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古代印度文明都有哪些

古代印度文明都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2-07 10:18:26

① 古代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一、共同特点
1、都是与大河流域有关的文明。
2、都有各自的文化体系、法律体系。
3、都有相关的宗教文化。
4、有城市,就是发掘出的遗址中应该有城市,如果都是原始的小聚落是不行的,要有城市,也就是要有城市和乡村的对比和差别。作为一个城市要能容纳五千人以上的人口。
5、文字,没有文字的文明很难想象,因为没有文字的发明,人类的思想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存留和传播。

(1)古代印度文明都有哪些扩展阅读:

1、古埃及文明:时间断限为公元前5000年的塔萨文化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历史。专家们实际探讨古埃及文化的时间范围,是公元前4245年埃及南、北王国的首次联合,到公元332年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占领埃及,托勒密王朝覆灭,亦即通常所说的历时三千多年的法老王朝。
2、古巴比伦文明:据历史学者推断,约在公元前四千年,居住在这一带的苏美尔人已有较为发达的文化,不仅发明了文字。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苏美尔衰落后,古巴比伦城邦兴起。
3、印度文明:在公元前3000年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四大文明古国

② 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古印度科技成就还是很高的,很少有人知道,主要是吃了不记录历史的亏……我在的《中国科技史》里看过一些。
哲学方面的就不说了,题主说的阿拉伯数字也不说了,说些别的吧。
比古代中国要差的东西就不说了,以下提到的都是达到古代中国水平、超过古代中国水平、有独到首创之处的科技成就。
1.天文学
农业文明的天文历法一般都不错。印度在(相当于中国周朝)天文历法水平就很高了,后来得到与古希腊天文学的交流更进一步。还出过阿耶波多这种超时代的天才。
南北朝时期印度的天文历法随佛教传入了中国,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
2.医学
印度传统医学发展早、水平高。
尤其是外科方面世界首屈一指,估计是他们比较敢想敢做……成书于前1000年的《》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外科手术,水平比同时代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希腊、古中国)都要高得多。
3.数学
除了题主说的阿拉伯数字以外,印度另一大贡献是“弦”。用“弦”(弓弦)这个词来表示三角函数中的一个概念,就是源自印度。
还有无理数问题,也是印度人将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建筑
古印度是第一个烧制砖建筑的文明。
印度的古代宗教建筑成就很高,石窟、塔、雕塑都有独到之处。后来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均受其影响。
5.航海
印度的造船、航海技术曾长期(大约在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个不出名,但非常重要。
我是看《》知道印度历史上有个注辇国(又译),才开始了解这方面历史。
不出名是因为这主要是南印度的成就,南印度人在印度处于弱势,其历史文化容易被忽视。
说重要,是因为历史上南印度曾经对东南亚进行了大规模的贸易和扩张,建立很多侨民据点。并直接导致东南亚部分地区印度化。

③ 古印度文明有什么秘密

很多人都在想象中把古印度和现在的印度混同起来,其实它们几乎是两码事。古印度因其神秘,使得人们很难看到它的真实面目!

百年之误

公元前443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哈利卡尔纳索斯人希罗多德告别了文化之都雅典和好友政治家伯里克利、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等人,来到意大利南部的新城图里奥伊。他一踏上这块美丽安静的土地,就暗暗对自己说:我再也不愿过四处飘泊的生活,我要把自己对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的研究写出来,以“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

沐浴在地中海海风和亚平宁半岛灿烂阳光下,希罗多德文思奔涌。自30岁起,他就开始了长时间的游历和考察,足迹遍及希腊、意大利、埃及、两河流域及小亚细亚……每到一地,他都潜心钻研当地的历史、传说,认真观察古迹文物。现在,是到了该把它们都记下来的时候了。

在书中,希罗多德写道:

有这样一条印度河,这条河里面有许多鳄鱼,据说在全世界是占第二位的。

印度以东的全部地区是一片砂砾地带,在我们多少确实知道的所有亚细亚民族当中,住在日出的方向,住在最东面的民族就是印度人,因为由印度再向东便是一片沙漠,而荒漠无人了。印度人有许多民族,他们所说的语言都不一样。他们中间有一部分是游牧民,一部分不是;有一部分住在河边的沼泽地带并以生鱼为食,这鱼是他们乘着一种藤子做的船捕捉来的,每一只船都是用一节藤子造成。这些印度人穿着灯心草的衣服,他们从河上把这种灯心草取下来,然后把它们组成席子样的一种东西,再像胸甲一样地穿起来。

……

看起来,世界上最边远的那些国家却是得天独厚的地方,就仿佛希腊的气候是世界上最温和宜人的一样。……印度位于世界上最东部的地方,印度的一切生物,不管是四条腿的还是天空中飞翔的生物,都比其他地方的生物要大得多,例外的只有马(印度的马比美地亚的所谓内塞亚马要小);此外,那里的黄金,不管是从地里开采出来的,还是河水冲下来的……都非常丰富。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身上的毛还要美丽,质量还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

