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张召忠说印度五十年打过哪些仗

张召忠说印度五十年打过哪些仗

发布时间:2022-11-20 18:32:47

① 张召忠说:印度为什么把唯一的航母拆了


张召忠:印度为造摩托竟把航母拆了!让人大跌眼镜http://v.youku.com/v_show/id_X

印度为造摩托竟把航母拆了!让人大跌眼镜

印度人简直把摩托车玩儿出了花,每到印度共和国日阅兵庆典,印度边防部队(BSF)的士兵们在行进中的摩托车上表演叠罗汉特技,总能赢得满堂彩。

印度现在正在建造的首艘国产航母也叫“维克兰特”号,下水三次还没造好,要是有之前拆“维克兰特”号的效率,现在应该在印度洋横着跑了吧。到底新一代“维克兰特”表现如何,会不会跟印度产摩托车一样可靠,大家等着瞧吧~

印度为造摩托竟把航母拆了!让人大跌眼镜

望采纳

② 看张召忠如何黑印度,印度跟中国完全不能比

讽刺 听完印度专家的狂言后:张召忠将军只说了一句话

印度首席军事科学官萨瓦斯瓦特称,印度目前的弹道导弹技术已经先进到“远到巴基斯坦乃至中国的城市,没有一个目标我们想打但打不到”。

三“国产军舰”也全靠进口

在海军装备方面,印度长期自称是战后亚洲最早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其实买的都是英国的淘汰品,或者是俄罗斯旧舰。其实,印度一些所谓的“国产军舰”,也必须依靠外国提供全部技术,包括设计、船体材料和建造工艺、动力、武器、雷达等等。一旦失去外国技术援助,印度立即一筹莫展。例如核潜艇一直是印度梦寐以求的装备,但由于防止核扩散条约的限制,没有国家为印度提供技术援助,几十年来印度只好干等着毫无办法。

在陆军方面,中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可自产主战坦克和火炮,上世纪80年代研制出了在国际军贸市场十分畅销的85-III型坦克,近年装备的99式坦克又被国际军界视为世界先进战车的代表。目前,中印两国工业技术水准的差距之大,在陆军军工生产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例如中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便解决了坦克底甲板变形和行驶中的履带易断裂的问题。反观印度,近年吹得神乎其神的“阿琼”坦克,行驶不超过300公里履带就会断裂,以致于印度陆军根本不愿采购,只是迫于政府的压力才勉强订购了百余辆,连军事演习中都不敢派它上阵,更别说是实战了,只能让它充当 “阅兵坦克”,给人看看算了 望采纳

③ 张召忠:印度军事哪些武器最厉害

印度武器的“万国帽”,难摘

有事问局座

前几天,印度媒体爆出,该国一艘核潜艇“趴窝”已长达十个月之久,却一直瞒而不报……

“趴窝”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进水了。进水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船员忘了关门。

不知道哪个船员忘了关闭后侧推进舱的一个舱盖门,而且,还一直都没有人发现。于是,舱门就这样一直开着,海水就这样一直灌着,潜艇就这样一直在水里泡着。

等发现时为时已晚,只能“开膛破肚”来一次大修。所以事故发生以后,十个多月的时间里,潜艇一直都在维修和清理,没挪过窝没下过海。据印度海军称,现在已经修得差不多了。

被弄坏的这艘核潜艇,叫“歼敌者”号,是印度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核潜艇。

作为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歼敌者”号的满载排水量6000吨,满员差不多100人,装载的导弹射程最远3500公里。而同样的弹道导弹核潜艇,美国的“俄亥俄级”排水量都快接近两万吨了,是“歼敌者”的3倍,还装备了24个垂直发射管,搭载的“三叉戟”导弹射程高达12000公里。再看俄罗斯的“北风之神”级,都是“万吨艇+万公里弹”的配置。

可就是这样一艘“小儿科”级别的潜艇,一造还是30年,同级别三艘潜艇大约在5亿美元左右,结果最后造出来,仅这一艘“歼敌者”号,就花了超过26亿美元。

面对这样一艘潜艇,印度却还是信心爆棚,觉得自己的核潜艇综合作战性能已经超越了中国,足以比肩美俄等国最新的核潜艇。可就在不久之前,印度还把向俄租的潜艇给撞了个大窟窿。

