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锡克教圣地在哪里

印度锡克教圣地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11-28 23:35:45

Ⅰ 世界各国的风景名胜,列举一下

第1位-美国大峡谷-The Grand Canyon
美国大峡谷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位于西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 总面积2724.7平方公里 由于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罗拉多大峡谷 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

第2位-澳大利亚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世界上有一个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 它就是有名的大堡礁- Great Barrier Reef
它纵贯蜿蜒于澳洲的东海岸,全长2011公里 最宽处161公里 南端最远离海岸241公里 北端离海岸仅16公里 在落潮时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

第3位-美国佛罗里达州-Florida
佛罗里达风景最亮丽的棕榈海滩是全球着名的旅游天堂之一 适宜的气候 美丽的海滩 精美的饮食 艺术展览和文艺演出 即使是最挑剔的游客 在棕榈海滩也能满意而归 每年的四月棕榈海滩的艺术活动是最丰富多彩的 包括各种海滩工艺品展览 其中于4月4日启动的棕榈海滩爵士节以展示美国最杰出的爵士音乐而赢得了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第4位-新西兰的南岛-Sout Island
新西兰位于南太平洋 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 西距澳大利亚1600公里 东邻汤加 斐济国土面积为二十七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6900千米 海岸线上有许多美丽的海滩新西兰主要由南岛和北岛组成库克海峡将两岛分开 还有许多较小的岛屿全境多山 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0% 南岛西部绵亘着雄伟的南阿尔卑斯山脉库克峰海拔3764米,为全国最高峰无论是茂盛的雨林 清澈的湖泊 还是绿草茵茵的和山坡水清沙白的海滩 无不显示新西兰的清新和美妙

第5位-好望角-Cape Town
到南非游览 千万不可错过到非洲尖端好望角参观的机会好望角距离开普敦约六十公里 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其实 好望角是一个突出的小山岬 过去曾称为暴风角 因为这里的天气恶劣昔日不少航船都在此处遇险但在印度洋航线航后 闻说当时的葡萄牙王便把她改名为好望角因为登上角点 可以眺望到大西和印度洋的壮大景色好望角为太平洋与印度洋冷暖流水的分界气象万变 景象奇妙 耸立于大海 更有高逾二千尺的达卡马峰 危崖峭壁 卷浪飞溅 令人眼界大开

第6位-金庙-Golden Temple
金庙位于印度边境城市阿姆利则 作为锡克教的圣地 阿姆利则意为“花蜜池塘”当年只是印度教改革派分支的锡克教 经过几代教徒的不懈努力 最终于16世纪发展成完全独立的宗教 为此当年锡克教第4代祖师罗姆?达斯曾修建了一座池 名为“花蜜池塘”阿姆利则由此得名而金庙则由锡克教第5代祖师阿尔琼1589年主持建造1601年完工 迄今已有400年历史 因该庙门及大小19个圆形寺顶均贴满金箔 在阳光照耀下 分外璀璨夺目 一直以来被锡克人尊称为“上帝之殿”

第7位-拉斯维加斯-Las Vegas
在一片干燥的不毛之地后大地的,突然出现一座金碧辉煌的不夜城 一座不可思议的人工化城市 任何人的目光都被那闪耀的霓虹灯及有特色的豪华风光所吸引 甚至于在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幻境中迷失自我

第8位-悉尼-Sydney
作为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悉尼市的最重要的特征可能就是悉尼??世界上最着名的海港之一了
悉尼港上美丽的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更增加了它的知名度 海港有许多小的海湾海港和海滩 这些都让当地的居民和来自各地的旅游者着迷 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是澳大利亚的象征 悉尼歌剧院是公认的20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是悉尼最容易被认出的建筑它白色的外表 建在海港上的贝壳般的雕塑体 象飘浮在空中的散开的花瓣 多年来一直令人们叹为观止 它内设音乐厅 歌剧场 戏剧场 儿童剧场和一个摄影场 每个月甚至每星期这里都要举行拍卖会音乐会和其它各种活动 是悉尼最受欢迎的地方 海港大桥则是为数不多的得到世界广泛赞誉的大桥 这座与众不同的灰色的拱形桥是将悉尼港连接在一起的空中长廊 它高134米长503米的雄伟身姿也是各类电影电视中的常客 自1930年建成以来 海港大桥一直见证着澳大利亚特别是悉尼的发展

第9位-纽约-New York
除了帝国大厦和自由女神像 横跨纽约东河的布鲁克林大桥当数纽约的又一个标志性建筑了 至少在电影和电视画面中 人们对这座以曼哈顿的璀璨灯海为背景的长达487米的悬索桥已经不陌生了除了充当影视作品中的场景外 布鲁克林大桥在过去的120年中还无数次的被艺术家们再现在自己的画布上 美国着名诗人克莱恩于1930年发表的诗作《大桥》更是给这座连接纽约曼哈顿半岛和布鲁克林区的双层悬索桥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10位-印度泰姬陵-Taj Mahal
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的泰姬陵 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到印度旅游的人士 大都慕它的盛名而来 这座世界七大建筑奇迹背后其实有一段哀怨缠绵的历史 了解它的历史的背景 确能增加观赏泰姬陵的趣味 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汉为纪念其爱妃慕塔芝玛动用了数万名工人 以宝石镶饰 修建陵寝 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 泰姬陵最引人瞩目的是用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对称 中央圆顶高六十二米 令人叹为观止 四周有四座高约四十一米的尖塔 塔与塔之间耸立了镶满三十五种不同类型的半宝石的墓碑 陵园占地十七公顷 为一略呈长形的圈子四周围以红沙石墙 进口大门也用红岩砌建 大约两层高 门顶的背面各有十一个典型的白色圆锥形小塔 大门一直通往沙杰罕王和王妃的下葬室 室的中央则摆放了他们的石棺 壮严肃穆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条清澄水道水道两旁种植有果树和柏树 分别象征生命和死亡