希罗多德自己并没有亲自到过印度,他记下的是自己所听到的东西,因此有些荒谬内容不可避免。但在他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了解到印度的富庶,这里的人民栽种棉花(长在野生树上的毛),人们穿着棉织品:他还告诉我们,大流士皇帝在派人调查了印度河的入海口之后,征服了这块土地,将这里分割为一个行省和另一个行省的一个部分,并要求这里的居民缴纳黄金。希罗多德虽然没有记下大流士征服印度的准确时间,但却提示后人,早在波斯帝国兴起之前,印度文明就已存在,印度就已是一个多民族的富饶之国。

10世纪时,一位阿拉伯学者比鲁尼到达南亚次大陆,他发现,眼前的繁荣程度大大超过了过去所能见到的文字记载的繁荣程度。这一切大大激发起他探索这一文明源头的欲望,可是在经过一番寻访贤者、探查古迹之后,他悲观地写道:“印度人不十分重视事物的历史次序:他们在述说国王的年代系列时是漫不经心的,当他们非说不可的时候,就困惑起来,不知说什么好,他们总喜欢讲故事。”他的看法成为后来许多接触古印度文明的学者的共识,文明之源的探索便这样长期停留在希罗多德的水平上。

1784年,离希罗多德撰写《历史》已过去了2000多年,一轮新的尝试开始了。英国梵文学家、比较语言学家威廉·琼斯倡导成立了“孟加拉亚洲学会”,对印度存在的大量古代梵文古籍进行翻译和研究,“吠陀学”由此诞生。琼斯对包括古梵文在内的东方语言有很深的造诣,在对《薄伽梵歌》、《吠陀》等文献和西方古文字进行对比研究之后,琼斯宣布这些远隔千山万水的居民使用的语言文字之间有着“姑表之亲”的渊源关系,这激起了许多西方学者对古印度文明研究的热情。

1806年,33岁的英国爱丁堡大学历史教授詹姆斯·穆勒喜得贵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功利主义思想家约翰·穆勒),不过此时詹姆斯·穆勒并没有因喜悦而忘乎所以,他开始了一项艰苦的工作——撰写《不列颠印度史》。11年之后,这部凝聚着他心血的3卷本着作出版了。在这部巨着中,穆勒指出古印度文明的源头可上溯到约公元前1500年的吠陀时期,这种观点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但有不少西方学者怎么也摆脱不了“西方中心”的思想,他们提出了古印度文明外来论。1922年出版的《剑桥印度史》就明白地写道:“史前印度没有什么值得人们注意的考古发现,……南印度并不存在铜器时代,这一事实证明,当雅利安人携带铜器进入印度时,本地居民还基本上处于石器时代。”

由穆勒明确提出的古代印度文明始于吠陀时代的观点是当时这一领域研究的一个重大成果。因为希罗多德称印度河流域以东已经没有其他国家,这显然是错误的。吠陀文明早在希罗多德生活年代之前1000年就已兴起,并兴旺于恒河流域。因此,尽管许多印度民族主义学者坚决反对古印度文明外来说,但仍同意穆勒的古印度文明发端观点。一百多年间,这种观点一直占据着权威的位置。

然而神秘的印度又一次向人们隐藏了自己的真面目,以恒河流域为中心的婆罗门教印度教文明是以印度河命名的次大陆文明之始,这一名称上的矛盾是否暗喻着一种错误?当20世纪20年代人们把目光从恒河移向印度河的时候,世界才明白:所谓的权威观点原来却是一个百年之误!

发现“死亡之丘”

印度河的上游有五条大河,它们像五个指头并列于旁遮普平原上,这里土壤松软,原是一片富庶的土地,但由于过度开发,气候干热,植被稀少,放眼望去,满目苍凉。当五条河流终于合而为一之后,便奔腾而下,直贯入海。印度河及其支流年复一年定期泛滥,把过去的一切都掩埋在洪水带来的泥土之下。

在今日巴基斯坦城市拉合尔西南不到200公里处,有一个叫哈拉巴的地方。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的居民发现只要从松软的浮土上挖下去一点,就能找到一块块规则的长方形“石块”,用来建筑房屋真是再会适不过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挖掘这种免费建筑材料的行列。

随着开挖范围的扩大,有人察觉这里是一个过去居民区的遗址,那些“石块”是用火烧制成的泥砖。1826年,英国探险家查理·马森在沿印度河探险时来到这里,当他看到那些残墙断壁时,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座已经死去的古城,并猜想这可能是古罗马历史学家曾经提到的东方之城桑加拉。然而他的想法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5年后,另一位英国人亚历山大·伯恩斯运送英国国王赠送给锡克族首领的5匹马途经哈拉巴,对印度古代文化兴趣浓厚的他特意停下来进行了一番考察,但除了得出和查理·马森一样的结论之外,他也没有提出什么引人注意的看法。

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对埃及和两河流域地区的考古大发现,激发了人们对古代东方文明的浓厚兴趣,人们开始从新的视角去看待那些存于泥土之下的东西。考古学在英国被十分看重,当大英帝国最终将印度纳入自己的版图,使这个海外省成为“英国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之后,他们还在印度设立了考古局。

