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从地缘政治看印度为什么不如中国
从地缘政治看印度为什么不如中国?
最近,中国和印度在锡金(印度)-亚东(中国)边境爆发冲突,“龙”与“象”的较量也被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读。今天,库叔分享一篇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的分析文章,作者温骏轩将中国内部诸板块与印度进行一一的对应比较,发现了十分有趣的差异。
其实自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两国在边境线上的小规模冲突可以说一直就没有断过,只不过不一定都见诸媒体罢了。然而这一次的冲突,倒的确有些不同。原因在于,中印两军对峙的那片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洞朗地区),印度本身并不是当事方。真正的争议双方,是中国和不丹两国。印度之所以自认为有资格出头,是因为不丹的外交、军事事务完全交由印度处理,经济上亦严重依赖印度,甚至因此没有和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国建交。
西里古里走廊位置示意图
通过上述对比,以及中国和印度在世界地缘政治舞台上的定位分析,相信大家心目对这场龙-象竞争今后的走势已经有了答案。客观说,在从古老文明迈向现代文明的这个历史转折点上,中国抓住了更多的机会,印度则多少有点输在起跑线上的感觉。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两国当下的地缘政治结构环境上,更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及合法拥核国家身份,是显示大国身份的两个重要指标,也是印度这些年的努力方向。中国则早在上个世纪中期,就已经做到了这两点。
事实上,以联合国席位及拥核国身份这两个指标来说,中国也是唯一以“发展中国家”身份,跻身世界政治舞台中心的国家。正常情况下,作为一个未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国家,本是没有机会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取得如此好的身位的。这一切,包括今天中国领土的形成,都不是因为当年那些列强的施舍,而是100年来中国人民从未间断的抗争及巨大的牺牲换来的。
反观印度,70年前的“非暴力不合作”及听从宗主国安排的做法,固然为其求得了一个独立地位,但当印度希望自己成为世界一极时,就会发现付出和回报其实是成正比的。即使今后能够通过合纵连横,解决两个大国身份认证的问题,但对于印度来说,将自己国境线推进到一个更完美的程度,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望采纳
❷ 美国着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为冲
(1)事件:新航道的开辟(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的具体航海活动各得1分,不超过2分)影响: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4分) (2)因素: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8分) (3)反应:被迫打开门户,卷入世界市场或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3分) ❸ 高手进..
2005年世界人口第一是中国约13亿人,第二是印度,约10亿人。但是人口急速增长的7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计划生育政策后,中国人口的增长率为0.33%,印度是1.02%,其结果是2020年印度的人口将超过中国。现在印度的人口密度,已经是中国的3倍。 ❹ 如何看待关于印度的“和平”理论 中印洞朗边境对峙仍在继续,印度方面持续施加压力,不惜搬出不丹以求师出有名,但是中国方面也是寸土必争,各部委多次抗议,时刻督促印度撤回军队,维持地区和平。在洞朗方向僵持不下的印度,开始独辟蹊径,在印度洋上纠集日本、美国进行军事演习,用以对抗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存在,而这场中印对抗也终于由陆地延伸到了海洋。当前,中印对峙月余,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情,你来我往,各不相让,不过,究竟孰强孰弱,有一个信号非常明显,那就是中印各拉了多少国家壮胆? 先看印度,在对峙期间,莫迪访问了美国,并且拉拢美日进行了规模浩大的演习。同时,印度日前还决定邀请东盟10国领导人,参加2018年1月“印度共和日庆典”。