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然干涉斯里兰卡内战的印度,最终是什么结局
二战结束后,以南亚大国自居的印度极为活跃,分裂巴基斯坦、干预马尔代夫内战、控制尼泊尔和不丹内政、吞并锡金,在南亚大搞霸权主义。上世纪七十年代,斯里兰卡爆发内乱,印度在结束第三次印巴冲突之后,迅速将注意力转向斯里兰卡,甚至不惜武力干涉,然而却最终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就连自己的前总理拉吉夫·甘地也因此被袭身亡。
印度干涉斯里兰卡内乱,堪称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不仅没能获得任何利益,反而连自己的总理都搭上了性命。
❷ 1987年印度曾出兵斯里兰卡,这是怎么回事呢
1983年至2002年,由于两大民族——僧加罗人(人口占多数且居于统治地位)和泰米尔人之间矛盾激化,印度洋岛国斯里兰卡爆发了长达19年的内战,6.4万人被夺去生命,100多万人流离失所,整个国家遭受空前劫难。而这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的,正是叛军“猛虎”组织。
这场无厘头的血腥冲突整整持续了3年,印军最多时曾投入10万重兵进剿,仍没能消灭“猛虎”组织。1990年,印度政府宣布撤军。就这样,在耗费了大量金钱物力并付出1200多名官兵阵亡的惨重代价后,印度的武力干涉草草收场。
然而,悲剧并未就此结束。1991年5月,对拉吉夫·甘地怀恨在心的“猛虎”组织,派出“人弹”潜入印度炸死了前者。
❸ NSCN发起对抗印度是什么来的
报道称,1975年,在印度中央政府与“那加民族委员会”(NNC)签署《锡隆协议》失败后,NSCN(那加兰邦民族社会主义委员会)正式成立。
1980年,卡普朗(SS
Khaplang)、穆伊瓦、伊萨克创立了分离主义组织,多年来在那加兰邦、以及曼尼普尔等邦内多个地区几乎运作出平行政府,很快在印度东北部地区成为最
强组织之一。
组织是比不过国家的,不过影响还是有的。
❹ 2016年印度打了什么胜仗
据巴基斯坦“黎明报”报道,巴基斯坦军方证实,近期,印度突然腾出精力出兵边境,在克什米尔地区发动大规模围剿活动,毫不留情向平民开火,造成巴方巨大的人员损失。报道中还提到,从2020年年初到现在,印度共在西北边境地区打死了192名反抗战士以及47名无辜平民,印方同时也有73名士兵死亡。据了解,目前,巴基斯坦方面正在与联合国进行商讨,希望联合国能够鼓动国际社会对印度的一系列暴行加以干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德里的施压下,美俄等大国都拒绝伸出援手,就连巴基斯坦的老朋友沙特也表示不愿插手别国事务,这些国家的表态也大大助长了印度在边境地区的嚣张气焰。
前段时间,印军与克什米尔地区民众再次发生相当激烈的冲突,印军再次向巴方4名平民开火,其中还包含1名妇女在内。随后,印度军队对当地社区进行了封锁,甚至还扬言要出动军队挨家挨户搜捕抵抗分子。对于近期围剿活动,印度军方表示相当满意,甚至还扬言克什米尔大局已定,巴方军队难挽狂澜。印军一名指挥官表示,印军最近消灭的叛军人数首次超过了叛军扩充的人数,印军还从巴方士兵手中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物资等,这也代表着克什米尔地区叛军已经在“走下坡路”了,或许再过不久,印军就能将克什米尔地区的安全局势“全面控制”,印度将会有更多时间来解决其他地区的矛盾。
