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文明有什么特点
印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为丰富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印度文明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其连续性、吸收性和融合性见长,从而不断发展和丰富。纵观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印度文明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宗教性。印度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均起源于印度。此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和琐罗亚斯德教等在印度都有自己的信徒。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宗教生活和宗教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中心。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都在印度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宗教文化。古代印度的凝聚力量主要是宗教,宗教以外的凝聚力是较微弱的。宗教的统一作用还表现在民族认同上。在印度,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和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民族认同,人们生活的重心不在国家政治而在宗教上。印度人曾经容许无数民族的统治者君临其上,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不大在意什么人来统治、剥削他们——无论是本地人或异邦人。对他们而言,要紧的是宗教而不是政治,是灵魂而非躯体,是无数的来生而非暂驻的今生。
印度文明的特点之二是它的多样性。印度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印度的历史犹如一条长河,在它的大部分时段里,都是水流湍急而混乱,只在少数几个时段水面平静而宽阔。非常粗略地说,印度在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时间之比大体是三比七。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无论北印度或南印度都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政治实体,它们之间长期征战不已,相互吞并。印度历史上只有前述三个帝国的统治超过了次大陆半数的土地,其他王朝都只能称其为地方性政权。即使是这三个大的王朝,也从来没有完全统一过次大陆,仍有诸多小王国未归在帝国的版图内。号称统一了全印度的孔雀王朝,实际上也只不过是以宗主权加在原来的统治机构之上而已。阿育王从来没有自称过“印度之王”,而只称自己为“摩揭陀王”,并把其广大的领土称为“征服之地”。所以,印度文明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印度还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操不同语言并信仰不同宗教的不同民族产生了不同的文化。
印度文明的特点之三是它的包容性。印度文化从来就不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印度历史上屡遭外族入侵,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为外族征服的历史,印度的文明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地接受异质文明挑战、不断与异质文明交流的历史。
总的来看,古印度文化在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印度文明在近代的衰落不过是一时的历史现象。随着印度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相信印度文化也终将像中国文化一样大放异彩。
Ⅱ 印度印象:好学、乐观、积极、善于抽象思维
2015年9月份在印度出差,主要工作是讲课,总共辗转三地新德里周边的Gurgaon,Noida,和班加罗尔Bangalore。
三个地方,公司都有面积很大的办公楼,很多员工,而且在乘车的路上还能够看到公司其他的办公楼。据当地同事了解,印度公司有员工两万一千多,超过总部,绝大部分是服务人员,研发大约两千多名。
Gurgaon和Noida是印度首都德里周边的卫星城,属于NationalCapital Region (India)的一部分。为了带动经济发展,印度也设置了若干经济特区SEZ( SpecialEconomic Zone),很多跨国企业就在这样的特区里。
Gurgaon是颇有历史的地区,在新德里西南32公里处,离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比较近,属于Haryana哈里亚纳邦。Gurgaon是经济发展很快的城市,有超过一半的财富五百强企业在这里有分支机构。七十年代Suzuki日本铃木公司在这里建厂,带动了经济发展。1997年GE在这里发展,带动了这里外包产业的发展。
Noida则是一座新城,全称是New Okhla Instrial DevelopmentAuthority,属于北方邦,建于上世纪70年代。该城市是为了分流首都德里的发展功能,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成为印度城市发展的典范。当局为Noida城区规划了25年的发展容量,因为发展过快,15年左右就达到规划容量,就在附近又规划了新区Great Noida.该城有诸多耳熟能详的IT企业,比如IBM, Accenture, Samsung, Dell, TCS,爱立信等。
