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816年,为什么这一年诡异的没有夏天,7月飞雪气候大变
在人类 历史 上曾有过许多奇异的天气现象,有的至今没有找到答案。即使科学家一直追寻古人的足迹, 探索 那些未曾被人类认知的奥秘。但经历漫长的岁月侵蚀,已经不可能找到切确答案。但是就目前地球给人类的信息,已经足以说明那些曾经发生在地球上的奇异经历,还会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重演。也警惕人类珍惜自然环境,保护地球。
说起 历史 上的天气现象,我们不得不提起1816年的“夏季飘雪”。我们现代人没有经历过那样的岁月,但我们在戏曲、小说中曾经看到过“窦娥冤”,窦娥的冤情改变了天气,炎炎夏季突降大雪,人们相信苍天受感而降异象。实际上这种怪异天象,真正存在于人类 历史 的实际生活中。
1816年,世界上出现了反常天气现象,人们发现夏季迟迟不来,本来是炎热季节却飘起大雪。
这一年正是中国大清朝嘉庆皇帝当政时期,冬天不愿离开,农作物生长广泛受到影响,百姓生活陷入灾难。当时云南受灾最重,由于寒冷百姓无以为食,贫困家庭甚至以卖儿女为生。当时安徽、江西也出现百年一遇的大雪。
实际那一年受灾最重的当属北半球的欧洲大陆。本来刚刚经历拿破仑战争的欧洲,又出现没有夏天的年份,气温骤降作物无法生长,当年饿死很多人。据有关资料记载,当年饿死人数近20万人。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一反常现象呢?虽然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寒冷的真正原因,但后来的科学家和 历史 学家研究发现出现这一反常现象的真正原因。
一、1815年4月人类 历史 上最大的火山爆发事件。
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向大气中喷出了数百万吨的灰尘、灰烬和二氧化硫。在以后的几个月里,火山灰云飘过全球,遮住了太阳,形成了一个火山爆发的冬天。
硫酸气体从印尼苏姆巴瓦岛上的坦博拉火山口升起。因为喷发强度十分巨大,把二氧化硫喷射到离地球表面10英里以上的平流层,二氧化硫与水蒸气反应形成硫酸盐气溶胶。因为这些气溶胶漂浮在降雨高度以上,所以它们不会被雨水带走。相反,它们会持续存在,反射阳光,冷却地球表面,这就是导致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天气和气候影响在一年多之后发生的原因。
二、地球进入小冰河时代(14世纪至19世纪的全球降温时期)的持续影响。
太阳的侵蚀降低地球的平均温度,并使天气陷入混乱,地球进入了长期的寒冷。
这次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爆发,是人类 历史 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火山喷发,死亡人数至少7.1万人,其中多达1.2万人直接死于火山喷发。这场地质灾害除了造成人类直接死亡外,还导致气候的变化以致粮食短缺,另外还导致疾病大规模爆发,给人类的生存的造成相当大的灾难。
玛丽·雪莉的史诗级恐怖小说《弗兰肯斯坦》的情节《没有夏天的一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灾难过后,人类不能不思考和探求生活的真谛。人类为什么不能和平共处下去?为什么要无限制地去索取?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为了人类生活更美好,但人类不应该利用科学手段去毁灭世界,毁灭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这无疑是自身毁灭。
为什么1816年是无夏之年?