Ⅱ 印度的锡克族是怎样起源的

印度的锡克教产生于16世纪初、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锡克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2%,他们自尊心强、倔强高傲、不苟言笑、缺少幽默感。锡克人有尚武传统,作战骁勇,如果不是印度政府限制锡克人当兵的名额,印度军队恐怕早就成为锡克人的天下了。

判断一个印度男人是不是锡克教徒,方法非常简单,因为即使在最热的天气,锡克人仍然戴着厚厚的头巾。

锡克教的创始人那纳克希望建立一个新的宗教,脱离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纷争。锡克教主张宗教宽容,反对种姓制度和烦琐的教规,反对偶像崇拜和歧视妇女,提倡平等友爱和尊重劳动,从而受到下层百姓欢迎。

锡克教教规禁止教民吸烟;提倡一夫一妻制;不崇拜偶像;教民必须蓄长发、戴发梳、佩短剑、戴手镯、穿短裤、着长衫,并且随时准备战斗。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教规执行起来已经不那么严格,但尊重劳动和保护弱小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深深影响着每一个锡克人的行为方式。

锡克人曾长期受到歧视,认为他们蓄发和戴头巾头脑发呆、智力迟钝,尤其在一天中最热的中午更显得蠢笨。但是锡克人凭个人勤奋努力和朋友帮助,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用自己的行为维护了尊严。

80%多的锡克人住在印度旁遮普邦,那里是印度目前最繁荣的邦,农民的人均收入接近全国农民平均收入的一倍以上。上世纪60年代末,印度政府在全国多个地区推行“绿色革命”,结果只有旁遮普邦最成功,这与勤劳的锡克人有关。

在印度生活,人们时刻要和乞丐打交道。在印度的乞丐中流传着一种说法:要饭是神赋予穷人的权利,同其它工作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锡克人里没有乞丐。锡克人从心底里鄙视乞丐,认为那不符合本教教义。他们不仅自己不从事“乞丐行业”,也从不向乞丐施舍。他们认为乞丐是依附在社会躯体上的毒瘤,早应该铲除。所以,乞丐们都害怕锡克人,从不向他们伸手要钱。

锡克人不允许看见教友落魄而不闻不问。倘若一家锡克人遭遇天灾人祸倾家荡产,周围的锡克人无论是否与这家人相识,都会伸手相助,绝不会眼看着他们沦为乞丐。

锡克人认为主动把钱送给“自己人”不算施舍,而是朋友间的互相帮助。在他们的宗教圣地、位于印度北方阿姆利则城中的金庙,人们随处可以看到生活贫困的锡克人在享受庙里免费提供的素食,吃饱了依墙而卧。有一次,我和一位名叫亚什·辛格的锡克人讨论这个问题时,这位长满络腮胡子的男子说:“今天我帮他,说不定哪一天他又会反过来帮我,这对大家都有好处,和施舍毫不相干。”

锡克人非常团结,维护教徒的利益,如果一条街有10家商店,其中一家是锡克人开的,尽管这家店小、货品不全,但附近的锡克人还是只去这家店买东西,不去其它店购物。他们宁愿被人指为保守、狭隘,也不愿“肥水流入外人田”。

Ⅲ 印度金庙是印度锡克教最大寺庙,建造耗费750公斤黄金,庙内究竟有多豪气

印度的金庙被誉为“锡克教圣冠上的宝石”的建筑,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寺庙。寺庙的外墙刷的金粉金光闪闪的,可谓是富丽堂皇。寺庙的建筑既有伊斯兰教建筑的风格,又有印度教特点。吸引着很多世界各地的教徒来这里参拜,虔诚的祈祷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平安顺利。

印度的金庙每天接待很多的游客和信徒,世界各地的信徒和游客都来这里参拜感受金庙的奢华,这种奢华的装修真的是没有哪个寺庙能与之相比。

Ⅳ 印度有什么着名的景点

1、孟买
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重要交通枢纽,素有印度“西部门户”之称。“孟买”一词来源于葡萄牙文“博姆•巴伊阿”,意为“美丽的海湾”。
景点:象岛, 象岛即“有许多洞窟的地方”, 其中最有名的是保存尚好的第一窟湿婆神庙。
景点:印度门 ,位于印度城市孟买的阿波罗码头,面对孟买湾,是一座融合印度和波斯文化建筑特色的拱门。
2、新德里
印度首都新德里位于印度北部,东依亚穆纳河,东北紧连德里旧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景点:古城堡,古城堡耸立在野外的一片绿色之中,在德里历史悠久的地方。古城堡是长方形的建筑。