也就是说,截至目前,印度正试图通过所谓的“外交斡旋”、“战略伙伴”、“联合军演”等形式,拉拢一堆国家给自己壮胆,简单数一数,12个国家。如果东盟里面仅仅算上越南,那也有至少三个国家。印度外交秘书贾伊尚卡尔日前在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发表演讲时称,“越南是印度的一个根深蒂固的战略伙伴,我们的合作将在一系列的经济、发展和安全问题上得到进一步深化。”总而言之,能够在中印之间发挥点作用的,或者有可能对印度有所帮助的,它都想到了。 如果说这只是印度的正常活动,不足以算请帮手,那么接下来这个例子,恐怕就是铁证如山。据悉,在中印对峙敏感时刻,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开启了为期8天的对印访问,印媒兴奋不已的报道称,敏昂莱此次访印的重点,在于两国的防务合作,印度已准备好向缅甸提供军事援助,这是印推进“东进政策”加强与东盟国家防务合作内容之一,也是向中国发出明确的信号。而且,印方用“国王待遇”招待敏昂莱,不仅安排总理莫迪及多名国防部高官与其会面,还专门准备了多场欢迎宴会,热情招待这名缅甸贵客。可笑的是,缅甸多家主流英文新闻网站,均对敏昂莱访印一事只字未提,同时,中缅关系咋样,印度心里应该有点数才对,这都能被印度说成“支持”,也是拿它无言以对了,其实不过是一场正常的访问活动罢了,由此也足以看出印度的心虚。 而与印度整体不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在边境对峙活动中愈发的冥顽不灵。日前,印度不仅下达了不许撤退的命令,还允许陆军不封顶购买弹药,大有和中国一决雌雄之意。可是,印度此举不过是在进行政治赌博而已,它可能认为以和平发展为重的中国,一定不会出手,所以才如此狂妄。但是印度究竟几斤几两,从其地堡被巴基斯坦摧毁没敢再主动扩大冲突规模就不难看出,不过是故意示我以强罢了。事实上,估计没人怀疑,以中国目前的军事实力,搞定阿三不过是分分钟的事,关键我们不想出手。 那么,这段时间中国拉了多少帮手呢?不好意思,没有。如果换之以印度的角度,可能会认为中国拉了巴基斯坦,那么,即便如此,中国也不过只是请了一个帮手。也就是说,中印拉拢帮手的比值,为1:3,甚至0:12。从中不难看出,在面对印度挑衅时,中国是多么的淡定从容,为什么?源于实力和自信。中国仅仅依靠自己,就足以搞定印度,请帮手就显得多余了,而印度则忧心忡忡,想挑事的同时又害怕挨揍,因此开始了一幕幕丑态百出的表演。 不过,中国的战略忍耐是有底线的,如果印度迟迟不肯纠正错误,撤出越界军队,那后果不堪设想。关于这场的对峙,尽管中国希望和平解决,也一直在为此努力,但我们也在为可能的最坏结果做准备。无论是14艘舰艇南下印度洋,还是西藏高原的实弹演习,以及我空军的相关活动,都在向印度发出一个信号,中国不惹事,但绝不怕事,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能受到丝毫侵犯,任何试图让中国吞下这种苦果的企图,都将受到最沉重的打击。 实力不行,还主动挑衅,进行政治赌博,印度的拙劣表演可以休矣! ❺ 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印度在1947年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来分析印度崛起的背景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可以看到:在国内方面,印度通过制度变革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减少了实现其发展目标的阻力;在国际方面,印度的崛起有大国背景,印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大幅提升,近年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得到稳定发展。印度经济的发展使印度的民族主义者获得了实现其政治信念的权力潜能,对中国的发展和中印两国关系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大概是这样了…… ❻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美国政治学家布丁认为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美国政治学家布丁(Boulding, K.E.)观点)国家形象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深受各国政府的重视。 ❼ 《美国会打压印度而不许印度经济和政治影响超过美国吗
《美国会打压印度而不许印度经济和政治影响超过美国吗?》 ❽ 印度的政治,军事和科技以及综合国力到底怎样