由于1816年已经很久远了,这一年为什么被称为无夏之年很少有人知道,尤其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仅欧洲就有20万人因此而死。反常气候现象出现的极端天气,让靠天吃饭的农民苦不堪言,而不明真相的人们,也只有通过自己觉得有用的方式去祈福。
事实上,当时位于北半球的所有地区,几乎都因为一场剧烈的火山爆发事件发生,而经历了罕见的夏季低温天气。虽然,当时我国的部分地方也闹大饥荒,但反观欧洲和美洲这些地区,则在农业方面受到了更大范围的影响。
1816年夏天出现7月飞雪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至于当年为什么会出现夏季温度过低的情况,也是后来的科学家们对当年前后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分析得出。目前,比较一致的答案就是发生在1815年的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爆发,以及发生在1812年和1814年的两次火山爆发事件,共同导致了当时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过高。
客观来说,极端天气在地球上时有发生,只不过出现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1816年的夏天气温较往年低出不少,一方面可能的确是因为受到了火山喷发事件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极端气候现象的自然发生。
极端气候现象频发是人类将长久面临的生存问题
地球升温对大家来说已经不陌生了,而持续性的升温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也不小。例如高温,干旱,强风暴等自然灾难是越来越频繁,并且强度也越来越大。而根据《自然·通讯》杂志发布一项新研究表明,我们地球的热量几乎已经在全球各地呈现,并且频率和持续时间都在增加。按照时间上来说,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已经开始了。
所以说人类未来面临的极端性气候现象可能会越来越多,热浪正在席卷全球已经可以证明了,这也是科学家们第一次对全球范围内对热浪区域综合评估显示的结果,这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热浪的袭击并非是偶然
确实,科学家们很早就说明了,地球会随着人类活动力的增强而变得越来越热,但是我们没想到的是,地球“发烧”已经这么久了。在过去的70年里,数据都表明全球变暖正与我们相伴,并且正在加速,也就是说热浪袭击地球已经70年。其中全球平均每十年增加1摄氏度到4.5摄氏度,但在一些地方,如中东、非洲和南美的部分地区,趋势是每十年10摄氏度,所以是增加速度非常的快。
当然从如今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地球的持续升温已经变得非常可怕,在2020年之中,我们上半年几乎所有的月份都是创下了一个气温的新高,都是比同期的气温要高很多。所以这说明了。
我们地球气温在不断的刷新数据记录,而这升温背后的影响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的二氧化碳浓度统计数据显示,也是再次刷新了新高,这也说明了2020年还在升温,同时人类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没有停止,所以热浪的袭击并非是偶然,而是人类自己带来的。
2020年我们遇到多少与气温相关的事件?
2020年与气候相关的事件已经多不胜数了,太多了。例如才消停的北极38度高温,南极红雪,绿雪事件等等,这都是因为气温的上升而带来的,还有最为典型的珠峰长草等等,所以这都是我们遇到的与气温相关的事件。而最为重点还有一个那就是北极甲烷爆发,北极甲烷的爆发对我们来说又不是一个好事情,因为甲烷的释放会加速地球的变暖。
甲烷作为地球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对地球气候的改变是二氧化碳的几倍,所以说甲烷释放越多,产生的气候改变影响就越大,这算是温室气体的“闭合效应”。而在南北极地区,我们还知道一个最为关键的永久冻土,这里面也含有我们最为担心的东西,永久冻土的融化也在加速破坏地球的生态系统,所以永久冻土的影响也在加大,当然这并非只有气候方便的影响。
永久冻土融化,远古生物正在苏醒
我们都知道,在永久冻土之中,包含了大量的远古生物,例如科学家们在冻土之中,发现了18000岁的名为“ Dogor”的小狗,50000年 历史 的山狮幼崽“ Spartak”和部分保存完整的猛犸象等等,这些远古生物都在被释放出来,而最为担心的就是在永久冻土之中存在大量的“病毒”。并且还是一些我们人类都未涉足到的病毒,这可以说不是好消息。
例如科学家们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之下“冰封万年”的病毒,并且还再一次具备传染性,这属于大型病毒种类,达到1.5微米。这说明了虽然这些病毒被冰封了上万年,但是它们依然具有极强的传染力,也就是对人类的影响可能依然是存在的。在2003年的时候。南极科考人员在南极永久冻土带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致命病毒,当时美国科学家就发出了警告,一旦这种病毒复苏扩散,地球上将没有哪种生物可以幸免于难。
所以综合情况来说,如今的热浪正在改变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生态系统火灾大变之中,一旦我们这些担心的这些远古生物苏醒复活,那么对人类来说就是一场“噩梦”,所以人类的时间改变气候的时间真的不多了,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不作为的时候地球生命可能就已经结束了。
1816年3月,地球北半球的气温开始回升,人们期待的春天似乎就要来了,然而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在1个月以后,天气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继续回暖,反而开始不断地降温,并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种情形也没有停止,随着气温的持续下降,很多地方都出现了7月飞雪的异常天气,在北美地区甚至还出现了暴风雪。
(上图为1816年的夏天)
这一年在后来被人们称为“无夏之年”,也是人类所经历的有记载以来最冷的一年,根据相关记载,在这段时间里天空一片昏暗,夏天变成冬天,本该盛夏的季节却是大雪纷飞。如此诡异的天气让当时的人们苦不堪言,大量的动植物被冻死,耕地大面积地减产甚至是绝收,从而导致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饥荒,数以万计的人类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1816年,为什么这一年诡异的没有夏天,7月飞雪气候大变?