3、瓦拉纳西

印度教圣地、着名历史古城。位于印度北方邦东南部,座落在恒河中游新月形曲流段左岸,该市有各式庙宇1500座以上。该市已成为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重要圣地。

4、克久拉霍

印度中央邦城市,克久拉霍在印度的寺庙建筑上始终保持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该地区有大量的婆罗门教及耆那教寺庙,它使人能够从那些独特的建筑和辉煌的雕刻中领略10世纪昌德拉文明鼎盛时的风采。这些雕饰把神话题材和世俗题材,尤其是性爱题材融为一体。

5、阿格拉

阿格拉是印度最着名的旅游城市之一,为外国游客到印度游览的首选之地。现在遗留着许多历史性的建筑物,其优美为世间罕见,蜚声世界的泰姬陵就在这里。

景点: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汗为爱妃泰姬•玛哈尔所造的陵墓。凡是见过泰姬陵的人,都被它那洁白晶莹、玲珑剔透的身影所倾倒。

Ⅳ 什么是锡克教 印度的锡克教简介

锡克教(Sikhism)是15世纪产生于印度的一神教,主要流行于印度旁遮普邦,在南亚的巴基斯坦,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也有少量信徒。
锡克教于15世纪末由那纳克创立于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区。它是在莫卧儿王朝时期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交流中萌芽的,由于印度教虔诚派运动的开展,后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宗教。锡克”是梵文Sikha的音译,原意为门徒。锡克教奉行祖师崇拜制,视祖师为神的使者,其信徒自称是祖师的门徒。锡克教徒非常尊重本教的首领和上师,尊称为“古鲁”,意为“上师”或“师尊”。

Ⅵ 锡克教的教义与经典

锡克教是由印度教虔诚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受到伊斯兰教苏非派的影响。认为神是独一的神,是真理,是造物主。神无形无像,无所不在。
锡克教继承婆罗门教的轮回说,提倡修行,反对祭司制度,禁止崇拜偶像。该教否认印度教关于种姓观念,认为人在神的面前都是平等的,种姓分立和歧视妇女都是违背神的意志。
该教尊奉教祖那纳克为真正的祖师,从第三祖阿马尔·达斯起实行“祖师制”,第六祖哈尔·哥宾德将该教发展成武装的宗教组织,第十祖哥宾德·辛格废除祖师制,把最高权力交给教徒的集体组织锡克教社团。第十祖还规定教徒必须蓄长发、加发梳,上衣至膝,右手戴手镯、佩剑。男教徒名字加“辛格”(singh)意为“狮子”,女教徒名字加“考儿”(kaur)意为“公主”。
锡克教主张一神论,认为世界上的任何现象都是神的表现;在神的面前人人平等,种姓分立和歧视妇女等都是违背神意的;只有使个人灵魂和神结合才能获得最后解脱。因此,它既反对祭司制度、偶像崇拜、烦琐的祭祀礼仪,也反对苦行和消极遁世。其圣典为《阿底格兰特》(又译为《元经》),意为原初圣典。所谓原初,是指这部经典早于另一经典《十祖圣典》。《阿底格兰特》又称《古鲁·格兰特·辛格(Guru Granth Sahib)》,意为“诗篇圣典上师”,即第十一任上师,崇拜这部经典就像崇拜上师和神一样。这部经典是第五代上师阿周那在位时编纂的,共收3384首赞歌、15575诗节;主要用旁遮普语写成,也有少数用梵语、印地语、波斯语写的章节。主要阐述锡克教的基本信仰和哲学思想,宣扬历代上师的生平事迹以及对他们的颂扬。其开头部分的晨祷歌,包括38首赞歌和首尾两首引颂,概括了锡克教的基本信仰,为教徒每天早晨所必读。
锡克教教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信仰一神论,认为神是唯一的、是全知全能的,是宇宙万物的缔造者,是公证而仁慈的。
2.主张在神的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种姓分离与歧视妇女。
3.信仰业报轮回说,人要靠神的惠顾和上师的指导纔得以解脱。
4.尊崇上师,将其奉为神的使者,并信奉上师的预言,上师享有无上的权力,其传承是由前任指定自己的继承者。5.反对祭祀制度与偶像崇拜,主张简化礼仪,朝拜圣地,积极入世。
锡克教徒他们自尊心强、倔强高傲、不苟言笑、缺少幽默感。在印度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和乞丐打交道,但锡克教里没有乞丐。锡克人从心底里鄙视乞丐,认为那不符合本教教义。他们不仅自己不从事“乞丐行业”,也从不向乞丐施舍。他们认为乞丐是依附在社会躯体上的毒瘤,早应该铲除。所以,乞丐们都害怕锡克人,从不向他们伸手要钱。锡克人不允许看见教友落魄而不闻不问。倘若一家锡克人遭遇天灾人祸倾家荡产,周围的锡克人无论是否与这家人相识,都会伸手相助,绝不会眼看着他们沦为乞丐。锡克人认为主动把钱送给“自己人”不算施舍,而是朋友间的互相帮助。在他们的宗教圣地、位于印度北方阿姆利则城中的金寺,人们随处可以看到生活贫困的锡克人在享受寺里免费提供的素食。

