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安部落的首领叫什么名字

印度安部落的首领叫什么名字

发布时间:2022-11-30 02:52:34

1. 印第安首领怎么称呼

印第安人以各个部落为中心,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领 所以没有一个首领能够代表整个美国印第安人。一般称呼酋长

2. 印第安人的资料

印第安人(Indians)

亦作Amerindian或Amerind。

又称美洲原住民,是除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着居民的总称。印第安人即美洲土着居民。此人种分布于南北美洲各国,属蒙古人种美洲支系。使用印第安语,包括十几个语族,至今没有公认的语言分类。

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的最早的居民。他们之所以被成为“印第安人”,主要是因为当年哥伦布等探险者,以为他们到达的“新陆地”是印度,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印度”一词的英文发音。)

印第安人以前曾称为红种人,因为他们的皮肤经常是红色的,后来才知道这些红色是由于习惯在面部涂红颜料所给人的错误认识。

研究者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可能是是在大约2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他们与亚洲同时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色,例如用火、驯犬及某些特殊仪式与医疗方法等。

印第安人经过两万多年的分化,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语言,在历史上曾建立过四个帝国,最重要的是中美洲的阿滋特克帝国和南美洲的印加帝国,发明过玛雅文字,对天文学研究的造诣也相当深,为世界提供了玉米、番薯、西红柿、烟草、可可等作物。由于殖民者迫害、杀戮印地安人,毁灭印地安文化,致使现在残存的古代文明材料已经不多,但目前的研究越来越引起考古界的关注,美洲国家也开始下大力发掘古代印地安文化。

印第安人分布

北美洲

西部、大平原和北美东部的古印第安人(Paleo-Indian),尽管环境不同,却有类似的经济活动。在现在美国西部──从俄勒冈州到墨西哥北部,从太平洋海岸区到落矶山东边──散居着沙漠文化的印第安人,以狩猎及采集果实为生,但已有原始农业技术发展。

太古晚期在工具技术上有了进步的发展,诸如有沟槽的石斧及石锤等,而且在不同地理区域的部落间有贸易制度。西元前3000∼前2000年,气候变得温暖,于是有些印第安人跟在吃草的野牛之后,进入萨斯喀彻温(Saskatchewan)河与亚伯达(Alberta)地区,亦有更北进入北极冻原。

前2000年前后,美国西南部原住民已开始种植玉米。西元200∼700年,是一个寒冷时期,阻碍了农业发展。700∼1200年,密西西比河谷中发展出以村落为基础的文化,特色是进步的农耕方法与复杂的宗教仪式。此时期在西南部各处散居的原住民,如阿纳萨齐(Anasazi)、莫戈隆(Mogollon)及霍霍坎(Hohokam)等均属前普韦布洛(pre-Pueblo)社会。莫戈隆的农业技术是阿纳萨齐加以改良的,利用雨水与引导河水来浇灌作物;亚利桑那南部的霍霍坎文化是以灌溉来维持其农业经济。西元后第一个1,000年期间,普韦布洛文化发展出用石块建造居室的技术,并在制陶方面有重大进展。1300∼1700年为退步的普韦布洛时期,由于居民向东、南方迁移,许多石屋因此荒废。现代普韦布洛时期始自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前来定居之时。普韦布洛文化与农耕方法的某些特色至今犹存。

在殖民时代,欧洲各国采取不同的政策来对待北美印第安人。西班牙人吸收原住民成为基督徒,并使其居于指定地区。法国人与印第安人建立贸易关系。英国在1763年宣告将阿帕拉契山以西地区拨给原住民,有效期至英国统治结束而终止,接着由美国予以采行。1848年在加州发现黄金后,众多白人向西迁移,遂爆发欧洲白人与印第安人争夺土地的长期战争,包括1876年苏族(Sioux)、夏延族(Cheyenne)进行的卡斯特(Custer)大屠杀。1887年多数印第安人迁入保留地,是年《道斯土地分配法》(Dawes General Allotment Act)使印第安人丧失了近348,100平方公里(134,400平方哩)的土地。1934年的《印第安人重新组织法》(Indian Reorganization Act)施行改善原住民生活的措施。1950年代以来,由于新的政策以及社会上对民权的关心,印第安人成立了许多组织,并引起全国注意到他们的问题。

中美洲
万余年前,印第安人进入尼加拉瓜与墨西哥北部地区之间的中美洲,耕种技术的发展可追溯至西元前4500年左右,由于农业技术的稳定进步导致前2000年前后建立农业社会,由于粮食供应渐趋稳定,使小的居民点演进为大市镇,并刺激了陶器与其他艺术品之成长。西元后第一个1,000年称为古典时期,有马雅文明兴起,当时人们由僧侣阶级统治。他们最重要的神是丰收神特拉洛克(Tlaloc),其标志是美洲虎,是现存雕刻品中常见的主题。在后来的文化中,以传统上更为好战的鹰来代替美洲虎,同时,以人作牺牲也成一种常见的宗教行为。西元1000年前后,托尔特克(Toltec)与阿兹特克(Aztec)两帝国取代了这些以宗教为基础的社会型态,直到16世纪西班牙入侵为止。阿兹特克帝国在巅峰时期,几乎控制了整个中美洲。

最早移民来的种族依居住地区可区分为几个不同的文化分支。其中之一在现在墨西哥西北部的海岸、沙漠与多山地区谋生。另一支塔拉斯科人(Tarasco)定居在米却肯(Michoacan)山区。马雅人则占居危地马拉、犹卡坦半岛及墨西哥的恰帕斯(Chiapas)等地的一部分。阿兹特克人则集中在墨西哥中部的高原地和今日墨西哥城。第五个分支在墨西哥南部海岸和高地。中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特色,是以小型社区方式定居,而以个别家庭为基本单位,男性与年长者居领导地位。社区活动以市场为中心,另一中心为政府机关,政府官员同时亦主持宗教仪式。虽以西班牙人引入的天主教为主要礼拜方式,但精灵崇拜、迷信及占卜依然存在。

欧洲工业的技术与工具随天主教与西班牙人的征服传入中美洲,后来矿藏、农场、牛群成为殖民社会的经济中心。1821年的革命使墨西哥与危地马拉当地出生的西班牙人与其他混血后裔,脱离欧洲人之控制而组成新的共和国政府。1910年墨西哥发生另一次革命,扫除了排他性的社会与经济政策,开始认同印第安人在政治、文化与经济方面的贡献。20世纪后期,在墨西哥城市与农村社会中,对印第安人有更完整的无差别待遇出现。