1853年,亚历山大·坎宁安作为考古局长来到印度。坎宁安在对哈拉巴的发掘中发现了一些手工艺品,特别是在废墟中找到了石制的印章。1875年,《印度考古年鉴》刊登了他撰写的题为《哈拉巴》的文章,文章中他论述了对这一遗址考察的结果。坎宁安称哈拉巴是拉维河岸地区众多遗迹中最大的一处,并首次绘出在这里发现的印章图。他指出这不是印度现代文字,但却错误地认为是“外国传入印度的”,伟大发现的机遇便这样从他的手中一滑而过,他也被后人讥为“有眼无珠”的考古局长。

1856年,英国当局修建一条与印度河走向相同、纵贯这一地区的铁路,当铁路伸延到印度河中游地区时,一个难题摆在了英国技师们的面前: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掘地数尺,仍是松软的土壤,到哪里去找石头来铺设路基呢?这个问题不久就被“聪明的”英国人解决了。他们根据当地人的介绍,在一个被称为“死亡之丘”的地方挖出了数不尽的方形“石块”。历史又一次重演,不过此次这些“石块”并没被用来建房,而是被捣成道砟铺在路上,成为从拉合尔到卡拉奇这条大铁路中的一段辅轨石。

1902年,印度考古局来了一位新总监约翰·马歇尔。这位出生于1876年的英国人从着名的剑桥大学毕业之后,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考古事业。他先后参加了在希腊和土耳其的考古发掘工作,当一件件沉睡千年的器皿和那些古城重见天日,一段段被人们遗忘的过去再现光彩的时候,马歇尔总监体会到巨大的喜悦,同时又产生新的冲动:什么时候能再有一个新发现,给世界一个新的轰动?所以,他一踏上印度这块古老的土地,就跃跃欲试。可是。从何处下手呢?在主持犍陀罗文化遗址和佛教遗址发掘工作的同时,一则来自印度河流域的信息引起了马歇尔的注意。他的印度助手报告说被捣碎铺铁路的并不是石块,而是古代人用来建城的砖块。

敏感的马歇尔凭直觉预感到这些道砟后面可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1911年冬,他指令考古局西部地区主任班达卡尔对“死亡之丘”摩亨佐-达罗进行全面考察。可是,在第二年提交的报告中,班达卡尔认为,这是一座真正的死城,其历史不过200年左右,谈不上有太大的考古价值,眼看这件事就要最后被搁置起来了。”

然而,就在这一年,另一位考古学家和文字学家弗利特又把马歇尔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这里,并从此没有移开。弗利特对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出土的三枚印章进行了研究,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过多地注意印章上的图形,而是认真地研究了那些古朴的刻画符号。在经过与其他地区发现的古文字比较之后,弗利特提出这是一种在其他地区从末发现过的古代文字。

一石激起千层浪,考古学界被震动了,经过考虑和筹划,马歇尔的印度助手拉·巴纳吉于1920年率领一支考古发掘队进驻摩亨佐-达罗,1922年,马歇尔也到达哈拉巴,亲自领导了对该遗址的发掘。

系统的考古发掘全面展开不久,马歇尔就欣喜地发现他脚下是一个足以让他扬名百世的宝地。1924年9月,在经过认真研究之后,他向外界宣布,这是一个久远的未知年代的人们所创造的高水平的文明,“没有理由认为,这一地区的文化是从其他地区传入的”。后来,历史证明了他的判断是正确。

从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印度河流域的发掘工作一直没有停止。特别是被称为考古学大师的惠勒在1944~1948年担任印度考古局总监时,将细致严谨的工作方法运用于发掘和研究,使对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

除了英国人之外,美国、法国等国的考古学家也积极参加了考古发掘和研究。

印度河流域文明首先发现于哈拉巴,所以又称哈拉巴文明,研究表明,它是约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700年间存在于印度北部的一支高度发展的古代文明,比吠陀文明早了约1000年。从分布的范围看,属于这一文明成熟时期的遗址北起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萨雷·科拉和坚戈,南至濒临阿拉伯海的坎贝尔海湾附近的坎吉塔尔,东达今日印度共和国首都新德里附近的阿拉姆吉普尔,西抵今巴基斯坦与伊朗交界地区的苏特卡根·杜尔,其覆盖地域在50万平方公里以上,文明遗址达250多处,远远超过与这一文明同时存在的西亚地区的另一个文明——苏美尔文明的地域。

马歇尔看到的古代印度文明的“第一道曙光”很快就成为辉煌的文明之星,照亮了对这一文明的探索之路!