Ⅶ 阿姆利则金庙的所属地区

阿姆利则是印度锡克教圣地,是旁遮普邦第一大城市,与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城相对。据说这里曾是锡克教第一代祖师那纳克修行之地,1577年第四代祖师拉姆·达斯建造,第五代祖师阿尔琼·德沃发展,以后历代祖师、国王都做了贡献。城内金庙以通体镏金而组名,为锡克教的总部和行政文化中心。在金庙门前有一广场,平常是人们从事商贸之地,它是教徒聚会的场所。9层高的阿德尔高僧塔,是纪念第六代祖师赫尔·高温德的儿子所建。锡克教徒每年印历4月在此举行庆祝丰收的拜喀节,几十万朝圣者聚集在圣湖边,唱歌、开诗会、赛马及举行各种游戏活动,时间长达3天。

Ⅷ 世界上最着名的旅游景点是哪里

第1位-美国大峡谷-The Grand Canyon

美国大峡谷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
位于西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 总面积2724.7平方公里
由于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 故又名科罗拉多大峡谷
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

第2位-澳大利亚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世界上有一个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 它就是有名的大堡礁- Great Barrier Reef
它纵贯蜿蜒于澳洲的东海岸,全长2011公里 最宽处161公里南端最远离海岸241公里
北端离海岸仅16公里 在落潮时 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

第3位-美国佛罗里达州-Florida

佛罗里达风景最亮丽的棕榈海滩是全球着名的旅游天堂之一
适宜的气候 美丽的海滩 精美的饮食 艺术展览和文艺演出
即使是最挑剔的游客 在棕榈海滩也能满意而归
每年的四月 棕榈海滩的艺术活动是最丰富多彩的包括各种海滩工艺品展览
其中于4月4日启动的棕榈海滩爵士节以
展示美国最杰出的爵士音乐而赢得了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第4位-新西兰的南岛-Sout Island

新西兰位于南太平洋
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 西距澳大利亚1600公里 东邻汤加
斐济国土面积为二十七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6900千米海岸线上有许多美丽的海滩
新西兰主要由南岛和北岛组成库克海峡将两岛分开还有许多较小的岛屿
全境多山 山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0% 南岛西部绵亘着雄伟的南阿尔卑斯山脉
库克峰海拔3764米,为全国最高峰 无论是茂盛的雨林 清澈的湖泊
还是绿草茵茵的和山坡水清沙白的海滩无不显示新西兰的清新和美妙

第5位-好望角-Cape Town

到南非游览 千万不可错过到非洲尖端好望角参观的机会
好望角距离开普敦约六十公里 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
其实 好望角是一个突出的小山岬 过去曾被称为暴风角
因为这里的天气恶劣 昔日不少航船都在此处遇险
但在印度洋航线通航后 闻说当时的葡萄牙王便把她改名为好望角
因为登上角点 可以眺望到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壮大景色
好望角为太平洋与印度洋冷暖流水的分界 气象万变 景象奇妙耸立于大海
更有高逾二千尺的达卡马峰 危崖峭壁 卷浪飞溅 令人眼界大开

第6位-金庙-Golden Temple

金庙位于印度边境城市阿姆利则 作为锡克教的圣地阿姆利则意为“花蜜池塘”
当年只是印度教改革派分支的锡克教 经过几代教徒的不懈努力最终于16世纪发展成完全
独立的宗教 为此 当年锡克教第4代祖师罗姆?达斯曾修建了一座水池名为“花蜜池塘”
阿姆利则由此得名而金庙则由锡克教第5代祖师阿尔琼1589年主持建造1601年完工
迄今已有400年历史 因该庙门及大小19个圆形寺顶均贴满金箔
在阳光照耀下 分外璀璨夺目一直以来被锡克人尊称为“上帝之殿”

第7位-拉斯维加斯-Las Vegas

在一片干燥的不毛之地后大地的,突然出现一座金碧辉煌的不夜城
一座不可思议的人工化城市
任何人的目光都被那闪耀的霓虹灯及有特色的豪华风光所吸引
甚至于在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幻境中迷失自我

第8位-悉尼-Sydney

作为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悉尼市的最重要的特征可能就是悉尼港
——世界上最着名的海港之一了悉尼港上美丽的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
更增加了它的知名度 海港有许多小的海湾 海港和海滩
这些都让当地的居民和来自各地的旅游者着迷
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是澳大利亚的象征
悉尼歌剧院是公认的20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悉尼最容易被认出的建筑
它白色的外表 建在海港上的贝壳般的雕塑体象飘浮在空中的散开的花瓣
多年来一直令人们叹为观止 它内设音乐厅 歌剧场 戏剧场儿童剧场和一个摄影场
每个月甚至每星期这里都要举行拍卖会 音乐会和其它各种活动是悉尼最受欢迎的地方
海港大桥则是为数不多的得到世界广泛赞誉的大桥
这座与众不同的灰色的拱形桥是将悉尼港连接在一起的空中长廊
它高134米 长503米的雄伟身姿也是各类电影电视中的常客
自1930年建成以来 海港大桥一直见证着澳大利亚特别是悉尼的发展