Gurgaon的办公室就像典型的公司办公室氛围,温馨又安静。这里的同事早上来的很准时,下班也很准时,有条不紊的进行日常的工作。
Noida园区,这里办公区域的人员密度很大,有数千人。在国内景区、车站经常见到人山人海,然而在印度办公室忽然有了这种感觉,还是令人非常震撼的。
办公楼每层都是敞开的巨大空间,条形办公桌成排摆放,每个人的面积大约是学生课桌那么大。早上上班的时间,成片的区域都是空荡荡的,桌上空无一物。若干时钟悬挂在办公室的各个醒目位置,指示着各个时区的时间,包括常见的美国各个时区的时间,还有不常见的尼日尔爾利亚时间,东非时间等,也能看到很多办公区域标记了一些国家或者地区的名字,比如东非,尼日尔爾利亚等。
快要下班的时候,再望过去,早上空荡荡的办公区域坐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员,大家都在忙碌着,人头攒动,真有一种人山人海的感觉。突然意识到这就是服务中心,面向全球的服务中心,服务于全球不同的区域。直观的感受还是非常强烈,令人印象深刻。
在课程中间,印度同事令人印象深刻。绝大部分时间,印度同事上课非常认真,很投入,基本没有人玩手机,也很少去操作电脑,只有少数有重要事情需要处理的同事会在集体讨论和游戏环节查看电脑。在Noida和Bangalore的同事,是很少有人带电脑来参加培训课程的。
态度也很好,确实能做到初学者的心态去学习,比较少去挑战和辩论课堂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经常会联系自己的工作实践、体会和挑战来进行思考、问答和讨论。
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非常大,Noida和Bangalore是IT部门,非研发部门,所以我准备了比较多的内容和材料,超过两天的课程容量,是希望能根据他们的反馈,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裁剪和取舍。结果他们对这些内容都有兴趣,反而是要求把游戏环节去掉,有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本来是担心会很枯燥,没想到两天的课程他们都能保持很强的专注力。
印度的同事很聪明,他们对课程内容反应很快,回答问题往往能切中要害。和国内讲课反馈不同,他们对于价值观、原则、理念等抽象的部分和概念化的部分非常喜欢,也能够有很好的理解。国内课程对游戏和具体的实践往往兴趣更大。这或许和他们的教育、文化传统、宗教传统有关系,比较擅长和喜欢抽象的思考。
印度同事对公司的认同感很强,为公司工作很自豪。印度公司也体现了很多公司好的价值观,比如要求有不低于30%的女性员工比例。印度IT发展很快,各种机会也比较多,也有相当的流动比例。总的来说,印度同事的精神面貌很好,敬业、专注、积极、乐观。印度公司能得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内部机会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们对中国也有着很强的兴趣,经常会问国内的各种情况,尤其是对高铁特别有兴趣。这些关注基本上都是友好和好奇的,他们也认识到印度和中国是仅有的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非常复杂的国内情况,也很认可中国的主要发展成就和经验。他们也对自己国家的民主体制,快速发展感到自豪。但是没有一个人来过中国。相对两国的人口数目来说,中国和度两国之间的民间来往规模还是比较小的。
中国人担心印度的基础设施,公共交通、水、安全,印度人担心语言问题,还有饮食。在印度,相当多的人吃素食,并不是宗教习惯,是一种饮食习惯,在餐厅、飞机各个地方,素食者都可以很方便的吃到素食,他们担心在中国不容吃到素食,虽然我们的菜单很友好的提供了图片可以选择,但是我们的菜单一般不会详细列出食物的具体成分。
印度印象
从机场出来,看路上的情况就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很像若干年前的中国,如果不是人的相貌不同、文字的不同,大部分地方没有强烈异域风情的感觉。很多地方在修路,路上很多地方聚集着一些闲坐的人群,路边各种小店。时而经过一片规划良好的区域,有的是工业园区,有的是新兴的居住小区。有些复杂、混乱,然而又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很有国内八九十年代的感觉。
这种感觉在和印度同事聊天的时候也能感觉出来,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印度最近这些年发展也很快。人口基数很大,超过12亿人口,但是很年轻,平均年龄27岁,大量充裕的年轻劳动力,将来也是消费者。印度人对新上任的总理莫迪非常有信心,很支持,没有人说不好的,谈到莫迪在印度广受拥戴,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和支持。对莫迪的政策、远景很认同。
公司几处办公地点所在的园区,都汇集的大量的国际知名企业,从建筑物的外观来看,这些企业在当地的规模都很大。这些园区都建设的挺好,但是园区外面就像城乡结合部一样。酒店很好,外面就像乡下一样。好的,不好的参差期间,交织在一起。和国内大面积连片整体规划的观感非常不同。
高速路上车辆并不多,非常通畅。市政道路交通情况很不理想,上下班时间很拥挤,行车非常缓慢。道路上各种车辆,小汽车,大巴车,三轮车(突突),摩托车,还有时而走上马路的牛,混杂在一起,非常混乱。印度道路上主流的车型是日本铃木,目测超过1/3,铃木进入印度市场非常早,发展的很好。可能是道路状态拥挤,车间距小,路上看车的外观普遍不好,大量的车外观都有剐蹭、轻微碰撞的凹凸不平,很多车辆可能就不维修这些外观的小问题吧。
在道路上也经常见到各种印度神技,一些车辆上密密麻麻的坐满了或者站满了人,卡车车厢有上下两层,每层都站满了人。有的小皮卡,车厢边缘用钢架子围住,架子上也挂满了人。一辆突突车也能塞满了人。出行条件是很不好的,但是这也挡不住印度人民强烈的出行意愿,道路建设,车辆,运输服务,这是多么大的刚需!