文明之门

1954年11月,坎贝尔海湾附近的新一轮考古发现又一次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印度河流域。印度学者子S·R·拉奥宣布,他所领导的考古发掘队在距坎贝尔湾19公里的波戛瓦和萨巴马提河之间发现了一个属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古代港口城市——罗塔尔。“罗塔尔”是当地的古吉拉提语,意为“死亡之家”,与摩亨佐-达罗“死亡之丘”之意相同。

对罗塔尔的发掘一直持续到1960年,共发掘出各种物品1.7万多件。拉奥和他的同伴发现,罗塔尔和其他遗址一样,也存在着至少5个文化层,而且时间的下限可能持续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如果这个观点得到确证,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存在时间就将延长约700年。

在罗塔尔,我们看到了与文明古都同样的情景,城市规划严谨,在四条主要街道和其他街巷边排列着各式建筑物,排水系统四通八达,不过罗塔尔最吸引人之处是它的港口。在城南有巨大的船坞和港口平台、已发掘出来的船坞用砖块砌成,高约5米,面积约8000平方米。人们还发掘出一条长约2.5公里的已经干涸了的河床,这可能是当时的人们开挖的通往坎贝尔湾的运河。在河道的边上,排列着不同时期建造的码头,可以停靠长18~20米,宽4~6米的大船,每当涨潮时,人工河道中可并排行驶两艘大船。来自西亚、北非以及更遥远地方的商船将各种宝石、工艺品、食油、矿产筹运到这里再输往各地,次大陆出产的纺织品、象牙制品、木材等也从这里经海路运往世界各地。

正如许多人所指出的那样,罗塔尔就像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一道海上大门,它使全世界了解这里,也使古老的南亚次大陆对外开放。

尽管发现了哈拉巴、摩亨佐-达罗、罗塔尔等古印度的城市,历史学家们仍不敢确认,古印度的真正面目已完全揭示出来……

④ 什么是古印度文明揭秘

很多人都在想象中把古印度和现在的印度混同起来,其实它们几乎是两码事。古印度因其神秘,使得人们很难看到它的真实面目!

百年之误

公元前443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哈利卡尔纳索斯人希罗多德告别了文化之都雅典和好友政治家伯里克利、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等人,来到意大利南部的新城图里奥伊。他一踏上这块美丽安静的土地,就暗暗对自己说:我再也不愿过四处飘泊的生活,我要把自己对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的研究写出来,以“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

沐浴在地中海海风和亚平宁半岛灿烂阳光下,希罗多德文思奔涌。自30岁起,他就开始了长时间的游历和考察,足迹遍及希腊、意大利、埃及、两河流域及小亚细亚……每到一地,他都潜心钻研当地的历史、传说,认真观察古迹文物。现在,是到了该把它们都记下来的时候了。

在书中,希罗多德写道:

有这样一条印度河,这条河里面有许多鳄鱼,据说在全世界是占第二位的。

印度以东的全部地区是一片砂砾地带,在我们多少确实知道的所有亚细亚民族当中,住在日出的方向,住在最东面的民族就是印度人,因为由印度再向东便是一片沙漠,而荒漠无人了。印度人有许多民族,他们所说的语言都不一样。他们中间有一部分是游牧民,一部分不是;有一部分住在河边的沼泽地带并以生鱼为食,这鱼是他们乘着一种藤子做的船捕捉来的,每一只船都是用一节藤子造成。这些印度人穿着灯心草的衣服,他们从河上把这种灯心草取下来,然后把它们组成席子样的一种东西,再像胸甲一样地穿起来。

……

看起来,世界上最边远的那些国家却是得天独厚的地方,就仿佛希腊的气候是世界上最温和宜人的一样。……印度位于世界上最东部的地方,印度的一切生物,不管是四条腿的还是天空中飞翔的生物,都比其他地方的生物要大得多,例外的只有马(印度的马比美地亚的所谓内塞亚马要小);此外,那里的黄金,不管是从地里开采出来的,还是河水冲下来的……都非常丰富。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身上的毛还要美丽,质量还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

希罗多德自己并没有亲自到过印度,他记下的是自己所听到的东西,因此有些荒谬内容不可避免。但在他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了解到印度的富庶,这里的人民栽种棉花(长在野生树上的毛),人们穿着棉织品:他还告诉我们,大流士皇帝在派人调查了印度河的入海口之后,征服了这块土地,将这里分割为一个行省和另一个行省的一个部分,并要求这里的居民缴纳黄金。希罗多德虽然没有记下大流士征服印度的准确时间,但却提示后人,早在波斯帝国兴起之前,印度文明就已存在,印度就已是一个多民族的富饶之国。

10世纪时,一位阿拉伯学者比鲁尼到达南亚次大陆,他发现,眼前的繁荣程度大大超过了过去所能见到的文字记载的繁荣程度。这一切大大激发起他探索这一文明源头的欲望,可是在经过一番寻访贤者、探查古迹之后,他悲观地写道:“印度人不十分重视事物的历史次序:他们在述说国王的年代系列时是漫不经心的,当他们非说不可的时候,就困惑起来,不知说什么好,他们总喜欢讲故事。”他的看法成为后来许多接触古印度文明的学者的共识,文明之源的探索便这样长期停留在希罗多德的水平上。