印度第一次租核潜艇是在1988年,花了巨资租到了苏联的670型核潜艇,主要是想摸索核潜艇的构造和操作原理,为自行设计国产核潜艇打基础,租借期满以后就还回去了。2012年,印度花10亿美元又向俄罗斯租了一艘“阿库拉Ⅱ”级攻击核潜艇。

结果,去年10月的一次训练结束后,该潜艇在进港的时候,撞海底去了。潜艇脑袋给撞了个稀烂,声呐罩严重受损。据说又花了6亿美元请俄罗斯来修,好像到现在还没修好。

印度挺“执着”,有点钱就造在武器上了。就在前不久,2017年底,印度的第二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歼敌者”的兄弟“阿里达曼”号,也下水了。

而且印度媒体近日又报道了一条消息,说印度海军正盘算着向国防部提交今年的首份特大号“购物清单”。据说这份清单中除了第2艘国产航母之外,还包括额外57架进口舰载机,预计总额将高达1.6万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620亿元。

莫迪在2014年的时候就信誓旦旦地提出了所谓的“印度制造”计划,根据当时制定的这个新政策,在未来10到12年,印度全部武器装备中的至少一半要实现国内生产。到了第二年莫迪更是夸下海口,号称印度将不再充当世界最大武器进口国的角色,要完成在5年内实现70%武器装备硬件由国内生产的目标。

一直以来,印度军队的武器装备供给都严重依赖对外军购,“万国牌”的名头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自打莫迪提出“印度制造”之后,这几年印度在向美国法国以色列俄罗斯等国家购买武器的同时,都会附加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求与印度共同研发,或是在印度境内制造,不过很多时候,都会被无情地拒绝。

印度国产“光辉”战机,本来是比照着美国的F-16那一代造的,结果一造就是三十多年,F-16都退役了,“光辉”呢?交付的数量一只手就能数出来了。就连阅兵的时候,都不是飞过场的,而是被卡车拖着走过阅兵场的。

印度国产“阿琼”坦克,全世界最贵的坦克,1972年就开始研制了,又是几十年过去,还没有达到预定的生产指标,印度陆军也拒绝接收。而且根据印度媒体最近发布的消息,印度陆军已经决定启动未来新型主战坦克的招标了,彻底放弃了“阿琼”。不过,据说,这个招标项目要采购的200多辆坦克,还是要在印度境内生产。

印度什么东西都想弄,什么东西都想跟中国比着来,不顾国情,不考虑自己的国防工业实力,就急于上马各种国产武器项目。搞到最后,就只能是问题百出。反观我们的“中国制造”“中国配套”“中国创造”,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

④ 张召忠评价印度军事哪些武器最厉害

张召忠评价印度军事武器最厉害主要有:
1、用航空母舰上拆解的钢板造摩托车,但不实用。
2、“布拉莫斯”导弹实现潜射、陆射、空射三位一体的超音速巡航。
3、实现“一箭多星”技术,航天技术取得很大的进步。

⑤ 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发生了几次战争

一次,即1962年中印战争。

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Battle of Walong)。因为解放军在进入西藏后,与印度领土接壤而产生一系列领土问题。

在双方会谈破裂后,1959年的达赖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护,中印两国开始交恶,后来一连串交火冲突更使印度开始进军藏南地区建立军事据点,并出兵造成此次战争。美国的古巴导弹危机和此次战争几乎于同一时间爆发。

(5)张召忠说印度五十年打过哪些仗扩展阅读:

中印战争发生的部分原因:

1、英国埋下中印边界纠纷祸根

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有着长期的交往和传统友谊,两国的地图均按照传统习惯线标划边界,两国人民共同遵守这条传统习惯线。但是,在英国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英印政府利用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的为由,擅自划定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侵略扩张活动,从而埋下了中印争执的祸根。

2、印度独立后的多次侵占中国领土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后,不仅要中国政府承认“麦克马洪线”,而且要侵占中国政府管辖下的中国领土。