在过去的日子里,科学家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最终确定了导致这次灾难的“罪魁祸首”——火山爆发。
研究表明,从1812年开始,地球上的火山运动就开始变得活跃,它们不断地将地球内部的各种物质释放到大气层中,而在1815年4月5日,位于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北部的坦博拉火山的爆发,将地球上的这次火山运动演绎到了极致。
相关数据表明,坦博拉火山爆发指数(VEI)高达7级,是迄今为止人类所记载到的威力最大的火山爆发。坦博拉火山的猛烈爆发从4月5日开始,一直持续到了当年的7月中旬,火山爆发形成的冲击波、火山碎屑流以及地震毁灭了附近的一切,大约有6万人因为此次事件的直接影响而丧生。
根据统计,在此次火山爆发事件中,总共有150至170立方公里的物质从坦博拉火山中喷涌而出,其形成的烟柱可以高达三四十公里,大量细小的火山灰以及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进入了地球高空中的平流层,然后随着大气的流动扩散到整个地球的上空。
二氧化硫在大气中很容易形成气溶胶,这些气溶胶可以有效地遮挡阳光,细小的火山灰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之前的火山运动已经使地球大气层中累积了不少的这类物质,而坦博拉火山的爆发更是使大气层中这类物质的总量出现了巨大的增长,因此可以说,正是这些物质在地球上空遮天蔽日,极大地减弱了太阳输送给地球的光与热,才造成了1816年时地球的天空一片昏暗,夏天变成冬天,从而成为了有记载以来最冷的一年。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产生一个疑惑:坦博拉火山是1815年4月份爆发的,为什么“无夏之年”是1816年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地球是很大的,火山喷出的物质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扩散到全球的过程。
为了这次惊天动地的大爆发,坦博拉火山“酝酿”了差不多5千年的时间,在此次爆发平静下来之后,人们发现坦博拉火山的山体高度降低了1千多米之多,还形成了一个深约700米、直径约6千米的巨型火山口。在1913年的时候,坦博拉火山还发生过一次规模很小的喷发,这说明了它依然是活火山,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它会再次爆发。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似乎不用太过在意这座火山,因为地球上还有对人类威胁更大的火山——黄石超级火山,科学家的估计,当黄石超级火山爆发的时候,至少会喷出1千立方公里的物质,这可比坦博拉火山“区区的”1百多立方公里厉害多了。
Ⅱ 北部气溶胶20年来最低水平,印度13亿人做了什么
2020年以来,病毒的蔓延可以说导致了全球不少地区的封锁,而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长期对印度一个监测数据显示,印度北部的机载颗粒物水平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这是印度对13亿人的一个严格封锁下产生的“连锁效应”。该地区的人可以说很难吸收到这样的“好空气”。
主要原因是在封锁之下,全国范围都减少了工厂的活动,并减少了汽车,公共汽车,卡车和飞机等交通的运行。在仅仅减少了一周的人类活动之后,NASA卫星传感器在印度北部的每年这个时候观测到的气溶胶水平处于20年来的最低水平。
其实说到最后,主要问题就是人类需要加大对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保护,如今在封锁之下,我们看到了地球的一个好状态,同时地球的“大清洗”可能还在发生之中,给我们指明了如何保护地球才是最佳的状态。
当然话说回来,如今的问题是建立在对生命威胁的基础上才变好了的,当这个事情结束之后,人类要如何保护地球可能还需要更多的人去衡量一下,何况如今基本上是全球停止活动的状态,地球才达到这种模式的,所以说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问题。
Ⅲ 广东深圳已确诊二例为印度变异株,导致机场2人感染,广东人怎么面对
6月18日晚11:50分,据深圳市卫健委通报称,深圳市新报告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他们均来自深圳CA868国际航班的一架飞机,而这架飞机此前已有32名确诊和感染者,均已确诊为印度Delta变异株(B.1.617.2)。
此前肆虐广州,引发疫情的就是由于感染了此病毒导致上百人感染,迄今发现的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他们的病毒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为同一个传播链,可见印度Delta变异株(B.1.617.2)传播能力是有多强。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个时候,每个人做好防护,疫苗及时去打。广东人经过这次疫情,打疫苗的决心已经是有了,也意识到只有接种疫苗和做好个人防护,才能打赢这场防疫战。
这个时候我要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在祖国丰满的羽翼下像雏鸟一样的待遇,如今做好自己就是对祖国最大的报效!