南美洲

据考古纪录,南美文明开始于西元前一万年,第一批北美与中美移民到达时。他们定居于火地岛、阿根廷、智利南部、大厦谷地区的中南部平原及中央安地斯山的部分。他们的群体以亲属关系为基础,而以性别及年龄来定阶级。这些游牧的群体后来被高度农业发展的社会所取代。农耕社会位于巴西和大安地列斯的阿拉瓦克(Arawak)海岸及内陆森林地区。由于他们的食物充裕,所以能够维持较大且稳定的社会单位。其他在加勒比海沿岸和安地斯山北部定居的民族,以军事及宗教仪式为基础,在农业技术支持下,出现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型态。
南美洲的原住民文明大约在西元前2300年生根于安地斯山中部,其后进步迅速,数千年间在农耕、技术上皆有开展。约西元1000年前后,有奇穆(Chimu)、蒂瓦纳库(Tiwanaku)王国,及后来的印加帝国。印加的繁荣盛况直到16世纪西班牙人入侵才衰落下来。它的领域从秘鲁延伸到智利北部,曾发展了有效的灌溉系统和复杂的控制粮食生产、储存与分配的制度。人口最多时达350万。其社会阶级分为世袭的王室、贵族、工匠及农民。印加文明最显着的革新,是以法律取代习俗来制定社会组织及高水准艺术产品的造诣。

16世纪欧洲人征服南美,使印加帝国的农业与政治习惯完全被西班牙人的方式取代,天主教亦取代印加宗教。印加的贵族与工匠阶级纳入殖民地阶级制度中,而农民则沦为劳役者。在低度开发地区,印加人民仍保持他们某些文化传统,并与现代工业中心维持经济交易。其他南美印第安人如阿劳坎人(Araucanian)等一直成功地抗拒西班牙人统治,直到19世纪后期始遭压制、同化或遣入保留地。

人种体质

印第安人,黄种人,美洲最古老的居民。据传在15000—25000年前由亚洲经白令海峡陆续迁入,分布南北美洲。在北美有阿塔巴斯干人、阿尔贡金人、易洛魁人、苏人和马斯科基人等;在中美有阿兹特克人、玛雅人、加勒比人、奇布查人等;南美有印加人、瓜拉尼人和阿拉乌干人等。语言属印第安语族。最先种植玉米、马铃薯、向日葵、棉花、金鸡纳树等作物,对人类作出贡献。16世纪前,多半尚处于母系氏族阶段,也有少数象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等已形成早期奴隶制国家和有相当高的文化。16世纪起遭欧洲殖民者的摧残和杀戮,发展中断,人口下降。现有3200余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北美约剩80余万人,大都被赶入保留地,生活艰苦。在中美和南美一般都受所在国统治者的歧视和同化。

婚俗

酋长印第安人的婚礼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婚礼地点多选择在印第安人聚居区公共建筑物里举行,一般是一幢较大的木头房屋。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村中居民纷纷来到木房里,众人席地而坐,互致问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装,款式新颖,色泽艳丽。虽然印第安人性情开朗,但婚礼场合却显得非常安静,即使说话也是轻言细语。

简介印第安人(Indians)

亦作Amerindian或Amerind。

又称美洲原住民,是除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着居民的总称。印第安人即美洲土着居民。此人种分布于南北美洲各国,属蒙古人种美洲支系。使用印第安语,包括十几个语族,至今没有公认的语言分类。

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的最早的居民。他们之所以被成为“印第安人”,主要是因为当年哥伦布等探险者,以为他们到达的“新陆地”是印度,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印度”一词的英文发音。)

印第安人以前曾称为红种人,因为他们的皮肤经常是红色的,后来才知道这些红色是由于习惯在面部涂红颜料所给人的错误认识。

研究者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可能是是在大约2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他们与亚洲同时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色,例如用火、驯犬及某些特殊仪式与医疗方法等。
印第安人经过两万多年的分化,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语言,在历史上曾建立过四个帝国,最重要的是中美洲的阿滋特克帝国和南美洲的印加帝国,发明过玛雅文字,对天文学研究的造诣也相当深,为世界提供了玉米、番薯、西红柿、烟草、可可等作物。由于殖民者迫害、杀戮印地安人,毁灭印地安文化,致使现在残存的古代文明材料已经不多,但目前的研究越来越引起考古界的关注,美洲国家也开始下大力发掘古代印地安文化

文化

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印第安人相当程度上已经被欧洲基督教信仰所同化,在今天的美国大部分印第安人信基督,但印第安的原始信仰仍然存在,它与基督教相混杂,成为一种奇怪的宗教信仰。卡耶特说,宗教信仰在印第安人生活中占据很高地位,最重要的部落首领是宗教领袖,他在内部事务上的权力高于部落首长。在大多数部落,部落首长仅负责对外事务,主要是与联邦或当地政府打交道,他对外代表部落,但他的任命权在宗教领袖,他在对内事务上更要听宗教领袖的。

印第安人的语言是世界上最有趣、最难懂的语言之一。[据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太平洋战场?)时,在协约国(美国?)的军队中服役的印第安人,专门负责打电话,他们彼此用语言传达部队“命令”,然后翻译成英文或其他文字]。这个方法是最可靠、最保密的,因为除了他们以外,谁也不懂其中的秘密。---------参见《风语者》

印第安人的语言

印第安人拥有奇怪的语言。翻译成英文经常要连续使用同一个字母。例如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州名叫Massachusetts,就是从印第安人里翻译过来的。还有,印第安语说“我自己”大多说“doo”。其中,美国首都华盛顿有个印第安人博物馆,内有关于许多印第安文化的讲解。

生活

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大多数印第安人都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地区。和玛雅人一样,其他印第安民族也大都保留着自己传统的生活习俗。印第安人做饭时,仍喜欢使用质地粗糙的陶罐、石碗、木勺。有人生病时,他们采来草药,或将其点燃对病人进行烟熏,或煮汤为病人沐浴。他们至今喜穿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服装。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妇女不分老幼都身着宽松的白色绣花裙,头戴色彩艳丽的鲜花;男人则身穿宽松的白色衣裤,头戴草帽,脚穿草编凉鞋。中部高原上的印第安妇女爱穿绣花罩衫和竖条纹的宽大长裙,上身披一种叫“雷博索”的多用披巾。这种披巾既可遮阳,也可御寒,还可背小孩、包东西。极富民族特色的服饰成为印第安人一个明显标志。许多印第安人仍住在原始的房屋里。在尤卡坦半岛,玛雅人在树林中开出一块平地,就地取材,把粗树枝一根根固定在地上,围成一个大圆圈,把棕榈树的大叶子搭在上面,房子就盖好了。