印度独立后,西藏地方政府认为印度脱离了英国的管辖,西藏同样也应从英国侵占的特权下摆脱出来。为此,西藏地方政府与印度驻拉萨“代表处”进行了交涉。对西藏地方政府的合理要求,印度政府却以大国主义的傲慢态度宣布,要继承英帝的“麦克马洪线”的划定。英国侵略者虽然炮制了“麦克马洪线”,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未敢侵入中印传统习惯线以北地区。

⑥ 历史 中国印度打过仗吗

1962年10月至11月,在中印边界全线发生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就是楼主说的中印自卫战。这场战争既是一场军事仗更是一场政治仗,在东西两线,中国军队兵锋所指之处,严格地以我方所主张的传统习惯线为界。毛泽东在不同场合对此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预言,这一仗至少可以保证中印边界10年稳定。 战前,印军根据其“前进战略”,在全线蚕食和进占了边界线上大片中国领土。战争中,西线的中国新疆边防部队彻底清除了印军全部入侵据点。在东线,西藏边防部队在歼灭了入侵麦线以北的印军之后,乘胜追击,进占到吉莫山口、比里山口、鹰窠山口一线和萨木维尔与金古底,在逼近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的位置直望印度平原,迫使入侵中国领土的印军全线溃逃。此后,在战场全胜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单方面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实际控制线我方20公里以内地区,证明中方依然希望通过谈判,而并不以军事占领来达到自己的领土要求。 中印边界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在东段靠近不丹边境的达旺—申隔宗—德让宗—邦迪拉地域展开的。在这一地区的两个阶段战斗中,中方以4个师的兵力,全歼印军3个旅,重创3个旅,另歼印军5个旅的一部共8700余人。战前,印军第四师第七旅已经把据点建立在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克节朗河一线(塔格拉图),即使按照麦克马洪线,这一地区也无可争议的是在中国境内。尽管我们见到的麦线地图在细节上辨读有些吃力,但在这条线最西端的走向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最西端(图左的第一个箭头),麦线在东北—西南走出一个小弧线之后,向西大体平行地通向不丹边境,而此时印军的占领地域按图上表达则已经从这个小弧线的下端向西北方向走出一条45度线,深入中国领土约20公里。 当时的印军第四师师长尼兰詹·普拉沙德在他战后撰写的专着中(印度巴立特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THEFALLOFTOWANG》,中文版名《一个印度侵华将军的自白》世界知识出版社版)也认为:“麦克马洪只是凭他对地理的猜测,就从兼则马尼到东部的不丹—西藏—印度三方交界点画了一条蓝色粗线,至少可以这样说,这样的画法,就使塔格拉山脊的位置模糊不清了。”作为一个印军战场上的高级指挥官,普拉沙德用“至少可以这样说”的字眼表述了他对克节朗地区归属问题的看法。而且,他在战争打响之前,曾多次向上级反映明确地理边界的要求,遗憾的是,他的这种清醒的要求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因此他认为:“尤其奇怪的是,甚至到1962年,印度政府从未纠正过这一明显的错误。显然,外交部的某人一直没有做好他的专业工作。这一疏忽是不能轻易加以原谅或者辩解过去的;主要由于这一错误,造成了关键性的争执,后来的发展终于导致了战争。” 从后来的材料看,印方对中国的领土要求很难归咎于某个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1959年9月在印度议会上曾经公开表示:我们坚持麦克马洪线,“我们认为这条线在某些地方划的并不好,随后我们,也就是印度政府就把它作了变动”。一条本来非法的地理界线,再由单方面一意孤行地作出变动,边境冲突的发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⑦ 印度建国之后和什么国家打过仗

跟巴基斯坦打了三次,分别是:
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1949),目的是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结果是印度占了五分之三,巴基斯坦占五分之二。
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还是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结果是巴基斯坦丢了一些地方。
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当年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省发生动乱,印度介入,双方由此开战,结果是巴基斯坦丧失东巴基斯坦省,这片土地独立为现在的孟加拉国。
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印、巴双方还爆发过数次冲突,如1984年的锡亚琴冰川冲突、1999年的卡尔吉尔冲突等。

