题。西蒙·朗在调查报告中认为,印度需要学习中国的经济模式。
印度经济发展被超越
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才超过印度。此后,两国经济均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印度GDP每年平均增长5.6%,在1991至2003年每年平均增长5.8%。中国的增长幅度相当,但其起点更高,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GDP增长平均每年为9.3%,在1991至2003年则为9.7%。
由于印度人口增长较快,两国的人均GDP差距便更大。在1990至2003年期间,中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长8.5%,而印度为4%。2003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达1,100美元,而印度仅为530美元,换算为人均购买力后,中国比印度富裕70%。
在国际贸易方面,中印的差别更加明显。1990年,中国占世界出口和进口的份额分别为1.9%和1.6%。到2003年,中国占世界出口和进口的份额增至5.8%和5.3%。去年,中国的双向贸易增长36%,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然而,印度的双向贸易额还不到世界总额的1%。
由于经济迅速增长,中国的贫困水平显着下降。在1981至2001年期间,中国日收入低于1美元的人数大约减少4亿。在1977和2000年期间,印度贫困人数减少6,900万。现在,35%的印度人日收入低于1美元,而17%的中国人日收入低于1美元。
世界看好中国经济
导致中印两国经济增长速度有别的主因是“外国直接投资”(FDI)。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去年,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600亿美元,是印度的12倍。中国对外国投资者有两大吸引力:巨大的潜在国内市场和便利的出口环境。
据一家跨国公司估算,中国可支配消费收入的人口达3亿人,这远远多于印度的5,000万人。此外,中国拥有优越的基础设施,例如它的高速公路总长3万公里,是印度的10倍。同时,中国每1,000人拥有的移动和固线电话数量是印度的6倍。
印度的优势仍然是其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层和法律、机构和金融市场等“软基础设施”。在高端市场上,印度有大量英语流利的技术人才,而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方面,中国工人则在基础教育方面有很大优势。
随着更多外国投资者青睐中国,有利投资者的合作项目日益增长,中国加入WTO也令其经济活动自由化进程比印度快得多。
工业和农业
尽管印度有知名的IT专长和繁荣的外包产业,但这与广大群众并不相干。整个IT行业大约只有100万名从业人员,其产值仅占印度GDP的4%。西蒙·朗认为,印度制造业增长速度远低于服务业,而且提供很少就业机会,这是令人担忧的现象。2002年,印度制造业只吸纳了620万劳动人口,而中国制造业却有1.6亿名从业人员,中国已经成功地变成了世界工厂。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这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为新的乡镇企业输送数千万员工。印度不可能发生这样的奇迹,但是它仍需努力令农民从农场转往工厂工作。
目前,印度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而中国农村人口占60%。中印两国面临着同样的农业问题:生产率低、农场规模小、农民在改进生产方面作投入的能力有限。
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
事实上,中国和印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虽然印度可能以中国为标准衡量其经济增长和国际影响,但中国是以美国为比较对象。另外,中国与印度的关系正在变化。目前,两国外交关系十分友好,并且双边贸易繁荣。西蒙·朗估计印度和中国将成为“竞争性合作伙伴”。印度担心中国可能取代它在IT服务和外包输出方面的领先地位,只需几年,中国就能够造就与印度数量相当的软件工程师和会说流利英语的大学毕业生。鉴于它在全球经济中的巨大影响,中国可能会取代印度这项毋容置疑的竞争优势。
更重要的是,印度是否能在出口型劳动密集制造业方面与中国分庭抗争。这是印度经济增长赶上中国在过去20年达到的水平的唯一途径。印度希望成为出口大国,但在发生重大变革之前,它不可能达到这个目标。
在今后几年,中印两国都面临着解决地区差别的巨大挑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将有助于决定它是否能够保持目前的高增长率。对印度来讲,这也将决定着它是否能够提高目前的增长速度。西蒙·朗指出,假如印度不着手第二度大刀阔斧的变革,它不可能达到中国的增长速度,更谈不上赶上中国的发展水平,这种改革目前看来不大可能,但并非绝不会发生。
资料:《经济学人》杂志
㈦ 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
是印度,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拥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据欧盟报告:印度已成为农产品净出口国。