Ⅳ 气溶胶传播范围是多少米
气溶胶传播的距离可能会很远,有时还超出平常人的想象。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指出病毒或细菌可以通过气溶胶经长距离传播而在短期内导致大面积感染,通常可以达到数十米,甚至可以达到数百米,远远超过飞沫传播的距离。有关研究证据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地区涉及到437个马场的马流感传播事件,马流感传播的平均距离可以达到1km,最远的可以达到13km。
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大笑以及咳嗽过程中所排出液滴与呼出的气体混合后,会产生感染性气溶胶,长期悬浮在空气中随着空气流动,增加了无接触传播的风险。
即使病毒能够通过气溶胶进行长距离传播,也不要过度担心,随着距离增加病毒浓度逐渐会下降,因此不要过度恐慌,尽量减少或不要去疫区,大大减少接触含高浓度病毒气溶胶的可能,可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Ⅳ 10升的气溶胶总重量是多少
20斤。气溶胶是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当承重10升的气溶胶汇聚时,气溶胶原本重量为20斤,气溶胶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气溶胶的消除,主要靠大气的降水、小粒子间的碰并、凝聚、聚合和沉降过程。
Ⅵ 红色天空是怎么回事
红色天空有以下几个原因:
1.火山喷发。火山如果喷发确实会出现红色天空的现象。丽日今年一月汤加火山喷发后,天空就会出现天赤红色。这主要是气溶胶的导致的,1815年印度火山喷发后,当地的气溶胶飘了几个月最终飘到英国,导致英国就出现了红色天空的现象。但汤加火山灰根本没有影响到我国及周边区域。
2.森林大火。持续四个月的澳大利亚的大型山火也使一些小镇出现了血色天空,灰烬弥漫宛如某日降临。通过视频就能看出当时的恐怖。如果这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没有视频,只有类似文字记载“某一天整个天空都是红的,陆地全是大火”那菌菌肯定是不会信的。
美国旧金山也因为山火出现红色天空。主要是由于山火的烟霾和大雾聚集,形成一道非常厚的屏障,挡住了阳光,导致短波光无法散射。但舟山附近并没有出现大型山火,所以这个原因也被排除了。
3.地震。地震前夕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奇怪的现象出现。比如动物的不寻常活动,地震云等等,但地震前会看到红色天空确实是没有过。虽说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在震前进行准确的预测,但地震局的设备能够感知到震后的区域。红色天空出现后,当地依旧地磁平静,不可能是地磁异常或极光。
4、光的散射和折射。气温和局部大气层含水率造成的空气密度不同,太阳光的折射和漫反射也就加剧。当地气象局给出的回应是由于光的散射和折射导致的“血色天空”,但光源目前并不清楚。瑞利散射定律也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
Ⅶ 印度连续10天日增超5万病例,疫情已经没法控制了吗
如果印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疫情还是可以得到控制的。现在印度已经采取了封城措施,为印度缓解疫情争取有效时间。但是印度疫情最难解决的还是贫民窟地区,有以下原因:
贫民窟人口密集贫民窟的人口密度极大,往往一间十平米不到的小房子要挤四五人,这对于疫情的控制极为不利。单以孟买的达拉维为例,一个总面积仅有1.75平方公里的小地方,却居住着差不多一百万的居民。这样的人口密度,很难在短时间内控制疫情的传播。往往可能一个人感染,遭殃的是一整个贫民窟。