第9位-纽约-New York

除了帝国大厦和自由女神像
横跨纽约东河的布鲁克林大桥当数纽约的又一个标志性建筑了
至少在电影和电视画面中
人们对这座以曼哈顿的璀璨灯海为背景的长达487米的悬索桥
已经不陌生了 除了充当影视作品中的场景外
布鲁克林大桥在过去的120年中还无数次的被艺术家们再现在自己的画布上
美国着名诗人克莱恩于1930年发表的诗作《大桥》
更是给这座连接纽约曼哈顿半岛和布鲁克林区的双层悬索桥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第10位-印度泰姬陵-Taj Mahal

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的泰姬陵 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到印度旅游的人士 大都是慕它的盛名而来
这座世界七大建筑奇迹背后其实有一段哀怨缠绵的历史
了解它的历史的背景 确能增加观赏泰姬陵的趣味
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汉为纪念其爱妃慕塔芝玛
动用了数万名工人 以宝石镶饰 修建陵寝 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
泰姬陵最引人瞩目的是用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
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对称 中央圆顶高六十二米
令人叹为观止 四周有四座高约四十一米的尖塔
塔与塔之间耸立了镶满三十五种不同类型的半宝石的墓碑
陵园占地十七公顷 为一略呈长形的圈子 四周围以红沙石墙
进口大门也用红岩砌建 大约两层高
门顶的背面各有十一个典型的白色圆锥形小塔
大门一直通往沙杰罕王和王妃的下葬室
室的中央则摆放了他们的石棺
壮严肃穆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条清澄水道
水道两旁种植有果树和柏树 分别象征生命和死亡

Ⅸ 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印度锡克教的知识比如说它的起源,文化,存在的地区等等。还有它与印度佛教的关系