因为印度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其中西南季风很不稳定,使印度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很不稳定,水旱灾频繁,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
耕地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年初耕地面积,加上当年增加的耕地面积、减去当年减少的耕地面积。 当年增加的耕地面积是指本年度内因新开荒(本年度已种上农作物的新开垦荒地)、基建占地还耕、河水淤积、平整土地和治山、治水等原因而增加的耕地面积。
当年减少的耕地面积是指本年度国家基建占地(指经县以上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因兴修水利、修筑公路、铁路、民航机场、修建工矿企业、建筑机关学校用房实际占用的耕地);
乡村集体基建占地(乡村新建或扩建乡村企业、兴修水利工程、修筑公路、以及建筑办公室和生产设施,如晒场、畜棚、猪圈等基本建设而实际占用的耕地)、农民个人建房占地、退耕造林面积、退耕改牧面积,以及因自然灾害废弃而实际减少的耕地面积。
㈧ 最真实的印度农村,是什么样子的
最真实的印度农村,是什么样子的? 熟悉地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其大多数人口都聚集在农村,印度的农民数量占到全国总人口大约72%左右。图为一位印度农民正牵着他饲养的骆驼,准备去集市售卖!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你看完印度农村的这些照片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㈨ 印度的国体及其概况
印度政体
印度的国家政体为联邦共和制。宪法称印度是“主权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印度的国家机构由议会、总统、政府、司法机构组成。
议会实行两院制,由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组成。人民院中占有多数席位政党的领袖,出任政府总理。
印度政治结构
政治结构
印度主权独立的、社会主义的、政教分离的民主共和国印度联邦 28个邦和7个中央直辖区政府体制 基于全体成年人均有选举权的议会民主立法机关 国会,由总统及两院组成,两院分别是联邦院和人民院行政机关 由总统、副总统及由总理领导的部长会议组成司法机关 独立于行政机关。
政治体制
印度是一个联邦,是一个主权独立的、政教分离的、具有议会制政府的民主共和国。印度的政体是由宪法的条文所规定的。该宪法在1949年11月26日由制宪会议正式通过,并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总统是法定的联邦行政首长。实际的行政权力则赋予一个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宪法规定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向总统提供协助和建议,总统则行使其职权,按照提供的建议采取行动。部长会议集体向人民院负责。在各邦,作为总统代表的总督是行政首长,但实际的行政权力则赋予领导邦部长会议的首席部长。邦的部长会议集体向该邦民选的立法会议负责。宪法规定了国会和邦的立法机构之间如何分享立法权,而其余的权力则归属于国会。修订宪法的权力也属于国会。联邦的行政机构由总统、副总统和部长会议组成,部长会议在总理的领导下向总统提供协助和建议。
总统
总统由一个选举团的成员选出,选举团包括选出的国会两院议员和各邦立法会议成员,他们的选票有适当的加权。总统的任期为5年。除了其他权力而外,当总统认为整个国家或者领土的任何部分的安全由于战争或者外部入侵或者武装叛乱而受到威胁时, 可以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 当某个邦的宪政体制受到破坏时,总统可以将该邦政府的全部或部分职责收归他本人行使。
总理
部长会议的组成包括内阁部长、国务部长(独立任命的或非独立任命的)和副部长。总理将部长会议有关管理联邦事务的所有决定和立法建议传达给总统。一般情况下,每个部都有一位官员被指定为印度政府的秘书,就政策问题和一般管理事项向部长提出建议。内阁秘书处对于最高层的决策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并在总理的指导下运作。联邦的立法机关称为国会,由总统、联邦院和人民院组成。所有立法要求都要由国会的两院通过。但是,对于有关经费的法案,则人民院的意愿总是占主导地位。
国会
联邦院
联邦院由245位议员组成。其中,233 位代表各邦和中央直辖区,12位由总统任命。联邦院的选举是间接选举,议员由各邦的立法会议选出的议员来进行选举。联邦院不能被解散,每两年有三分之一的议员退出。
州政府
各邦的政府体制与联邦政府的体制非常接近。全国有28个邦和7个中央直辖区。
中央直辖区由总统通过一位他所指定的行政官员来进行管理。直到1992年2月1日,德里中央直辖区都是由中央政府通过一位由印度总统指定的行政官员来管理。根据国会的一项宪法修正案,德里中央直辖区现在称为德里首都特区。
政党
政党分为全国性政党和邦政党。如果一个政党在4个以上的邦得到认可,它就被视作一个全国性的党。