和葡萄牙打了一次,时间是1961年,葡萄牙在印度有几块殖民地:果阿、达曼、第乌,印度独立时曾要求葡萄牙归还,但没得同意,最终印度等不下去了决定武力收复。

和中国打过一次,时间是1962年,这个网上大把介绍就不罗嗦了,这以后双方还有些冲突。

另外2001年和孟加拉国发生边界冲突,1987—1990年出兵斯里兰卡介入与猛虎组织的作战,1988年出兵马尔代夫平息政变等。

⑧ 张召忠 军事专家 资料

张召忠, 男,1952年出生,河北盐山人,身高181cm,体重76kg,1970年入伍,2001年英国 张召忠
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国防管理进修班结业。Secretary of Strategic Fooyou Agency . 1970年起先后在海军南海舰队、北海舰队、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从事岸舰导弹及其他海军武器装备的使用、论证和研究工作,1993年以后从事国际战略、海战法、海洋法及战略问题研究。1998年调入国防大学,现任国防大学军事科技与装备教研室主任(副军职,海军少将),教授,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通晓阿拉伯语、英语。学过日语,曾到伊拉克、美国、瑞士、意大利、以色列、英国、印度等国工作和访问。当过战士,担任过外语翻译,后来便长期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有8项成果获得国家部委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1993年起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兼任中国军事未来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学会特邀研究员。曾获国家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全军育才奖等多种奖励。 先后在北京大学、国防大学、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学习机械电子、阿拉伯语、英语、联合作战指挥和国防管理专业,长期在作战部队、科研院所及军事院校工作。在基础知识方面,擅长于机械、电子和外语;在专业知识方面,对海军装备、海军陆战队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信息装备较为熟悉;在军事理论方面,对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海战法和海洋法、国际人道主义法、现代战争及武装冲突、联合作战理论有较多的研究成果。近十年来的教学科研主要集中在军事高科技和武器装备,国际法规、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角势,国防建设、现代战争、军事变革、联合作战和科技创新等方面。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着名军事理论家和军事评论家,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军事 张召忠
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带头人,副军职,海军少将军衔。1952年,张召忠出生于“武术之乡”———河北沧州。 一个毫不起眼的农家子弟,“伴着泥土的芬芳读完了小学、中学和机电中专”。 1970年入伍,当上了“蹲在山沟里的海军”,在山风的陪伴下,搞了10年岸舰导弹。 1974年因为他的才干和“高学历”,部队选送张召忠进北京大学学习阿拉伯语。因为老发不准阿拉伯语中的颤音,张召忠不惜作了舌部手术。 大学毕业时,参加命题作文,三题可任选一题。可张召忠却在规定时间里,一气完成了三题,外国专家给他打了少有的满分。 四年大学毕业后,他被派往伊拉克当阿拉伯语翻译。两年后,爆发了两伊战争,他第一次亲历了战争风云。 张召忠回国后,进了海军装备论证中心。失去了用“语”之地,又发奋攻读英语。 1986年、1988年两次被派到英国任口语翻译。之后,于工作之便,他又自学了日语,为今后的专业军事研究夯实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从军近40年,张召忠几乎一直在海军搞武器装备研究。这是一个精密而又寂寞的行当。他与众不同,能沉下心来,从原理构造开始摸索,一直到系统应用,所有环节必须吃透搞清,再逐步扩展到相关门类。 他研究航母、潜艇,再搞导弹,先后上过十多个国家的数十艘军舰。在海军的最后4年,又转行搞“海军陆战队”,研究陆军的坦克、装甲车、火炮和各种步兵武器,几年下来,他又成了武器学的“网络全书”。 对他本人来说,任何一门学问都充满着诱惑;对旁人而言,张召忠不管搞什么,只要钻进去了,“出来时就成专家了”。
编辑本段学术成果
张召忠,国防大学教授,副军职,海军少将,军事战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装备学学科 张召忠