其它:

1,印第安人的婚礼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婚礼地点多选择在印第安人聚居区公共建筑物里举行,一般是一幢较大的木头房屋。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村中居民纷纷来到木房里,众人席地而坐,互致问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装,款式新颖,色泽艳丽。虽然印第安人性情开朗,但婚礼场合却显得非常安静,即使说话也是轻言细语。
2,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印第安人相当程度上已经被欧洲基督教信仰所同化,在今天的美国大部分印第安人信基督,但印第安的原始信仰仍然存在,它与基督教相混杂,成为一种奇怪的宗教信仰。
3,印第安人做饭时,仍喜欢使用质地粗糙的陶罐、石碗、木勺。有人生病时,他们采来草药,或将其点燃对病人进行烟熏,或煮汤为病人沐浴。他们至今喜穿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服装。
4,宗教信仰在印第安人生活中占据很高地位,最重要的部落首领是宗教领袖,他在内部事务上的权力高于部落首长。在大多数部落,部落首长仅负责对外事务,主要是与联邦或当地政府打交道,他对外代表部落,但他的任命权在宗教领袖,他在对内事务上更要听宗教领袖的。

历史原因 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大多数印第安人都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地区。和玛雅人一样,其他印第安民族也大都保留着自己传统的生活习俗。印第安人做饭时,仍喜欢使用质地粗糙的陶罐、石碗、木勺。有人生病时,他们采来草药,或将其点燃对病人进行烟熏,或煮汤为病人沐浴。他们至今喜穿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服装。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妇女不分老幼都身着宽松的白色绣花裙,头戴色彩艳丽的鲜花;男人则身穿宽松的白色衣裤,头戴草帽,脚穿草编凉鞋。中部高原上的印第安妇女爱穿绣花罩衫和竖条纹的宽大长裙,上身披一种叫“雷博索”的多用披巾。这种披巾既可遮阳,也可御寒,还可背小孩、包东西。极富民族特色的服饰成为印第安人一个明显标志。许多印第安人仍住在原始的房屋里。在尤卡坦半岛,玛雅人在树林中开出一块平地,就地取材,把粗树枝一根根固定在地上,围成一个大圆圈,把棕榈树的大叶子搭在上面,房子就盖好了。 文化: 其实,玛雅人就是印第安人大家庭的一员。墨西哥一共有56个印第安民族,总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10%,大约有1000万人。过去,印第安人一直是墨西哥这片土地上的主人。他们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奥尔梅克、玛雅、特奥蒂瓦坎、托尔特克、阿兹特克等古代印第安文化,墨西哥因此而成为印第安古文化的一个中心。只是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墨西哥后,由于被屠杀和混血,印第安人才成了墨西哥的少数民族。 玛雅文化是世界最着名的古代文化之一,有美洲印第安文化摇篮之称。玛雅文化发展的地域包括现今墨西哥东南部的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的提卡、洪都拉斯西部的科潘、瓦萨克通(已知最古老的玛雅城市)、以及伯利兹和萨尔瓦多部分地区,共约32.5万平方公里。 玛雅文化的发展分三个时期:前古典时期(约公元前1500-公元317年),古典时期(公元317-889年)和后古典时期(889-1697年。1697年最后一批有组织的玛雅人被西班牙人征服) 玉米农业是古代玛雅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他们采用原始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最早培植了玉米和甘薯等农作物,并掌握了饲养火鸡、狗和密蜂的技术,织布用龙舌兰纤维和木棉,并能制作彩陶。在商业上,玛雅人主要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活动,有时以可可豆作为通用货币。 玛雅人还在建筑、雕刻、绘画艺术、象形文 字、天文、历法和数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约在公元前1500年初,玛雅人进入定居的农业生活时代。公元前后,逐步形成城邦。公元300-900年左右是玛雅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先后出现了大小100多个城邦。这些城市人口众多,组织完善,建筑宏伟,文化丰富。宗教在玛雅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举行盛大祭祀活动的庙宇建筑在作为祭坛的金字塔上,蔚为壮观。供奉牺牲品是玛雅人祭拜的重要形式,包括食品、饰品乃至活人。 一一玛雅人无论在半身雕塑还是在浅浮雕方面都取得了较高造诣。玛雅绘画一般采用壁画形式,其中人物的刻画富有表现力。此外,陶器和金属盘上也有绚丽的画面。 公元前后,玛雅人独立创造了象形图画文字,他们将树皮条压平并浸透树胶,然后涂上一层熟石灰,在树皮条上绘画,书写象形文字、数字、众神和动物形象。古玛雅文由800多种图形和符号组成,文字与彩色图画并列在一起,图文并茂。许多抄本中记载了玛雅人的历史、神话传说和历法等,但绝大多数被西班牙殖民者当作“魔鬼的 作品”付之一炬。迄今仅保存下来三本玛雅文古抄本,均被收藏在欧洲的博物馆中。除抄本外,古玛雅文还保存在石柱、石碑和古建筑的铭文之中。玛雅人十分重视历史,每隔20年并在一些城邦内树立一个石柱,用玛雅文记载重大事件。因此,玛雅文化是美洲古代历史上唯一有明确纪年可为依据的文化。玛雅人立柱记史的传统绵延1200多年,后因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而中断。 玛雅历法产生于公元前,该历法以13天为一周,20天为一月,18个月为一年,外加5天为禁忌日,一年365天,52年为一轮回。玛雅历法比古希腊历法和罗马历法更精确。玛雅人还建造了一些天文观象台,可以推算出日蚀时间以及月亮和行星的运行周期。 一一玛雅人在数学方面成就显着,他们通过手指和脚指的共用来进行计算,采用二十位计算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玛雅人懂得应用零的概念比欧洲早七、八百年。 在玛雅文化的后古典时期,由于飓风、瘟疫和战乱等天灾人祸,古玛雅文明迅速衰落,所有大城市都被遗弃。当西班牙人入侵时,尤卡塔半岛上的玛雅城邦已是支离破碎、衰微破败的景象。 一一如前所说,玛雅文化是美洲最先进的古文化之一,它在物质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十分可观,至今仍对墨西哥和中美洲部分国家产生着重要影响。但与同时代的欧洲大陆先进文明相比,显得原始而落伍。因此,16世纪西班牙入侵时,脆弱的玛雅文化遭到严重的崔璨残!!!!!
你可以在网络上搜,也可以看我的:1,印第安人的婚礼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婚礼地点多选择在印第安人聚居区公共建筑物里举行,一般是一幢较大的木头房屋。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村中居民纷纷来到木房里,众人席地而坐,互致问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装,款式新颖,色泽艳丽。虽然印第安人性情开朗,但婚礼场合却显得非常安静,即使说话也是轻言细语。 2,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印第安人相当程度上已经被欧洲基督教信仰所同化,在今天的美国大部分印第安人信基督,但印第安的原始信仰仍然存在,它与基督教相混杂,成为一种奇怪的宗教信仰。 3,印第安人做饭时,仍喜欢使用质地粗糙的陶罐、石碗、木勺。有人生病时,他们采来草药,或将其点燃对病人进行烟熏,或煮汤为病人沐浴。他们至今喜穿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服装。 4,宗教信仰在印第安人生活中占据很高地位,最重要的部落首领是宗教领袖,他在内部事务上的权力高于部落首长。在大多数部落,部落首长仅负责对外事务,主要是与联邦或当地政府打交道,他对外代表部落,但他的任命权在宗教领袖,他在对内事务上更要听宗教领袖的。