据印军指挥官报道,2020年至今,印度一共在克什米尔地区发起了将近72次围剿行动,在这些争端中,共有177名武装分子被击毙。有媒体指出,印巴两国对战争中死亡的人数统计略有不同,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对克什米尔地区的定义方面有一些出入,巴方将印度认为并不存在争议的地区也一并归入到了克什米尔地区,因此两国在战争死亡人数统计方面总会存在一定的差池。不管怎样,2020年起,印度对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冲突都超过了往年,有军事专家分析称,印度最近加大对克什米尔地区的围剿力度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印度今年在国内外形势上都存在严重危机,尤其是在北部边境处于劣势地位之时,印度就更需要通过一场胜仗来安抚国内民众的情绪。
印度媒体表示,近段时间以来,巴基斯坦方面武装分子的渗透行动也是十分猖獗,从年初至今,印度已经击毙了22名巴基斯坦武装分子。比起克什米尔当地的叛军来说,巴基斯坦武装分子显然要更加“疯狂”。这些武装分子的武器装备要更为精良,作战经验方面也要更加丰富,印军为此还吃了不少苦头,就连印度军官在内都曾被这些武装分子打死或击伤过。随后,印军就针对这群武装分子改造了自身的围剿技术。
在情报网络的支持下,巴方为了支援武装分子与印方军队打持久战而建造隧道的消息也被印方及时获知。得知情况后,印军立即出动,前往边境地区发起搜查行动,截至目前,印方军队已经发现了至少一条隧道。印度军方认为,巴基斯坦方面挖掘的隧道远远不止这些,安全部队与警察已经在边境地区开展了数次搜查行动。
❺ 印度能控制尼泊尔、分裂巴基斯坦,为何却在斯里兰卡栽了跟头
印度能够控制尼泊尔,分裂巴基斯坦,去打不斯里兰卡,主要源于印度的经济落后,军事不够重视,很难跟得上先进国家水平!
斯里兰卡并不软弱
斯里兰卡虽然是个小国,但是斯里兰卡的执政党却并不软弱,不是,同样的,斯里兰卡的飞机和军事储备也相当丰富,印度在飞机和战舰之上发展不够迅速,主要源于他们的意识不够重视,而且从目前的角度来讲,印度的军事发展跟其他先进国家来相比根本没有可比性,所以说印度的军事发展只能停留于此!几乎都不能够征服一个弱小的斯里兰卡!
❻ 控制尼泊尔、分裂巴基斯坦,印度为何在斯里兰卡栽了跟头
印度为了控制斯里兰卡,扶持了当地的泰米尔人,培养了一只猛虎组织武装力量。最终被这只猛虎反咬一口,被迫退出斯里兰卡。
但是在后来,猛虎组织把势力扩展到了印度国内,更是策划了一场恐怖袭击,将印度的竞选总理给炸死了。之后在印度和猛虎组织的战争中,由于猛虎组织的实力强悍,而损失惨重,最后被迫退出斯里兰卡。
印度的这一行为,可谓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最后被自己亲手培养的猛虎给咬伤了。
❼ 印度出动10万大军干涉他国内政,结果如何
引言
在我们的认知当中,印度作为南亚的一个比较大的国家,人口众多,发展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他们本地人的需求,慢慢的印度在我们的眼里就变成了一个比较弱小的国家。印度在近代的时期,遭受到了来自英国的侵略,而且在二战结束之后,印度才得以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但是作为我国当时结束了被侵略之后,选择的是和平发展巩固自己的国防,但是印度不一样,他们选择拿起英国人的武器,大肆的进行殖民侵略,并且他们有一颗野心,想要拿到亚洲的首要地位。
在1987年的7月,印度想要干涉国外的内政,出兵十万,但是却没想到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总结
面对拉吉夫·甘地这一波操作属实让印度人民表示不满,于是他的竞选失败了,但是此时投入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万人,新上任的总理下令收兵,并且说印度这次的操作纯粹是在损害自己的利益,而且猛虎组织对拉吉夫·甘地仍然出于憎恨的态度,于是害怕他重蹈覆辙,便选择刺杀了他。印度有着大国的雄心,但是他时时刻刻分不清战争的格局。