印度人对环境很友好,牛经常上路,司机也不着急,喇叭都不按,不打扰牛,有人告诉我牛就好像母亲一样。天空中经常能看到很多鸟,在机场候机的时候,候机厅里时不时飞来几只小鸟。路边经常可以见到绿地、树林,新德里没有特别高大的建筑,整个城市都掩映在绿树丛荫之中,令人印象深刻。
印度人服务意识很好,酒店,餐馆,机场,商店服务员态度都很好,而且可以感受到大部分人是非常开心的,那样的笑容和关心不是训练出来的,是发自内心的开心。那些年轻的笑脸令人难忘。一个商店收银的小伙子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我买了一个木雕的工艺品,小伙子很细心的问我要不要包装一下,就拿出来泡沫纸开始仔细的包裹,一圈一圈的缠上去,这个包裹的动作,看他的神态就好像是自己在做一件工艺品一样,包好以后,很开心的递给我,就像一个小孩做好一件作品一样!
印度人的节奏不快,不着急,服务人员在等待的时候特别有耐心。
在印度,各种语言不计其数,英语和印地语基本上大家都会,还会若干种本地的语言,一般的印度人大约要懂四、五种语言。一般印度人在工作中的共同语言就是英语,他们的英语能力比较强虽然发音很独特。印度人可能是喜欢看书的,在红路灯路口,道路拥塞的地段,也会有很多印度人穿行在车辆中兜售东西,有些食品,有些本地特色的东西,然而令人吃惊的是,有大约1/3的人是端着高高的一摞子书在兜售!印度书店出售大量的英文书籍,这些书籍都是根据英国版权规则在印度出版的,在印度当地以卢比销售,折算人民币后的价格基本和国内售价差不多。英语的语言能力可以使他们融入主流的英语世界,直接吸收世界上最重要的思想和知识。坦白的说,中文出版物的质量远远不能和英美出版物相比。这也给与印度人独特的竞争优势。
印度是非常多元化的国家,各种语言、宗教和文化并存,在课堂里也能看到包着大头巾的锡克人。假期也很多,各种主要宗教都有全国性的节日。在各个邦,也有自己独特的节假日。印度的假期安排是个矩阵,每个邦都不一样,安排会议、各种活动的行程需要考虑的周到一些。
多元化的环境往往能够使人的思想包容性更强,富有创造力。宗教对精神世界的探讨精细入微,也使人具备很好的抽象思考能力。在印度,也经常能感受到英国人统治留下来的文化传统遗产。这些特点,或许塑造了印度精英,使他们在印度和美国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印度人口众多,贫富差距很大,很多人口比较贫困。也会有些人有些小动作、各种滑头来谋些不正当经济利益。总的来说,文化相对比较温和,没有太多暴力因素。
令人吃惊的是,印度也有超过2亿穆斯林人口,超过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印度的安检非常严格,出了坐飞机要检查行李做人身检查。每次进酒店都要查包做人身检查。酒店的大门是关闭的,不对外开放。就是酒店自己的车进去,也经常要登记、检查后备箱。公司所在的三个园区,车辆进出也要检查,出示员工牌。出园区的时候,很多车辆也要查后备箱!机场和一些景点,都有很多持枪警戒的安全人员。印度人口众多,也能看到众多保安,经常是一群一群的。国内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看到印度现在这样用保安和各种服务人员,而且都是特别年轻的面孔,也是让人非常感慨的。
2016-01-18 广州
Ⅲ 印度特色有哪些呢
印度特色有如下:
1、印度手抓饭
手抓饭是印度自古以来的饮食风俗,距今传承了上千年,很多人认为手抓饭不文明,但这只是印度人的传统习惯,就像美国人喜欢用刀叉,中国人习惯用筷子一样。印度手抓饭的主要食材是大米、羊肉、牛肉和胡萝卜,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Ⅳ 印度文化有一些历史感,印度文化有哪些特色
相信大家对于印度这个国度充满了相当新奇的神秘感,毕竟印度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印度文明也在其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当中续写了灿烂的篇章,所以纵观印度文化的发展历程特点主要是归纳为以下几种。
印度文明的特点之一,最主要还体现了它的多样性,毕竟在历史上的印度长期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当中,而印度国内也是曾几何时存在着多多少少的政治实体,甚至是印度国内影视拥有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等国家,此外印度的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体现了它的包容性,由于印度国内的不同种族以及不同的宗教群体,他们在历史的演变过程当中相互依存,相互吸收异族文化所带来的精华,最终也形成印度国内独特的文化特色氛围
Ⅳ 印度的特色有哪些
1、语言多样
印度语言多样性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都无法与之匹敌的,虽说这一说法还存在争议。印度1961年审查时共列出1652种语言,但其中有些只是更多地作为方言使用,还有一些语言自那以后就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了。
2、大城市多
在印度的城市贫民窟,找水可是一项挑战。世界十大城市中,仅印度就占三个,中国也才有两个。据联合国资料显示,印度德里是现今世界上第二大城市聚集区,孟买和加尔各答分别排名第七和第十。如今,德里及其邻近的城市腹地总人口已超过2265万,仅次于东京。