钖克教得名于“钖克”(Sikha)一词,它在印地语的意思是“门徒”,系指锡克教徒是师尊纳那克等的门徒。钖克教是印度的地区性政教合一组织,主要流行于旁遮普邦、泰米尔纳德邦和加尔各达市。加尔各答的汽车司机多半是钖克教徒。印度有钖克教徒一千多万,约占印度总人口的百分之二。近年来还传播到东非、英国、加拿大、美国、泰国以及香港等地,形成在印度国内外一支值得注意的教派。
一、锡克教的产生及其基本教义
锡克教产生于十六世纪初。当时正是莫卧儿帝国统治时期,莫卧儿的反动统治不仅激起了印度教徒的反对,也激起了伊斯兰教徒的反对,人民起义此起彼伏,但是两派教徒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时常发生教派冲突,大大妨碍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莫卧儿帝国的斗争,不少人致力于调和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印度教虔诚派运动应运而生。这次运动的领导人是迦比尔(Kabi1,144C——1518),他出身于下层种姓,终生职业是纺工。他不仅是虔诚派运动的领袖、思想家,而且是杰出的诗人,他用地方语言写过很多诗篇,其中的一部分已由泰戈尔编译成《迦比尔诗集》一书。其父是伊斯兰教徒,母亲是印度教徒,他的哲学是印度教的吠檀多①和伊斯兰教苏菲派②神秘主义教义的大杂烩。他认为宇宙万物的最高实在是梵③或神,号召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团结起来。
迦比尔哲学为钖克教奠定了理论基础,钖克教是印度教虔诚派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最初的钖克教反映诚市富裕的商人、手工业者和高利贷者的情绪与愿望。锡克教和印度教的虔诚派运动一样,反对种姓差别和由种姓制度造成的一切特权,谴责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僧侣们滥用职权,主张在神面前一律平等。同时宣扬对现实世界的幻想,号召采取非暴力行动,对现行的不合理制度采取逆来顺受的态度。这种消极态度博得莫卧儿帝国的好感,因此,莫卧儿帝国的创始人巴俾儿和以后的阿克巴都鼓励锡克教派的活动,锡克教导师从阿克巴那里得到大量的封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是锡克教得到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锡克教的教义既继承了印度教的业报轮回学说,又提倡坐禅修行。它基本上由三个观念组成:一个真主、一个师尊(锡克教导师)、一个名字(印度教神的名字)④。把圣音节“唵”当作神的象征,每天晨祷时都念。锡克教被称为“名字道路”,教徒常念纳那克的名字,据称他的名字可以纯洁灵魂,根除恶源,消除欲、贪、怒、骄、执(对尘世生活的追求),达到绝对的幸福。
二、锡克教的历代祖师
锡克教的祖师虽多达十人,但仍属一神教,只有纳那克被称为“真正的导师”,其他导师被认为是附加的。
纳那克(Nanak,1469——1539)是锡克教的创始人,他生于拉哈尔附近的塔尔万提村(今纳那克村),属刹帝利种姓,出身于商人家庭,本人也曾经商,旱年曾在拉哈尔邦当过小官吏。为了调和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他创立了锡克教,并亲自担任宗教导师。他曾周游印度各地,还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和巴格达。晚年定居在旁遮普邦的卡泰普尔,从事宗教说教。
二祖导师安格德(Angad,1504——1552)是纳那克的弟子,他发明了果鲁穆奇字母,写了纳那克传记。在他的领导下,锡克教发展成特殊的社团。
三祖导师是阿马尔·达斯(Amar.Das,1479——1574),他是安格德女婿的叔叔,在他执政期间,把锡克教徒分派二十二个教区进行传教活动,妇女也参加了。每个教区都由教区长领导,教区长把教徒的一切收入都据为己有,向莫卧儿帝国领取的封地也归他们所有,导师在教派内部的特权和莫卧儿帝国对他们的支持,使他们逐渐发展成宗教封建主。在阿马尔·达斯执政期间,锡克教徒人数剧增,遍布整个旁遮普邦。他还说服莫卧儿政府免除锡克教区的租税。
四祖导师是拉姆·达斯(Ram.Das,1534——1581)。前三名祖师主要在农村传教,而拉姆·达斯却在阿木利则奠定了锡克教的基础,阿木利则的金寺是锡克教的着名圣地。拉姆·达斯反对寡妇殉葬,反对妇女带面纱,允许寡妇再嫁。他还创作了婚歌,锡克教徒举行婚礼唱婚歌的习俗沿袭至今。
四祖以后,锡克教的师尊职务成为世袭,因为拉姆·达斯指定他的幼子阿尔琼(Arjan,1563——1606)做他的继承人。阿尔琼有突出的组织才能,他以“专员”制度把锡克教组织成为类似政府的机构,向他的信徒们征收租税。在他的领导下,为锡克教的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阿尔琼的信徒绝大部分是贾特(jat)种姓,即有地农民。他还于1604年编纂了锡克教圣书《格兰特》,共一千四百页,是锡克教的唯一崇拜物,用多种方言写成,内容是锡克教前五代师尊的诗歌总集。阿尔琼的政治、宗教活动激起国王查罕杰的仇视而被处以死刑。
自此以后,锡克教结束了它和平发展的道路,在阿尔琼的儿子和继承人哈尔·哥宾德(Harg0bind,1595——1645)的领导下,发展成为武装的宗教派别。在他执政期间曾采用“真理国王”的封号,以腰佩双剑为标志,象征着宗教和世俗的双权。哈尔·戈宾德为人好战,他的信徒们手持双刃剑,经常与政府军、伊斯兰教徒、印度教徒及锡克教导师的私人仇敌发生战斗。在他执政期间,锡克教徒发展很快。由于阿尔琼的经济政策和哈尔·哥宾德的武装系统,使钖克教在莫卧儿帝国内部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
哈尔·哥宾德指定他年仅十四岁的孙子哈尔·拉伊(Har.Rai,1630——1661)做他的继承人,因为他年龄太小,聘请顾问辅佐他执政。哈尔·拉伊又迭其年仅五岁的幼子哈尔·克里香(Har.Krishan,1656——1664)继位,他因患天花死在德里。死前指定他的叔叔得格·巴哈都尔(Tegh.Bahar,1621-1675)继承师尊职位,为九世师尊。他原名是蒂格·玛尔,由于他在反对莫卧儿政府的战斗中屡次获胜,使他得到了“得格·巴哈都尔”的称号,意思是“勇敢的剑”。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在与钖克教的战斗中收买钖克教的上层人物,使钖克教在战斗中惨败,巴哈都尔被俘,在德里被处以死刑。
最后一位师尊是得格·巴哈都尔的儿子哥宾德·辛格(Gobind.Singh,1666-1708)。他建立了辛格的神权政体,宗教的哲学基础基本未变,只是在外表和仪式上有所变化。此时在钖克教派中占多数的是农民群众和城市贫民,他们极力反对钖克教封建上层人物的特权地位,使哥宾德·辛格宣布把以前集中在“活神”(即钖克教世袭导师)手中的最高宗教和世俗权力转交给钖克教公社。为了表示和正统的印度教彻底决裂,规定钖克教徒举行特殊的洗礼——用双锋剑揽匀的水洒身。为了表示和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严格区分,还做如下规定:男教徒的名字加“辛格”(狮子),女教徒名字加“考儿”(公主),入教仪式称为帕胡儿(Pahur),他们的口号是“师尊万岁”,教徒必须重视对师尊纳那克及其继承者的纪念,要求教徒做到五件事,根据印地文,每件事的第一个字母都是K,所以称为五K。即:蓄长发、加发梳、短衫至膝、戴铁手镯、佩剑。单身男子婚前集体居住,把全部精力贯注在刀剑武功方面,保护弱小,随时准备战斗,承认哥宾德·辛格夫妇为父母。哥德·辛格批判了他的前任导师所宣扬的“非暴力”,召号钖克教徒和莫卧儿帝国进行坚决的斗争。还经常与伊斯兰教封建主、印度教封建主进行斗争。钖克教部队多次打败莫卧儿帝国和印度教国王的联军,最后哥宾德·辛格遇刺殉难。
以上十名祖师是钖克教徒公认的,以后的锡克教领袖不再哥宾称为“祖师”,有的仅被某些教派称为“祖师”,但并未得到锡克教徒的公认。