❽ 在1857年在印度秘拉克发行起义的核心力量是什么
事件简概:1857年5月,英属印度(今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爆发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期间,无数印度教徒、穆斯林和锡克教徒放下之间的宗教仇恨,团结一致,共同将外敌英国驱逐出去。军官由东印度公司专门设立的一所学校接受训练后的英国人担任。
到1857年时,孟买、马德拉斯和加尔各答3个英国殖民地各有自己的部队,一共维持的军队已超过英国的正规军。其中5万是英国士兵,30万是印度雇佣兵,也就是印度士兵。印度士兵主要由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组成。因为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英国极力把印度变成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激起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极大仇恨。除此之外,英国还在印度实行兼并封建主领地的政策,这又引起王公贵族们的不满。
1857年,东印度公司在解决印度士兵与英国军官矛盾时,并没有有效的解决问题,印度士兵召起义,事后被判处绞刑。而东印度公司接下来将其他的印度士兵关进了监狱,最终,清真怒火席卷整个印度次大陆,印度民族大起义正式爆发。起义被英军镇压后,英国政府撤销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特权,成立英属印度殖民地。印度从此开始受英国政府直接管辖。
一、 衣食无忧的殖民生活
自1850年起,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推行西方化管理,但在强制推行的过程中激发与当地原住民之间的矛盾,这种不信任感使得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雇佣军制度。到1857年,东印度公司的雇佣军一度超过英国正规军队的人数,然而公司给予的待遇却不公平,尤其是前往缅甸的远征军,按照传统出发去缅甸会丧失种姓,并且会被逐出部落。
这使得雇佣兵中产生了大量的不满。同时英国的士兵有舒适的住所,但印度士兵只能住简陋的帐篷,到了1856年,随着印度境内的奥达王国被吞并,英国的殖民地区域抵达了喜马拉雅山附近,完全控制了整个印度。
小小的英国商人冒险公司已经变成了一股很强大的势力,权势滔天,富甲一方英国的殖民对印度而言就是行善施舍,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没有人对殖民有任何不满情绪。而那些被废黜的王公贵族,他们瞬间从贵族变成了平民,告别了衣食无忧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辛。控制如此大的区域需要大量军队,而这些军人主要是从当地人中挑选出来的,他们被称作“西帕依”(旧时英国军队中的印度士兵)。
1857年,奥达国王和本地的一些王公贵族秘密策划推翻英国统治,而当时正好有这样一个不可错过的好机会来实施,他们英国军队开始使用新的步枪,新的恩菲尔德式步枪,使用它时要求用牙咬掉子弹一端的涂油包装纸。据说,所用的润滑油是由牛脂和猪油制成的。而印度士兵使用子弹时,先要用牙把包装纸咬开,接着还要用牙齿咬破米涅子弹的弹壳。
众所周知,穆斯林则禁食猪肉制品,用嘴接触禁忌动物的脂肪,就会身陷无可想的境地。印度教原本崇拜牛,做出冲撞的行为也会变成罪无可恕之人。这些英国军队不仅毁了他们今生的生活,还试图摧毁他们对重生的期许。
二、 坎普尔大屠杀
印度士兵们恐慌不已,他们成为了魔的化身,22个兵营同时发生了叛乱,军官和欧洲人惨遭屠戮。印度北部城市坎普尔的暴动是这次叛乱行动的巅峰。