1784年,离希罗多德撰写《历史》已过去了2000多年,一轮新的尝试开始了。英国梵文学家、比较语言学家威廉·琼斯倡导成立了“孟加拉亚洲学会”,对印度存在的大量古代梵文古籍进行翻译和研究,“吠陀学”由此诞生。琼斯对包括古梵文在内的东方语言有很深的造诣,在对《薄伽梵歌》、《吠陀》等文献和西方古文字进行对比研究之后,琼斯宣布这些远隔千山万水的居民使用的语言文字之间有着“姑表之亲”的渊源关系,这激起了许多西方学者对古印度文明研究的热情。

1806年,33岁的英国爱丁堡大学历史教授詹姆斯·穆勒喜得贵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功利主义思想家约翰·穆勒),不过此时詹姆斯·穆勒并没有因喜悦而忘乎所以,他开始了一项艰苦的工作——撰写《不列颠印度史》。11年之后,这部凝聚着他心血的3卷本着作出版了。在这部巨着中,穆勒指出古印度文明的源头可上溯到约公元前1500年的吠陀时期,这种观点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但有不少西方学者怎么也摆脱不了“西方中心”的思想,他们提出了古印度文明外来论。1922年出版的《剑桥印度史》就明白地写道:“史前印度没有什么值得人们注意的考古发现,……南印度并不存在铜器时代,这一事实证明,当雅利安人携带铜器进入印度时,本地居民还基本上处于石器时代。”

由穆勒明确提出的古代印度文明始于吠陀时代的观点是当时这一领域研究的一个重大成果。因为希罗多德称印度河流域以东已经没有其他国家,这显然是错误的。吠陀文明早在希罗多德生活年代之前1000年就已兴起,并兴旺于恒河流域。因此,尽管许多印度民族主义学者坚决反对古印度文明外来说,但仍同意穆勒的古印度文明发端观点。一百多年间,这种观点一直占据着权威的位置。

然而神秘的印度又一次向人们隐藏了自己的真面目,以恒河流域为中心的婆罗门教印度教文明是以印度河命名的次大陆文明之始,这一名称上的矛盾是否暗喻着一种错误?当20世纪20年代人们把目光从恒河移向印度河的时候,世界才明白:所谓的权威观点原来却是一个百年之误!

⑤ 古印度文明有哪些

印度文明

印度是南亚国家,以印度河的梵文名称“信度”或其变音“兴都”,印度河流域是古代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故以此命名。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从遥远的西方带有先进技术的农民迁徙到肥沃的印度河流域,他们在此修建了运河,沿河的部落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公元前1500年左右,位于俄罗斯南部的雅利安人侵入此地,成为古代印度的主要居民。印度河流域最大的城市遗址是哈拉巴,因此也称这一时期的文明为“哈拉巴文化”。

印度文明的摇篮

恒河,印度文明的摇篮。印度人民尊称它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在印度神话中,恒河原是一位女神,是希马华特。印度教徒视恒河为圣河,认为以恒河圣水沐浴可以净罪。恒河流域孕育着印度——月之国的民族。

约公元前2500年,由印度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开始在印度河流域产生。公元前2000年中叶,属于印欧语系的一支游牧部落(即雅利安人)从中亚高原南下,他们征服了印度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印度雅利安人的一些部落开始向国家过渡。公元前6世纪,印度的恒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南印度有20多个小国,这就是印度历史上的“十六国时代”,又称列国时代。

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相传在印度形成了16个国家。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到公元前4世纪。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在这一时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国的入侵。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在古印度,盛行原始的宗教崇拜,尤其是崇拜牛,常把战争称为“渴望得牛”,为此还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而这些仪式非常复杂、神秘,因此僧侣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于是,以祭司为职业的僧侣集团便形成了,即婆罗门种姓。后来,这些掌管宗教大权并为武士出谋划策的婆罗门,享有大量的财富和权利,成为第一种姓;刹帝利则是国王、武士和官吏等军事贵族,他们仪次于婆罗门,是第二种姓:从事农、商和手工业等的自由民,他们属于第三种姓吠舍;第四种姓称首陀罗,他们是那些被征服的土着居民、贫困破产和丧失土地的人,其中有许多人是奴隶。很明显,第一、二种姓是统治阶级,第三、四种姓是被统治阶级。为了使雅利安人永远凌驾于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之上,婆罗门剥夺了首陀罗参加“萨特拉”的资格。“萨特拉”是宗教的再生礼,因此,位列前三的雅利安人被称为“再生族”,而首陀罗则被称为“一生族”。除了这四种姓以外。土着少数民族和不同种姓之间所生的子女被视作第五种人,即“贱民”。他们是最低层的人。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中一种以阶级为基础的特有的等级制度。印度从古至今,历经了几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但是种姓制度在宗教和法律的保护下一直延续下来,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所发展。种姓制度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直到今天都没有完全消除。