哥宾德·辛格的继承人是班达(Banda),他自称是“真理国王”,声称要伸张正义,惩罚莫卧儿。1710-1715年,锡克教部队和莫卧儿军队发生过多次战斗,锡克教部队屡遭失败,班达最后于1716年在德里被处死。锡克教部队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宗教狂热,不能团结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广大农民群众,力量十分单薄。此后,锡克人在和阿富汗人的战斗中获胜,锡克教徒占领了旁遮普邦的绝大部分。1765年,锡克教军事领袖会议宣布旁遮普独立。把锡克教徒分成十二个战士社团,由酋长领导,逐渐发展为神权联盟的封建主义组织。
在兰季特·辛格(Ranjit.Singh,1780-1839)的领导下,锡克教整顿了内政,改组了军队,没收了旁遮普封建主的土地,大大加强了锡克教的经济基础,还聘请欧洲有经验的军官训练锡克教部队,创建了锡克教正规军,大大加强了锡克教部队的战斗力。兰季特·辛格率领锡克教部队和阿富汗人及英国人进行多次战斗,多次获胜,使锡克的疆域大大扩大。从此以后,锡克部队和英国侵略军进行过两次大战,第一次是1845-1846,第二次是1848-1849,两次大战都以锡克教徒的失败而告终。恰泰尔·辛格和舍尔·辛格于1849年3月向英国投降,钖克教部队被改编。当时,锡克教徒还不到印度总人口的百分之二,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印度雇用军中却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是锡克教徒。锡克教徒还随英国侵略军来到我国上海,当地人称他们为“红头阿三”。
三、锡克教的改革运动
在英国殖民主义的统治下,锡克教的很多教规受到破坏,不少人致力于锡克教的改革,先后出现了四个锡克教的改革运动。
第一个是尼朗迦利斯(Nirankaris)运动,创始人是巴巴·达耶尔(Baba.Dayal,1783-1854),总部设在白沙瓦附近的底耶尔·萨(Dyal.ear),他们把神看作无形体的精神,通过默念神求得解脱。把锡克教祖看作自己的救星。他们为了和印度教相区别,不搞火葬,为了和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相区别,不搞土葬,而搞水葬。
第二个改革运动是难陀利(Namdhari)运动,意译“神名派”或“呼神派”。因为该派男女信徒在举行宗教仪式时,往往呼喊“谢神”。其特点是宗教改革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相混杂,在小商人、手工业者、士兵和农民当中有些影响,因为难陀利教徒大部分在部队,所以对锡克教中掌握大权的“军队五人会”影响极大。这一派的创始人是佩·罗姆,在兰季特·辛洛时候,他是一名士兵,当锡克教部队溃散以后,就向巴巴·罗姆·辛格学习宗教,巴巴·罗姆·辛格和尼郎迦利斯运动的领导人巴巴·达耶尔一样,主张恢复锡克教的原始特点,吸引很多人做他的门徒。他的门徒称他为锡克教的第十一代祖师,称佩·罗姆为第十二代祖师,但大多数的锡克教徒都不承认这一意见。
难陀利派继承了哥宾德·辛格的战斗精神。佩·罗姆于1863年根据哥宾德·辛格的主张,对锡克教的教义作了广泛的解释,宣扬道德完美化,赞扬朴素的生活,严厉批判在锡克教中实际已经存在的种姓区分,坚决反对童婚,反对杀牛,严格吃素、戒酒,不吃非难陀利人做的饭。佩·罗姆·辛格还要求自己的信徒不要从事高利盘剥,不要为英国政权服务,不要送子女到官办学校读书,不要向英国法院提出诉讼,不要穿外国布做的衣服,不要使用英国人办的邮政局。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难陀利派教徒开始增多,人数达五万多人,旁遮普的每个地区都派有代表和助理代表,每个村庄都派一名诵读祭司。原来只注意宗教改革,恢复锡克教的原始特点,后来则提倡战斗精神,公开号召推翻英政府,在教徒中举行军事训练,开办用旁遮普语授课的学校。为了表明锡克教的“慈善”,还办了免费赈济粥厂。
难陀利派的活动使英国殖民当局严重不安,极力挑拨伊斯兰教和锡克教之间的关系。1870年,英国殖民当局下令在阿木利则建立屠场,让穆斯林肉商宰牛,这一举动挑起了伊斯兰教和锡克教之间的严重武装冲突,锡克教被战败,很多教徒被监禁,罗姆·辛格被流放到缅甸仰光,永远不许回国。从此以后,难陀利派被宣布为非法。到1922年,政府为了利用它反对正统的锡克教,又予以承认。在帕尔德帕的领导下,该派教徒严禁酗酒和荤食,严禁铺张浪费,严禁争论问题,提倡团结、辛勤劳动、自食其力。这一派的政治观点是:忠实于政府,与当权派合作。
第三个改革运动是十九九世纪末出现的辛格大会运动,主张研究锡克教的原始教义,恢复其原始纯洁,反对印度教及其雅利安社,主张锡克教徒要成为政治上和法律上独立的社会集团。在这个运动的影响下,于1873年在阿木利则成立了“什里古鲁协会”(“吉祥导师协会”),用旁遮普语翻译、注释和出版锡克教最重要的宗教、历史、文学作品,在锡克教徒中进行普及教育,把旁遮普语作为东方学院的教学科目。于1879年又成立了“辛格协会”,第二年又把“什里古鲁辛格协会”和“辛格协会”合并。到1886年,由于“辛格协会”的阿木利则分会和拉哈尔分会的领导人之间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该会分成两个独立的团体,它们在旁遮普的其他城市里都各有自己的分会。八十至九十年代这两个协会主要用旁遮普语进行宣传教育、出版工作和慈善事业。1892年“辛格协会”在阿木利则开办了一所综合性的“哈里萨学院”。“辛格协会”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温和态度博得了英国殖民当局的赏识。
最后一个改革运动是于二十世纪初所开展的阿卡利运动(Aka1i,意思是不死运动),它发起占领锡克教寺庙,组成寺庙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锡克教的中、小学及学院和医院等。在政治上对英国殖民当局采取强硬态度。在运动的基础上成立了一个个军事组织叫锡克教徒军,也就是阿卡利党,首任主席是塔拉·辛格,总部设在阿木利则的金寺。阿卡利党的最高首领是主席,由一个各地区支部约四百名代表组成的总机构选举产生,它的活动经费由德里、孟买、加尔各答、坎普尔的锡克教大资本家提供。它的宗旨是“保护教会”,“保护锡克人的权利并确保锡克人作为一个独立实体而继续生存下去。”
1923年初,阿卡利党受到英国殖民当局的严厉镇压,此后该党内部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大部分成员跟随国大党搞“不合作运动”,另一部分人则从事教育活动,不过问政治,其中最激进者成立了自己的组织——“阿卡利狮子”,意译“不死的狮子”,他们散发传单,号召锡克教徒拿起武器,反对政府和锡克教内部的叛徒,多次采取恐布行动。
阿卡利党于1955年发起一个“旁遮普语邦口号运动”,受到国大党政府的镇压,约有一万二千人被捕,1961年至1962年它又组织一个“旁遮普语邦运动”,又有三万人被捕。1966 年印度政府被迫将旁遮普划分为以锡克教徒为主要居民的旁遮普邦和以印度教徒为主要居民的哈里亚纳邦,承认阿卡利党为旁遮普的执政党,邦主席由锡克教导师担任,把旁遮普语作为该邦的标准语,旁遮普邦被称为锡克教的故乡。
锡克教徒尽管人数不多,但因为受到大资本家的支持,所以在印度的政治生活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前任印度政府中有两名部长是锡克教徒:即农业部长苏尔吉特·辛格·巴纳拉和教育部国务部长丹纳·埃因格·古尔尚。
①吠檀多(Vedanta),最主要的印度教哲学派别之一,它宣扬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主张世界上除了最高存在“梵”以外,不存在其他的实在,物质世界和它的一切现象都是“梵”的一种“幻现”,鼓吹证晤个体灵魂与最高存在“梵”的合一是宗教解脱的主要途经。
②苏菲派是伊斯兰教的重要派别之一,该派受柏拉图主义和印度佛教瑜伽行宗的影响,认为现象世界以安拉为本体,人通过虔修默祷即可与安拉合二为一。
③梵(Brahmā)是印度教所宣扬的宇宙灵魂。
④参看辛哈和班纳吉:《印度通史》。