3. 美洲印第安人的诅咒是怎样的揭秘印第安人恐怖诅咒背后的故事

“哈里森将在第二年获得伟大的胜利,成为总统......但是他会死在自己的任期之中......自从他死亡之后,每隔20年就将有一位美国总统死在自己的任期上。而每一任总统的离世都将使得所有人铭记住我族人的牺牲。”这一段话就是在美洲印第安大屠杀期间一位印第安人所下的诅咒,被称之为特科抹人诅咒,或被称之为总统诅咒。然而这段看似完全不靠谱的诅咒却是完全的应验了......

1840年,哈里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就感染了风寒,一病不起,就职典礼后不久就去世了。

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1865年林肯遭遇刺杀身亡,死在了第二任上。

1880年,加菲尔德当选美国总统,1881年7月2日被暗杀。

1900年,威廉·麦金莱当选美国总统,第二年遭遇暗杀身亡。

1920年,共和党人哈丁成为了第29位美国总统,1923年他死于食物中毒。

1940年,罗斯福继续连任总统,直到1945年4月中风而死。

1960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1963年被暗杀。

1980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结果1981年3月30日遭遇刺杀。幸运的是,他大难不死,被司机紧急送往了附近的一家私人医院,保住了性命。

2000年,乔治·沃克·布什当选美国总统,他遇到过一次企图暗杀的事件,但是安全的度过了任期。

所以,有人说从里根开始,印第安人的诅咒就已经被打破了……我们已经无法查证,这个所谓的诅咒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不过所有的传说都指向了一个叫做特科抹人的印第安部落首领。

这位印第安人认为,所有印第安人部落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欧洲殖民者的入侵。于是,他们开始了和美国当局的对抗。

1811年,威廉·亨利·哈里森带领部队打响了蒂铂卡努战役,沉重打击了特科抹人部落的武装力量。特科抹人对白人的仇恨,让他做出了这个着名的诅咒,从哈里森开始的诅咒。

当然,有很多人其实并不相信这个诅咒,十有八九这是现代人编造的都市传说——拿一串数字上的巧合,编造一个神奇的故事。

事实上,美国总统从来都是一个高危职业,不断遭遇暗杀,也成就了印第安人的诅咒。

其实,印第安人是绝对有理由痛恨这些殖民者的。因为,美国人对待印第安土着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先灭你,再纪念你。

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这上面的印第安领袖叫做杰罗尼莫,他曾经领导印第安人武装反抗美国当局,声名显赫。

杰罗尼莫30岁的时候,400名墨西哥士兵突袭了他们的部落,杀死了他的母亲、妻子以及3个孩子,整个部落一片狼藉。仇恨在杰罗尼莫心中燃烧了起来,他立刻组织了一批人,追上墨西哥人大肆砍杀,为自己的家人和族人报了仇。

后来,美国人开始入侵印第安人的地盘,谈判和武力驱赶并用,让印第安人不得不迁徙到贫瘠干旱的荒原地区,艰难生存。无可奈何之下,杰罗尼莫开始率领族人,用简陋的武器,不断的偷袭对抗美军。

杰罗尼莫就这样带领着族人不断的和美国人抗争,一直到1886年3月25日,他身边只剩下19名战士了。无奈之下,只好投降。

而上面那张照片,就是杰罗尼莫被俘后拍摄的——美国当局把他的数百名族人关进了监狱,任由他们不断的死亡。而首领杰罗尼莫则成了“明星”,每天都有大量的美国人来到监狱,像逛动物园一样欣赏这位印第安首领的“风采”。

当然,美国人后来也通过另一种方式表现了对杰罗尼莫的“尊敬”:杰罗尼莫的所属的“阿帕奇族”,成了美国着名武装直升机AH-64的名字,名扬世界。

还有着名的“黑鹰直升机”,也是来自北美印第安人首领的名字:黑鹰。

黑鹰作为一位优秀的部落首领,曾经带领印第安人在斯蒂尔曼溪战役中打败了联邦军,声名远扬。如今,他又通过另一种方式,永远活在美国人民的心中。

美国人和印第安人的恩怨情仇,从感恩节当中就能体现出来。

感恩节是美国人的一个独特节日,我们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节日就是感谢生命中遇到的美好的人和事——但实际上,感恩节和印第安人关系很密切。

大多人美国人都认为,感恩节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对“五月花号”移民的帮助而设立的。这个故事,也似乎是满满的正能量。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102名清教徒来到了美洲大陆,他们希望能在这里重新安家,过上幸福的生活。结果,他们高估了自己的生存能力,这一年冬天,移民们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来了,他们带来了粮食和必要物资,还教会了移民怎么狩猎和种植玉米和南瓜。正因为这样,可怜的移民才终于摆脱了饥饿。在丰收的日子,他们不忘印第安人的帮助,于是把他们请到自己的营地,准备了丰盛的大餐,载歌载舞,共同庆祝。

这第一届“感恩节”非常的成功,于是就这么流传了下来。1789年,华盛顿总统宣布,感恩节是一个全国庆祝的节日。1863年,林肯总统再一次宣布,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的全国性节日。1941年,罗斯福总统进一步宣布,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大家要共同庆祝这个节日。