印度古代的历法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印度已经有了相当精确的历法。在早期的吠陀中有零星的记载,例如在《梨俱吠陀》中有十三月的记载。《鹧鸪氏梵书》将一年分为春、热、雨、秋、寒、冬六季;还有一种分法是将一年分为冬、夏、雨三季。《爱达罗氏梵书》记载,一年为360日,十二个月,一个月为30日。但实际上,月亮运行一周不足30日,所以有的月份实际不足30日。印度人称为消失一个日期。大约一年要消失五个日期,但习惯上仍称一年360日。印度古代还有其他多种历日制度,彼此很不一致。在印度历法中有望终月和朔终月的区别。望终月是从月圆到下一次月圆为一个月:朔终月以日月合朔到下一个合朔为一个月。两种历法并存,前者更为流行。印度月份的名称以月圆时所在的星宿来命名。对于年的长度则用观察恒星的偕日出来决定。《吠陀支节录——天文篇》已发明用谐调周期来调整年、月、日的关系。一个周期为五年,1.830日62个朔望月。一个周期内置两个闰月。一朔望月为29,516日,一年为366日。公元一世纪以前大约一直使用这种粗疏的历法。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创始人。他的母亲摩耶王后年近五十时才怀孕。按照印度的习俗,她应该回娘家分娩,结果途经兰毗尼,在树下乘凉时生下了乔达摩·悉达多。乔达摩·悉达多出世7天之后,母亲去世,父亲净饭王就把释迦牟尼交给摩耶王后的妹妹摩诃波阁波提王妃抚养,王妃对他悉心照料。给予了无微不至地关怀。16岁时,他和拘利城公主耶轮陀罗结婚,后来生子罗怙罗。29岁时,他放弃了王宫的安逸生活,弃家外出寻道。

最初,释迦牟尼向一些着名的婆罗门学者求教,后来依照他们的说法,成为一名苦行僧,进行了长达6年的艰苦修行。由于过分劳累和营养不良,甚至晕倒在地。醒来后,他意识到苦修并不能带来任何成效。他慢慢走进尼连禅河,用河水将身上多年的积垢洗净,然后又吃了牧女善生送给他的乳粥,等到体力恢复以后。他离开了尼连禅河,准备前往婆罗捺斯,在行进的路上,释伽牟尼来到了一个叫做伽耶的地方,在那里他看到了一棵菩提树。于是,他便坐在树下打坐,想以此获得解除人生苦难的终极办法,并发誓“不获佛道,不起此座”。经过49天的冥思苦想,他终于大彻大悟,创立了佛教的基本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

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的思索,构成了以四谛说为核心的佛教最基本的教义。四谛说,即苦谛(人生皆苦)、集谛(苦的原因)、灭谛(彻悟苦的原因,达到“涅槃”的境地)和道谛(通过修道达到“涅槃”的途径)四种真理,人们通过修行、断惑、涅槃,最终成为阿罗汉(“不生”的意思),而不再坠人人世的轮回。此外,佛教要求其徒众终身遵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出家修行的男子称“比丘”,女子称“比丘尼”,他们必须剃去头发,身着僧袍,从家庭生活中完全脱离出来:在家修行的男子称“邬波索迦”,女子称“邬波斯迦”。出家的信徒组成社团,称作“僧迦”。参加社团的人只能靠布施生活,不得拥有私产。每一个佛教徒都有游方传教的义务。

⑥ 古文明国家与中国都有些什么交流

我们知道,早在古埃及时代,埃及人就开展了在印度洋的航海事业。距今近5000年前的埃及第五王朝时期,埃及法老萨赫雷已向南方红海沿岸的彭特国派出船队,获取那里的金银、乌木和没药等物品。1954年,在埃及大金字塔附近一个密封的石坑中发现了萨赫雷法老时期的太阳船。经过复原后的太阳船,船身长43.4米,宽5.9米,船首高6米。后来,十八王朝的女王哈特舍普苏特又派遣了一支由八艘船组成的船队,到彭特国进行交易。

希罗多德在他不朽的着作《历史》中,记述了法老尼科(公元前609~前593年在位)派遣船队环航非洲的故事。无论这一故事的真实性如何,在尼科时代,尼罗河三角洲和红海之间早有运河相通。到了托勒密王朝时代,埃及人更加积极开展红海贸易。他们不仅航行到瓜达富伊角,而且向印度的孔雀王朝派出使者。红海和印度洋航运与贸易对埃及经济的繁荣日益重要,以致托勒密王朝在底比斯总督之下开始设置印度洋和厄里特里海将军,以及专门管理印度洋贸易事务的、类似我国古代市舶使性质的官职。