Ⅹ 印度的锡克族人约占据印度总人口的2%,但却非常有地位这是为什么

锡克族人非常好斗下手级狠

跟印度锡克族打交道人人都要小心,因为这个民族是尚武民族,所有的成员都会军事化和正当化,谁不服就干谁。比较典型的事件还挺多的,就比如在历史上的南亚地区,愣是活生生的搞出个“锡克教王国”,与英国殖民者经常干架。再就是印度前女总统英迪拉·甘地,把锡克教的惹不舒服了,直接被锡克族士兵给枪杀了。所以说很多人对于锡克族人的印象就是非常好斗,而且下手还狠。锡克族最着名的特征就是在头上会缠一个厚厚的头巾,脸上也会留着一脸长长的胡子。目前印度的锡克族人约占据印度总人口的2%,并且印度军队当中,很多军官都是锡克族的。据统计,印度军人有20%是锡克族人,而且在印度建国的时候锡克族人占比还会更高一些。

锡克教在印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时不时的还与印度教产生分歧和矛盾,甚至是冲突,而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教义上的分歧非常严重。锡克教所反对的种姓制度与印度教是不相容的,再就是印度的政府比较倾向支持印度教,存在着拉偏架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印度政府对锡克教是两种抓,一是抓安抚,二是抓镇压。前者就比如说在1966年被迫将旁遮普一分为二,建立以锡克族为主的旁遮普邦和印度教为主的哈里亚纳邦。后者就是英迪拉甘地,下令出动5000人的精锐部队攻克锡克教圣地“阿姆利则金庙。”

阅读全文

与印度锡克教圣地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炸鱼薯条多少钱 浏览:647
英国总共有多少运输机 浏览:477
美国海运到中国港口需要多久 浏览:372
美国给中国转钱怎么办 浏览:938
人在英国怎么玩微博 浏览:701
英国留学回国有什么补贴 浏览:180
伊朗人的祖先是什么种族 浏览:509
目前英国女王管辖多少国家 浏览:738
注销中国电信宽带怎么办理 浏览:27
越南人怎么养鸡 浏览:810
哪个国家的第一条路是中国人修的 浏览:46
意大利家居品牌有哪些品牌 浏览:341
印度为什么要租借俄核潜艇 浏览:541
伊朗是什么运河 浏览:873
中国向意大利提供了什么帮助 浏览:379
普顿在印尼什么地方 浏览:113
印度相当于中国哪个省 浏览:832
14万越南币人民币是多少钱 浏览:442
如何去中国地理杂志上班 浏览:922
怎么投诉中国石油 浏览: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