3、人口密集
据专家预测,印度人口总数在本世纪60年代将达到顶峰,并有望于2028年超越中国。联合国数据显示,印度人口或将在未来14年内赶超中国,届时人口总数将达到14.5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对于许多印度人而言,成为世界第一大人口国将是一项值得骄傲的成就,意味着在与中国抗衡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4、选民多
每个选民的手指上都有一个的特殊墨水记号以保证一人一票。印度一直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自诩(中国的选民则不能直接选举国家元首),据统计在2009年议会大选中共有4.17037606亿选民参加投票,出席率略低于60%。
5、芒果产量丰富
印度的芒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印度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芒果生产国,同时也拥有世界最大的芒果消费市场。对于很多人来说,在炎炎夏日里,看到树上颗颗硕大的芒果,实乃使人心旷神怡之事,官方称芒果是印度的国果。
Ⅵ 经常能够听说印度的缺点,那么这个国家的优势和优点有哪些呢
一·市场规模与中国相当并且潜力巨大
我们一直以来,从网上看到的印度人总能给人以娱乐至上的感觉,每次都能让人笑得喷饭,除了扒火车、玩摩托、摔各种战斗机,印度人的精神也是让其他人望尘莫及的 。我们总是叫人家阿三,但是根据数据调查显示印度虽然在很多领域落后于中国,但印度市场成为印度崛起的一大底牌。在吸引外国投资领域,印度首次以630亿美元的数字超越了中美两个世界大国,这不禁让印度暗自酸爽了一把。
这倒不是主要的,主要在于印度年轻人的比重远远大于我们,每年的就业人数至少1000万人,大多是18岁左右的年轻人。相较中国,印度人口的优势恐怕在今后几年会凸显出来,而中国老龄化的趋势在发展。
Ⅶ 印度三大特色有哪些他们具体包括什么
最近很多人问这个印度的三大特色是什么,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那就是从这个吃喝住行开始说起,下面就简单的来说说印度的三大特色吧,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看看。其实印度还是一个比较多元的国家的,很多地区和其他的地区的很多东西都是有区别的,所以下面说的不对的也请见谅了。
2、手抓饭
手抓饭也是印度的一大特色,而且还要用上厕所不洗手的那一只手来吃,才更加的有味道,哈哈,你懂的。不过说真的,印度的手抓饭有的还真的不错的,它的味道还是蛮美味的。
3、抛饼
抛饼在印度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物,非常的有特色,而且比较的好吃,主要是吃一个就能很饱腹了,对于贫民窟的人来说不错的东西。
Ⅷ 印度文明有什么特点
印度文明的特点:
1、宗教性。
印度历史上曾先后产生并流行多种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均起源于印度。此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和琐罗亚斯德教等在印度都有自己的信徒。多种宗教在印度的长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宗教生活和宗教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中心。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都在印度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宗教文化。古代印度的凝聚力量主要是宗教,宗教以外的凝聚力是较微弱的。宗教的统一作用还表现在民族认同上。在印度,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和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民族认同,人们生活的重心不在国家政治而在宗教上。印度人曾经容许无数民族的统治者君临其上,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不大在意什么人来统治、剥削他们——无论是本地人或异邦人。对他们而言,要紧的是宗教而不是政治,是灵魂而非躯体,是无数的来生而非暂驻的今生。