罗马人统治埃及以后,这里对印度洋的贸易便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一新时期的主要特征,是阿拉伯南部与印度之间定期航线的开辟。以前,从南阿拉伯到印度之间的海上交通,多半是由一些小船沿阿拉伯半岛和阿曼湾在近海作多次航行而完成的。而印度洋大洋之上风涛险恶,被海员视为畏途。其实,印度洋西部常年刮着季风。西南季风从3月刮至9月;此后则为东北季风期。这种季风的交替,正便于阿拉伯半岛与印度西海岸之间大洋上往返交通。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中叶,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希腊船长希帕勒斯——从无数阿拉伯和印度前辈海员那里掌握了印度洋的季风秘密。这一发现,标志着罗马人掌握了季风航行技术。罗马人拥有更加坚固和规模更大的远洋帆船,储备了充足的给养,装载了大量的船货,延长了续航的距离,摆脱了近海航行的局限,免去了船货多次中转的烦劳,从也门直放印度西海岸诸港。罗马时期的着名着述家普林尼,将埃及到印度的航行分为四阶段航程。第一阶段由埃及港口出发,经红海到达亚丁;第二阶段从亚丁乘西风越过阿曼湾直航巴塔拉;第三阶段从亚丁开辟了直航孟买以南的席格勒斯;第四阶段则是在公元前后,来自埃及的船只从南阿拉伯港口直放南印度的莫席里(今克朗格诺尔)。这样,在罗马奥古斯都时代,从埃及港口驶出的船队,7月扬帆南下,30天后到达红海南端,再顺风直驶,经过40天,9月即可停泊在莫席里。当年11月,这些船只即可返航,翌年2月回到红海北部诸港,或直抵亚历山大里亚。亚历山大里亚一莫席里航线开通后,罗马人从海上前来中国,就成为很方便的事情了。公元166年(汉桓帝延熹九年),一位自称是大秦王安敦派来的使者,在越南中部的日南登陆,到洛阳谒见中国皇帝,并献上象牙、犀角、玳瑁。大秦王安敦,就是罗马皇帝马可?奥里略?安敦尼(161~180年在位)。从大秦使者所献礼物看,全部是东北非索马里一带的特产,表明这些礼物可能是在埃及(当时正控制着红海贸易)置办的。再据《后汉书》记载,这位使者抵达洛阳的时间是在9月。看来使船抵达交州日南当在六七月间。因而使者很可能是乘3月开始的西南季风,从红海海口漂洋而来。显然,无论使团是官方所派、还是商人假冒,它都是从埃及或经由埃及来中国的,这是有文字记载的西方同中国的首次直接接触。从此次通使以后,罗马人来华经商逐渐活跃起来。他们大都步安敦使者的后尘,乘船从海路抵达扶南(今柬埔寨)、交阯(今越南北部)。公元226年(孙权黄武五年)有位名叫秦论的罗马商人到达交阯,被辗转送去谒见孙权,并比较详细地回答了孙权提出的许多关于罗马帝国风土人情的问题。孙权对直接与罗马通好也有兴趣,所以特派刘咸送秦论回国。可惜,刘咸在途中病故。失去了中国历史上西访罗马帝国第一人的荣誉。

不过,还在刘咸之前很久,在罗马史籍中已经可以找到中国人到达罗马的记载。生活在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的罗马史家弗洛鲁斯在其着作《罗马史要》中记述说,当奥古斯都的太平盛世(前27年~公元14年),远方绝域如赛里斯人、印度人也都遣使奉献珍珠、宝石、大象等物,请求同罗马订友好之约。这里的赛里斯人,就是指中国人。然而这一记述即使不是史家的渲染,也大约说的是一些冒充中国使节的丝绸之路上的中间商人。

⑦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印度的文明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不同点

相同点:

1、都根植于河水冲击而成的平原,以农业为主,西方学者称之为大河文明。

2、都是在彼此孤立的状态下产生的,彼此几乎没有联系。

3、生活地方水力资源较好,人们生活用水充沛,也有利于发展农业。

4、都产生了文明。平原地区河流泛滥,需要治水,修筑堤坝,疏河道,为了福利,大家团结起来,从而产生政府、领袖。

5、早期文明都有城市,有很多非农就业人口,比如祭祀、官僚、手工业生产的人,当时农业发达,农产品已经足够提供给非农就业人口。

6、文明都有文字、有神话、历法等等。

不同点:

1、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化的摇篮,发源于地中海东部,称为海洋文明。

2、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流域。

(7)古代印度文明都有哪些扩展阅读

1、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历史:

两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创造者是公元前4000年(6000年前)左右来自东部山区的苏美尔人。他们会制陶,发明了文字,根据考古资料,当时处在原始社会解体阶段。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建立了城邦。在公元前24世纪被阿卡德王国所灭。

2、古埃及原始社会:

埃及人的原始社会起始于200万年以前的埃及直立人,是埃及最早的人类,他们的共同祖先属于埃及古猿。

主要起始于在埃及法尤姆洼地的原上猿和埃及猿距今约2800~2600万年之间。埃及法雍的直立人生活反应了埃及最早人类的活动。

3、古印度文明起源:

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着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

前期经典很少提到家庭,社会仍局部落性质;后期部落社会分解为4个瓦尔纳的社会。4个瓦尔纳中首陀罗为最低层,吠舍为中层,刹帝利和婆罗门为上层。

⑧ 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摘要 1.天文学

⑨ 古印度的文明成果有哪些

印章文字、阿育王铭文、阿育王石柱、阿旃陀、《阿闼婆吠陀》等。

1、印章文字

古代印度河流域已有文字,大多刻在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上,因此称为印章文字。已发掘的印章共有二千多枚。