印度的贫民窟有许多个,但是新德里、孟买个加尔各答这三大城市,就有近一半的人群居住在贫民窟。所以印度当务之急应是解决贫民窟的疫情问题,加大财力投入,在贫民窟附近建立方舱医院,将患病人员及时隔离治疗。希望印度的疫情能够早日结束。
Ⅷ 印度新冠疫情严峻,恒河疑似出现百具患者遗体,病毒是否会随着河流传播
时事情况截止5月16号,印度卫生部门通报数据:全国累计感染新冠患者24684077例,死亡人数累计达270248例,目前国内的医疗体系承受的压力巨大,根据印度国家卫生部的推断:“印度的疫情将在5月中旬达到顶峰,届时单日确诊病例将超过50万”。印度在应对第二轮新冠疫情时,因政府不够重视疫情的严重性,大量出口其储量并不多的医疗器械,从而导致疫情爆发后,防护用品和氧气等医疗资源陷入严重短缺。也使得印度军方不得不保持高强度的出动状态,不断派出军舰、运输机向各地来回运输氧气,造成极大的设备损耗。甚至派出战舰前往国外运回氧气,支援印度防疫。并且把国内的用于工厂生产的氮气全部改为运输氧气,给经济生产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印度政府的这些措施中,也可以看到印度的疫情已经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地步,可见印度疫情有多么严峻。
病毒肺炎病毒属于β属病毒,杀伤力传染力很强,可以使得人传人,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现在科学证实在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的暴露在高浓度的气溶胶中也有经气溶胶传染的可能。病毒离开活体后的48小时失去活性。如果通过加热高温就可以达到死亡。但是也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病毒的存活周期有着显着差异。新冠病毒除了气溶胶传播已经被证实,而通过水进行传播的风险也是存在的。影响病毒在水中存活的因素包括温度、有机物和好氧微生物。国外科研机构对新冠病毒在废水和水中的存活做过一些实验表明对病毒存活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温度。已有研究表明,病毒存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主要是由蛋白质变性和胞外酶活性增加引起的。研究的结果证实冠状病毒就是存在这种情况,所以恒河中的水存在着新冠病毒的危险因素,政府要对居民用水做好消毒的措施。
Ⅸ 微生物气溶胶颗粒的直径一般为多少
微生物气溶胶颗粒的直径一般为1~100微米粒径范围内。
气溶胶,英文名为 aerosol,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这些固态或液态颗粒的密度与气体介质的密度可以相差微小,也可以悬殊很大。气溶胶颗粒大小通常在0.01~10μm之间 ,但因为来源和形成原因范围很大。
气溶胶是以固体或液体为分散质(又称分散相)和气体为分散介质所形成的溶胶。它具有胶体性质,如:对光线有散射作用、电泳、布朗运动等特性。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作布朗运动,不因重力而沉降,可悬浮在大气中长达数月、数年之久。
Ⅹ 你好,你知道外国的气溶胶发生器大概多少钱吗
一年前,调研过部分气溶胶的发生器的价格5万-100万元的都有。
TSI-3475-CMAG凝聚式单分散气溶胶发生器,价格在100万元以上。国内好像就没几台(2-3台),建研院有一台,具体的型号就不知道了。
但是调研的了很多,都不记得了。美国ATI modelTDA-6C气溶胶发生器价格是6.15万元打8折(一年前的价格),具体的参数你上网查下,气溶胶应该是多分散体系的,比较低级的气溶胶发生器。当时情况是,实验经费太少了,看价格这么贵就直接被老板否定了,然后,自己设计的一个有机玻璃的流化床发尘器,将就着用了,不知道你是用来干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