2、多样性。印度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印度的历史犹如一条长河,在它的大部分时段里,都是水流湍急而混乱,只在少数几个时段水面平静而宽阔。非常粗略地说,印度在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时间之比大体是三比七。在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无论北印度或南印度都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政治实体,它们之间长期征战不已,相互吞并。印度历史上只有前述三个帝国的统治超过了次大陆半数的土地,其他王朝都只能称其为地方性政权。即使是这三个大的王朝,也从来没有完全统一过次大陆,仍有诸多小王国未归在帝国的版图内。号称统一了全印度的孔雀王朝,实际上也只不过是以宗主权加在原来的统治机构之上而已。阿育王从来没有自称过“印度之王”,而只称自己为“摩揭陀王”,并把其广大的领土称为“征服之地”。所以,印度文明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印度还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操不同语言并信仰不同宗教的不同民族产生了不同的文化。
3、包容性。印度文化从来就不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印度历史上屡遭外族入侵,它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为外族征服的历史,印度的文明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地接受异质文明挑战、不断与异质文明交流的历史。
总的来看,古印度文化在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印度文明在近代的衰落不过是一时的历史现象。随着印度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相信印度文化也终将像中国文化一样大放异彩。
Ⅸ 以宗教为中心的印度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印度的宗教是其最大的代表之一,整个印度次大陆遍布无数美丽的宗教建筑。那么,关于这样的以宗教为中心的印度文化,会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一起到印度文化中看看。
1、 印度文化为三方面内容即以宗教为中心,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和以诗代史三方面。
2、 以宗教为中心:印度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都以宗教为中心,其表现形式和内容也都与宗教有关,连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都是在宗教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此,世界学术界在研讨印度文化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个问题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宗教,宗教融于印度文化之中,无宗教就不成其为印度文化。
3、 在学术界也有人称印度的某些文学作品为纯宗教文学作品。世人熟知的《五卷书》这部闻名全球的寓言故事集,也是宗教人士为后代创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宗教的情感,宣扬的是宗教精神。
4、 印度伟大的民族英雄—圣雄甘地,在领导全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他从印度教的“坚持真理”、“戒杀”和“自制”的信条中衍生了非暴力思想,坚信非暴力思想的宗教道德力量最终将使本质上热爱主义的英国殖民者改正自己的错误。他运用宗教学说鼓动人民参加反英运动。这种山宗教思想激发起来的爱国热情,牺牲精神和民族自尊心,其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它迫使英国殖民者不得不放下武器,同意印度独立。
5、 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果分析研究印度的古、现代戏剧,电影和音乐舞蹈等剧本,不难发现—个规律,即大多以大田圆结尾。而从内容上分析都贯穿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的思想,其中不时反映出仁爱互助的精神。实际上这是由于受了印度佛教,思想的影响。所以在国内学术界也不乏有人认为印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中的六团圆结局是佛教从修养上强调了现实生活中的宗教实践,不同于基督教仅劝导人们消极地等待死后灵魂升天的悲观主义,而是注重精学勤修。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6、 实际上,佛教这一思想的产生,是在与婆罗门教森严的种姓制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婆罗门维护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遭到低级人民的强烈不满,佛教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
