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叫佛
佛了,网络流行语,表示服了的意思。“佛”指代了服,服气的服。该词和我佛慈悲、佛系生活等等一点关系也没有,该词就是“我服了”一词的谐音的说法。
该词最早出自抽象TV吧,最早源自于直播间,而后慢慢作为一个比较大众的网络语开始被人所熟知。
其作为网络语的该词,其有比较常见的两种用法,一就是表达敬佩之情,心服口服了。二则指代并不是真正的心服口服,而是作为一种无语了的吐槽的表达方式。
2. 历史上的佛陀,其实就是释迦牟尼吗
嗯,就是的。佛或佛陀的梵文发音就是Buddha,是修行者达到最高境界的称呼,包含了自觉(自身的觉悟)、觉他(对宇宙万物的洞悉)和觉行圆满(思想与行为都达到完美境界)。所以被称为佛陀的人不会很多,也极其稀有。在我们地球这个时代及宇宙元里,佛陀只出现了四位,分别是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其中第四位就是大家熟知的释迦牟尼,2500前降生于古印度(现在的尼泊尔);第四位佛陀是弥勒佛,将会在56亿7千万年后降世。——他们都叫“佛陀”,佛陀是一个共称,而非专称。
这一世的佛陀资料贴给你看,都是真实不虚的人物:
本名:乔达摩·悉达多
别称:佛陀(觉者)、世尊、释尊、佛祖等
字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
所处时代:佛陀时代
民族族群:释迦族
出生地:蓝毗尼(古印度,现尼泊尔)
出生时间:公元前565
去世时间:公元前486)(无住涅槃)
主要作品:《佛经》
主要成就:彻悟成佛,佛教创始人,讲经说法49年。
父母:父:净饭王 母:摩耶夫人
妻儿:妻:耶输陀罗 儿:罗睺罗
徒:头陀第一:摩诃迦叶
徒:多闻第一:阿难陀
徒:智慧第一:舍利弗
徒:解空第一:须菩提
徒:说法第一:富楼那
徒:神通第一:摩诃目犍连
徒:论义第一:摩诃迦旃延
徒:天眼第一:阿那律
徒:持戒第一:优婆离
徒:密行第一:罗睺罗
3. 请问佛陀是什么意思
【佛陀】
梵名Buddha
,巴利名同。又作佛驮、浮陀、浮头、没驮、步他、馞陀、复豆、浮屠、浮图。意为觉者、知者。佛陀本指释迦牟尼,后演为觉悟真理者之总称。
(一)指释迦牟尼。(参阅‘释迦牟尼’6824)
(二)觉知三世一切诸法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示现于人类历史上之佛陀,唯有释迦牟尼。但依经典所载,则有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如过去有燃灯佛等诸佛,未来则有弥勒佛等诸佛示现。
4. 释迦牟尼佛翻译成中文是什么意思
释迦翻译作能仁 , 意思是可以利益三界, 度脱众生, 及为利他觉他之意。牟尼是尊称,翻作寂默,意思是寂照智明,默契真理,即为智行自觉之意,释迦牟尼便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意思,简称为佛陀。
相传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母亲摩耶夫人是邻国拘利族天臂国王之女。摩耶夫人在回父国途中,于蓝毗尼分娩后7天去世,太子因此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抚养成人。
记载
关于释迦牟尼生卒年代,南传和北传的佛教有不同说法。据汉译《善见律毗婆沙》“出律记”,推断为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5年。南传佛教或认为是公元前623年至公元前544年,一说是公元前622至公元前543年。
释迦牟尼幼时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29岁(一说是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加上释迦族姓面临灭族的战争威胁,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
5. 什么叫佛陀
佛陀一词,在梵语中的意义,最简明的说法,应该是:“觉悟的智者”。即所谓:
觉烦恼不害,可以转变成道。
智事理不惑,可以彻底分明。
因此,佛陀的法义,乃是以圆满的智慧,而证究竟的觉悟。
不过,依名相而言,佛陀一词,乃是以成就了的境界而言,亦如典籍中所说: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当然,欲得“觉”的基因,仍以“般若”为条件;所以,佛陀的梵意,在名相上,称之为:
智者。
觉者。
从上所说,可以发现:
凡是学行般若,探讨菩提的是学佛行者。
凡是圆满了般若,究竟了菩提的成就者,即可以称之为佛陀。
6. “佛陀”之名是如何得来的
“佛陀”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名称的演变过程:乔答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佛陀(Buddha)。佛陀,本是“觉者”、“智者”的意思——传说人可能有三种“觉”:“自觉”(自我有充分认识的能力,罗汉具有此觉)、“觉他”(使其他众生也得到觉悟,菩萨具有此觉)、“觉行圆满”(智慧和能力都圆满,佛陀具有)。然而,凡人三种“觉”都不具有,不能觉悟,所以是“有情众生”,只能等待佛、法、僧的拯救。作为佛陀,他思索的问题是:人类如何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的?
佛涅??像
佛陀思想的来源又是什么呢?