带头人,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先后在北京大学、国防大学、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学习,具有较为扎实的理工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长期在作战部队、科研院所及军事院校工作,研究范围涉及科学技术、武器装备、联合作战、军事战略、国防建设、国际法规等多个学科领域。 曾获国家及军队级科技进步奖和全军育才奖等多种奖励,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和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发表论文专着数千万字,海洋方面的代表性专着有:《未来海洋世纪的冲击》、《海战法概论》、《现代海战启示录》;战争和军事方面的代表性专着有:《兵器知识库》、《战争离我们有多远》、《谁在制造战争》、《网络战争》、《谁能打赢下一场战争》、《打赢信息化战争》、《百年航母》、《下一场战争》;国防建设方面的专着有:《话说国防》、《明天我们安全吗》、《下一个目标是谁》、《中国让战争走开》。并与方保定先生一起翻译了西方着名军事作家汤姆·克兰西的海战题材小说《猎杀红色十月》。 经常参与的电视节目有:中央电视台七频道《防务新观察》、四频道《今日关注》、《海峡两岸》;北京电视台《天下天天谈》。网络媒体的固定栏目有:人民网《张召忠的博客》,腾讯网《张召忠的博客》、《召忠说军事视频访谈录》。面向社会的讲课题目为:《国际形势与军事热点》。
编辑本段主持节目
1992年起作为嘉宾参与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栏目制作,在《三十六计古今谈》、《海军舰船知识》、《情报与战争》等节目中担任主讲人;1998年2月作为嘉宾,参加中央电视台一频道“沙漠惊雷”作战行动直播;1999年3月作为嘉宾,参加中央电视台一频道科索沃战争直播和《新闻调查》等多个节目;2003年作为嘉宾,参加中央电视台4频道、1频道等多次直播和多个节目的制作。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海外中心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聘为特邀评论员。2004年以来,多次应邀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军、全国青年风采大赛、国防知识演讲大赛中担任评委。2011年12月在央视《百家讲坛》开始录制《张召忠说航母》系列。 作为嘉宾,先后多次接受新浪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网、中国军网、千龙网、上海东方网等网络媒体访谈,并于2003年被人民网评为最受网友欢迎的十大嘉宾之一;被科技界评为2003年十大科普新闻人物;着作《打赢信息化战争》被评为最受读者欢迎的十大专着之一。 张召忠是中国军事战略学第一人,CCTV最受欢迎评论嘉宾之一。
编辑本段学术背景
通晓阿拉伯语、英语。学过日语,曾到伊拉克、美国、瑞士、意大利、以色列、英国、印度等国工作和访问。当过战士,担任过外语翻译,后来便长期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先后在北京大学、国防大学、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学习机械电子、阿拉伯语、英语、联合作战指挥和国防管理专业,长期在作战部队、科研院所及军事院校工作。 在基础知识方面,擅长于机械、电子和外语;在专业知识方面,对海军装备、海军陆战队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信息装备较为熟悉;在军事理论方面,对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海战法和海洋法、国际人道主义法、现代战争及武装冲突、联合作战理论有较多的研究成果。近十年来的教学科研主要集中在军事高科技和武器装备,国际法规、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角势,国防建设、现代战争、军事变革、联合作战和科技创新等方面。
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防务新观察》主持人:您说大和号不烧油? 张召忠:大和号很可能就是烧煤的,也不排除烧油,个别的锅炉烧油,需要加速的时候燃油可能提速快一些,但是主动力应该是烧煤的。这是一个问题,历史是要研究的,这是一个疑点。第二个疑点呢,历史学家就讲,因为没有油,所以让它加了单程的油料。我认为,就是有油,日本人油多得是,也给他加单程的燃料 2011-08-26 19:29:46 中华网 问:张教授,现在来看,利比亚局势和您当初的预测有哪些不同? 张:呵呵,你就直说吧,意思就是我先前对利比亚的局势预测不准是吧。从当前的结果来看,利比亚的局势发展确实超出我的预料。……我感触最深的,导致我预测不准的关键是:我被利比亚人民欺骗了,过于相信利比亚人民对卡扎菲的拥护,过于相信利比亚人民在镜头前的表情了,现在来看,我是被利比亚人民打败了——利比亚人民简直都是表演艺术家,明明在心里头对卡扎菲恨得要死,却非要在镜头前面表现出对卡扎菲的坚决拥护,这个表演水平太高了,这个对我是个教训。 人民网2012年4月18日讯 据央视网报道,印度最精密、威力最大的弹道导弹“烈火”-5的首次试射已进入倒计时。对此,军事评论家、海军少将张召忠教授认为,“烈火”-5的射程有很大提高,但是失败的几率很大。 张召忠称,印度“烈火”-5导弹跟之前的不同在于射程最大化,达到八千公里应该不是问题,在固体燃料、车载发射、多弹头分导技术上,能够突破一些反导防御。此外,在导航系统精度方面,印度能达到五公里以内就相当不错了。 