其中很多符号是象形的,可能还处在象形文字阶段,但又因有表音节和重音的符号,所以也被认为是向字母文字过渡的表音文字。

到目前为止,共发现这种文物2500种左右,,文字符号共有400-500个。这些符号一般由直线条组成,字体清晰,基本符号有22个。

在印章上还有雕画,这种雕画和文字是什么关系还不清楚,根据学者推测,这些铭文可能是印章主人的姓名和头衔等,雕画可能是他们崇拜的事物。

这些印章本身就是一种雕刻艺术,反映了当时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内容。

2、阿育王铭文

古印度孔雀王朝时期君主阿育王在全国各处的山岩、石柱和洞壁上所镌刻的铭文,现在还有几十个地方保存着这种石刻铭文,是古印度流传至今最古老的文字。

铭文所用文字有两种:一种是婆罗米文,肯起源于塞姆人的字母;其二是去卢文,可能起源于阿拉美亚字母。铭文内容大多是他颁布的诏令及对其功绩的赞颂,对研究当时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石柱(Ashoka pillar)是孔雀王朝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雕刻。阿育王为铭记征略,弘扬佛法,在印度各地敕建了三十余根纪念碑式的圆柱,这些柱子一般高十几米,其中最着名的是贝拿勒斯城外鹿野苑的石柱。

在其柱头上刻有四只背对背蹲踞的雄师,中间层是饰带,刻有一只大象、一匹奔马、一头瘤牛和一只老虎,这四种动物间都用象征佛法的宝轮隔开;下一层是钟形倒垂的莲花。

整个柱头华丽而完整,并且打磨得如玉一般的光润,这也是孔雀王朝时代雕刻艺术一个较为显着的特色。

4、阿旃陀

阿旃陀(Ajanta)位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孟买东北388公里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共有29个佛教石窟,从公元前2世纪到7世纪(650年)的石窟作品。

窟内石壁,各种壁画琳琅满目,有的以《本生经》为题材,有的以王公贵族和宫廷生活为题材,其中1号窟中遮卢加王补罗稽舍接见波斯来使图,尤有重要历史意义。此外还有许多反映印度古代人民生活和花草鸟兽的壁画。后期作品多系笈多风格。

5、《阿闼婆吠陀》

梵名Atharva -veda 。吠陀本集之一。为巫术、咒语之汇集。计收赞歌七百三十一首,其中约六分之一为梨俱吠陀中已出现者。主要为祈福禳灾咒法与巫术,然亦包含若干哲学与科学之思想。

“阿闼婆”(梵Atharva )或系传授此种吠陀的婆罗门家族之名字,一般认为该书成书年代较其他吠陀本集为迟。《阿闼婆吠陀》大体形成于后期吠陀时期。

主要集录了用于治疗疾病, 驱除灾害, 恢复和睦, 战胜诅咒的诗歌, 符咒, 咒语等, 常被巫师们用于世俗的祈祷仪式, 如诞生, 婚丧, 任职典礼等。《吠陀》是婆罗门教的圣典,也是印度文学的源头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印章文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阿育王铭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阿育王石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阿闼婆吠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阿旃陀

⑩ 古代印度人都创造了哪些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是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简称。分别是古埃及(非洲东北部及亚洲西部)、古巴比伦(亚洲西部)、古印度(亚洲南部)和中国(亚洲东部)。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发源地,文明分别指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这四个大型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而同一时期的爱琴海文明未被包含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在文明的发源地和所在地区的影响力。四大文明古国都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印度代表了恒河与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古埃及代表了尼罗河流域的文明,中国即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明,而巴比伦只是两河文明的一个重要时期。四大文明古国早期社会制度大多采用奴隶制,国家政权则较晚诞生。苏美尔文明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他们利用神话来加强自己的专制主义统治。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统治者汉穆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古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并且有闰月。各个文明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黄河、印度河、两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轮制陶,中国、埃及和两河流域都计算了圆周率,中国和巴比伦都发现了勾股定理,印度则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阅读全文

与古代印度文明都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木雕发源地在哪里 浏览:700
印尼的阳光为什么那么刺眼 浏览:698
中国维和部队多少人 浏览:197
越南人来中国都做什么工作 浏览:997
马卡龙意大利面怎么做 浏览:959
印尼花猫的故事怎么编 浏览:31
意大利有什么是中国没有的吗 浏览:868
6月26日波黑vs伊朗一共有多少个角球 浏览:234
古代中国又有哪些优点需要保留 浏览:429
阿马尔菲在意大利哪个地区 浏览:358
蒙台梭利是什么上半叶意大利 浏览:106
亚得里亚海抵达意大利的哪个城市 浏览:204
怎么移民到伊朗 浏览:12
意大利牌子的奢侈品有哪些 浏览:699
意大利直飞航班什么时候开通 浏览:292
伊朗获奖短片父亲讲的什么 浏览:566
英国皇室吃什么 浏览:492
印尼巴士模拟器皮肤怎么弄上去 浏览:994
印度为什么叫西游记 浏览:131
中俄为什么会保伊朗新闻 浏览: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