不管怎么样,感恩节就这么流传了下来。“五月花号”的移民和印第安人的传统友谊,也随着这个节日不断的被人提起……

但“五月花号”的故事,并没有想象当中的这么美好。

早在这批可怜的移民到达之前,已经有很多欧洲人来到美洲大陆,和印第安人打交道。不过印第安人显然不喜欢这些外来人,杀掉欧洲移民成了很多印第安部落的正常操作。

在“五月花号”到达美洲之前一年,也就是1619年,就发生了两起针对移民的屠杀。一艘帆船在海面倾覆,侥幸逃上岸的5名英国船员,3人直接被印第安人杀死,另外2人被围困在荒岛上活活饿死。另一只英国探险队登陆之后,就遭到了印第安人的伏击,除了队长幸运的逃走之外,前他人全部被杀了……

“五月花号”移民之所以能生存下来,完全是“运气”太好了。

最初,这艘船是要驶向纽约哈德逊河流域的,不过他们遇到了大风天气,不得不折返,停靠在马萨诸塞的科德角海湾——他们想不到的是,如果提前半年来,这里的印第安人一定会把他们杀个片甲不留。

“幸运”的是,从1616年到1619年,北美发生了大瘟疫,印第安人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五月花号”移民登陆的地方,本来有一个印第安部落,但是被瘟疫灭绝了。

也就是说,本来应该杀死他们的印第安人,提前被瘟疫杀死了……

不过,周围其他的印第安部落,也不是好惹的。建立营地之后的移民,赶紧把船上的大炮运过来,以防御印第安人的袭击。

第一个冬天,这些移民们是在饥寒交迫中,担心着印第安人的袭击,战战兢兢中度过的。而印第安人之所以没有袭击这些移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地本身就有部落冲突,他们也无法确定能不能打得过新移民。

就这么,熬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双方试探性的开始了接触。旁边的印第安部落万帕诺亚格人,在那个冬天并没有帮助欧洲移民,现在确定了对方的实力之后,双方才达成协议:互相合作,彼此帮助,应对来自其他印第安部落的威胁。

能有当地的印第安部落作为“合作者”,新移民们的安全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虽然他们要经常给部落首领送一些奶酪、奶油之类的食品,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是想想第一个冬天就饿死病死了50多人,如果和印第安人的关系不好,那以后的日子会更加艰辛。

这就已经不错了,这个万帕诺亚格部落,已经算是很好的合作者了。1621年的秋天,收获的季节,移民们邀请印第安人来到营地,大家共同吃吃喝喝,玩了3天——所以,这次的庆祝活动并非是感谢印第安人,而是感谢移民们熬过了艰难的冬天,活了下来。

其实,印第安人和欧洲移民的冲突一直没有停止,“五月花号”是极其幸运的找到了一片相对安全的地区,找到了相对靠谱的合作者。而源源不断的其他欧洲移民,并非都有这样的好运气,流血冲突是很自然的事情——移民者不会对印第安人手软,印第安人也不会欢迎这些入侵者。

不过,随着美国人的不断征服,随着印第安人不断失去自己的土地,随着“现代文明”的来临——那些黑暗的过去都成了历史,仇恨也被慢慢淡化甚至美化。感恩节附带着纪念一下印第安人的“帮助”,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现在,印第安人的“恐怖诅咒”已经成了网络段子,几乎没有人还在乎那些仇恨。历史就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事情都会变。

4. 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的资料

美国人想买下西雅图的领地,然后西雅图就写了一篇文章给美国人,我记得那个文章的名字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5. 印第安部落的首领被称做什么