第一、婆罗门的祭祀知识。
婆罗门是古印度四种姓之首,掌握祭祀大权。为祈求善终长寿、生活富足,他们常使用祭祀的手段(以自己或他人的肉体最为祭品)。他们有一种来世转生的期望,这可能使佛陀生死轮回思想的源头。但是,佛陀发现婆罗门的祭祀,依然是依靠他力,是被动祈求,没有主动争取超越,所以他并不满意。
婆罗门
第二、瑜伽的技术与知识
瑜伽有八支实修法的身心修炼方法“八支实修”是指:一禁制,慎五戒(杀、盗、淫、妄语、贪欲);二劝制,勤修清净、满足、苦行、学诵、念神等;三坐法,即禅定;四调息;五制感,控制感觉与外界分离;六执持,心凝于一境;七禅那,经过四禅阶段;八三味,达到瑜伽最高境界。瑜伽实则是一套养生保健技术,后来日渐神秘化。总之,它只能提供技术,却缺乏思想理论的支撑。
八支瑜伽
第三、耆那教的知识
早期耆那教的原始教义中,对“轮回”有强烈的关心,他们认为“灵魂”的因果报应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祛除“灵魂”复制时的污点,要门要求自我牺牲、不杀生、非暴力。因此,这种苦行和自律的人生态度也给佛陀创建佛教提供思想资源。
耆那教
7. 释迦摩尼象征着什么
释迦摩尼象征着“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释迦牟尼(梵文:शाक्यमुनि、 Śākyamuni,意为"释迦族之圣者"),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巴利文:Siddhāttha Gotama;梵文:सिद्धार्थ गौतम, 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着名思想家,佛教创始人,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被后世尊称为佛陀(Buddha、意为"觉悟者")、世尊等;汉地尊称他为佛祖,即"佛教祖师"。被世人尊为神明。
释迦牟尼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示现成佛(详见八相成道),是佛教开启者。
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
8. 佛是什么
这个是普通的佛学常识,我们四众同学都要知道。人家要问你的时候:你们学佛的人,佛是什么?你要能讲得出来。佛是释迦牟尼佛,古印度时候一个王子。这个不行,这个坐实了,引不起人家兴趣。你要把“佛”这个字的本义说出来,佛是什么意思?佛是古印度的梵语,它的意思是智、是觉;智是体,觉是用。在中国文字里面找不到这样的字汇来翻,所以用音译。
这个智有三种,觉也有三种。智,第一个是一切智,第二个是道种智,第三个叫一切种智,这个是“佛”这个字的体。一切智是知道宇宙之间一切法的总相,总相是空相。所以一切智是知空,道种智是知有,一切种智是知道空有是一、空有不二、空有无碍。佛门里面常讲“万法皆空”,这个是一切智;万法皆有是道种智;《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是一切种智。所以佛是智的意思。
智起作用就是觉悟,觉也有三种:一个是自觉,自己觉悟。第二个是觉他,自己觉悟之后一定要帮助别人觉悟。主动帮助别人觉悟,这是大乘;别人来请教你,你教导他,帮他觉悟,这是小乘。大小乘差别就在此地。小乘是你来找我,我才教你;你不找我,我不教你。大乘菩萨,你们在《无量寿经》读到了,做众生不请之友,众生不找你,主动去找别人,这是大乘,是觉他。第三种叫觉行圆满,这个很难。自觉,阿罗汉、小乘人自觉,觉他是菩萨。当然你自觉之后,你才能觉他,自己不觉而能觉他,没这个道理。所以觉他是菩萨,觉行圆满是佛。
由此可知,你要不发心觉他,你自己的觉悟是永远不会圆满,那是肯定的。世间法常讲“教学相长”、“师资道合”,老师教导学生觉悟,学生资助老师觉悟,彼此是互惠的。这个从事于教学工作的人能懂得,许多问题是因为学生问,你才觉悟;要没有学生问的话,你永远也迷惑,这一问就把自己搞清楚了。问了,自己答不出来,晓得自己还不行;问了,就有的时候能答,智慧开启了。不能问的时候,确实想不出这些问题。
我们晓得到如来果地,那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是一切种智。人家问我佛是什么?你这样给他解答,他就会有兴趣了。佛教不迷信,佛教求智求觉!十方佛跟一切佛就是一切智一切觉,在大圆满里面显现出来了,这样一讲大家就好懂了,这个经文里头他讲这些事情。
9. 佛陀和菩提是什么意思 还有什么叫善菩提 菩提是不是一个佛的名字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佛陀,这是印度古代梵文Buddha的音译。亦译作“佛驮”、“浮陀”、“浮屠”、“浮图”等。
意译为“觉者”、“知者”、“觉”。
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而,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
小乘佛教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其数如恒河沙子。
如过去有七佛、燃灯佛;未来有弥勒佛;东方有阿閦佛、药师佛;西方有阿弥陀佛,信仰面很大的还有毗卢佛(大日佛)等。从佛身说,有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等。
但,佛陀,这个词还有更深入的含义。如果一定要对“佛陀”这个词有一个定义的话,那就是拥有“四身五智”的无上智慧者。
佛陀包含了“断”、“证”、“功德”、“四身”、“五智”。
“断”指斩断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的涅盘境界。
“证”指彻悟二谛和万 事 万物的体性和事相。
“功德”指断证所获得的身口意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
“四身”指自性身、智法身、报身、化身。
“五智”指法界体性智、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事智。
“无上”指超越一切凡圣,无与伦比。
10.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被称为佛陀,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也叫作佛陀,是佛教的创始人。他不是我国的国人,而是印度人,以前印度有一个国家就叫做迦毗罗卫国,而在这个国家里面又有很多个民族,其中有一个民族就叫做释迦族,而释迦牟尼就是这个民族的子民。他出现的时间很早,早在西元前里面的第一个千年的中期就有了释迦牟尼的存在。而之所以会出现释迦牟尼的存在,也正是因为那个时候由于各种各样的商品相互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于是有一个阶层即刹帝利慢慢的崛起,也间接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婆罗门产生了不满,并且越来越多的思想逐渐成熟,其中就包括了佛教的思想沙门思潮。
故事经历的时间越长,自然也会越失真。在佛陀去世了之后,一开始并不是就手写记录下来,而是经过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直到后来才用文字记录下来。只是在这一段时间里面,也足够失去了很多细节但也增加了很多细节。于是慢慢的,也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佛陀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