7、 由于佛教的兴盛与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受佛教影响的文化繁荣起来。无沦是在政治、哲学、文学,艺术、雕刻、音乐,舞蹈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都留下了佛教的烙印,即便是卷土重来的印度教(亦称作新婆罗门教),也或多或少地继承了佛教的宗旨。
8、 虽然恢复了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但是,佛教文化所形成的特点已无法改变,只能保持现状或任其发展下去。佛教的哲学,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的仁爱牺牲精神,因果关系,超脱苦修。乐于施舍,印度教也加以吸取。所以,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若要研究印度文化,必须重视研究佛教文化对印度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9、 以诗代史:印度文化另一个特点是以诗代少,众所周知,印度人至今尚未写出—部完整的属于全印度人民的历史书,目前印度最权威的历史书是《高级印度史》,由R·C·与字达、H、C·赖乔杜里和卡利金尔·达塔合着。但是,从全面整体的观念来考这本书,也还不是属于全印度的历史书,况且史料尚缺乏,有不少是以传说和神话为依据的,有些地方也没有经过严格的考证。
10、 那么,印度为何写不山一本完整的属于自己的历史书呢?这与古印度人善于以诗代史有关,由于印度独特的气侯和地理环境,古印度人富于幻想,爱作诗,他们往往把古代历史上的大事记和英雄人物加以改编,并与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混在一起,写成一本本长诗加以传颂。天长臼久,致使后人分不消哪是诗哪是史了。
11、 印度最为着名的两人史诗《罗摩衍耶》和《摩诃婆罗多》就是以诗代史的代表作。为此,世界学术界称这两部文学巨着是印度的古代史书。经过学术界多年的考证,《罗摩衍那》产生于印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诗中描写的人与事都是那时代的人与事。
11、 例如,“诗中宣扬的道德教条,已经是封建社会的东西,罗摩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他持以为生的是农业,而罗波那则代表没落奴隶主,他以吃内为生,进行游牧活动。从民族矛盾来看,罗摩皮肤是黑色的,是原始印度人的代表。而罗波那,虽然名义上是一个罗刹,实际上是一个婆罗门,他是外来雅利安人的代表。整个一部《罗摩衍耶》歌颂的是新兴地卞阶级,而通过一夫一妻制,强调女子的贞节,表现了作者对王位继承的纯洁性的关心”。
12、 《摩诃婆罗多》这部世界—上最长的诗,实际上是把写古印度王国(相当于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史实,那个时代正是印度次大陆上林立着为数众多的小王国,大小王国为了称雄一方,你征我战。所以,国内外学者都认为,《摩诃婆罗多》不是一部单纯的史诗,反映了古印度很长一个时期内的社会心活和思想面貌。
13、 诗里不但有那个时代的人与事的传说,还有印度教的教规和法典,以及古印度哲学思想流派形成的记载;另外,诗中还有治国之道,包括政治、法律、道德、风俗等也占了相当大的篇幅。所以,印度学术界亦称《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的—部网络全书。
以上的就是关于以宗教为中心的印度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的内容介绍了。
Ⅹ 请问印度有哪些特点
我们可以从三点去看印度的特点:
1.以宗教为中心
印度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都以宗教为中心,其表现形式和内容也都与宗教有关,连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都是在宗教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此,世界学术界在研讨印度文化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宗教,宗教融于印度文化之中,无宗教就不成其为印度文化。
印度伟大的民族英雄—圣雄甘地,在领导全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巾,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也源于印度宗教思想的仁爱主义,他是从印度教的“坚持真理”、“戒杀”和“自制”的信条中衍生了非暴力思想。圣雄甘地坚信非暴力思想的宗教道德力量最终将使本质上热爱主义的英国殖民者改正自己的错误。甘地始终认为,“政治上一旦失去宗教也就失去了灵魂”。他运用宗教学说鼓动人民参加反英运动。这种山宗教思想激发起来的爱国热情,牺牲精神和民族自尊心,其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它迫使英国殖民者不得不放下武器,同意印度独立。