印度综合国力排名第十 中国与印度在基本国情上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如都是第三世界大国,人口多,底子薄,但是由于两国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同,目前在国力上有一定的差异。从经济力上看,中国与印度在历史上差距并不大,1982年,中国与印度的人均GDP分别为 275和274美元,分居世界第137、138位 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Sept.2003,Database,http://www.imf.org/.,而到2004年,按照汇率计算,中国人均GDP为达到1269美元,已相当于印度(578美元/人)的两倍,可见两国人均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整体上好于印度,2002年,中国的人文发展指数为0.75,印度只有0.6。从军事力上看,印度虽然也有了自己的核武器,但总体上还是弱于中国,军事上更依赖于俄罗斯。在外交倡议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与中国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现在印度已失去五、六十年代的锐气,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力小于中国。在周边政策上,采取以势压人的政策,与巴基斯坦长期对抗,与中国也有一定的摩擦,与中国“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睦邻安邻”的周边政策相比,中国显得更成功。在全球外交影响力上印度也不如中国。 ❾ 西方媒体为什么重视中国,不把印度放在眼里 西方媒体为什么重视中国,不把印度放在眼里? 为什么欧洲媒体重视中国而不是印度? 莫迪总理欲与德国总理默克尔握手
芬兰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巴特·盖恩斯说:“(欧洲媒体)对印度的关注肯定不够。”比如,伦敦的《经济学人》每周均有中国专版,而印度事务淹没于“亚洲”版块。比如,该杂志过去四期(7月22日至8月12日),有9篇文章涉及中国,而关于印度的只有两篇(同期菲律宾得到的报道都比印度多)。柏林自由大学“亚洲人眼里的欧盟”项目主任梅·斯图鲍姆说:“欧洲报纸报道中国如今已习以为常,这与10年前很不同,当时只有少数报纸报道中国事务。而随着中国的崛起,若哪家媒体的报道中少了中国将显得缺乏国际性。但迄今,对印度的报道多数仍只限于小栏目,且都涉及个别问题。” 有专家表示,欧洲媒体重中国轻印度的部分原因在于,欧洲的政治人物往往也不太关注印度。斯图鲍姆认为,除了印度的前殖民国英国之外,欧盟其他地方对印度的关注“堪称善意的疏忽”。政治人物得到的建议也属这种情况。欧洲多数大学的国际研究院系都设有中国部。但多数大学没有印度部。欧洲智库也有类似的现象。 然而,这不是欧洲特有的问题。《纽约时报》数年前就指出,“在美国,中国获得的关注多于印度”。此外,印度政治人物似乎对欧盟也不感兴趣。欧盟安全研究所不久前一份报告称,“尽管印欧是战略伙伴关系,印度的政策精英们视欧盟主要为贸易集团而非战略或政治角色”。 此外,欧洲政策专家对印度广泛的地缘政治动机存在较多的质疑。比如,印度仍是俄罗斯的忠实盟友吗?两国的良好关系始自苏联时代,在莫斯科改善与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后,现在出现了不确定性。另外,有一种看法认为,印度看上去很有前途,但往往不能(像中国那样)使之成为现实。或许,这是发展欧盟—印度关系的最大障碍。从经济或地缘政治的重要性方面讲,印度现在都比不上中国。望采纳 ❿ 美国对待中国和印度为何态度不一样
中国和印度发现他们的立场一致,这可不寻常。虽然它们是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是两个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但在对美关系上,它们立场不一致。同时,印度人以忌妒的目光看待中国的制造业实力,中国人则想复制印度IT服务业的成功。 与美国政治学家怎么看待印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留学回国有什么补贴
浏览:180
伊朗人的祖先是什么种族
浏览:509
目前英国女王管辖多少国家
浏览:738
注销中国电信宽带怎么办理
浏览:27
越南人怎么养鸡
浏览:810
哪个国家的第一条路是中国人修的
浏览:46
意大利家居品牌有哪些品牌
浏览:341
印度为什么要租借俄核潜艇
浏览:541
伊朗是什么运河
浏览:873
中国向意大利提供了什么帮助
浏览:379
普顿在印尼什么地方
浏览:113
印度相当于中国哪个省
浏览:832
14万越南币人民币是多少钱
浏览:442
如何去中国地理杂志上班
浏览:922
怎么投诉中国石油
浏览:341
在越南买一包jo香烟多少钱
浏览:471
上海意大利人喜欢去哪里
浏览:327
英国大学均分56可以申请什么大学
浏览:31
去印尼打工能带多少药
浏览:12
印尼98排华事件中国做了什么
浏览:8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