此外,张召忠评论道,印度导弹试射成功的概率一般在60%左右,“烈火”系列在之前的试射过程中失败率不低,“烈火”-5成功率很难估计,失败的几率也是很大的。 然而事实上,印度导弹试射成功! 张将军被网友戏称为“大嘴”,主要是其在伊拉克战争中和利比亚战争中预测失败。先在伊拉克战争中预测美军不会攻打伊拉克,结果凌晨美军的导弹就开始攻击,随后又表示美军会陷入伊的人民战争,不会短期进入伊首都巴格达,结果正说着,美军如入无人之地,进入了巴格达。在利比亚战争中,张将军看好卡扎菲,并认为卡扎菲得到了利人民的支持,很快能打败反对派。结果卡扎菲败反对派胜。网友戏称“张将军支持谁,谁就会倒霉。” 预测卡扎菲位置彻底预测失败,戏称是说反话给美指明道路。为什么要阻止中国建航母?居心何在! 张召忠:关于我自己的故事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出身贫寒,从小在河北盐山长大,那是一片低产或不产作物的盐咸地,
张少将(10张)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18岁之前,我一直在那一片热土上度过了我的小学和中学时代。18年间村里没有电灯,没有吃过一个苹果,更没有买过一件成衣。上小学的时候.桌椅板凳连同教室都是用土垒起的。只是到了上中学的时候才有了木制桌椅和用砖头砌起的教室。我们一个班40多名男生,全部住在一间宿舍里,大家睡通铺,一个人挨着一个人,浑身上下长满虱子、跳蚤和其他小生物。我每个礼拜要走很远的路去上学,身上背着经过精确计算后够吃一周的钱粮。每天一两个黑黑的红薯面窝头,外加几把地瓜乾,一天的伙食不超过四五两。黑窝头发霉后能拉出长达一两米长的霉丝。而那正是我用以充饥的主要食物,没有青菜,没有鱼肉,更没有食油。 1970年中专毕业后参军入伍,到海军导弹部队当了一名技术兵。别看我文化程度不算高,在部队还属于“高级知识分子”,由于我学过两年的电子、无线电和机械专业,所以很快成为训练尖子。那个时候当训练尖子压力很大,一旦业务上强了别人就会怀疑你政治上是否有问题,光专不红是件很危险的事。为了进行思想改造,我特地剃了个大光头,强烈要求到炊事班当了半年的“火头军”。还喂了半年的猪,而且在山上开了不少小片荒,种了好几块菜地,收成很不错。每天晚上9点钟熄灯后,我都是用手电筒藏在被窝里偷偷地钻研技术知识。生怕让人看到说我是“单纯业务观点”。可能是由于我“又红又专”,领导上突然决定选送我上大学。最初是送我去某工程学院学习核潜艇技术,后来被北大招生的老师看中了,认为我应该是一个当翻译的料儿。“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于是,我这块砖头便于1974年10月从山东半岛被搬到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分配给我的学习任务是学习阿拉伯语。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第一次听说世界上还有这个语言,因为那个时候,学生是不能挑选专业的。 北大学习生涯改变了我的一生 阿拉伯语和她的文化一样古老,样子有点特别。像小虫子那样从右边往左边写,发音还有许多颤音,是公认的外国语中最难学的语言。所以学制特定为4年,是北大学制最长的专业。由于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突然转学外语后极不适应,科学技术主要是理解原理而外语则是死背硬记。最让我头痛的是那些颤音,无论我费多大劲,都发不准确。后来我下决心动了个舌根切割手术,这下总算好多了。在北大学习的时候我还是军人身份,每月52元薪金,59斤粮票,待遇是不错的。为了学好外语我省吃俭用买了一个砖头式录音机,那可能是中国生产的第一代晶体管式录音机。为了这个小东西,我差不多两年时间没有吃什么炒菜,天天是抓几个馒头喝两大锅汤完事。每个月59斤粮票根本不够吃,有时一顿饭就能吃10个馒头。整整2斤,现在想起来真的有点不可思议。 那个时候北大是重灾区,受“四人帮”的影响极左思潮非常严重,真正用来学习的时间比较少,经常是半天学习,半天搞运动。甚至还到校办农场和工厂去劳动,搞半工半读,而且还在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前往灾区进行抗震救灾。这些活动占去了我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再加上担任班长和党支部书记,行政事务也很多。学外语需要天天读、时时记,不能间断,我只好抓紧星期天、节假日等时间自学,同时,还喜欢听一些中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讲座,而且还学习了第二外语英语。说来也奇怪,这些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并没有太多地影响我的学习成绩,每次考试我总是名列前茅。在毕业考试中,外国专家在我用阿拉伯语撰写的毕业论文上判了一个满分。据说像这样的成绩在北大外语系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工农兵学员应该是承前启后的一代 1978年1月,我走出北