2.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我们如果分析研究印度的古、现代戏剧,电影和音乐舞蹈等剧本,不难发现—个规律,即大多以大田圆结尾。而从内容上分析都贯穿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的思想, 其中不时反映出仁爱互助的精神。实际上这是由于受了印度佛教,思想的影响。所以在国内学术界也不乏有人认为印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中的六团圆结局是佛教从修养上强调了现实生活中的宗教实践,它不同于基督教仅劝导人们消极地等待死后灵魂升天的悲观主义,而是注重精学勤修。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实际上,佛教这一思想的产生,是在与婆罗门教森严的种姓制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虽然,婆罗门教不设庙宇,不拜偶像,但是都派生出私人日常生活到国王即位的一套非常繁琐的理论和祭神仪式,婆罗门祭司被称为“人间之神”,是知识的垄断者和人间生活的指导者。他们是人上之人,为第一种姓,其余的则为第二、三、四种姓,种姓的高低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和在社会上的地位。公元前6世纪,作为国王和武土的第二种姓刹帝利的力量不断强大,第三种姓吠舍也在商业活动中掌握了大量的财富,作为第四种姓的首陀罗和排除在种姓之外的奴隶-贱民,他们都对婆罗门傲慢和不劳而获强烈不满,反对婆罗门维护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佛教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佛祖释迦牟尼反对婆罗门的种性制度,强调梵我不二,苦身修行。主张四姓平等,取消种姓制度,佛教便由此兴盛起来。特别是在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偶导下,佛教发展到了极盛时期。由于佛教的兴盛与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受佛教影响的文化繁荣起来。无沦是在政治、哲学、文学,艺术、雕刻、音乐,舞蹈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都留下了佛教的烙印,即便是卷土重来的印度教(亦称作新婆罗门教),它也或多或少地继承了佛教的宗旨。虽然它恢复了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但是,佛教文化所形成的特点,它已无法改变,只能保持现状或任其发展下去。佛教的哲学,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的仁爱牺牲精神,因果关系,超脱苦修。乐于施舍,印度教也加以吸取。所以,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若要研究印度文化,必须重视研究佛教文化对印度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3.以诗代史
印度文化另一个特点是以诗代史,印度至今没有自己的完整的历史书。那么,印度为何写不山一本完整的属于自己的历史书呢?这与古印度人善于以诗代史有关,由于印度独特的气侯和地理环境,古印度人富于幻想,爱作诗,他们往往把古代历史上的大事记和英雄人物加以改编,并与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混在一起,写成一本本长诗加以传颂。天长日久,后人分不清哪是诗哪是史了。印度最为着名的两人史诗《罗摩衍耶》和《摩诃婆罗多》就是以诗代史的代表作。为此, 世界学术界称这两部文学巨着是印度的古代史书。经过学术界多年的考证,《罗摩衍那》产生于印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诗中描写的人与事都是那时代的人与事。例如,“诗中宣扬的道德教条,已经是封建社会的东西,罗摩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他持以为生的是农业, 而罗波那则代表没落奴隶主,他以吃内为生,进行游牧活动。从民族矛盾来看,罗摩皮肤是黑色的,是原始印度人的代表。而罗波那,虽然名义上是一个罗刹,实际上是一个婆罗门,他是外来雅利安人的代表。整个一部《罗摩衍耶》歌颂的是新兴地卞阶级,而通过一夫一妻制, 强调女子的贞节, 表现了作者对王位继承的纯洁性的关心”。《摩诃婆罗多》这部世界—上最长的诗,实际上是把写古印度王国(相当于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史实,那个时代正是印度次大陆上林立着为数众多的小王国,大小王国为了称雄一方,你征我战。所以,国内外学者都认为, 《摩诃婆罗多》不是一部单纯的史诗,它反映了古印度很长一个时期内的社会心活和思想面貌。诗里不但有那个时代的人与事的传说,还有印度教的教规和法典, 以及古印度哲学思想流派形成的记载;另外,诗中还有治国之道, 包括政治、法律、道德、风俗等也占了相当大的篇幅。所以,印度学术界亦称《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的—部网络全书。
普吉岛明哥
6396粉丝 · 312赞
搜索
印度十大残忍习俗
怎么辨认婆罗门
一张图看懂佛教体系
印度发生过什么变化
什么是种姓制度
佛教和印度教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