印第安部落的首领被称做:酋长。

6. 印第安人和美国白人历史上的恩怨谁是谁非

印第安人与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恩怨,可谓罄竹难书,美国教科书中的“北美开发史”,很大部分也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18世纪80年代美国成为邦联国家后,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来自尚未融入美国的印第安人。
17世纪初英国殖民者来到北美时,印第安人还是处在部落社会阶段的“化外之民”,根本不知“民族”“国家”为何物,因此也不像欧洲来的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德意志人、意大利人等等,不管出身、背景如何,统统都在北美“找到了组织”,逐渐融入了“美国人”的大家庭里。印第安人是“美国人”之外的一种人,但又与“美国人”栖息在同一片天空下,是名副其实的“邻居”。
可是美利坚合众国内部的邻里关系,一点也不和谐。印第安人作为原居民,对欧洲的闯入者一度怀有善心、施以援手,但当发现这些陌生来客是来与自己争夺食物,且人数越来越多后,就只能用锋利的刀尖来“招待”了。
从第一批英格兰人踏上美洲时起,直到19世纪下半叶,北美欧洲移民及其后裔,与印第安人一直处在战争状态。跟法国人和荷兰人更钟爱皮毛生意、致力于与印第安部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不同,英国殖民者则认为来到北美捕鱼耕作,乃是上帝对清教徒的恩宠,因此更热衷于控制和掠夺印第安人。
1675年发生的“菲利普王之战”中,愤怒的万帕诺亚格部落印第安人放火烧毁了整个马萨诸塞殖民地,给殖民者造成巨大伤亡,而殖民者则随即强烈报复,彻底摧毁了新英格兰的印第安原住民文化。印第安部落首领菲利普(即米塔利母)被俘遇害后,殖民者将其头颅挂上竹竿顶端,在普利茅斯高悬了20年。
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印第安人一度保持中立。但英国人狡猾地利用了他们对火药的依赖以及对殖民者侵占北美土地的怨恨,将大部分印第安部落拉拢到自己一边来。亲英分子和印第安人多次联手,袭击殖民地据点,制造了多起血腥事件,给独立运动带来了很大困难。
印第安人屡屡让华盛顿感到头疼,不仅在于他们骁勇善战,还因为他们之中不时出现智勇双全的“带头大哥”。莫霍克人领袖约瑟夫·布兰特,就是最为杰出的一位,他曾在英国接受教育,“海归”后不甘忍受北美起义者对印第安人地盘的侵蚀,联合了其他部落组成“易洛魁联盟”,与亲英分子一道协助英军对抗北美义军。
整个独立战争期间,布兰特领导下的易洛魁联盟,多次对大陆军及其支持者发动袭击。比较惨烈的一次战役,发生在1778年夏天到1779年秋天,起先是易洛魁联盟武装屠杀了宾夕法尼亚周边的数百名民兵,随后约翰·沙利文将军奉华盛顿之命,率领4000人的远征军在纽约一带进行反击。大陆军采取“焦土”政策,所过之地实行“三光”,烧毁近40个塞内卡人和卡尤其人(均为印第安部落)的村庄,彻底摧垮他们的庄园,对纽约一带的易洛魁联盟形成致命打击。
在与印第安人的战争中,大陆军也付出了极大代价。1782年6月,华盛顿的“亲密战友”、北美人民的好儿子威廉·克劳福德上校,就在一次由亲英分子和印第安人联手的伏击中被杀身亡。印第安人对他充满仇恨,原因是几个月前,克劳福德手下的一些士兵,参与了在格纳登赫顿对印第安人的屠杀。
在英国决定接受北美战争失败的现实,美国获得欧洲列强正式承认为一个独立国家后,北美邦联政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内外交困,与印第安人部落的持续敌对关系,就时时危及国家安宁。
从某种程度上说,印第安人是北美独立战争的最大失败者。战争期间,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与北美殖民者,都为自身的需要而拉拢印第安部落,而印第安人的不同部落,也为了自身生存,分别与对立双方结盟。然而,无论作为亲英同盟军,还是加入反英大联盟,印第安人都被欧洲裔白种人当成了“炮灰”,所谓盟友经常眼见印第安人孤军奋战,也不依约守望相助,这使得印第安人在战争过程中损失惨重,人口大幅减少,领地也被严重压缩。
更糟糕的是,1782~1783年在巴黎举行的北美地位问题和谈中,与英国军曾经并肩战斗、做出巨大牺牲的印第安人,却没有获得邀请一起参与谈判。印第安人被英国“盟友”出卖了,英国人根本没想过征求印第安人的意见,就把本属后者的领地慷慨划给了美国;英美签订的和约,也压根儿没提保护印第安人权利之事。北美与英国的战争结束了, 但印第安人和北美邦联国家,事实上还处于战争状态。
然而,正像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言,文明是歧视弱者的,“正义是强者的利益”,独立战争结束后,印第安人仍无法摆脱被人利用的命运。
欧洲列强暂时收手,但它们一直没有停止背后使坏。在五大湖沿岸,英国一直为当地的印第安部落提供武器,鼓动他们抵制美国人的入侵。1784年至1790年间,仅在肯塔基一带,被屠杀或俘虏的白人殖民者就达1500多名。南部印第安部落的切诺基人、奇克索人、乔克托人、克里克人和塞米诺尔人,坚决反对北美的新主宰者,西班牙则为之提供武器。这些骚乱一度使美国的西南边境频频告急,以至于邦联时期的美国时时感觉到,“最直接的威胁就是来自印第安人的攻击”。
白人移民本来是北美印第安人的外来麻烦,但经过一场独立战争,印第安人反而成了北美的白人新国家的内部麻烦。近一个世纪后的1876年,在南北战争中曾因骁勇善战而得到总统林肯青睐的传奇人物乔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誉为“晨星之子”),在小角谷战役中率领第七骑兵团与印第安人狭路相逢,竟然全军覆没。
直到1924年,美国政府才承认印第安人为美国公民。但他们真正的公民权利,显然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不然也不会有50年后达科他印第安人揭竿而起闹独立的故事,也不会到了21世纪,独立斗士拉塞尔明斯还要上演对美利坚合众国发出公开挑战的好戏

7. 这两位印地安领袖是谁

第一幅的人叫Jefe Seattle(西雅图酋长)
西雅图酋长(Chief Seattle,1786年-1866年6月7日)是美国华盛顿州境内的印第安人部落的领袖,信奉天主教,乐于与白人移民共处并同西雅图的创立者之一戴维·斯温森·梅纳德建立了私人友谊。根据梅纳德的建议,西雅图即得名于西雅图酋长。

第二幅的人叫Sitting Bull(坐牛酋长)
坐牛(Sitting Bull,1831年-1890年12月15日),美国印第安人苏人部落头目。

1831年3月坐牛生于今日美国南达科他州北部,幼时即以遇事三思而闻名。14岁后,成为本部落的萨满。同时,他也是勇敢的战士,领导本部落对世仇克罗人进行一系列征讨。
1876年,坐牛与疯马两人领导本部落和夏延人的联军3500人,伏击美国联邦第7骑兵团。同年6月25日,在小大角战役中,击毙团长乔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之后,他带领本部落避难加拿大。1881年7月20日,他返回美国,在蒙大拿州向美军投降,获得大赦。
在他的晚年,许多美国印第安部落沉浸于一种名叫鬼舞的宗教仪式之中,希望通过这种仪式驱逐白人殖民者。坐牛本人并不是鬼舞的信徒,但是美国政府仍然担心他领导新一轮针对白人的军事行动。1890年12月,美国政府派遣了一队警察试图拘捕坐牛。15日,坐牛在枪战中遭击毙。

8. geronimo是什么意思

这是个印第安人名。着名印第安人抵抗白人统治运动的英雄。其事迹被美国人认为是困境中勇气与智慧的典范。后美军伞兵部队为激励士气播放关于他的影片给伞兵看,伞兵们受到鼓舞,在跳伞时喊他的名字期望给自己带来勇气和好运。后来成为美军伞降部队传统。进而影响到其他国家军队和民间跳伞者。