国大党、印度人民党、人民党、印度共产党和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者)是国内主要的全国性政党。主要的邦政党则有:安得拉邦的 泰卢固国党、阿萨姆邦的阿萨姆群众党、比哈尔邦的雅克汗德解放陈线、果阿邦的马哈拉施特拉果阿党、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国家会议、喀拉拉邦的穆斯林联盟、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湿婆军党、旁遮普邦的阿格立党、泰米尔纳德邦的全印安娜德拉威 穆纳特卡则伽马和德拉威穆纳特卡则伽马、北方邦的群众社会党和社会主义党以及西孟加拉邦的全印向前集团等。
中央和地方的法律关系
根据宪法,国会有权为印度的全部领土或其任何部分制订法律。 邦立法机构有权制订邦的法律。可以制订立法的事项在宪法的第7个一览表中规定。对于出现在第一清单(称为“联邦清单”)中的事项,只有国会有权立法。这个清单的范围包括国防、外交、货币、所得税、消费税、铁路、船运、邮政及电报等。
对于出现在第二清单(称为“邦清单”)中的事项,只有邦立法机构有权制订法律。这些事项如:公共秩序、警察、公共保健、通信、农业、博彩业、娱乐和财产的捐税、销售税及货物入市税等。对于出现在宪法第三清单(称为“共同清单”)中的事项,国会和邦立法机构都有权立法。这个清单包括的项目如:电力、报纸、刑法、结婚和离婚、印花税、工会及物价控制等。
印度的竞争优势
当许多经济制度企图改革时往往就会有资金和专家的需求,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将是国家要达到目标所需的活力。印度也在许多领域寻求投资者,稍后将予以详述。对于潜在的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而印度则可以提供许多这样的优势,包括:
按购买力类比印度是世界最大经济体系之一。
英语是它的商业语言。
巨大而快速增长的消费品市场,3亿人口构成品牌消费品市场。
大规模多元化的基础设施遍及全国。
强大而成熟的私有经济占75%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巨大的制造能力可适应制造业的所有领域。
完善的研究开发基础设施及技术和市场基础。
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的矿藏及充分自给的农业。
发达的银行系统,超过6.3万家支行的商业银行网络,它们由一些国家级和邦级的金融机构支持。充满活力的国外投资者(FII)的资本市场流入印度,2001年就超过20亿美元。占有价格优势训练有素的人力和专业管理人才,包括工程师、管理人员、会计师、律师等。良好的外资投资环境,保证了诸如出入、投资、选址、工艺选择、进出口等的自由。流动资金的可兑换,外国投资者的资本可兑换。充分平衡的岁入激励机制。稳定的民主环境。成熟的配置有各级法院的独立司法系统,它是印度民主的三大支柱之一。
印度市场
吸引外国投资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印度国内市场的规模和它的发展潜力。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电子媒体和教育以及快速增长的国内外旅游,这些标志性的社会变化正在改变着消费性质和构成,其增长偏重于品牌、质量、性能和方便。
广大并正在成长的印度市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工薪者、专业人员、经商者家庭的增加、伴随着出现兴旺的消费金融业务,这些导致于不断增大有着银行存款的消费者群体。90年代耐用消费品如洗衣机、冰箱、彩电有了显着增长。私人消费如旅馆、餐厅服务以及家俱、家装等家用产品,耐用消费品和个人交通工具都有了稳步增长,使印度成为世界最大的大型家电产品及快速换代消费品(FMCG)市场之一。印度同时也是最大的大宗消费品市场之一,如服装、鞋袜、洗涤剂、烹调油等。在过去几年大多数制造业产品市场也呈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农村地区,70%的印度人居住在这里,近年来也体现了高速的市场增长, 这是由于农业增长,收入重分配及音视媒体的兴起。在最近几年农村所占的耐用消费品的市场份额也在稳步增长。印度的农村消费者不限于对基本商品的需求,他们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消费档次,首先是惠顾那些大件家用电器,私用车辆也显示着上升的转折。印度有一个广泛的销售配货网络。估计有超过百万人的市场经纪人、批发商、仓储运输商及零售商,他们从事各种消费品的流通。商家利用这个网络在大约3800个城镇和50多万个乡村中经营。在城市地区有相当规模的配货渠道,从大型超市至附近的零售店及小商店,这些是本地供应网络的一部分,联系到印度几乎所有的乡村。
广泛的销售配货网络得到几乎同样广泛的银行网络的支持。在印度消费的理财方式是消费品市场可接受的模式。参与租赁和借贷购物活动的非银行的金融公司刺激着消费品的销售。近年来信用卡市场也体现了巨大的增长。世界着名的信用卡公司产品,如 Diners Club, Visa International, 主卡片及美国万国宝通银行,在印度到处通用,这些信用卡是通过几家国内银行提供的。
㈩ 世界上最大的“无子宫”妇女村在哪,为满足老板要求,居然含泪摘去子宫
印度经济不是很发达。对于印度的农村来说,田地里作物大部分都是依靠村里的劳动力来收割。最近有一个现象让很多人看着很不可思议,在印度的一个村庄里面。里面大部分的妇女都完成了子宫摘除。但是,大家都知道摘除了子宫之后会影响生育,还会容易衰老。
她们都希望自己像一个农田里的收割机一样,按照老板的要求无时无刻的去干活儿。因为农村的妇女在来了月经的时候工作效率很低,所以很少有老板会雇佣她们来工作,她们为了能够在月经期间也进行工作,所以就摘除了子宫。另外农村条件不好,患上妇科疾病也是原因之一。所以说印度的女人还是挺勤劳的,她们为了工作都去辛勤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