围攻多日之后,英军卫戍部队向那那·萨西伯及其率领的“西帕依”部队投降。英国军官们被杀掉了,他们的妻女、姐妹和小孩子,一共206人,都被关在了一个大公寓里,这间公寓曾经是女士们的舞厅。
这些人一共被囚禁了18天,她们所遭遇的恐怖经历我们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了,18天之后的黄昏,5个带着军刀的人进入了房间并关上了门。然后,房间里传出了哭喊、尖叫和呻吟声。房间的窗口里递出来过三次破损的军刀,要求换更锋利的。最后,呻吟和尖叫声逐渐平息了,一切恢复了安静。第二天早晨,一堆残缺的肢体被扔进了一个空井里。
叛乱的印度人犯罪的账证被永远埋在了坎普尔的那口井里,印度士兵们冷静的开枪。他们击毙了英国军官,屠杀欧洲人和土着基督教徒,大行烧杀,这次事件轰动了英国,也成为了印度近代史上的转折点,英国人称之为“大叛乱”,独立后的印度则称之为“印度民族大起义”。
三、血腥镇压、屠杀殆尽
两天后,英国人开始了反击。由于身陷重围和被叛军的暴行所激怒,英军的情绪上升到了十足的嗜血程度。双方在战后都不敢自豪地回顾他们发动的那场战争,印度人在坎普尔对英国妇女和儿童实施了大屠杀,英军也以残忍的暴行报复印度人,无论无辜还是有罪,一时间地狱的力量似乎被释放出来。
最终,胜利的天平向英国人倾斜,双方在德里附近反复交锋。最后英军炮兵轰开了德里城墙,并且击败了起义者的炮兵。在经历一周的血腥巷战之后,英军攻占堡,起义大势已去。随着英军源源不断地开进整个印度,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最终被镇压了下去。
这场短暂的战争中,起义者大量杀戮了西方平民,而英军掠夺,包含无数文化,艺术,文学和经济财富的古城被摧毁。为了报复起事者屠杀欧洲人的举动,大量印度人被英军杀害。
例如英军收复北部重镇勒克瑙之后,即将城内印度人无差别屠杀殆尽。遭到殖民者报复与清算的人数难以统计。殖民者犯下远比起义者大得多的罪恶。
四、章西女王
1858年3月,英军集中二万兵力和一百八十门大炮攻占勒克瑙,入城后冼劫两星期后,英军开始进攻章西。领导章西土邦起义的是拉克西米芭伊女王。她原是章西土邦国王的王后,1853年土邦王去世,年仅18岁的她成了寡妇。
而在此时,英国东印度公司以她的养子没有继承权为由,吞并了章西的领土。拉克西米芭伊抗议英国人的吞并,深得土邦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1857年德里光复后,她联络旧部攻占了章西城,随后她以养子监护人的身份登上章西王座,屡次击败英军反扑。1858年3月,英军在攻陷勒克瑙后开始集中兵力进攻章西。女王亲自指挥作战。
女王在城堡墙上穿起男装,将年幼的养子君主绑在腰间,跨上白马,随带十多名骑兵冲出城向西驰奔。英军一中尉率骑紧追不放。英勇的女王掉转马头,手起刀落将英军头目砍下。拉克西米芭伊女王在加比尔联合唐提亚托比等各路义军,继续抗击英军两个多月。
6月18日,瓜辽尔城陷。女王率十余骑经过一场恶战再次突围而出。正当她飞驰而去时,突然前面出现一条宽沟,马跳不过去,在沟边徘徊不前。这时,赶上来的英国追兵把她团团围住。奋战了许久的女王渐渐动作缓慢,体力不支,鲜血开始从伤口流出,但她仍然与敌人搏斗着。
激战中,一名英军砍中了女王的胸部,顿时血流如注,但她愤怒地使出最后一点力气,一刀把砍她的那个英兵砍下马来,正当女王转身时,被英军近距离向着腹部开了一枪,子弹直接贯入腹腔,女王倒下了。
虽然兵变后种族之间的裂痕与之前的情况相比可能被夸大了,但毫无疑问,兵变给种族间关系留下了几乎难以抚平的伤痕。外来的英国统治与以往有所不同,也不容易摆脱。在随后的岁月里,随着英属印度殖民地的增加和更多英国妇女的出现,形成了一种新的等级制度,在宗教、文化和感情倾向方面统治者都是陌生的。
此外,英国人也改变了态度。1858年,过去曾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旧东印度公司被降级为摆设机构,由英国政府掌管。