9. 关于印第安人的资料

印第安人(Indians) 亦作Amerindian或Amerind。 又称美洲原住民,是除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着居民的总称。印第安人即美洲土着居民。此人种分布于南北美洲各国,属蒙古人种美洲支系。使用印第安语,包括十几个语族,至今没有公认的语言分类。 考古学和人类学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和中国人有着一样的体质。美洲土着居民中的绝大多数为印第安人,分布于南北美洲各国,传统将其划归东亚蒙古人种美洲支系。印第安人所说的语言一般总称为印第安语,或者称为美洲原住民语言。考古学和人类学专家认为认为,印第安人的祖先来自中 印第安人
国北方,大约是在4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他们与亚洲同时代的人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色,例如用火、驯犬及某些特殊仪式与医疗方法。语言为北美洲蒙古人种印第安语。 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的最早的居民。他们之所以被成为“印第安人”,主要是因为当年哥伦布等探险者,以为他们到达的“新陆地”是印度,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印度”一词的英文发音。)由于英国殖民者、美国人、欧洲殖民者(西班牙人)迫害、杀戮印第安人4000万以上,毁灭印第安文化,致使现在残存的古代印第安文明已经不多,在美国建国后和西进运动中,美国人将原来住在今天美国东部的迫害、杀戮印第安人2000万以上,并驱逐到西部荒凉地,在美国已经很难看到印第安人了。 印第安人以前曾称为红种人,因为他们的皮肤经常是红色的,后来才知道这些红色是由于习惯在面部涂红颜料所给人的错误认识。 印第安人经过四万多年的文化,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语言,在历史上曾建立过四个帝国,最重要的是中美洲的阿滋特克帝国和南美洲的印加帝国,发明过玛雅文字,对天文学研究的造诣也相当深,为世界提供了玉米、番薯、西红柿、烟草、可可等作物。由于殖民者迫害、杀戮印地安人,毁灭印地安文化,致使现在残存的古代文明材料已经不多,但目前的研究越来越引起考古界的关注,美洲国家也开始下大力发掘古代印地安文化。
编辑本段名称由来
印第安人在15世纪末之前本来并没有统一的称法。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C·哥伦布航行至美洲时,误以为所到之处为印度,因此将此地的土着居民称作“印度人”(西班牙语:“indios”),后人虽然发现了错误,但是原有称呼已经普及,所以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称印地安人为“西印度人”,在必要时为了区别,称真正的印度人为“东印度人”。汉语翻译时直接把“西印度人”这个单词翻译成“印第安人”或“印地安人”,免去了混淆的麻烦,到目前仍为最普及的用法。不过到了20世纪,许多美洲国家印第安人的地位有了明显改善,一些政府机构或民间组织开始对“印第安人”这一名称进行“正名”,比如在加拿大往往被称为更加政治正确的“第一民族”(英文:“First Nations”)等等。
编辑本段起源
19世纪,美国人类学家莫顿及阿根廷古生物学家阿梅吉诺等提出了印第安人发源于美洲的说法,但是,此种理论根本站不住脚,因为时至今日,在美洲大陆上还没有找到任何代表人类进化的猿人化石,考古资料证明,在美洲只有猴类没有猿类。那么印第安人到底从何而来?他们到底属于什么人种呢?关于这个问题学界有不同的说法。 印第安人
白令海峡有的学者认为印第安人由非洲而来,有的学者认为来自欧洲,还有的学者认为是由南太平洋的岛屿而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少人甚至认为印第安人属于犹太人,是传说中失踪的十族的后裔。学术界观点纷呈,莫衷一是。但是随着考古学家不懈的努力和遗传科学的迅速发展,学术界普遍认同,印第安人的祖先是由亚洲跨越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亚洲的蒙古利亚人种与美洲人祖先有渊源关系。 白令海峡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北端,白令海峡的另一端就是美洲的西北端。白令海峡的平均宽度只有65千米,最窄处只有35千米,其间还有2个小岛(克拉特曼诺夫岛和克鲁逊什特恩岛),两个小岛相距只有4千米。而且白令海很浅,平均深度42米,最深处也只有52米,只要海面下降40多米就可以与陆地相连。由地质学的一些研究得知,在第四纪的一些时间里,尤其是在最后一次冰河期,世界气候变冷,冰河来临,海面下降了大约130~160米,水深只有几十米的白令海峡便露出了海面,因而袒露出了一座陆桥,连接起了亚洲东北部和美洲西北部,成为亚、美两洲的天然通道。加之这时,时值冰河期的亚洲东北部气候十分寒冷,冰川横溢,而美洲内地不但没有冰川,而且气候温和,食物丰富,猛犸、大象、麝牛、驼鹿、绵羊等很多动物都生活在这里。当时以猎取猛犸、鹿类为生的亚洲东北部猎人很有可能尾随这些动物穿过白令海峡大陆桥来到了美洲,成为美洲远古文明的开山鼻祖。而后,由于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滚滚波涛重新淹没了大陆桥,又隔绝了两个大陆之间的联系,使这些外来者成为独立的美洲大陆的土着居民。 关于印第安人的祖先移入美洲时间以及路线学界还有一些说法,不管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移民绝对不是一次,而是分批陆续到达美洲的,然后又经过长期的不断迁移与推进,最终散布到美洲全境。美洲大陆辽阔的地域、丰富的资源以及宜人的气候使得印第安人的祖先在美洲居住下来。随着人类生物体的进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批迁入的印第安人由北而南在美洲各地建立起各种生活和社会制度,创造了大量的文化财富。但是美洲印第安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进入美洲的时间不同,背景各异,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许多不同语言、不同习俗、不同文化的部落团体。 印第安人经过两万多年的分化,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语言据资料记载,到15世纪末,在美国、加拿大地区约有100万,西印度群岛至少有100万,整个美洲印第安人总数约1400万至4000万,共约有160种语别,1200种方言。集中居住在三大地区:一是墨西哥东南部和中美洲(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等地)的玛雅人;二是墨西哥高原的阿兹特克人、托尔特克人、以及萨波台克人;三是南美安第斯山区(包括秘鲁、玻利维亚和厄瓜多爾尔尔)的印加人。