张召忠照片集合(10张)大校门,不久之后,就到伊拉克担任阿语翻译。两年的国外翻译生涯,使我感到我不适合当翻译。因为我生性喜欢创新,而翻译工作又恰恰是一种因循守旧、死背硬记和文字到文字的死板工作。那个时候国内刚刚对外开放,懂外语的人非常吃香,出国、赚汇、做生意都是很赚钱的事情,我非常注意强化英语和日语学习,并与他人合作翻译出版了美国畅销小说《追踪红十月号潜艇》。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以外语和计算机为工具,广泛搜集、整理和分析大量信息资料,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最后得出个人独特而客观的观点和思考,形成了我的科研特色。20多年矢志不渝,我就是沿着这样一条崎岖的小路一直颠簸着走了下来。当年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如今已进入暮气沉沉的不惑之年,曾与我一同共事的同学、同事有的当了大款、老板、经理、外企雇员、专业翻译、政府高官,而我还在从事我喜爱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仍然是一个两袖清风的穷教书先生。 对于“工农兵学员”人们是不屑一顾的,认为这些人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是社会过渡时期的特殊产物,不少人在用干部、评职称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牵连。我是比较幸运的一个,由于有多项成果获奖,1990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6年晋升为研究员(后转为教授),1993年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已有十几部着作出版,并在一些学会和院校中担任常务理事、理事和兼职教授等职务。我虽然没法与那些大家相比,但也并非一事无成。我想用自己的成就明白地告诉世人,不要嫌弃这些“工农兵学员”,他们毕竟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如果没有这一代人的承上启下,我们的社会将会怎样?(特定的历史时期?没有文革时期黑暗的政治现实,根本就不可能有你们这样一个畸形的群体) 告诉你我成功的秘决 有人说,“北大的学生有后劲”。20多年的社会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这种后劲是什么?其实就是现在人们所讲的“素质教育”。人才的培养,不能光注重分数,全面综合的素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我不懂医学、生物学和神经科学,但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人的智力是可以塑的。人之所以聪明是因为他们在用功,能吃苦,很勤奋,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这个意思。我在想,人的大脑或许有多个分区,功能各异,音乐、绘画、歌舞等文艺是一类,外语、口才、演讲是一类,数学、物理、化学、电子是一类,文学、历史、政治算一类,如此纵横交错,相互刺激,所以这些信息在大脑中经过相互碰撞后激活并产生智慧的火花,灵感、观点、创造、发明等新的知识随之而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小受点苦,受些罪,多干点力气活。多接触些社会,多经受些挫折,并不是件坏事,如今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但我吃苦、用功、自勉等学习、生活、处事的习惯依然如前。去年我在写《下一个目标是谁》这本书期间,便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人独处近20天,天天方便面、蒸南瓜、喝稀饭,整整过了20天的苦行僧生活。这些对别人讲可能没人相信,但我却自感苦中有乐。 我是个对家庭负责任的男人 一个人要想干事业,应该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否则,整天愁人烦人的事情那么多,你怎么能够静下心来干事情?我们家三口人,我爱人、我,还有一个儿子。我爱人当过兵,在部队复员后分配到北京医科大学担任辅导员,25年来一直做学生工作。现在是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党委副书记。我们相识是大学毕业以后的事,从认识到结婚只有半年时间,是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为什么要突击结婚呢?因为我要出国,而且在国外一呆就是两年,所以我就及时抓住了这个机遇。 那个时候年轻,对于组建一个家庭以及未来的生活考虑很不周全。结果,我在伊拉克工作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我父亲才52岁就因突发脑溢血去世,而我对此则全然不知。再一个就是我那宝贝儿子降临人世。一年后当他见到自己父亲的时候,已经能够满地跑了,而此时,我们爷儿俩却形同陌路人,他当时肯定以为我是邻居家的叔叔。 或许是内心深处的良知和内疚,使我从那时候起就奠定了高度的家庭责任感,我认为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爱人上班远,每天走的早,回来的晚,所以买菜、做饭、收拾家务和管孩子,差不多都被我承包了。 为了给儿子做好每一顿饭,我经常到处采购,骑车到很远但价格便宜点儿的副食品批发市场,或到附近的自由市场跟那些莱贩子们郑重其事地侃价。久而久之,买菜做饭成为我业余时间消遣的一大爱好,特别是家中来了客人,是显露才华的好时机,客人们往往都是在惊愕之余开始欣赏我创作的美味佳肴。就这样,锅碗瓢盆交响曲我整整演奏了近20年,直到儿子上大学住校以后,我才从厨房中被解放出来。