结语
这场运动虽然打击了英国当局,给印度独立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提高了印度在国际上的地位,但是印度资产阶级并没有很好地把握住这次机会。
由于起义军未能形成统一的领导,各自为战,加之英国殖包者采用军事镇压和收买分化封建王公的两手政策,使印度民族起义在经过近两年的英勇奋战后失败了。
❾ 弃守洛阳的李光弼是如何称为叛军大患的
安史之乱中期,在安庆绪弑杀安禄山后,叛军局势逐步被动,史思明假意降唐,坐视唐王朝于安庆绪厮杀至筋疲力竭,最终在相州之战时,史思明为了避免安庆绪败亡后,自己成为下一个打击目标,趁机再度反叛唐朝,僭称大圣周王,率部南下救援安庆绪,一举击溃数十万唐军,叛乱再次被史思明推向高峰,唐肃宗想要一举平定叛乱的计划破产,更要命的是,史思明携大胜之势,再度窥伺两京,率部西进,洛阳再度失守,叛军有再度攻入关中,占领长安的态势,可以说唐王朝真的经不起这样折腾了。
计谋不成,河阳三城又是必须夺下之地,所以史思明只能选择强攻。
《旧唐书.李光弼传》十月,贼攻城。于中潬城西大破逆党五千余众,斩首千余级,生擒五百余人,溺死者大半。
当时李光弼让李抱玉坚守河阳南城两日,史思明手下大将周挚前期攻打南城受挫,还大意相信了李抱玉要投降的权宜之计,结果在南城并未打开局面,由此周挚转攻中潬城。最终叛军被唐将荔非元礼击溃,唐军杀伤甚众。
最主要的还是河阳之战最后的决战,周挚率大军攻打河阳北城,史思明攻打南城,这是尽可能分散唐军的打法,相对来说周挚所部攻打北城是此次叛军的主攻方向,史思明只不过是牵制唐军,不然最终也不会以为周挚所部的战败,史思明就率军撤退了,必然是叛军遭受重创的结果。
❿ 印度国内有分裂势力吗
印度国内有分裂势力。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印度东北部地区那加兰邦、米佐拉姆邦、阿萨姆邦分别爆发了分离主义暴乱。
印度东北部地区同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孟加拉国接壤,居住着加洛族、米佐族、梅泰族、米基尔族、卡西族以及阿萨姆族等少数民族和部落居民。
由于地理上远离中央政府,经济上发展缓慢,在错综复杂的民族、宗教等矛盾的催化下,东北部地区不断爆发各种骚乱和恐怖流血事件。
据印度媒体不完全统计,至少有50个大大小小的叛军组织活跃在印度东北部地区。
有的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与打家劫舍的“山大王”无异。他们时常联手袭击当地军警和政府,成为印度中央政府的“心腹之患”。
更让印度不安的是,由于边境管理不严,周边邻国成了这些叛军的避风港。他们走私枪支和弹药,在国外建立起大量武装训练营地。
每当印度政府军进行大规模清剿时,他们就躲进国外的训练营。政府军撤走后,他们又回到印度进行各种恐怖活动。
(10)印度叛军实力如何扩展阅读
印度打击分裂势力不手软
为遏制搞分裂、闹独立的势头,稳定当地社会局势,印度政府在东北部地区长期驻扎有几十万军警。时至今日,外国人前往东北部地区旅游观光,还必须向印度内政部申请通行许可证。
1983年1月,印度中央政府出动20万军队镇压阿萨姆邦的动乱。
1990年11月,印度中央政府再次调动8个陆军旅围剿“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抓获2800名嫌疑犯。
1991年9月,印度中央政府又调集4.3万正规军,发起了为期3个月的“犀牛行动”,共逮捕了630名该组织骨干成员,其领导核心的11人中有5人被击毙或逮捕,3000名武装分子缴枪投降。
但该组织主战派流窜到不丹、缅甸等邻国,与当地的恐怖分子勾结,不断越境对印度进行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