编辑本段分布
北美洲
西部、大平原和北美东部的古印第安人(Paleo-Indian),尽管环境不 北美印第安人
同,却有类似的经济活动。在现在美国西部——从俄勒冈州到墨西哥北部,从太平洋海岸区到落基山东边——散居着沙漠文化的印第安人,以狩猎及采集果实为生,但已有原始农业技术发展。 太古晚期在工具技术上有了进步的发展,诸如有沟槽的石斧及石锤等,而且在不同地理区域的部落间有贸易制度。西元前3000~前2000年,气候变得温暖,于是有些印第安人跟在吃草的野牛之后,进入萨斯喀彻温(Saskatchewan)河与亚伯达(Alberta)地区,亦有更北进入北极冻原。 前2000年前后,美国西南部原住民已开始种植玉米。西元200~700年,是一个寒冷时期,阻碍了农业发展。700~1200年,密西西比河谷中发展出以村落为基础的文化,特色是进步的农耕方法与复杂的宗教仪式。此时期在西南部各处散居的原住民,如阿纳萨齐(Anasazi)、莫戈隆(Mogollon)及霍霍坎(Hohokam)等均属前普韦布洛(pre-Pueblo)社会。莫戈隆的农业技术是阿纳萨齐加以改良的,利用雨水与引导河水来浇灌作物;亚利桑那南部的霍霍坎文化是以灌溉来维持其农业经济。西元后第一个1,000年期间,普韦布洛文化发展出用石块建造居室的技术,并在制陶方面有重大进展。1300~1700年为退步的普韦布洛时期,由于居民向东、南方迁移,许多石屋因此荒废。现代普韦布洛时期始自16世纪后期,西班牙人前来定居之时。普韦布洛文化与农耕方法的某些特色至今犹存。 在殖民时代,欧洲各国采取不同的政策来对待北美印第安人。西班牙人吸收原住民成为基督徒,并使其居于指定地区。法国人与印第安人建立贸易关系。英国在1763年宣告将阿帕拉契山以西地区拨给原住民,有效期至英国统治结束而终止,接着由美国予以采行。1848年在加州发现黄金后,众多白人向西迁移,遂爆发欧洲白人与印第安人争夺土地的长期战争,包括1876年苏族(Sioux)、夏延族(Cheyenne)进行的卡斯特(Custer)大屠杀。1887年多数印第安人迁入保留地,是年《道斯土地分配法》(Dawes General Allotment Act)使印第安人丧失了近348,100平方公里(134,400平方哩)的土地。1934年的《印第安人重新组织法》(Indian Reorganization Act)施行改善原住民生活的措施。1950年代以来,由于新的政策以及社会上对民权的关心,印第安人成立了许多组织,并引起全国注意到他们的问题。
中美洲
万余年前,印第安人进入尼加拉瓜与墨西哥北部地区之间的中美洲,耕种技术的发展可追溯至西元前4500年左右,由于农业技术的稳定进步导致前2000年前后建立农业社会,由于粮食供应渐趋稳定,使小的居民点演进为大市镇,并刺激了陶器与其他艺术品之成长。西元后第一个1,000年称为古典时期,有玛雅文明兴起,当时人们由僧侣阶级统治。他们最重要的神是丰收神特拉洛克(Tlaloc),其标志是美洲虎,是现存雕刻品中常见的主题。在后来的文化中,以传统上更为好战的鹰来代替美洲虎,同时,以人作牺牲也成一种常见的宗教行为。西元1000年前后,托尔特克(Toltec)与阿兹特克(Aztec)两帝国取代了这些以宗教为基础的社会型态,直到16世纪西班牙入侵为止。阿兹特克帝国在巅峰时期,几乎控制了整个中美洲。 最早移民来的种族依居住地区可区分为几个不同的文化分支。其中之一在现在墨西哥西北部的海岸、沙漠与多山地区谋生。另一支塔拉斯科人(Tarasco)定居在米却肯(Michoacan)山区。马雅人则占居危地马拉、犹卡坦半岛及墨西哥的恰帕斯(Chiapas)等地的一部分。阿兹特克人则集中在墨西哥中部的高原地和今日墨西哥城。第五个分支在墨西哥南部海岸和高地。中美洲印第安人的文化特色,是以小型社区方式定居,而以个别家庭为基本单位,男性与年长者居领导地位。社区活动以市场为中心,另一中心为政府机关,政府官员同时亦主持宗教仪式。虽以西班牙人引入的天主教为主要礼拜方式,但精灵崇拜、迷信及占卜依然存在。 欧洲工业的技术与工具随天主教与西班牙人的征服传入中美洲,后来矿藏、农场、牛群成为殖民社会的经济中心。1821年的革命,使墨西哥与危地马拉当地出生的西班牙人与其他混血后裔脱离欧洲人之控制并组成新的共和国政府。1910年墨西哥发生另一次革命,扫除了排他性的社会与经济政策,开始认同印第安人在政治、文化与经济方面的贡献。20世纪后期,在墨西哥城市与农村社会中,对印第安人有更完整的无差别待遇出现。
南美洲
据考古纪录,南美文明开始于西元前一万年,第一批北美与中美移民到达时。他们定居于火地岛、阿根廷、智利南部、大峡谷地区的中南部平原及中央安地斯山的部分。他们的群体以亲属关系为基础,而以性别及年龄来定阶级。这些游牧的群体后来被高度农业发展的社会所取代。农耕社会位于巴西和大安地列斯的阿拉瓦克(Arawak)海岸及内陆森林地区。由于他们的食物充裕,所以能够维持较大且稳定的社会单 印第安人
位。其他在加勒比海沿岸和安地斯山北部定居的民族,以军事及宗教仪式为基础,在农业技术支持下,出现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型态。 南美洲的原住民文明大约在西元前2300年生根于安地斯山中部,其后进步迅速,数千年间在农耕、技术上皆有开展。约西元1000年前后,有奇穆(Chimu)、蒂瓦纳库(Tiwanaku)王国,及后来的印加帝国。印加的繁荣盛况直到16世纪西班牙人入侵才衰落下来。它的领域从秘鲁延伸到智利北部,曾发展了有效的灌溉系统和复杂的控制粮食生产、储存与分配的制度。人口最多时达350万。其社会阶级分为世袭的王室、贵族、工匠及农民。印加文明最显着的革新,是以法律取代习俗来制定社会组织及高水准艺术产品的造诣。 16世纪欧洲人征服南美,使印加帝国的农业与政治习惯完全被西班牙人的方式取代,天主教亦取代印加宗教。印加的贵族与工匠阶级纳入殖民地阶级制度中,而农民则沦为劳役者。在低度开发地区,印加人民仍保持他们某些文化传统,并与现代工业中心维持经济交易。其他南美印第安人如阿劳坎人(Araucanian)等一直成功地抗拒西班牙人统治,直到19世纪后期始遭压制、同化或遣入保留地。

阅读全文

与印度安部落的首领叫什么名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人的祖先是什么种族 浏览:509
目前英国女王管辖多少国家 浏览:738
注销中国电信宽带怎么办理 浏览:27
越南人怎么养鸡 浏览:810
哪个国家的第一条路是中国人修的 浏览:46
意大利家居品牌有哪些品牌 浏览:341
印度为什么要租借俄核潜艇 浏览:541
伊朗是什么运河 浏览:873
中国向意大利提供了什么帮助 浏览:379
普顿在印尼什么地方 浏览:113
印度相当于中国哪个省 浏览:832
14万越南币人民币是多少钱 浏览:442
如何去中国地理杂志上班 浏览:922
怎么投诉中国石油 浏览:341
在越南买一包jo香烟多少钱 浏览:471
上海意大利人喜欢去哪里 浏览:327
英国大学均分56可以申请什么大学 浏览:31
去印尼打工能带多少药 浏览:12
印尼98排华事件中国做了什么 浏览:890
泛伊朗人是什么意思 浏览:489