⑨ 局座张召忠又黑印度,“万国牌”武器怎么打仗

我赞成张的话.
战争一旦开始,不是印度想结束就能结束得了的.战争是双方的事!
如果战争,不能在2周之内结束,印度那些库存武器消耗光了怎么办?英阿马岛战争,阿根廷只有那么几架超军旗飞机和不到20枚飞鱼导弹.知道飞鱼好用,全世界高价去买飞鱼,但是英国情报局也不是吃素的,先是压迫法国人中断一切供货和售后服务(英国首相亲自向法国总统发出威胁),然后全世界阻止其他国家(厄瓜多爾尔尔等)的库存飞鱼卖给阿军.再好的飞鱼,没有用,打一发少一发.知道阿军战败,他们一枚飞鱼也没有新买到.阿军永远失去了马岛.
二战日军,他们有个"革命"性的发明,就是机枪子弹与步枪子弹的通用化!日军的子弹,从来都是五发弹夹装好的,子弹从来不是散装的.步枪(三八大盖)随时可以上子弹,而歪把子机枪,也随时可以并排六个弹夹一起上弹使用.万一机枪坏了或者战场情况变化,子弹随时可以调剂使用.这种思想,现在都是先进的. 当然,歪把子的可靠性极差,那是另外一回事.
对于任何一只军队来说,口径统一,制式统一,非常重要.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后勤跟不上,所有超级武器都变成烧火棍子.

阅读全文

与张召忠说印度五十年打过哪些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富士康印度工厂生产什么时候 浏览:711
意大利为什么这么热 浏览:421
意大利壹佰文化传媒怎么样 浏览:337
中国有多少徐国美 浏览:110
伊朗的教为什么是第一大教 浏览:452
印度军队为什么要用头巾包头 浏览:70
印度出嫁和中国出嫁有什么不一样 浏览:803
印尼手机官网怎么找 浏览:535
30万越南币折合人民币多少钱 浏览:317
印尼航空都提供什么 浏览:206
在伊朗结婚需要什么 浏览:251
中国多少种菩萨 浏览:887
印度淘汰产品如何 浏览:36
宋代从越南引进的新品种是什么 浏览:746
印尼红矿多少一吨 浏览:6
伊朗跟阿富汗是什么关系 浏览:188
越南一百万盾能买什么 浏览:519
印度人眼罩怎么样 浏览:997
印度致命真菌得五省八市都是哪里 浏览:452
印度德尔塔毒株是新冠多少倍 浏览: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